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气象资料的整理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候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探讨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气候要素观测与分析、农作物气候学、农田环境气象学、农业灾害气象学等方面。

本文将对农业气象学的复习资料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气候要素观测与分析1.气温观测:气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气温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不同气温条件下作物的适应性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2.降水观测:降水对于作物的生长和灌溉农业至关重要。

农业气象学通过观测和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强度和类型等参数,为作物的生长管理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3.日照观测:日照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至关重要。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日照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日照时数、光照强度等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4.风速观测:风速对于灌溉、植被生长和病虫害传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风速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风速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5.湿度观测:湿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湿度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湿度对作物的影响机制及管理要点。

二、农作物气候学1.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农业气象学需要研究作物的温度、降水、光照和湿度等条件要求,为种植合理作物和合理管理提供依据。

2.作物的生态适应特性:不同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特性,包括生长季节、耐旱耐涝性、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合产物积累等方面。

农业气象学需要了解作物的生态特性,为作物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作物的生产力模型:通过对气候、土壤和农作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农业气象学可以建立作物生产力模型,预测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变化。

这对于作物的种植决策、灌溉调度和病虫害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候与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节约生产成本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了很多知识点,下面来总结一下。

一、气象基础知识气象基础知识是学习农业气象学的基础,包括大气的组成、结构和运动规律,气象要素及其测量等。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了解天气形势、评估天气灾害风险和制定农业生产方案都有重要作用。

二、农业气候学农业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对于农田生产的影响,并探究农业生产适应策略的一门学科。

学习农业气候学需要了解气候类型与特点,掌握不同类型气候下作物生长的特点,研究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变化和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对于制定区域内合适的作物种植方案、减少灾害风险以及提高作物收成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农业气象灾害学农业气象灾害学是研究各种气象灾害(如冻害、旱灾、水灾、风灾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防灾减灾措施的一门学科。

学习农业气象灾害学需要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成因,掌握各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测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制定防灾减灾方案的方法与策略等。

对于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四、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基于气象信息提供决策支持的服务。

学习农业气象服务需要了解不同农业生产环节中气象信息的需求和应用,掌握气象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气象服务产品和工具的开发和使用等。

对于优化农业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涉及了气象基础知识、农业气候学、农业气象灾害学和农业气象服务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灾害风险,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绪论1.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

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2.平行观测:同时观测气象要素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大气1.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是由各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按其成分可分为干洁空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3类。

气溶胶是指大气中处于悬浮状的花粉和孢子,盐粒,火山和宇宙尘埃等固体小颗粒及小水滴冰晶等。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夏季厚,冬季薄。

厚度占大气层厚度的1%,质量占大气质量的3∕4,是水汽的主要聚集区域。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气温直减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平均下降0.65℃。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受热多,气流上升,降水多;受热少,气流下沉,降水少。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受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影响。

3.大气CO2浓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①环境中的CO2浓度升高将使光合速率加快,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②CO2浓度升高,减小气孔导度,降低植物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

③CO2浓度升高,C3植物增产百分率高于C4植物。

④植物长期生长在高CO2浓度下,有利于减轻其它环境因子对植物的胁迫作用。

⑤CO2浓度升高,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能为叶绿素提供保护。

⑥高CO2浓度条件下,植物体内C素含量增加,使C/N比升高,影响作物品质。

⑦CO2浓度升高引起气温升高,导致虫害加剧,影响作物品质。

第二章辐射1.辐射概念:物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这种放射方式成为辐射。

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都能向外放出辐射。

四个特点:①辐射要有温度。

②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

③辐射具有热效应。

④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

2.太阳高度角概念: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切线所成的夹角。

在0~90度之间变化。

太阳高度角越小,等量的太阳辐射能光束所分散的面积越大,地表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少。

计算方法:sin 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h:太阳高度角;φ:观测点纬度;δ:观测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δ的绝对值=23.5°sinN; N表示观测日期离春分或秋分中较短的日数。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提纲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绪论1.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条件:土壤、气候、地形地势。

(土壤性质、PH值、土壤肥力;光热水气;海拔、坡向坡度、小地形、水体)2.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应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进农业发展的实用性科学。

3.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有机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

一方面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4.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1、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研究2、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与服务3、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4、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研究与服务5、农业微气象学研究与服务5.“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S)从农业气象学科考虑,作物及其生产过程是一个作用系统,即“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或可称之为“农业气象系统”。

(农业气象系统的垂直尺度并不大。

系统的上边界距离地面最高不过20~30米左右,下边界深入土壤中在30~50厘米以至几米上下。

)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1.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能量源泉;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和产生各种天气气候现象的主要能量源泉。

2.太阳辐射影响植物的主要方式:光合效应,热效应,光的形态效应3.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反射率R、透射率T和吸收率A之间关系:R + T + A = 14.群体透光率、削光系数及门司―佐伯公式:I = I0 exp(-kF);k =(-ln(I/I0))/FI/I0即透光率。

k值是一个无量纲数,它描述了叶片的遮阴程度,当上层叶面积大时,k值就大,光强衰减就明显。

5.光周期现象以及据此对植物的分类白天光照和夜晚黑暗的交替及其持续时间对植物的开花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农业气象预报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预报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预报2.农业气象情报3.农业气象服务一览表(农业气象服务大纲)4.农用天气:农事关键季节经常出现的、对农业生产有显著影响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

具有广大的地域性、时间的持续性以及稳定的周期性的特点。

5.农用天气预报6.农田土壤水分预报7.农作物发育期预报8.农业气象产量预报9.模糊关系10.择近原则:设模糊子集B与模糊集合A 的贴近度最大,则B相对归属于A。

11.农业气象预报的数值模拟方法:是运用数值模拟原理模拟农作物生长、产量形成,或专业气象服务与天气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并进行预报的方法。

12.农业气象预报的天气学方法:根据天气学原理,运用历史天气图表和其它预报工具,来分析农业生物生育期间或各关键农事季节的重要天气,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形成和演变的特点,从中找出固有的规律,并归纳成具体的预报模式和预报指标,做出农业气象预报。

这种方法即是农业气象预报的天气学方法。

13.农业气象预报的气候学方法:从气候学角度出发,运用气候学原理和分析手段,结合农业全产需要,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的方法。

周期分析法、相似分析法、最大最小可能分析法、转折点分析法、群众经验法、因子和物理过程分析法、气候—统计分析法14.寒露风: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使水稻减产的低温冷害。

在中国南方,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故名“寒露风”(又叫“社风”)。

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连续三天或以上的低温,其危害与华南类似,故沿称寒露风。

15.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

二、填空、选择或判断1、农用天气出现在农事关键季节,对农事活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明显影响。

2、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伏旱主要是由于太平洋副高势力强盛,稳定控制造成的。

农业气象学讲解

农业气象学讲解

一、绪论●气象:发生于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

●气象学:研究发生于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过程,总结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对未来天气做预测预报的科学。

二、大气1、干洁大气定义:指的是去除水分及固液态杂质的大气常定成分。

组成成分: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其它微量等。

2、干洁大气在环境中的作用(1)氮气:a、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大气中的氮元素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大气放电过程及生物固氮。

b、大气中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稀释氧浓度,稳定大气的组成及结构,保护生物体的生存。

(2)氧气:a、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b、氧气主要起氧化作用,通过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3)臭氧:吸收中短波紫外线;杀菌消毒;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4)二氧化碳:a、温室效应。

b、光合原材料3、大气中的水分来源:地表潮湿物体的蒸发蒸腾,并随气流向周围扩散。

分布:高温潮湿地区含量高,低温干燥地区含量低;地表含量高,高空含量低。

在大气中的作用:a、水汽是大气中常温常压下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成分;b、水汽是大气中能量传递的重要载体;c、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

4、大气中的杂质组成:灰尘、烟粒、盐粒、花粉、孢子、微生物、悬浮的液滴、冰晶等。

来源:自然源与人工源。

在环境中的作用:a、吸收、阻挡太阳辐射;b、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参与水汽凝结,为其凝结核;d、对生物生长发育有较大危害;5、大气的污染定义:污染:某些物质的增加使得环境中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称造成了环境污染,这些造成污染的物质称污染物。

种类:含C类、含N类、含S类、含Cl类、粉尘、各类有机物、重金属颗粒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a、对农业的影响:SO2、HF、NOx、Cl2、HCl等;b、酸雨与酸雾;c、温室效应:CO2、CH4、NOx等。

6、大气的分层厚度:a、物理上界:大气中发生的物理现象的最高高度,约1200Km。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资料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资料

一·名词解释天气:天气是指某地短时间内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况。

气候:气候是指某地长时间的大气物理状况,包括正常年份和特殊年份出现的天气状况。

辐射: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合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其光谱为0.38~0.71um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h=0~90°。

活动积温(Y ):生物某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活动温度总和。

有效积温(A):生物某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有效温度的累积。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部分产生的压力,单位为hPa。

饱和水汽压(E):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就称为饱和水汽压,单位为hPa。

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呈指数律增大。

相对湿度(r):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r=100%*e/E露点温度(τ或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温度下降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单位为℃。

露点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就是实际水汽压,即 E(td)=e(t) 。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的,以一年为周期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通常指冬季风和夏季风。

陆风:由于海陆受热不同所造成的以一天为周期,风向随昼夜交替而改变的风,称为海陆风。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气团:指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且垂直方向上变化很小的大块空气。

锋面: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称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锋线,锋线简称为锋。

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

反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

寒潮:入秋以后,自北方向南爆发的强冷空气势如潮涌似的南下,称为寒潮。

霜冻:是一种低温灾害,是植物在0℃以下低温时体内冻结而产生的伤寒。

干燥度: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称干燥指数,又称干燥度。

农业气象

农业气象

农业生产中气象简介华光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德芳有机农场作物生产处:李红彬李振2012年12月28日大纲一、前言一、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二、农业气象的表现元素三、相关名词解释五、结论前言农业生产中气象简介一、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二、农业气象的表现元素三、相关名词解释一、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1、大气中的光、热、水、气,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即气象条件作为自然资源直接或间接地为农业生产、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物质;2、一个地方的气象、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耕作制度,决定了当地的植物类型,也决定了当地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状况;3、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必须首先考虑其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4、在农业生产中,必须考虑对灾害性天气的防御;5、设施农业---人类对小气候的调节6、农业生产活动也有对环境有相应的反馈作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气象条件。

二、农业气象的表现元素(一)、温度1、大气温度2、土壤温度3、温度与农业生产(二)、水分1、大气湿度2、蒸发与凝结3、降水(三)、辐射1、光照2、地面辐射3、农业上促进光利用的办法(一)、温度1、大气温度大气温度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

测量工具:温度计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在作物生长需要时通过一些措施改变或者维持环境温度从而改善其生长状况,达到丰产、优产的目的。

•2、土壤温度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温度。

主要指与花木生长发育直接有关的地面下浅层内的温度。

测量仪器:土壤温度测量仪可通过耕作、排水、灌溉、覆盖等方法改变土温,从而提高对某些有机质的累积并促进作物对水分、养肥的吸收。

3、温度与农业生产1、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

2、农业界线温度:0˚C-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喜凉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小于0℃为寒冷期。

3、积温:作物生育要求一定的累积热量强度,其表征指标为积温。

●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和●有效积温:有效温度的总和。

农业气象学整理版

农业气象学整理版

1、大气的热力学分层及依据。

2、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太阳高度角(h):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

(0°≤h≤90°)h的计算公式:sin h = sinφsinδ + cosφcosδcosω(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为赤纬,ω是时角。

)特殊日期δ的值:δ=23.5sinN°(N°以度为单位,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

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春分日(21/3)或秋分日(23/9):δ=0°夏至日(22/ 6):δ=23.5°冬至日(22/12):δ=-23.5°(23.5°S)ω的确定:ω是用角度表示的时间,每15°为一小时. 正午:ω=0 上午ω<0 下午:ω>0。

3、北半球可照时间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4、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

5、灌溉的表层温度效应及原因分析。

1.热容量:灌溉后土壤表层湿度较大,含水量较多,水的热容量较大,温度变化较慢。

2.导热率: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的导热率也提高,其表面温度变化也越小。

3.潜热交换:温度升高,土壤表层水分会蒸发带走部分热量;温度降低,空气中水分会凝结吸收热量,从而减小土壤表层温度变化。

6、地面热量收支方程,并据此分析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

(R辐射热交换;B传导热交换;P流体运动热交换;LE潜热交换)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辐射,在土壤上盖上塑料大棚,白天通过棚膜和墙体的红外辐射、逆辐射,可以减少土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温室大棚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减缓土壤温度的升高;夜晚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因此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7、大气稳定度的三种情况。

大气稳定度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

以大气的气温垂直加速度运动来判定。

大气中某一高度的一团空气,如受到某种外力的作用,产生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可以出现三种情况:1.稳定状态。

农业气象资料

农业气象资料

农业气象资料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二章1.太阳辐射影响植物的主要方式光长,即光照时间的长短。

光强,即光照的强弱。

光质,即光谱组成的不同。

2.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植物的叶片通常都是半透明的。

反射:投射到叶面的太阳辐射被直接反射到太空中去的部分称为外反射;进入叶片内部不能被叶片吸收从投射一侧返回空气中的部分称为内反射;外、内反射之和称为反射。

吸收:进入叶片内部的太阳辐射被叶片吸收的部分称为吸收。

透射:进入叶片内部不能被叶片吸收从投射对面一侧向叶外逸出的部分称为透射。

反射率R、透射率T和吸收率A之间关系: R + T + A = 13.群体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太阳辐射进入植被内部,经过植被中茎叶层层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当然还包括漏射,而被削弱,形成了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关于群体叶片对日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可归纳出以下四点看法。

(1)同一种农田的植被,对于不同波长的辐射,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2)同一种波长的辐射,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品种、密度、叶龄、叶形、叶片的颜色和含水量等等),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3)反射、透射和吸收率不是一个常数,在任一光谱中有一定幅度。

(4)群体对日光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要比单叶明显地小,而吸收率却明显地高于单叶。

如稻、麦作物,叶片向上斜立,其反射和透射光几乎都比单叶少一半左右;一般在抽穗开花期,群体的反射率约5~7%,透射率约4~7%,而群体的吸收率则高达85~90%。

4.光在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农田中透光率的分布曲线与光强分布曲线完全一致,亦随深度迅速递减,其递减率与叶片的铅直分布关系密切。

农田中,由于太阳视位置的日变化,总光强也存在着与露地相同的日变化形式。

农田中各高度透光率也存在着相同的日变化,而由于太阳高度角的改变,在中午时透光率最大,在早晚时透光率较小。

农业气象 知识科普

农业气象 知识科普

农业气象知识科普一、气象基础知识气象是指大气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

农业气象则是研究这些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这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季的改变、农业产量的波动以及新病虫害的爆发。

因此,适应气候变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农业气象灾害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这些灾害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通过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这些灾害的发生,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四、农业气象服务应用农业气象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例如,根据气象预报,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选择最佳播种和收获时间。

此外,气象服务还可以帮助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指导农民采取防治措施。

五、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等,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例如,在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热带作物种植;而在降水充沛的地区,可以发展水田种植。

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六、作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不同作物对气象条件的需求不同。

例如,高温和日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的生长;而水稻则需要较多的水分和适中的温度。

了解作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可以帮助农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七、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

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可持续。

农业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方案

农业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方案

农业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第一章总论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2)第二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3)2.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 (3)2.2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3)2.3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3)第三章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分析 (4)3.1 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历程 (4)3.2 当前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4)3.3 农业气象服务发展需求 (4)第四章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5)4.1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架构 (5)4.2 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发 (5)4.3 农业气象服务人才培养与培训 (5)第五章农业气象信息服务 (6)5.1 农业气象信息采集与处理 (6)5.2 农业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 (6)5.3 农业气象信息应用与反馈 (6)第六章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 (6)6.1 农业气象灾害类型与特点 (6)6.1.1 类型概述 (6)6.1.2 特点分析 (7)6.2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技术 (7)6.2.1 预警体系构建 (7)6.2.2 预警技术方法 (7)6.3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策略 (8)6.3.1 政策法规制定 (8)6.3.2 农业结构调整 (8)6.3.3 科技支撑 (8)6.3.4 农业保险 (8)6.3.5 宣传教育 (8)第七章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发与应用 (8)7.1 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分类 (8)7.2 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发流程 (9)7.3 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应用推广 (9)第八章农业气象服务政策与法规 (10)8.1 农业气象服务政策体系 (10)8.2 农业气象服务法规建设 (10)8.3 农业气象服务政策与法规实施 (11)第九章农业气象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 (11)9.1 国际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11)9.2 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现状 (11)9.3 农业气象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策略 (12)第十章农业气象服务未来发展展望 (12)10.1 农业气象服务发展前景 (12)10.2 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创新 (12)10.3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 (13)标:农业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第一章总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业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1. 农业气象学概念农业气象学是介于农业科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农业气象学的目标是理解和预测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详细阐述(1)农业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如温度、降水、光照、风等)对作物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 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特性的作用机制。

(2)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研究气象条件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肥力等土壤环境的影响。

- 探讨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影响。

(3)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规律及防御措施- 研究干旱、洪涝、霜冻、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

- 提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防御措施。

(4)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特征,如光、热、水等。

- 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

(5)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 研究和开发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预报技术。

- 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

二、农业气象模式发展举例1. 经典农业气象模式(1)瓦德-皮尔逊模型- 介绍模型的原理和主要参数。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模拟中的应用。

(2)蒙德-弗洛斯特模型- 阐述模型的构建方法和适用范围。

- 讨论模型在作物产量预测中的作用。

2. 现代农业气象模式(1)作物生长模型- 介绍CERES、APSIM等模型的原理和结构。

- 分析模型在作物生长发育模拟中的应用实例。

(2)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模型- 介绍干旱、洪涝等灾害评估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 讨论模型在灾害预警和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三、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 描述田间试验和观测的基本方法。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放射和传送能量的方式。

2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3 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4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5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6 太阳赤纬δ: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7 可照时数: 指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亦称昼长。

8 光照时数:指日出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地面得到的高层大气的散射光。

9 日照百分率:任一地点的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 大气质量数: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的厚度。

11 大气透明系数: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的辐照度的比值。

12 散射:指太阳辐射被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方向而投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13 太阳直接辐射: 指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14 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通过大气时被空气和其他悬浮颗粒所散射的部分。

15 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微米之间。

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又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

16 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W ?m -2。

对某一物体表面而言有辐照度和辐出度的分别。

17 总辐射:指直接辐射辐照度(S′ )和散射辐射辐照度(D)总和18 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投向地面的部分(弱于地面辐射)。

19 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e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 ? Ea之差。

20 净辐射:指地球表面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或称辐射平衡或地面辐射差额)。

21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22 植物的感光性: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

23 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农业气象复习资料.doc

农业气象复习资料.doc

名词解释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后,以辐射方式向四周释放能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切边线:风向、风速发生急剧改变的中间不连续线小气候:在大气候条件相同情况下,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同引起局部辐射、水分、乱流交换收支不平衡低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

气压值有中心向外逐渐增高。

蒸腾系数:作物形成一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含量。

大气环流:大范围空气运动的平均状态。

导热率: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 °C/M,单位时间通过水平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形成。

终霜期:春季末次霜冻。

初霜冻:秋季初次霜冻。

无霜期:春季最后一次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之间的天数。

有霜期: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

大陆度:表示某地的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

水分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的带状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带。

锋面:是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交界面。

二:天空题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邈宝、氫和二氧化碳。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_,夏天比冬天低。

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绪论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

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5、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

其成分主要是N、O、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99.97%。

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

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

农业气象知识与种植指导

农业气象知识与种植指导

农业气象知识与种植指导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息息相关,了解农业气象知识对于成功的种植活动至关重要。

一、温度对种植的影响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气象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热带作物如香蕉、芒果等,它们生长适宜的温度较高,一般在20℃-35℃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当温度低于10℃时,这些热带作物就可能遭受寒害,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发黄,果实发育不良等情况可能出现。

而对于温带作物,像小麦、大豆等,它们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相对较宽。

小麦在播种期,适宜的温度在15℃-20℃左右,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在越冬期,小麦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低温,一般来说,冬小麦可以承受-15℃左右的低温。

但是如果冬季温度过低,比如出现长时间低于-20℃的极端低温,小麦就可能遭受冻害,根系冻伤,来年返青困难。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比如在春季,当气温稳定回升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春播作物的播种。

如果播种过早,土壤温度过低,种子可能长时间不发芽,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

二、降水与种植降水是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重要来源。

对于大多数作物来说,适量的降水是保证生长的必要条件。

以水稻为例,水稻生长在水田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在水稻的生长初期,移栽后的水稻苗需要浅水层来促进扎根和返青。

在分蘖期,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层深度,以满足分蘖对水分的需求。

到了灌浆期,土壤要有适度的含水量,既不能过于干旱,也不能长时间积水,否则会影响籽粒的饱满度。

但是,降水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种植产生不利影响。

在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这就需要采取灌溉措施来补充水分。

例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很多地方发展灌溉农业,通过修建灌溉设施,从河流、地下水等水源引水灌溉。

而在降水过多的地区,如江南的梅雨季节,长时间的降雨可能会导致农田积水,造成作物根系缺氧,引发根腐病等病害。

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排水,降低农田的水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所收集的逐日日平均气温资料确定气温稳定 通过10.0℃的初、终日期。 2、计算气温稳定通过10.0℃的持续天数。 3、统计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二)直方图法
1、依据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绘制直方图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四、实训作业
(一)用5日滑动平均法计算气温稳定通过 10.0℃的起止日期、持续时间及活动积温、有 效积温。 (二)结合所绘制的气温直方图及年变化曲 线,求算气温≥10.0℃的起止日期、持续时间 和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
第 六章 农业气象资料的整理
第一节 农业气象资料的统计方法 第二节 农业气象资料统计图的绘制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 • 农业气象资料的统计方法 • 农业气象资料统计图的绘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 农业气象要素的特征量 难点: • 农业气象资料统计图的绘制
返回第六章
第一节 农业气象资料的统计方法
三、实训内容
(一)变率的统计 1、计算历年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 2、统计绝对平均变率和相对平均变率。 (二)保证率的统计 1、将资料数据进行排序。 2、确定组数、组距和组限。 3、编制频率和保证率统计表
四、实训作业
(一)统计年降水量的绝对平均变率和相对平 均变率 (二)统计各界限降水量的保证率,并将结果 记入下表
返回第六章
一、总量
总量的计算公式为:
y
x
i 1
n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1)
二、平均数
平均数的算式为:
1 n x xi n i 1
(6---2)
三、极值
四、较差(变幅)
五、频率
频率的算式为:
f=m/n×100%
(6---3)
六、变率
(一)绝对变率(di)
(二)平均绝对变率( d)
(三)相对变率(Di) (四)平均相对变率(D )


七、保证率 保证率的求算常采用分组法,其统计方法步骤如 下: (一)收集资料 (二)列出排序表 (三)分组 (四)统计各组出现的频数和频率 (五)计算保证率
八、农业界限温度的起止日期和持续天数
(一)界限温度起止日期的确定 1、起始日期的确定 2、终止日期的确定 (二)界限温度持续天数的计算
九、积温
组限 出现次数 频率(%) 保证率(%)
返回第六章
实训五 作物生长期长短的确定及积温统计
一、实训目的
掌握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的确定方法 和持续天数及积温的统计方法。
二、实训材料
(一)收集本地某年逐日日平均气温资料。 (二)收集本地多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资料。
三、实训内容
(一) 5日滑动平均法统计积温
(一)活动积温 (二)有效积温
返回第六章
第二节 农业气象资料统计图的绘制
一、极坐标图 二、等值线图 三、直角坐标图
(一)曲线图 (二)直方图 1 、绘制直角坐标图 2、直方图的的应用
实训四 变率和保证率的求算
一、实训目的
掌握变率和保证率的统计方法,学会保证率曲线图的绘制。
二、实训资料
收集本地30年以上的年降水量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