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连续刚构设计指南条文
大跨连续刚构桥桥梁设计要点分析
![大跨连续刚构桥桥梁设计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ac1e3c856a561253d36f64.png)
大跨连续刚构桥桥梁设计要点分析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处于复杂桥址如山区、河谷和江河的桥梁数量增长迅速。
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有着跨径大、整体性能好、受力合理、施工难度低等诸多优势,因此愈发受到设计单位的青睐。
有鉴于此,本文中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大跨连续刚构桥桥梁设计要点,分析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措施。
标签:大跨连续刚构桥;桥梁设计;要点分析1、引言随着1988年洛溪特大桥的建成通车,我国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推广应用连续刚构结构,建设了多座长大桥梁,使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大跨连续刚构桥在高桥墩和大跨径的地质环境中较为常见,其优势在于可通过墩梁基础三点共同受力的方式,对桥梁整体结构受力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2、大跨连续刚构桥优点大跨高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外形尺寸相对较小、桥下空间大、视野开阔,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性,一般为优先考虑的桥型方案。
其特点如下:不用设置和安装支座,减少工序,节约材料。
大跨径桥梁支座的安装、运营过程的维护及后期的更换一直是其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因高墩构造需要有一定的柔度,使其构造尺寸大大减小,减少了桥墩构造及桥梁下部的材料数量,节省了造价;一般有2个或2个以上的墩梁固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墩梁固结使多个墩共同抵抗地震力,无需设置制动墩或抗震支座;相较于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方便。
不用设置墩梁临时固结,也不需要进行体系转换,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上部结构仍为连续梁的受力特点,必须考虑超静定造成的附加内力,如混凝土温度变化、收缩徐变,各种外部变形产生的次内力,因此桥墩必须要有一定的柔度,以减少次内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适应上部结构纵向伸缩需要,1联桥梁端部的边墩需设置支座,并设置伸缩缝。
3、大跨连续刚构桥桥梁设计问题刚构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与计算手段的优化,促使大跨连续刚构桥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最新大跨度连续刚构施工技术
![最新大跨度连续刚构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8111bea3c1ec5da50e270d2.png)
大跨度连续刚构施工技术66m+120m+66m大跨度连续刚构施工技术何华中徐天良摘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悬臂浇筑施工中的重点是0#块托架设计施工、挂篮的设计施工、悬臂浇筑过程中的线型控制及体系转换。
本文结合大店河大桥主桥(66+120+6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的施工,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大跨度连续刚构托架设计挂篮设计线型监控施工技术1 工程概述大店河大桥跨径组合为(5×30+66+120+66+11×30)m,桥长为738m。
主桥上部构造为(66+120+66)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采用单箱单室结构,长252m,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
主桥墩顶0#块梁段长10.0m,梁高7.0m,箱梁顶宽12.1m,底板宽6.6m,底板厚120cm,腹板厚90cm,顶板厚60cm(中心处)。
本桥K35+395~K35+413.98位于R=1000m,Ls=150的左偏缓和曲线内,K35+413.98~K35+802.445位于直线段内,K35+802.445~K36+133位于R=2886.030的右偏曲线内,桥梁墩台与路线设计线成法线布置(详见图1-1..大跨度连续刚构立面示意图)。
邵原济源单位:cm图1-1 大跨度连续刚构立面示意图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纵向及横向预应力束为φ15.24mm 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f pu =1860MPa ),纵向预应力设置顶板束、底板束、腹板束和预备束共四种,顶板束、底板束和预备束采用15-16型钢束、腹板束采用15-12型钢束,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YMB15-2扁锚体系,采用一端张拉方式,张拉控制力为139.5KN,竖向采用Φ32mm 精轧螺纹钢筋,设计张拉吨位为568KN,箱梁采用C60高性能混凝土。
本桥连续刚构箱梁采用挂篮法悬臂平衡施工,全长共分为69个节块,0#块长10m ,1#块长2.5m ,2~7#长3.0m ,8~12#块长3.5m,13~16#块长4.0m,边跨现浇段长4.83m,合拢段长2.0m(详见图1-2..箱梁节块划分及断面尺寸图)。
连续刚构初步设计方案说明
![连续刚构初步设计方案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aee26af33687e21ae45a98f.png)
连续刚构特大桥初步设计方案说明1.项目概况1.1.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作为县城的南环线,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公路网建设的需要;是改善地区公路运输条件、提高区域路网服务水平、解决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缓解国道过境交通压力的需要;是解决沿岸居民交通出行需求,缓解目前渠交通压力的需要。
1.2.技术标准1)设计行车速度:80km/h。
2)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
3)设计最高通航水位:257.04m(1985国家高程基准,依据近期通航论证报告)。
4)通航净空尺度:通航净宽150米,通航净高10米。
5)年平均相对湿度:全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
6)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及涵洞1/100。
7)通航等级:Ⅲ级航道。
8)地震烈度:Ⅶ区,地震加速度:0.05g9)桥宽及横断面布置:表1.1桥梁横断面布置参数(整体式路基)1.3.标准及规范本次勘察设计采用和遵循的标准、规范及规程标准及规范均为现行有效的国颁和部颁标准,设计文件编排及图表内容、格式参照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2007版)的规定编制,在设计中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和下述标准、规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J D65-01-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1.4.勘测及专题研究1.4.1勘测根据工期安排,我公司于2017年10月下开始进行测前技术资料的准备,收集了与该路段有关的各类设计文件,城镇总体规划,地形图、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及地震烈度等有关资料。
连续刚构加固指南
![连续刚构加固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7bb339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7.png)
目录1 概述 (2)1.1重庆地区连续刚构的现状 (2)1.2连续刚构加固的目的 (3)1.3连续刚构加固的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4)1.4连续刚构加固的设计原则 (4)1.5连续刚构加固的特点 (5)1.6连续刚构加固的技术要求 (6)2 连续刚构主要病害成因分析 (6)2.1连续刚构跨中下挠 (6)2.2连续刚构梁体开裂 (9)2.3连续刚构检测及技术状况评价 (12)3 连续刚构的复核计算 (13)3.1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3)3.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4)3.3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 (15)4 针对病害的主要加固方法 (16)4.1加固方案的确定原则 (16)4.2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18)4.3增大构件截面加固技术 (20)4.4粘贴钢板加固技术 (20)4.5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 (21)4.6裂缝修补技术 (23)4.7其他相关加固技术 (24)5 加固方法的工程评价和验收标准 (24)5.1体外预应力检验评定标准 (25)5.2粘帖钢板加固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 (25)5.3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 (26)5.4植筋技术检验评定标准 (26)5.5增大截面检验评定标准 (27)附录一重庆境内主要连续刚构桥一览 (30)附录二广东虎门大桥辅航道桥加固实例 (31)1 概述1.1重庆地区连续刚构的现状重庆地区素有我国“桥都”的美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重庆的公路桥梁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总数在6000座以上。
由于大部分桥梁需要跨越长江、嘉陵江等主要水系,所需跨径较大,连续刚构作为主跨100~300米的主要桥型,有整体性好、跨越能力强、施工方便、节省造价、行车舒适、维修养护费用低等优势,在重庆地区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跨超过一百米的就有几十座,其中主跨200米以上的就有20座。
已建成通车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主跨330米,创造了连续刚构跨径的世界记录。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设计指南条文说明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设计指南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b51f0600b4c2e3f572763a1.png)
条文说明1.1针对目前大跨连续刚构较普遍存在的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本指南通过分析其可能存在的成因,结合对于这些病害的一些处理经验措施,从设计角度提出了一些在设计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要点,以便通过对一些设计指标的控制以及必要的构造措施的采取来降低和消除可能出现的病害。
本指南旨在细化《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设计上的应用,作为对现行《规范》的补充,从而希望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健康发展。
2.2.1《桥涵施工规范》规定,桥梁结构断面尺寸允许有±5%误差,桥面铺装厚度允许超厚L/5000(L为连续刚构主跨跨径),预应力钢绞线容许±6%误差。
鉴于设计中考虑整个桥面铺装超厚L/5000(L为连续刚构主跨跨径)偏大,本指南建议设计中考虑桥面铺装超厚L/7000(L为连续刚构主跨跨径),但不得小于2cm,结构尺寸±5%误差和钢铰线±6%误差。
2.3.4 考虑到应充分估计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本指南建议在采用潮湿度计算徐变效应的同时,也采用混合理论来计算结构的收缩徐变,=2.0和徐变系数β=采用混合理论时分别取徐变系数β=0.021、终极值ψk0.0021、终极值ψ=2.5两种情况,取三种结果中徐变效应较大的作为结构的k徐变效应。
233.1.1进行承载力校和时除按照规范规定外,还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计算内力组合时,建议计入结构自重(箱梁和铺装)的施工误差引起的内力增减。
2.进行内力组合时,宜充分估计施工误差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内力的变化。
3.计算结构抗力时宜考虑施工引起的预应力钢绞线误差对结构抗力的影响。
3.2计算主梁正截面承载能力时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安全等级的确定对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安全等级均宜按照一级来控制,即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取1.1。
2.主梁的承载能力计算要考虑施加预应力产生的次内力的影响。
大跨径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施工方案
![大跨径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7c844d65ce0508763213fa.png)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1.1桥梁形式 (2)1。
2悬臂浇筑分节段 (2)第二章:施工方法 (4)2.1施工工序 (4)2。
2 0#块施工 (5)2.2。
1支架搭设与预压 (5)2。
2。
2模板制作、安装 (5)2.2。
3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安装 (6)2。
2.4混凝土浇筑 (7)2.2。
5穿预应力钢绞线 (7)2。
2。
6张拉工艺 (7)2。
2。
7孔道压浆和封锚 (7)2。
3 1#~8#梁段悬臂灌注施工方法(采用自锚平衡斜拉挂篮) (8)第三章、挂篮的设计 (9)3。
1挂篮组成 (9)3.2承重系统结构设计 (9)3。
3模板系统 (14)3。
4前后工作平台 (15)3。
5走行系统: (15)3。
5。
1挂篮安装顺序与注意事项: (15)3。
5.2挂篮分体前移走行: (17)第四章悬臂施工 (18)4.1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制作、安装 (18)4。
2、混凝土灌注 (20)4.3、预应力施工 (20)4。
4、灌浆施工 (22)4。
5、封锚 (22)第五章边跨现浇直线段 (24)第六章合拢段施工 (24)第七章连续梁悬臂施工过程中线型控制措施 (25)第八章大跨径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施工线型控制 (26)8。
1施工控制的内容、目的 (26)8.2施工控制的主要方法 (27)8。
3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 (27)8。
4结构受力分析 (28)8。
5现场观测 (29)8.6施工控制 (30)8。
7施工控制注意事项 (31)第九章安全措施 (32)9。
1跨机荷路交通疏解 (32)9。
1。
1位于机荷高速公路交通现况: (32)9。
1.2刚构桥分节段跨机荷高速情况: (32)9.1.3刚构桥施工分节段相应跨机荷高速公路交通疏解: (32)9.2一般要求 (3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
1桥梁形式荷坳站~体育新城站高架区间为解决跨机荷立交采用40m+68m+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里程为YDK31+57.799~YDK31+205。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刚构线性及控制方法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刚构线性及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3a241433d4b14e8424687c.png)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刚构线性及控制方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前两建设在不断的完善,针对某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实际情况,围绕其线形影响因素,分析并实施解决对策,最后通过实践得出本桥线形控制效果良好,所用控制方法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引言线形控制一直以来都是连续刚构桥施工重点,控制效果决定了线形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最终还关系到桥梁运营安全。
因此,一方面要对桥梁线形控制给予足够重视,另一方面要根据桥梁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有效的线形控制方法。
1工程概况某大桥全长约1.542km,其桥跨布置:北引桥采用连续箱梁,主桥为连续钢构,南引桥采用连续箱梁=(12×40+145.32+2×260+145.32+6×40)m。
桥身可分为以下四联:①0#桥台~6#桥墩;②6#桥墩~12#桥墩;③12#桥墩~16#桥墩;④16#桥墩~22#桥墩。
桥面分两幅,每幅宽度为20.3m,箱梁宽12.9m。
由于该桥梁主跨跨径较大,可达260m,所以合龙时桥梁线形在服役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变化,对桥梁的线形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
2大跨径连续桥梁特性分析2.1大跨径连续桥梁的受力特点大跨度连续梁桥是由大量的钢结构组成框架,作为桥墩和桥体的固结形式,大跨度连续性桥梁之所以可以呈现今天的形态主要得益于分段式钢结构,一段一段的首尾相连构成了连续、完整的大跨径连续桥梁。
采用这种形式的大跨径连续桥梁在受力方面具有续桥梁在受力方面具有T型桥的特点型桥的特点,承重能力较强,同时确保桥梁在受到重力时依然可以保证桥身的稳定性。
大跨径连续桥梁具有较高的抗震等级,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的桥梁设计有效的降低了墩顶部负弯矩的值。
大跨径连续桥梁由于技术上是采用了多次静定方式的机构,这种设计方式会使得桥体的混凝土发生收缩问题,影响了桥体的稳定性,在实际的工程中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手段,避免水平应力给桥身带来的破坏。
大跨径连续梁桥合理结构设计
![大跨径连续梁桥合理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ea41e9102de2bd960588e1.png)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自重占总设计荷载的比重,
随着跨度的增加而增大,故在保证结构刚度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减轻上部结构自重,并且获得较大的截面有效承载
力,是确定大跨度 PC 连续梁断面型式及尺寸首先考虑问题。
(2)箱梁构造
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一般采用变高、变底板
厚度的构造方式。经对高次抛物线、圆曲线、正弦曲线等采
单 T 施工状态、体系转换状态、成桥状态。为了使成桥合理
状态满足体系转换和自然合拢条件,并充分计入徐变、收缩
等时效影响,按上述三种状态分别进行预应力索优化,取同
时满足这三种状态强度要求的结果为最终优化结果。
(1)单 T 施工状态
设单 T 结构在体系转换前控制截面点的恒载应力向量为
{ } { } {d},最大允许应力向量为 Emax ,最小允许应力向量为 Emin 。
函数为
m
∑ U = Ti × Li i=1
(2)
式中:Ti ――第 i 组索的索力,Li ――第 i 组索的长度。
约束方程:
{d max }+ [C]{T} ≤ {Fmax }
(3)
{dmin }+ [C]{T}≤ {Fmin }
(4)
求满足约束条件(3)和(4),使目标函数 U→min 的线
收稿日期:2006-6-25 作者简介:杜子荣 (1972-)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桥梁处 工程师 (430063) 研究方向: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工程设计及施工
设置梁墩临时固结构造。主梁边跨部将顶、底板及腹板加厚,
形成劲性框构,也起到端横隔的作用,为便于施工,各横隔
板一般均设入孔。
(3)预应力体系及优化布置
竖向预应力对梁体斜截面强度的贡献很大,但同时由于
连续刚构桥工程设计方案
![连续刚构桥工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86d15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d.png)
连续刚构桥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连续刚构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它采用连续梁的设计理念,将多跨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受力的结构体系。
本设计方案以某城市快速路上的连续刚构桥工程为例,桥面宽度为双向八车道,总跨度为1000米,共分为5跨,每跨长度为200米。
桥墩高度为50米,采用预制混凝土箱梁,墩柱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
二、设计依据1. 工程地质报告: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桥址区地质条件良好,适合建造连续刚构桥。
2. 设计规范:本工程设计遵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等相关规范要求。
3. 交通流量:根据交通流量调查,该路段日交通量约为15000辆/日,设计时需考虑未来交通量的增长。
4. 结构材料:采用预制混凝土箱梁和钢管混凝土墩柱,符合现代桥梁建设的发展趋势。
三、设计方案1. 桥面结构:桥面采用预制混凝土箱梁,梁高2.5米,梁宽3.5米,梁长200米。
桥面横坡为1.5%,满足道路设计要求。
2. 墩柱结构:墩柱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直径1.2米,壁厚0.4米。
墩柱高度为50米,顶部设置劲性骨架连接梁底板,以提高整体稳定性。
3. 连接方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接,通过预应力筋将梁与墩柱连接在一起,确保结构整体受力。
4. 支座系统:桥梁支座采用橡胶支座,具有良好的弹性、耐久性和抗剪切性能,满足桥梁的变形和受力要求。
5. 施工方法:采用预制混凝土箱梁,通过预制厂进行生产,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墩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养护。
四、设计计算1. 结构受力分析:采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受力分析,计算桥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2. 稳定性分析:对墩柱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确保墩柱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
3. 耐久性分析:根据桥址区的环境条件,对桥梁的耐久性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
连续刚构设计指导意见
![连续刚构设计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91baa20482fb4daa58d4b41.png)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设计指导意见0.目的和范围为提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设计质量和使用寿命,防止混凝土箱梁梁体开裂、跨中下挠、跨中底板崩裂、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等质量通病,特制定有关设计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适用中交二公院承接的跨径大于或等于7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设计。
1.总体布置1.1结构体系根据桥墩的高度,经计算确定是采用连续梁还是连续刚构,原则上尽量采用刚构体系,对于桥墩较矮、多跨或墩高相差较大的,可采用连续体系或连续——刚构组合体系。
1.2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主跨一般不宜大于200m,主跨大于200m 时应与其他桥型进行充分比选论证;一般情况下边中跨比不小于0.55,在过渡墩较高、边跨现浇段难以采用落地支架现浇时,边中跨比最小可采用0.53,以保证结构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边墩支座有一定压力。
2.构造尺寸2.1梁高为提高箱梁的承载能力,改善主梁的应力状况,箱梁应有足够的高度。
箱梁根部梁高宜控制在主跨跨度的1/16~1/18,跨中梁高宜控制在主跨跨度的1/30~1/55,考虑到新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实施和荷载标准的调整,在净空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梁高,梁高宜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2.2腹板厚度箱梁腹板厚度一般为40~80cm,为方便施工,腹板厚度变化宜在1~2个节段完成。
2.3顶、底板宽度及厚度单箱单室截面箱梁底板宽度宜控制在8.0m以内,翼缘板悬臂长宜控制在4.0m以内,否则采用单箱双室断面。
箱梁顶板厚度宜采用25~32cm,具体厚度根据箱梁宽度确定,以满足桥面横向受力和纵、横向预应力钢束的构造要求。
底板厚度自跨中至墩顶随负弯矩的增大而逐渐加厚,墩顶箱梁底板厚度一般为箱梁高度的1/10~1/12,跨中厚度一般为30~35cm。
厚度一般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2.4横隔板箱梁应设端横隔板、墩顶横隔板、中跨跨中横隔板,横隔板应设检修人孔。
大跨径连续刚构设计指南
![大跨径连续刚构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64d11e72b160b4e767fcfb8.png)
大跨径连续刚构设计指南(JTG D62-2004)目录1 总则262 作用272.1作用及其组合 (27)2.2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几个作用 (27)3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93.1永久作用内力的计算 (29)3.2主梁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9)3.3主梁斜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9)3.4箱梁的剪力滞效应 (29)4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304.1抗裂验算 (30)4.2挠度的计算与控制 (31)4.3计算参数的取用 (33)5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345.1正截面应力计算与控制 (34)5.2主拉应力计算与控制 (34)5.3箱梁横向计算 (35)5.4必要时进行有效预应力不足的敏感性分析 (36)6 构造及施工措施 376.1箱梁一般构造尺寸的规定 (37)6.2墩身一般构造尺寸的规定 (38)6.3普通钢筋的构造要求 (40)6.4预应力的构造要求 (42)6.5施工措施 (44)6.6其他方面 (46)7 条文说明23附件1 52附件2 571.1 目的为避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运营期出现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特制定本指南。
在制订时,充分吸取了现有大跨径混凝土连续刚构存在的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教训,从而提出主梁的一些应力控制指标,以及改进缺陷的一些经验措施,作为《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补充。
1.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新的大跨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有关旧桥加固设计见《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加固指南》。
2.1 作用及其组合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的相关条款进行。
2.2 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几个作用2.2.1结构自重和预应力考虑结构自重和预应力时,宜计入施工规范容许范围内的误差对结构的影响。
2.2.2 活载活载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取用。
连续刚构设计指导意见
![连续刚构设计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e6e115de3c1ec5da51e27076.png)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设计指导意见0.目的和范围为提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设计质量和使用寿命,防止混凝土箱梁梁体开裂、跨中下挠、跨中底板崩裂、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等质量通病,特制定有关设计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适用中交二公院承接的跨径大于或等于7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设计。
1.总体布置1.1 结构体系根据桥墩的高度,经计算确定是采用连续梁还是连续刚构,原则上尽量采用刚构体系,对于桥墩较矮、多跨或墩高相差较大的,可采用连续体系或连续——刚构组合体系。
1.2 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主跨一般不宜大于200m,主跨大于200m时应与其他桥型进行充分比选论证;一般情况下边中跨比不小于0.55,在过渡墩较高、边跨现浇段难以采用落地支架现浇时,边中跨比最小可采用0.53,以保证结构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边墩支座有一定压力。
2.构造尺寸2.1 梁高为提高箱梁的承载能力,改善主梁的应力状况,箱梁应有足够的高度。
箱梁根部梁高宜控制在主跨跨度的1/16~1/18,跨中梁高宜控制在主跨跨度的1/30~1/55,考虑到新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的实施和荷载标准的调整,在净空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梁高,梁高宜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2.2 腹板厚度箱梁腹板厚度一般为40~80cm,为方便施工,腹板厚度变化宜在1~2个节段完成。
2.3 顶、底板宽度及厚度单箱单室截面箱梁底板宽度宜控制在8.0m 以内,翼缘板悬臂长宜控制在4.0m以内,否则采用单箱双室断面。
箱梁顶板厚度宜采用25~32cm,具体厚度根据箱梁宽度确定,以满足桥面横向受力和纵、横向预应力钢束的构造要求。
底板厚度自跨中至墩顶随负弯矩的增大而逐渐加厚,墩顶箱梁底板厚度一般为箱梁高度的1/10~1/12,跨中厚度一般为30~35cm。
厚度一般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2.4 横隔板箱梁应设端横隔板、墩顶横隔板、中跨跨中横隔板,横隔板应设检修人孔。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指南》条文说明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指南》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b5f4d508e9951e79b892757.png)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指南》条文说明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指南条文说明条文说明1.1针对目前大跨连续刚构较普遍存在的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本指南通过分析其可能存在的成因,结合对于这些病害的一些处理经验措施,从设计角度提出了一些在设计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要点,以便通过对一些设计指标的控制以及必要的构造措施的采取来降低和消除可能出现的病害。
本指南旨在细化《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设计上的应用,作为对现行《规范》的补充,从而希望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健康发展。
2.2.1《桥涵施工规范》规定,桥梁结构断面尺寸允许有±5%误差,桥面铺装厚度允许超厚L/5000(L为连续刚构主跨跨径),预应力钢绞线容许±6%误差。
鉴于设计中考虑整个桥面铺装超厚L/5000(L为连续刚构主跨跨径)偏大,本指南建议设计中考虑桥面铺装超厚L/7000(L为连续刚构主跨跨径),但不得小于2cm,结构尺寸±5%误差和钢铰线±6%误差。
2.3.4 考虑到应充分估计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本指南建议在采用潮湿度计算徐变效应的同时,也采用混合理论来计算结构的收缩徐变,采用混合理论时分别取徐变系数β=0.021、终极值ψk=2.0和徐变系数β=0.0021、终极值ψk=2.5两种情况,取三种结果中徐变效应较大的作为结构的徐变效应。
3.1.1进行承载力校和时除按照规范规定外,还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计算内力组合时,建议计入结构自重(箱梁和铺装)的施工误差引起的内力增减。
2.进行内力组合时,宜充分估计施工误差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内力的变化。
3.计算结构抗力时宜考虑施工引起的预应力钢绞线误差对结构抗力的影响。
3.2计算主梁正截面承载能力时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安全等级的确定23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指南条文说明对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安全等级均宜按照一级来控制,即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取1.1。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指南条文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指南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0f38c5ed630b1c58eeb5c9.png)
目录1 总则 (2)2 作用 (3)2.1作用与其组合 (3)2.2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几个作用 (3)3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3.1永久作用内力的计算 (5)3.2主梁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3.3主梁斜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3.4箱梁的剪力滞效应 (5)4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6)4.1抗裂验算 (6)4.2挠度的计算与控制 (7)4.3计算参数的取用 (9)5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 (10)5.1正截面应力计算与控制 (10)5.2主拉应力计算与控制 (10)5.3箱梁横向计算 (11)5.4必要时进行有效预应力不足的敏感性分析 (12)6 构造与施工措施 (13)6.1箱梁一般构造尺寸的规定 (13)6.2墩身一般构造尺寸的规定 (14)6.3普通钢筋的构造要求 (16)6.4预应力的构造要求 (18)6.5施工措施 (19)6.6其他方面 (22)7 条文说明 (23)附件1 (52)附件2 (57)1.1 目的为避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运营期出现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特制定本指南。
在制订时,充分吸取了现有大跨径混凝土连续刚构存在的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教训,从而提出主梁的一些应力控制指标,以与改进缺陷的一些经验措施,作为《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补充。
1.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新的大跨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有关旧桥加固设计见《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加固指南》。
2.1 作用与其组合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的相关条款进行。
2.2 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几个作用2.2.1结构自重和预应力考虑结构自重和预应力时,宜计入施工规范容许范围内的误差对结构的影响。
2.2.2 活载活载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取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1 总则 (1)2 作用 (2)2.1作用及其组合 (2)2.2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几个作用 (2)3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4)3.1永久作用内力的计算 (4)3.2主梁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4)3.3主梁斜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4)3.4箱梁的剪力滞效应 (4)4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5)4.1抗裂验算 (5)4.2挠度的计算与控制 (6)4.3计算参数的取用 (8)5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 (9)5.1正截面应力计算与控制 (9)5.2主拉应力计算与控制 (9)5.3箱梁横向计算 (10)5.4必要时进行有效预应力不足的敏感性分析 (11)6 构造及施工措施 (12)6.1箱梁一般构造尺寸的规定 (12)6.2墩身一般构造尺寸的规定 (13)6.3普通钢筋的构造要求 (15)6.4预应力的构造要求 (17)6.5施工措施 (18)6.6其他方面 (21)7 条文说明 (23)附件1 (52)附件2 (57)1.1 目的为避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运营期出现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特制定本指南。
在制订时,充分吸取了现有大跨径混凝土连续刚构存在的跨中下挠、腹板斜裂缝、底板裂缝等病害教训,从而提出主梁的一些应力控制指标,以及改进缺陷的一些经验措施,作为《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补充。
1.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新的大跨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有关旧桥加固设计见《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加固指南》。
2.1 作用及其组合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的相关条款进行。
2.2 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几个作用2.2.1结构自重和预应力考虑结构自重和预应力时,宜计入施工规范容许范围内的误差对结构的影响。
2.2.2 活载活载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取用。
在整体纵向计算时,宜考虑偏载的影响;在进行局部及横桥向计算时,除了考虑冲击外,建议根据业主的要求,计入适当的活载超载。
2.2.3温度温度荷载是结构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纵向计算时温度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取用,计算结构的均匀升温或降温,以及温度梯度引起的内力;横向计算时,宜计算箱室内外±5°的温差(见图2.2),必要时建议对结构进行空间应力分析。
建议充分估计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
在有条件时,原则上宜进行混凝土的徐变试验,按照试验得出的徐变系数和终极值进行徐变计算;没有试验数据时,建议徐变按照以下三种计算结果中的较大徐变效应作为徐变对结构的影响,前两种徐变计算方法是分别采用不同的徐变系数和徐变终极值,第一种取徐变系数β=0.0021,终极值ψk=2.5,第二种取徐变系数β=0.021,=2.0,第三种徐变计算方法采用现行规范中相对潮湿度。
终极值ψk2.3.5构件调整力构件调整力通常包括以下两种:连续刚构在主跨合拢前,根据需要在两悬臂端用水平千斤顶互施水平顶推力,以调整主跨及双壁墩身的内力,设计时宜计入调整力对结构的影响。
连续刚构在边跨梁处于悬臂状态时,在悬臂端施加竖直荷载,于边跨合拢后卸除,以调整双壁墩身内力,设计时也宜计入其影响。
3.1 永久作用内力的计算3.1.1计入施工规范允许的误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同时考虑此部分误差引起的收缩徐变内力的变化。
3.1.2要按悬臂施工的步骤,逐步骤计算内力并累加,并计入收缩徐变影响,形成永久作用内力。
不应按桥梁形成时的图式一次性地计算内力,以避免根部负弯矩偏小现象的产生。
3.2 主梁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主梁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中的相关条款进行。
3.3 主梁斜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主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中的相关条款进行计算。
3.4 箱梁的剪力滞效应宜考虑箱梁剪力滞效应对于结构正应力的影响,控制结构的最大正应力在规范容许值之内。
另外在验算截面强度时也宜考虑剪力滞效应,对截面宽度进行折减来计算截面强度。
4.1 抗裂验算4.1.1 正截面抗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按照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抗裂验算,验算正截面拉应力,即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08.0≤−pc st σσ (4.1.1)式中st σ—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拉应力,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的公式(6.3.2-1)计算;pc σ—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预加力在构件抗裂验算边缘产生的混凝土预应力,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6.1.5条计算。
4.1.2 斜截面抗裂4.1.2.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按照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斜截面抗裂验算,验算斜截面的主拉应力,即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tk tp f 4.0≤σ (4.1.2.1)式中tp σ—由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和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主拉应力,按照本指南4.1.2.2条规定计算;tk f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表3.1.3采用。
4.1.2.2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和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主拉应力tp σ时,应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的6.3.3条计算,但规范的(6.3.3-3)式中的yc σ应按照下式计算。
65423'6.0cy cy cy c cy v pv pe y y c bs A n σσσσσσσ+++++= (4.1.2.2)上式中σcy2-箱梁自重在腹板产生的应力;σcy3-箱梁室内外温差在腹板产生的应力;σcy4-活载在箱梁腹板产生的应力;σcy5-张拉箱梁顶板横向预应力在腹板产生的应力;σcy6-底板纵向预应力的径向力对腹板产生的应力。
按照(4.1.2.2)公式分别计算腹板内、外侧σcy 值,取不利的数值作为《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6.3.3-1)的中σcy 来计算腹板的主拉应力。
n —在同一截面上竖向预应力钢筋的肢数;'pe σ—竖向预应力钢筋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 pv A —单肢竖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v s —竖向预应力钢筋的间距;b —计算主应力点处构件腹板的宽度。
注:对于公式(4.1.2.2)中的2cy σ、3cy σ 、4cy σ 、5cy σ、6cy σ,当为压应力时以正号带入,当为拉应力时以负号带入。
4.2 挠度的计算与控制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下挠是较普遍的病害,建议在设计阶段作主梁的挠度控制设计,挠度控制设计指结构在永久作用下主跨跨中的挠度控制设计。
4.2.1 主梁的主跨跨中在自重、二期荷载、预应力等除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外的永久作用下的下挠值尽可能小,最大值宜≤L/4000(L为连续刚构桥主跨跨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对于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跨中下挠没有作设计要求,本指南提出的挠度设计作为《规范》的补充。
4.2.2 建议考虑自重施工误差对结构挠度的影响4.2.2.1建议设计中考虑施工规范容许范围内的自重施工误差对结构挠度的影响,包括结构自重误差±5%,铺装层超厚L/7000(L为主跨跨径),但不得小于2cm,同时考虑施工误差对混凝土收缩徐变挠度的影响。
4.2.2.2建议设计中对于施工规范容许范围外的误差,能够采取措施予以补救,比如设置体外预应力等。
4.2.3 宜考虑钢绞线误差对于结构挠度的影响。
4.2.3.1建议分析全部纵向预应力误差±6%对结构弹性挠度的影响,同时分析此项误差对混凝土收缩徐变挠度的影响。
4.2.3.2从工艺上保证有效预应力值。
4.2.4 应充分估计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挠度的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对于结构的影响较大、而且复杂不定,建议充分估计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4.2.5 宜考虑活载对于结构徐变挠度的影响。
徐变挠度只对永久作用而言。
但在繁忙交通的路段上,桥上车流日夜不断,部分活载也实际成了永久作用,也会产生徐变挠度,导致下挠增大。
设计时宜考虑部分活载对结构徐变挠度的影响。
4.3 计算参数的取用计算参数的取值宜合理,尤其对于预应力筋与管道之间的摩擦系数取值应慎重,施工前应作预应力损失试验,确定预应力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取值。
5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5.1 正截面应力计算与控制5.1.1 在运营阶段,主梁宜按照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考虑最不利荷载效应后,跨中下缘应有适量的压应力储备,跨中下缘压应力宜≥(1+L/100)MPa(L为主跨跨径,单位:m)。
最不利荷载效应指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的荷载组合内容,取荷载标准值进行最不利组合。
5.1.2 分析主梁跨中正应力储备时,建议充分估计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5.1.3 进行正截面应力计算时,除考虑结构尺寸、施工荷载和规范规定的各种荷载外,建议考虑施工规范容许范围内的施工误差对结构应力的影响。
5.1.4 在计算中考虑箱梁剪力滞的影响5.2 主拉应力计算与控制5.2.1 腹板主拉应力位置的确定各截面腹板最大主拉应力有可能位于腹板中性轴、腹板上倒角下缘或腹板下倒角上缘,建议计算出其最大值,以免遗漏。
5.2.2 腹板主拉应力计算5.2.2.1 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作用(或荷载)标准值效应组合和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主拉应力σ时,按照《公路钢tp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7.1.6条计算,但规范的(6.3.3-3)式中的σ应按照本指南(4.1.2.2)yc公式计算。
5.2.2.2 计算竖向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时,建议考虑竖向预应力由于弹性压缩、混凝土收缩徐变、锚具回缩等因素产生的竖向预应力的损失。
5.2.3 腹板主拉应力控制值的确定考虑5.2.2中的各项因素后,按照荷载标准值进行最不利组合后,计算出的主梁最大主拉应力pt σ宜满足下列规定: tk t f p7.0≤σ (5.2.3) tk f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5.3 箱梁横向计算5.3.1 横向分析是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判断整个桥跨范围内的箱梁薄弱断面,对箱梁薄弱断面进行横向分析,确保每个断面在荷载作用下横向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