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标准菌种管理及、保存SICOLAB整理
微生物检验室菌种管理制度
1 目的为确保微生物检验室菌种保管安全,避免微生物检验室菌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 定义3.1 测试菌株:一组阳性和阴性质控菌株,只能是具有稳定的性能且有代表性的菌株。
3.2 标准菌株:直接从官方菌种保藏机构获得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的水平的菌株。
按菌株特性进行分类和描述,最好来源于食品或水的菌株。
3.3 标准储备菌株:将标准菌株在检验室转一代后得到的一套完全相同的独立菌株。
3.4储备菌株:从标准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培养物。
3.5 工作菌株:由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菌株。
4 标准菌株的使用和保管4.1 标准菌株需使用来自认可的国内或者国外菌种收藏机构,并有相应的标准菌株的证书。
4.2 标准菌株的使用4.2.1 标准菌株可作为日常检测质量控制、验证准确度、已知物质验证新方法、评估检验人员能力。
4.2.2 标准菌株的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外来污染,以确保标准菌株的溯源性。
4.2.3 先从冻干粉转至纯培养琼脂平板,再从纯培养琼脂平板移接至冻存管作为标准储备菌株;需做检验室中所需要关键诊断指标的确认以加以记录并予以保存,其管理记录中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从原始菌种传代到工作用菌种的代数;b)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c)菌种菌落形态及革兰氏染色。
4.2.4 从储备菌株接种制备成工作菌株作为日常检测的质控菌株。
4.2.5 不再使用时将菌株灭活。
4.3 标准菌株的保管4.3.1 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
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应包括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发行单位、购买日期、购买数量等。
4.3.2 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应双人双锁保存于专用冰箱中,冻存管保存的标准储备菌株置于-20℃以下冰箱保存。
半固体、斜面等方式保存的标准菌株置于2-8℃冷藏冰箱中保存。
4.3.3 微生物检验人员每个工作日对菌种保存冰箱进行温度监控。
4.3.4 菌种不能随意转接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理批准后方可提供。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菌株、毒株保存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菌株、毒株保存管理制度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是用于药物敏感试验的标准菌株,属于三类菌种。
指定临床微生物室组长为菌种管理的负责人,负责菌种的购买、运送、保存、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以及相关的记录。
二、购买(三类菌种)时先向科室提出计划,说明菌种之名称、型别、数量及用途,从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微生物专业负责供应的实验室购买有国家编号的所需菌种。
三、购买的菌株在运输时采用保温密闭易消毒的器具盛装,防止破碎或遗漏,污染菌种或环境。
四、菌种应储存在加锁冰箱的相对独立的地方,冰箱的温度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并每日有温度记录。
五、菌种只能在微生物室由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注意人员的防护,科室轮转人员、进修生和实习生不得使用。
应详细记录菌种的用处、使用量、剩余量、使用日期、使用者、使用后的消毒情况、废弃物处理情况和有无应急处理。
六、使用菌种工作时,如发生严重污染环境或实验室人身感染事故时,应及时按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向科主任及时报告,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七、临床实验室未经省卫生厅同意和卫生部批准不能索取、储存和使用一、二类菌种。
八、任何个人分离、筛选得到具有一定价值的菌种,应及时将该
菌种及详细资料送交有关中心及专业实验室鉴定,复核,保藏。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菌种保存程序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菌种保存程序1.目的规范菌种保存程序。
2.范围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种和来自临床的标本菌株。
3.职责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正确执行本程序。
4.程序4.1需氧菌保存法4.1.1一般保存法见表6-1表6-1 常见菌种培养基保存期限保存时保存温培养时菌种培养基间度间脱纤维羊血或脱脂牛流感嗜血杆菌 6-20个月18-24奶血琼脂斜面(高层加葡萄球菌、链球菌 18-24 4—8 1—3年液体石蜡)酪蛋白琼脂Soxbean肠杆菌科 18-24 4—8 1年(高层加液体石蜡)+4牛肉汤(6份肉汤肠杆菌科、非发酵 6-20个月胰大豆10%18-24 份甘油或菌、葡萄球菌等甘油)10%-15%肉汤或.苛养菌 18-24 5%小牛血清肉汤 -20 6个月罗氏培养基(加液体3个月18-24分枝杆菌 4—8石蜡)心脑浸液或布氏肉汤幽门螺杆菌 18-24 -70 6年加入甘油注:保存郡主均需培养18~24h。
4.1.2 冷冻干燥法将待保存菌培养18~24小时后,挑取菌落加入一定量的牛肉汤或心脑浸出液加入20%的蔗糖,混匀,分装于安瓿中,置-70℃低温冰箱中迅速冻结,再放入冷冻干燥机内,抽真空16~24小时,然后将安瓿封口,置低温冰箱保存。
大多数菌株可保存10年以上,甚至更长。
4.1.3 超冰冻法保存菌株初代培养18~24小时的菌落、菌苔,加入0.5~1.0ml无菌脱纤维羊血安瓿中,封口,置液氮或-40℃冰箱中保存。
4.2 厌氧菌保存法4.2.1短期保存方法4.2.1.1疱肉培养基保存法用牛肉渣和牛肉浸出液制成疱肉培养管,接种待保存菌株,然后覆盖1~2cm的石蜡,再将培养管垂直放置片刻,待石蜡凝固置35℃培养(无芽胞厌氧菌培养72小时,普通梭菌培养24小时,产气荚膜梭菌和多枝梭菌培养2周左右),最后置室温或-20℃保存。
发酵个3~6次,不发酵糖类的厌氧菌1糖类的厌氧菌每个月转钟月转钟1次。
4.2.1.2 半固体培养基保存法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5%琼脂,制成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时用毛细管将待保存的厌氧菌的菌液加入半固体培养管底,表面加入1~2cm厚度的液体石蜡,密封管口,培养48小时,置室温或-20℃保存。
菌种管理规范
菌种管理规范一、引言菌种管理是指对菌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菌种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菌种管理规范,以规范菌种的采集、保存、传递、使用和销毁等环节,确保菌种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菌种采集1. 采集地点:菌种采集应选择无污染、无化学物质残留的环境,避免采集于工业区、高污染区域或者受到化学物质污染的地方。
2. 采集工具:采集菌种应使用无菌工具,如无菌匙、无菌刷等,以避免菌种污染。
3. 采集方法:采集菌种时,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菌种与外界环境接触,以减少外部菌种的污染。
三、菌种保存1. 储存容器:菌种应储存于无菌的保存容器中,如培养皿、试管等,以避免菌种的污染和变质。
2. 储存条件:菌种的储存条件应根据菌种的特性确定,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
应定期检查保存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储存条件的稳定性。
3. 储存记录:对每一个菌种的储存情况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菌种名称、储存时间、储存温度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四、菌种传递1. 传递方式:菌种的传递应采用无菌操作,避免菌种的污染和变异。
可以通过无菌传递工具、无菌培养基等方式进行传递。
2. 传递记录:对每次菌种传递的情况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传递时间、接收方信息等,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五、菌种使用1. 使用申请:对于需要使用菌种的科研工作,应提前向相关部门或者负责人提交使用申请,明确使用目的和时间等信息。
2. 使用条件:菌种的使用应遵循相关的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3. 使用记录:对每次菌种使用情况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使用日期、使用人员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六、菌种销毁1. 销毁方式:菌种的销毁应采用安全、环保的方式进行,如高温灭菌、化学消毒等,避免菌种的泄漏和传播。
2. 销毁记录:对每次菌种销毁情况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销毁日期、销毁方式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七、菌种管理责任1. 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菌种管理工作,包括菌种采集、保存、传递、使用和销毁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2.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2。
2。
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2.3.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2。
4。
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2。
5。
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2.6.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 2。
7.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2。
8.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2。
9。
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2.10.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存运输使用和销毁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存、运输、使用和销毁操作规程1目的正确保存菌种,防止菌种的流失,达到生物安全防护目的。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室。
3责任经过培训合格并经授权的专业检验人员可进行本程序操作。
4菌种的保存4.1质控菌种的保存在中国菌种保存中心等合法的菌种中心购得标准菌株后,并填写《菌种购买记录》(附表1)。
将菌株转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35℃培养24~48小时后,再转种二次,然后将纯菌种转入EP管(OXOID5g/L的胰蛋白+150ml甘油溶液分装与EP管中,每个EP管中分装菌种保存液1.5ml,高压灭菌后备用)中,菌种的浓度尽量高且研磨均匀。
放-80℃冰箱中冻存.可保存20年左右,并填写《质控菌种保存记录》(附表2)。
4.2临床菌种的保存临床分离株在分离鉴定后,若为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将纯菌种转入EP管(OXOID5g/L的胰蛋白+150ml甘油溶液分装与EP管中,每个EP管中分装菌种保存液1.5ml,高压灭菌后备用中,菌种的浓度尽量高且研磨均匀。
在EP 管管壁上写好标本号后放入-80℃的专用冰柜(配备双锁)中保存,可保存20年左右,并填写《微生物室菌种保存原始记录》(附表3)。
4.3临床疑难菌株的保存临床分离的疑难菌株在分离鉴定后,若为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将纯菌种转入EP管(OXOID5g/L的胰蛋白+150ml甘油溶液分装与EP管中,每个EP管中分装菌种保存液 1.5ml,高压灭菌后备用中,菌种的浓度尽量高且研磨均匀。
在EP管管壁上写好标本号后放入-80℃的专用冰柜(配备双锁)中保存,可保存20年左右,并填写《疑难菌种保存记录》(附表4)。
做好疑难菌株相关信息的登记。
钥匙由专人保管(双人双锁),如其中一名工作人员未在岗应将钥匙交给第三名在岗人员保管。
本室不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若分离到该类病原微生物,应立即就地高圧灭菌销毁,并通知医院保健科和其他相关卫生防疫部门,严禁将该类病原微生物流传出本室。
医学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保存和保管
版社 6%99:6%5%+%506 刘利兵, 刘芳娥 6 常用教学菌种保存方法 2;36 第四军 5 杨芳, 医大学学报, (9 ) : 5,,! , 51 :%!6
!"#"$
冷冻真空干燥保存法
冷冻真空干燥法
海南医学院学报 ’$$* , (# ) : #’ !")!3 <=>?@AB =C DAE@A@ FG8E6AB H=BBGIG
!"
王
英, 李文广, 周贞鉴, 詹志农
!"##$# )
(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室, 海南 海口
探讨实验室常用菌 (毒) 种的保存方法和安全管理措施。方法: 根据细菌的特性及营养 !摘要" 目的: 要求,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经生物学鉴定合格的菌种,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保存, 并 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制定菌 (毒) 种安全管理制度。结果: 不同的方法保存菌 (毒) 种, 保存时间不一 样。 结论: 实验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保存法, 指定专人保管菌 (毒) 种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保证菌 (毒) 种质量和安全。 保存; 实验室; 院校, 医学 !关键词" 细菌;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医学院校的微生物实验室主要承担微生物实 验的教学任务及服务于科研,日常工作中经常要 分离、 鉴定细菌, 保存菌种。菌 +毒,种是微生物实验 的基本材料, 其中大部分是病原微生物。妥善保存 和保管菌种,不仅是实验教学和科研质量的重要 保证, 更是保证生物安全, 防止菌种播散的重要措 施。笔者所在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实践, 逐步实现了 菌种保存和保管的系统化、 科学化。 材料与方法 # 教学实验室常用的菌毒种 #$#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 ! 营养要求不高的菌种: 铜绿假单胞菌。 " 营养要求高的菌种: 链球菌、 肺 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白喉棒状 杆菌。 # 厌氧芽胞杆菌: 破伤风芽胞梭菌、 产气荚 膜梭菌; 枯草芽胞杆 菌 ; ! 需氧氧芽胞杆菌: "真 菌: 白色念珠菌、 新生隐球菌; 新城鸡瘟病 # 病毒: 毒 (-./) 。 菌种的保存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最 适宜的保存方法。
菌(毒)种或样本等感染性材料安全管理与保存制度
菌(毒)种或样本等感染性材料安全管理与保存制度(一)菌种保存种类1. 标准菌株:ATCC25922 大肠埃希菌、ATCC25923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7853 铜绿假单胞菌、ATCC29212 粪肠球菌、ATCC13883 肺炎克雷伯菌 ATCC90028 白色念珠菌等,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3. 保存三类菌种:如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
3. 如实验室检出高致病菌(结核杆菌)等,立即高压灭菌处理,并做好记录。
任何人不得私自保存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传染性强的菌种(二)菌种或毒种的保存方式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漫不动杆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等保存:将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物混悬于 0.5-1.0ml 无菌兔血小管中,置 -80℃冰箱保存即可。
(三)微生物室设立菌种专管人员,实行组长负责制,菌种保存于专室专柜、双锁,两人管理,确保菌种安全。
如发生被盗等意外事故,立即报告医院保卫科、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负责人、必要时打电话 110 报警。
(四)建立菌种保管及发放登记册,包括细菌名称、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方法、耐药机制、签发者等并注明使用、转移、销毁情况及原因,见附表。
(五)凡科研、临床新药试验需要转移菌种,须填写使用申请,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见证明,微生物室组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在菌种专管人员处签名领取。
(六)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转种,一般在转种三次后作一次全面的鉴定,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污染及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并做好相应记录。
(七)菌种或毒种的消毁必须有科主任、微生物工作人员在场,并注明销毁情况的原因,作好记录。
(八)菌种保存范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的规定执行。
(九)初筛 HIV 阳性标本不保存,及时通知预防保健科,由专人,专门的容器,专车两人运送成都市预防控制中心,并做好交接记录和签字。
微生物菌种管理制度范文
微生物菌种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实验室中的微生物菌种,保障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和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适用范围为所有需要使用和管理微生物菌种的实验室。
二、微生物菌种登记管理2.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存储库,对所有菌种进行分类存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标识和编号,确保菌种的唯一性。
3.所有新收集或购买的微生物菌种,应经过验证鉴定后方可使用,并及时更新菌种登记管理表中的相关信息。
三、微生物菌种保存与存储1.微生物菌种保存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应按照菌种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式,包括冷冻保存、冷库保存、干燥保存等。
2.存储条件应符合菌种的生长和繁殖要求,需提供相应的试剂和设备,如培养基、培养瓶、培养箱等。
3.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存储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及时进行修理和维护,确保保存条件的稳定和安全。
四、微生物菌种使用与管理1.使用微生物菌种前,实验人员应了解菌种的危害性和处理要求,并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2.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菌种污染,实验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指南进行操作,并及时清理和消毒实验工作台、设备和器材。
3.微生物菌种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实验计划和操作方案进行,不得擅自更改和调整,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微生物菌种的处置与报废1.实验室应建立菌种的报废制度,菌种报废前应进行灭活处理,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要求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倾倒和排放。
2.菌种报废前,应填写相关报废手续,包括菌种名称、编号、报废原因等,并进行合适的记录和保存。
3.对于潜在的危险性菌种和基因工程菌种的处置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确保安全无害。
六、微生物菌种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微生物菌种事故进行预防和应对。
2.实验人员应定期接受微生物菌种安全培训,增强对于微生物菌种的安全意识和知识。
3.对于危险性菌种的操作和实验,应设立专门的实验区域或条件,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微生物实验用菌种管理规程(含表格)
微生物实验用菌种管理规程(ISO13485-2016/YYT0287-2017)1.0目的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用菌种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0引用/参考文件ChP2015实用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指南4.0职责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菌种的申购、传代、使用、销毁等工作,QA负责监控和参与OOS调查。
5.0程序5.1术语和定义5.1.1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或者其他经认可的机构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5.1.2传代菌株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3代后的传代菌株在需要时可以作为工作菌株使用。
5.1.3工作菌株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5.1.4菌种的代将菌种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5.2菌种来源5.2.1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MCC)或者其他经认可的机构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
5.2.2质量控制实验室涉及到的菌种种类、代码、保存方法及保存条件如下。
菌种名称菌种代码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TSA斜面2~8℃1个月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冷冻干燥管-20℃1年TSA斜面2~8℃1个月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冷冻干燥管-20℃1年TSA斜面2~8℃1个月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冷冻干燥管-20℃1年SDA斜面2~8℃3个月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冷冻干燥管-20℃1年SDA斜面2~8℃3个月黑曲霉菌CMCC(F)98003冷冻干燥管-20℃1年TSA斜面2~8℃1个月生孢梭菌CMCC(B)64941冷冻干燥管-20℃1年5.3菌种的申购、验收、保存5.3.1菌种的申购5.3.1.1微生物室QC依据菌种的库存及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申请需明确菌种的名称,标准编号以及申购数量等信息。
【精品】菌种的管理和保藏完整版
2021/5/16
23
菌种的传代和使用
• 冻干菌种(0代)
↓
• 增菌液培养(1代)
•
↓
• 增菌液培养(2代) → 分装冷冻保存
•
↓
• 增菌液培养
• 适宜的斜面培养基 → 使用
• 工作菌株(3传代(4代) → 冷冻保存
•
↓
• 工作菌株传代(5代) → 冷冻保存
• 如使用蛋白胨、甘油水,可取各代的斜面培养物,加入培养基中,在规 定条件培养后冷冻保存。
菌种保藏的重要性
菌种保藏是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技 术,菌种的科学保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检验结 果的正确性。
2021/5/16
2
菌种的来源
国内或国外认可的菌种收藏机构的 标准菌株,或使用与标准菌株所 有相关特性等效的商业派生菌株。
2021/5/16
3
菌种保藏的中心任务
- 广泛收集各种有用的微生物菌种。 -选择最适宜的保藏方法。
2021/5/16
8
菌种的保藏
工作菌株不可代替标准菌株,标准菌株的商业衍 生物仅可用作工作菌株。
2021/5/16
9
菌种的保藏
不同的微生物,应根据其生物特征来选择最适宜的 保藏方法,菌种的保藏方法一般分四个阶段:
2021/5/16
10
菌种的保藏
⑴ 挑选特征典型的纯菌菌落。 ⑵确定保藏的合适菌体形态,孢子和芽 孢死亡代谢作用弱,同时对恶劣环境 有很强的抵抗力。 ⑶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⑷定期对保藏的菌种进行鉴定,确定保 藏方法的有效性。
2021/5/16
4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的原则 根据微生物菌种的生理、生化特性 降低微生物细胞的代谢强度。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管理与流程
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1.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
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张伟张峰3.职责3.1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3.2科室指定张伟、张峰2名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3.3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
3.4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
4.工作程序4.1报送及入库4.1.1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2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张伟、张峰2人参加。
4.1.3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4.1.4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4.1.5菌、毒种入库时,张伟、张峰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4.2日常管理4.2.1保管人员由张伟、张峰2名检验人员组成。
4.2.2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4.2.3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4.2.4菌、毒种库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
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4.2.5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4.2.6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4.2.7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培训菌种的保藏和管理-精品文档32页
30.11.2019
5
菌种保藏机构
中国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CCCCM) 成立于1979年。下设7个菌种保藏管理中
心及有关专 业实验室,共12个单位实行统一领导,按
专业分工管理。 国外的菌种保藏机构
30.11.2019
6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的原则 根据微生物菌种的生理、生化特性, 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微生物 细胞的代谢强度,使细胞基本上处于 休眠状态,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但由不 至于死亡,以减低菌种的变异率。
30.11.2019
22
定期检查
菌种在保藏期间必须定期检查,发现变 异或衰退,应及时给予恢复。
30.11.2019
23
菌种的复壮 使衰退的菌种重新恢复原来的优良特性的 过程。实验室主要采用分离纯化的方法。
30.11.2019
24
四、菌种的管理
1、使用菌种的单位,应具备从事微生
物工作的条件和设备。 菌种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 具有微生物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并应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30.11.2019
7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
标准菌株的复活或培养物的制备应按供 应商提供的说明或按验证的方法进行。 标准储备菌株-从国内、外菌种收藏机构 获得的标准菌株经复活并在适宜的培养基 中生长后,既为标准储备菌株。
30.11.2019
8
低温、干燥、缺氧、缺乏营养等环境条件 都可以抑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繁殖,因 此低温、干燥和真空是菌种保藏的重要手 段。
16
分离:
分段划线法、连续划线法、涂布分 离法、倾注分离法等。
不同微生物
生长条件的要求,置培养基于适宜微生物生 长的环境中,使其生长繁殖的过程。 需气培养法 厌氧培养法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标准菌种管理及、保存SICOLAB整理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标准菌种管理及、保存SICOLAB整理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常需保存-些实验中常用的标准菌种及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几种常见的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以供学生进行细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接种培养、制备凝集抗原、免疫动物制备诊断血清及测定诊断血清效价等。
在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时,也需常备-套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的对照菌株,使学生学会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对这些菌种的妥善保管和保存,是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保管由于实验室中保存的菌种大多对人体具有致病性,经多次移种又易被污染和发生变异,做好安全及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1专人负责菌种保管应指定专人负责,存放于加锁的冰箱中。
保管人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明确职责,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菌种安全。
1.2详细登记实验室应备有-本详细登记本,对各种菌种进行详细登记,内容包括菌种的名称,编号,数量,分离日期,鉴定者,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生化特性,抗原结构,动物致病力等,并注明使用、移种及销毁的情况和原因。
1.3定期移种对菌种的保管不仅要求菌种不死,还要力求其生物学性状等不发生变异。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定期移种。
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经数代培养后,其形态、菌落、毒力等均易发生变异,因此,在每移种3次后应做-次全面鉴定,检测菌种有无污染和变异,如发现污染和变异时,应及时处理。
二、保存保存菌种应根据细菌的培养特性、抵抗力等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菌种的-般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2.1科面保存法2.1.1普通肉汤琼脂斜面: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可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膏液,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杆菌“O’’菌株宜接种于斜面底部无肉汤的干燥的琼脂斜面,以防变异),用橡皮塞塞紧,置37℃培养18-24h 后,放于4℃冰箱中,可保存1个月,每经1个月需接种传代1次。
实验室常用菌种的保存和管理
实验室常用菌种的保存和管理摘要:保藏菌种的目的不仅要保存菌株的生命本身,而且还必须要尽可能地使菌株的遗传性状保持不变,同时保证其在整个保存过程中不被杂菌污染。
因此,选择有效且稳定的保藏微生物菌种的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菌种;保存;管理医学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要承担微生物实验教学任务,日常工作中经常要分离、鉴定细菌、试教演示、保存菌种等。
菌种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材料,因涉及到师生的安全,所以要正确保存,妥善管理,逐步实现菌种的保存制度化与科学化。
一、材料与方法1.教学实验常用的菌种保存营养要求不高的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营养要求高的菌种: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脑膜炎奈瑟菌。
厌氧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需氧芽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
2.菌种的鉴定实验室中保存的菌种都要经过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常用的鉴定方法有形态学观察、菌落特征、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
3.菌种的保存(1)定期传代保存法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①液体培养基低温保存法。
将保持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接种于装有营养肉汤的试管中,营养要求高的细菌接种于含15%血清的营养肉汤中,经37℃培养18~14小时后,取出封口,置4℃冰箱保存。
②半固体穿刺保存法。
将细菌穿刺接种于普通半固体培养基内,37℃培养18~24小时后,在无菌条件下加入灭菌液体石蜡,厚度约1厘米,封口后置4℃冰箱保存。
③琼脂斜面保存法。
营养要求不高的菌种用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营养要求高的菌种用血液琼脂斜面保存,将细菌蜿蜒接种于血液琼脂斜面上,置37℃培养18~24h后,石腊封口,放于4℃冰箱保存。
④沙保氏培养基保存法。
实验室菌种管理规程完整
实验室菌种管理规程目的:保证菌种合理、有效地使用和保存,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保证实验室和社会的生物安全。
职责:主管负责菌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分发,组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1 菌种的保存1.1 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平板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为1周,超过该期限前挑取单菌落重新于琼脂平板划线活化,若菌落活力下降则从-80℃冰箱中取用甘油冷冻管。
1.2 传代用菌种的保存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
1.2.1 甘油冷冻管保存法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平板上的单菌落并接种至适宜的液体培养,置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培养,菌液充分振荡后取适宜体积加入到已灭菌的冷冻管,再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甘油(浓度40%),即为20%甘油菌悬液,轻轻振摇,使容物充分混合,在-80℃冷冻条件下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
每个菌株保存至少30个无菌冷冻管。
使用时,取出一支放至室温,接种增菌培养或接种至琼脂平板复,挑取纯菌落传代或工作用。
2 菌种的传代2.1 工作用菌种的传代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在规定保存期限,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
取在冰箱2~8℃保存的工作用菌种用普通琼脂平板传代,并将新传代的培养物替代原有的菌种,作为工作用菌种。
也可取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保存的菌种,进行复,直接作为工作用菌种。
菌种每1周传代一次,当超过5代,须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保存的原始菌种传代。
2.2 传代用菌种的传代首先划线接种确认,根据日常检验工作的需要量,挑取纯菌落转接平板,作为工作用菌种;同时,结合菌种的代数和最长保存期限,挑取纯菌落制成菌悬液,按“1.2”的方法制备甘油冷冻管数支,作为传代用菌种。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保存与管理发布时间:2022-01-05T07:52:11.66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1期作者:陆恒娥张建图胡华敏[导读] 试验过程中,试验用菌种的活性和特性依赖于合适的试验操作和贮藏条件,实验室菌种的处理和保藏的程序应标准化,尽可能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改变,按照统一程序制备试验用菌株是微生物一致性的重要保证,实验室必须保存满足试验需要的菌种用于检验方法需要的阴阳性对照、培养基质量验收、方法确认、人员培训考核和结果质量保证[1]。
广西德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摘要:本文阐述了菌种保存及其管理的重要性和菌种保存常见方法及其特点,探讨了常用菌种的保存方法及关键点,好的保存方法及其管理可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又可防止菌种变异污染;同时,保证了菌种来源可靠性及溯源性,保障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微生物;菌种;保存方法;菌种管理1 前言试验过程中,试验用菌种的活性和特性依赖于合适的试验操作和贮藏条件,实验室菌种的处理和保藏的程序应标准化,尽可能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改变,按照统一程序制备试验用菌株是微生物一致性的重要保证,实验室必须保存满足试验需要的菌种用于检验方法需要的阴阳性对照、培养基质量验收、方法确认、人员培训考核和结果质量保证[1]。
2 菌种的来源标准菌株:从具有菌种保藏机构资质获得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的水平的菌株,最好来源于食品或水的菌株[2]。
标准储备菌株:由标准菌株在实验室转接一代后得到的一套完全相同的独立菌株[2]。
工作菌株:由标准储备菌株或标准物质转接一代获得的菌株[2]。
工作菌株一般由具有活性的定量化菌珠和从标准储备菌株传代获得的。
商业派生菌株:由供应商提供的所有特性与标准菌株等效的菌株。
常见的商业化产品为第四代定量菌粉,菌含量为 10 3 CFU/ml;其特点是不需要进行活化、传代、鉴定和保藏,即得即用,无需进行提前活化和梯度稀释。
商业派生菌株仅可用作工作菌株。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的管理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的管理标准菌株概念及其应用1.1标准菌株概念GB/T 27405-2023 试验室质量掌握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1、标准培育物: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的统称。
2、标准菌株:至少定义至属或种水平的菌株。
按其特征进行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
3、标准储备菌株: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4、工作菌株:由标准储备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1.2标准菌株的应用:各种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等的相关微生物检测,用于验收培育基(包括试剂盒)、验证方法和评估试验操作。
微生物菌种管理的相关流程2.1菌株的采集:试验室用菌种一是到国家法定机构选购,二是购买ATCC菌种,三是科研中菌种沟通。
不管是哪种来源,均统一采集。
采集中严格根据规范执行。
要求包装牢靠,采集快速,不泄不污染。
保证菌种合格和环境平安。
采集中要有菌种传代标识。
选择有资质的标准菌株的合格供应商,批标准菌株必需附带有供应商的合格证或检测报告或说明书,来证明所选购的标准菌株是合格的。
2.2标准菌株和验收:试验室收到标准菌株,首先应进行符合性感官检查,记菌株号和标准菌株来源途径信息,确保溯源性清晰。
同时还应记标准菌株名称和数量、生产日期、接收日期和有无破损等状况。
2.3冻干标准菌株的复活:2..3.1开启产品包装:先用70%酒精棉擦拭外包装,从凹口处撕开产品外包装,撕掉标签上的拉片,将其贴于菌株接收、保存记序号前面。
2.3.2复活:选择合适的培育基和培育条件(依据生产商说明或有关技术通则见附)进行复活。
菌种的首次活化最好是在非选择性琼脂培育基上,除非特别状况或特殊推举,一般不用液体培育基。
冻干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标准菌株保藏中心购买的冻干标准菌株为第F0代。
捏管处安瓿瓶(仅一次)使其释放水合液体。
垂直握住安瓿瓶并轻拍之,使液体流入含小球的管底。
通过挤捏压碎小球使其与液体混合,马上将拭子浸于水合液体。
微生物学实验室菌种使用保存与管理方法研究
微生物学实验室菌种使用保存与管理方法研究张晖黄萍【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2483(2008)04-0093-03快速、准确的微生物鉴定工作,对正确处理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微生物检验室必须保藏一批形态、生物化学、血清学特性稳定的标准对照菌株。
如果保藏方法及管理不善,菌种优良特性便会退化、丧失,甚至导致死亡,这就会影响菌种鉴定…。
另外,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还要承接对辖区内各医院送检菌种鉴定,检测出来的阳性菌株的保管等,要求熟练掌握微生物菌种的使用、保藏、管理技术规程。
下面分述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
1制定菌种登记、复活管理程序B’微生物检验室应制定出菌种的使用、保藏管理规程来规范菌种的来源、申购、使用、保管、接种传代、存储和领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菌种溯源性和稳定性。
1.1做好菌种的来源登记确保溯源性清楚,每种菌种都具有固定的编号,并要保存好菌种溯源性的原始记录。
I.2菌种的接受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的原始菌种管是玻璃安瓿装的冻干粉剂,同时随菌种附有关资料。
菌种购到实验室后,应按安瓿的数量和名称和每一支安瓿的完整性,记录所购菌种的信息,如名称、数量和接收日期等。
将安瓿贴好标签并储存于一20℃容器内,直到需要时使用。
一般安瓿冻干品可在5年之内使用。
1.3菌种的复活原始菌种使用时,首先需复活冻干菌种。
一般按以下步骤操作:①冷冻菌种的复活:用一无菌吸管吸取1—2ml适量的液体培养基滴加到安瓿中,轻轻旋转安瓿,使冻干菌种和液体培养基充分混合并完全溶解,再将安瓿内的菌液转移至相应的培养基试管中,根据菌种类型将其放入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培养。
浑浊说明菌种复活生长(如不浑浊。
细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7d以上,真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14d以上,如仍不浑浊,按相关规定灭菌处理,并作详细记录)。
②菌种确认:用无菌接种环取上述培养物,在相应的培养基平板上或相应的细菌鉴别平板上划线分离单个菌落,置适宜条件下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标准菌种管理及、保存SICOLAB整理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常需保存-些实验中常用的标准菌种及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几种常见的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以供学生进行细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接种培养、制备凝集抗原、免疫动物制备诊断血清及测定诊断血清效价等。
在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时,也需常备-套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的对照菌株,使学生学会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对这些菌种的妥善保管和保存,是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保管
由于实验室中保存的菌种大多对人体具有致病性,经多次移种又易被污染和发生变异,做好安全及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1专人负责菌种保管应指定专人负责,存放于加锁的冰箱中。
保管人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明确职责,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菌种安全。
1.2详细登记实验室应备有-本详细登记本,对各种菌种进行详细登记,内容包括菌种的名称,编号,数量,分离日期,鉴定者,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生化特性,抗原结构,动物致病力等,并注明使用、移种及销毁的情况和原因。
1.3定期移种对菌种的保管不仅要求菌种不死,还要力求其生物学性状等不发生变异。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定期移种。
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经数代培养后,其形态、菌落、毒力等均易发生变异,因此,在每移种3次后应做-次全面鉴定,检测菌种有无污染和变异,如发现污染和变异时,应及时处理。
二、保存
保存菌种应根据细菌的培养特性、抵抗力等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菌种的-般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
2.1科面保存法
2.1.1普通肉汤琼脂斜面: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可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膏液,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杆菌“O’’菌株宜接种于斜面底部无肉汤的干燥的琼脂斜面,以防变异),用橡皮塞塞紧,置37℃培养18-24h 后,放于4℃冰箱中,可保存1个月,每经1个月需接种传代1次。
2.1 .2血液琼脂斜面:链球菌及肺炎球菌的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应接种于血液琼脂斜面上,37℃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保存,链球菌需半个月-1个月接种1次;肺炎球菌因能产生自溶酶而导致自溶现象,需4d移种1次。
肺炎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经数代培养后,其形态、菌落、毒力均易发生变异,在人工培养基上肺炎球菌很快失去荚膜,经多代培养后其光滑型菌落可变为粗糙型,毒力也大为降低。
2.1.3鸡蛋斜面:成分为新鲜全蛋、1%葡萄糖肉汤及甘油。
少数沙门氏菌当新从病人检材中分离出来时,常具有Vi抗原,具有Vi抗原的细菌,有抵抗吞噬的作用,并保护细菌不被相应抗体在补体参与下所溶解,故毒力较强。
含有Vi抗原的沙门氏菌等,可接种于鸡蛋斜面上,37℃培养18-24h,加无菌液体石蜡至斜面浸没,再超出约1cm,置4℃冰箱,可保存3-6个月,Vi抗原经长期人工培养,也易消失。
2.1.4吕氏血清斜面:白喉杆菌可保存在该培养基上,其成分为l%葡萄糖肉汤(pH7 .4)1份,牛血清或兔血清(无菌)3份。
白喉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迅速、旺盛,菌体形态典型,如在培养基中再加人5%-10%的中性甘油,则培养出的白喉杆菌的异染颗粒更为明显,但24h后即衰老成为多形态,很少有异染颗粒,菌体粗大3-4倍,置4℃冰箱可保存2周-1个月。
2.2半固体穿刺保存法
2.2.1普通半固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可穿刺接种于普通半固体培养基内,37℃培养18-24h后,加1层无菌的液体石蜡,厚度约为1cm,置4℃冰箱可保存3-6个月。
传代移种时,将半固体菌种管倾斜,使液体石蜡流至-边,再取菌移种于新的培养基。
将沾
有少数液体石蜡的接种环浸于95%酒精中片刻,再烧灼灭菌,以免直接在酒精灯下烧灼时,液体石蜡四溅,引起污染。
2.2.2
3.5%高盐半固体:副溶血性弧菌可保存在该培养基中,此菌适应高浓度食盐的环境,在不含食盐的培养基上不生长。
培养基含食盐的浓度以3%-3.5%为最好。
穿刺接种后,置37℃温箱培养18-24h,在室温下即可保存1个月。
2.3罗氏培养基
结核杆菌的营养要求较高,在培养基中需加人复杂的有机物如动物血清、鸡蛋、马铃薯、氨基酸以及磷、硫、钾、镁等无机盐类才能生长。
结核杆菌的培养基种类很多,实验室最常用的是罗氏培养基。
该菌生长速度很慢,-般分裂速度为18hl代,37℃需培养2-3周,置4℃冰箱可保存2-3个月。
2.4厄肉培养基
将牛肉渣装于试管中,高约3cm,并加人肉汤约srnL,比肉渣高1倍,在每管液面上加人已溶化的凡士林,高约0.scm,高压灭菌后备用。
破伤风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常保存在厄肉培养基内。
使用时先将培养基置于水浴中煮沸10而n,以驱除管内存留的氧气,然后将破伤风杆菌接种于肉渣培养基内,经37℃培养2-7d后,培养基呈轻度均匀混浊,肉渣部分消化,微变黑,产生少量气体,4℃冰箱可保存2-3个月。
2.5砂管保存法
适用于有芽胞的细菌的保存,将过筛后的中性细砂烘干,装人小试管内约ICm高,橡皮塞塞紧,灭菌烘干备用。
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培养基上的细菌培养物,制成悬液。
吸此菌液约O.smL注人砂管内,以砂土全部被浸湿为度。
塞好管塞,放人干燥器内抽干。
然后放在装有氯化钙(吸水剂)的干燥瓶内,置冰箱保存备用。
需用菌种时,取-接种环砂土接种于适宜培养基上培养即可。
2.6普通培养基内保存法
将细菌的普通培养基生长物放于4℃冰箱或室温冷暗处保存。
用这种方法保存,只可保存数天,久之容易变异甚至死亡。
-般只作暂时保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