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讲陆源碎屑岩一般特征

合集下载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颗粒直径,mm
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十进制
2的几 何 级 数 制
粒级划分
颗粒直径,mm
>1000 1000~100
100~10 10~2 1~2 1~0.5
0.5~0.25 0.25~0.01
0.1~0.05
0.05~0.005
巨砾 粗砾 中砾 细砾 巨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粗粉砂
细粉砂
砾 砂 粉砂
研究意义 鉴别描述、分类命名沉积岩的依据,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碎屑颗粒的结构:构成碎屑岩的矿物及岩石碎屑 的大小、形状以及空间组合方式。
第二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1)碎屑颗粒的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是
碎屑岩最主要的结构特 征。
颗粒最大投影面的外切矩形
第二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第五章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
第一节 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二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第三节 碎屑岩 第四节 碳酸盐岩
第二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一、碎屑岩的成分 二、碎屑岩的结构 三、碎屑岩的沉积构造
第二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本节重点
1、识别常见碎屑岩的结构组分:矿物、岩屑、杂基和 常见胶结物 2、掌握碎屑岩的主要结构特征 3、识别常见沉积构造
夏2井,4717m,流纹岩岩屑 镇川1井 ,h8,千枚岩,燧石
第二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镇 川1井h8,h8,燧石、石英岩岩屑 镇 川1井h8,石英岩、脉石英岩屑
第二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1)杂基 ①定义:
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的,以悬移载荷方式与颗粒同时沉积 的,粒径一般小于0.03mm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碎屑沉积 物
磷酸盐类矿物等
第二节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苏3井,3602m 石英加大

讲陆源碎屑岩(岩类)

讲陆源碎屑岩(岩类)
砾石成分复杂,常见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砾石混杂,稳 定和不稳定砾石比例不定,但不稳定砾石常常较多;砾石圆度中等, 分选中等到差。 泥基支撑、砂基支撑或颗粒支撑混合基充填。化学胶结物较少。 为近源沉积或泥石流沉积。
特殊成因的砾岩
. 底砾岩: 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 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 . 副砾岩:
3。砂岩的粒度分类( 50%以上碎屑粒度)
粗砂岩:2-0.5 mm
中砂岩:0.5-0.25 mm
细砂岩: 0.25-0.10 mm
极细砂岩: 0.10-0.05 mm
三、 粉砂岩
粉砂岩:粒度为0.05-0.005 mm的颗粒含量占碎屑颗粒 的50%以上。由牵引流的底悬浮物(较粗的悬浮物)在弱 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的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改造而形成的。
湘 西 武 陵 石 英 砂 岩
岩屑砂岩 狭义的岩屑砂岩是在碎屑颗粒中,石英端元的含量小 于75%,长石含量/岩屑含量 < 1/3,是低成分成熟度砂岩。
。 广义的岩屑砂岩包括长石岩屑砂岩。
长石砂岩 狭义的长石砂岩是在碎屑颗粒中,石英端元的含量小于 75%,长石含量/岩屑含量大于3,是低成分成熟度砂岩。 广义的长石砂岩还包括岩屑长石砂岩。
(1) 成分-成因分类原则
两个基本点
第一个基本点: 以基质含量的百分比划分出结构成熟 度相对高的净砂岩和成熟度相对低的杂砂岩。
净砂岩: 四种组分中,基质含量<5%;在其填隙物中,胶结 物含量较高;结构成熟相对较高,是成熟-极成熟的砂岩;牵引 流(风)沉积成因。
杂砂岩:四种组分中,基质含量>5%;在填隙物中,基质含
4.长石杂砂岩: Q<75%, F:R>3

讲陆源碎屑岩岩类

讲陆源碎屑岩岩类
如:海滩成因的砾岩。
砾岩的沉积构造
牵引流成因的常见有平行层理,大型交错层理。 重力流成因的多为块状层理、递变层理。
2。 砾岩的分类
砾岩的粒度分类 . 巨砾岩(或角砾岩、混杂岩):主要砾石粒径
>250mm . 粗砾岩(或角砾岩、混杂岩):主要砾石粒径
250-50mm . 中砾岩(或角砾岩、混杂岩):主要砾石粒径
黄土:与粉砂岩有关的一种半固结的粘土质粉砂岩, 风力或水力均可使其沉积,但其形成环境,总是在干燥 或半干燥的气候区内。
在我国的北方及西北地区,第四纪地层中的黄土或黄 土类岩石分布极其广泛.
黄土高原-粘土质粉砂岩
黄土高原-粘土质粉砂岩
四、 泥质岩
泥质岩:泥级质点(主要指粘土矿物)含量超过 50%的沉积岩.
一、 砾 岩
由大于50%砾石(>2.0 mm)成分组成的 陆源沉积岩岩石称为砾岩(或角砾岩)。
它是沉积岩中最粗的一类岩石,常出 现在冲积扇、扇三角州、砾质辫状河、海 底扇、冰川沉积和海滩沉积之中。可以成 为油气储层。
1。砾岩的特征
砾岩的颜色 随砾石和填隙物的成分而变化,常见为浅灰色、灰色、
深灰色、褐红色等.
由于这两个指标都属于砂岩的物质成分特征,因 此砂岩按填隙物成分及颗粒成分进行分类称为成分- 成因分类。
(1) 成分-成因分类原则
两个基本点 第一个基本点: 以基质含量的百分比划分出结构成熟度相
对高的净砂岩和成熟度相对低的杂砂岩。
净砂岩: 四种组分中,基质含量<5%;在其填隙物中,胶结物 含量较高;结构成熟相对较高,是成熟-极成熟的砂岩;牵引流 (风)沉积成因。
C. 三种主要类型砂岩的特征及成因
石英砂岩: 狭义的石英砂岩是在碎屑颗粒中,石英端元的含量

陆源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
陆 源 碎 屑 岩类
沉积岩各论部分——陆源碎屑岩类
为什么研究陆源碎屑岩
1、蕴藏丰富的矿产
2、用途广泛
硅砖和玻璃原料:纯净的石英砂岩 农业肥料:海绿石砂岩 建筑材料和研磨材料:砂岩 石油及地下水的良好运移通道 旅游胜地
沉积岩各论部分——陆源碎屑岩类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陆源碎屑岩? 二、陆源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三、陆源碎屑岩类型
自生矿物:从溶液中沉淀的化学物质, 不起胶结作用
沉积岩各论部分——陆源碎屑岩类
1. 陆源碎屑岩的物质组成——填隙物质
形成阶段——成岩阶段,由颗粒之间的溶液经化学 作用沉淀出来
含量:<50 %
常见胶结物: 硅质矿物———Q,蛋白石,玉髓 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 硫酸盐——石膏、重晶石(Ba), 天青石(Sr) 磷酸盐——胶磷矿(非晶态磷灰石) 铁氧化物、氢氧化物——
沉积岩各论部分——陆源碎屑岩类
1. 陆源碎屑岩的物质组成——碎屑物质
重矿物碎屑:相对密度大于2.86的矿物
含量很少,一般不超过1% 粒度大小多介于0.25—0.05mm 之间 反映母岩特征
沉积岩各论部分——陆源碎屑岩类
1. 陆源碎屑岩的物质组成——碎屑物质
(2) 岩石碎屑: (又称岩屑) 母岩破坏后的岩石碎块,反映母岩性质
(3)胶结类型
胶结类型:也称之为支撑类型。 填隙物与碎屑颗粒的关系 。
碎屑颗粒与填隙物的相对数量 碎屑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
沉积岩各论部分——陆源碎屑岩类
沉积岩各论部分——陆源碎屑岩类
基底胶结 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其中互不接触呈 漂浮状,填隙物主要为杂基。一般代表着高密度 流快速堆积的特征。它形成于沉积同生期。
二、内源沉积岩(自生沉积岩 )

陆源沉积岩

陆源沉积岩
• 2.燧石岩屑砂岩则相反,它表示构造 条件稳定,地形起伏小,长距离搬运 及较彻底的风化条件。
• 3.泥质岩屑为局部来源区的标志。
五、粉砂岩(Siltstones)
• 粉砂岩:主要由0.1~0.01mm粒级(>50%) 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
(一)一般特征: (1)碎屑物质中,稳定组分较多,成分较单
• 基质
• 是<0.03毫米的细粒碎屑物质及粘 土矿物,它们一般是与碎屑物质一起 机械沉积的,它们对碎屑颗粒也起胶 结作用。由于它们的颗粒是非常细小 的,故肉眼下看不清其颗粒轮廓,多 为泥状结构,具土状断口,光泽暗淡, 颜色多样。
3)胶结类型
胶结物或基质的与碎屑颗粒之间的的 相互关系称为胶结类型。
• (5)可含有碎屑云母:黑云母和白云母
• (6)常见碳酸盐和氧化硅胶结物,一般缺 乏基质物质,有时出现假基质
• (7)颜色一般呈浅灰色、灰绿色、灰黑色 等
(8)分选性及磨圆度均不好,一般为细 粒结构
• 成因(Origin)
• 1.岩屑砂岩的形成条件与长石砂岩基 本类似,需要有利于不稳定物质产生 和沉积的条件,即:强烈的物理风化 和近源快速堆积。
• 1.非渗透性 • 石油及天然气在地下保存的良好盖层 • 2.吸附性 • 粘土矿物具有从周围介质中吸附各种
离子、放射性元素及有机色素的能力。 • 3.吸水膨胀性:蒙脱石吸水膨胀8~10

4.可塑性水调和后造形,撤外力形不 变
5.耐火性Al2O3——Fe,TiO2,SiO2
6.烧结性粘土矿物在低于耐火度的低 温下局部熔化,因而使质点相互粘 结成坚硬的瓷质石块。粘土熔融 (从局部熔化至全部熔化成流体的 温度范围)范围越大,工业价值越 高。

陆源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

2.胶结物结构(P102) 胶结物结构(P102)
在碎屑岩中胶结物的含量小于50%,结构特点是与胶结物的结晶程度、 在碎屑岩中胶结物的含量小于50%,结构特点是与胶结物的结晶程度、晶 50% 粒大小和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有关,常见结构类型: 粒大小和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有关,常见结构类型: 非晶质结构: 蛋白石、铁质胶结物等。 (1)非晶质结构:如:蛋白石、铁质胶结物等。 隐晶质结构:如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2)隐晶质结构:如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矿物结晶微小,肉眼和放大镜下都看不到晶粒,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识别。 矿物结晶微小,肉眼和放大镜下都看不到晶粒,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识别。 显晶质结构:最常见的有碳酸盐等胶结物。 (3)显晶质结构:最常见的有碳酸盐等胶结物。 矿物结晶较大,肉眼或放大镜可以辨认;胶结物颗粒小于碎屑。 矿物结晶较大,肉眼或放大镜可以辨认;胶结物颗粒小于碎屑。 带状和栉壳状结构: (4)带状和栉壳状结构: 胶结物环绕碎屑颗粒基带状分布,称带状胶结; 胶结物环绕碎屑颗粒基带状分布,称带状胶结;胶结物呈纤维状或细柱状 垂直碎屑表面生长,称栉壳状胶结。 垂直碎屑表面生长,称栉壳状胶结。 (5)再生结构(次生加大结构) 再生结构(次生加大结构) 自生石英胶结物沿碎屑石英边缘呈次生加大边, 自生石英胶结物沿碎屑石英边缘呈次生加大边,而且两者的光性方位是大 体一致的,这种石英胶结物为次生加大石英或再生石英( 体一致的,这种石英胶结物为次生加大石英或再生石英(可以有长石和方 解石与次生加大结构)。 解石与次生加大结构)。 嵌晶(连生) (6)嵌晶(连生)结构 指胶结物在重结晶时形成很大的晶体,或者是从孔隙水溶液中结晶的粗大 指胶结物在重结晶时形成很大的晶体, 晶体,往往将一个或几个碎屑颗粒包含在一个晶体之中,为典型的后生阶 晶体,往往将一个或几个碎屑颗粒包含在一个晶体之中, 段产物。 段产物。 其它:凝块状或斑点结构。 (7)其它:凝块状或斑点结构。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及类型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及类型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及类型
岩石机械风化后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碎屑岩,又称陆源碎屑岩。

碎屑岩的基本类型:
1.碎屑颗粒大小:砾岩、砂岩、粉砂岩等。

2.物质来源可分为陆源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

3.成因类型及分布:冲积扇砂砾岩体碎屑岩。

冲积扇是指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山间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进入平原,在出山口处因流速变小,能量降低,而使碎屑物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锥积体。

冲积扇中的砂砾岩体称为冲积扇砂砾岩体。

特征:
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粒径又分为集块岩(>64毫米)、火山角砾岩(64~2毫米)和凝灰岩(<2毫米)。

陆源碎屑岩按碎屑的粒径,可分砾岩(角砾岩)、砂岩和粉砂岩。

砾岩有棱角者称角砾岩,按砾石大小又可细分为巨砾岩(>256毫米)、粗砾岩(256~64毫米)、中砾岩(64~4毫米)、细砾岩(4~2毫米)。

砂岩按砂粒大小可细分为巨粒砂岩(2~1毫米),粗粒砂岩(1~0.5毫米)、中粒砂岩(0.5~0.25毫米)、细粒砂岩(0.25~0.1毫米)、微粒砂岩(0.1~0.0625毫米)。

粉砂岩按粒度可分为粗粉砂岩(0.0625~0.0312毫米),细粉砂岩
(0.0312~0.0039毫米)。

碎屑岩主要由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两部分组成。

04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

04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
杂基含量也是沉积速率的反映标志,一般地说, 沉积越快,杂基含量越高。
46
2.胶结物(cement)
胶结物是沉积期后以化学沉淀方式充填在碎屑颗 粒孔隙之中的物质(自生矿物)。常见结晶或非晶 质的自生矿物,在碎屑岩中含量<50%,对颗粒起胶 结作用,使之成为坚硬的岩石。胶结物有的形成于 沉积 - 同生期,但多数是成岩 - 后生期的沉淀产物。 碎屑岩中主要胶结物是硅质 ( 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 、 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及一部分铁质(赤铁矿、褐 铁矿)。此外,硬石膏、石膏、黄铁矿以及高岭石、 水云母、蒙脱石、海绿石、绿泥石等粘土矿物都可 以作碎屑岩的胶结物。
52
钙质(方解石)胶结
53
54
3)其它胶结物
在碎屑岩中氧化铁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胶结物。 石膏和硬石膏也可以作为砂岩的胶结物。 磷灰石、沸石、海绿石及有机质等化学成因矿物也可出 现在碎屑岩中,它们可能作为孤立的自生矿物存在,也可以 作为碎屑岩的胶结物。另外,石英、长石、重晶石、天青石、 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萤石、岩盐、钾盐、黄铁矿、绿 泥石等均可在碎屑岩中呈孤立星散状或结核状分布。它们常 表现得成分较单纯,结晶颗粒较小,但晶形完好。在碎屑岩 中,这类矿物一般只含很少的数量,但它们的出现对于分析 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和解释成岩、后生作用都是很有意义的。
之成分成熟度就高。
58
成熟度指数——判别砂岩或其它碎屑岩在化学上及 在矿物学上成熟度高低的指数。SiO2/Al2O3、Q含量、
Q/(F+R)、ZTR指数。
Q= Quartz 石英 Z= zircon 锆石 F= Feldspar 长石 T=tourmaline 电气石 R= Rock fragments 岩屑 R=rutile金红石

陆源碎屑岩一般特征课件

陆源碎屑岩一般特征课件

填隙物组分
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是填隙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在成岩过程中 由粘土颗粒转化而来。粘土矿物具有吸附和交换离子的能力 ,对碎屑岩的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杂基
杂基是填隙物中非颗粒的细小物质,包括高岭石、蒙脱石等 。它们对碎屑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有一定影响,同时也能反 映母岩的形成环境。
化学组分
可溶盐类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与构造
结构
01
结构类型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多样,包括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和
泥质结构等。
02 03
颗粒大小与形态
陆源碎屑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是判断其成因和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一 般来说,颗粒越粗,说明沉积物的搬运距离越短,可能形成于近源沉积 环境;反之,则可能形成于远源沉积环境。
02
CATALOGUE
陆源碎屑岩的组成
碎屑组分
碎屑颗粒
碎屑颗粒是陆源碎屑岩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母岩机械破碎产生。根据颗粒的大 小、形状、成分和排列方式,可以推断母岩的性质和形成环境。
矿物碎屑
矿物碎屑是构成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常见的矿物碎屑包括石英、长石、云母 等。这些矿物的含量和比例对碎屑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有一定影响。
缝合线构造
缝合线构造是指岩石中出现的呈线状或网格状的构造现象 ,主要由压溶作用形成。缝合线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岩石的压实作用和成岩作用的过程。
04
CATALOGUE
陆源碎屑岩的物理性质
颜色
颜色
陆源碎屑岩的颜色多样,常见的 有灰色、浅灰色、深灰色、褐色
、红色等。
影响因素
陆源碎屑岩的颜色主要受其矿物 成分、粒度和成分的相对含量等
陆源碎屑岩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常呈条带状或斑块状 分布。

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碎屑岩是一种由碎屑颗粒堆积而成的岩石,它们通常由破碎的岩石或矿物颗粒组成,这些颗粒可以是由天气作用、水力作用或风力作用产生的。

碎屑岩的主要类型包括砂岩、泥岩、砾岩和角砾岩。

砂岩是一种以砂粒为主要成分的碎屑岩,它由矿物质、岩屑和有机质等组成。

砂岩的颗粒大小通常在0.063-2mm之间,这些颗粒可以是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也可以是石英和长石等岩屑。

砂岩的颗粒粒度越小,其孔隙度和渗透性就越小,因此其储油性和储气性也就越好。

砂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通常用于建筑材料、油气储藏和水资源开发等方面。

泥岩是一种以黏土粘合的细颗粒为主要成分的碎屑岩,其颗粒大小小于0.063mm。

泥岩中的黏土矿物质通常是伊利石、蒙脱石、白云石等,这些矿物质的黏着力很强,使得泥岩具有极强的压实性和抗腐蚀性。

泥岩通常形成于海湾、河口和湖泊等低能环境,其质地细腻,易于切割和雕刻,因此用于制作建筑装饰品和雕塑等。

砾岩是一种以砾石为主要成分的碎屑岩,其颗粒大小通常在2-64mm 之间。

砾岩中的颗粒可以是石英、长石、岩屑等矿物质,也可以是贝壳、珊瑚等生物残骸。

砾岩的颗粒由水流、冰川和风力等作用堆积而成,其孔隙度和渗透性较好,因此适合用于建筑材料和道路工程等方面。

角砾岩是一种以角砾石为主要成分的碎屑岩,其颗粒大小通常在64-256mm之间。

角砾岩中的颗粒可以是石英、长石、岩屑等矿物质,也可以是贝壳、珊瑚等生物残骸。

角砾岩的颗粒由水流、冰川和风力等作用堆积而成,其孔隙度和渗透性较好,因此适合用于水利工程和防洪工程等方面。

碎屑岩的特点是颗粒成分多样,颗粒大小不一,成分含量不同,因此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碎屑岩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程方案。

陆源碎屑岩简介

陆源碎屑岩简介
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的概念、成熟度指数的
含义(重点)
一、碎屑颗粒的结构(Textures of clasticgrains)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一般包括:粒度、球
度、形状、圆度、颗粒的表面特征。
(一)粒度(Grain size)
1.粒度的概念粒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大小。
粒度是碎屑颗粒的最主要的结构特征,直
胶结物形成于成岩期
或后生期化学沉淀的产物。
反映稳定强水流的
沉积特征。
3.接触胶结——亦为一种颗粒支撑结构,
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
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孔隙中无胶
结物。
可能是干旱气候条件下
的砂层,因毛细管作用,溶液
沿颗粒间细缝流动并沉淀而成;
或者是原来的孔隙式胶结物经
地下水淋滤溶蚀改造而成的。
碎屑岩的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一)杂基(Matrix)
(1)定义: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
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粒度一般小于0.03mm
(>5Ф)。
成分主要是细粉砂和
粘土,有时有少量的碳酸
盐灰泥和铁质。对于更粗
的碎屑岩,如砾岩,杂基
也相对变粗,除泥以外,
还可以包括粉砂甚至砂级颗粒。
(2)地质意义: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
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
(4)克鲁宾(Krumbein,1934)将伍登—温特
华斯的粒级划分转化为Ф值:
Ф= -log2D,D为碎屑颗粒直径(mm)
>2mm
2~0.0625mm
0.0625~0.0039mm
<0.0039mm
>8
<-1
-1~4

沉积学 第三章 陆源碎屑岩的特征

沉积学 第三章 陆源碎屑岩的特征

(3) 粒度分类命名原则 ①当碎屑颗粒的分选性为中等-好时,采用三级 命名法。 即以含量大于或等于 50%的粒 级定岩石的主名, 含量在 50-25%的粒 级以“××质”的形式写在主名之前;含量在 25—10% 的粒级以“含××” 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小于 10%的粒级不参与命名。 例:细砾(2-10mm)含 量占 15%,粗砂(2-0.5mm)占 55%,细砂(0.25-0.1mm)占 30%,其 粒度命名 为含细砾细砂质粗砂岩。 ②当碎屑颗粒的分选性为差时, 各粒级含量都小于 50%, 而含量在 50-25%的粒级又不止 一个, 这时以含量为 50–25%的粒级进 行复合命名,以“××-××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 多的写在后面,其它 含量少的粒级仍按第一条原则处理。 例:细砾(2-10mm)含量占 25%,粗砂 (2-0.5mm)占 40%,细砂(0.25-0.1mm)占 35%,其粒度 命名为细砾质细砂-粗 砂岩。 ③当碎屑颗粒分选性更差时, 不但各粒级含量都小于 50%, 而且含 量为 50-25%的粒级也 没有或只有一个,则应将此岩石的全部粒度组分分别 合并为砾、砂、粉砂三大级,按前两条 原则命名。 例:细砾占 15%,粗砂占 20%,中砂占 30%,细砂占 20%,粉砂占 15%,其 粒度命名为含粉 砂含细砾砂岩。 2.碎屑颗粒的圆度 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 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在手标本的观察描述中, 通常把碎屑颗粒 的圆度分 为四级。 1.棱角状:碎屑颗粒具有尖锐的棱角,棱角没有或很少有磨蚀的痕迹。反 映未经搬运。 次棱角状:碎屑颗粒的棱角稍有磨蚀现象,但棱角仍清楚可见。 反映颗粒经过短距离搬 运。 次圆状:碎屑颗粒的棱角有明显的磨损,棱角圆 化,但颗粒的原始轮廓、棱角所在位置 还清楚。反映颗粒经过了较长距离搬 运。 圆状:碎屑颗粒的棱角已磨损消失,颗粒圆化,原始轮廓、棱角位置难 于推断。这是颗 粒经过长距离搬运,长期磨蚀的结果。 颗粒的圆度主要与搬 运距离、 搬运方式有关但还受矿物习性影响, 如推移搬运的颗粒比 悬移搬 运的颗粒易磨圆, 软的颗粒比硬的颗粒易磨圆。 研究圆度主要是针对推移载荷, 而悬 移载荷的圆度研究意义不大。 2. 碎屑颗粒的球度 球度是指碎屑颗粒接近球体形态的程度,常用颗粒 长、中、短三轴长度来确定,如三轴 长度近相等则球度好。三轴长度差别大 则球度差。因颗粒球度不仅决定于磨蚀程度,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于原始形状 和晶形。球度和圆度并不完全一致,球度好并不一定圆度也 好。如晶形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
定义:沉积物(较大的碎屑颗粒和杂基物)对上 覆压力的分配关系
• 颗粒支撑:较大碎屑颗粒彼此直接接触搭成主 要格架,单独支撑上覆压力,杂基物分布在孔 隙间——浅海牵引流和深海颗粒流沉积物
• 杂基支撑:较大碎屑颗粒分布在杂基物中,不 能彼此直接接触,两者共同支撑上覆压力—— 风暴流、浊流、冰筏沉积物
分离出不同粒径的颗粒。
. 名义粒度:与碎屑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为名义粒度。
2)粒度标准
❖.自然粒级标准:以毫米为单位,以十进位的级差划
分不同粒度级别。
砾石:> 2.0 mm
砾状结构
砾岩
粗砂: 2-0.5 mm
粗砂状结构
粗砂岩
中砂: 0.5-0.25 mm 中砂状结构
中砂岩
细砂: 0.25-0.10 mm 细砂状结构
. 本 教 材 的 分 类
火山碎屑岩?
它生沉积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砾岩

陆源碎屑岩
砂岩 粉砂岩

碳酸盐岩
泥质岩

自生沉积岩
硅质岩 铁质岩 磷质岩
铝质岩
蒸发岩
第二节 陆源碎屑岩的组分特征
四个结构组分(不叫成分)
❖. 碎屑颗粒(相当于碎屑岩中的骨架),主要为石
英、长石、岩屑和重矿物,含量 >50%,
❖. 杂基(基质) ❖. 胶结物
第四讲
它生沉积岩中的陆源碎屑岩类
第一节 沉积岩分类 第二节 陆源碎屑岩的组分特征 第三节 陆源碎屑岩的构造特征 第三节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特征 第四节 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岩石特征
第一节 沉积岩的分类
. Folk(1974)的分类:在侧重成因时,同时考虑沉积物的沉积 机理,将沉积岩分为三大类,分别为:
硅酸盐碎屑岩类”(S类) 异化粒碎屑岩类”(A类) 沉 淀 岩 类”(P类) 碎屑(Clast):所有可经机械搬运而离开其生成地点的矿物或矿物集 合体; 异化粒:沉积盆地内形成的自生颗粒。
-2
2 mm
-1
1 mm
0
0.5 mm
1
0.25mm
2
0.125mm
3
0.0625mm
4
0.0039mm
8
2、 磨圆度(Roundness)
指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平的程度或颗粒表面的光滑程度。它是碎 屑颗粒在沉积作用过程中累积磨蚀强度的衡量指标。肉眼观察中,据主 棱角、次棱角的磨损程度和颗粒原形的保留程度,可定性地将圆度划分 成5个级别:棱角状、次角状、次圆状、圆状和极圆状。
填隙物
❖. 孔隙
杂基(基质)——在沉积过程中,与主要碎屑颗粒同时机械沉积 的较为细粒的碎屑部分。杂基的含量高、低可指示沉积环境的水动 力条件的弱或强。
胶结物——在成岩过程中,从粒间水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化学沉淀 物。它可指示水体的化学成分特征,但不能指示沉积环境的水动力 条件的强或弱。
砂岩中的碎屑颗粒以石英为主, 颗粒之间为方 解石胶结物和基质.
棱角状:颗粒的主棱和角基本没磨损. 次棱角状:颗粒的主棱和角稍有磨损,次级角未磨损. 次圆状:颗粒的主棱和角严重磨损,次级角受磨损,原形仍保留. 圆状:颗粒的主棱和角磨损成圆弧状,次级角被严重磨损,原形轮 廓模糊. 极圆状:颗粒的主棱和角不存在,次级角不存在,失去原形轮郭.
圆(大的)和极圆状(小的)
杂基
第三节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特征
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结构:指组成碎屑岩的主要颗粒和填 隙物的大小、形状、在岩石中的分布及其彼此之间的相 互关系,通常要考察碎屑颗粒、胶结物和杂基物三个部 分:
一、碎屑颗粒的结构(粒度、磨圆度、分选性/度) 二、杂基的支撑类型(自学) 三、胶结物的结构和胶结类型 四、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概念和意义
. Selley(1976)据沉积岩构成物质的形成或产生部位与沉积地是否一 致,将沉积物或沉积岩分为“异地沉积岩”和“原地沉积岩”两大类。 异地:构成物质的沉积部位与形成或生成的部位不致(土生洋长?); 原地:构成物质的沉积部位与形成或生成的部位一致(土生土长?)。
.本教材的分类; 根据造岩原始物质的成因和来源首先分为 两大类:
• 过渡支撑:
三,胶结物的结构和胶结类型
1、胶结物的常见成分(Cement)
胶结物——在成岩过程中,从粒间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对分 离碎屑颗粒起焊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胶结物的沉淀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胶结物沉淀需要有相 关离子补给。胶结作用主要在早期成岩阶段(同生、浅埋) 进行。
. Pettijohn(1975)据沉积物的来源将沉积岩或沉积物分成外源沉积 岩类和内源沉积岩类两大类:
外源沉积岩类(Ex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主要由沉积盆地之 外供给的继承性原始物质形成的沉积岩石
内源沉积岩类 (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在沉积盆地内部, 由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与成岩作用产生的原始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石。
圆状
次圆状
次棱状
3、分选性/度(Sorting)
分选性又称分选度,指碎屑颗粒大小均匀程度。它是流体 在沉积作用中对粒度累积分异强度的衡量指标。 分选好:一个粒级颗粒达75%以上; 分选中等:一个粒级颗粒为75-50%; 分选差:一个粒级颗粒未超过50%,多级别颗粒共存。

分选中等


分选差
二,基质支撑 类型
细砂岩
极细砂: 0.10-0.05 mm 极细砂状结构
极细砂岩
粉砂: 0.05-0.005 mm 粉砂状结构
粉砂岩
泥: < 0.005 mm 泥质结构 泥岩 页岩 粘土岩
❖. Φ值粒级标准:
Φ值: 毫米为计量单位的颗粒直径以2为底的负对数。
Φ=-log2 d
d: 颗粒直径(毫米)
颗粒直径
Φ值
4 mm
它生沉积岩(Allogenic rocks) 自生沉积岩(Authigenic rocks) 它生沉积岩是指主要由它生矿物构成的沉积岩 ,自生 沉积岩是指主要由自生矿物构成的沉积岩,它们分别与上述 外源岩、内源岩或异地岩、原地岩相似. 两大类又可进一步细分类,有的按结构(粒度)分类, 有的按主要组分的成分类,有的按主要组分的成因分类。
一,碎屑颗粒的结构(p173)
1、粒度(grain size):
碎屑岩中骨架颗粒的大小称作粒度。
1) 粒度的计量:
通常用颗粒的直径来计量,但由于碎屑颗粒的形状多变, 所以测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包括:
. 薄片粒度:以颗粒切面的长轴直径大小来计量. . 筛孔粒度:松散或破碎的碎屑颗粒过不同孔径的筛子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