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命题学习步骤和方法

合集下载

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案例

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案例:数学命题的教学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解答数学命题,包括判断命题的真假和证明命题的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数学命题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命题:“如果一个数是偶数,则它的平方也是偶数。

”让学生思考这个命题的真假以及如何判断它的真假。

讨论命题的特点:与学生一起讨论数学命题的特点,包括命题的组成、命题的真假和命题的证明。

解释什么是真命题、假命题和无法判断的命题。

判断命题的真假: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命题,让他们使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推理能力判断命题的真假。

鼓励学生提供解释和推理的过程。

证明命题的方法: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证明方法,如直接证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这些证明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练习: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进行证明。

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年级设置适当难度的练习。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学命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思考数学命题背后的逻辑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数学命题并进行判断和证明。

提供更复杂的命题和证明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讨数学命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数学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等。

评估方法: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和作业,评估他们对数学命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展示,评估学生在设计和解答数学命题方面的表现。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理解数学命题的概念,学会判断命题的真假和运用证明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数学命题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关键环节

数学命题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关键环节

数学命题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关键环节
数学命题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关键环节如下:
1. 引入问题: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讨论思路: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 解题过程演示:教师在黑板或投影仪上演示解题过程,结合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4. 学生独立实践:教师提供一系列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解题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生互评和讨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相互检查和评价对方的答案和解题方法,共同探讨更有效的解题方式。

6. 总结与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出解题的关键要点和规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环节包括:
-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引人入胜的问题或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彼此的思考和学习,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解题演示:教师演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步骤和解题思路。

-独立实践:学生独立解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互评和讨论:学生相互检查和评价解题过程,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化。

-总结与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这些环节和模式可以使数学命题教学更加活跃、互动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解题技巧。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第一章:命题的概念与分类1.1 命题的定义引入命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组成的陈述句。

举例说明命题的正确性和错误性。

1.2 命题的分类分类介绍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包括并列命题、蕴含命题和条件命题。

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逻辑关系,如且、或、非等。

第二章:定理与证明2.1 定理的定义与特点解释定理的概念,强调定理是经过证明的命题。

引导学生了解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2 证明的方法与要求介绍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常见的证明方法。

强调证明的逻辑严密性和步骤完整性。

第三章:几何定理与证明3.1 几何定理的分类分类介绍几何定理,如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等。

强调几何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3.2 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包括命题的引入、证明的假设、证明的逻辑推理和结论的得出。

介绍几何证明中常用的技巧,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

第四章:代数定理与证明4.1 代数定理的分类分类介绍代数定理,如多项式的性质定理、方程的解的定理等。

强调代数定理在代数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4.2 代数证明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代数证明的基本步骤,包括命题的引入、证明的假设、证明的逻辑推理和结论的得出。

介绍代数证明中常用的技巧,如因式分解、恒等式的性质等。

第五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应用5.1 命题、定理与证明在数学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运用命题、定理与证明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2 命题、定理与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命题、定理与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等。

鼓励学生探索命题、定理与证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逻辑推理与命题、定理6.1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引入逻辑推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是推理的一种,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解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逻辑推理的基本类型。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

2. 掌握定理的定义,了解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证明,能够运用证明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命题的概念和分类。

2. 定理的定义和特点。

3. 证明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命题的概念,定理的定义,证明的方法。

2. 难点:证明的构思和推理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命题、定理与证明》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PPT等。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命题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命题。

2. 引导学生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

二、命题的分类(10分钟)1. 讲解命题的分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命令句等。

2.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命题。

三、定理的定义(10分钟)1. 引入定理的概念,解释定理的定义和特点。

2. 给出几个经典的数学定理,如勾股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等。

四、证明的方法(15分钟)1. 介绍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常见的证明方法。

2. 通过示例讲解每种证明方法的步骤和应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证明。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和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_七年级数学教案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_七年级数学教案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_七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2.使学生了解几何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或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和难点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引入请大家随意说出一些语句,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如:(1)对顶角相等吗?(2)作一条线段AB=2cm;(3)我爱初二(1)班;(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二、新课问:上述语句中,哪些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答:(3)、(4)、(5)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教师指出:判断是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课堂里,只研究数学命题,如(4)、(5).例1 请大家说出若干个(数学)命题,再分析一下,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1)等角的补角相等;(2)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5)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若A则B”.练习: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例2 在例1的(1)至(5)个命题中,所作的判断是否都正确?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已经由补角的定义(l)“得到证明.(2)“如果是有理数,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数”。

是不正确的命题(判断),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

(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命题,已证.(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是不正确的命题,反例如a=1,a2=a.(5)“如果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命题,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它不正确;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 1+1”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遥”.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 真伪的判定,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命题既然是一个判断,就有判断是否正确的区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不是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怎样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数学中,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实践证明的形式出现);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例 3 试将下列各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相互颠倒或变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1)对顶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若a=0,则ab=0;(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解:(l)对顶角相等(真);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不是对顶角不相等(假);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真).(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真).(3)若a=0,则ab=0(真);若ab=0,则a=0(假);若a≠0,则ab≠0(假);若ab≠0,则a≠0(真).(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假);两条直线相交,则一定不平行(真);两条直线平行,则一定不相交(真);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一定平行(假).(注)本小题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内”的大前提条件,那么假命题将变为真命题.(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凡直角都相等(真);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说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题,视学生接受情况,教师灵活掌握.讲还是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绍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都有较大的伸缩性.小结: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命题的结构---;如果(题设)……,那么(结论)……;命题的真假---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用投影片显示或挂小黑板)三、作业1.在下列语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命题的真假,并仿照例3说出一些新的命题来.(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2)取线段AB的中点C;(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5)若a=b,则a2=b2;(6)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7)同角的余角相等;(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2.选作题判断命题“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的真假.在这节课的前一部分学习了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命题的方法,通常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

数学归纳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验证当n取范围中最小的自然数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是数学归纳法的的基础,需要证明当n取最小的自然数时,命题是成立的。

这是为了确保归纳的基础是正确的。

第二步:假设当n取某个自然数k时命题成立。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假设命题在n=k时是成立的。

这个假设将成为我们接下来证明的依据。

第三步:证明当n取k+1时命题也成立。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是成立的。

这一步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需要利用第二步的假设来推导出n=k+1时命题的成立。

第四步:综合(1)(2)(3)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通过前三个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所有大于n0的自然数n,命题P(n)都是成立的。

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归纳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数学归纳法和第二数学归纳法。

第一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步骤如下:(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3)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步骤如下:(1)验证nn0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3)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倒推归纳法(反向归纳法)是另一种证明方法,步骤如下:(1)对于无穷多个自然数命题P(n)成立;(2)假设P(k1)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成立;(3)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螺旋式归纳法是第一数学归纳法和第二数学归纳法的结合,步骤如下:(1)P(n0)成立;(2)假设P(k) (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3)假设Q(k)成立,能推出P(k1)成立;(4)综合(1)(2)(3),对于一切自然数n(>n0),P(n),Q(n)都成立。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命题的途径和方法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命题的途径和方法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命题的途径和方法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情感、数学品格等多方面的素养。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命题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实现。

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1. 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的。

命题中应该融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渗透,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思维的力量和魅力。

2. 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命题中应该注重对抽象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考查,引导学生形成较高的思维水平。

3. 拓展问题解决的视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把握问题的本质,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命题中应该设计一些涉及多种解题方法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1. 引入真实场景的问题真实场景的问题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命题中应该引入一些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分析和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2. 融入跨学科的问题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命题中可以融入一些跨学科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3. 强化问题解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题能力的重要表现。

在命题中应该注重对不同解题策略的考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三、培育数学情感和数学品格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动力。

在命题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持续地开展数学学习。

2.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数学情感的培养涉及到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以及信心等方面。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一、引言在数学中,命题定理的证明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推理方法,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学习和掌握命题定理的证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定理的内涵和推理过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命题定理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通过示例进行详细讲解。

二、命题定理证明的基本方法1. 命题定理的表述在进行命题定理的证明之前,首先要了解和理解命题定理的表述。

理解命题定理的表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定理的主要内容。

•梳理关键词:将定理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确定关键点和关键条件。

2. 命题定理的证明思路在进行命题定理的证明之前,再确定命题定理的证明思路,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法:从小规模问题开始,逐步扩展到大规模问题,推导出命题定理的结论。

•反证法:假设命题定理不成立,通过推导出矛盾来证明命题定理的成立。

•分类讨论法:将命题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分类讨论,得出不同情况下的结论。

3. 命题定理的证明步骤在确定命题定理的证明思路后,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证明:•步骤1:明确命题定理的前提条件,即已知条件。

•步骤2:根据命题定理的证明思路,进行相关的推导和论证。

•步骤3:逐步推导出命题定理的结论。

•步骤4:总结命题定理的证明过程,得出最终的结论。

三、命题定理证明的示例示例1: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的证明命题定理: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相等。

证明过程:步骤1:已知条件:假设△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AB = AC。

步骤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条底边等长,即AB = AC。

步骤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也等于两个底角之一,即∠BAC = ∠BCA。

步骤4:综合步骤2和步骤3的结论,可得底角相等,即∠BAC = ∠BCA。

示例2:直角三角形斜边是斜边上的高的证明命题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是斜边上的高。

小学数学命题思路

小学数学命题思路

小学数学命题思路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的重要学科,而数学命题则是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命题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框架,以便有效地检测他们的数学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命题的思路出发,探讨如何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命题思路一: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在设计小学数学命题时,首先要考虑问题背景和语境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命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故事情节或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可以设计一道关于分享苹果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理解分数的概念,或设计一个关于买水果的成本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用算术解决实际问题。

命题思路二:拓展数学思维的应用能力除了考察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命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整合不同概念和方法来解决。

例如,设计一道需要综合运用面积、周长和比例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计算来寻找最优解。

命题思路三:强化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良好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命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需要推理和分析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设计一个需要学生用数学公式和逻辑推理解决的数列问题,或者设计一个需要学生找出规律并解释的几何图形变化问题,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思路的命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这种类型的命题可以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小学数学的命题设计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在探索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中学数学命题教学

中学数学命题教学

第八讲:中学数学命题教学8.1 命题教学概述数学命题包括公理和定理。

关于公理的教学我们在下一节专门讨论,这里仅就定理教学作一般论述。

一、数学定理教学的一般要求定理教学要达到如下要求:1. 使学生明确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定理所说明的事实,以及定理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语言表达和符号语言表达)。

2. 使学生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特别是某些重要定理的证明。

3. 明确定理的应用范围,并能熟练运用。

4. 了解相关定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有关概念一起构成数学知识体系。

5. 对某些重要定理能作适当的推广。

在理解上述教学要求时,对其中的第二点,即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问题,有必要作些专门的讨论。

这里,主要涉及对“证明的教学”如何理解的问题。

从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观点看,证明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现成的证明就够了。

但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观点看,证明教学应着眼于让学生善于寻求、发现和作出证明,而不是再现和熟记现成的证明。

我们认为,这两者应该兼顾。

根据数学教学应理解为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一认识,证明教学的主要任务当然应该是让学生熟悉寻求、发现和作出证明的整个思维过程,学会独立求证。

但是,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使学生能达到善于独立求证的要求,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证明教学的开始阶段,先教会学生学习课本上所提供的现成证明是必要的、有益的。

因为这种再现式学习是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的基础,学生学习证明是从模仿开始的。

学生通过模仿,才能掌握证明的基本程式、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证明所需要的各种智力动作方式,同时,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地讲述现有证明,可以把发现证明方法的途径显示给学生,教他们提出论据,进行推理和独立探求证明的各个细节。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证明教学问题,我们认为原苏联学者斯涅普坎提出的如下教学程序是合适的:⑪学习各种现有证明,并能再现它们;⑫根据已学证明类推,独立构成证明;⑬按教师指定方式寻求和叙述证明;⑭学生独立寻求和叙述数学命题的证明。

初中数学命题方法技巧

初中数学命题方法技巧

初中数学命题方法技巧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它不仅作为日常生活中计算的基础,更是一种解决问题和思维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命题方法和技巧是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命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熟记基本公式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掌握常用的数学公式,因此学生需要熟记基本的公式,如: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平方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等等。

掌握了这些公式,相应的可以快速解决相关的题目,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二、理清题意理清题意是解决数学题的必要前提。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才能选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做题时,学生需要认真通读题目,然后从题目的各个方面去分析和理解题意。

三、注重思路和方法解决数学题需要注重思路和方法,学生需要根据不同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应该从题目的数量关系、几何形状、变量关系等方面,来考虑应该采用哪一种方法。

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数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四、排除干扰项在做数学题时,有时会有一些干扰项,这些项与题目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不相干的。

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时,正确地区分主次,仔细分析排除干扰项,并将其从答案中去掉。

五、注意单位和精度在解决数学题时,学生需要特别注意单位和精度问题。

一方面,要确认题目所需求的单位是什么,另一方面,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也需要熟练运用;同时,在解答问题时,还需要注意保留位数和舍入原则,确保答案符合精度要求。

六、多做相关题目练习是提高数学命题技巧的关键,学生需要多做不同难度的数学题来巩固和拓展知识,加深对各种解题方法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在复习阶段,多做相关模拟题目,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的命题方式。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命题的方法和技巧是学生能否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

学生需要熟记基本公式,理清题意,注重思路和方法,排除干扰项,注意单位和精度,多做相关题目来提高解题技能。

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在考试中更高效地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高三数学试卷命题方案

高三数学试卷命题方案

高三数学试卷命题方案1. 引言高三数学试卷的命题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个合理的命题方案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数学水平,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高三数学试卷命题方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命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2. 命题准备在进行高三数学试卷命题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试卷的质量和合理性。

以下是一些命题准备的步骤:2.1 确定命题范围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确定本次试卷所涵盖的数学知识范围。

高三数学试卷通常包括了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如函数、微积分、概率与统计等。

2.2 确定命题难度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进度,确定试题的难度。

高三数学试卷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难度,既要有一定挑战性,又不能过于困难,以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

2.3 选择命题形式确定试卷的命题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等。

合理选择命题形式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

3. 命题设计在进行高三数学试卷命题时,需要合理设计试题,既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又能够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下是命题设计的一些原则和建议:3.1 知识点覆盖全面试卷应该全面覆盖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并且尽量均衡地涉及到各个知识点。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得到充分评估。

3.2 难度递进合理不同题型的难度应该递进合理,先易后难。

试卷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命题,以便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3.3 考察思维能力试题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和证明题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4 设置选择题备选项在设置选择题时,应该尽量避免不明显的干扰项,同时保证备选项个数合理。

选择题应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5 合理分值设置根据题目的难度和重要程度,合理设置试题的分值。

重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可以适当加大分值,以准确反映学生的数学水平。

数学命题教学概述

数学命题教学概述

数学命题教学概述作者:黄小妹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01期摘要:数学命题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简明性、广泛性等特点。

数学命题的学习分为获得、证明与应用三个阶段。

命题教学的要求是:恰当地引出命题,明确其条件与结论,掌握命题的证明方法,明确命题的应用范围并使之系统化。

关键词:数学命题;教学方法;学习过程逻辑学中把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称之为判断。

数学命题是与数学对象有关的命题,是数学中表达判断的语句。

高中数学命题教学指的是包括数学公理、定理、公式、法则在内的数学真命题的教学。

一、数学命题的特点1.命题的抽象性。

数学概念是由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经过理想化、纯粹化、抽象化而得来的,它仅保留了具体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其抽象程度要高于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抽象。

而数学命题又是以数学概念为基础,经过一系列的逐级抽象进一步深化得到的,因此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2.命题的严谨性。

数学命题的严谨性表现在数学命题描述的准确性、推理的严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除了少数几个最基本、最常用、不能用逻辑方法加以定义的原始命题(公理)外,所有的命题都是经过严格推理论证得出的。

3.符号的简明性。

数学命题一般尽可能用简明的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复杂的语义关系,以满足命题高度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特点。

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数学命题,比用自然语言表达更简洁。

4.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劳动以及科学研究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数学命题的应用具有普遍性。

二、数学命题学习的过程数学命题的学习分为命题的获得、命题的证明和命题的应用三个阶段。

1.数学命题的获得。

数学命题获得的基本方式是呈现式和发生式。

呈现式是教师将要学习的数学命题直接展示给学生,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获得新命题。

发生式即学生通过观察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经过辨认、分化、假设、验证、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复杂的加工过程,将新命题纳入已有认知结构,并在认知过程中获得命题的形式。

数学命题方法技巧

数学命题方法技巧

数学命题方法技巧数学命题这事儿啊,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咱们先说说这命题的源头吧。

就好比厨师做菜,得先有食材,数学命题的食材就是那些数学概念、定理啥的。

比如说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这就像一块特别扎实的食材。

那命题人呢,就像厨师一样,要把这些食材巧妙地组合起来。

有时候啊,会把已知条件给得特别隐晦,就像把菜藏在一个很神秘的盒子里,只给你露出一点点线索,让你去猜里面到底是啥菜。

比如说,给你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再给个角度,但这个角度不是直角,可实际上呢,你通过一些其他的数学知识,像余弦定理之类的,就能算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信息。

这就像你得通过各种小线索去打开那个神秘盒子,找到里面的菜。

再讲讲这命题的陷阱设置。

这就像在一条路上挖几个小坑,看你会不会掉进去。

比如说在分式方程的命题里,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命题人就会故意设置一些情况,让你一不小心就可能忽略这个条件。

就像走路的时候,你光顾着看前面的风景了,没注意脚下有个小坑。

要是你没注意到分母不能为零这个坑,那得出的答案可能就完全错啦。

这时候你就得特别小心,就像走路要小心脚下一样。

你得反复检查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像检查路上有没有隐藏的坑洼。

那命题中的创新呢?这就像是给游戏增加新的规则。

比如说现在有些新的数学命题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大数据、图形变化等新鲜玩意儿。

这就好比以前的游戏都是在一个小院子里玩,现在突然把你放到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里,里面有各种各样新奇的设施。

像根据一个城市的交通流量数据,让你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时间。

这时候你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法啦,得像探险家一样,去探索新的解题思路。

你得把那些新的概念和你以前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就像把新的游乐设施和你以前玩游戏的经验结合起来一样。

在数学命题中,难度的把握也很有讲究。

这就像搭积木,搭得太简单了,一下子就倒了,没什么挑战性;搭得太复杂了,还没搭到一半就散架了,让人望而却步。

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总结

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总结

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总结数学证明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通过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来验证数学命题的真伪。

在进行数学证明时,有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开思路,保证证明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文将总结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帮助读者提高证明能力。

一、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证明自然数命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分为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两个部分。

- 基础步骤:首先证明命题在某个最小自然数上成立,通常是证明在自然数1上成立。

- 归纳步骤:假设命题在某个自然数n上成立,然后证明在自然数n+1上也成立。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数学归纳法的假设来进行论证。

二、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通过假设命题的否命题为真,然后通过推导出矛盾来证明命题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 假设命题的否命题为真。

- 基于这一假设,进行一系列推导和论证。

- 推导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与已知事实或原始命题矛盾的结论。

-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原始命题为真,从而证明了命题。

三、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证明方法,它通过逻辑推理和合理的论证来直接证明命题的真实性。

其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命题和已知条件,列出必要的前提和假设。

- 其次,使用逻辑推理,通过一系列步骤和推导,得出需要证明的结论。

- 最后,进行总结,确保证明步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数学算法证明数学算法证明是一种通过构造一系列具体的算法来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

- 首先,对命题进行具体化,明确需要证明的算法性质。

- 其次,构造一个用于验证命题的具体算法过程,包括输入、输出和具体步骤。

- 接下来,通过推导和演算,证明算法的正确性,即证明其满足题目要求的特性。

- 最后,对算法进行总结,分析其复杂度和优劣。

五、数学统计方法数学统计方法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

- 首先,明确需要证明的命题,确定所需数据的类型和数据收集的方式。

- 其次,收集足够的数据样本,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 接下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推论和论证,得出结论。

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复习建议和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复习建议和答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规律复习建议和答题技巧中考数学的命题规律1.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考查。

2.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3.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中考数学的复习建议1.注重课本知识,查漏补缺。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第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我们已经结束了,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反思和总结上一轮复习中的遗漏和缺憾,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时还没有思路,因此要做到边复习边将知识进一步归类,加深记忆;还要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和外延,牢固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进一步加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查找一些类似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要及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直到自己真正理解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这个阶段尤其要以课本为主进行复习,因为课本的例题和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

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数学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审视这些例题习题,从中进一步清晰地掌握基础知识,重温思维过程,巩固各类解法,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形式是多样的,尤其要提高复习效率。

另外,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了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题不仅要理解,而且一定还要会做。

同时,对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课题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内容,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2.注重课堂学习,提高效率。

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至少应达到使自己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时学习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的目的,要达到使自己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的目的。

数学学习中的推理与论证技巧

数学学习中的推理与论证技巧

数学学习中的推理与论证技巧数学是一门需要严密推理和准确论证的学科。

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一些推理与论证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解决问题以及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推理与论证技巧,并给出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一、数学推理1.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具体的事物总结出一般规律的一种推理方法。

在数学中,归纳推理常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数学归纳法的运用等方面。

例如,在证明一个数学命题时,可以首先验证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为任意正整数)时,命题也成立;最后通过递推关系推导出当n=k+1时,命题仍然成立,从而得到结论。

2.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按照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得到结论。

在数学中,演绎推理常用于数学证明、定理证明等方面。

例如,在证明一个定理时,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规则逐步得到结论。

演绎推理一般包括假设、条件、推理和结论四个步骤,其中推理过程需要运用到一些常见的逻辑规则,如析取、合取、蕴含等。

3.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通过假设反面来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方法,从而证明原命题为真。

在数学中,反证法常用于证明一些命题的唯一性。

例如,要证明一个命题P成立,可以先假设P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命题,从而得出假设错误,即P成立。

二、数学论证1.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为任意正整数)时命题也成立,最后通过递推关系证明当n=k+1时命题仍然成立。

数学归纳法常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不等式的成立等。

举个例子,我们来证明当n为正整数时,1 + 2 + … + n = n(n + 1)/2。

首先,当n=1时,左边为1,右边为1,两边相等,命题成立。

接下来,假设当n=k(k为任意正整数)时,命题也成立,即1 + 2 + … + k = k(k + 1)/2。

命题与证明全章教案

命题与证明全章教案

命题与证明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命题。

2. 掌握四种命题的转化方法。

3. 学会使用反证法、直接证明法、归纳证明法等证明方法。

4. 能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命题的概念与分类2. 命题的否定与转化3. 证明的方法与步骤4. 反证法5. 直接证明法6. 归纳证明法7. 综合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命题的概念、分类、转化,证明的方法与步骤。

2. 难点:反证法、直接证明法、归纳证明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命题与证明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学会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命题的概念与分类2. 第二课时:命题的否定与转化3. 第三课时:证明的方法与步骤4. 第四课时:反证法5. 第五课时:直接证明法6. 第六课时:归纳证明法7. 第七课时:综合应用8. 第八课时:课堂总结与拓展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命题与证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2. 通过数学软件或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命题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3.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证明方法。

七、课后作业与评估1.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命题与证明的掌握情况。

4.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与调整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训练。

3. 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初中数学如何命题

初中数学如何命题

初中数学如何命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命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合理的命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如何进行命题,以期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一、命题的目标与原则命题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命题应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覆盖重要知识点和难点。

命题可以涉及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方法和技巧等。

2.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命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

可以通过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和情境来实现。

3. 强调实际应用:命题应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引入实际场景或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4. 分层次、分类别:命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设计。

可以根据难易程度、题型、解题方法等方面进行分类,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并巩固知识。

二、命题的方法与技巧在命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与技巧来提高命题的质量和效果:1. 多样化题型:命题时可以使用多种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题型。

2. 综合性命题:综合性命题能够考察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设计综合性命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创新性命题:命题时可以引入一些创新和个性化的要素。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题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4. 适度增加难度:命题的难度应适度增加,考察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命题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设计。

三、命题的示例下面给出几个初中数学命题的示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命题的方法和技巧:1. 选择题:题目:若两个数字的和为20,差为4,那么这两个数字分别是:A. 8和12B. 10和10C. 6和14D. 7和132. 填空题:题目:计算:7 × (9 - 3) ÷ 2 = ____3. 解答题:题目:某商店举办打折促销活动,全场商品打7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命题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正确的命题是刻画概念的性质或提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的。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定义、定理、公式、性质、法则,因此,学好命题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学习命题,要弄清发现命题的过程,重视命题的推导或证明方法的分析过程,掌握命题的推导或证明方法,在命题的应用上狠下工夫。

克服只重视命题而忽视命题被发现的过程,只重视命题的推导或证明方法而忽视其分析过程,只重视解题而不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一、猜想命题
1.了解命题提出的方法
了解数学命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所需要的。

积极思维是探索知识的灵魂,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了解提出命题的途径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主动性。

教材中或教师讲授新课时,提出问题的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从实际问题提出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际问题本身就具有强大的魅力,它吸引学生去探索、去追寻。

数学中不少命题是根据实际问题发现的,如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和公式等。

(2)过渡性提出
由于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数学中有不少命题可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中去猜想而提出问题。

如余弦定理可由勾股定理过渡而提
出,倍角、差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可从和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而提出等。

(3)反例式提出
由于某些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常常会产生错误的猜想,甚至想当然地把错误的猜想当作正确的合理使用。

为了避免学生的错误,可用引入反例的方法,提出新的问题。

例如,从判定定理“如果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想当然地得出“如果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这个错误中,提出探索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问题。

(4)归纳式提出
定理、公式是对客观实际的抽象,要完成这一抽象,常常要用到归纳的方法。

如幂函数的性质,函数y=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定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二项式定理等,都是在观察、分析部分事实的基础上归纳猜想出来的。

2.掌握猜想命题的正确方法
问题提出以后,就要积极思维并用正确的方法去猜想命题。

(1)从实物提出的命题,要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变实际问题为抽象的数学问题,抓住本质的东西去猜想命题。

(2)过渡性引入的命题,要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去寻求命题。

(3)反例式提出的命题。

要在批判错误的同时,改变条件变化的方式,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命题。

(4)归纳式提出的命题,要在分析部分事实的基础上,用归纳的思维方法,抓住它们规律性的东西去猜想一般的结论。

3.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对于猜想的命题,要用具体事例进行验证,检验猜想的命题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把正确的猜想写成命题
二、试作证明或推导
学习命题的证明或推导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阅读教材,按照教材中给出的解答过程,找出每一步的理论论据及其推算过程,从而弄懂命题的推证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先不看书,而是通过认真审题,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联想有关的知识,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理出解决问题的思维,并且试写解答过程,然后再与教材中的解答方法相对照、比较,再行修改补充,从而掌握命题的证明或推导方法。

两种方法相比较,一般说来,第一种方法比较省力,但不利于培养数学能力,有时会感到方法之突然,甚至感到不可捉摸,而且所学到的方法也往往是僵死的;第二种方法比较费力,但对其推证方法感到自然,印象深刻,便于灵活运用,更有利的是在学习命题的推证过程中,能较快地提高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剖析命题
1.剖析命题成立的条件或使用范围
由此看来,弄清定理或公式的成立条件和使用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四、应用命题
1.命题内容的应用
2.证明方法的应用
3.命题的灵活综合应用
对于一个定理、公式,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定理和公式,如三垂线定理、二项式定理、有关曲线的对称的定理(奇、偶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y轴)对称的定理,函数y=f(x)和它的反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定理)、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的公式、万能置换公式、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等,都不是一讲就通、一学就透、能灵活运用的,必须在章节复习和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乃至总复习时逐步加以补充完善,才能学得比较扎实,才可能达到灵活、综合运用。

因此要注意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既不能在低年级时,去做难以达到的事;也不能在高年级时,不注意原来学习的知识,而必须有意识地对低年级所学的内容,乃至小学、初中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加深、拓广,使之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

(作者单位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