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减少氨氮排放
冬季氨氮不达标解决方案
冬季氨氮不达标解决方案
冬季氨氮不达标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点:
1. 加强管道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在冬季,氨氮排放不达标往往与管道和设备的故障有关。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气管道、净化装置和排放设备是重要的措施之一,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提高氨氮净化效率:采用更高效的氨氮净化设备,如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氨氮,降低排放浓度。
3. 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于冬季氨氮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可以考虑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
例如,加强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减少氨氮的产生和排放。
4. 增加冬季氨氮排放的监测频率:加强对冬季氨氮排放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员工和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工作的落实和改进。
6. 合理利用和处理废气:对于冬季氨氮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可以考虑合理利用和处理废气。
例如,将废气用于热能回收,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7. 加强相关法规的执行和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冬季氨氮排放的监管,确保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法规,严格控制氨氮的排放。
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
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水产养殖中,氨氮是一个常见的水质污染问题,过高的氨氮含量会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健康和生长。
因此,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是水产养殖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呢?本文将为您介绍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
首先,控制投饲量是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关键。
养殖过程中,适量投饲可以减少废料的产生,从而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
过多的投饲会导致废料堆积,加重水体中氨氮的负荷,因此要合理控制投饲量,避免过度投喂。
其次,加强水质管理也是降低氨氮含量的有效途径。
定期清理养殖池塘底泥和死亡生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和氨氮的释放,对于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至关重要。
同时,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清洁,也能有效减少氨氮的积累。
另外,合理利用水产养殖中的生物资源也是降低氨氮含量的重要手段。
例如,利用好水草、藻类等植物,它们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氨氮,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此外,适量投放一些对氨氮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活性炭、陶粒等材料,也可以帮助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最后,科学合理地选择养殖水体的鱼种也是降低氨氮含量的关键。
一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种,例如鲈鱼、鲑鱼等,其对氨氮的耐受能力较强,可以帮助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因此,在进行水产养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的养殖鱼种,以减少氨氮的积累。
在水产养殖中,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通过控制投饲量、加强水质管理、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以及科学选择鱼种等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保证水产养殖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
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水产养殖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但养殖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氨氮,而氨氮的过多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降低水产养殖中的氨氮含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最快速地降低水产养殖中的氨氮含量呢?首先,合理控制投喂量是降低水产养殖氨氮含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过多的投喂会导致饲料残留,从而增加氨氮的产生。
因此,养殖户需要根据水产养殖的种类和数量,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从而减少氨氮的产生。
其次,加强水体的通风换气也是降低氨氮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增加水体的通风换气,可以有效地将水中的氨氮气体排出,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及时清理废弃物、保持水质清洁,并加强水体的通风换气,可以有效地降低氨氮含量。
另外,合理使用生物菌剂也是降低水产养殖氨氮含量的一种方法。
生物菌剂可以有效地分解水体中的有机废物,减少氨氮的产生。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适量添加生物菌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保持水质清洁。
此外,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调整也是降低氨氮含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定期监测水质,了解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变化,及时调整养殖方式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保持水质清洁。
总的来说,合理控制投喂量、加强水体通风换气、合理使用生物菌剂以及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调整是降低水产养殖氨氮含量的最快方法。
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水体清洁,降低氨氮含量,从而保证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水产养殖户有所帮助,让水产养殖更加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
浅谈“十二五”氨氮减排的方式和途径
浅谈“十二五”氨氮减排的方式和途径摘要:本文介绍了氨氮对水体的危害、水体中氨氮的来源和排放趋势。
详细阐述了通过完善氨氮排放标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防治农业源污染等方式和途径实现水体中氨氮减排。
关键词:氨氮减排“十二五”氨氮是控制水体含氮有机物污染和保护水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水质指标。
氨氮成为“十二五”减排新的约束性指标,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污染减排工作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的水质污染状况悄然发生变化。
氨氮成为长江的首要污染物,同时也是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和辽河的主要污染物,对氨氮的控制成为改善水体水质的关键。
一、氨氮的危害和来源与COD一样,氨氮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氨氮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
氨氮中的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对水生生物有较大的毒害,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氨氮可被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氮,进而分解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亚硝胺,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
同时氨氮可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几率。
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以及农业源。
我国氨氮排放量远远超出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污染负荷压力大是造成目前地表水体氨氮超标的最主要原因。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污染物排放增量压力巨大,氨氮排放量大与环境容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仍难以得到根本缓解。
二、“十二五”期间有效减少氨氮排放的方式和途径1.完善氨氮的排放标准,促进氨氮污染防治水平提升我国目前有26个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氨氮的排放规定了控制标准值,目前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氨氮的排放标准中,发布年代较早的标准,其氨氮控制要求已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管理工作要求;而最近几年发布的地方标准基本可以满足环境管理工作要求。
应根据现有工业企业氨氮达标排放标准低的状况,完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加大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制订力度,缩小综合型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范围,对实施时间较长的排放标准进行全面复审和修订,提高氨氮排放控制要求,提高工业氨氮治理水平。
降低氨氮四个小妙招
降低氨氮四个小妙招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养殖中的氨氮问题,处理起来是很困难的!也可以说,只要喂料,氨氮问题就一直会产生!这也是很多老板在问我们“氨氮问题如何解决”时,我会开玩笑的说“别喂料不就行了”,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氨氮是由淤泥腐败细菌,通过分解有机残骸中的蛋白氮,转化而来,厌氧环境产生更多,有氧环境也会产生,所以,从氨氮产生的源由来看,要处理氨氮,其实比处理亚硝酸盐更难。
要处理土塘中氨氮的原理和方法,我们要考虑做好以下四件事:第一件事是解决降氨氮的物质基础:首先要平衡池塘的碳氮比,没有一个好的碳氮比,生态系统就脆弱,所以,要使用“发酵碳肥”,或可溶性玉米淀粉,或麦芽糊精,或无筋面粉都可以,当然,最好是“发酵碳肥”;如果池塘水质清瘦,就用“发酵麦麸或米糠液肥”,如果水本身就浓了,就用“发酵玉米液”;一般用5公斤/亩左右,隔5天用一次,即平均下来是1天1公斤;如果您不想用这么多碳源,或不想做“发酵碳肥”,这样太麻烦了,也有方法,那就用光合细菌,光合细菌是个万金油,几乎啥都能干,可吸收氨氮,可吸收硫化氢,间接增氧,还可改善虾体色。
最大的好处,是它不需要有机碳源,它是自养菌,它的碳源只需要二氧化碳就可以了,水体中有的是。
第二件事是提高池塘总菌相:提高池塘总菌相,就是经常用菌,几乎所有的菌都能吸收氨氮,所以,只要是菌就可以,甚至芽孢杆菌更好。
第三件事是从源头控制好淤泥中的腐败细菌:淤泥是生产氨氮的源头,用“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它可以直接就抑制池塘底部淤泥中的腐败细菌,即从源头上减少氨氮的产生。
第四件事不要忘记藻相得重要性:藻相是最廉价的帮助我们处理氨氮的利器之一,氨氮很高,从常理来说,藻相应该很丰富,但如果水体清瘦,说明缺少某种微量元素了,我们可以补充微量元素,再不行,就用腐植酸钠这种天然含丰富微量元素的东西,同时可考虑用点人工藻源,或磷酸氢二钾之类的磷肥。
关于池塘氨氮处理,您学会了吗?。
尿素脱硝原理及工艺
尿素脱硝原理及工艺尿素脱硝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它可以有效减少氨氮排放,改善水体环境。
尿素脱硝工艺可以分为物理脱硝法和化学脱硝法,其中化学脱硝法是更常用的方法。
尿素脱硝化学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将氨氮(NH3-N)通过高温等反应条件,分解为氨(NH3)和过氧化氢(H2O2),然后将氨气(NH3)通过催化剂催化反应,将其与过氧化氢(H2O2)反应,得到氨氧化物(N2O)和水(H2O)。
这种反应方式可以将氨氮(NH3-N)转化为无害物。
氨氧化物(N2O)是可排放,但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因此在氨氧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控制N2O的排放。
通常,在尿素脱硝工艺中,会加入一定浓度的钾离子(K+),以改变氨氧化作用的反应条件,增加钾离子可以抑制N2O的生成,从而降低N2O的排放量。
另外,在化学脱硝工艺的流程中,还可以添加一定浓度的还原剂,如硫酸铜,这种还原剂可以抑制氨氧化反应,从而减少N2O的排放量。
尿素脱硝还可以采用物理脱硝法,即采用气浮式或者滤池式脱硝法来降低NH3-N的排放,技术原理是通过增加气体的空气比,气体和尿素的混合液体快速混合,从而加强NH3-N的挥发性,有效降低排放量。
总之,尿素脱硝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氨氮的排放量,改善水体环境。
尿素脱硝工艺可以采用物理脱硝法和化学脱硝法两种方式,其中化学脱硝法更加经济有效。
在化学脱硝工艺中,可以加入一定浓度的钾离子(K+)来抑制N2O的生成,以及利用还原剂如硫酸铜来减少N2O的排放量。
而物理脱硝法,则是通过增加气体的空气比,加强NH3-N的挥发性,实现对氨氮的有效降解。
通过上述基本原理,尿素脱硝工艺可以有效地针对氨氮污染物实现去除,以改善水体环境。
此外,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尿素脱硝技术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不仅要加强尿素脱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脱硝效率,改善脱硝效果,还要注重环境保护的整体技术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尿素脱硝工程的实施、监测和评价,以保障水源水质继续改善。
氨氮治理方案
氨氮治理方案
背景
近年来,氨氮排放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保护环境,采取有效的氨氮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降低氨氮排放量,并保护水体的水质。
策略
1. 加强监测和数据收集: 建立完善的氨氮监测网络,收集准确的数据,了解氨氮源和排放情况。
2. 加强法律法规: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氨氮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3. 推广绿色农业: 鼓励农民使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氨氮排放。
4. 加强污水处理: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中的氨氮得到有效去除。
5. 提升公众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氨氮污染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氨氮治理。
措施
1. 建立氨氮排放许可制度,对排放单位进行许可和监管。
2. 加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氨氮的流失。
3. 支持科技创新,开发低氨氮排放的农业生产技术。
4. 建立氨氮污染防治基金,用于支持氨氮治理工作。
5. 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总结
氨氮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公众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监测和数据收集,强化法律法规,推广绿色农业,加强污
水处理和提升公众意识,可以有效降低氨氮排放量,保护水体的水质。
同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包括建立排放许可制度,
治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支持科技创新,建立污染防治基金和加大执
法力度。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综合施策,才能实现氨氮治理的目标。
出水氨氮超标 有哪些有效的应急手段可以使用?
出水氨氮超标有哪些有效的应急手段可以使用?在污水处理厂硝化系统消失问题,出水氨氮超标时,想要快速、有效的去除氨氮,只能通过物理化学的手段来应急了!常用且有效的物化手段目前只有折点加氯及沸石吸附法!市场上的许多氨氮去除剂就是次氯酸盐,就是就是利用折点加氯的原理!本文具体介绍一下两种工艺,让大家能做到遇到问题心中有底!详细问题也可以到污托邦社区沟通!一、折点加氯除氨氮折点加氯法是用化合价+1价氯的化合物次氯酸钠(或者次氯酸钙),把水体中的氨氮氧化为氮气的加工工艺。
当然还可以马上把氯气进入废水中,运用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随后在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
当氧化剂添加水里后,水里氨氮会被首要氧化成一氯铵,随后会被连续氧化变为二氯胺、三氯铵,三氯铵不稳定,会变为氮气释放出来,这就是折点加氯法的反映基本原理和过程,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进入量超出该点时,水里的游离氯便会增加。
当添加的氧化剂做到足量时,水里的氨氮浓度最低标准(可是并非为零),同时水里余氯成分也是最低标准,超出这一点以后,水里余氯成分就刚开头上升,因而该点称之为折点,该状况下的氯化称之为折点氯化。
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折点加氯法往往存在折点、加氯量不好推断的状况。
1、加氯量-余氯曲线看懂加氯量-余氯曲线,是用好折点加氯法的关键所在。
在水的加氯处理中,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曲线的x轴和y轴分别代表加氯量和余氯量,单位为mg/l。
其中,水中的加氯量可分为需氯量和余氯两部分。
如图所示:需氯量是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是指为了抑制水中残余细菌的再度繁殖,尚需维持的少量氯。
1)当水中无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需氧量为零,加氯量等于余氯量,如图中所示的虚线L1,该线与坐标轴成45度角。
2)当水中含有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但主要不是游离氨时,需氧量OA满意后就会消失余氯,如图所示虚线L2,这条线与x轴交角小于45度,其缘由为:水中有机物与氯作用的速度有快慢。
鱼缸除氨氮方法
鱼缸除氨氮方法鱼缸是许多人喜欢养鱼的一个选择,但是饲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氨氮过高的问题,这不仅对鱼儿的健康有影响,也会影响整个鱼缸的生态平衡。
因此,除去鱼缸中的氨氮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鱼缸除氨氮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首先,定期清洁鱼缸是除去氨氮的基本方法之一。
饲养鱼类的朋友都知道,鱼缸中的饲料残渣、鱼粪等有机物会分解产生氨氮,因此定期清洁鱼缸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选择每周定期更换一部分水,清理鱼缸内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洁。
另外,定期更换过滤棉、过滤球等过滤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有效地去除鱼缸中的废物和氨氮。
其次,合理饲养鱼类也是除去氨氮的关键。
过多的鱼只会增加饲料残渣和鱼粪的产生,从而导致氨氮过高。
因此,在饲养鱼类时要注意适量,不要过度饲养。
另外,不同种类的鱼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合理搭配鱼类,可以降低氨氮的产生。
除此之外,植物的种植也是鱼缸除氨氮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鱼缸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比如水藻、水草等,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氨氮,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同时,水生植物还能够提供氧气,改善鱼缸的生态环境,对鱼儿的生长也有益处。
最后,定期检测水质也是除去氨氮的重要手段。
定期使用水质测试仪器检测鱼缸中氨氮的含量,一旦发现氨氮过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避免对鱼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鱼缸除氨氮的方法有很多种,定期清洁鱼缸、合理饲养鱼类、种植水生植物、定期检测水质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鱼缸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保持鱼缸水质清洁,让鱼儿健康快乐地生活。
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
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产业,然而养殖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氨氮污染问题,影响水质和养殖效益。
因此,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成为了水产养殖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最快速地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呢?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降氨氮的最快方法。
首先,合理控制投喂量是降低水产养殖氨氮含量的关键。
过量投喂会导致饲料残留较多,增加水体中的有机负荷,从而加重氨氮的生成和积累。
因此,养殖户应根据养殖密度和水体环境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的氨氮过剩。
其次,加强水质管理是降低氨氮含量的重要手段。
定期清理养殖水体中的废弃物和残留饲料,保持水体清洁。
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促进氨氮的氧化和还原作用,从而降低氨氮的含量。
另外,使用生物滤池和生物酶处理设备,有助于降解水体中的氨氮,净化水质。
此外,适当调整水质参数也是降低氨氮含量的有效途径。
养殖户可以通过调整水体的pH值和温度,来影响氨氮的生成和转化。
一般来说,适宜的pH值和温度有利于细菌的活性和氨氮的转化,从而减少水体中氨氮的积累。
最后,合理利用水产养殖周边资源是降低氨氮含量的补充措施。
例如,利用水草、藻类等生物资源,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氨氮,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此外,利用好养殖废水,进行农田灌溉或者养殖废水循环利用,也能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总的来说,降低水产养殖氨氮含量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合理控制投喂量、加强水质管理、适当调整水质参数、合理利用周边资源等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最终达到降低水体氨氮含量的目的。
希望养殖户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共同保护水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浅析几种氨氮去除方法的原理及相关特点
浅析几种氨氮去除方法的原理及相关特点氨氮是指水体中存在的一种与氨相关的氮形态,主要来自于废水、农业污水、养殖废水等。
高浓度的氨氮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去除氨氮。
目前常用来去除氨氮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及相关特点进行浅析。
1.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生物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典型的生物法主要有厌氧氨氧化(Anammox)、硝化—反硝化法、植物修复等。
(1)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气和氧化亚氮的方法。
厌氧氨氧化过程能直接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不需要用到氧气,能够节约能源,并且产生的污泥量较小。
但是这种方法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技术还不够成熟。
(2)硝化—反硝化:硝化是指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硝化则是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硝化—反硝化法通过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种方法能够去除氨氮效果显著,但操作条件较为严苛,并且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化学物质。
(3)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法是利用植物吸附、吸收和在其体内转化氨氮的方法。
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无机氮物质。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还能够美化环境,但处理效果相对较慢。
2.化学法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典型的化学法有氧化法和盐酸法。
(1)氧化法:氧化法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将氨氮氧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氯化亚铁等。
氧化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但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2)盐酸法:盐酸法是利用盐酸与氨氮反应生成氯化铵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但产生的氯化物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处理成本相对较高。
3.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过程将氨氮从水体中去除,常用的物理法有吸附法和膜分离法。
(1)吸附法:吸附法是通过一种或多种吸附剂将氨氮吸附到表面,从而将其从水体中去除的方法。
降低氨氮含量的用法与用量及注意事项
降低氨氮含量的用法与用量及注意事项降低氨氮含量指水中以游离氨和铵盐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较高,水温则相反,其通常是由于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是由于氮化合物被反硝化菌还原而生成,氨氮主要来源于钢铁、石化、焦化、合成氨、发电、水泥等化工厂排放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
降低氨氮含量的用法与用量:
1.池塘养殖,放苗或水花前3-4天每亩用2瓶菌液全池泼洒,放苗或水花时,用1瓶菌液兑水200公斤,浸泡15分钟,每亩泼洒2瓶,以后每隔15-20天,每亩用2瓶菌液泼洒。
2.水库使用,每亩按1-2瓶菌液使用一次,每15天使用一次,配合使用有机复合肥,这样效果更佳。
3.全池泼洒:0.5~0.8ppm,即1米水深,每亩使用约1瓶菌液,10~15天使用一次,养殖中、后期可酌情加大用量至2瓶菌液。
降低氨氮含量的注意事项:
1、本品为有益菌类产品,菌体活性较强,应密闭阴凉避光处保存。
2、禁止与杀虫剂、杀菌剂、消毒剂、强酸强碱类产品混合使用。
3、瓶底有沉淀物为菌种载体,不影响质量,可放心使用。
4、若瓶内有气体,请缓慢开启,以免菌液外溢。
5、开启后,请尽快用完。
若上部出现白色悬浮物或少量沉淀均
属正常现象,请摇匀后使用。
6、使用本品对免疫程序正常进行。
总氮超标最简单的处理方法
总氮超标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总氮是指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的总和,它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总氮超标时,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等问题。
为了处理总氮超标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简单的方法:1.确定排放源并减少污染物输入:首先要确定造成总氮超标的具体排放源,如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
将重点放在减少这些污染源的氮输入上,比如通过合理施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强工业企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治理、强化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减少氮的排放。
2.强化农田管理:在农田方面,可以采取合理施肥、循环利用农田内外氮素等方法来减少氮的流失。
例如,通过准确控制施肥时间、数量和方法,避免过量施肥;利用绿肥、有机肥等有机物质循环利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氮的流失。
3.构建湿地和人工湿地:湿地是自然的氮循环系统,具有很好的去除氮的能力。
可以通过修建湿地或人工湿地来增加氮的去除,使总氮超标的水体得到净化。
湿地中的植物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微生物也能分解氮,从而降低总氮含量。
4.促进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对氮有很好的吸收能力,可以通过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来促进氮的吸收。
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氮元素,从而减少总氮的含量。
同时,水生植物的生长还能提供生境给其他水生生物,形成生态平衡。
5.提高废水处理工艺:对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等大规模排放的废水,可以通过提高废水处理工艺来降低氮的含量。
例如,在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加装反硝化和硝化反硝化设备,利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降低总氮的含量。
6.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水体总氮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总氮超标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加强对水质负荷和排放的控制,采取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保护水体的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处理总氮超标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水体的特性、触达目标,以及现有资源和技术等因素,因此上述处理方法最佳应用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应加强对废水排放源头的管控
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应加强对废水排放源头的管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挑战。
其中,氨氮是污水处理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其超标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废水排放源头的管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氨氮的排放浓度。
一、加强监测和数据管理为了实现对废水排放源头的有效管控,首先需要加强监测和数据管理工作。
相关部门应建立废水排放监测站,对废水排放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准确的氨氮排放浓度数据。
同时,建立废水源头数据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源头控制和减排措施在得到准确的氨氮排放数据基础上,应采取一系列的源头控制和减排措施,以降低废水中氨氮的排放浓度。
1. 加强环评和审批监管所有排放废水的企事业单位,在环评和审批中应严格要求其废水处理设施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
对于高风险行业和重点排放企业,要加强排放许可证制度的管理,明确废水处理要求并加强监督检查。
2. 推广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是降低氨氮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关部门应推广和应用高效的生物脱氮技术、吸附剂和催化剂等先进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和氨氮的去除率。
3. 强化企业自律和责任意识企业是废水排放的主体,应加强企业自律和责任意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废水治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案,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排放。
同时,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对废水处理工艺和设施的维护和改造,确保排放符合要求。
4. 推动废水资源化利用废水中的氨氮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
应推动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如肥料、工业原料等,以减少氨氮的排放量。
三、加强监督执法和处罚力度为了确保废水排放源头的管控有效实施,应加强监督执法和处罚力度。
相关监管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对废水排放进行监督,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以及时纠正和惩治违法行为。
氨氮去除方法
氨氮去除方法氨氮污染来源广泛,在工业、农业、生活生产等行业中都存在着。
氨氮对环境的危害性比较大,直接和间接的污染作用都无法忽视。
因此,氨氮的去除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氨氮去除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其中的几种代表性的氨氮去除方法。
一、化学法氨氮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剂将氨氮转化成不挥发、难溶于溶液中的化合物进行除污。
常用化学剂有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硫酸钾等)、还原剂(如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等)、沉淀剂(如氢氧化铁、氧化铝等)等。
由于化学法处理氨氮具有反应时间短、处理效果容易掌控等特点,所以在部分工业废水中处理氨氮方面得到应用。
二、物理法物理法处理氨氮主要是利用分离和分解机理进行处理。
其中的代表方法有膜分离法和气浮法,两种方法分别具有自己的特点。
1、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在高压下用膜分离器将溶液中无机与有机物质分离的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氨氮废水通过膜过滤装置,利用高压将废水分离出来的有机物、微生物以及其他固体颗粒粘附到膜上,可达到高净化度的目的。
2、气浮法气浮法是利用气液接触和微小气泡的作用使水中的物质悬浮在水表面上,后由浮集器进行回收或排放。
是一种确保水体水质清洁的技术方法。
气浮法处理氨氮的废水具有净化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印染废水、染料废水、造纸废水等多种废水的处理。
三、生物法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异化而降低或去除污染物质的技术。
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采用微生物的合成培养体即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和氨氮废水的方法。
通过污水在接触生物群体的同时进行反应,利用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对废弃物质的吸收、代谢、分解等作用实现废水净化。
该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出水质量稳定、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实践应用中表现出较为可行的替代性和优越性。
综上所述,各种氨氮去除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污染源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氨氮去除剂主要成分
氨氮去除剂主要成分
氨氮是生活污水排放中常见的污染物,它危害着水体和环境的健康,因此在污水处理中其的控制尤为重要。
目前,减少氨氮排放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采用工艺设备和技术措施,如氨氮生物处理技术、过滤法和吸附法,二是应用化学药剂,如氧化剂、预处理剂、活性炭等。
在这些药剂中,氨氮去除剂主要是含氧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氮气和水。
氨氮去除剂可以分为三大类:氧化剂、活性炭和磷酸盐。
1.氧化剂:氧化剂是最常用的氨氮去除剂,其主要成分为硫酸盐、过氧化物、过氧乙酸和活性铝,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使氨氮氧化为氮气。
2.活性炭:活性炭对氨氮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它可以吸附氨氮中的有机物,并将其从废水中去除。
3.磷酸盐:磷酸盐是一类常用的氨氮去除剂,它们利用氨氮与磷酸盐反应,将氨氮氧化为氮气。
磷酸盐还有助于减少污水中其他污染物的总量,如二倍体铁。
另外,氨氮去除剂还可以与其他处理技术配合,如生物处理、集中处理等,可以有效减少氨氮排放,从而达到减排目的。
在氨氮处理技术中,氨氮去除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控制技术,它不仅能有效地减少氨氮排放,还能有效地消除污水中的其他污染物,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
氨氮去除剂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污染的方法,应用这种技术可以有
效地减少氨氮排放,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氨氮去除剂的研究和应用应继续加强,为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共同创造一个蓝天碧水的环境。
如何预防氨氮积累过多
如何预防氨氮积累过多1. 引言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过量的氨氮主要来自于农业废水、工业废水以及市政污水等。
氨氮含量过高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如水生生物毒性、水体寡化以及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预防氨氮积累过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预防氨氮积累过多的方法。
2. 控制废水排放控制废水排放是预防氨氮积累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农业废水的处理是关键。
农田排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因此在农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将氨氮浓度降低到可接受范围。
可以采用生物处理、人工湿地、植物吸收等方法对农业废水进行处理,有效地降低氨氮浓度。
此外,工业和市政废水的处理也不能忽视。
工业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氨氮,若直接排放至水体中,将严重影响水质。
因此,在工业废水排放前,应进行预处理,采用适当的生物处理、物理处理或化学处理方法,将氨氮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加强水体循环加强水体循环是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氨氮积累过多。
水体循环可以通过增加气泡、增氧装置、夜间曝气以及增强水流等方式实现。
增加气泡可以通过增加底部喷气装置或表面喷泉,增加氧气供应,促进水体中氨氮的氧化作用。
同时,增氧装置也能够提高水体氧气含量,促进氨氮的转化。
夜间曝气可以有效增加氧气的供应,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从而促进氨氮的处理。
增强水流可以通过增加水泵的功率或改变水体流动方式来实现,进一步增加氨氮的转化效率。
4. 控制投饵量控制投饵量也是预防氨氮积累过多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养殖业中,常常会给养殖动物投放大量的饲料,过多的饲料未被养殖动物消化吸收,将转化成废物,其中包括氨氮。
因此,控制投饵量,合理给养殖动物投放饲料,可以减少氨氮的生成,减轻水体的氨氮负荷。
此外,应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和饲养场的情况,合理制定饲养计划,避免过度投放饲料引发的废物和氨氮问题。
充分了解各类养殖动物的饲养习性和饲养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调整投饵量,可以有效预防氨氮积累过多。
如何有效减少氨氮排放-
如何有效减少氨氮排放?完善氨氮的排放标准,促进氨氮污染防治水平提升;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幅度强化氨氮削减作用;以重点为抓手,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多管齐下,综合试点,大力防治农业源污染。
完善氨氮的排放标准,促进氨氮污染防治水平提升我国目前有26个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氨氮的排放规定了控制标准值。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氨氮的排放标准中,发布年代较早的标准,其氨氮控制要求已不能满足当地目前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而最近几年发布的地方标准基本可以满足当地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
应根据现有工业氨氮达标排放标准低的状况,完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加大型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制(修)订力度,缩小通用型、综合型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范围,对实施时间较长的排放标准进行全面复审和修订,提高氨氮排放控制要求,督促进行深度治理,提高工业氨氮治理水平。
考虑到工业处理设施实际进水氨氮浓度很高,很多企业面临氨氮达标出水困难,且各污水特点不尽相同,应避免一刀切,基于技术经济可行性提出"提标升级'要求,既要体现对水体水质的要求,又要考虑各行业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处理水平。
通过"提标升级',促进企业升级改造,工业氨氮排放水平有望进一步降低。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幅度强化氨氮削减作用由于进水水量变化大、工业影响、进水SS(固体悬浮物)浓度高等因素,我国氨氮去除效果不理想。
我国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缺乏控制氨氮的有效手段,硝化效果的有无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自然界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部分污水处理厂提高硝化的效果仅仅是简单地减少排泥或者增加曝气量,远远没有达到优化运行的效果。
一些老的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初没有考虑硝化的功能,只有简单的COD去除功能,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氨氮较高。
这些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容积较小,达不到硝化所需要的泥龄要求;容积偏小,无法适应硝化所需要的高污泥浓度;曝气设备的能力较低,达不到硝化所需的供氧量。
氨氮高写一份总结
氨氮高写一份总结
氨氮高的总结
一、背景
氨氮是污染水体常见的污染物,其来源有家畜粪便、人类垃圾、污水等。
氨氮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中氮素浓度超过许可标准,并引起水体水质变差,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系统。
二、原因
1. 污染源没有受到足够的监控管理,污染物没有及时排放,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导致水体氨氮污染。
2.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不合理,技术措施不适应水体的实际情况,导致污水排放中的氨氮不能有效减少。
3. 农业活动和农田灌溉也是氮素污染的重要源头,这些活动导致土壤中大量氮素沉淀,随水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氨氮污染。
三、防治措施
1. 杜绝家畜粪便以及有机废弃物的不合理抛弃,避免污染水体。
2. 对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进行合理的修改和完善,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减少氨氮的排放量。
3. 控制农业活动,及时施肥,控制施肥量,避免氮素的过量添加,并采取措施防止人为污染,减少氮素污染。
4. 水体氨氮超标区域,可采取生物处理技术,清除水体中的氨氮,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有效减少氨氮排放
完善氨氮的排放标准,促进氨氮污染防治水平提升;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幅度强化氨氮削减作用;以重点为抓手,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多管齐下,综合试点,大力防治农业源污染。
完善氨氮的排放标准,促进氨氮污染防治水平提升
我国目前有26个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氨氮的排放规定了控制标准值。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氨氮的排放标准中,发布年代较早的标准,其氨氮控制要求已不能满足当地目前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而最近几年发布的地方标准基本可以满足当地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
应根据现有工业氨氮达标排放标准低的状况,完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加大型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制(修)订力度,缩小通用型、综合型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范围,对实施时间较长的排放标准进行全面复审和修订,提高氨氮排放控制要求,督促进行深度治理,提高工业氨氮治理水平。
考虑到工业处理设施实际进水氨氮浓度很高,很多企业面临氨氮达标出水困难,且各污水特点不尽相同,应避免一刀切,基于技术经济可行性提出“提标升级”要求,既要体现对水体水质的要求,又要考虑各行业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处理水平。
通过“提标升级”,促进企业升级改造,工业氨氮排放水平有望进一步降低。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幅度强化氨氮削减作用
由于进水水量变化大、工业影响、进水SS(固体悬浮物)浓度高等因素,我国氨氮去除效果不理想。
我国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缺乏控制氨氮的有效手段,硝化效果的有无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自然界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部分污水处理厂提高硝化的效果仅仅是简单地减少排泥或者增加曝气量,远远没有达到优化运行的效果。
一些老的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初没有考虑硝化的功能,只有简单的COD去除功能,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氨氮较高。
这些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容积较小,达不到硝化所需要的泥龄要求;容积偏小,无法适应硝化所需要的高污泥浓度;曝气设备的能力较低,达不到硝化所需的供氧量。
通过污水处理厂COD减排协同效应并升级改造强化生活源氨氮去除效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氨氮排放。
一方面深挖潜力,注重提升现有设施负荷率和运营水平。
根据流域水质的情况,有条件改造的,继续分期分批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增加脱氮除磷的功能;排入封闭式水域及对近岸海域水质有直接影响的地区污水处理厂应选用具有强化除磷脱氮功能的处理工艺,鼓励新建污水处理厂将去除水中总氮作为控制污染指标之一;负荷率低的,完善污水收集管网,通过管网改造提升等措施提升负荷率。
另一方面全面启动县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以缺水地区为重点大力推行污水利用工作,鼓励其他地区开展污水利用,重点提高污水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难以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必须同时进行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反硝化时往往要另外加入碳源(如甲醇)和碱,这些需要统筹考虑加以解决,应以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为主,鼓励企业采取技术措施,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淘汰落后的技术,优化运行,使氨氮减排最优化。
以重点行业为抓手,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不少工业进水COD偏高,难降解COD比例过高,易降解有机碳源占COD中的10%左右,可利用的碳源不能满足生物脱氮反硝化需求,这些造成工业废水处理厂出水氨氮和总氮达标比较困难。
根据2007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7年,工业氨氮去除率为60.3%,比工业COD去除率低10个百分点;生活氨氮排放量为98.3万吨,去除率仅为26.1%,比城镇生活COD去除率低13个百分点;根据主要氨氮产生排放行业氨氮去除率的分析,除石化行
业去除率超过90%,其他行业均有提升潜力。
氨氮污染排放的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化工、有色、石化、农副食品、纺织等8个行业氨氮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5.9%。
化工行业是氨氮的主要排放行业,占工业企业氨氮总排放量的40%以上,其次为造纸、食品加工、纺织、黑色冶金、石化和食品制造等行业,具有高氨氮废水排放问题的工业部门主要有炼油、化肥、无机化工、农药、铁合金、玻璃制造、食品和饲料生产等。
此外,养殖场排出的废水和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等废水中氨氮的含量也很高。
重点抓住化工、有色、石化、农副食品、纺织等重点行业,可以有效控制工业氨氮排放总量。
按照先控制新增量后削减存量的顺序,首先,在项目审批阶段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合理控制行业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在源头污染物增量环节多做“减法”,控制氨氮污染物新增量;其次,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重点行业、重点流域依法实行强制审核,对达不到水平的应予以关闭和淘汰;第三,抓好企业末端治理,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监管,确保工业企业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
多管齐下,综合试点,大力防治农业源污染
一些地区仅考虑对工业点源及城市生活污染源的氨氮削减尚无法保证环境功能区的全面达标,要从根本上缓解氨氮污染问题,必须把主要农业源氨氮污染物逐步纳入控制。
由于基础工作不到位、工程监管缺位、管理对象难以落实、缺乏治理手段等,农业源将是“十二五”水污染防治需要攻坚克难的重点领域。
对于COD如此,对于氨氮污染防治也是如此。
现阶段农业源治理应以规模化畜禽养殖等为重点,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散养密集区污染防治。
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参照点源进行管理,严格要求,以氨氮稳定达标排放为目标。
对散养式畜禽养殖场,以综合利用为主要措施,推广畜禽粪便生物处理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对于农业面源防治,主要采用管理措施从源头防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辅以工程措施,积极开展试点。
通过推广测土施肥的方法,扩大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农业生产化肥施用量。
促进缓释/控释肥料研发、生产、运输和销售,改善化肥产品结构,提高氮素利用率。
研究建立完善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农户—农田运营模式和渠道,实现面源点源协同削减的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自: 安全管理网()
详细出处:/Env/Tech/waste/201110/2017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