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寓言两则
小学语文_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材分析】:《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
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
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年级中学过已经接触过寓言故事,对《坐进观天》《守株待兔》等学过的寓言故事比较熟悉,对寓言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认识比较浅显,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读故事,大体了解故事的意思,并不一定能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而且还没有掌握理解寓言道理的方法,不过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外读书时非常喜欢寓言故事,寓言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读书首选,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且三年级的学生想较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重要的是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窟、窿”等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一、交流读书收获,感悟读书乐趣。
1、昨天你读书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昨天的读书收获?2、同学们真棒,每天读书半小时,积累好词佳句,明晰文章道理,长此以往,一定会受益匪浅。
9寓言两则 2

你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什么?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 是:目标在南,却往北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与 行动相反,是永远达不到目标的。
练习题
比一比,再组词。
寓(寓言) 遇(相遇 )
修(修理) 休(休息)
叼走) 叼( 刁( 刁难)
辙(车辙) 撤(撤销)
亡:失去,丢失。亡羊:丢了羊。 补:修补。牢:羊圈。
成语意思是:丢了羊再去修羊圈。
1.读懂故事。
2.体会寓意。 3.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Hale Waihona Puke 我会读寓言 悔羊圈
劝告
叼走
后
窟窿 街坊 把式 要 quān 圆圈 亡羊补牢 圈 juàn 羊圈
盘缠
硬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丢羊的? 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补牢的? 2.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 次羊?
因为 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
去,把羊叼走了, 所以 养羊人丢了羊。
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 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 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 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 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硬要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 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 越到不了楚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7.2三年级下《9_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共同点:都是寓言类的成语。
寓言两则
“寓”,是寄托的意思; “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 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 启发和教育。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羊圈
huǐ
窟窿
劝告
lonɡ
叼走
后悔
街坊
fanɡ
邻居
辕 辙
讲一讲
用自己的话讲讲《南辕北辙》这个故事。 提示:可以借助板书上的词句,用自己的 语言,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通顺地将故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加上动作、 表情更好。
作业
1.抄写本则故事的生字、字词。 2.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 3.继续收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班会上 与大家交流。
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 ── 理解内容 ──联系实际 —— 展开想象 解决字词 体会寓意 练讲故事
作业
1.抄写本则故事的生字、字词。 2.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 3.(选作)收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下 节课与大家交流。
南辕北辙
——第二课时
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 ── 理解内容 ──联系实际 —— 展开想象 解决字词 体会寓意 练讲故事
换个说法: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联系生活谈一谈
比如: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我能讲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提示:可以借助板书上的词句,用自己的 语言,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通顺地将故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加上动作、 表情更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9课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1、按拼音写汉字kūquàn pán juàn diāo huǐyùzé( )窿( )阻( )缠羊( ) ( )走后( ) ( )言原( )答案:窟劝盘圈叼悔寓则解析:分析:窟:洞穴:石~。
狡兔三~。
~窿。
劝: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
~解。
盘: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
菜~。
托~。
圈:养家畜的棚栏:~舍。
~养。
~牢。
叼:用嘴衔住:嘴里~着烟卷。
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
懊~。
~改。
~恨。
~悟。
追~莫及。
寓: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公。
则:模范:以身作~。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多音字组词quān ( ) jiē()圈结juàn( ) jié()答案:圆圈羊圈结实蝴蝶结解析:分析:圈quān环形,环形的东西:圆~。
花~。
~套。
画~。
juàn养家畜的棚栏:~舍~养。
~牢。
结jiē植物长果实:开花~果。
~实。
jié系,绾:~网。
~绳。
~扎。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3、我是拼音小能手kūlóng quàn gào pán chan yáng juàndiāo zǒu hòu huǐ答案:窟窿劝告盘缠羊圈叼走后悔解析:分析:窟窿:空洞,在物体内部有空的地方岩壁内有窟窿。
劝告:拿道理劝人经再三劝告。
盘缠:指如今说的旅费。
羊圈:指圈养羊的地方。
叼走:从那以后,这个人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了。
后悔:(动)事后懊悔。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试题标签: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寓言两则》4、给多音字注音在组词钻()()圈()()答案:zuān钻出zuàn钻石quān圆圈juàn羊圈解析:分析:钻zuān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孔。
9 亡羊补牢

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读一读:
kū
lóng
窟
diāo quàn
窿
juàn
叼
劝
圈
我会读
•
寓言 街坊
羊圈 劝告
圆圈 叼走
窟窿 后悔
•
第一次: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 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 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 叼走了。
_
第一次: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 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课后作业: 1、演一演《亡羊补牢》的故事。 2、阅读其它寓言故事,说说这些 寓言故事的寓意。 3、搜集《战国策》中的历史故事 读一读,留意出自《战国策》的成 语和寓言。
谢谢指导!
庄辛谓楚襄王
……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 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 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 千里,岂特百里哉? ……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南辕北辙 《战国策.魏策四》 惊弓之鸟 《战国策· 楚策》 安步当车 《战国策· 齐策四》 不翼而飞 《战国策· 秦策》 侧目而视 《战国策· 秦策》 高枕无忧 《战国策· 魏策一》 狐假虎威 《战国策· 楚策一》 画蛇添足 《战国策· 齐策二》 狡兔三窟 《战国策· 齐策四》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 真改正,就不算晚 。
《战国策·楚策四》 《庄辛谓楚襄王》
庄辛谓楚襄王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 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 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曰: “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 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 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 王流揜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 “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 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 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 百里哉?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9寓言两则57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9寓言两则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பைடு நூலகம்
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补充及反思
2、 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 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不算晚 就改 劝 又丢 修
第三单元 9、 寓言两则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授课类型 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等词语。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
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新授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 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 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 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 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 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 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 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 3、 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 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 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 寓意。) 补充及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9课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1、按拼音写汉字kūquàn pán juàn diāo huǐyùzé( )窿( )阻( )缠羊( ) ( )走后( ) ( )言原( )答案:窟劝盘圈叼悔寓则解析:分析:窟:洞穴:石。
狡兔三。
窿。
劝: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
解。
盘: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
菜。
托。
圈:养家畜的棚栏:舍。
养。
牢。
叼:用嘴衔住:嘴里着烟卷。
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
懊。
改。
恨。
悟。
追莫及。
寓: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公。
则:模范:以身作。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多音字组词quān ( ) jiē()圈结juàn( ) jié()答案:圆圈羊圈结实蝴蝶结解析:分析:圈quān环形,环形的东西:圆。
花。
套。
画。
juàn养家畜的棚栏:舍养。
牢。
结ji ē植物长果实:开花果。
实。
jié系,绾:网。
绳。
扎。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3、我是拼音小能手kūlóng quàn gào pán chan yáng juàndiāo zǒu hòu huǐ答案:窟窿劝告盘缠羊圈叼走后悔解析:分析:窟窿:空洞,在物体内部有空的地方岩壁内有窟窿。
劝告:拿道理劝人经再三劝告。
盘缠:指如今说的旅费。
羊圈:指圈养羊的地方。
叼走:从那以后,这个人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了。
后悔:(动)事后懊悔。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试题标签: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寓言两则》4、给多音字注音在组词钻()()圈()()答案:zuān钻出zuàn钻石quān圆圈juàn羊圈解析:分析:钻zuān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孔。
木取火。
探。
zuàn穿孔洞的用具: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9.寓言二则

(4)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2.学习2、3自然段,展开想象、阅读感悟
(2)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2.学生质疑。
教
学
环
节
(1)同学们都已经读过这篇课文,《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出示幻灯片问题,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过渡:想要知道寓言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文中借助关键词表现人物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10.11
主备人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10.12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题
9寓言两则
课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项目
内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运用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过程
方法
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课件)
准备
查阅并搜集一个短小的寓言故事,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今天我即将要上的课是寓言《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九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1、为了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拉近距离我采用了谈话激趣法揭示课题,。
2、然后初读解题。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
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
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4、明理,通过学生以物生情,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突破重难点。
5、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6、书写生字: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五年级语文《9.寓言两则《兄弟拉纤》《针瞧不起线》》教学设计

五年级《9.寓言两则《兄弟拉纤》《针瞧不起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赚钱、拉纤、摇橹等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意。
3.教育学生做事要齐心,要学会团结协作,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内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课件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生字、词语。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1讲故事.学生说说第一则寓言写的是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下来。
2、明寓意学生讨论:①哥哥是怎样做的﹖②弟弟是怎样做的﹖③结果怎样﹖(船撞坏了,瓷器震碎了)④他们错在哪里﹖(互相依赖,互相推诿)⑤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事要齐心协力,要顾全大局,不要互相依赖,互相推诿)3.谈感想学完寓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自己应该怎样做。
四、总结:《兄弟拉纤》讲的是兄弟俩不合作(拉船不同时用力)造成撞船毁物的严重后果,进而告诉人们做事要齐心协力的道理。
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生字、词语。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1讲故事.学生说说这则寓言写的是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下来。
2、明寓意学生讨论:①针为什么让线感谢他,他说得对吗?针和线应该怎样做?②针和线应该怎样做?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谈感想学完寓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自己应该怎样做。
9寓言两则《南辕北辙》

读读想想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 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 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 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 见。”
“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 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 的。”
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
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 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说一说: 我们身边有人犯南 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 见过吗?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 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 活泼;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却突 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 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遇见过类似 “南辕北辙”这样的事吗?说说你的见闻和 感想。 ☆ 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yì ng
奇怪
本领
硬要
提醒 没关系
车夫
pάn chάn
把式 南辕北辙
盘缠
他说:“没关系,我的 马跑得快。”
他说:“没关系,我的 车夫是个好把式!”
他说:“没关系,不怕 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 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 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 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才能到楚国 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 盘缠多。”
☆ 课后再搜集一些寓言故事。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寓言所要讲述的道理,但是很多 同学对于辕和辙的书写仍不熟练。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 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 )说:“马跑得越快,离 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 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才 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 盘缠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寓言两则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9篇寓言两则 1【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的经过。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纪昌学射》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说说喜欢的原因。
2、小结揭题:寓言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还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都非常的喜欢。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纪昌学射》。
3.读准“昌”的字音,记住“昌”的字形,注意与“冒”的区别。
4.据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猜课文有可能写什么?(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
3.你们猜想的问题文中都写出来了吗?能否用上几句话连起来简单的说一说?随机板书: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理解百发百中)小结:用几句简单的话说出“谁怎么样地干什么,结果怎样”,这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现在你又有什么疑问呢?(梳理问题: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三、抓重点词句,研读文本(一)、感受纪昌苦练精神1.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呢?请默读课文地2、3两个自然段,划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反馈:句一: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三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辙
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件 什么事?
yuán zhé
辕辙
pán chán yìng
盘缠硬
南辕北辙 盘缠 坚硬
楚国在南边,他 硬要往北边走。
楚国在南边,他 硬要往北边走。
(“硬要”体现了去楚国的 这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
寓言常常是用假托的
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ū lóng
寓则 窟 窿
liáng diāo jiē quàn huǐ 狼 叼 街劝 悔
读一读
yù
zé kū long liáng
寓言两则 窟窿 狼
diāo jiē quàn
huǐ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
寓言 街坊 后悔 窟窿 叼走 劝告 羊圈 亡羊补牢
(“越……越……越…… 越……越……”强调了这个人最 后的结局。)
楚国在南边,他 硬要往北边走。他的 马越好,赶车的本领 越大,盘缠带得越多, 走得越远,就越到不 了楚国。
“南辕北辙”比喻行 动与目的相反,含有讽刺、 批评的意思。这个故事告 诉我们做事要认准目标, 才能成功。
说一说:
我们身边有人犯南 辕北辙的错误,想想 你见过吗?
(juàn) (羊圈) 圈
(quān)(圆圈)
《亡羊补牢》中”亡” 的意思是( ),
“牢”的意思 ( )。
《亡羊补牢》中”亡” 的意思是( 丢失),
“牢”的意思 ( )。
《亡羊补牢》中”亡” 的意思是( 丢失 ),
“牢”的意思羊(圈 )
《亡羊补牢》这寓言 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 •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
9《寓言两则》

思考
找出描写鹬、河蚌动 作的词语,体会他们 是怎么互不相让的。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 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 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 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
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
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经过 思考
找出鹬、河蚌的语言,进
一步体会他们是怎么互不 相让的。
经过
鹬的嘴被重重的河蚌死死地夹住了,这时,鹬最想 做的是什么呢? 想象一下,它会怎么做呢?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 气也没有了。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 挣扎
课后思考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 相遇了……
渔 翁 得 利
蚌
毫不示弱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 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qián其 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 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 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 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 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理解题目
yà
匸 xì 揠 yà
妟 yàn 匽yǎn
揠苗助长 揠
拔
说说“揠苗助长”的 意思。
把苗拔高,帮
助它快长。比喻违
揠苗助长
反事物的规律强求
速成。
自学要求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一说“读了课文,我觉得 这是一个 的农夫。”
认读字词
宋国 农夫 巴望 焦急
农夫是什么人? 经常捕鱼的—— 渔夫 经常抬轿子的—— 轿夫 经常烧火做饭的—— 伙夫
视频故事 /watch/5166798183317300580.html?page=videoMultiNeed
复述
鹬
啄肉 筋疲力尽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先看动画片吧。
【课件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课件出示: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课件出示: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2、整体感知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语言训练: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
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
【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养羊人有那么多羊,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
他劝告他。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吗?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五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9 寓言两则

9 寓言两则原创:朱小倩使用者: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教学内容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他们从课内课外已经学会不少有趣的寓言故事了,如《刻舟求剑》、《拔苗助长》、《坐井观天》等,但他们不一定能体会寓言中深刻的寓意。
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寓言与生活的联系还缺乏有意注意,对寓言中语句的精练还体会肤浅。
对于本次要学的两则寓言,孩子们大都已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因此应把学习重点放到体会寓意上。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9 《寓言两则》之《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房县白鹤镇长龙小学杨娟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择正确的读音窟窿(kūlóng ; kū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 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1)“街坊”是什么?
(2)理解“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
(3)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
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4)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4、齐读课文。
5、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羊圈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二)写字
1、观察。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
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
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
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写字
方法同《亡羊补牢》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
(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评点讲析
⑴讲说故事梗概。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在读中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2、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板书设计:
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