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

合集下载

2017高考语文句式的仿用变换知识点总结

2017高考语文句式的仿用变换知识点总结

2017⾼考语⽂句式的仿⽤变换知识点总结 选⽤、仿⽤、变换句式属于语⾔的应⽤,有较强的灵活性,是近年⾼考语⽂命题的热点之⼀,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2017⾼考语⽂句式的仿⽤变换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语⽂句式的仿⽤变换知识点 考查⾓度⼀:仿⽤句式 仿⽤句式主要是考查学⽣的语⾔运⽤能⼒、联想能⼒和创造能⼒。

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并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

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要求,依据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整洁。

1.命题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即话题式仿写,给出⼀个语⾔材料作为例句,以同⼀话题或另外的话题组织材料,按照例句句式进⾏仿写。

典题探究 【典题1】(2012·辽宁⾼考)仿照下⾯的⽰例,⾃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喻的修辞⼿法,句式与⽰例相同。

爱⼼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解题思路:解答仿写类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中对修辞⼿法的要求。

本题例句以“爱⼼”为话题,每句先⽤⼀个⽐喻句,然后阐述作⽤。

答案⽰例:爱⼼是茫茫⼤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

爱⼼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向。

【典题2】(2010·⼤纲全国⾼考)仿照下⾯的⽰例,以“博⼤”为话题,另写三个句⼦,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形成排⽐,句式与⽰例相同。

成熟是⼀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种卓尔不群的⼤⽓。

解题思路:仿写的内容必须以“博⼤”为话题,所写的句⼦前后语意贯通,句式基本⼀致。

答案⽰例:博⼤是⼀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博⼤是⼀种⼼如⽌⽔的平静;博⼤是⼀种⾼瞻远瞩的智慧。

2.嵌⼊式仿写 所写句⼦在已给材料中间或末尾,⼀般限定了句⼦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语意连贯,句式与给出的例句相同。

典题探究 【典题】(2010·安徽⾼考)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的看法。

高考语文复习的8个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的8个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的8个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1. 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训练4 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含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训练4 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含解析)

考点强化训练四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时间:40分钟)1.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

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副对联。

柳色泉声鸣环佩展画屏入耳迎眸答:答案:泉声入耳鸣环佩,柳色迎眸展画屏2.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

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手法相同。

示例: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答:答案:(示例)①我不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是坚不可摧的磐石,而是崎岖山路上的一粒碎石。

②我不是平静宽广的湖泊,也不是叮咚作响的溪流,而是翠绿荷叶上的一颗水珠。

3.根据文中画线句作相应仿写。

文人的情趣和性格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物有一种微妙的牵系。

屈原笔下的香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几千年寻觅的途中,中国文人在那些神性的物体上④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消磨着自己的悲愤和怨气。

答案:(示例)①朱自清笔下的荷塘②老舍笔下的茶馆③沈从文笔下的古城④寄托着自己心酸的诉求和希望(或“寄寓着自己内敛的宽容和修为”)4.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宁愿像谦逊低调的百合,绽放于幽寂的山谷中;也不学庸俗张扬的牡丹,盛开在嘈杂的街巷旁。

答:答案:(示例)宁愿做孤独寂寞的苍鹰,飞翔在苍凉的戈壁上;也不做聒噪短视的麻雀,跳跃在低矮的灌木中。

宁愿学坚贞不屈的腊梅,绽放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也不做攀援炫耀的凌霄花,摇曳在高高的枝头。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组句子。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雪,飘舞,旋转,坠落,聚积,不断强化自我,扩展自我,只要有适宜的低温,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凝结出原驰蜡象的壮景。

答:答案:(示例)①火,闪烁,跳跃,摇曳,游移,不断模拟自我,再现自我,只要有足够的氧气,在任何时空中都能爆裂出辐射状的光芒。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2、种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 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 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 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类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分析之对偶
1、定义
正对
2、种类 反对
窜对
从内容上分
从情势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 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 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的运用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的运用

“原句VS改句”,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
思路:
第三步:析效果。(得分保证)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 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解题金钥匙
一、倒装句式
解题金钥匙一:倒装句式
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 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用19题 题型模式
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题号在19或20。 5.题型为主观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
修 辞 的运用
考 查 【2021全国甲卷T21】 类 文中画波浪线处 型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请简要分析其 表达效果。
【2011安徽卷T13】 对小说中画线①处
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017年高考课标卷】
本诗的第四句“下 笔春蚕食叶声”广受 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 句的精妙之处。
三、破难点—— 答题方法先感知
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审关键词: 比喻特点
答题方向
方法点拨1:细读题干审得清
审考点题型 审答题方向 审陷阱条件
三、破难点—— 答题方法先感知
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思维。过程:
本体:塞车的路 相 形状 相似 似 状态 相似 点 速度 相似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修辞手法整理(共20种)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修辞手法整理(共20种)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

例子: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②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例子:①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③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3.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子: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②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夸张是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例子:①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②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③女人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全)高考必考基础知识-修辞-详解

(全)高考必考基础知识-修辞-详解

【独家】高考必考基础知识-修辞-详解一、定义:修辞:"修"——修饰、装饰;"辞"——言辞、词句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广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二、题型及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而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变换句式、诗文阅读鉴赏、写作等命题形式进行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效果;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

①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②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运用——高考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大海是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要求: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四个比喻合理贴切。

参考答案天空是宇宙的花园,云朵是花,雨水是草,星星、月亮是天空的明灯。

森林是大自然的一首甜美的歌,风声是歌词,鸟语是曲调,小花、小草是森林的小音符。

③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手法借偶顶双反射比拟夸张引起排互通(共16种)修辞分类学习: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不是比喻:同类相比。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2017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

2017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

2017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

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ppt课件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帘雾障里。
3,课文链接《大堰河,我的保姆》
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
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
第二,往往重复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 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第三,排比的各项 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 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
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 辟;用来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用 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 收到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 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 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 国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 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修辞效果?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某个 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 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 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 通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方法,它
总是“依附”于另一种修辞格而存在。请看例 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 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 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修辞手法-专题练习(二)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修辞手法-专题练习(二)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二)修辞手法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

B.她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C.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D.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B.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C.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D.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B.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C.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4考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4考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知识清单考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变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八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二、比拟1.定义把物当做人,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形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2017版《大高考》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五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7版《大高考》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五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专题五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在下面横线处补写两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与前面的句子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幸福,不是因为获得的多,而是计较的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本题,既要合理,又要合式。

所谓合理,就是答案须言之成理,能给人以启示。

所谓合式,就是在形式上与例句要保持一致,符合“……,不是……,而是……”的形式,同时前后两个短语应当构成对比,如“获得的多”与“计较的少”。

答案知足,不是因为占有量大,而是欲望值小富足,不是因为财富如山,而是精神富有可爱,不是因为外貌漂亮,而是心灵美丽伟大,不是因为人人为你,而是你为人人(任选两句即可)2.下面的两句话在网上颇为流行,请仿照其结构续写两个字数相同、句式一致的句子。

心如金,永远真淳,永不为世俗的邪念所腐蚀。

情如金,永远真挚,永不为世俗的贪念所蛊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答本题,先确定仿写对象,然后思考仿写对象应具有的品质,再确定所用词语。

所写句子的句式应该是“……如金,永远……,永不为世俗的……所……”。

答案言如金,永远真诚,永不为世俗的妄念所左右。

思如金,永远真笃,永不为世俗的杂念所玷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写出空缺的语句,要求句式前后一致,语意连贯。

清清楚楚看昨天,①________________,高高兴兴看明天。

②________________,向明天要动力,向今天要成果。

跌倒的时候,要能认识障碍,勇敢站起;失意的时候,要能自我检讨,再次出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彷徨的时候,要能看清目标,不变方向!解析作答本题,要依据横线处前后句来确定所填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如①处前后分别有“昨天”和“明天”,可知①处所填句子与“今天”有关。

2017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

2017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

2017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本文是关于2017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感谢您的阅读!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

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六 修辞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六 修辞

专题六修辞《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能力层次为B、C:理解、分析综合。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判断选出修辞运用正确的一项;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学生运用修辞的能力。

学考《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学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一般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是增强语气类。

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比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例句: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比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是(比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喻体)。

例句: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冰心《荷叶母亲》)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017高考复习语言表达之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2017高考复习语言表达之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解析】选B。前一个“巴金”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 后一个“巴金”指巴金本人。
5.下列哪句中的“像”不是比喻词?请找出并说明理 由。 A.就说那棵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 出的李子。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 的。
C.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像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 年时代。 D.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E.我们这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学而思用】 1.下列各句中,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看到自己昨天刚买的股票一下子跌了这么多,他气 得浑身都发紫了。 B.这次军演中,只见那辆坦克爬山时轻如燕,劈开云 层,直上了蓝天。
C.我和你比,简直是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我自 惭不如。 D.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布高温预警,烈日下,柏油 路都快融化了。
在中间
例句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 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 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反复的作用 (1)反复咏叹,突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2) 使格式整齐有序,回环往复,充满语言美。 3.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 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 才能构成。
2.借代的注意点 (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2)借代的借体 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3.借代的作用 (1)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 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2)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的效果。
4.借代与借喻的异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配套K12】山西省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十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配套K12】山西省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十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考点十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复习任务】1.把握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内涵。

2.熟记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

3.把握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备考策略】一、知识储备⑴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设问、借代、对偶、排比、反问、双关、反复、互文、叠字等。

⑵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1.比喻: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使描绘的事物形象生动、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如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先用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以江水写愁,形象地写出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

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拟人和拟物。

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生动有趣、具体化,启发联想,丰富思想感情。

比拟与比喻不同:(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2)比喻中喻体(作比的事物)一般要出现,比拟中(模拟的事物)是不出现的。

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3.夸张: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合理的夸张看似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 雷锋、焦裕禄等。
5、比喻的表达效果: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 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化平淡为生动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化深奥为浅显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 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比拟的表达效果:
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 鼓鼓圆。(《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 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 犹如”等连接。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虎妞……黑脸上起着一层小白的鸡皮疙瘩,像拔去毛的冻鸡。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 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如: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母亲。④我的朋友——书 籍。
物价指数/永远是陡峭的山坡/甚至是巉崖峭壁/爬山的小市民/ 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4、比喻的种类: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有时博喻是以不 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 美妙的譬喻简直像是一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 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 是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到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 淀了,水也澄澈了。
1、概念: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 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 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 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 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 特、新颖。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 例句: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
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者:文采也,即修辞。
修辞: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题型及趋势: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不单独命题考 查,不考概念,重点考察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 效果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而大多结合 着仿写、扩写、变换句式,诗文阅读鉴赏,写 作等命题形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理解修辞所 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效果;评价修辞运用 的优劣;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 用修辞方法。
六、19.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 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参考答案:创业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 用创业点燃梦想,用创新放飞人生希望。
考纲中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种类: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 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 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
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
例如: ①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
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 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 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 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不管 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 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 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 阵。
化无情为有情
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 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参考答案:
爱心不搞商业投资,一旦付出了,切莫求回报。 机遇不办终身保险,一旦失去了,真难以补偿。
二 比拟
概念: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 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
构成: 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 的人或事物叫拟体。
①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②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③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六、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答案:(1)对比 、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 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 “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 堡 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民惋惜和对当地雕 版文化的追怀。
4、是不是出现比喻词(“像、似、仿佛、 犹如”等)的都是比喻句?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测。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 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