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进程(doc 15页)

合集下载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

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脉络在《明天的田园城市》一书中霍华德把古希腊关于任何集体或组织的生长发展都有其天然限制这一概念重新介绍到城市规划中来,并在他设想的城市规模中恢复了人类的尺度, 为了引进了希腊城市建设的做法, 他用社区去移民开拓城市, 这些社区从一开始就配备有能行使城市一切重要功能设施。

他提出了建设田园城市并给予了理论论证, 这个理论论证就是著名的三种磁力的图解, 这是城市规划总体目标的一种简练的阐述, 即现在的城市和乡村都具有相互交织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他提出“城乡磁体”学说, 认为建设理想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点, 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

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 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 既可具有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可兼有环境清净、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 并认为这种城乡结合体能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与新的文化。

霍德华建议建设一个实验性的城镇模型, 用来检验能否创造一个实行得通的城市形势。

这个城市模型, 不论他的社会组织或者布局设计, 都比现有的村庄、乡间小镇、城郊住宅区、工业集合城市或者拥挤的大都是更为优越, 他将为将来的城市建设树立一个新的模式。

书中霍华德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更具体地阐述了其理论(图1):对一个三万人口的城市的内部布局进行了详细的构思。

城市占地404、7公顷,外部的2023、4公顷的土地为永久性绿地,城市平面为圆形,内部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中心区、居住区、工业仓库地带等。

6 条宽36m 的放射形大道从市中心的圆心放射出去,将城市划分为6个等分面积。

中心为花园,周围是市政厅、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外围又是占地约58公顷的公园,公园外围是一些商店、商店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图 1 2、2功能理性主义繁荣时期的《雅典宪章》为什么将《雅典宪章》称为理性主义的产物?这是因为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奥秘就是推崇理性,发展科技,与宗教分道扬镳。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全球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进入城市,对城市规
划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同时,城市间也需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3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城
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谢聆听
03
居住区规划
古希腊城市规划中,居住区规划相对简单,以临近街道 的独立住宅为主。
古罗马城市规划
01
02
03
城市规模
古罗马城市规模较大,如 罗马城的人口达到了10万。
道路系统
古罗马城市规划重视道路 系统建设,如罗马帝国的 道路网。
公共设施
古罗马城市规划注重公共 设施的建设,如浴场、剧 场、竞技场等。
影响
城市美化运动对西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 的建设。
D
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角色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城市与区域 发展的协调问题。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
地方政府角色
地方政府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负责 制定城市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 ,地方政府还需要与中央政府、区域政府以及私人部门等各 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
卫生条件差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运动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二十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然是极其短暂的,但是在这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转变(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革命、殖民地独立、欧共体成立、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等等)以及科技的繁荣、新价值体系的洗礼。

科技的繁荣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崭新的途径,但是人却越来越沦为无个性的客体,并引发了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机。

因此可以说,20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最不安定、动乱最大、灾难最多、争议最大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短短的一百年内,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其所在的历史的。

下面首先简要的对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一个分期和综述。

(1)1900年代至二战以前,这是一些精英分子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进行各种探索、实践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资产主义政权上的进一步巩固,西方各国基本进入了普遍繁荣的时代。

德国是西方骚动的中心,并直接导致的两次世界大战,在战后建立了新秩序。

在战争期间诞生的这些精英思想包括了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功能主义城市规划宣言《雅典宪章》,有机疏散思想,城市人文生态学研究与社区邻里单位思想。

(2)二战后至1960年代末,以现代建筑运动为支撑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在战后西方城市的重建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最终完成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的确立。

在这个时期,“功能”、“实用”、“效率”成为主题词。

这个时期有卫星城理论的提出与新城运动,有战后的历史环境保护运动以及第十小组的“人机结合”规划思想及理论。

(3)1970年代至1980年代,西方社会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现代社会”,社会价值观体系处于混乱交织的过程。

事实上,战后重建的二三十年,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人们所期待的和谐社会,社会内部依然处于动荡的边缘,冷战的加剧,社会分化加剧,道德沦丧,文化种族冲突,资源环境枯竭等等等等使人们不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世界中形成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后现代社会思潮。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先提出了精明增长的概念,后来戈尔副总统将其作 为总统竞选纲领—21 世纪新的可居议程 (NewLivability Agenda for the 21stCentury)。 1999 年,美国城市规划协会(APA)在政府资助下, 花了8年时间,完成了长达2 000页的精明增长的 城市规划立法纲要。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4.回归现实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分析的 日益兴起
马丘比丘宪章 (1)不要为了追求分区清楚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
成。 (2)城市交通政策应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运输系
统的发展。 (3)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
规划的制定,也包括规划的实施。规划重在规划的 编制过程,尤其是规划的实施。 (4)规划中要防止照搬照抄不同条件、不同变化背 景的解决方案。
(3)提出保存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的重要性。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 城市中心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也暴露无遗。城
市的脏乱、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等, 都说明了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 实践证明, 《雅典宪章》并不能有效地解 决这些问题。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一是理性主义思想对事物采取分解而不是组 合的方式。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2)城市被视为一个“活”的功能实体,城 市规划也必须由“终极状态”或“蓝图”式 的规划变为“过程”式的规划。规划调控方 法必须与城市自身.
(3)城市规划师也应由原来的“设计师”定 位转变为“科学系统分析者”的角色,采用 综合预测办法,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 来模拟城市某系统的变化规律,以解决“量 化”的问题。
美国的精明增长,主要针对以下四类问题: (1)绿色空间减少和环境恶化。 (2)城市内部投资减少,功能退化。 (3)财政赤字日益恶化。 (4)生活品质下降。

西方1960年代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1960年代城市规划理论

1960s
1960年代的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李宝宏 2013.05
系统规划理论
(3)系统规划理论的特征
系统规划理论在当时是一个新奇的理念,与传统城市 规划观念有很大的区别,具备以下五大特征。 首先,城市是复杂系统,需要规划人员更加清晰地了 解“城市是怎样运行的”。
规划方法:调查——分析——规划(格迪斯)
(7)系统规划和理性过程规划异同
① 系统理论和理性过程理论有着共同的前提假设,它 们共同将城市规划奠定在科学的假设基础上,并因此 显著有别于早期阶段的艺术假设基础;它们都建立在 认为规划有益的信念基础之上,认为可以通过理性的 理解和相应的控制行动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② 两者显著的区别是,系统理论关注的是规划活动的 目标,因此是实质性的规划理论(substantive planning theories);而理性过程理论关注的是规划 活动的过程或程序,因此是程序性的规划理论 (procedural planning theories)。
1960s
第二,系统规划理论把城市看成不同区域位置的功能 活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那么一个局部所发 生的变化将会引起其他局部的相应变化。
新的开发项目,都必须从项目其可能产生的效果方面进行综合评 价; 需要一种新型的规划师:接受经济地理学或社会科学方面的训练, 而不仅仅是建筑学或测量学方面的训练。
1960年代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Urban Planning Theory in 1960s
李宏
2013.05
Contents
1960s
1. 规划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 2. 1960年代的社会背景 3. 1960年代城市规划理论 4. 结语
1960年代的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总结西方城市规划发展脉络

总结西方城市规划发展脉络

•丰富的公共生活空间
•城市尊重自然地形
古希腊的城市
-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希腊三大柱式:多利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对后来的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提供
希波丹姆模式: 利:理性的城市发展 模式; 弊:城市由有机灵活 走向机械呆板(eg山城)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公元18世 纪
•公元5世纪
•前几千年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古 代城 市
•文明基石 : •古希腊时 期 •帝国观念 •-古罗马 时期
•唯物主义、“尚文”- 小尺度的城市空间
•唯心主义、尚武-大尺 度的城市空间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中 古城 市
•文明禁锢 •-中世纪时 期 •重启心灵 •-文艺复兴时 期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及建设成就发展脉络 •总 结 •城市建设
综合成就
•现代的城市
•近代资本主义的城市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文艺复兴的城 市 •中世纪的城 市 •古罗马 •古希腊 •古埃及等
•时间 轴
•古代
•中古
•近现代资 本主义时 期
•现代以来
•至今
•公元19世 纪
•公元18世 纪
•公元5世纪
•前几千年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罗马广场群
帝国时期的广场群主要是为皇帝歌功颂德。
广场由开敞转为封闭,自由转为严整,塑造供 人观赏的艺术组群,广场轴线垂直相交,以多 个彼此相交的垂直轴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 广场敞廊
• 广场群相 对轴线关系
罗马广场 群的相对位 置关系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第一节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第一节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
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和
政治背景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 城市兴衰且城市格局、风貌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城市的
炫耀和享乐特征、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
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中世纪的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 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中世
纪欧洲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 的主导因素。
由于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
所谓人文主义思想与君权(神权)思想穿插交锋的 整体脉络,主要表现为: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崇尚时期(BC12c—BC2c) 古罗马君权主义时期(BC750y—AC476y) 中世纪神权统治时期 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 AC15c—AC17c) 西欧绝对君权时期( AC17c—AC18c下)

君权化的特征。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
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
心和焦点。古罗马城市最为集中的体现,城市中
心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 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城市建设讲 求秩序、等级,对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意义。
三、中世纪的欧洲城市(AC1100——AC1400)
四、文艺复兴和绝对君权时期的欧洲城市

15世纪初开始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 想的影响下,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城 傅里叶的法郎吉
4
欧文把城市作为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提 出“协和新村”的示意方案,建议居民人数2000~3000人,更低面 积每人0.4公顷,全村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公有。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2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生 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会 主义者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和部分实验。
5
傅里叶的法郎吉 Phalanges 主张以社会大生产代替家庭小生产,组织公共生活。他的空 想比欧文更为极端,把400个家庭集中在一个巨大建筑物中。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9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23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 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 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 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 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 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 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 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 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 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 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 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 空间和阳光。

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为解决这些矛盾,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1.“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他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具体阐述其理论。

规划人口3.2万人,占地404.7m2。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和6条放射线路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园,向外依次为公建、公园、商店、学校、住宅等;城市外围有2033.4 hm2土地供农牧业生产。

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联系城乡关系,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提出了见解,对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1。

前言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

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2.1初期实践探索2.1。

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

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

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

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

1.2 城市美化运动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

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

二战前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二战前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二战前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一、西方主要规划理论概述1、系统规划理论系统规划理论由布瑞·麦克劳林(Brain Mcloughlin)和乔治·查德威克(GeorgeChadwoick)于1960年代提出;该理论将城市与区域看作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而规划作为系统分析、控制的一种形式,必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规划师的任务就是找到办法,并分类、预测这些变化,以便控制它们。

在具体实践中,系统方法通过大量的模型来工作,模型的建构是基于城市是一个“封闭系统”。

系统方法对规划的评价通常有三种:投资-效益分析(cost-benefit)、规划平衡表(a planning balance sheet)和目标实现程度分析(goals-achievement matrix)。

系统规划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首先,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次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科学的”规划是一个海市蜃楼,科学和规划是非常不同的事业,科学家寻求对事物的观察、描述和解释,规划师正相反,他们的意图是改变他们面对的一切。

2、理性规划理论理性规划理论是战后西方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法卢迪(Andreas Faludi),其代表作是1973年出版的《规划原理》(Planningtheory,1973)。

理性规划理论的提出,相对于过去对规划的理解基于“作为设计的规划”有了很大的转变。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科学的”和“客观的”方法去认识和规划城市。

理性规划理论认为规划由一系列理性的、循序渐进的程度(过程)组成,而政府和规划者是价值中立的公众利益代表者。

理性规划理论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规划的影响很大,英国目前的规划体制和技术在相当程度上是这一理论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性规划也不断受到质疑:(1)今天对规划的理解,已经不再把规划作为分离于政治过程的一个类别,而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2)理性的思想受到批判,韦伯指出人类总是在行动中找寻形式上的理性主义,但他们越去尝试,就越碰到麻烦,社会不是由工程师设计的合乎逻辑的结构,而是包含逻辑与非逻辑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3)把过于狭隘、技术的理性主义注入规划中,使规划失去了更近人性的东西。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虽然说是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但是仍然以英国为主(英国人写的),有一点点设计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介绍。

尽管如此,仍然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关于规划理论流变的书,至少在看《外国城市建设史》的时候,只看到了表面的现象,而这本书对于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背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根源都讲得非常清晰透彻,尤其是对于政治经济框架下的规划理论的分析,非常的详尽。

值得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认真的看一遍。

真是一本好书,一口气读完受益匪浅。

书写的条理清晰,文笔简白,西方译著中少有的好书。

而且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理论的空白。

1、该书的参考文献是相当的全啦,总共283篇,都是规划理论上的有一定影响人物的代表著作,价值大大!应该逐一对照参考文献和书中的人名,加入自己的文献资料库(以后再看相关论文时,比照看用),做这一点比较麻烦,该书译文中的人名全部为中文音译没有在后面附上原文,好在原文相当严谨所有引用观点后面都有括号注明(人名,年代,页码)。

这样查找起来比较容易一些。

2、该书的关于1945-1960年代的内容很精彩,强烈建议精读!当然这不代表后面的三部分不精彩,因为1945-1960时间段内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相关书籍介绍和反思较多,大家都已经了解的相对充分了。

那么再看本书的评价和批判,理解程度应该较深,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很多的国内学生包括规划师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还是有误区(主要是从我自己认识程度推估,呵呵不要对号入座)。

而对此的反思和批判直接关系对规划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水准。

3、第二、三部分关于60年代和70到90年代的部分,并不是很好理解,建议泛读(主要做好文献积累工作),首先本人英文不好、译文又见不到只能听其评说,其次涉及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对英国也没有实地的了解。

所以这两部分,主要是抓规划理论演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对规划本质认识的思考。

各尽所能吧!如果有人能将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和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变迁联系起来综合论述,那必定是高人一筹的东东。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得产生与发展摘要本文简洁明了地阐述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得演变脉络,主要就是介绍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得产生与发展历程。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城市规划思想得产生背景;第二部分为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演变历程,核心内容就是其主要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主要介绍霍华德得“田园城市”、柯布西耶得“当代城市”与赖特得“广亩城市”,即分散主义与集中主义两种主要城市规划理论;第三部分讲述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历史意义;第四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理论演变田园城市柯布西耶目录1.现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得产生背景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演变2、1、霍华德得“田园城市”2、2、柯布西耶得“当代城市”与赖特得“广亩城市”2、3、西方现代其她城市规划思想3.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得历史意义4、小结1 现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得产生背景工业革命以后,西方普遍进入资本主义得快速发展期,产生了一系列得社会问题。

这一时期西方城市中得人口与用地急剧扩张,各种新得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得蔓延已大大超出了人们得预期,形态呈现出犬牙交错得花边形态与明显得拼贴特征,城市环境得异质性增强,特色日渐消失,质量日渐下降。

这时人们强烈得认识到,有规划得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得发展就是十分必要得,只有通过整体得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得困境。

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得种种探索正就是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起源。

2 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得演变早期得一些理想城市模式有托马斯空想社会主义得乌托邦、康帕内拉得太阳城、欧文得新协与村等,这些设想与理论学说成为以后得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得渊源。

发展到今天得立足于以人为本,主张建设与谐,自然,绿色,平衡得城市,与西方规划思想长期得发展就是离不开得,今天得规划思想正就是由田园城市、柯布西耶得现代建筑运动、《雅典宪章》这三大支柱孕育而生得。

2、1 霍华德得“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就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得词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进程(doc 15页)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进程2010年11月27日目录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规划理论 (1)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1)2田园城市 (1)3工业城市 (1)4带形城市 (1)5保护自然、建设绿地与园林系统 (1)二、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前理论 (1)1、1916年纽约区划法规 (1)2、田园城市、城郊居住区与盖迪斯 (1)3、盖迪斯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贡献 1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1)5 、未来主义城市 (1)6、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 (1)7、勒.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 (1)8、居住组群与街坊建设 (1)9、卫星城理论 (1)10、雷德伯恩体系 (1)11、邻里单位 (1)12、划区 (1)13、雅典宪章 (1)14、广亩城市 (1)15、带状与指状发展城市 (1)三、战后40年代 (1)1、大伦敦规划 (1)2、哈罗新城 (1)3、勒.柯布西耶的居住单位 (1)四、20世纪50年代 (1)1、城市化和郊区化运动 (1)2、英国第二代新城 (1)3、新建大城市 (1)4、中心地学说和增长极核理论 (1)五:20世纪60年代以来 (1)1、大城市连绵区 (1)2、反磁力吸引体系 (1)3、英国第三代新城 (1)4、马丘比丘宪章 (1)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进程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规划理论18、19世纪之交,是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新的生产方法和交通通讯工具的产生导致了城市迅速增长,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促使了某些统治阶级、社会开明人士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尝试新的理和进行新的实践。

著名的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田园城市(Garden City),工业城市(Industrial City)和带形城市(Linear City)的理论等。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工厂代替手工作坊是的资本主义剥削严重。

内容:早期: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的乌托邦(Utopia)(及乌有之乡、理想之国)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博内拉的太阳之城。

进步性是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共用,七宝受刑事代表封建小生产者反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已崭露头角的生产方式。

后期:欧文(Robert Owen )的新协和村(Village of New Harmony )(图1)。

居民300~2000人,耕地面积为0.4公顷或更多,建立公社,一切设施都为公用,中间位公用设施,周围是住宅,附近为工厂与手工作坊,村外为耕地、牧场、果林。

产品共有,统一分配,财产共有。

但由于当时处于一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大氛围,理想化实践失败。

傅里叶的法郎吉(Phalanges ),1829年《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以法郎吉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代替,通过公共生活减少家务劳动,400个家庭组成的一座名为“法兰斯泰尔图1新协和村图2法兰斯泰尔(Phalanstere)”的巨大建筑(图2)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意义:空想的社会主义城市成为其后“田园城市”、“卫星城镇”等城市规划理论的渊源。

2田园城市背景:社会问题与改革思潮,土地所有制、税收问题、城市贫穷问题、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等问题。

内容: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98年《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改名《明日的田园城市》。

城乡磁体(Town-Country Magnet)理论,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

这种结合体成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城市中心,构成一个城市组群(图3),用铁路和道路把城市群连接起来。

城市模式(25万人=5.8万人+3.2万人*6)。

图3霍华德田园城市组群实践:1903年的莱奇华斯(Letchworth)和1920年的韦林(Welwyn)意义:设想了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具有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对其后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某些规划方案的实践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

3工业城市背景:19世纪,蒸汽机、铁路等的发明,大机器生产的发展,劳动场所逐渐扩大,工厂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劳动与居住的地方逐渐分离,城市中各种活动的分布也日趋复杂,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社会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

内容:1901年,法国青年建筑师戛涅(TonyGarnier )。

“工业城市(图4)”人口为35000人,大工业发展所引起的功能分区,城市组群。

功能分区:(1)中心区(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住宅区(长条形,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工业区(位图4工业城市于居住区的东南)。

各区兼有绿带隔离。

(2)先进的交通模式(火车站设在工业区附近,铁路干线通过一段地下铁道深入城市内部。

设有快速干道和公飞机发动的试验场地。

)(3)灵活的发展余地(4)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4带形城市(Linear City)内容: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多利亚.伊.马塔(ArturoSoria YMata)。

城市沿一条高速度、高运动量的周线向前发展。

城市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图5马德里外带形城市图6马德里周围马蹄形带形城市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

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

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为500米,城市长度无线。

实践:1882年马德里外4.8公里的带形城市(图5)和1982年连接原有城镇后的马德里周围规划的马蹄形带形城市方案(图6)5保护自然、建设绿地与园林系统内容:马歇尔的“人与自然正确合作”理论实践:1859年奥姆史塔德Olmsted纽约中央公园设计,1870年《公园与城市扩建》著述意义:城市公共绿地理论和规划的推广二、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前理论20世纪初西方国家城市问题为1、工业革命后。

新的阶级迅速成长,社会秩序变更,19世纪后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2、新技术的问世造成的变革。

三个阶段:1917-23年的危机与新建筑运动1924-29年的相对稳定与兴盛1929-39年的活跃与潜在危1、1916年纽约制定了第一次区划法规(Zoning Law),公认的区划法的开端。

目的在于保护现有地产价值和保证空气和阳光。

后又制定基地管理法(Subdicision Control Act),它是根据建筑管理规则以指导代建基地总平面的初步设计。

这两个法对城市新辟地段的开发起到控制作用。

2、田园城市、城郊居住区与盖迪斯内容:翁温、帕克尔的社会性综合社区---田园城郊宽大绿带围绕新城,1905-1909年伦敦西北的社会性综合社区的成功试验。

3、盖迪斯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贡献内容:苏兰生物学家盖迪斯,1883年至1919年。

强调公众参与和必须把城市变成一个获得有机整体。

1915年《进化中的城市》(City in Evolution)意义: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首次提出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

指出了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已经造成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集中。

这种条件下城市规划及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把城市和乡村的规划都纳入进来,即包括若干城镇和他们四周的影响范围。

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Organnic Decentralization)内容:1918年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城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低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

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上,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这些腾出来的大面积应用已开辟绿地。

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日常活动”可做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则做分散布置。

图7沙里宁大赫尔辛基规划实践:1918年大赫尔辛基方案(图7)意义:对其后欧美各国发展新城、改建旧城,以致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5 、未来主义城市内容:20世纪初意大利的文学艺术流派未来派(Futurism)。

1909年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在第一次“未来主义宣言”中宣扬工厂、机器、火车、飞机等的威力,赞美现代大城市。

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

否定艺术的规律和传统,主张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6、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内容:1911年4月首都规划国际竞赛,格里芬(Griffin)方案获选。

利用地形,把自然风貌同城市景观融为一体,是堪培拉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又具有城市生活魅力。

规划人口为25000人,用地面积为30平方公里。

享有“田园城市”盛誉。

7、勒.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内容:“城市集中主义”,1922年《明日的城市》(The City ifTomorrow)(图8),1933年发表的《阳光城.(The RadiantCity)。

1925年巴黎改建的新设想方案即伏艾森(Voison)规划(图9)。

城市规划观点:(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图8 柯布西耶光明城市图9 柯布西耶伏艾森规划朽。

(2)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4)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8、居住组群与街坊建设居住组群内容:格鲁比乌斯,1930年如建筑层数增加则建筑密度增加的相应幅度减少,并得出如阳光角度相同,用地内科建筑的面积,院落式(周边式)要比塔式大。

主张大城市建造10~12层的高层住宅,认为“高层住宅的空气阳光最好,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拉大,可以有大块儿的绿地供孩子们嬉戏。

”街坊建设内容:1927~1929年,格罗比乌斯设计的弹幕斯托图10斯图加特住宅建筑展览会街坊设计平面克居住区(Dammer Stock Housing)和西门子居住区(Berlin Siemens Stadt Housing)。

在群体布置上,安好的朝向采取行列式的布局。

在建筑和街道的关系上,有意地打破甬道或沿街的布置方式。

(图10)9、卫星城理论内容:雷蒙.恩温,1922年出版了《卫星城市的建设》(The Building ofSatellite Towns)(图11)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

实践:1927年,恩温主持的大伦敦区域规划图11恩温卫星城镇群示意图10、雷德伯恩体系内容:1933年,美国建筑师地泰恩(Clarence Stein)特点:绿地、住宅和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组成配置、形成口袋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