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及依据
05陆源碎屑岩
![05陆源碎屑岩](https://img.taocdn.com/s3/m/10fc107431b765ce050814ff.png)
泥质长石砂岩
肉红色,块状构造,中
粗砂结构。砂粒分选中等, 圆度中等,含量约85%,其 中约50%为钾长石,呈浅肉 红色,可见解理;其余为石 英,可见油脂光泽。胶结物 成分不明,但胶结十分紧密。
中粗砂结构,砂粒分选中等,磨圆差,多为角或 次角状。砂粒含量约80%,胶结物约20%。砂粒主要 是长石和石英,仅微量岩屑。长石以微斜长石为主, 部分斜长石,含量约60%,均很新鲜。石英粒度比 长石细小,含量约20%。胶结物为粘土质,单偏光 镜下呈淡褐红色,正交镜下全消光,少部分已转变 成长石的交代边,可见很低的光性,并与长石同时 消光。岩石已明显压实,砂粒常常以似镶嵌状聚集。
伊利石(水云母)粘土岩 淡绿色,块状构造,泥状 结构,摸之有滑感,硬度小, 指甲可划动;有一定吸水性, 遇水不膨胀。
黑色页岩 灰黑色,页理构造,泥状 结构,断口面较平整,硬度大 于指甲、但小于小刀,不污手。
油页岩 浅褐色,页理构造,但页 理发育不太好,泥状结构,断 口参差不齐。焚烧边角冒烟, 闻之有沥青味。
砂粒成分:石英、长石、岩屑为主, 其它少量:云母、重矿物(磷灰石、帘石、电气石等等) 胶结物:石英、方解石、铁质、海绿石、石膏…… 基质也可起胶结作用 常见岩石类型: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 沉积环境:十分广泛 大陆环境:河流、湖泊、沙漠 海陆过渡环境:三角洲、河口湾 海洋环境:从浅海到深海几乎无处不在。
常见岩石类型:泥岩、页岩
典型沉积环境:河漫滩、沼泽、三角洲、深湖、深海等。
泥质岩分类命名:
1)按泥质与粉砂相对含量(三分法):
粉砂 100 泥 0 95 5 75 25 50 50 25 75 5 95 0 100
粉砂岩 含泥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含粉砂泥岩 泥岩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8115460355270722192ef720.png)
3 术语和定义 3.1 成岩阶段 碎屑岩成岩阶段指碎屑沉积物沉积后经各种成 岩作用改造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所经历的不同地质历 史演化阶段。 同生成岩阶段 (syndiagenetic stage)
成岩阶段
早成岩阶段 (early diagenetic stage) 中岩阶段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6 各成岩阶段的标志 6.2酸性水介质(含煤地层)碎屑岩成岩阶段的主要标志 6.2.2.1 中成岩阶段A期 a)其古温度指标、有机质成熟度指标、泥岩中I/S混层 演化指标与淡水-半咸水中成岩阶段A期相同; b)在富含石英和长石的砂岩中,自生矿物组合以石英加 大和自生高岭石发育为特点,可见长石加大、自生钠长石、 方解石、菱铁矿、浊沸石、硬石膏、伊利石、绿泥石、伊 利石/蒙皂石 (I/S )混层粘土矿物以及石英颗粒裂缝愈合 和高岭石向绿泥石转化等现象; c)在中成岩阶段A期后期,水介质开始由酸性向碱性转 变,出现含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等晚期碳酸盐的胶结、交 代作用; d)颗粒间主要呈线状接触,少量凹凸接触; e)除部分碳酸盐溶解外,以长石和火山岩屑颗粒溶解为 地 主,形成粒内溶孔、铸模孔等次生孔隙,岩石具有孔径大 层 室 喉道窄的特征,另外还可见裂缝。
6 各成岩阶段的标志 6.1淡水—半咸水水介质碎屑岩成岩阶段的主要标志 6.1.1.2 早成岩阶段B期
a)古温度范围为大于65℃~85℃; b)有机质半成熟,镜质体反射率Ro为0.35%~0.5%,最大热 解峰温Tmax为430℃一435℃,孢粉颜色为深黄色,热变指数 TAI为2.0~2.5; c) 岩石由半固结到固结,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并可 见少量次生孔隙; d)泥岩中蒙皂石明显向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粘土矿 物转化。蒙皂石层占70%—50%; e)砂岩中可见I级石英次生加大,加大边窄或有自形晶面,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石英小雏晶,呈零星或相连成不完整 晶面,书页状自生高岭石较普遍; f)在有的砂岩基质中有云雾状隧石; g)可见一些矿物交代和转化现象。
碎屑岩各论1
![碎屑岩各论1](https://img.taocdn.com/s3/m/27642efffab069dc5022010a.png)
各端元组分包括的内容: 各端元组分包括的内容: Q:石英; : F:各种长石; :各种长石; R:岩屑,主要是火山岩、浅变质岩和细粒沉 岩屑,主要是火山岩、 积岩岩屑; 积岩岩屑; M:杂基。 :杂基。
Q 石英砂岩 90 长石石英砂岩 75 岩屑石英砂岩
岩 长 石 砂 岩 屑 长 石 砂 岩
长 石 岩 屑 砂 岩 岩 屑 砂 岩
二、砾岩和角砾岩主要成因类型
砾岩和角砾岩的成因类型很多, 砾岩和角砾岩的成因类型很多 , 常见的 有 滨岸砾岩滨岸砾岩-近岸角砾岩 河成砾岩 冰川砾岩、 冰川砾岩、角砾岩 岩溶角砾岩 盐溶角砾岩
滨岸砾岩1. 滨岸砾岩-近岸角砾岩
滨岸砾岩主要形成于滨海地区, 滨岸砾岩主要形成于滨海地区 , 其次是 滨湖地区,它是由河流携带的砾石或沿岸岩 滨湖地区, 石崩塌下来的碎块经波浪和海流反复改造而 砾石成分单纯,多由石英岩质砾岩构成, 成。砾石成分单纯,多由石英岩质砾岩构成, 砾石的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有时可见海相 砾石的磨圆度高, 分选性好。 化石。岩层厚度不大,可见交错层理, 化石。岩层厚度不大,可见交错层理,常与 石英砂岩共生,砾石长轴可顺岸排列。 石英砂岩共生,砾石长轴可顺岸排列。
从具体标志来说,应当选择砂岩中的石英、长石、 从具体标志来说,应当选择砂岩中的石英、长石、 岩屑和粘土基质四种组分作为分类依据。 岩屑和粘土基质四种组分作为分类依据。因为这些变 量容易鉴别,又有成因意义, 量容易鉴别,又有成因意义,它们彼此间的数量关系 可以反映砂岩的成因特征。 可以反映砂岩的成因特征。
岩溶角砾岩
中碎屑岩—砂岩 中碎屑岩 砂岩
主要由砂粒(粒径为2 mm)和填隙物组成的 主要由砂粒(粒径为2~0.1mm)和填隙物组成的 陆源碎屑岩,称砂岩。 陆源碎屑岩,称砂岩。砂岩在沉积岩中的分布仅次 于粘土岩而居第二位,约占沉积岩的1 左右。 于粘土岩而居第二位 , 约占沉积岩的 1 / 5 左右 。 它 是最主要的储集油气和水的岩石之一。因此, 是最主要的储集油气和水的岩石之一。因此,研究 砂岩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砂岩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碎屑岩岩心描述细则要求
![碎屑岩岩心描述细则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5afe6fba6c30c2258019eab.png)
碎屑岩岩心描述细则要求1定名:采用“颜色+含油气产状+岩性”的顺序定名。
(1)均一碎屑岩定名及分类a凡主要粒径在75%以上时为均一碎屑岩。
b分类标准见下表2-1。
(2)不均一的碎屑岩复合定名原则。
a 定名时后面为主要的,前面为次要的,最前面为更次要的。
b复合名称,一般不超过两种,即同一粒径颗粒含量超过50%者定为主要名称,50%~25%者定为次要名称,25%~5%者,为更次要名称(可不参加定名,而进行描述)。
c砂岩、砾岩的次要名称:细粒为主,粗粒次之,用“状”表示,如砾状砂岩,中粒状细砂岩等。
粗粒为主,细粒次之,以“质”表示,如砂质小砾岩、泥质粉砂岩等。
主次粒级数量相差较大,更次级的名称用“含”表示,如含砾泥质粉砂岩、含膏粉~细砂岩等。
表2-1 碎屑岩分类标准d不同粒径、颗粒百分比相近得者,一般用“~”符号联接,如砂粒各近50%(50%±5%)则定名粉~细砂岩,或细~粉砂岩。
e砾石含量5%~25%,砂粒含量有超过50%者,可定名为含砾(粉、细、中)粗砂岩,如果两种粒级含量相近者,是定名为含砾粉~细(中~细)砂岩。
f特殊岩性定名,岩石中含某一种特殊矿物、特殊成分或特殊沉积结构,其所占数量超过15%或面积超过20%者,可以此特殊矿物、特殊成分或特殊沉积构造而定名。
如鲕状砂岩、含黄铁矿细砂岩、碳质中砂岩、凝灰质细砂岩等。
(3).填隙物参与复合定名的情况:填隙物包括杂基及化学胶结物,即广义上区别于碎屑颗粒的胶结物,其含量50%~25%者,用“质”表示。
a粘土矿物含量25%~50%,参与质定名的,如:泥质(粗、中、细、粉)砂岩、高岭土质(粗、中、细、粉)砂岩、含砾泥质细砂岩、泥质小砾岩等。
b白垩土为弱固结的粉末状方解石,在成岩作用差,埋藏不深的地层中,难以结晶固化。
作为碎屑的填隙物,如含量为25%~50%,则可定名为白垩土质(粗、中、细)粉砂岩、白垩土质砂砾岩、白垩土质小砾岩。
c化学胶结物含量25%~50%参与质定名的,常见的有碳酸盐、硫酸盐、硅质(蛋白石、玉髓)、铁质等,如灰质(粗、中、细、粉)砂质、云质(粗、中、细、粉)砂岩、膏质粉砂岩、硅质中砂岩、铁质细砂岩等。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a0fa32110b4e767f5acfcebb.png)
3 术语和定义 3.1 成岩阶段 碎屑岩成岩阶段指碎屑沉积物沉积后经各种成 岩作用改造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所经历的不同地质历 史演化阶段。 同生成岩阶段 (syndiagenetic stage) 成岩阶段 早成岩阶段 (early diagenetic stage) 中成岩阶段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477-2003
代替SY/T 5477-92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
The division of diagenetic stages in clastic rocks
地 层 室
碳酸盐成岩阶段划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碎屑岩成岩阶段的命名 及划分的依据、标志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碎屑岩 成岩阶段划分及特征研究。
4成岩阶段划分的依据
a)自生矿物分布、形成顺序;
b)粘土矿物组合、伊利石/蒙皂石 (I/S)混层粘土矿物
的转化以及伊利石结晶度; c)岩石的结构、构造特点及孔隙类型; d)有机质成熟度; e)古温度: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地 层 室
—自生矿物形成温度; —伊利石/蒙皂石 (I/S) 混层粘土矿物的演化
5 同生成岩阶段的主要标志
a)岩石 (沉积物)疏松,原生孔隙发育; b)海绿石主要形成于本阶段; c)鲕绿泥石的形成; d)同生结核的形成; e)沿层理分布的微晶及斑块状泥晶菱铁矿; f)分布于粒间及粒表的泥晶碳酸盐,有时呈纤维状及微
地 层 室
粒状方解石; g)有时有新月形及重力胶结; h)在碱性水介质 (盐湖盆地)中析出的自生矿物有粉末 状和草莓状黄铁矿、他形粒状方沸石、基底式胶结或 斑块状胶结的石膏、钙芒硝,可见石英等硅酸盐矿物 的溶蚀现象等。
岩浆岩岩石学:(一)普通火山碎屑岩
![岩浆岩岩石学:(一)普通火山碎屑岩](https://img.taocdn.com/s3/m/a30bc6214b73f242336c5f85.png)
(一)普通火山碎屑岩
普通火山碎屑岩一般简称火山
碎屑岩。
其中火山碎屑占绝对优势,成岩方式以压结为主,常叠加有化学胶结物。
这种胶结物往往是火山灰后期次生变化、分解形成的蛋白石、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
该类型岩石按粒度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三种:
1.集块岩
岩石中的火山碎屑粒径大于50
毫米者占50%以上,常混有火山角砾、火山灰等,分选性差。
集块岩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或火山管道中,分布范
围较窄,可作为寻找古火山口或古火颈的一种标志。
2.火山角砾岩
主要由各种喷出岩的角砾组成,也有其它岩石角砾,角砾棱角明显,也可混入少量晶屑,一般由火山灰胶结,分选性差。
该种岩石除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外,也可分布于离火山口稍远的地区。
比较常见。
3.凝灰岩
岩石中大多数的火山碎屑粒度小于2毫米,并且被更细的火山尘及火山灰的次生化学分解物(蛋白石、
粘土、碳酸盐等)所胶结。
由于火山灰粒度细小,从火山口喷出后在空中可飘浮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所以一般凝灰岩的分布范围很宽,可距火山口很远。
它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
从火山碎屑成分来看,酸性凝灰岩中以玻屑、晶屑为主,岩屑较少;而基性及中性喷出岩晶屑、岩屑较多。
因此,按碎屑成分又可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和岩屑凝灰岩。
或按与之相当的喷出岩的成分分为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
碎屑岩储层类型划分依据及现行分类方案综述
![碎屑岩储层类型划分依据及现行分类方案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685be247375a417866f8fb9.png)
道 具有 赋存 经济 价值 的石 油、天然气 能力,则称之 为碎 屑岩 储 层,这里要强调是在现 今技术条件下 ,是因为有些碎屑岩 中赋存 有流体,但需要工艺技 术的发展才可 以实现其 工业 价 值 , 么这类碎 屑岩在 现阶段不是储 层, 那 但在可 以成 为储层 。 为有效高速 地开发油 田,必须进行精细的油藏研 究工作,而 油藏研究的核心是储层研究 ( 近年来 ,A G年会 已把储层 AP
同步压裂技术等技术 的发展 ,泥页 岩中的页岩气也得到足够
的重视 ,泥岩也成 为了储层 。
4 2 从 成 分 方 面 划 分 .
还可 以从组成砂岩 的物 质成分方面对砂岩进行分类 , 如 14 9 8年克里宁( r.ieP 1 K ynn。. 首先提 山了砂 岩成分的三角 图 D. 分类 ,在这个分类 中,克 里宁选择 了具有成因意义 的组分作 为划分秒岩类型 的基本端元 。刘宝瑁院士则推荐使用原成都
【 】Wo nR a d SMo , 0 , l miea n sn s n s o t l o 1  ̄e … n . md 0 3 a n r s i a d t e : nr s n 2 C y l o C o
f r t n dsr u o n v lt n n o ma i ,iti f n a d e ou i ,iR.H. o d n a d S. r d e s, o bi o W r e Mo a , d . n Cly c me t i a d so e : n en t n l s c ain o e i n o o it a e n s n s ・ tn s I tr ai a o it fS d me t lg ss n o As o
碎屑岩各论
![碎屑岩各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9a054416fc700abb68fce2.png)
根据砂和粘土的含量(按照三级命名原则):如含
砂泥质粉砂岩、含泥质粉砂岩等。
根据碎屑组分的含量:分为石英粉砂岩、长石粉砂 岩、岩屑粉砂岩;
根据胶结物的成分:如铁质粉砂岩和钙质粉砂岩等。
粉砂岩
三、
粉砂岩是经过较长距离搬运,在稳定的水动力条件 下缓慢沉降形成的。长距离搬运不仅使碎屑物质破碎形 成粉砂级颗粒,还可使粗细混杂的物质逐渐分异,使粉 砂颗粒相对的集中。因为颗粒细小故需在稳定的环境中 方可沉降堆积。
一、
二、砂岩的主要类型
一、砂岩的分类
按粒度大小细分为: 巨粒砂岩:砂粒直径2~1mm 粗粒砂岩:砂粒直径1~0.5mm 中粒砂岩:砂粒直径0.5~0.25mm 细粒砂岩:砂粒直径0.25~0.1mm 微粒砂岩:砂粒直径0.1~0.0625mm
沉积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即描述分类和成因分类。 理想的分类应当兼顾描述和成因两个方面。
(1)碎屑颗粒
岩屑成分复杂,有时在一种砂岩中岩屑可有20种之 多,但一般只有几种是主要的。常见的可分三类:(1)各 种隐晶质的喷出岩屑;(2)板岩、千枚岩及云母片岩等低 级变质岩屑;(3)粉砂岩、粘土岩岩屑,甚至还有泥晶灰 岩和白云岩等沉积岩屑。在许多岩屑砂岩中,碎屑云母 常是值得注意的组分,可以有黑云母和白云母。云母片 一般平行层理面富集,常常由于压实作用而发生变形, 在相邻石英颗粒之间成弯曲状甚至破裂。
某砂岩薄片鉴定资料如下:碎屑颗粒中石英 91% 、粘土岩岩屑3% 、燧石6% ,杂基(1%) 为陆源粘土,胶结物(10%)主要为硅质。该 岩石命名为:______________ 。
这种分类的特点既能很好反映砂岩成因特征。
各端元的成因意义: Q的含量或Q/(F+R)比值:反映砂岩的成熟度; F:反映气候和风化作用特点; R:也可反映砂岩的成熟度; F/R:反映物质来源和大地构造状况 M:反映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搬运介质的流动特征。
碎屑岩
![碎屑岩](https://img.taocdn.com/s3/m/93b06c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5.png)
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它的实质是被交代矿物的溶解和交代矿物的沉淀同时进行而导致替代 现象的发生。在地下深处由于孔隙水成分的改变,导致长石、火山岩屑、碳酸盐岩屑和方解石、硫酸盐等胶结物 的大量溶解,形成次生溶蚀孔隙,使储层孔隙度增大。这种次生溶蚀孔隙对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性近来受到愈来 愈多的重视。
孔隙和裂隙。岩石中未被固体物填充的空间叫做孔隙或裂隙,是地下水及油、气的储存所。孔隙可分为原生 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
孔隙类型
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
混合孔隙
是指在沉积时期或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原生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所谓粒间孔隙是指碎屑颗粒支撑的 碎屑岩,在碎屑颗粒之间未被杂基充填,胶结物含量少而留下的原始孔隙。粒间孔隙在砂岩储层中最普遍,分布 比较稳定。具粒间孔隙的砂岩储集层其孔隙度为5%-40%,后者几乎是未固结的松散砂层。
岩石物理数值模拟、实验测试和测井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对储层性质的认识。通过多学科、多信息分析可 得不同尺度的响应特征。针对非均质碎屑岩,通过多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孔隙结构分析并建立饱和度模型及流体识 别标准,实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储层综合评价,进而提高解释符合率是测井解释家所的重点。
对碎屑岩成岩作用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深部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表现 在二个方面:
分类
按物质来源可分为陆源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类:
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粒径又分为集块岩(>64毫米)、火山角砾岩( 64~2毫米)和凝灰岩(<2毫米)、粗砾岩 (256~64毫米)、中砾岩(64~4毫米)、细砾岩(4~2毫米 )。
陆源碎屑岩中,砂岩按砂粒大小可细分为巨粒砂岩(2~1毫米),粗粒砂岩(1~0.5毫米)、中粒砂岩 (0.5~0.25毫米 )、细粒砂岩(0.25~0.1毫米)、微粒砂岩( 0.1~0.0625毫米 )。粉砂岩按粒度可分为 粗粉砂岩( 0.0625 ~0.0312毫米 ),细粉砂岩( 0.0312~0.0039毫米 )。
碎屑岩——精选推荐
![碎屑岩——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2091f9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0.png)
碎屑岩岩石机械风化后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碎屑岩。
目录1基本简介▪ 1)简介▪ 2)按物质来源分类▪ 3)碎屑物2矿物成分▪ 1)原因一▪ 2)原因二3矿石结构4影响因素▪ 1)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2)胶结作用▪ 3)溶解作用5勘探现状6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2)次生孔隙▪ 3)混合孔隙7成因类型▪ 1)冲积扇砂砾岩体▪ 2)河流砂岩体▪ 3)三角洲砂岩体▪ 4)海岸砂岩体▪ 5)湖泊砂岩体▪ 6)浊积砂岩体▪ 7)资料记载8岩石分类▪ 1)火成岩▪ 2)沉积岩▪ 3)变质岩1基本简介简介碎屑岩碎屑岩是由于机械破碎的岩石残余物,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最后形成的新岩石。
又称陆源碎屑岩。
碎屑岩中碎屑含量达50%以上,除此之外,还含有基质与胶结物。
基质和胶结物胶结了碎屑,形成碎屑结构。
按碎屑颗粒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等。
按物质来源分类按物质来源可分为陆源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类。
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粒径又分为集块岩(>64毫米)、火山角砾岩(64~2毫米)和凝灰岩(256毫米)、粗砾岩(256~64毫米)、中砾岩(64~4毫米)、细砾岩(4~2毫米)。
砂岩按砂粒大小可细分为巨粒砂岩(2~1毫米),粗粒砂岩(1~0.5毫米)、中粒砂岩(0.5~0.25毫米)、细粒砂岩(0.25~0.1毫米)、微粒砂岩(0.1~0.0625毫米)。
粉砂岩按粒度可分为粗粉砂岩(0.0625 ~0.0312毫米),细粉砂岩(0.0312~0.0039毫米)。
碎屑岩主要由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两部分组成。
碎屑物碎屑岩碎屑物质又可分为岩屑和矿物碎屑两类。
岩屑成分复杂,各类岩石都有。
矿物碎屑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
胶结物主要是化学沉积形成的矿物,它们充填在碎屑之间起胶结作用,主要有硅质矿物、硫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及硅酸盐矿物。
碎屑岩的孔隙是储存地下水及油、气的对象,研究碎屑岩对寻找地下水及油气矿床有实际意义。
碎屑岩描述的内容及顺序
![碎屑岩描述的内容及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e1459f00eff9aef8941e067d.png)
碎屑岩描述的内容及顺序1、砂岩⑴岩性描述:层位、井段、厚度、岩性定名(颜色、含油气级别、岩性)、矿物及岩块成分、含泥、含钙、含碳情况,粒度、磨圆、分选、胶结物成分,胶结程度,结核、泥砾、层理、层面特征、韵律、裂缝、擦痕、地层倾角、接触关系。
⑵含油、气、水描述1)含油砂岩出筒时情况,岩心新鲜面油浸颜色,含油饱满程度,油脂感强弱、油味、含油面积、外渗情况、含油水情况(滴水试验、新鲜面湿润情况、有无咸味、干后有无盐霜),含油产状,荧光观察(颜色、产状、含量),荧光试验(滴照、氯仿系列),含油连通情况,含油与岩性、层理、裂缝的关系,含油定级。
2)含气砂岩出筒时冒气情况,气味,浸水试验(冒气处数、部位、气泡大小、连续性、持续时间、声响程度),含气与岩性层理及裂缝的关系,丙酮---水试验结果,含水情况(新鲜面湿润程度,塑料袋密闭试验结果)。
气测全烃百分含量(峰值、基值)含气定级。
3)含油级别的划分:碎屑岩含油级别按部颁标准统一划分为六级,即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
4)含气级别的划分:碎屑岩含气级别统一划分为三级,即气层、含气层、气水层。
详细划分原则和标准见下表:碎屑岩含气级别的划分标准2、泥岩:定名,颜色(次生色要描述产状),含砂、含钙、含碳情况,可塑性,吸水性,滑感,层理,层面特征,结核,包裹物,化石(包括粗略定和保存程度),自生矿物, 擦痕,硬度,地层倾角,接触关系。
3、特殊岩层:包括化石层、煤层、凝灰岩、石膏层、铁矿层、油页岩、泥灰岩等其它岩类,厚度大于“0.1米”的需单独分出,详加描述。
厚度小于“0.1米”的作为夹层描述。
特殊岩性层的详细描述内容分别作一说明和要求: 级别气测 岩心干湿程度 岩心冒气 钻井液 气层高异常,峰值远远大于基值,后效明显,显示段厚度大于该砂岩层厚度岩心直观干燥,塑料袋密闭试验,袋壁无水珠 岩心出筒柱面连续冒气,浸水试验呈串珠状冒气泡 槽面有气泡,收集后可点燃。
碎屑岩类描述方法
![碎屑岩类描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872101a6c30c2259019e98.png)
碎屑岩描述方法鉴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逐包鉴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
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物、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
1、颜色描述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前,次要颜色在后)。
2、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2.1粒级划分标准2.2 砂岩结构定名方法a.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粒级含量均<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
b.主、次粒级定名法: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在后面。
c.不等粒砂岩的命名: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粒砂岩。
d.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如表:2.3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命名2.3.1 粒度分类:a.砾石含量≥50%者称砾岩b.砾石含量在30-50%之间者称砂砾岩c.砾石含量在10-30%之间者为砾质砂(泥)岩d.砾石含量≤10%为含砾砂(泥)岩2.3.2 圆度分类砾岩:圆状、次圆状砾石含量≥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总量的50%。
2.3.3 成分分类a.单成分砾(角砾)岩:成分单一,某成分砾石占75%以上,叫××砾(角砾)岩。
b.复成分砾(角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成分组成,亦统称砾岩(角砾岩)。
3碎屑岩成分命名3.1成份分类a.按杂基含量分类。
杂砂岩:杂基含量>15%。
(净)砂岩:杂基含量<15%。
b.按石英、长石、岩屑相对含量分类(见下图)Ⅰ、石英砂岩Ⅱ、长石石英砂岩Ⅲ、岩屑石英砂岩Ⅳ、长石砂岩Ⅴ、岩屑长石砂岩Ⅵ、长石岩屑砂岩Ⅶ、岩屑砂岩石英单元Q:石英、燧石、石英岩,其它硅质岩岩屑等,反映成分熟度。
沉积岩分类碎屑岩
![沉积岩分类碎屑岩](https://img.taocdn.com/s3/m/22c9a5c36edb6f1afe001fc9.png)
沉积岩分类碎屑岩沉积岩分类碎屑岩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
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
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
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
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
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
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
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
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
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
根据粒级大小,砂岩可以分为:粗粒砂岩(2-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O.25mm)根据矿物成分,砂岩可分为:(1)石英砂岩砂岩中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称石英砂岩。
(4)--火山碎屑岩类
![(4)--火山碎屑岩类](https://img.taocdn.com/s3/m/5c3b092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a.png)
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出的火山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
同一般岩浆岩比较起来,火山碎屑岩的形成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其中的碎屑物质是由火山爆破的机械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晶体或玻璃质的碎块构成,而非岩浆冷凝的产物;第二,火山碎屑物质有些是喷射至大气中后经过空气介质而沉落于陆地,有些可能是降落在水中再经一定的搬运作用而在异地沉积的;而岩浆岩无这一沉积过程;第三,火山碎屑岩是由松散的火山碎屑堆积物经过压实、胶结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而岩浆岩却是岩浆直接的冷凝结晶产物。
由于火山碎屑岩形成过程(机械破碎、沉积、压实、胶结等)和沉积岩相似,因而,也形成了许多和沉积岩相似的特征(如碎屑结构、层理等)。
由于火山碎屑岩中的碎屑物质来源是火山活动这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其沉积—成岩过程中却又有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即它在成因上具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二重性;在岩性上也显示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双重特征,因而它是岩浆岩—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
据此,有些人也把它归到沉积岩的分类体系中。
火山碎屑岩分布十分广泛,从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层至近代死火山堆积物中均有产出。
在许多喷出岩出露的地区,也往往相伴而生,共同构成复杂的火山岩系,如我国东南沿海诸省的中生代火山岩系。
火山碎屑岩常富集有一般金属矿产,稀有、放射性元素矿产等,而且规模也比较大。
一、火山碎屑物的一般特征质火山碎屑物质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它的物态、形状和大小上。
(一)火山碎屑物质的物态和形状火山碎屑物质的物态一般指它降落着地时的物理状态,即是固态、液态,抑或是塑性体。
固态碎屑包括岩屑、晶屑和玻屑;塑性碎屑包括浆屑,塑性玻屑。
1.岩屑岩屑是火山活动中早期先凝结的喷出岩和火山通道的围岩经火山作用爆碎后形成的岩石碎块。
岩屑的形状极不规则,呈棱角状,一般大于2 mm。
2.晶屑晶屑是火山爆碎的各种矿物的晶体碎块,常见者是石英、长石的晶屑,它们多半是岩浆中早期形成的斑晶破碎以后的产物。
碎屑岩分类命名
![碎屑岩分类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67576781ddccda38366baf50.png)
一、.单层厚度极薄层状v 1cm薄层状1 ~ 10cm中层状10~ 50cm厚层状50~ 100cm巨厚层状100~ 200cm块状〉200cm二、碎屑岩分类1. 砾岩分类1 )按砾石含量分类:砾石含量>50%砾岩砾石含量>30%,<50%:质砾岩,泥质砾岩砾石含量>5%,<30%|质砂岩,砾质泥岩砾石含量>0.01%,<5%含: 砾泥岩,含砾砂岩2)按砾石大小分:巨砾岩(>128mr)、粗砾岩(<128~32mm)中砾岩(<32~8mm)、细砾岩(<8~2mm)。
3)按砾石成分划分:单成分砾岩,同成分砾石含量占砾石总含量的75%以上,如石英岩(质)砾岩、花岗岩(质)砾岩;复成分砾岩,砾石中,没有哪一种单一成分超过75%。
4)按成因的划分(表):见工作手册。
可综合命名,如复成分中砾岩。
2. 砂岩分类砂岩是粒度为2〜0.063mm (1〜+4巾)的砂级颗粒占50X 10-2^上的碎屑岩。
砂岩的进一步划分:1)按粒度:按碎屑的粒级范围可进一步分为粗砂岩(2〜0.5mm,或-1〜1巾);中粒砂岩(0.5〜0.25mm,或1〜2巾);细砂岩(0.25〜0.063mm,或2〜4巾)三种基本类型。
2 按杂基含量划分杂基> 15%杂砂岩杂基V 15%,净砂岩(简称砂岩)3 按砂屑成分划分:石英(Q 、长石(F 、岩屑(R 三角分类图解。
为了尽可能表示出此类岩石的形成机理与环境特征,建议采用成都地质学院的砂岩成分、成因分类(图,见工作手册。
如岩石中含有某种特殊矿物时可用附加命名办法,如海绿石石英砂岩、锆石砂岩等。
4 综合划分在以上三种划分中,同时选用两种或全部三种作综合划分,如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
此外,化学沉淀胶结物占岩石总量10%以上,或胶结物具有较重要成因意义时,以X 质作为附加修饰词,如硅质长石石英细砂岩。
混入了其它粒级陆源碎屑的命名,以含X质、X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混入砾石时,命名规则见前文。
混入粉砂时,碎屑中粉砂>25% <50%,粉砂质…”碎屑中粉砂> 5% <25%,含粉砂质…”;3. 粉砂岩分类粉砂岩是粒度为0.063〜0.0039mm (4〜8巾)的碎屑占50X 10-2^上的一种细碎屑岩。
沉积岩分类与碎屑岩
![沉积岩分类与碎屑岩](https://img.taocdn.com/s3/m/7a3e743f43323968011c92d2.png)
2. 杂基是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与碎屑物质基本同时沉 积下来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物质。它们一般是悬移载荷的 产物。 杂基和陆源碎屑颗粒一样,都属陆源物质,但其粒 度比碎屑岩中主要碎屑颗粒小(<0.03mm或>5Φ),在碎 屑岩中作为填隙物出现。
杂基从粒级上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砂岩中以泥 为主,其次为细粉砂,而对于砾岩杂基的粒度可以粗一些。 杂基从成分上看:以粘土矿物为主,也可以是碳酸盐 灰泥、云泥及细小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但成分不是鉴 别杂基的主要标志,主要标志是结构。
2.2陆 源 碎 屑 岩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砾岩和角砾岩 砂岩 粉砂岩
2.2.1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概 念
陆源碎屑岩是母岩机械破碎产生的 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形 成的岩石,简称碎屑岩。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碎屑岩的物质组成,按其主要成因 可归为两类:一类是陆源碎屑和填隙 物中的杂基,它们是母岩的风化产物 借助于介质机械搬运方式在适当的地 点沉积而成.
(4)颗粒表面结构
表面结构是碎屑颗粒表面的形态特征,一般 主要观察表面的磨光程度及表面刻蚀痕迹两个 方面。
研究方法:电子显微镜能够识别的环境有滨海、风 成、冰川等环境。由于碎屑颗粒的表面结构在揭示 侵蚀、搬运作用和识别沉积环境方面有着实际意义。
2.填隙物的结构
(1)杂基的结构
( 2)
A非晶质及微晶质结构 胶结物为非晶质或微晶质,它们 在偏光显微镜下为均质体性质,或 具微弱光性。 B结晶粒状结构 主要是碳酸盐和硅酸盐胶结物 呈近等轴的结晶粒状,晶粒之间 镶嵌,大小一般都小于碎屑颗粒。
滨岸砾岩-近岸角砾岩 河成砾岩 洪积砾岩 冰川砾岩、角砾岩 岩溶角砾岩
细碎屑岩—粉砂岩碎屑直径 0.0625~0.0039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岩阶段B期 中成岩阶段 期 a) 古温度范围为>140℃~175℃; b) 有机质处于高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在 >1.3%~2.0%,最大热解峰温(Tmax)>460℃~490℃,孢 粉颜色为棕黑色,热变指数(TAI)为>3.7~4.0; c) 泥岩中有伊利石及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粘土矿物, 蒙皂石层<15%,属超点阵或称卡尔克博格有序混层(有序 度R≥3),称超点阵有序混层带; 晚成岩阶段 a) 古温度范围>175℃~200℃; b) 有机质处于过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 >2.0%~4.0%,最大热解峰温(Tmax)>490℃,孢粉颜色 为黑色,热变指数(TAI)>4.0;
浅层成岩阶段划分: 同生成岩阶段 早成岩阶段 中成岩阶段 晚成岩阶段 表生成岩阶段 A,B两期 A,B两期
主要依据: (1)古温度 ——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代表形成时储集层 的温度,是目前恢复古地温较为准确的指标。 ——自生矿物形成温度;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地下温度
பைடு நூலகம்
H:深度 Th: 深度H处的温度 ho: 恒温带深度 m取 20m a0:恒温带温度 取15℃ a:地热梯度
早成岩阶段A期 早成岩阶段 期 (1) 古温度范围为古常温~65℃; (2) 有机质未成熟,其镜质体反射率(Ro)<0.35%,最大 热解峰温(Tmax)<430 oC, 孢粉颜色为淡黄色,热变指数(TAI)<2.0; 早成岩阶段B期 早成岩阶段 期 a) 古温度范围为>65℃~85℃; b) 有机质半成熟,镜质体反射率(Ro)为0.35%~0.5%, 最大热解峰温(Tmax)430oC~435℃,孢粉颜色为深黄色, 热变指数(TAI)2.0~2.5; 中成岩阶段A期 中成岩阶段 期 a) 古温度范围为>85℃~140℃; b) 有机质低成熟—成熟,镜质体反射率(Ro)>0.5%~1.3%, 最大热解峰温(Tmax)>435 ℃~460℃,孢粉颜色为桔黄一 棕色,热变指数(TAI)>2.5~3.7; c) 泥岩中的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粘土矿物,蒙皂石层占 <50%~15%,其中<50%~35%属部分有序混层(R=0/R=1),
深层成岩阶段划分: 同生成岩阶段 早成岩阶段 晚成岩阶段 表生成岩阶段 A,B两期 A,B两期 A,B两期 A,B两期
指标同浅层成岩阶段,但划分标准不同。 早成岩阶段A期 早成岩阶段 期 小于0.35,孢粉颜色 (1)古温度在常温 )古温度在常温~60℃,R0小于 ℃ 小于 , 为淡黄色, 小于2.2,有机质的成熟度为未成熟。 为淡黄色,TAI小于 ,有机质的成熟度为未成熟。 小于 (2)I\S中S(%)大于 ) 中 ( )大于70% 3)深度在小于2000m范围内 (3)深度在小于2000m范围内 早成岩阶段B期 早成岩阶段 期 (1)古温度在 ℃~105℃,R0在0.35~0.5,孢粉颜 )古温度在65℃ ℃ 在 , 色为黄色深黄色, 色为黄色深黄色,TAI在2.2~2.5,有机质的成熟度 在 , 为低成熟。 为低成熟。 (2)I\S中S(%)在50%~70%。 ) 中 ( ) 。 (3)深度在 )深度在2000~3200m
注:温度虽然是独立的定量指标,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但是成岩 作用还受岩石结构,碎屑成分,有机质组成和压力等因素的控制, 在相似温度条件下,常压区和高压区的有机质演化常常差别很大, 所以温度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成岩演化阶段,只能作为划分成岩阶 段的次要指标。
(2)有机质 —— Ro(镜质组反射率) ——孢粉颜色 —— TAI(色变指数) ——成熟度 (3)泥质岩 —— I\S(伊利石\蒙皂石)中S —— 混层带类型 (4) 自生矿物分布、形成顺序 (5) 岩石的结构、构造特点及孔隙类型
此划分标准与浅层的不同之处在于: (1)考虑到深层异常高压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 调整了早成岩B期,晚成岩A,B期温度上下线。 (2)考虑到泥岩中I\S中S含量的下限,将晚成岩 A阶段该指标定为20%,晚成岩B阶段该指标定为 20%。
碎屑岩成岩阶段的划 分方案和主要依据
郭艳艳 201172004 地质工程S111 地质工程S111
碎屑岩成岩阶段: 指碎屑沉积物沉积后经各种成岩 作用改造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所经历的不同地质史 演化阶段。 由于深层成岩作用在异常高温高压影响下有所延 缓,所以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主要分为: 浅层碎屑岩成岩阶段 深层碎屑岩成岩阶段 3500m为深层和浅层的分界线
晚成岩阶段A期 晚成岩阶段 期 (1) 古温度在 古温度在105`155,R0为0.5~1.3,孢粉颜色为深黄 为 , 到浅橘黄, 大于2.5,有机质的成熟度为成熟。 到浅橘黄,TAI大于 ,有机质的成熟度为成熟。 大于 (2)I\S中S(%)20%~50%. 中 (3)深度在 深度在3200~4750m。 深度在 。 晚成岩阶段B期 晚成岩阶段 期 (1)古温度在 ℃~180℃,R0为1.3~2.0,有机 )古温度在155℃ ℃ 为 , 质的成熟度为高成熟。 质的成熟度为高成熟。 (2)I\S中S(%)小于 中 ( )小于20%。 。 (3)深度在 深度在4750~5100m 深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