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合集下载

古代年龄划分名称

古代年龄划分名称

古代年龄段的划分: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壮年时期——春秋鼎盛;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1、髫年(龆年):髫(tiáo),幼童时期。

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2、总角: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3、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

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4、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期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

'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

"后以指幼年。

5、舞象之年:“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

古代各年龄段别称

古代各年龄段别称

古代各年龄段别称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黄口:十岁以下孩童。

7、幼学:十岁。

8、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10、志学:十五岁。

11、及笄:女子十五岁。

12、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3、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15、而立:三十岁。

16、不惑:四十岁。

17、天命:五十岁
18、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19、古稀:七十岁。

20、耄耋:八十、九十岁。

21、期颐:一百岁。

古代1—100岁称呼集锦

古代1—100岁称呼集锦

古代1—100岁称呼集锦古代1—100岁称呼集锦逢10称呼1岁:襁褓之年10岁:幼学之年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岁:天命之年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70岁:古稀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之年、人瑞之年120岁:花甲重开140岁:古稀双庆1-100岁,古代各有什么样的称呼?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壮年时期——春秋鼎盛;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古代年龄段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段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段称谓大全古代年龄称谓分为襁褓、孩提、髫年、龆年、总角、垂髫、黄口、金钗之年、豆蔻年华、舞勺之年、束发、及笄之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舞象之年、桃李年华、弱冠、花信年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强壮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耄耋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上寿、花甲重开、古稀双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童年。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青少年。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舞象之年: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孩20岁。

弱冠:男孩20岁。

花信年华:女孩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而立之年:男孩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上寿:100岁。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古代年岁称谓:古代年岁称谓包括儿童称谓、成人称谓、老人称谓。

儿童称谓: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

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

龆年:童年。

年龄古代用语

年龄古代用语

年龄古代用语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童年。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青少年。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舞象之年: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孩20岁。

弱冠:男孩20岁。

花信年华:女孩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而立之年:男孩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上寿:100岁。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
4、男孩8岁——龆年;
5、幼年泛称——总角;
6、10岁以下——黄口;
7、13~15岁——舞勺之年;
8、15~20岁——舞象之年;
9、12岁(女)——金钗之年;
10、13岁(女)——豆蔻年华。

11、15岁(女)——及笄之年;
12、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20岁(女)——桃李年华;
14、24岁(女)花信年华;
15、至出嫁——梅之年;
16、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7、20岁(男)——弱冠;
18、30岁(男)——而立之年;
19、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0、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1、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2、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3、80岁——杖朝之年;
24、80~90岁——耄耋之年;
25、90岁鲐背之年;
26、100岁——期颐。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简单)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简单)

孩提【1 】:指初知失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周晬,指婴儿周岁.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逝世后,才周晬耳.”始龀[chèn].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说文》中有“男八月人口.八岁而龀;女七月人口.七岁而龀”的说法.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方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期为“及笄韶华”).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今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暗示已经成年.束发:前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须眉十五岁(到了十五岁,须眉要把本来的总角闭幕,扎成一束).一般指15岁阁下,这时应当学会各类身手.《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结发:扎结头发,前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暗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记分离为“加冠”.“加笄”.加冠:指二十岁.古时须眉二十岁行加冠礼,暗示已成年.弱冠:前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碧玉韶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编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桃李韶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韶华:女子二十四岁. 克壮:合法丁壮.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不雅之初,时放克壮.”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志学之年:15岁为“志学之年”.而立:是须眉三十岁(立,“立品.立志”之意).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耆[qí]:均指60岁.古稀之年:指70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伞寿:80岁诞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宛如彷佛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丰年纪虽高,但食欲兴旺之意.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期颐:指百岁高寿.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白叟应由子女养活.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怨女:指年纪大而没有娶亲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旷夫:指年纪大而没有娶亲的须眉.黄发:是指长寿白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未废。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在古代社会,人们对年龄的称谓非常讲究,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既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尊重和礼貌。

以下是古代年龄称谓的大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襁褓,出生至一岁的婴儿。

2. 孩提,一岁至三岁的幼儿。

3. 童子,三岁至七岁的儿童。

4. 童女,三岁至七岁的女童。

5. 童蒙,七岁至十岁的儿童。

6. 童男,七岁至十岁的男童。

7. 童女,七岁至十岁的女童。

8. 少年,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

9. 少女,十岁至十五岁的女青少年。

10. 青年,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

11. 青年男子,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男子。

12. 青年女子,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女子。

13. 壮年,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人。

14. 壮士,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男子。

15. 壮妇,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女子。

16. 中年,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人。

17. 中年男子,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男子。

18. 中年女子,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女子。

19. 老年,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20. 老者,七十岁以上的老年男子。

21. 老妪,七十岁以上的老年女子。

古代的这些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简单称呼,更是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尊重和关怀。

在古代社会,年龄和地位、尊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不同的称谓,也是对其社会地位和尊严的一种体现。

古代人们对年龄的称谓,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从小孩到老者,每个年龄段都有着相应的责任和角色,这些称谓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些古代称谓已经不再普遍使用,但是对年龄的尊重和关怀却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可以借鉴古代人们对年龄的称谓,来更加尊重和关爱不同年龄段的人,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尊重的社会。

总结,古代年龄称谓的大全,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简单称呼,更是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尊重和关怀。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尊重和礼貌。

古代岁数对应的称谓

古代岁数对应的称谓

古代岁数对应的称谓
在古代,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相应的称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
1.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3日。

2.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3.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4. 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

5. 九龄:9岁。

6. 黄口:10岁以下。

7.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8.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9.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0.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11. 及笄[ jī]:指女子15岁。

12.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13. 二八:为16岁。

14.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5. 加冠:指男子20岁。

16.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7.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8.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9. 始室:30岁。

20.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21. 艾:50岁。

22. 耄[mào]:古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23. 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以上是古代各个年龄段的人的称谓,这些称谓反映了人们对不同年龄人的不同看法和期望。

古代各年龄段的雅称

古代各年龄段的雅称

一、幼年时期1.赤子:刚出生的婴儿。

因婴儿皮肤呈赤色而得名。

2.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

3.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幼儿。

此时幼儿开始提抱,故称孩提。

4.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二、少年时期1.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3.舞勺之年:指十三岁至十五岁的少年。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三、青年时期1.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2.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3.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故称弱冠。

四、中年时期1.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2.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后因称四十岁为“不惑之年”。

3.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后因称五十岁为“知命之年”。

五、老年时期1.耳顺之年:指六十岁。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后因称六十岁为“耳顺之年”。

2.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3.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4.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

”毛传:“耋,老也。

八十曰耋。

”后因以“耄耋”泛指老年。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国学分享 2018-09-13 21:40:41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_——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龄与称谓对照表

古代年龄与称谓对照表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qi dig b ao) 2 〜3 岁-----孩提[next]
女孩7岁-----髫(tiao)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j I)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J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m co di 0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中国古代年岁和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年岁和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年岁和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络编辑制作/荷花⼩⼥⼦
1、不满周岁---襁褓;
2、⼥孩7岁---髫年;
3、男孩8岁---龆年;
4、10岁以下--黄⼝;
5、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钗之年;
6、13岁(⼥)---⾖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破⽠年华、碧⽟年华;
7、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出嫁-----梅之年;
8、/⾄30岁(⼥)--半⽼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之年;
9、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10、50岁------年逾半百、知⾮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衍之年;
11、60岁------花甲、平头甲⼦、⽿顺之年、杖乡之年;
12、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13、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我国对不同年龄的⼈给予了不同的称谓。

这些称谓⼀般都是古已有之。

从这些称谓中可以知道⼤概的年龄。

年龄的别称
孩提幼⼉时期
总⾓童年时期
及笄⼥⼦15岁
弱冠男⼦20岁
花信⼥⼦24岁
⽽⽴30岁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喜寿77岁
⽶寿88岁
⽩寿99岁
耄耄80-90岁
期颐100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寿
因喜字的草体似七十七三字组成,所以这么称呼。
31
80岁
望八、杖朝之年
韩愈《司业文》:“逾七望八,年熟非翁,在君无憾,我竟不充。”80岁还称为“杖朝”。语出《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意谓八十岁可以拄杖出入朝廷。后来就把“杖朝”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32
88岁
米寿
因米字可以分为八十八三个字,所以称八十八为米寿。
16
20岁(男)
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男子20岁称“弱冠”。典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进一步注解说:“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
17
20岁(女)
桃李年华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4
8岁
童龀[chèn]、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5
9岁
九龄
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
6
10岁
9
13-15岁(男)
舞勺之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
10
14岁(女)
“二七”之年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11
15岁(女)
及笄或笄年
“笄”[jī],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23
50岁
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半百即50,人人皆知,但多指岁数,如年已半百,年近半百等。50岁又称“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50岁又称“知命”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命指认识天命,按现在的说法,应为认识自然的法则。
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序号
年龄
古代称谓、称呼
解释及出处
备注
1
0-1岁
孩提、襁褓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2
2-3岁
孩提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
7岁(女)
髫(tiaoˊ)年
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耳顺: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杖乡:意思是六十岁可以拄行走于乡里。
26
61岁
开七、华甲
华甲的甲,即甲子的甲,华字的繁体字可分为六个十字和一个一字,所以称61岁为“华甲”。
27
64岁
破瓜
因瓜字可分为“八八”两字,取八八六十四之意,故用为64岁的代称。
28
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18
24岁(女)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19
至婚嫁年龄(女)
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
[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语出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七十岁的代称。
致事、致政是一个意思,即辞去官职,也叫致仕。“悬车”也是致仕的意思。古人一般都到七十岁时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而悬车。
29
71岁
开八
白居易《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30
77岁
12
15(男)
束发、成童、志学
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
13
15-20(男)
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黄口
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12岁(女)
金钗之年
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8
13岁(女)
豆蔻年华
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也用于比喻处女。
14
16岁(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两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称。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如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15
18岁(女)
“二九”
女子18岁可称“二九”。《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年过二九,尚未有亲。”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20
30岁(男)
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30岁称“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21
30(女)
半老徐娘
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22
40岁(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
24
51岁
“开六”
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十年为一秩,开六即第六秩的开始。况周颐所着《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近人称寿五十一岁曰开六,六十一岁曰开七。”
25
6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古时用干支纪年为六甲子。因为它以天干与地支依次循环搭配,六十周而复始,所以也称“花甲子”、或“花甲”。后来也用“花甲”或“花甲子”代称60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