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师源性伤害——咨询反思

合集下载

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鼓励教师参加心理疏导团体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对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的 心理问题。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了 解学生心理状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 学生心理变化情况
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重点关注, 提供个性化辅导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观念落后: 过分强调分数 和升学率,忽 视学生的心理 健康和个性发

教师素质参差 不齐:部分教 师缺乏必要的 心理学知识和 技能,无法有 效应对学生的
心理问题
教育评价单一: 以成绩为主要 评价指标,忽 视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个性特

缺乏有效的心 理辅导机制: 学校缺乏专业 的心理辅导教 师和机构,无 法及时为学生 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辅导
Part Four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心理辅导证书考试,获取相关资质。 建立心理辅导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心理辅导资料和案例。 开展心理辅导实践交流活动,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
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设立教师心理疏导热线,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Part Two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定义: 指由于教师的教育教学 行为、态度、人格等方 面的问题,导致学生产 生心理上的伤害。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类型: 包括情感虐待、言语虐 待、忽视、过度保护等。
添加标题
伤害的严重性: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 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引言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在教育领域,师源性心理伤害并不罕见,它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醒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减少这种伤害的发生。

成因分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有多种,下面将列举几个主要的成因及其分析:1. 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持有偏见、态度消极或者使用恶言恶语来批评学生,都可能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伤害。

此外,教育工作者对个别学生的特殊关注或忽视,也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嫉妒和矛盾,从而造成心理伤害。

2.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也会对学生产生心理影响。

一些过于压抑或者过分竞争的课程设置,可能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焦虑和抑郁;而教学方法的单一和缺乏趣味性,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能使学生感到沮丧和无助。

3. 班级管理和集体氛围班级管理和集体氛围的不良会导致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

例如,班级里的暴力行为、欺凌行为、排斥和歧视现象,都可能使受害学生产生心理创伤。

由于教育工作者是班级管理的关键,他们在引导班级的行为规范和维护集体秩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对策建议为了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专业培训和意识提升教育工作者应该接受相关的师德规范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敏感度。

通过专业培训,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和掌握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

2. 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平等、尊重和关怀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保持理性和温和。

通过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和有效的教育。

3. 设计充满乐趣和激励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内容提要:师源性心理伤害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教师适宜的行为和不适宜的行为,认为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重要前提。

提出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为: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增进自身素质是基础;形成适宜行为是关键;改善师生关系是核心。

主题词:师源性心理伤害教育理念师生关系教师对教育工作所具有的认识、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较持久的倾向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

教师的教育行为对于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为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

研究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正确的教育行为,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益的。

我市有14万名中小学教师,其中部分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引发了学生许多心理困扰,引起了全市各方面的关注。

我们的基本思想是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

因为“九五”期间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论著甚多,但把教师行为和学生心理健康两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的研究则比较少,所以我们通过个案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寻找出教师何种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并结合我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就教师应有的教育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在实验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帮助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国际上选拔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性格。

近年来,教育系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但教师的心理保健却相对被忽略了。

北京某学校请心理专家测试一个年级3个班的学生心理状况,结果有一个班的学生情绪等指标与另两个班有明显差异,经了解,该班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良。

卢家楣等在全国7地调查839名中学教师有61.1%认为在当前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未到位。

中小学生的很多是非观念来自老师,师源性心理伤害给学生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甚至永远无法弥补。

中小学教师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教师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分析

偏爱、 不公 正 、 挖苦 、 讽刺 等行 为会让 中小学生 产生 害怕 、 中小学教师 在教育教 学 中可能会 由于行 为不 当引起学 生 理 、
中小学教师 的一言一行 都会给学 生带来 巨大甚 至一生 的 3 . 2 加强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如何 影响, 在心理上带 来的伤害更是 无法估算 。生方 面。 当今社会 上的不 良风气 影
证” 去批评 、 惩 罚他 。 耐心则是 爱的 另一 种表现 。 有了耐心 , 教师 面对孩子们时
第三 , 这种 伤害容 易恶 化学生 的情 绪 , 打消他 们学 习和上
进的热情 ,学生在 学 习和生活 中的阶段性 紊乱 和无序状 态容 不再会经 常有失望感 和挫折感 , 对 待学生的不 良习惯 、 学 习障 易发生 , 他 们的学 习效 率大打折扣 , 甚 至最后影 响他们学 习 的 碍时会变 得更加宽 容。有耐心 的教 师不会 要求孩 子们取得 力
兴趣和信 心 。 3 减 少师 源性心理伤 害的对策
不能及 的成功 , 不会再有 “ 恨铁 不成钢 ” 的愤慨 , 而会看 到学生
的点滴进 步感到 自豪和欣慰 。
责任心是 教师这一 职业必须具 备的职业 素养 。教 师在学
3 . 1 培养 教师健 康的心 理品质 。有权威 学者研 究指 出 , 减少
做 一件 不负责任 的事 , 都可能 对 中小学生 的师源性 心理伤害 ,需要不断 提高 中小学教 师的 生们面前说 一句不 负责 任的话 , 心理健康水 平 , 形成正 确的教育行为 。 现代社会 , 生活 节奏快 , 给 学生带 来意外的 心理 伤害 ,心理 脆弱 的学生还有可 能 因此
1 师 源性心理伤 害的 内涵
淡, 不易激发热情等 , 都会使广大 中小学教师 心理 出现病患。 教师 心理不健 康 , 不 仅影 响个 人工作 , 更重要 的是会 直接

如何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心理辅导后的反思

如何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心理辅导后的反思

如何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心理辅导后的反思
苏张
【期刊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卷),期】2015(000)017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苏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大庆,1634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师源性和学源性心理伤害及应对策略探析 [J], 信忠义;郑家莹;刘衍玲
2.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分析 [J], 张艳;
3.浅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J], 刘海燕
4.浅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J], 刘海燕;
5.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现状研究 [J], 兰惠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学校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但是,教育工作者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日益增多。

教育生态环境日益复杂多样,从而导致了中小学生遭受师源性的心理伤害。

本文主要探析中小学生遭受的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一、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类型及特点1. 语言攻击语言攻击是指老师以语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侮辱或诋毁,特别是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直接使用贬义的尖锐话语,大声呛骂等行为。

2. 威胁惩罚一些老师会采用威胁或惩罚的方法激励学生,向学生施加压力,严厉惩罚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威胁学生不服从教育的话会受到更严重的后果。

3. 忽视冷落忽视冷落是指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冷漠、不重视,或者对学生的提问、要求不给予回应,这会让学生产生沮丧、无力感。

4. 反复责骂反复责骂是指老师对学生经常进行责骂,针对相同的行为持续不断地进行斥责,这种行为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失望,并产生恶性循环。

二、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分析1. 教育理念不正确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不是以一己之见指望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这种不正确的教育理念会对学生产生心理伤害。

2. 个人情绪失控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在繁重的工作中面对压力和挑战,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处理情绪会直接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3. 教育心理知识缺失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尤为重要,只有全面掌握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把握好教师的角色与责任,防止对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三、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解决对策1. 加强师资培训针对师源性的伤害,学校可以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提高教育工作者对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认识,增强师资的心理素养,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

同时,学校可以加强师资的自我反思,提高师资在教育过程中掌握自身情绪的能力。

“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生活、心灵的导师,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引路人。

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既决定班级管理的好坏,又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暂把由班主任引起的学生心理障碍称之为师源性心理问题予以提出,与大家切磋。

一、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分析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中受师源性心理问题影响常见的表现,一是学生害怕班主任。

学生一见到班主任内心不由自主地就会紧张起来,产生担心害怕的胆怯心理,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习效率低。

表现出情绪压抑,经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二是学生不愿与班主任主动沟通。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学生常常带有疑虑和戒心,情绪抵触不愿交谈交心,惟恐说错受班主任批评和责备。

三是学生不愿意与班主任合作。

学生常以消极态度对待班主任的教育,我行我素,师生之间心灵不能相容,行为上不能合作,有时会发生摩擦和对抗。

从班主任方面看。

师源性心理问题主要源于班主任的自身心理素质和对育人认识理解的偏差。

一是工作情绪化。

班主任心理健康欠佳时,容易烦躁不安、喜怒无常、简单粗暴,有时将学生出现的一个小小问题看成是严重的错误,有时将心头的无名之“火”下意识地转嫁到学生身上,拿学生出气,甚至做出违背教育常规的过激行为。

二是浮躁、理想化。

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未能意识到育人的复杂性,工作中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期盼教育一步到位。

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现象易产生急躁、厌烦情绪;对学生训斥多于鼓励,冷落大于关爱;对学生思想教育只停留于表层,不愿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有针对性地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

三是职业的倦怠。

班主任工作辛苦、琐碎、耗时、费心、精神压力大、成就感少,长期的疲劳工作,久而久之在心理上易产生畏难怨职情绪。

其产生原因,从客观上分析,班主任对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各项考核一时难以理解,在工作过程中,自感压力大、责任重、力不从心;从主观上分析,对班主任专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到位,自律要求不严,工作努力不够,对班主任工作缺乏饱满的热情、激情和进取的精神。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归因及预防性干预对策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归因及预防性干预对策
意 义 上 讲 远 远 超 过 教 学 能 力 低 下 对 学 生 的 影 响 , 因 为教 师
的问题 会源 源不断 地“ 造 出” 理 不健全 的学生 。 制 心
赞扬 。北 京师范 大学博 士生 王辉(0 1 在 对“ 2 0 年) 中小学 生在
学 校 中 最 害 怕 什 么 ? 的 问 题 调 查 中 发 现 ,教 师 批 评 或 体 ” “ 罚 ” 选 中 率 (08 ) 居 第 一 , 生 经 常 和 偶 尔 有 被 教 师 的 3 .% 位 学 惩 罚 的 比 率 超 过 3 % ,表 明 教 师 以惩 罚 作 为 教 育 手 段 较 为 0
师 德 建 设
师源 性 心理 伤害 的 归因及预 防性 干预 对策
口 李 峰
摘 要 : 师的特 定 角 色和 地位 决 定 了教 师 对学 生的 重要 影 响作 用 , 教 由于教 师 的职 业特 性 、 观 生存状 态及 客
教 师 自 身 的 观 念 、 质 与 心 理 问 题 , 致 教 师 教 育 行 为 失 当 , 接 造 成 对 学 生 的 心 理 伤 害 , 及 学 生 的 健 康 成 长 和 素 导 直 危 发 展 及 时有 效 的 预 防 性 干 预 , 于 减 少 和 消 除 师 源 性 心 理 伤 害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对
凡 是 教 师 作 出 的 f 扰 学 生 对 客 观 世 界 人 、 、 的 正 确 的 认 事 物
甚 至敌 意 , 成社 会适 应不 良。 造
2 .恶 语 伤 害 学 生 尊 严 , 辱 学 生 人 格 侮

二、 师源 性心 理伤 害的 主要表 现及 危害
( ) 源 性 心 理 伤 害 的 主要 表 现 一 师

试论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试论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如 :教师在表扬好学生时, 也有表扬错的地方 , 教师不了解学 生的情况就作出表扬, 从表扬动机来说也是善良的, 但是结果
只会增强学生的这种错误做法, 使学生无形之中 强化了 欺骗
的行为。 (4) 由于教师受到封建社会教师“ 权威至上” 的影响, 在教
育过程中常常会选择一些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育 方法。 如训斥学生、 挖苦学生、 甚至体罚学生等, 认为对教师不
地对待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盾。如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 认为学生的升学率越高, 自
己的工作就做得越好。升重点或大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毕 竟无缘,使得学生在追求升学率的氛围中难以接受,难以见 人, 有的甚至走上绝路 , 这是惨重的教训。 (3)师生在时间、 空间上都不可能常处在一块 , 使得教师
(2)增进自 身素质是基础 教好功课, 搞好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要给学生一杯 水, 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它体现了教师学而不厌, ” 严谨治学的 精神和崇高的职责感。 努力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 掌握其基本 理论和基本知识, 使学生学得活、 学得多, 达到教学目的。 努力向书本学习, 向社会、 同事学习, 还要向学生学习。 弥 补自己知识的空白和不足, 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才能真正搞
好教学 。
(3)形成适宜行为是关键
教师在教育中有适宜的行为非常重要 ,教师适宜的行为 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适宜行为是: 善于因材施教。我们还是要承认学生是有先天和后天的 差异的, 不要有“ 人定胜天” 思想, 其实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
不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 也使学生不了 解教师的许多做法。 例
( 1)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 所处的地位不同, 履行的职
能也不 同。教师都力求学生学得多一些 ,品德形成得 良好一 些。 但有的学生常常错误地把整天玩耍, 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 的时间当成 自己的最高利益 ,而把学习看成是教师强给 自己 的一种额外负担。 为此, 教师就需要采取他自己看来最有效的 方法或形式, 有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和冲突。 (2) 由于受到不正确思想的影响,致使师生关系产生矛

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曾灿(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是指由于教师的有意或无意的非暴力行为导致学生的心理、情感方面受到伤害。

相对显性伤害,它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不确定性、伤害的延迟表现性等特征。

伤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以教师的原因为主。

关键词:学生;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等问题,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

教师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在教书育人的工作过程中,难免由于自身存在的弱点而做出某些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情绪紧张,心理健康指数下降,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行为,这些行为统称为师源性心理伤害行为。

近年来,师生关系紧张,侮辱、责打学生致其受伤,强迫学生相互扇耳光等恶劣事件屡见报端,更有一些中小学生因遭到教师的误解、责骂、体罚等而离家出走、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2012年媒体曝光的浙江温岭女教师虐童事件更是让全社会对教师伤害学生的讨论趋于白热化。

师源性伤害中外在易见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我们称为显性伤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显性伤害饱受各界的极大质疑,人们越来越多认识到,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心理伤害,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保护,2011年修订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即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对学生的伤害行为。

由于体罚行为的外在可见性,孩子可以诉诸监护人,或被他人察觉,相对来说更容易得到外界的监督。

还有一类伤害,我们称之为隐性伤害,相对于显性伤害,这类伤害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不确定性、伤害的延迟表现性等特征。

因此,外界对这种伤害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隐性伤害的定义及分类目前,对隐性伤害的概念,教育界尚未定论,不同学者意见不一致,如李向辉认为,师源性隐性伤害是指由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受到身体、精神、心理方面的打击和伤害(1)。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们的精神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师源性心理伤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及其应对策略。

一、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所涉及的是教师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其根源有以下几点:1. 教育观念不同教育观念的不同会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产生障碍,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行为和言语。

例如,有些教师过于功利化,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和得分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这种做法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教师的语言行为过激教师语言行为过激也是导致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之一。

教师在忙碌和压力大的情况下,有些容易说出过激、失去耐心的话语,并且用责怪、惩罚、威胁等方式来对待学生,甚至采用“打、骂、项链”等暴力手段,这些行为都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3. 学生的自尊心受损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到挫折的,一些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用不恰当的方式做出比较、批评或按照标准审视学生的行为,这样做可能会使学生感到羞辱、自卑、难堪和生气,长期积累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阴影。

二、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应对策略对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格外关注。

采取下面这些策略能帮助教师更好地面对和预防师源性心理伤害。

1. 加强教师培训和心理辅导中小学教师应该接受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心理辅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水平。

通过这些培训,教师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2. 推广师生之间的沟通教育是相互的,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相互沟通关系,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情况。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自己的尊重和认可,进而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感。

3. 建立多元化的心理调适课程在学校中建立多元化的心理调适课程,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自我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师源性心理伤害感受

师源性心理伤害感受

听《师源性心理伤害》讲座有感五一路小学王毅谈到教师对学生的伤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体罚或是变向体罚,其实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也更大。

体罚主要指对学生的身体、肉体伤害,那么心理伤害则是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时候,可称之为心理伤害。

因此,对教育行为中的这些心理伤害进行调查、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现代教育。

下面我将分三个方面阐述中学教师对学生心理伤害的现象:一、对后进生的心理伤害——被轻视、惩罚后进生或者不听话的学生,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教师的眼中是没有希望的。

教师对他们的轻视和蔑视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时常溢于言表,并“及时”表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中。

伤害的表现之一是教师经常用打骂、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多种方式发泄他们对后进生的不满。

如有教师用诸如此类的语言侮辱学生:你让我失望透了、你是一只猪、我再也不会管你的、你再说话就……等等。

这些对学生极端否定和人格侮辱的语言,不关心学生、歧视学生的行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这种阴影可能会持续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发展。

有些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成为其今后对待他人的态度。

教师似乎忘记后进生也是有自尊的,他们的心灵同样是脆弱和稚嫩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鼓励和称赞的憧憬与期盼。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上小学时有一次上课,他趁老师不在时与其他同学一起大叫一声,老师发现后,勒令其放学后不准回家,必须学狗叫才行。

这位学生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

无奈之下,他哭着请求老师允许他学狗爬。

这位教师以猫玩老鼠的心态观看了学生的表演,然后在学生屁股上踢了一脚,扬长而去。

这位学生写到:“是这位老师教会了我恨,恨老师,恨这个社会,恨所有的人,使我久久不能面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生活。

论师源性心理伤害(论坛精华帖)

论师源性心理伤害(论坛精华帖)

论师源性心理伤害(论坛精华帖)边缘心情论“师源性心理伤害”无痕雪边缘心情摘要:1、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和内涵2、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3、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特点4、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5、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6、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途径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因而在人与人之间构成的教育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伤害行为,尤其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无形的心理伤害。

本文侧重于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简称“师源性心理伤害”。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和内涵师源性心理伤害,指来自教师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伤害。

从主体和客体来说,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教师作出的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所受到的来自教师的伤害。

作为一种持续的、平衡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它的标准可简要概括为三点:一是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二是能正确认识、评价他人、集体、社会;三是能正常调控自我情绪、学习和工作状态。

无论当事人双方是否察觉,使以上三点发生消极改变的就是对心理健康构成伤害。

作为对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反应,“生源性心理伤害”也必然存在,并对教师产生很大的作用力。

但是,由于教师在交往和评价中绝对优势的地位,更由于教师身负的特殊使命(其中包含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这种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现象就特别令人关注。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为两方面。

从学生客体方面来说,凡是教师作出的干扰学生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情绪失控,学习状态低迷不振的行为,就是已经构成心理伤害。

教师主体方面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

指教师对学生的恶意的评价(带有侮辱性字眼)或者是发泄。

有些教师拿分数和规矩来衡量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笨得象猪”“长着陀螺屁股”等念头,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开表达出来。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心理问题。
对策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 辅导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心 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 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 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辅导。
加强师生沟通和互动,建立和 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对教
师的信任和理解。
加强对受伤害学生的关注和帮 助,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 支持,帮助学生重建自信和自
现有研究的不足
现有研究对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等方 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且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 性研究。
本研究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内涵、外延及其对学生的 影响,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实践指 导,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02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及表现
学校层面的应对策略
1 2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心理咨询 室、心理健康课程、心理测评等,为学生提供全 面的心理支持。
加强教师管理和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和心理素质,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
3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和 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 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 析
汇报人:XX 20XX-01-26
目录
• 引言 •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及表现 • 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现状分析 • 应对策略与措施 • 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02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师源性心理伤害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 良影响。

师源性心理伤害不可忽视

师源性心理伤害不可忽视

师源性心理伤害不可忽视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师的某些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有意或无意、或隐或显地给学生心理造成消极或不良的影响,当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时,便可以称之为师源性心理伤害。

教师对学生经常性普遍性的心理伤害现象如下:故意性伤害。

其伤害的对象常常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

这是最不受教师欢迎的一个群体,教师对他们的轻视往往是发自内心的,不自觉地流露在言行中。

但这些学生也一样有自尊心,其内心深处一样充满对教师鼓励、称赞的憧憬与期盼。

教师对差生的态度,使学生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更加厌恶或惧怕学习和学校,这种心理状态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如此恶性循环,严重的甚至导致某些学生的人格障碍。

善意性伤害。

为教师重视、被同学羡慕的好学生也同样可能承受来自教师的心理伤害,只是这种伤害更加隐蔽、更不为人所知。

由于教师的过度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教师的善意监视,不自由感严重。

特别是个别教师在这些学生成绩拔尖时关怀有加,成绩下降时便满脸冷漠,使得好学生们非常害怕学业的失败,心理压力很大。

同时,教师的“优待”也往往使这些学生的自我评价过高,过于自负,一旦达不到理想目标时,就会经受不住挫折与批评,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在离开学校以后,他们往往对教师表现出更强烈的厌恶。

忽视性伤害。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属于被教师遗忘的群体,既不能凭优良的成绩得到教师的赞赏,也不想以自己的“越轨”行为引起教师的格外注意。

教师在繁忙中无暇顾及他们,似乎也没什么伤害可言,而实际上,教师对他们的最大伤害就是漠视。

众所周知,学生具有天然的“像师性”,期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教师的忽视和低期望与无期望极大的抑制了他们学业上的提高,使他们对进步丧失自信,对失败过错漠然视之,缺乏竞争意识,逐渐形成“疲软”性格。

我们要使教师远离对学生的心理伤害,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转变落后的教育思想,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

如何预防师源性心理伤害

如何预防师源性心理伤害

伤害了学生了 自尊,将 自尊向 自 卑转化 ,使学生对他人 、集体和社会形成了错 误的认识 ,人 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严重扭曲,造成不可估量的不 良后果

2 .师源性心理伤害会恶化师生关系 ,破坏教师 的美好形象 。提到教师 , 人们 常会 用 “ 蜡烛 ”、 “ 园丁 ” “ 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 ”这些圣洁的语言来形容 他们 。然而 ,由于教师 时有 的有意或无意地在学生心灵 中造成的伤害使教师在
如何预 防师源性心理伤 害
辽 宁省 盘锦 市盘 山县教 师进修 学校
近 日来 , 一 系 列 的新 闻 报 道 引 起 了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 :石 家 庄 一 初 中 女 教 师 当全 班 同 学 的面 殴打 一 学 生 , 并 威胁 学 生 说 : “ 事 闹 大 找 你 们 !” 山 东 省 一

( 二 )师 源 性 心 理 伤 害 造 成 的 消 极 后 果 1 .师源性心理伤害会损害学生 的心理健康 ,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 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一举一动都会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对 学 生 的 生 活 和 学 习 都会 产 生 重 要 的 影 响 。 师源 性 心 理 伤 害 对 学 生 的重 要 影 响 是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常常对他们眼里所谓 的 “ 差等生 ”态度冷漠 ,心存 歧视;因中等生成绩不好不坏、默默无 闻,就会忽视他们的存在 ;对待优等生 则是过 分重视、额外关注 。 2 . 粗暴语言 、变相体罚对学生的伤害 些教师 口中的语言带 有 “ 暴力 ”,他们挖 苦式、讽刺式 、侮 辱式、威 胁 式语 言像刀子一样 “ 划伤 ”学生,轻而易举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有些教师 对学生多种多样的变相体罚 ,如:罚站、罚跑、发抄写、罚不许上课等,都 以 严 重地摧残 了学生的身心 ,影 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自身压力迁怒学生对学生的伤害 有 些学校存在 工作条件差 、教师 少、教学设备 不齐全、体制落 后、工资 待遇低等现象 ,这些给教师造成 了很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他 们常会因 自身压力情绪失控而迁 怒于学生 ,学 生无形中便成 了他们泄 愤 的替罪羊 。面对这样 的教师,学生常会承受紧张、恐惧、焦虑的折磨,有的 学 生会 因此而变得 内向、压抑 。 4 . 猥亵、性侵害学生对学生的伤害 近 些年来,发生在教 师队伍 中对学 生的猥亵、性侵 害现象屡见报 端。一 些道德 品质极度 恶劣 的男教师对未成年 的女学生猥 亵、性侵害以满足 自己的兽 欲 ,这对学生 的身心产生 了不可挽回的永久性伤害 5 . 教育观念过于传统对 学生的伤害 传统的教育观念常常过分重视分数的高低,而忽视对学生良好性情的培养 。 拥有乐观 、自信的心态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建立 良好的人 际关系, 更能提高学 习效率 。但 由于传统教育不 重视 培养情 商,致 使一些 学生长期生活 在压抑、焦虑的消极情绪 中,很少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最终导致性格的扭曲。

警惕师源性心理伤害

警惕师源性心理伤害

警惕师源性心理伤害什么叫师源性心理伤害?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来自于教师的伤害。

师源性心理伤害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深深地刺进了学生们纯真的心灵。

这种伤害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其影响也是极大的。

一、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有一种向师性。

老师在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位置。

尤其是学生,他们尊敬老师,相信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

但是,一旦教师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后果是教师无法预料的。

请看这样两个真实的案例(其中没有半点虚假成分)。

案例1:学生甲是一个老实听话的孩子,从来不违反纪律。

在下课时,他因为肚子饿,吃了十几颗花生。

上课了,语文老师——高大严厉的教师A走进教室,开始讲课。

A老师一边讲课,一边用敏锐的目光注意地观察着全班学生。

突然,正在专心听讲的学生甲被A老师点名了。

他莫明其妙地站起来。

A老师责问道:“你刚才干什么了?”学生甲回答说:“我没干什么。

”“把嘴张开,刚才我明明看见你吃东西了。

”学生甲无可奈何地张开嘴。

A老师立即指着学生甲嘴里的白色花生屑,得意地说:“我明明看见了,你还狡辩!”学生甲倍感无辜,委屈地说:“我上课时真的没有吃花生,我是在下课时吃的。

”A老师冷笑着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说是牛屎,你硬要说是豆酱。

”老实的学生甲在A老师威严的逼迫下,只好“低头认罪”。

这件事在学生甲的心灵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虽然在这以后,他还是认真地听语文课,但A老师的形象在他的心中已经成为一种强权的象征。

多年以后,他还是忘不了A老师的那句“名言”,他永远忘不了自己在全班学生面前受到的尴尬和耻辱。

案例2:学生乙天资聪颖,但是身上有种叛逆性,经常犯错误,经常挨批评。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化学课。

下课了,化学教师B因为有急事,顾不上收拾实验器材,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没想到,B老师下午来取实验器材时,却发现不少器材被损坏了。

他大发雷霆,决定找出“罪魁祸首”。

可是B老师再三追问,也无人站起来“认罪”。

于是,B老师把目光投到了学生乙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
——心理咨询后的反思
苏张
(大庆铁人中学)
近年来,“师源性心理伤害”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被教育学家们提出了,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即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

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教师在学校所应承担的角色之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的做法显然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由于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关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外,如何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如在咨询中曾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高一女生小A因学习问题前来咨询。

原来她的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总分在全年级也比较靠前,但就是英语成绩很不好,勉强才能及格,她为此很着急。

在咨询中了解到,小A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很喜欢学习英语。

初二时英语老师很严厉,因为小A的英语学得很好所以一遇到别的同学不会的问题,老师就会提问她,还会把她作为榜样来批评其他同学。

然而有一次提问小A也没有答上来,英语老师一气之下把她叫到黑板前面罚站。

从此后,每当上英语课小A就特别紧张,就怕老师提问自己又怕提问到了自己又不会。

上了高中以后,发现英语成绩越来越不好,越着急越学不好,很多单词背过了就像没见过一样。

我想如果在小A的潜意识里,英语就等于批评、惩罚、焦虑、紧张,我想要想学好英语对她就是太难了。

只能帮助她重新回忆、重新感受,才有可能使她重新领悟、释怀,这个潜意识里的症结才可能解开。

小A的初中英语老师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尽职尽责的严格要求竟会给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弄得事与愿违、背道而驰,而这种影响又可能会持续多年或终生。

与小A英语老师类似的教师,我想不在少数,如果对这些老师横加指责和批评,他们可能会感到很委屈,因为他们的本意是好的,是希望给学生一声棒喝、敲敲警钟的。

可是为什么结果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呢,究其原因则是这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他们信奉“棍棒教育”,认为学生是“不打不成才”。

一些教师则过分看重所谓的“师道尊严”,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很少从平等的人的角度去对待学生。

个别教师对学生的自尊乃至人的尊严全然不顾,伤害学生的心灵,竟
漠然置之。

有的教师甚至不惜借助体罚与变相体罚等“有效手段”去打造所谓“严师”和“名师”形象。

事实证明,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做法,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身心的成长,其效果都是适得其反的。

因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对教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

出现师源性心理伤害教师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偏低。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而与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有关的主要是一些教师较低的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有的教师心胸狭隘,对学生中一些情有可原的过失缺乏理解、宽容之心。

有的教师不善于调节自身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与负面情绪,便把学生当作宣泄不良情绪的对象。

这样的教师存在于教师队伍中,必然还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伤害。

洛克曾经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可见对于一些教师给学生造成的严重心理伤害,要想完全修复是非常困难的。

因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同时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