15、金色的鱼钩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15 金色的鱼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15 金色的鱼钩

第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内容分析《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题“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能边读边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你对红军长征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伟大的老班长吧。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让学生轻松地感知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二、抓住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时,阅读提示很重要,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把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画出来。

①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②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对话、心理、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15.《金色的鱼钩》完整课件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15.《金色的鱼钩》完整课件


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

)过草地,而不惜

)的感人故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 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 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 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生字学习
颧 quán 颧骨 稞 kē 青稞 熬 áo 煎熬 敛 liǎn 收敛 瘩 da
鬓bìn 鬓角 搪táng 搪瓷 唉 ài 疙gē 疙瘩 奄yǎn 奄奄一息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第15课
金色的鱼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品读文中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 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3.思考“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主旨。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关注情节。
● ( )途中一位(
为什么说“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金色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让他 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 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最后这句话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哪些含义和作用?
既是文章的线索,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 泣的英雄事迹,又彰显了文章的主题。鱼钩 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 班长的舍己为人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接受任务—照顾病号—发现秘密
—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听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课文多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神态、 动作、语言,找出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再说说突显了老班长怎样的性格特征?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 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 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外貌描写表现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 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

《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

《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2022-12-12《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金色的鱼钩》篇1长征15* 金色的鱼钩15金色的鱼钩(a、b案)第一课时目的要求:1.读准字音.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导语.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检查预习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三. 分段.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第二课时目的要求: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二.学习第三段.1. 默读课文第三段.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四.巩固练习.(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六年级语文上册15 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梳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15 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梳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
『15.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梳理』
(1)《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体裁是小说,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金色的鱼钩》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老班长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舍己为人和忠于革命的精神深受感动和鼓舞。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这也正是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的原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夸张)
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革命英雄。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这句话中的“意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句话中指导员对老班长有三种称呼,这三种称呼的含义是什么?。

15、金色的鱼钩

15、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1-2):草地途中,照顾我们 护送病号(3-22):弯勾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23-33):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永远怀念(34):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品质?
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 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 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 神永垂不朽。
• 这篇课文运用了(语言)描写, ( )描动写作,( )描写神,态
( )描心写理等手法,塑造了 ( )老高班大长光辉的英雄形象,
让我们为老班长(
)和
( 忠于)革的命革命精神舍而己深为受人感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 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 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 的感人故事。《金色的 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驼 青稞面 威胁 合不拢 衰弱 回味 碗筷 搪瓷碗 弥漫 熬过 蚯蚓 严峻 勉强 情绪 念叨 粗糙 奄奄一息 瞻仰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 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思考课文主要写 了一件什么事?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 征途中,老班长接受党的任务, 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 员,在即将走出草原时, 自己却牺牲了。
接受任务(1-2):草地途中,照顾我们
护送病号(3-22):弯勾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23-33):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永远怀念(34):保存鱼钩,子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 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 馆中。
金色的鱼钩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下册课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时,要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原文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2024年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

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嘱托,用一根鱼钩拯救了三个小病员,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字词学习:钩、拯救、长征、炊事、嘱托等。

2. 课文内容理解:了解故事背景,理解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

3. 语法知识:学习并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学习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长征故事,激发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故事背景,分析炊事班长的形象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字词:钩、拯救、长征、炊事、嘱托等。

3. 重点句子:通过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炊事班长的形象特点。

(3)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

2. 答案:(1)略。

(2)炊事班长忠诚可靠,舍己为人,勇敢坚强。

(3)示例:夜幕降临,星光点点,仿佛是天空中的眼睛,注视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15_金色的鱼钩_(五年级课文)解析

15_金色的鱼钩_(五年级课文)解析
金色的鱼钩
——革命回忆录•源自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 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 ,平行着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 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 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 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 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 ,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 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 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 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 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 至10斤,一般的带有 5至6斤,有的只有 3、4斤 。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 生 命 代 价 。
1.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 所发生的故事。 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 的思想感情。 3.注意用口语讲述。
自读课文
• 1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 2 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 • 3 画出与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有关 的语句。
认识生字 检查预习
颧 鬓 稞 搪 熬 唉
敛 疙 瘩 奄 噎 锈
读读下列词语
肠胃病 搪瓷碗 红锈 颧骨 哽咽 两鬓皱纹 青稞 保姆 弥漫 熬过 掣起 收敛
心理描写
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 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 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 鬓都斑白了。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 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 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 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15金色的鱼钩

15金色的鱼钩

15、《金色的鱼钩》教材简析《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

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

(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检测预习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字词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青稞支吾两鬓斑白粗糙收敛抽噎喜出望外瞻仰疙瘩搀扶夜色弥漫脆弱衰弱奄奄一息作(zuò)料禁(jīn)不住和(huò)着青稞面拧(nǐng)成疙瘩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2、内容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15、金色的鱼钩(优秀课件)

15、金色的鱼钩(优秀课件)

搀扶 念叨 抽噎
瞻仰
Hale Waihona Puke 合不拢眼喜出望外 目不转睛
无边无涯
三长两短 奄奄一息
• 合不拢眼:合不上眼睛。本文指老班长为三个病号的食 物发愁而不能入睡。
• 喜出望外:喜悦出乎意料。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 非常高兴。
• 目不转睛:看时连眼珠都不转动。形容注意力集中。 •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 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动作描写
•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 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 就皱紧眉头咽下去。
➢ 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语言描写
•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 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 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 脆弱!”
➢ 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品读人物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 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用横线画出相关 句子,并做简单批注。
外貌描写
•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 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不满了 皱纹。
➢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炊事班长?
外貌描写
•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 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 绪鼓励着我们。
语言描写
•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 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 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 你们都瘦得……”
➢ 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故事读到这儿,你发现这是一位怎样的 老班长?
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学霸笔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

【学霸笔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金色的鱼钩课前预习1.本文共有()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3.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一遍。

威胁严峻疙瘩奄奄一息粗糙抽噎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要求写词语。

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主要人物有哪些?地点:___________主要人物:___________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瞻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7.朗读课文,文中写到“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秘密,请把原文中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再读课文,我知道:(1)填空题∶《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______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____________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还(2)老班长为了给病号增加营养,想到了什么办法?()A.钓鱼B.摘树叶C.打野兽 D买青稞9.通过(上网翻阅《》)搜集到相关资料: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间共经过______个省,翻越______座大山,跨过______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______公里。

10.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梳理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共产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15《金色的鱼钩》课件

15《金色的鱼钩》课件

深 ,会使“我” 尽快脱离危险 。 ⁠
解析:面对危险,老红军一顶、一甩的两个动作,在帮助“我”尽快脱 离危险的同时,也使他自己往泥潭里陷得更快更深了。




2. 用“
”画出短文中的环境描写,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体 ⁠
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点明当时行军的困难、条件的艰苦,衬托出红军

战士忠于革命、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也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 ⁠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

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不惜牺牲自己 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红军战 ⁠
士 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的崇高品质。 ⁠
2. 小说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是因为 “金色的鱼钩”记录着老班长 ⁠ 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彰显了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 ⁠ 般的精神光辉,象征着老班长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 ⁠
金色的鱼钩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 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 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 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 的鱼钩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篇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 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 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 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 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全文回顾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 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1.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 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15.《金色的鱼钩》课件(共40张PPT)

15.《金色的鱼钩》课件(共40张PPT)
这种记录有助于人们铭记长征这段历史。长征不仅仅是一段军事行动的历史,更是一 部红军战士们用意志、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史诗。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人们能够更加深 入地了解长征途中的具体细节,从而更好地铭记这段伟大的历史。
对长征历史的铭记与缅怀
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
老班长这个人物形象是众多革命先辈的缩影。他的牺牲代表着无数在长征途中英勇献 身的红军战士。课文通过对老班长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革命先辈深深的缅怀之情。
分析:老班长在行军过程中,考虑到病号战士的身体状况,带他们走一 阵歇一阵。到达宿营地后,又忙着找食物做饭,为战士们的温饱操心。看到 战士们一天天瘦下去,他非常担忧,“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这些都表明 他非常关心战士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时刻把战士们放在心上。
关爱战士
精读课文
思考“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说‘金色的鱼钩’是金 色的?它象征着什么?”
这种忠诚精神源于红军战士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仰。他们相信自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 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新中国。因此,在长征途中无 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能坚守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这种忠诚精神成为推动长征胜利的 强大动力。
对长征历史的铭记与缅怀
长征艰苦的真实写照
课文通过描写老班长和战士们在草地中的经历,如食物短缺、身体虚弱等,真实地反 映了长征途中的艰苦。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奇迹,红军战士们跨越千山万水,经 历无数艰难险阻。《金色的鱼钩》以一个小的故事片段,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长征途中的饥 饿、疾病等威胁,这是对长征历史的一种生动记录。
对革命精神的深刻诠释
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在《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的行为是舍己为人精神的集中体现。他身处长征的艰难 环境,粮食极度匮乏,自己身体也很虚弱,但他却把钓到的鱼全部给了病号战士,自己偷 偷吃草根和鱼骨头。这种行为并非偶然的一时之举,而是贯穿于他照顾战士们的整个过程 中。他不顾自己的饥饿和生命安危,一心只想让战士们活下去,这体现了一种无私的奉献 精神,这种精神是革命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

15《金色的鱼钩》

15《金色的鱼钩》

15.金色的鱼钩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②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15、金色的鱼钩》教案及反思

《15、金色的鱼钩》教案及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人物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金色的鱼钩”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金色的鱼钩(注意“钩”字的写法,区别钓鱼的“钓”字)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预设: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第15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第15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色的鱼钩》中所体现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特别是老班长忠诚、无私的精神品质。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瘦削、鱼饵、破晓、吝啬”等,并学会正确运用。
-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并能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同龄人之间纯真的友谊和互相帮助的情感。
6.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习《金色的鱼钩》,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受能力,通过分析《金色的鱼钩》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集体主义精神,尊重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4.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加强对友谊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理解。

15《金色的鱼钩》课件

15《金色的鱼钩》课件
“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记录着老班长可歌 可泣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 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聚焦重点语段,交流对话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借助学习提示,说说对话描写对刻画老班长这个人物有怎样的作用?
第一段对话,你发现老班长说话内容及语气的变化了吗?
金色的鱼钩
故事背景
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 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 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 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 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 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 五千里。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 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 只剩下约七千。
掩饰
说服
读好这段对话 严厉地批评
第二段对话,要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好人物语言。
聚焦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谈谈对其作用的认识。 读好小说的主要情节。
出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主题阅读
请你们搜集一些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小说进行阅读。
问题提示
这篇课文是真实事件还是小说? 这篇文章是杨旭发表于1959年8月1日《工人日报》建军节副 刊的短篇小说,之后也收录在他的个人小说集《非正式谈判》中。 据杨旭讲述,这篇小说是他根据自己上级讲述的真实长征经历创 作而成的。
“一天”“有一次”“第二天”“挨了一天又一天”
交流小说的几个主要情节:
段落
主要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丰碑》,阅读建议: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 的鱼钩上,闪烁着灿 烂的金色的光芒。
文章主要写的 是老班长,题目为 什么却叫《金色的 鱼钩》呢?

色象 的征 鱼?

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运用了( )描写,

)描写,(
)描
写,( )描写等手法,塑造了
( )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
我们为老班长( )和( )
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 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 一丝笑意。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 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 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 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 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他们年轻。一路上, 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 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 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他们年轻。一路上, 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 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 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 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 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 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 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 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 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 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问题三:小梁端起碗搪瓷碗,为什 么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胡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 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 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
瘩。
问题四:“小梁,你不要太脆弱”这句话 什么意思?(胡涵)
金 色 的 鱼 钩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事?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 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 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 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 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炊事班长 青稞面 搪瓷碗

问题一:为(共15人)

问题二: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 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14人)

炊事班长 青稞面 搪瓷碗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 了,个儿挺高,背有点 儿驼 ,四方脸 ,高 颧骨, 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 斑白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 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 着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有 万根钢针扎着我的喉管,失 声叫起来:“老班长,你怎 么……”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 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 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 一丝笑意。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 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 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 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 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 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问题五:为什么“老班长看我们吃完,脸上的 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而我的 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陈淑 苗)
撼。
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运用了( 外貌 )描 写,( 神态 )描写,( 语 言 )描写,( 行为 )描写等手 法,塑造了(老班长)高大光辉的 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忠于 革命)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
千烈钢一 邱 年火身代 少 万释铁豪 云 年得骨杰 烈 不中震气 士 亦华海永 之 忘心外存 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