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李清照描写女子的诗词
李清照描写女子的诗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绘了女子的生活、情感和心境,其中不乏对女子形象的生动刻画。
在李清照的诗词中,有多首作品涉及对女子的描写,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作品: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描述了一群女子在溪亭边游玩的情景。
通过“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等描写,展现了女子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同时,“误入藕花深处”的描绘,突出了女子们的纯真和好奇。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以女子的视角展开,通过对“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孤独和思夫之情。
词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和“花自飘零水自流”,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无奈。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写重阳节时,女子思念亲人的心情。
通过“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等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孤独和忧愁。
其中“半夜凉初透”、“有暗香盈袖”等描绘,突出了女子的敏感和柔美。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李清照对女子的关注和关爱,同时也展现了她对女性美的独特见解和赞美。
她的笔下,女子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李清照与张玉娘的诗词看其女性形象
李 清照 厚重 的人 生 经历有 着 众多 的相 似点 , 然而 ,
同样 的女性 立 场 和 同样 的人 生 阶段 , 二者 笔 下 的
出 诗人 心情 的愉 悦 和对大 自然 的喜 爱之 情 。在 这个 阶段 , 从 热爱 生 活 、 热爱 自然 、 少 女 羞 涩情 怀 这类情 感 态度 来看 , 二人 均是 相 同 的。但 是 , 在 描 写 自然风 景 的对象 和 内容上 , 二 者又 是不 同 的。
易安有着明朗单纯且快乐墓表达了对为国献身的英雄的敬重文中悲壮的的少女生活同时也有过甜蜜幸福的爱情经历南格调令人动容完全可以和乌江进行横向对比渡改变了世事也改变了易安此后清照迎来了更能看出张玉娘对生命对价值的追求
第2 5卷 第 4期
Vo 1 . 2 5 No . 4
四川文理 学 院学报
S i c h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J o u r n a l
的生平 资料 少之 又少 。直 到 清代孟 称舜 以后 才渐
渐 有学 者开 始研 究其 人其 作 。随着 女性 文 学 的 日 益 繁荣 发展 , 被 忽 略 多 年 的 张 玉娘 文 集 《 兰雪集》 也 终 于重新 受 到 重 视 , 而 今 甚 至 不 乏有 将 其 与 四 人 中成 就最 高 的 李 清 照 的《 漱玉词》 相提并论者 。 细 观二 人 , 张玉 娘虽 红颜 早逝 , 但其 精 简 的一 生与
美。
玉 的悲秋 情 怀 , 以闲暇、 舒 适 的 心 情 审 开 审 美 活
动, 一位 超凡 脱 俗 的情 趣 与襟 怀 的女 性 形象 活灵
活 现 。同时 词人 大 胆 地 表 达 自己 的想 法 , 使 得 此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及其女性主义思想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及其女性主义思想一、简介李清照(1084年-1151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她以其优雅动人的词作而闻名于世,被尊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出众的才华,还体现了她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关切和探索,呈现出独特而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
二、李清照与宋代文化环境2.1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对文学艺术有着高度重视。
社会风气相对宽容开放,这为李清照发展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2 婚姻与家族压力在宋代社会中,妇女地位相对低下,被视为嫁妆、贞操和生育的对象。
夫权制度使得许多妇女在婚后受到严格限制,并且缺乏自主性。
李清照也面对着传统观念的压力,尤其是她与第二任丈夫梅尧臣的婚姻问题。
三、李清照的词作3.1 风格特点李清照的词作以情感真挚、细腻动人而闻名。
她能把自己的内心体验融入到词中,并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她的词作既有豪放浓烈之作,也有柔媚细腻之作。
3.2 词题内容李清照创作的词题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爱情、婚姻、离别、乡愁等。
她通过自己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思考和体验,将女性真实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李清照的女性主义思想4.1 反传统观念在《如梦令》一词中,李清照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描述了一个女子在溪亭日暮时陷入迷醉而无法回家。
这种态度体现了李清照对女性地位束缚的反思,表达了她对女性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4.2 强调女性情感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对爱情和婚姻的关注。
她通过写作,使女性的内心情感得到传达和认可。
同时,李清照也倡导女性不应该只是传统意义上家庭、婚姻角色的承担者,而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
五、总结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词人,其词作不仅展现出卓越才华和文学价值,更凸显出她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关切。
她对传统观念进行了反思,并探索出独特而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在她丰富多样、真挚动人的词作中得以体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
李清照词塑造女性自我形象
思考李清照词塑造女性自我形象与一般词人“男子作闺音”的不同视角。
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词中的大多数女性形象都是词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是词人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映。
因此,要研究她词中的女性形象,首先要知道词人自己的品行性格特征。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宋史·李格非传》说他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著作留传至今的有《洛阳名园记》,博学多才并且对于文章有着自己精辟的见解,她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成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中的李清照,自然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与品格两方面的熏陶。
开明的家庭教育风气使李清照在性格上有着不逊于男子的大气,关心国事,敢于针砭时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这种性格影响到她的词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气,《古今词统》卷十二这样评价清照词:“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
她的词中既有女子特有的细腻,也不缺乏士大夫色彩的刚烈豪放。
她早年以诗闻名,在她的诗里,她大胆批评时政,主持正义。
在《咏史》中她写道:“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这首诗是借咏史之名,讽刺向金国屈膝投降的宋高宗赵构的,其中的刚强大气其实寻常女子能有的风度。
在《夏日绝旬》中,李清照也表现出了不同凡俗的个性见解,不以成败论英雄,充分肯定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的高贵品格,展露了深厚的沉痛心情。
《打马赋》所云“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无恋豆,志在着鞭”,是她一贯心高志远的表白。
正是这样独特性格的李清照,她词中的女性形象既不同于男子作闺音,也不同于其他女性词人的幽怨。
男子作闺音中的女性往往有两种,一种是歌妓舞女,另外一种则是封建家族深闺中的思妇怨妇,他们在描写女性时,往往浮于表面的面容美丽,形态纤巧,服饰华丽,温顺委婉,女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是一些有着华丽外表的木偶,只是依附于词人而存在,与其他的意象无甚差别,因此从男性的视角写女性,不能够准确细腻的把握属于女性的情感,如同隔雾看花一般,少了一个“真”。
李清照诗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美
李清照诗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美鲁渊(嘉应学院)摘要:李清照以非凡的才华.在诗词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不论是天真活泼、聪慧过人的少女,还是情感细腻、婉约深情的少妇;不论是洒脱不羁、卓尔不群的才女.还是饱经忧患、不忘故国的孀妇。
都展现出她生命和灵魂的全部美。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形象美李清照以自己毕生的才华和一生坎坷的经历.在诗词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其中有天真烂漫、活泼聪慧的纯情少女,有感情丰富细腻的多情少妇.有富于理想、才华横溢知识女性.有孤独寂寞却忧国忧民的老年孀妇。
这些女性形象犹如一幅幅立体的画卷.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生活感受.实际上也是作者自我性格的展现。
我们从中也体验到她曲折的情感历程和美好的情操。
一、天真活泼、自然开朗、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李清照生长于山东济南一个书香官宦之家.其父李格非博学多才.是北宋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是名门闺秀。
很有文学修养。
山东山川壮伟,既有五岳之首泰山,又东临大海,黄河横贯,运河穿行,孕育了发达的齐鲁文化和豪爽的民风。
良好的家教.壮丽的山川。
给了这位山东才女超凡的智慧、气质和灵性。
《诗女史》赞叹她:“幼有才藻,能文辞”。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朱门粉墙之内,生活平静舒适,开明的家教,诗书的熏陶,养成了活泼开朗、聪慧好胜的性格特征。
她父亲的朋友张耒(文潜),曾写一首《梧溪中兴颂》。
17岁的李清照读完张耒这首诗后,便按其诗的原韵和了《梧溪中兴颂和张文潜二首》。
由于她的“和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技巧上都对张诗有所超越.而成为当时的文坛佳话。
可见她自幼就有才情.少年便有诗名。
李清照的出色之处还在于:在她早年的诗词中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
塑造了天真活泼、自然开朗、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人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笔下的少女们外出游玩是那么开心舒畅.她们喝酒、吟诗、划船,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流连忘返。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
[标签:标题]篇一: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少女形象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少女形象【摘要】在我国上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处于被压迫、被束缚的状态。
而李清照却在这成千上万妇女中脱颖而出,在文学造诣上她巾帼不让须眉,成为一代词宗。
她是婉约词的代表,把婉约词推向了一个高峰。
特别在她的早期词里,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给我们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多姿多彩的少女形象。
通过对李清照一些早期词的解读来还原她在词中所塑造的这些少女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早期词少女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册上,作家浩如烟海,但李清照应该是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名字。
她用延续着的婉约之风和秉持自己“别是一家”的文学主张给当时的文坛掷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一个娇弱女子,在那样一个男权主宰的社会里,令许多须眉男子望尘莫及。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李清照被后世称为“婉约词宗”,她把婉约词推向了一个顶峰,现存词50首左右。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她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其实,在读清照词的时候,感觉她的前期词还可以分为两段来看,就是婚前的少女时期和婚后的少妇时期,这样更加细致的来划分她的词作,更能从词中去感受她的成长与成熟。
特别在她的早期词中所塑造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其实就是词人自己的自画像。
那就让我们随着清照清丽自然、流转如珠的语言去追寻那些远逝的青春背影,和她一起去感受成长带给她得快乐和忧伤。
在封建社会,一般的女孩子都应该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因此,在那样一个“女子无才使是德”的社会里,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外。
正因为如此,说明李清照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必定和她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所以要去体会和探讨清照词中那些多姿多彩的少女形象,我们就必须要走近李清照,走入她的家庭和生活。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士。
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还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摘要摘要:李清照早期的词中塑造了一群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这是她自我形象的表现,她的的才提高了女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抒情方式为我们展示了独具魅力的纯情女性形象,不仅拥有不加雕饰就十分靓丽的外表,而且心里美、性格美。
她们天真烂漫。
调皮开朗,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在重重的封建束缚和管制之下,她们又以自己的行动向封建礼教发难,她们向往自由的生活和爱情,大胆的为爱情歌唱,吐露内心甜蜜的秘密,但是在情感的传达和语言的表露中,又不失中华传统妇女的温柔含蓄之美。
她们是快乐的,但是偶尔也多愁善感,她们为打湿的秋千流泪,为凋落的花瓣惋惜。
总之,她笔下清新纯情的少女具有明显的特征,与其他词人描写的脂粉味四溢、无病呻吟的女性形象不同。
其丰富的内涵,值得我深思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李清照少女视角少女形象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在各方面都受到压迫和歧视,在文学领域中,当然也不例外,妇女的艺术才能很难透出层层的障碍放射出来。
首先是在各种不合理制度下,妇女形象少的可怜;另外妇女作品还受到另一歧视,在编书时,往往把她们的作品另僻一栏,编在书末,有的竟把妇女作品放在无名氏和神仙鬼怪之后。
宋代程朱理学派兴起,大力提倡封建礼教,妇女们所受到束缚和限制更加深密,因而虽为词的全盛时代,女词人也是寥寥无几,今天还有较多作品流传,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只有李清照一人。
“清照李氏,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之女。
适东武赵挺之之子明诚为妻。
明诚故,再适张汝舟,末几反目。
”①“幼有才藻,能文辞”②,“有《漱玉集》三卷行于世,颇多佳句”③。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婉约的词风在她的身上达到了高峰,不仅如此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她能写散文、骈文、诗,能作画能考证金石刻,书法也很好。
她的字画明朝还有人见过,到清朝就失传了。
她的诗文集、词集,宋朝人都有记载,刊刻的版本亦不止一种。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宋代是我国词坛一个百花盛开的时代,李清照及其“易安体”独擅词坛,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所云“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以其卓越的才华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感情真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誉满词坛。
诗词历来是一位作者的心灵寄托,是一个人内心无所遮掩的袒露。
读李清照词如读其人,作为一个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倾注了她所有的爱与恨,人生理想与追求。
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正是宋代理学逐渐形成的时代,儒家思想不断深化,更加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和个性。
女性丧失了自我,成了男人的附属品。
出生在这个时代,李清照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学识渊博,母亲王氏知书识理,也很有文学修养。
他们没有以理学教条规范女儿的言行,扼杀女儿的灵性。
李清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庭教育和文化熏陶,洋溢着蓬勃、昂扬的生气。
她用她的笔,融进自己的所有,借助词这一艺术形式,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深深了解女性的痛苦和追求。
她词中的女性,无论是活泼、豪放而又娇羞的少女,还是温柔、满怀相思的少妇,亦或是孤寂悲凄的嫠妇,其实都是她自己人生经历,她以词的形式敞开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和追求,描写自己在风云变幻时代的艰难步履。
李清照以自己的词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以己之笔、写己之事,抒己之情。
她的词几乎是自传词,可以说它是“写人生的文学”。
她的词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她的追求: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渴望着人性的回归。
本文即结合李清照词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来论述她的人生追求。
一、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很多是表现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
“自是花中第一流”——试论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所处 的现 实生 活世 界 。 二 、心思细 腻忧 愁思 夫 的多情 少妇 少女 生活 是短 暂 的 ,李清 照 与赵 明诚 结婚 ,开始 了他 们 的爱
她在 诗 词 中成 功的 塑造 了很多 别有 韵味 的 女性 形象 ,有 不 知愁 苦 的 天真 少 女 ,有心 思细 腻 的多 情少 妇 ,有 脱俗 逸群 的温 雅 女子 , 有忧 国忧 民的壮 烈 女子 。 这些 美好 的女 性 形象 ,都 明 显的 体现 了 作 者因 生活 变 故而 产生 的 变化 ,在 不 同时 期 ,对人 生 的体 验和 领 悟 ,女性 灵魂 的 内在 美 被 李 清 照 完 美 的 呈现 , 带着 强 烈 的 真 实 感 ,实 际上 ,这 些 形象 就 是李 清照 自身 在 不 同时期 的生 活 体验 、 遭 遇 、 命运 的真 实 写照 , 体验 形式 和生 命 形式 成为 易安 诗 词 的共 同主 题 。 “ 塑造 的 女性 形象 ,无 论 是形 象 的鲜 明性 ,性 格 的完 整 性亦 或形 象 的思想 意义 ,都远 远超 过 了前人 。 ” 喜游玩 、 活泼 好奇 、伤 春思情 的 少女形 象 《 如 梦令 》 “ 常 记溪 亭 日暮 ,沉 醉 不知 归路 。兴尽 晚 回舟 , 误 入藕 花 深 处 。争 渡 ,争 渡 ,惊 起一 滩 鸥 鹭 。 ”盛 放 的 荷花 丛 中 ,一 叶扁舟 ,少 女游玩 ,不知 不觉 日暮 降临 ,沉 醉不 知 归去 , 误 入荷 花 深 处 ,水 鸟 惊 起 , 这 样 的 少 女情 趣 一 下 子 跃 然 纸 上 , 让 人欣 喜 , 多么情 趣 盎然 。写 出了作 者 青春 年少 时 的好 心情 , 让 人 不 由想 随她 沉 醉不 归 。小 令不 事雕 琢 , 富有 自然 之美 。 《 点 绛 唇》 “ 蹴 罢秋 千 ,起 来慵 整 纤纤 手 。露浓 花 瘦 ,薄汗 轻衣 透 。见 客 人 来 ,袜划 金钗 溜 ,和 羞走 。倚 门回 首 ,却把 青梅 嗅 。 ”一 个 娇 憨 ,天 真活 泼 的少 女形 象 跃然 纸 上 。 “ 女 儿情 态 ,直 笔绘 出 , 既 见 其 外 表 ,又 窥 其 内心 , 如 闻其 声 ,如 见 其 人 。 ” “ 溜 ”和
李清照的诗歌与女性主义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李清照的诗歌与女性主义对女性地位的思考李清照,北宋时期的女词人,她的诗歌以其深情、豪放而闻名于世。
李清照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她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与女性主义的思潮相呼应,对女性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李清照诗歌的分析,探讨她对女性地位的思考以及与女性主义的关联。
其一,李清照的诗歌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坚强。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自信而独立的个性。
在《如梦令》一诗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首词描绘了女主人公一场奇幻的梦境,她在梦中失去了回家的路。
然而,她并不惊慌失措,而是以自如的姿态享受夜晚的美景。
这种勇敢、坚强的态度体现了李清照对女性独立地位的思考。
她并不因为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羞耻,相反,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情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生活。
其二,李清照的诗歌呈现了女性对感情的主动追求。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被限制在家庭和婚姻中,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李清照的诗歌中透露出她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如梦令》中,她写道:“频频那处登楼望,那处只有玲珑有。
”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期盼。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不仅显示了女性主动权的争取,也反映了李清照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李清照的诗歌呈现了女性对感情的积极主动,她认为女性不应该被动等待,而是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其三,李清照的诗歌反映了女性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并不被动地接受男性的安排和命令,相反,她们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写道:“锦衾已梦残,揩泪重帘幕。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这首词描绘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无奈和失望,同时她也表示了自己要坚强面对现实的决心。
这种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的表达,体现了李清照对女性地位的反思。
她认为女性不应该被束缚和压抑,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总结起来,李清照的诗歌与女性主义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密切相关。
她的作品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坚强,呈现了女性对感情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女性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
李清照宋词中不朽的女子
李清照:宋词中不朽的女子(一)一位个性鲜明率真的乱世才女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
父亲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
李清照资质聪慧,不仅多才多艺,少有诗名,更可贵的是作为名门闺秀,她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天性率真不羁。
《如梦令》中,她酣畅饮酒,“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颠覆了封建淑女端庄矜持的形象。
《点绛唇》中,她快意荡秋千,“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个懵懂害羞、激动慌乱的怀春少女形象极为鲜活,充满了对爱情的由衷向往。
不过李清照这一时期的生活是幸福安逸的。
她驾驭得了养尊处优的贵妇身份,也能安适于普通女子的乡居生活。
乡居的幸福,已无缘显赫富贵,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是于喧嚣尘世中的诗意栖居。
天性使然,她的情怀在书香氤氲里,她命其室为“归来室”,自号“易安居士”。
赵明诚爱好收藏,李清照不惜家财,全力支持丈夫搜集买入大量金石书画,宁肯“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他们共同从事学术研究,编纂《金石录》。
在编纂过程中,夫妻二人常常以材料出处为题竞答,说快说准者饮茶为奖励。
美中稍有不足,赵明诚几次出仕于外,免不得夫妻相思两地,李清照前期词作多写少女少妇时的美满及相思别离之情。
只是生活不会怜悯诗意与优雅,时代的苦难更不会因为才女绕道而行。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乱江南。
南渡途中,经过当年项羽自刎之地,李清照想起撤逃的朝廷,心潮澎湃。
本来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当时代风云扑面而来时,正是这个弱女子发岀了剑拔弩张的时代呼声,写下那首借古讽今的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渡不久,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病死于建康。
加之辗转途中,丈夫的爱物金石等丢失几尽,李清照的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后期词风陡变,多写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国破家亡的孤苦心境。
当悲伤孤寂快要淹没她的时候,她也试图从感情上寻求救援,再嫁了张汝舟,而张汝舟接近她只不过是觊觎她携带的金石书画等。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李清照的词现存六十多首,诗现存十几首,包括存疑和残句。
这些诗词充分反映了李清照作为两宋之际最杰出女性的特殊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李清照的特殊情感历程,勾勒出作为女性作者的自我形象。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自我形象多情而婉约的词女形象李清照是古今公认的“词坛才女”,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都表现出了天才的创作才华。
她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感情决定了她的不同的女性自我形象。
活泼多情的少女形象。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诗书之家,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父亲李格非是一位著名学者,在史学方面很有建树,被人称为“太史公后,一人而已”,并且在文学、书法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
父亲对文学的喜爱影响了李清照,她在幼年时就显示出了特殊的文学天赋,诗词曲赋,无所不通。
特别是填词方面,更是“擅名闺阁”,待字闺中时就已经非常有名气了。
例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代表作品,写的是作者在后花园里的一次游玩。
荡罢秋千,纤手也懒得洗干净;早晨的秋风轻轻吹来,露水正浓,花朵正含苞欲放,作者感到内衣被薄汗浸透了。
“露浓花瘦”一笔两写,物人双关,借花喻人,极为传神。
正在歇息之时,一个生人进来,作者来不及躲避,光着脚,满面含羞地跑了,连头上的金钗都溜掉了。
因为对来人好奇,作者跑到门口时,趁机倚靠在门框上,顺势把着青梅枝佯装嗅闻青梅的香气,回首偷看来人。
这一连串的动作,真是美妙至极。
《古今诗余醉》中说:“‘和羞走’下,如画。
”评得中肯,的确是一幅画,像现代电影特写镜头一样,表现了人物的动作,同时也通过动作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娇嗔多情的少妇形象。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幸福美满。
赵明诚酷好金石书画,李清照也有同趣,夫妻志同道合,情趣盎然。
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摘要摘要:李清照早期的词中塑造了一群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这是她自我形象的表现,她的的才提高了女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抒情方式为我们展示了独具魅力的纯情女性形象,不仅拥有不加雕饰就十分靓丽的外表,而且心里美、性格美。
她们天真烂漫。
调皮开朗,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在重重的封建束缚和管制之下,她们又以自己的行动向封建礼教发难,她们向往自由的生活和爱情,大胆的为爱情歌唱,吐露内心甜蜜的秘密,但是在情感的传达和语言的表露中,又不失中华传统妇女的温柔含蓄之美。
她们是快乐的,但是偶尔也多愁善感,她们为打湿的秋千流泪,为凋落的花瓣惋惜。
总之,她笔下清新纯情的少女具有明显的特征,与其他词人描写的脂粉味四溢、无病呻吟的女性形象不同。
其丰富的内涵,值得我深思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李清照少女视角少女形象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在各方面都受到压迫和歧视,在文学领域中,当然也不例外,妇女的艺术才能很难透出层层的障碍放射出来。
首先是在各种不合理制度下,妇女形象少的可怜;另外妇女作品还受到另一歧视,在编书时,往往把她们的作品另僻一栏,编在书末,有的竟把妇女作品放在无名氏和神仙鬼怪之后。
宋代程朱理学派兴起,大力提倡封建礼教,妇女们所受到束缚和限制更加深密,因而虽为词的全盛时代,女词人也是寥寥无几,今天还有较多作品流传,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只有李清照一人。
“清照李氏,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之女。
适东武赵挺之之子明诚为妻。
明诚故,再适张汝舟,末几反目。
”①“幼有才藻,能文辞”②,“有《漱玉集》三卷行于世,颇多佳句”③。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婉约的词风在她的身上达到了高峰,不仅如此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她能写散文、骈文、诗,能作画能考证金石刻,书法也很好。
她的字画明朝还有人见过,到清朝就失传了。
她的诗文集、词集,宋朝人都有记载,刊刻的版本亦不止一种。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内涵
就 带有这 一鲜明的品格特征 。 例如《 点绛唇》 : “ 蹴罢秋 千 , 起来
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 薄汁轻衣透 。见有人来 , 袜划金钩溜 , 和羞走 。 倚 门回首 , 却把青梅 嗅。 ” 几个细节 、 数 件物事 、 一串动
作, 就塑造 了一个轻盈活泼 、 妩媚羞涩 、 天真烂漫 的少女形象 。
2 0 1 3 - 0 5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 TURE L I F E
文 学 新 论
李清 照诗词 中的女性 形象及 内涵
朱 莉
( 临沂大 学 文 学院, 山东 临沂 2 7 6 0 0 0 )
摘 要: 李 清照的诗词创作前后期有不 同的特点。前期诗词 塑造天真烂漫的少女和 离愁 别绪 的思妇形 象。后期诗词 由清丽明快 变为凄凉悲痛塑造 了孤 苦凄凉的孀妇和忧 国忧 民的女 中豪杰形象。她笔下 的女性形 象具有独特 的文化 内涵 , 突破 了封建思 想对女性设置的重重藩 篱, 唤起 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 李 清照 ; 女性 形象
( 三) 孤 苦 凄 凉 的孀 妇
、
女性形象分类
( 一) 天 真 烂 漫 的 少女
李 清照出生在官宦世家 , 从 小就阅读 了大量 的文学作 品 , 受 到 良好的文学熏陶 , 养成 了较 高的文学素养 , 从而养成 了聪 慧高洁 、 活泼开 朗的品格 。她 的早期 词作 中的青年女性形象 ,
再 如《 如梦令》 : “ 常记 溪亭 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 回舟 , 误人藕花深处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展示的是包 括作家本人在 内的一群少 女形象 , 表 现了那种热情 活泼 , 无 拘
先写动作 , 精神不 无束 , 顽 皮好胜 , 憨态可掬 的少女 的天然情态 , 在 作家恬淡 悠 用 叠字法表达 了 自己劫后余生 的精 神状态 : 定, 百无聊赖 , 寻找寄托 ; 次写感觉 , 孤苦伶仃 , 形影相 吊 , 倍感 闲的回忆里 , 又蕴涵了多少留恋向往的感情 。
李清照能体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诗词
李清照:文豪女子傲然屹立于诗坛之巅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诗人、文学家。
她的诗歌风格华丽优美,深情缱绻,如水的柔情却又坚定执着。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
名无实的女权主义者,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在李清照的诗集中,其诗歌题材广泛,涉及到自然景物、人生哲理、感情纠葛、怀古追史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她的女词,
如《如梦令》、《声声慢》、《菩萨蛮》、《如是》等等。
这些词作
表达了她对爱情、婚姻的思考和抒发,其艺术成就至今依然被人津津
乐道。
然而,李清照的作品也不仅限于情感类的词牌,她还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
她十分关注当时的时代动荡和农民疾苦,通过
自己的笔触体现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比如在她的《浣溪沙》中,她描写了农民生活中的苦难和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同时,李清照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她对女性地位的思考与追求。
她
在一些诗词中抒发了自己的女权主义思想,认为男女应该平等,女性
也应该拥有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指导意义。
在当时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环境中,李清照凭借自己的才华
和勇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印记。
她的精神和作品,无疑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和追随的典范,也为
广大女性注入了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与《如梦令》的女性意象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与《如梦令》的女性意象一、李清照简介(500字)生平背景李清照(1084年—1155年),宋代著名女词人,生于宋神宗元符二年。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早逝的文士李义山,母亲是善画山水的杨德裕夫人。
自幼聪明伶俐,博览群书,精通音韵之学,被誉为“千古才女”。
创作成就李清照以其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闻名于世。
她的词曲风格多样化,内容涉及爱情、离别、时光流转等多种主题。
她对于语言的运用极其巧妙,既能抒发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又能通过细腻描绘具体形象来表达。
二、《如梦令》与女性意象(1500字)1. 《如梦令》简介《如梦令》是李清照最为著名的一首词作,在宋人所编《东篱乐府》中收录。
这首词描述了女主人公在梦境中与心上人相遇,感受到深情的苦痛和思念之情。
2. 女性意象:如梦似幻的爱情《如梦令》通过描述女主人公在梦中与心上人相逢,展现了一种如梦似幻的爱情观念。
这里的女性形象融入了她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于男女关系的态度。
3. 温柔婉约的女性形象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塑造了一个温柔婉约、柔情似水的女性形象。
她以细腻而典雅的语言描绘出女主人公内心深处对于真挚爱情的期望和向往。
4. 转身离别和失落《如梦令》也折射出了李清照对于离别和失落感受的切身体验。
女主人公虽然有幸能够在梦境中与心上人相遇,但醒来却只能面对空虚和寂寞,深感无法挽回辜负之事。
5. 爱情的苦痛与追求这首词中也透露出了女性对于爱情苦痛和追求的复杂心理。
女主人公在梦中流连忘返,但同时也感受到了爱情的残酷与无奈。
三、李清照的影响与传承(1000字)1. 文化影响李清照作为一个突出的女性文学家,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带来了重要影响。
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于爱情、人生等主题的论述贡献了许多经典之作,至今仍广为流传。
2. 后代词坛传承李清照的词安然保存下来,并在后世得到广泛传唱。
许多著名文人墨客都对她的作品进行过赞美或者模仿,进而使她的影响力得以延续。
最新-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1 精品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篇一: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内涵[论文]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内涵摘要: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前后期有不同的特点。
前期诗词塑造天真烂漫的少女和离愁别绪的思妇形象。
后期诗词由清丽明快变为凄凉悲痛塑造了孤苦凄凉的孀妇和忧国忧民的女中豪杰形象。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突破了封建思想对女性设置的重重藩篱,唤起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2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011-0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现存词六十多首,诗十几首,包括存疑和残句。
这些诗词充分反映了李清照作为两宋之际最杰出女性的特殊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李清照的特殊情感历程,勾勒出作为女性作者的自我形象。
一、女性形象分类(一)天真烂漫的少女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世家,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从而养成了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
她的早期词作中的青年女性形象,就带有这一鲜明的品格特征。
例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汁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几个细节、数件物事、一串动作,就塑造了一个轻篇二:李清照词作中女性自我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情感真挚,别具一格,被誉为“易安体”。
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
本文按照李清照的生活、情感经历,分三个时期分析了李清照词里所体现的自我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词女性自我形象中图分类号:2066文献标识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最新-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1 精品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篇一: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内涵[论文]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内涵摘要: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前后期有不同的特点。
前期诗词塑造天真烂漫的少女和离愁别绪的思妇形象。
后期诗词由清丽明快变为凄凉悲痛塑造了孤苦凄凉的孀妇和忧国忧民的女中豪杰形象。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突破了封建思想对女性设置的重重藩篱,唤起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2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011-0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现存词六十多首,诗十几首,包括存疑和残句。
这些诗词充分反映了李清照作为两宋之际最杰出女性的特殊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李清照的特殊情感历程,勾勒出作为女性作者的自我形象。
一、女性形象分类(一)天真烂漫的少女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世家,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从而养成了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
她的早期词作中的青年女性形象,就带有这一鲜明的品格特征。
例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汁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几个细节、数件物事、一串动作,就塑造了一个轻篇二:李清照词作中女性自我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情感真挚,别具一格,被誉为“易安体”。
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
本文按照李清照的生活、情感经历,分三个时期分析了李清照词里所体现的自我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有其突出的和独特的地位。
她的作品对女性的生活和内心的描写,更是女性微妙而复杂的感情世界的成功反映。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宋代词作家多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代女主人公立言,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到了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又深刻的剖析。
”[1]
对于李清照的研究成果丰盛,李清照和其诗词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紧密联系也一直被学者所关注着探讨着,例如朱学忠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试析李清照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2]、曾小丹的《浅论李清照词中女性内心刻划的成就》[3]、周玲的《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4]、李蔚会的《略论易安词的闺音特色》[5]等,这些研究论文都评论了李清照词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
正如马殿超所说,“从李清照的词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深婉绵密的情感来打动人的,具有阴柔之美的中国古典女性的形象”,同时也提到了她的诗则表现了男性阳刚之美。
[6]而传信、王冬梅的研究文章则从李清照和白朗宁夫人两位中西女性作家诗词的比较入手,讨论了她们相通的女性内心世界和在爱情上不同的表现方式。
[7]而我的这篇文章能力所限不能达到这样的文化深度或地域广度,因此仅就其他男性作者与李清照诗词中演绎的女性角色做一个比较浅析。
词本有“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而男性菁英文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真正的女性诗人李清照笔下的任务有何不同呢?通过一些实例,或许可窥一二。
比如韦庄描写少女含情道“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
李清照的少女则“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这两个少女虽都含情,但是韦庄笔下的少女描写侧重于对爱情大胆狂热的追求,一见钟情便全心以付,被抛弃也“不能羞”;李清照笔下的却羞涩含情,一见来人就“和羞走”,但却妙在“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一个羞涩却娇俏活泼的少女,她比韦庄笔下的更形象更丰满有层次,同时比起韦庄的笼统描写来,对于一回首一动作的描写更为生动,让人感叹女子是水做的,有颗水晶玲珑心,这一点上,李清照的词更容易引起女性的认同共鸣。
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男性文人也有不少佳作,如林逋的《长相思》、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等, 都以女性的口吻仿写女性的情爱牵挂,也有温柔香软, 婉转缠绵之感。
例如“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一句,以月随人行代言自己永不分离的期望;而“共饮长江水”的痴情女子则用“但愿君心似我心”来直言自己两情相悦的愿望,但是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有满腔相思却不言,一句“人比黄花瘦”丝丝入扣,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矜持、含蓄、纯真、深挚、细腻,使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相形见绌。
对于凄惨处境中的女子心境的描写,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塑造了一个献身爱情最终被抛弃的女子“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然而白居易对这个被抛弃的女子的心理描写却流于表面,重点是借这个女子哀怨悔恨之口警告私奔的女子,而李清照的“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这是李清照对自己这个老去的嫠妇的
心情写照,读来比起白诗更为让人落泪,打动人的不只是境遇的凄惨、老去的年华,而是对孤寂清冷情感状态的细腻动人的描写。
男子作闺音,男性文人通过客观描摹或刻意体验写出的作品毕竟只是女性的代言人,这些男性诗人的诗词功力不容质疑。
然而,这些柔美哀怨的女子形象,大多只是他们借以抒情的手段,真正了解女性内心的是女作家自己。
男人写女人,毕竟有所阻隔,他们审视女性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可以说李清照的作品透露出的是对女性那与男性截然不同的外表和内心世界真诚而严肃的赞美,是对女性情感世界和独特品格的充分尊重和肯定,是对自身、对女性的真正认可。
[8]因而她的诗词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演绎既无附庸卑顺之气,又不失女性温文柔婉的特色。
谭正璧在《中国文学进化史》中说:“中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女性文学作家。
汉之蔡琰,唐之薛涛、鱼玄机已属凤毛麟角,但不能占第一流的地位,只有女词人李清照却在有宋一代词人中占了个首要地位,独自博得个大作家的荣名。
”[9]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呈现了女性自己对宇宙人生的认知。
她的创作不同于历史上那些被封装的女性二手声音,不仅带来了真正女性的韵味,而且塑造了一个清新而有个性的崭新古代女性形象,因而她和她的作品一起,在文学史上享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芙蓉.略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变化[J].镇江师专学报,1996,(4).
[2]朱学忠.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试析李清照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J].淮北煤师院学报,1997,(3).
[3]曾小丹.浅论李清照词中女性内心刻划的成就[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
(3).
[4]周玲.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J].渭南师专学报,1998,(4).
[5]李蔚会.略论易安词的闺音特色[J].太原师专学报,1998,(1).
[6]马殿超.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3).
[7]熊传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词与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爱情主题之不同表达[J].川东学刊,1998,(4)./王冬梅.柔婉清丽的女性抒情世界[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9,(2).
[8]张忠纲、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文史哲,2001,(5).
[9]谭正璧.中国文学进化史[M].上海:光明书局,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