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3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问题二:1)能否用含32P、35S的培养基之际培养标记噬菌体?如果不能,
该如何标记噬菌体?2)被32P 或35S 标记的噬菌体再侵染什么样的大肠杆菌?
问题三:1)搅拌的目的是什么?2)如果搅拌不充分会造成什么结果?
问题四:1)离心的目的是什么?2)请在下图上写出上清液与沉淀物的放
射性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问题五:分析:1)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为什么沉淀 物也有较低的放射性?2)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中为什么上清液中 也有较低的放射性?
实验设计
问题1:(1)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同位素标记法
(2)分别选用什么放射性元素标记噬菌 体的蛋白质和DNA?为什么? 35S—标记蛋白质,仅蛋白质分子含有硫 32P—标记DNA,磷几乎都存在于DNA中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二中 生物学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2、分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运用相关知识保护自己及家人 的健康。
回顾:
格里 菲思 实验
艾弗 里的 实验
质疑:
DNA是遗 传物质。
有没有比细菌更为简单的实验材料,只有蛋白质和 DNA。并能够把蛋白质和DNA彻底分开?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 RNAB.TMV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 草细胞的RNA含有A、T、G、C四种碱基D.RNA是TMV 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科学研究讲究证据。
故事未完待续……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 RNA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一定时间后观察噬菌体 的侵染情况。
通过离心去除未侵染的大 肠杆菌,洗涤以去除多余 的噬菌体。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 噬菌体的繁殖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等 方法检测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确保整个实验过程在无 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
污染。
精确测量
确保所有试剂的准确测 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
04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 体的存在和侵染机制。
实验结果证明了噬菌体的专一性,即 一种噬菌体只能侵染对应种类的细菌 。
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噬菌体对大肠杆菌 的吸附、侵入、复制和释放过程。
实验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直观,能够 很好地展示噬菌体的侵染过程。
缺点
实验过程中无法控制噬菌体的数 量和侵染时间,可能会影响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宿主细胞,用 于噬菌体的侵染。
缓冲液
用于维持实验过程 中的pH值稳定。
噬菌体
用于侵染大肠杆菌 的病毒。
培养基
用于培养大肠杆菌 。
其他试剂
如抗生素、染色剂 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01
02
03
04
05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备噬菌体和 2. 感染实验 宿主…
3. 离心与洗涤
4. 培养与观察
5. 结果检测
将噬菌体稀释至适当浓度 ,同时培养大肠杆菌至对 数生长期。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 注入核酸、复制和组装新噬菌 体等步骤。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噬菌体通过识别大肠杆菌表面的受体 ,吸附到细菌表面。
噬菌体的核酸利用大肠杆菌的代谢系 统和基因表达机制进行复制。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收获和体会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收获和体会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艾弗里对S型活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分离和鉴定,分别加人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通过实验得出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这个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必须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观察它们的作用。
因此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也应用了此思路。
如果我们把S型细菌中的蛋白质、DNA、多糖等成分进行分离和提取看成是直接分离的方法,那么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也应用了分离的方法,就是用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而DNA不标记,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而蛋白质不标记,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闻接地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在前后代说之间的传递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实验,特别是在此提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它让学生通过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的介绍,使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但由于这些实验是在非常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缺乏直观性,学生无法亲自动手体验,缺少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定要贯彻新课改观念,在教学中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
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体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观察、设问、思考、认识中愉快地接受了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设计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合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实验室成功的关键。
本文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标题,对该实验设计思路进行介绍。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以细菌为研究对象,比如大肠杆菌、乳杆菌、铜锈菌等常见细菌,然后选择噬菌体抑制剂,若要研究抑制剂对常见细菌的影响,可采用常见的抑制剂,如贴枝菌素、B杆菌素、嗜酸乳杆菌素等抑制剂,这些抑制剂可以抑制噬菌体的侵染,而不会影响原有的数量和种类。
其次,实验设计要有良好的控制组,在观察和评价研究小组和研究对照小组之间的差异时,实验控制组作为比较标准,用以发现和评价前后变化,搭建实验模型体系,将研究对象和实验控制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噬菌体抑制剂,就可以观察噬菌体的侵染情况及剂量的影响,从而推断研究对象与噬菌体的相互作用。
随后,选择细菌的生长培养基,如添加牛血清液、营养液的定培养基或快速、特异的培养基,只有细菌能在其中生长发育,也可以增加细菌的侵染性,提高噬菌体的侵染率,并进行持续观察和定性检测,以得到科学的结论。
最后,分析解析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观察不同抑制剂对细菌
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主要包括: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抑制剂,设置实验控制组,选择细菌生长培养基,加入抑制剂,进行持续观察和定性检测,分析解析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推断,得出结论。
本文综述了实验设计思路,以期能为实验室成功提供借鉴和帮助,备成功发表研究学术论文打下基础。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三、实验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P32标记的噬菌体
S35记的噬菌体
先用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 用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四、实验步骤
1.标记大肠杆菌:
35S的大肠杆菌 32P的大肠杆菌
2.标记噬菌体:
35S的噬菌体 32P的噬菌体
3.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 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
牛刀小试
1、(06江苏)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一、实验设计思路 二、实验材料的选择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实验设计思路
在证明DNA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 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把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单独 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的选择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为什么选噬菌体做实验才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噬菌体的成分与染色体相似 在繁殖时,噬菌体的DNA和蛋白 质能够彻底分开 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温故知新
生物的性状是由 要由 染色体 和 决定的; 基因 组成。 DNA 位于 基因 上;染色体 主 蛋白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证据: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 格里菲思: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 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艾弗里: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①标记噬菌体方法: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 基中培养细菌,细菌被分别标记上32P 和35S 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 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放射性在 上清液 中 出现
DNA和蛋白质 放射性在 都注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蛋白质外壳 留在外面
DNA进入到细菌细 胞中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 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也就是说,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 过亲代的DNA遗传给后代的,
实 验 设 计
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提出问题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细菌细胞内的物质究 竟是DNA还是蛋白质?
细菌
做出假设
①只注入DNA 不注入蛋白质
②只注入蛋白质 不注入DNA
③同时注入DNA和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2P
实验设计
搅拌、离心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 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T2噬菌体中 60%是蛋白质, 40%是DNA..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的病毒。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35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 S )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参考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学参考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概览注:T2 噬菌体中的“2”不是下标。
另外,有些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RNA,授课时不能将 T2 噬菌体等同于所有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由多个相关的实验构成。
这里给出相对完整的介绍(一些参照用实验略去),目的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实验之间的连续性。
(1)静止噬菌体颗粒的化学形态利用渗透压突变获得空胞噬菌体。
研究发现S 几乎全在“空胞”中,而DNA 则几乎全在溶液中。
空胞是蛋白质外壳,能够保护DNA 免受DNase 破坏。
(2)噬菌体吸附到细菌上后,其DNA 变得对DNase 敏感了①噬菌体吸附到活细菌上后,放在80℃加热10min(细菌被杀死),其DNA 变得对DNase 敏感;②但该温度下不发生吸附的噬菌体对DNase 是不敏感的。
③噬菌体吸附到活细菌上后,其DNA 对DNase 是有抗性的。
以上事实表明:噬菌体吸附到细菌上之后,会将其DNA 释放(根据②,不发生吸附的噬菌体 DNA 对 DNase 是有抗性的,只有将其 DNA 释放出来才能导致①成立);释放的 DNA 进入了细菌内部(释放的噬菌体 DNA 如果进入溶液中,这样其 DNA 就会对 DNase 敏感,导致③不成立);进入细菌内部的 DNA 受到活细菌的保护,可以免遭 DNase 的破坏(从而③成立)。
(3)噬菌体吸附到细菌的碎片上后,其 DNA 从噬菌体颗粒中释放出来这一部分和(2)的区别在于:(2)用完整细菌做实验,这里是用细菌细胞的碎片进行实验。
(2)和(3)的结论具有一致性。
(4)从受侵染的细菌上去掉噬菌体外壳通过搅拌将噬菌体和被侵染的细菌分开(剥离后的噬菌体位于上清液中)。
分析表明可以将 75%-80%的噬菌体 S 从受侵染细菌上剥落下来,但只能剥离 21- 35%的噬菌体 P(这些数据都是上清液中,沉淀中的用 1 去减即可得到)。
这表明噬菌体所含的 S 大部分仍留在了细菌表面,噬菌体大部分的 DNA 在吸附后很快就进入细菌内。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目录
CONTENTS
• 实验背景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01 实验背景
噬菌体的概述
01
02
03
噬菌体的定义
噬菌体是一类感染细菌的 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特 异性,只感染特定的细菌 种类。
噬菌体的形态
噬菌体通常呈蝌蚪形、棒 状或微球形,其核心部分 为核酸(DNA或RNA), 外面由蛋白质外壳包裹。
对照实验
设置对照组,即未加噬菌体的培养基,以排除培养基变化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04 结论与讨论
结论总结
1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
该实验表明,噬菌体通过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 利用大肠杆菌的合成机制复制自身,并最终释放 出大量的噬菌体粒子。
参考文献
噬菌体是一种侵染细菌的病毒, 能够利用细菌的物质来合成自 身的组成成分,最终繁殖出许 多噬菌体后代。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可 以分为吸附、注入、合成、组 装和释放五个阶段。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生 物学领域中经典的实验之一,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6 附录
实验材料
噬菌体
用于侵染大肠杆菌的病毒。
大肠杆菌
作为宿主细胞,用杆菌。
显微镜和载玻片
用于观察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 过程。
离心管和离心机
用于分离和纯化噬菌体和大肠杆 菌。
缓冲液
用于调节pH值和保持实验过程中 溶液的稳定性。
实验步骤
1. 准备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经典高中生物-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增殖需要的条件内容模板噬菌体的DNA合成噬菌体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助学巧记“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来自于水与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所用核心技术相同(2016·课标Ⅲ,2B)(√)(2)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5·江苏卷)(√)(3)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13D)(√)(4)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Ⅱ,5改编)(√)(5)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5B)(×)“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高考命题主要聚焦两大经典实验设计的思路、实施的过程、结果及相应结论等;关注实验方法的考查,如细菌的培养、噬菌体的同位素标记等;重视实验结论的提炼。
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涉及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等相应的知识储备。
2.教材P46“思考与讨论”改编(1)以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放射性分析和误差分析
体与 大 肠 搅
秆黼混合、 绊
D N A的大 肠秆
无放射性
S元 素 , A项 错 误 ; 图 中 锥 形 瓶 中 的 培 养 液 用 于培 养大肠 杆 菌 , 用 含 P 标 记 的 噬 菌 体 侵 染 大肠杆 菌 时 , 锥 形 瓶 内 的 营 养 成 分 中 不 能 含
保温后
不充分 少域 S 噬辩体 r ~ t 清液 放射性商 蛋向髓 外瓷吸附
大肠杆酶裘I i j i L 淀物放射性低
有 P, B项 错 误 ; 噬 菌 体 是 DNA 病 毒 , 其 增
殖 过 程 中 所 需 的 原 料 、 酶 来 自大 肠 杆 菌 , 而
噬 菌 体 侵 染 细 菌 实 验 中 上 清 液 和 沉 淀 物 放射 性分 析 和误差 分 析 。
( 1 ) P噬 菌 体 侵 染 大 肠 杆 菌 :
记 的T 。 噬 菌 体 的 , 其 营 养 成 分 巾 应 含 有 P
c. 图 2中 的 ⑦ ⑧ 分 别 代 表 搅 拌 、 离 心 过
鲫
… 一
D 噬菌体 增 殖 需 要 细 菌 提 供 模 板 、 原 料
和 酶 等
台 理 士 一 三 1 F 王 - n T△
, | I 千 l 7l :丑 U 、 …
噬 菌 体 颗 粒
I 清液耵敝射性
。 — —
匪… 臻摩 _ _ 】
j — t 清液为噬蒲俸外壳 … 一 钉放射性 沉 淀 物 为 包 岔噬 黼 体
一
( 2 ) s噬 菌 体 侵 染 大 肠 杆 菌 :
的
1
々 — 寻 丢
II l 一 u /J
l h I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误差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得实验误差分析贵州省思南中学勾华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得实验中,赫尔希与蔡斯分别用35S与32P标记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用35S标记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上清液具有很高得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
用32P标记得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得放射性;而实际上,实验得最终结果显示:用35S标记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离心得下层沉淀物中,具有一定得放射性,而上清液中得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用32P标记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离心得上层清液中,具有一定得放射性,而下层沉淀物中得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在此实验中,就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之间存在着误差呢?我们不妨来对此实验过程进行一下误差分析:一、误差得主要来源:(一)35S标记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得误差来源:1、在实验中,35S标记得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后,在搅拌器中搅拌不充分,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被35S标记得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与大肠杆菌完全分离开,所以离心后下层沉淀物中存在放射性,而上清液中得放射性比理论值略低。
2、在实验中,被35S标记得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少量存在于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而上清液中得放射性比理论值略低。
(二)32P标记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得误差来源:1、在实验中,32P标记得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得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而下层得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2、在实验中,仍然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少量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而下层沉淀物中得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二、减小误差得主要方法:在此实验中要减小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之间得误差,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被35S与32P标记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要控制好条件,使之让T2噬菌体处于最适于侵染得环境中,达到充分侵染得目得、2、严格控制好从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得时间,时间过短未充分侵染,时间过长侵染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得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来,都会使实验误差增大,故严格控制好时间就是减小误差得关键因素之一。
2023届高三生物专题复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上清液
仅DNA
×
√
√
×
仅蛋白质
√
×
×
√
DNA和蛋白质 √
×
√
×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探究过程 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
教材图示
标记部位
放射性情况
上清液 沉淀物
有无放射性原因
35S标记的实验 蛋白质 很高
很低 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中
32P标记的实验 DNA 很低
很高 DNA进入细菌中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探究过程 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
32P标记的 噬菌体
子代噬菌体中含32P
实验结论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因此,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探究过程 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
吸附
噬菌体借尾丝吸 附在细菌表面
注入
把 DNA 注 入 到细菌细胞
合成
组装
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 酶系统合成出噬菌体的 DNA、蛋白质
32P标记的噬菌体
标记T2噬菌体
提出问题
35S标记的 噬菌体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探究过程
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
上清液放射性 沉淀物放射性
误差分析
保温:使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侵入细菌
噬菌体分别被 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在搅拌器中搅拌、离心,检测上
35S或32P标记
未标记的细菌
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2P标记的 噬菌体
部分噬菌体未侵染 大肠杆菌
上清液 沉淀物
实际上
部分噬菌体 释放出来
释放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探究过程 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
高中生物体外转换实验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1、实验材料:(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T2噬菌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T2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如图所示(3)T2噬菌体增殖的特点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①吸附→T2噬菌体利用尾部的末端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②注入→T2噬菌体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大肠杆菌细胞的外表面③复制(合成)→在大肠杆菌体内T2噬菌体,以自身DNA为指导,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 和蛋白质④组装→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相同的子代噬菌体2、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分析在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1、R型活细菌数量变化(1)、ab段: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活细菌的抗体,固该时间段内活细菌数量增多。
(2)、bc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活细菌的抗体,故使R型活细菌数量减少。
(3)、cd段:c点对应时间点之前,已有少量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使小鼠对R型活细菌的杀伤力减弱,导致R型活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段R型活细菌数量增多。
2、S型活细菌数量变化少量R型活细菌获得了S型细菌的DNA,并转化为S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有多糖类荚膜的保护,能在小鼠体内增殖,而且随着小鼠免疫力的降低,小鼠对S型活细菌的杀伤力减弱,S型活细菌增殖加快,数目增多。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肺炎链球菌转化效率:主要与DNA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
1
实验背景
由于艾弗里试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 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作出了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
2
实验材料
T2噬菌体
为什么利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
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的时候将一部分物质留在外面 猜测:一种机制能够把自己的遗传物质和非遗传物质分开。 不知道进入大肠杆菌的是DNA还是蛋白质 同时他们也知道噬菌体的组成物质只有蛋白质和DNA 具有繁殖快的优点 所以噬菌体理所应当地能够成为科学家最佳的选择材料。
原宿主细菌 内
无32P标记 DNA
子一代噬菌 体
DNA有32P 标记
35S标记 蛋白质
无35S标记 外壳蛋白无
蛋白质
35S标记
实验结论
DNA是遗 传物质
.
11
噬菌体侵染大行杆菌的具体过程 是怎样的呢?
.
12
感谢您的聆听 欢迎批评指正
.
13
.
3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原核生物,作为 噬菌体的寄主细胞,其体积 重量都远大于噬菌体。
大肠杆菌(电镜下观察)
.
4
实验过程
DNA和蛋白质到底是哪种物质进入了大肠杆菌? 如何观察DNA和蛋白质的行踪?
DNA的组成元素:C、H、O、N、P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S
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法
分别标记
.
8
实验过程
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培养基中培养
大肠杆菌
培养T2噬菌体
侵染未被标记的 大肠杆菌
短时间的保温
得到蛋白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 (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 →组装→释放五个过程。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 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 外,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 糖体、ATP和相关酶等全由大肠杆菌提供。 • 3.结果及分析
分组 含32P噬菌 体+细菌 结果 结果分析
含35S噬菌 体+细菌
• 4.实验表明 •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 中,而 蛋白质外壳 留在外面。 亲代的DNA
•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 遗传的。
• 5.结论: 传作用。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
• 2:为什么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 • 提示:通过对噬菌体中蛋白质和DNA的研究表明, 仅在蛋白质中含有S,而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 中。
•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项目 搅拌、 离心后 上清液 沉淀物 含35S的T2噬菌体 含32P的T2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 放射性 . ⑱高
.
侵染大肠杆菌
放射性 放射性 检测到 的DNA ⑲低 . .高
32P
放射性 ⑳低
35S
细菌裂解后放出的 检测不到 T2噬菌体
标标记Biblioteka 记的蛋白蛋白质外壳留 在细胞外,不起 作用
三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病毒)
• (2)代谢特点: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 (3)增殖特点:在 自身遗传物质 的作用下, 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 成分。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2.实验方法: 。
• 3.过程及现象 • (1)标记大肠杆菌 • 大肠杆菌+含35S的培养基―→蛋白质含 35S 的大 肠杆菌 • 大肠杆菌+含32P的培养基―→DNA含 32P 的大肠 杆菌 • (2)标记T2噬菌体 35S 35 • T2噬菌体+含 S的大肠杆菌―→含 的T 2 噬 菌体 • T2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含 32P 的T2噬 菌体
噬菌体侵染大肠细菌的实验(详细版)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 HIV、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46)
本课小结
外壳:蛋白质
噬菌体的基本结构
噬
内部:DNA分子
侵入别的细菌
有两位同学同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
• 同学甲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做到第三步骤时,
• 同学乙用32P标记的噬菌体
因为有急事,匆匆做完实验, 1.标记大肠杆菌: 侵染细菌,做到第三步骤时有
发现底层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事离开实验室,良噬菌体:
续实验操作,发现上清液中检 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课堂练习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 :
A、注入---吸附---释放---组装---复制 B、复制---组装---释放---吸附---注入 C、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 D、吸附---注入---组装---复制---释放
• 你能帮他分析这是为什么么?
3.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 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培养液) 4. 搅拌离心培养液:
5.观察放射性
沉淀物(大肠杆菌
) 含子代噬菌体
1928年 格里菲思 ——体内转化实验 1944年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1952年 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项目 搅拌、 离心后 上清液 沉淀物 含35S的T2噬菌体 含32P的T2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 放射性 . ⑱高
.
侵染大肠杆菌
放射性 放射性 检测到 的DNA ⑲低 . .高
3பைடு நூலகம்P
放射性 ⑳低
35S
细菌裂解后放出的 检测不到 T2噬菌体
标
标记
记的蛋白
蛋白质外壳留 在细胞外,不起 作用
• 想一想 • 噬菌体的结构和侵染细菌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 提示:噬菌体的结构包括核酸分子和蛋白质外 壳。侵染细菌的过程包括:吸附、注入、生物 合成、组装、释放。 • 看一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从哪些方面说明了DNA 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 提示:①DNA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 质;②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上清液中几乎无 32P-DNA进入了 32P,32P主要分布 宿主细胞内 在宿主细胞内 宿主细胞内无35S, 35S-蛋白质外壳 35S主要分布在上 未进入宿主细胞留 清液中 在外面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 和35S作出标记,如下表: 噬菌体成分 核苷酸 氨基酸 标记32P 32S 细菌成分
• 4.实验表明 •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 中,而 蛋白质外壳 留在外面。 亲代的DNA
•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 遗传的。
• 5.结论: 传作用。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
• 2:为什么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 • 提示:通过对噬菌体中蛋白质和DNA的研究表明, 仅在蛋白质中含有S,而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 中。
31P
标记35S
此实验所得的结果是:子代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均相同, 请分析: 31P和32P (1)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 原因是 。 子代噬菌体的DNA是以侵入细菌的亲代噬菌 DNA(含32P ) 为膜板 。 31 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含 P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出来的
• (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 →组装→释放五个过程。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 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 外,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 糖体、ATP和相关酶等全由大肠杆菌提供。 • 3.结果及分析
分组 含32P噬菌 体+细菌 结果 结果分析
含35S噬菌 体+细菌
三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病毒)
• (2)代谢特点: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 (3)增殖特点:在 自身遗传物质 的作用下, 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 成分。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2.实验方法: 。
• 3.过程及现象 • (1)标记大肠杆菌 • 大肠杆菌+含35S的培养基―→蛋白质含 35S 的大 肠杆菌 • 大肠杆菌+含32P的培养基―→DNA含 32P 的大肠 杆菌 • (2)标记T2噬菌体 35S 35 • T2噬菌体+含 S的大肠杆菌―→含 的T 2 噬 菌体 • T2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含 32P 的T2噬 菌体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35S , 原因是 。 32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含 S的氨基酸 )未进入,在细菌体 。 内,是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含35S的氨基酸)合成新的蛋白质外壳
离心
细菌内没有放 射性的T2噬菌 体
DNA进入到细菌 细胞内,指导T2噬 菌的增殖
离心
细菌内有放射 性的T2噬菌体
(3)赫尔希和蔡斯发现:细菌体裂解释放出 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 不能检测到32S标记的蛋白质。这结果说明 什么?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