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争简史

合集下载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问题
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 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决议并建立“以色列 国”,阿拉伯国家反对该决议未在规定地区内建立阿拉伯国。此后阿拉伯联盟国 家与以色列之间便发生了多次战争。
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包括新旧两个城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
二、9·11事件后国际反恐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巴以冲突 的扩大和升级;
三、国际社会干预和影响乏力,是冲突难以控制和缓解的重 要原因; 四、冲突的真正起因是哈马斯一直在向以色列发射火箭; 五、以色列要用这场冲突来考验奥巴马对以色列的态度; 六、美国政府正在换届,正是一个好的时机发起这场冲突; 七、以色列要大选,政客需要一场战争来表示。
将旧城尊称为“圣城”。
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先后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
及,叙利亚等国领土,并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定居点。
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随着人口增
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戈兰高地和约 旦河西岸拦截约旦河及其直流河水,并在被占领土地上大量抽取地下水
3.宗教是影响巴以关系的关键因素
犹太教——犹太人——以色列 认为耶路撒冷是耶稣诞生的地方 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巴勒斯坦 热门为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圆寂的地方 耶路撒冷的神圣没有成为信仰者灵魂的福祉反倒成了半个世纪来国际社会苦难、恐怖、 鲜血和泪水的象征。
4.大国之间的争夺使问题复杂化
英国曾帮助以色列建国 二战后美国帮助以色列苏联帮助阿拉伯国家。
1.犹太人为圆建国梦排挤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犹太人曾经在巴勒斯坦建国经历几次大流散犹太人远离故土渴望独立建国 并视巴勒斯坦为圆梦的地方犹太人回归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居留权导致大量难民产生 巴以矛盾加重。

中东战争由来及其发展

中东战争由来及其发展

中东问题的发展历程如何?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时间
1948年5月14日—1949年7月 年 月 日 年 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起因
以色列建国
•交战双方
以色列 Vs 阿拉伯世界 联合国停火令给以色列时机
•转折点
以色列: 以色列:4/5 阿拉伯: 阿拉伯:1/5
任务1:概括巴勒斯坦战争的结果。 任务 :概括巴勒斯坦战争的结果。 没有解决阿以矛盾,反而引起新 没有解决阿以矛盾, 的领土纷争,埋下了动荡的隐患。 的领土纷争,埋下了动荡的隐患。 你怎样评价这次战争? 你怎样评价这次战争?
学习指引
•纷争由何而来 纷争由何而来 •巴勒斯坦战争 巴勒斯坦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中东为何成问题?
——中东概况 中东概况
地理概念
“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 中东” 中东 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 “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 中东“位于欧、 中东 洲的交汇点
了解“中东” 地理概念) 了解“中东”(地理概念)
•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以色列、埃及、约旦叙利亚等18个国家和地 以色列、埃及、约旦叙利亚等18个国家和地 区,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中东地区是个天然大油库 2005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 2005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001亿吨,占世界 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001亿吨 亿吨, 总储量的57%;石油产量11.3亿吨 亿吨, 总储量的57%;石油产量11.3亿吨,占世界 总产量的31%(大国强国争夺的地区 大国强国争夺的地区) 总产量的31%(大国强国争夺的地区)
三教圣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三教圣城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矛盾交织复杂。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矛盾交织复杂。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5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为扼杀刚建立的以色列国,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人)从三面向以色列发起进攻。

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

以军的将领惊呼,以色列军队无法抵挡阿拉伯国家军队的进攻,全军已处于崩溃边缘。

战争危急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为扭转战局,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给以色列啜息之机,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为尔后的战争作准备。

以军加紧扩编(几个月后增至10万人)、调整部署、统一指挥,财政上得到美国援助,并从捷克斯洛伐克转运西欧国家的武器,在停火结束后就转入反攻。

阿拉伯国家缺乏统一的作战指挥,武器装备和部队素质较差,结果战败。

阿方阵亡约1.5万人,以军阵亡约6000人。

1949年2~7月,埃、约、黎、叙分别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

结果,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

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49年,本-古里安策划了“魔毯行动”,动用上百架次的飞机,把近5万名犹太人从也门接回以色列。

1950年的一次行动则将12万犹太人从伊拉克运回以色列。

建国初期的4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或英法以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

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推翻埃及总统G.A.纳赛尔领导的民族进步政府,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历次中东战争简介

历次中东战争简介

历次中东战争简介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

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定居。

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

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在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

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

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

战争结束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

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中东,是西方国家对地中海东部与南部的称呼。

“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中东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

几十年的斗争使双方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阿以冲突。

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和平发展道路。

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前。

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中东地区的和平出现了曙光。

但是,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时断时续的和谈,表明了中东和平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占优势,但是停火后以色列接受来自美国的大笔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指挥部队撤离战场,导致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最终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

以色列全面获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

在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能够取得四次胜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民族意识、优秀的军事战略和指挥、先进的武器装备、高度的警惕性和机动性、强大的后备力量和民间支持、地理优势以及阿拉伯国家的战略失误等等,但在诸多因素中,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也可能才是最重要根本原因。

虽然美国的支持对以色列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能简单地将以色列的胜利完全归因于美国的支持。

以色列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决心、战略智慧和军事实力等因素也是其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与其他因素共同促成了以色列在五次中东战争中取得四次胜利。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四次中东战争与两次石油危机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创立了希伯来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但不久被灭亡。

公元前65年罗马帝国入侵该地后,曾三次镇压犹太人的大规模反抗运动,大批犹太人被屠杀,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

此后的一千多年间,该地区成为阿拉伯人的长期居住地。

19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英国的支持,英国企图借此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

一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托管地,大批犹太人涌向巴勒斯坦地区。

1922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叫外约旦(1946年5月,英国被迫承认外约旦独立),西部仍称巴勒斯坦。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想在这里建国,双方矛盾非常尖锐。

二战后英国的统治难以为继,因而被迫于1947年2月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

同年11月,在美苏控制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该决议因分裂巴勒斯坦、偏袒犹太人而引起阿拉伯人强烈的不满。

l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建立。

次日,埃及、果,阿方失败,以色列乘机占领了巴勒斯坦 4/5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中规定的要多4850平方公里。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由约旦和埃及军队控制,上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此后,以色列进一步靠拢美国,并不断侵犯阿拉伯国家,使阿以矛盾更加激化。

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失败,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引起人民、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1952年埃及爆发了由纳赛尔领导的“七月革命”,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6年 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法令。

为了破坏这一行动,英法以三国首脑在伦敦制订了入侵埃及的计划。

1956年10月 29日晚,以色列出动4.5万人的兵力,向人民的谴责,美苏两大国也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表示反对。

1956年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英、法、以军队撤出埃及,埃及终于实现了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地缘政治和宗教矛盾的集中地,这些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五次中东战争。

以下是关于五次中东战争的详细介绍:第一次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发生在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期间。

这次战争主要是由于阿拉伯国家反对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的立场而引发的。

在战争中,以色列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际支持,占领了包括阿拉伯加沙、耶路撒冷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在内的阿拉伯领土。

第二次中东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英伊战争或赎罪日战争,发生在1956年10月至1957年3月期间。

这次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和法国支持以色列入侵埃及,以推翻埃及总统纳赛尔。

在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但最终在联合国的要求下撤退。

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或六日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至7月期间。

这次战争的起因是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并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岛等地区。

这次战争导致了许多难民的流离失所,并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至1974年2月期间。

这次战争是由于埃及和叙利亚试图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而引发的。

在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了成功的进攻,但最终由于美国的干预和阿拉伯内部的矛盾而未能收复失地。

第五次中东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又称黎巴嫩战争,发生在1982年6月至9月期间。

这次战争是由于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地进行的突袭而引发的。

在战争中,以色列对黎巴嫩进行了全面的入侵,并消灭了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黎巴嫩长枪党等抵抗势力。

五次中东战争的爆发都与地缘政治、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等有关。

在这些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阿拉伯国家在其中的一些战争中取得了局部胜利,但以色列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际支持,始终能够保持其在中东地区的优势地位。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中东战争简介概述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中东战争(The Arab–Israeli Conflict)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以犹太人为主体建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

这个地方最早的居民不是迦南人,而是腓尼斯丁人,比迦南人更早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定居。

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

经过三次大起义和三次大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

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此后的几千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

期间他们抗击十字军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牺牲。

犹太人居留城市,并从事经商事业,大量敛聚财富。

犹太人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愈流浪信仰弥笃,至今犹太正教仍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宗教之一。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人怒而屠杀犹太人,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

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Herzl, Theodor)当选主席,开始从事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准备复国,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

五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五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五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自二战以来,中东陆续发生海湾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的大型战争,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得数五次中东战争,那么你了解五次中东战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五次中东战争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五次中东战争的简介说到国际格局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中东战争,那么什么是中东战争?中东战争也可以称之为阿以战争,指的是以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至今共发生过五次。

第一次中东战争:被称为巴勒斯坦战争或独立战争,起因是犹太人驱赶巴勒斯坦原住民,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土地分割不公且剥夺巴勒斯坦人权感到不满,致使阿拉伯国家联盟与以色列宣战。

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占优势,但是在以色列接受美国的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的错误指挥下,最终阿拉伯国家联盟战败,以色列险胜。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起因是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后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为争夺通行权,以色列联合运河原持有人英法两国向埃及发起进攻,意图重新掌控运河。

在联合国斡旋下最终英法以三国撤军,以色列取得蒂朗海峡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

以色列为达到向外扩张并压制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目的,以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为由对埃及发动突袭。

以军获胜,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

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地,对以色列发动的攻击。

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这场战争才终止。

第五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

以色列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为此以色列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发起攻击。

最终以色列单方面撤军结束战争。

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在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向以色列主动发起了侵略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军队伤亡大约1.5万人,而以色列军队伤亡大约6000人,最后这第一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获胜。

那么凡事必有因果,中东战争的原因有那些呢?第一次是因为巴勒斯坦土地被不平等的分割了,和剥夺了巴勒斯坦人们的权利。

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

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

考点: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战争时间作战双方结果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阿拉伯国家进攻以色列阿拉伯国家战败,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领土,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以色列进攻埃及: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以色列袭击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的一些地区。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进攻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埃及、叙利亚收回的土地面积不大。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摧毁,武装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

易错微析1948年,犹太人建立国家以色列,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例题1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A.1945年B.1946年C.1948年D.1967年答案:C解析: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1948,答案C例题2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发生多次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是发生在()A.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B.美国和中东国家之间C.英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D.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答案:D解析: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发生的多次中东战争,都发生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

答案D 。

1. 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所发生的战争是( )A.两伊战争B.海湾战争C.伊拉克战争D.中东战争2.中东地区吸引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地B.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C.该地区长期处在战争状态D.该地区有著名的耶路撒冷城3. 下列关于1948年至1982年五次中东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拉伯国家最终收复了失地B.战争都是由以色列发动起来C.反映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不断D.战争有助于中东问题的解决4.二战后的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战火频仍B.政局稳定C.民族和睦D.宗教和谐5.阿拉法特这段话的背景是( )A.中东地区的矛盾和战争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6日凌晨,以色列建国的隔天凌晨,阿拉伯国家联盟(7个成员国)共集结军队4万多人,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一开始,以色列总兵力只有3.4万人,飞机33架,阿拉伯国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以色列军队在特拉维夫南面拼命抵抗,才使战情不致恶化。

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

5月17日,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

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阿拉伯联军已经占领了巴勒斯坦过半的领土。

以色列喘息甫定,开始大力扩充军备。

这时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立即发起支援以色列的行动,以色列政府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规的以色列国防军(IDF),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捐赠的新型轻重武器,从美国、英国进口轰炸机,从法国引进坦克,从捷克获得了大量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

7月9日阿拉伯联军再开攻击,以为十天内就能结束战争,孰料战争一开始联军就陷于被动,已非吴下阿蒙的以色列一口气夺取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7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再度命令双方停火,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破坏停火令,继续向阿拉伯军队发起进攻,负责调停的贝尔南多伯爵竟然遭到以色列恐怖组织暗杀身亡。

这时在军事上已占尽优势的以色列军队针对埃军的弱点,一口气发动了约夫战役、希拉姆战役、霍雷夫战役。

12月23日,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开始向阿里什方向进攻。

以色列的司令兼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条罗马时代的旧通道,可由比尔谢巴通往奥贾,埃军万万没想到,以色列已秘密将这条旧通道大修成军用道路,可通行装甲战车,沿这条古道包抄埃军后方,埃军大吃一惊,毫无抵抗,全面败退。

阿拉伯联军原本就是以埃军为主力,埃军一败,联军更无斗志,节节败退,完全被赶出了巴勒斯坦。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向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实际上一直延续到1949年2月才停战。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超过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范围的5731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埃及1956年7月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后,英、法殖民主义者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勾结以色列共同发动的侵略埃及的战争。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的一条著名国际通航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据有重要战略和经济意义。

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开通后,被英国长期占领;苏伊士运河公司被英、法垄断资本控制。

埃及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同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

30日,英、法向埃及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借口所谓“保证运河的通航安全和自由”,要求占领苏伊士运河区的三个主要港口——塞得港,伊士美利亚和苏伊士。

埃及政府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

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

英、法、以的侵略战争,遭到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

11月2日,联各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议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火。

11月4日,联合国组成紧急部队监督停火。

11月5日晚,以色列被迫同意停火,英、法也于6日表示同意停火。

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从而以侵略者的失败结束了这次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

又称“六天战争”。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战争于6月11日结束。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思维导图丨第六次中东战争?只有一个国家参战的战争

思维导图丨第六次中东战争?只有一个国家参战的战争

思维导图丨第六次中东战争?只有一个国家参战的战争自1948年以来,中东地区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冲突,这些冲突不仅改变了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还深刻影响了整个地区的政治版图。

从第一次中东战争到黎巴嫩战争,每一次冲突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转折点。

以下是几次关键的中东战争及其主要事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时刻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思维导图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1949) 这次战争是在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计划之后不久爆发的。

该计划旨在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人国家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

然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反对这一计划。

随着英国的托管期结束,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紧接着阿拉伯联盟中的几个成员国(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伊拉克)向新生的以色列国发起了进攻。

这场战争最终以停火协议告终,确立了以色列的边界,并导致了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流离失所。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苏伊士危机,埃及总统纳赛尔决定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条运河是重要的国际贸易航道。

作为回应,英国、法国和以色列联合对埃及采取了军事行动,试图重新获得对该运河的控制权。

尽管短期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国际社会的压力迫使三国撤军,苏伊士运河最终回到了埃及的控制下。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六日战争,由于一系列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的升级,以色列对埃及发起了先发制人的空袭。

这场战争只持续了六天,但结果是灾难性的,埃及失去了西奈半岛,叙利亚失去了戈兰高地,约旦失去了约旦河西岸地区。

此外,加沙地带也被以色列占领。

这次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东的政治版图,并加深了巴勒斯坦问题。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赎罪日战争 / 十月战争 1973年赎罪日(犹太教的重要节日),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试图夺回他们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

战争初期,阿拉伯军队取得了战术上的成功,但最终以色列反攻并包围了埃及第三军团。

中东战乱

中东战乱

中东战乱中东问题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

中东战争一般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中东问题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

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中东问题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根源和形成过称。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

1.地盘之争。

二战后,流亡犹太人以寻根为由,在阿拉伯国家中心地带建立了以色列国。

犹太人认为那儿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圣地,他们几千年前就在那里居住了。

事实是几千年前犹太人迁走,那块地方是阿拉伯人居住了几千年,但现在犹太人突然说这曾是他们的国土。

于是阿拉伯国家愤而攻之。

这是根本矛盾,根本无法解决,注定了无休止的争端。

其二是宗教问题,他们都把耶路撒冷作为各自宗教的圣地,对圣地的争夺引发的是整个宗教信仰国家间的剑拔弩张,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一。

显而易见,武力还是最有效的维权手段,是悲哀也是无奈。

有人说,联合国帮助以色列复国,以色列才得有机会复国。

自以色列复国后,他们一直争土地,所以战争没有停止。

直到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签署和平协定后,中东和平才正式开始了。

2.宗教问题民族宗教矛盾是导致巴以冲突的根源。

举世瞩目的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争端历时半个多世纪,成为中东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烈度最大,影响最广的热点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的犹太人民族均认为自己是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总结巴以冲突来源于巴勒斯坦问题。

巴勒斯坦以前是犹太人的聚集地(家乡),之后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被驱逐至其他地方。

一战期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巴重建家园。

一战后,英国获得对巴的委任统治,犹太人大量移居巴勒斯坦,这引起阿国人民反对。

二战后,美国支持犹太复国。

在英国不知所措下,将其问题交至联合国处理。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181(二)号决议,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这个决议虽满足了以的要求,却遭到阿国的强烈抵制。

由此巴勒斯坦问题开始凸显。

中东由此至今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但巴勒斯坦问题依旧尚未解决,路漫漫其修远兮,中东和平还需巴以两国及国际环境的推动才会实现。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后,以色列按照181(二)号决议建国,遭到阿国的强烈反对。

次日,埃及、外约旦等五国对以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中,由于阿国不团结致使以色列获胜。

1949年,阿国被迫与以签订停战协定,以色列获得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埃及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为外约旦占领,分治决议规定建立的阿拉伯国未能建立,这为今后的巴以冲突埋下隐患。

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意图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遭到西方国家的反对。

英法与以色列勾结,在1956年10月29日,以入侵西奈半岛,挑起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为苏伊士运河事件。

英法强烈进攻埃及,后因联合国和国际舆论压力,11月6日被迫停火。

12月,英法军队全部军队全部撤出,随后以军也撤离。

战争持续了八天,双方都付出重大代价,但埃及获得政治上的胜利,推动阿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英法在中东殖民势力。

第三次中东战争:在美苏争夺中东的背景下,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967年6月5日蓄意挑起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战争持续六天,故还称六天战争。

在美国全力支持以,而苏未帮助阿国的情况下,阿国失败,失去了大片领土。

「图解」五次中东战争

「图解」五次中东战争

「图解」五次中东战争为解决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土地争议,联合国通过决议,采取巴以分治。

巴勒斯坦人口众多却分得了较少而且贫瘠的土地。

巴以分治计划第一次中东战争犹太人单方面突然宣布建国,阿拉伯世界不满联合国决议,决定联合起来,武力推平以色列。

军力对比以色列稍逊结果,阿拉伯世界没有保持住前期优势,后期被以色列反推。

最终双方以实际控制区域为准停战。

巴勒斯坦被撸出了血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为自己内河,英法利益受损,欲联合以色列教训埃及。

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英法以联军入侵二次中东战争,在美苏干预下,英法以被迫撤军。

埃及在军事失败的情况下,赢得了政治胜利,国际认可苏伊士属埃及主权。

以色列达到了部分战争目的。

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阿拉伯世界向心力进一步加强,巴解组织“法塔赫”力量日益增长,以色列为了消除隐患,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以空军为主,袭击阿拉伯各国军用机场在整个第三次战争中,以色列在损失26架飞机的代价上,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埃及空军几乎全军覆灭。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

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挑起方为阿拉伯阵营,其主要目的是收复第三次战役中被以色列占领的国土,同时宣示自己不会臣服以色列的决心。

阿拉伯国家选择斋月发起突然袭击,首日重创以色列军队,以军一度陷入混乱。

随后,以色列抓住埃及军队调整部署时机,全力反击,阿拉伯军队再次被撸出血。

以军一度越过苏伊士运河打至河西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

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以色列地带为犹太人的应许之地。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向外扩张,以色列地区被阿拉伯帝国占领,穆斯林涌入该地区。

1516年,奥斯曼帝国开始统治耶路撒冷和附近的大片领土。

1918年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战败,退出该地区,英国默认占领了全境。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地区。

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以约旦河为界,划分为两部分:东部为约旦,西部由英国管理,此地区遂被正式称为巴勒斯坦地区,此时犹太居民占总人口11%。

虚线右边为约旦,左边为巴勒斯坦地区1917年—1948年间,大量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地区,这使得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冲突开始激烈化。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通过181号决议。

该决议提出在原英国巴勒斯坦托管地建立两个国家,一个是犹太国,一个是阿拉伯国,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治。

犹太人接受此决议而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

绿色划分给以色列,黄色划分给巴勒斯坦,白色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

以色列建国次日,邻近的阿拉伯国家便集结了军队发动第一次中东战争争夺前巴勒斯坦托管地,与以色列军队交战。

第一次中东战争时间:1947年11月—1949年3月结果:以色列获胜1948年阿拉伯联合军以色列1948年步兵参战方1948年5月15日双方火力配置第二次中东战争起因: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时间: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地点: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及周遭地区结果:英法以联军军事胜利,埃及政治胜利,但夺回苏伊士运河制权。

英法殖民体系遭到重创,美苏成为全球霸权。

参战方兵力伤亡与损失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被摧毁的埃及坦克第三次中东战争导火线:1967年4月7日,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并演化成全面战争。

时间:1967年6月5日–6月10日结果:以色列国防军压倒性胜利领土变更:以色列从埃及夺取加萨走廊及西奈半岛;从约旦夺取约旦河西岸地区(包括东耶路撒冷);从叙利亚夺取戈兰高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对波斯湾及其沿岸的酋长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这场争夺战中,英国是最大的赢家,先后强迫阿曼、巴林、麦什哈特阿曼(即现在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和卡塔尔等各酋长国缔结了一系列保证英国享有垄断特权的协定,把波斯湾各酋长国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把波斯湾视为“英国的内湖”。中东的许多国家例如伊拉克、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在该帝国土崩瓦解之后,这些国家纷纷沦为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就是伊朗也没有摆脱这种命运,沦为英国的半殖民地。另外应该单独提及的就是沙皇俄国。在17世纪末,沙俄仍然是一个内陆国家。为了开辟一条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通道,沙俄占领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预谋已久。1851到1853年,沙俄借口基督教“圣地”所谓的监护权,对土耳其施加压力,要求土耳其承认其对土耳其基督教徒有监管权,企图干涉土耳其内政,进而占领两海峡。但由于英、法的干预,沙俄的计划受挫。在情急之下,沙俄先后两次发动对土动武,但均已失败告终。但随后的《圣斯蒂发诺和约》却使沙俄达到了占领土耳其的目的。由于沙俄占领两海峡的预谋没有达成,矛盾不断加深,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种。
二、 中东内部虎虎相争
(一)两伊战争这是在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爆发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这场战争又被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相对于1990-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的“第二次波斯湾战争”或“海湾战争”而言)。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Shatt al-Arab水道。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而在 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的军力。另外,Shatt al Arab 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为使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联合国、伊斯兰国家、不结盟运动及有关大国对两伊进行了大量调解工作。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结束两伊战争的第598号决议。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战,把一切军队撤到国际边界内;联合国秘书长派观察员监督停火与撤军;交战双方释放和遣返战俘;委托一公正机构调查冲突责任问题;在适当国际援助下进行战后重建工作;就一切未决问题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全面、公正和体面的解决方案。伊拉克当即表示接受这项决议,伊朗开始既不接受也不拒绝,直至1988年7月才正式表示接受。8月,两伊实现陆、海、空全面停火,随即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开始直接谈判,讨论落实安理会第598号决议有关的问题。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加少,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积累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状况。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三、 阿以冲突阿以冲突一直是中东乃至整个世界冲突的焦点。而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的领土争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 为2.6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14477平方公里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11655平方公里划给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并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即归属未定。 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吞并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还占领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岛、16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管辖的加沙地带,又从约旦手中夺走了东耶路撒冷,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根据1978年埃以达成的戴维营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了埃及。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兰高地的一部分退还给叙利亚,但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并吞。近几年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多年来,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在被占领土上停止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撤出1967年其占领的领土,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却认为,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后,它已完成履行联合国决议的要求,现在只需要以“和平换和平”。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领土上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以色列却只顾同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代表讨论“有限自治”问题。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寸土不让”。耶路撒冷问题是中东和平进程中最复杂和最敏感的问中东战争简史中东位于欧、亚、非三洲的连接处,他是 欧洲的侧翼,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境内有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处于“五海三洲 ”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中东地区占有17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1.6亿左右,分布有17个国家。这些国家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大约有20多个民族,其中最主要的是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的阿拉伯民族,约占中东人口的一半以上。 中东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在各个国家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其中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每年来这里朝圣的信徒多达150万以上。中东有8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的则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和东正教,还有少数人信奉拜火教。耶路撒冷是中东的一座古城,这里有犹太教的神庙和伊斯兰教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是两教教徒心目中的“圣城”。许多国家把伊斯兰教规定为国教,并写入了宪法,可见宗教信仰在中东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成为本地区许多矛盾的焦点和起因。此外,中东地区是世界的能源中心波斯湾及其周围广大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有“石油海洋”之称。据统计中东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的2/3以上,天然气储藏量也是世界文明,尼罗河流域、幼发拉底河流域、底格里斯河流域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东地区创造出了极其灿烂的文化。古代阿拉伯人很早就掌握了医学、建筑、文学等,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辉煌。正是中东地区的这种极其优越的战略地位和能源地位注定了中东不会是一个安宁的地区,加上本地区民族成分与宗教信仰极为复杂,战乱在所难免!
(二)海湾战争 1990 年8月2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伊科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经过约14小时的战斗,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8月3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月6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2000 余辆。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原因: 1、领土纠纷。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而后伊,科两国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采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酋等国认为难以接受。外国介入对于伊拉克这一侵略行径,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给予了谴责。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苏联也一改战后 40 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 月 3 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0票反对,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2日至 11 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2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1月15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