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成岩作用及储层孔隙成因类型
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储集层为例
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储集层为例单祥;郭华军;邹志文;李亚哲;王力宝【摘要】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岩石物性等资料,详细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下二叠统广泛发育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包括火山碎屑水解、火山碎屑钠长石化、沸石类矿物形成、绿泥石形成等.碱性环境下发育多种伴生孔隙:火山碎屑碱性溶孔、钠长石化伴生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碱性环境成岩作用对中—下二叠统碎屑岩储集层影响主要有:碱性流体造成储集层流体压实效应强,即碱性流体下储集层压实率高,对原生孔隙保存不利;碱性环境成岩作用下储集层自生矿物含量高,局部胶结减孔量大;碱性流体溶蚀增孔效率高,火山岩屑的碱性溶蚀孔隙可以成为重要的储集空间.%Based on the data of cast thin section,SEM,Electronic probe,X-ray diffraction and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etc.,the paper detailedly studies the petrologic features and diagenesis of the Middle-Lower Permian clastics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based on which,the influence of the diagenesis in alkaline environment on accumulative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i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agenesis in alkaline environment is commonly noted in the Middle-Lower Permian strata,such as tephra hydrolysis,tephra albitization,formation of zeolites and chlorite and so on.Various associated pores including alkaline dissolved pore of tephra,albitized associated pore and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 in clay minerals are developed in alkaline environment.The influences ofdiagenesis in alkaline environment on the Middle-Lower Permian clastic reservoirs mainly include strong impaction of reservoir fluids resulted from alkaline fluids,i.e.,high reservoir compaction ratio in alkaline fluids,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primary pore preservation;high authigenic mineral content of reservoir under the diagenesis in alkaline environment and local cementation with large pore reduction amounts;high pore increase efficiency due to the corrosion of alkaline fluid.Alkaline dissolved pore in tephra can be the important accumulation space.【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8页(P55-62)【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二叠统;碱性流体;成岩作用;碎屑岩储集层【作者】单祥;郭华军;邹志文;李亚哲;王力宝【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沉积物进入埋藏成岩环境后,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加,在孔隙流体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及化学变化,这种埋藏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储集性能产生重要影响[1-5]。
第十章碱性岩第十一章脉岩 (2)
(一)化学成分
(二)矿物成分
1.沉积岩中大量出现 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盐类矿物、铁质矿物、有机质、蛋白 石、玉髓等。 2.沉积岩中较少出现 橄榄石、基性斜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等。 3.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都大量出现 石英、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等。
沉积岩与岩浆岩平均矿物成分对比表
矿物种类
粘土矿物 沉积铁质矿物 白云石及部分菱铁矿 方解石 石膏及硬石膏 磷酸盐矿物 有机物质 白云母 石英 榍石及钛铁矿 磁铁矿 正长石 钠长石 钙长石 黑云母 角闪石 辉石 橄榄石
1.野外
2.室内
显微镜薄片法是最基本方法,以及粒度分析、重矿物分析、不容 残渣分析、热分析、X衍射分析、光谱分析、电子探针、红外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等。
参考书
1.《沉积岩岩石学》,曾允孚 夏文杰,1986,地质出版社
2. 《沉积岩》,华东石油学院 3. 《沉积岩成因》,布拉特等,1978,科学出版社 4. 《沉积岩》,裴蒂庄, 1981,石油工业出版社 5. 《陆源碎屑沉积环境》,赖内克和辛格,1979,石油工业出版社
被熔化或交代后的围岩及捕虏体成份对岩浆的混合过程,改变 原岩浆的成分,使其逐渐变成岩浆体的 一部分。 因同化和混染并存,故又统称 同化混染作用。
同化混染作用可能发生的方式:
发生改变。例如基性岩浆可以同化酸性围岩及捕虏体,使岩浆向酸性
1.岩浆可以熔化围岩及捕虏体中比自己熔点低的矿物组分,使熔体成分
欧美学者称其为“沉积学(Sedimentology)”,常混用。
六、沉积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测剖面、填图等方法,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 构造、岩体产状、岩层间接触关系、岩层厚度、成因标志、岩石组合、 横向与纵向延伸变化,以及古流向等。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如遥感 技术、测视雷达、测视声纳、测井技术、深海钻探等。
高等岩石学-碱性岩
按SiO2含量可分为:
SiO2=52-66%: 中性碱性岩——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SiO2=45-52%:基性碱性岩——霞斜岩-碧玄岩类 SiO2=<45%:超基性碱性岩——霓霞岩-霞石岩类
霞石正长岩 (nepheline syenite)-深成岩
颜色:灰—白 主要矿物: 碱性长石——灰紫色,灰白色的K-Na长石,
卡氏双晶 霞 石——新鲜时为灰白色,油脂光泽,不
规则粒状,象石英,但它有解 理,且易于风化为肉红色,有凹坑 次要矿物——霓石,霓辉石,钠闪石,黑云母 (霓霞正长岩) (云霞正长岩)
Al2O3 =20 % (5) 含有丰富的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
2.矿物成份:不含Q
硅铝矿物——碱性长石+似长石 = 70-80 %
无Q(碱性岩石都无Q)
碱性长石(达60%以上)——正长石,微斜长石,歪长石,钠长石
似 长 石(〉10%)——不霞与石SiNOa2[共Al存SiO,4]属, 白于榴Si石O2,不K饱[A和lS矿i2O物6],
火山岩。一般含黑云母-金云母和/或角闪岩斑晶,富碱、挥发份、Sr 、Ba和Ti。煌斑岩通常表现为浅成的岩墙、岩席或小岩株。 金伯利岩(Kimberlite)一组复杂的,富挥发份(主要是CO2)的,富K的超 镁铁岩。具有基质(细粒)+斑晶结构,斑晶主要是橄榄石,此外还 可以有钛铁矿、石榴石、透辉石、金云母、顽火辉石等。捕虏晶和捕 虏体也很普遍。
斜长石为 斜长石为 钾长石为 钾长石>
主
主
主
斜长石
主要为辉
油藏描述第5章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精品PPT课件
③塑性颗粒变形∶ 压实作用可使泥页岩岩屑、碳酸
岩岩屑等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时,可 使之挤入孔隙中形成假杂基。在长期 的压应力作用下,一些脆性颗粒发生 塑性变形,晶格畸变,镜下形成波状 或带状消光。强度较弱的颗粒在压应 力作用下常被压扁、压弯。
④脆性变形∶ 刚性碎屑颗粒被压裂或
压碎。在下第三系砂岩薄片 中,常见石英产生菱面体解 理,长石和方解石产生裂缝, 而后又重新愈合。
KG =
D95 - D5
2.44(D75-D25)
峰值可分为6个等级:
很平坦 KG <0.67 平坦KG :0.67~0.9
中等(正整)KG :0.9~1·11 尖锐 KG :1.11~1.5 6
很尖锐 KG :1.56~3.00 非常尖锐 KG >3.00
二、碎屑颗粒的形态
包括圆度、球度及形状三方面。 1.圆度
1.机械压实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是沉积埋藏阶段在上覆重力
及静水压力下,碎屑颗粒紧密排列,软组分挤 入孔隙,水份排出,孔渗变差的作用,也是油 气藏储层最常见的一种成岩作用。
(1)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应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压实定向结构 紧密接触 塑性颗粒变形 脆性变形
①压实定向结构∶ 常见片状或伸长状颗粒长轴近平行
很稳定,不同类型母岩其重矿物的组成及含量不同,利用重 矿物的组合判断母岩成分,物源方向及沉积环境,划分和对 比地层。
第二节 成岩作用研究
一、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 二、成岩阶段的划分方案 三、成岩阶段的划分
成岩作用研究
揭示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 征、成岩强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 等。 ● 研究方法
(2)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mz)=
D16+D50+D84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第4章储层孔隙结构新进展
51
52
二、毛管压力曲线常规定量分析
(四)孔隙-喉道分选性
75% 总饱和度下的压力 PTS 25% 总饱和度下的压力
(五)储层级别(Reservoir grade)
18
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
2、破裂孔隙-裂缝(fracture)
19
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
2、破裂孔隙-裂缝(fracture)
20
二、次生孔隙 (secondary porosity)
3、晶间孔隙 ---重结晶作用晶间孔为主
21
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
2 碳酸盐岩基块的喉道类型:管状喉道 孔隙缩颈喉道 片状喉道
五、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
1 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成。 2 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 孔隙由细粒孔隙性连通带所连通,镜下可见连通支脉。 4 孔隙系统在白云岩的主体或胶结物的颗粒之间发育,孔隙大 部分反映了颗粒外形。 5 孔隙主要由裂缝沟通。 6 由两种以上基本孔隙结构构成。
孔喉分选性则是指孔喉大小分 布的均一程度
50
第四节
压汞数据的孔隙结构参数研究进展
二、毛管压力曲线常规定量分析
(一)排驱压力(displacement pressure) Wardlaw和Taylor(1976) :取饱和度为20%时对应的压力为排驱压力。
Schowalter(1979):把汞饱和度在10%的压力定义为排驱压力。 在毛管压力曲线上, 沿着曲线的平坦部分作切线与纵轴相交的压力 值就是排驱压力(Pd)。
储层的成岩作用范文
储层的成岩作用范文储层的成岩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地热、压力、化学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使得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和孔隙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合于油气聚集和储存的储层。
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渗流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封堵作用等。
压实作用是指岩石因地壳运动引起的压力增大,颗粒之间的空隙收缩,改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过程。
在压实作用下,岩石的颗粒接触紧密,孔隙度减小,孔隙隔膜的沉淀和排列发生改变,渗透率降低。
压实作用的程度与应力大小、成岩深度、岩性和颗粒间的胶结程度有关。
一般来说,岩石的压实作用越强,储层的渗透率越低。
渗流作用是指地下水或流体通过岩石孔隙或裂缝的过程。
随着流体的渗流,粒间颗粒随之移动,流体对岩石颗粒产生刮擦磨损,进一步降低渗透率。
渗流作用还带来颗粒溢出,特别是粘土矿物的迁移填充,形成黏土胶结,加剧了储层的封堵作用。
溶解作用是指溶液对岩石矿物的溶解过程。
在地下水中,一些矿物质溶解度较高,如碳酸盐、硫酸盐等,地下水中的这些成分与岩石接触后,会溶解掉一部分,从而使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孔隙结构发生变化。
比如,石灰岩地层因溶解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溶洞,这对于储层的形成和储集具有重要的影响。
胶结作用是指岩石中的物质在高温、高压和地下流体的作用下,凝结成胶结物质,填充和连接了一些孔隙和裂缝。
胶结物质包括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等,它们可以通过溶解、交换等方式在岩石中形成或长大,从而改变岩石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影响油气的储藏和开采。
封堵作用是指岩石孔隙或细隙的物质填充、堵塞,使岩石变得不透水或者透水性降低。
储层封堵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黏土矿物的交换、胶结物质的沉淀、原生矿物的胶结、一些溶解产物的迁移沉积等。
封堵作用使得储层的渗透率下降,从而增加了油气在储层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储存。
综上所述,储层的成岩作用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和孔隙结构,形成适合于油气聚集和储存的储层。
岩石地球化学一些原理
花岗岩研究一、花岗岩的系列划分根据花岗岩化学成分划分为准铝(metaluminous)、过铝(peraluminous)和过碱性nous)和亚碱性(peralkaline)的成分分类。
由于花岗岩通常具有较高的Si02含量,一般岩浆岩中的拉斑、钙碱性和碱性系列的划分在花岗岩研究中并不经常被采用。
所以花岗岩的系列划分时只用投K2O-SiO2 和ANK-ACNK就可以了。
碱性-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过铝质这些系列的划分,是因为通过大量数据证明,这些划分对岩石成因等方面有一些指示意义。
例如:钙碱性花岗岩石是岛弧岩浆活动产物,碱性和过碱性与板内背景有关,过铝质花岗岩石(ACNK要大于1.1)是沉积岩深熔作用形成,尤其是大陆碰撞时期。
二、花岗岩的成因分类MlSAMlsA(即M、I、S和A型)是目前最常用的花岗岩成因分类方案。
其英文分别是I(infraerustal或igneous)、s(supraerustal或sedimentary)、A(alkaline,anorogenie 和anhydrous)和M(mantle derived)。
分类依据:花岗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划分,及火成岩、沉积岩、碱性岩和有地幔参与成分的源区。
A型特征及成因A型:岩石学和实验岩石学(Clemensetal.,1986;patino Douce,1997)证据表明,A型花岗岩形成温度高,而且部分A型花岗岩形成压力还很低(即较浅部的中上地壳)。
因此,正常的I或者S型花岗岩经分异作用是形成不了A型花岗岩的。
A型花岗岩都表现出低Sr、Eu和富集Nb、Zr等元素的特点,反映其源区存在斜长石的残留(形成的压力较低),因此它也不可能是慢源岩浆分异而来(在极端情况下,慢源岩浆的强烈结晶分异可能会产生有限的低Sr、Eu的碱性岩石,但此时应与大规模的镁铁质岩石伴生),或来源于镁铁质源岩的部分熔融。
A型花岗岩的最重要之处是,如果浅部地壳能够发生高温部分熔融,显然暗示其深部存在热异常,而这大多只会在拉张情况下出现。
3.成岩作用
通过偏光显微分析(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稳 定同位素、包裹体等分析,研究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不同成岩作用对孔 隙形成、破坏和演化的影响。
3、成岩阶段
根据X衍射(I/S混层比)、有机质热成熟度(Ro、Tmax等)、成岩矿物特征及孔 隙成因类型,划分成岩阶段,研究不同成岩阶段的孔隙演化特征。
E、不同自生矿物的胶结作用
①碳酸盐 最常见:方解石 其次:白云石、铁白云石和菱铁矿 少见:菱锰矿、片钠铝石 现代胶结物:文石(老岩层中转变为低镁方解石)
不同成岩期碳酸盐胶结物分布特征(周自立、朱国华,1992)
主要特征 形成时期 矿物种类 结构特点 分布特征 成岩作用性质
早期碳酸盐矿物 主要压实期以前 方解石、白云石
胶结产状
① 新月形胶结 产状:胶结物仅位于两个颗粒接触处,一般呈弯曲的弧形表面,
可由单晶或多晶组成。 成因:在颗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影响下,水附着孔壁时具有弧形
表面,造成胶结物外表面也呈弧形。 效应:对岩石物性影响很小。
② 重力型胶结 产状:胶结物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大多在各个颗粒的同一侧发育, 另一侧没有或很少有胶结物。 成因:水溶液垂直向下流动时重力作用所引起。
薄片(常规、偏光、铸体、染色) 阴极发光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同位素 包裹体
成岩作用的研究流程
成 岩 现 象 识 别
成 岩 阶 段 划 分
孔 隙 类 型 研 究
孔 隙 演 化 规 律 研 究
有 利 孔 隙 带 预 测
第二节 成岩作用类型
破坏性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压溶作用 重结晶作用
埋藏深度↑,压实强度↑,孔
隙度明显↓
Selley 的 研 究 : 在 浅 处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4成岩作用
和次生孔隙的形成。
1、有机酸的形成 在烃源岩生成液态烃之前,干洛根分子就释放出其外围羧 基和酚基,形成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两类水溶性有机酸。 二元羧酸阴离子浓度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热脱羧作用, 温度高时,二元羧酸就会脱羧转变为一元羧酸和(或)CO2。
2、羧酸和酚基在碳酸盐和铝硅酸盐溶蚀和次生孔隙形成中的
缚石类胶结物:呈粒状、板状、纤维状、针状等。 赤铁矿胶结物:常受含氧孔隙水的分解。 黄铁矿胶结物: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在同生成岩阶段的黄铁矿
在电镜下显示为草莓状,由八面体黄铁矿微晶集合而成。在砂
岩油藏中,黄铁矿常富集于油水边界部位。
4、交代作用 (1)概念 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
(2)类型
储层地质学——成岩作用 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1)成岩作用:是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 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之前所发生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2)影响因素:较多,但以孔隙水的性质及运动最为重要。 (3)主要类型:压实、压溶、交代、矿物的多形转化、重结 晶等作用。
2、压溶作用 产生:缝合线、微缝合线、未缝合线的缝。 若缝合线中没有不溶残余和自生矿物充填,可作为储集
空间储渗油气。
3、胶结作用 (1)碳酸盐矿物胶结物 古代的: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现代的:方解石、文石、镁方解石和白云石。
三种结晶形态:泥晶、纤维晶、较粗的粒状晶体。
影响胶结物晶体形态的因素是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铁离 子的选择性毒害效应,结果使镁方解石成长为数微米宽的纤 维状或泥晶状陡斜菱面体。
4、交代作用 (1)白云石化作用 雾心亮边构造:在 污浊白云石的外缘形成
储层孔隙类型
4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图版314~744)4.1 储层孔隙类型(图版314~343)本区孔隙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微裂缝等。
4.1.1 原生孔隙:包括原生粒间孔、部分粒内孔及微孔隙原生粒间孔隙:由于长期的压实作用及成岩致密化过程,保存的原生粒间孔隙已较少,一般小于2.5%,平均不足1%。
榆林地区山2储层较发育,最高可达9%。
孔径200~300μm左右,形态较简单,以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为主。
原生粒内孔:主要存在于燧石或粉砂岩岩屑中,并在成岩过程中有溶蚀扩大的现象,形态不规则,大小5~20μm左右,面孔率较低,一般不高于0.5%。
微孔:指存在于粘土杂基微粒之间的孔隙,孔径一般小于0.5μm,是该区主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对孔隙度的贡献,均在60%~70%以上,部分层段甚至达到90%以上。
4.1.2 次生孔隙:次生孔隙类型较多,有岩屑溶孔、长石溶孔、长石铸模孔、杂基溶孔、高岭石晶间孔等。
长石溶孔及铸模孔:在深埋酸性介质条件下,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由于介质条件的变化,变为不稳定矿物,常形成梳状、蜂窝状孔隙,部分呈铸模孔,苏里格地区及南部陕99井区此类孔隙较常见。
其面孔率最高可达2.5%(榆16井,1987m),孔径最大可达1000~5000μm,大小不均。
岩屑溶孔:多见于中酸性喷发岩、片岩、部分粉砂岩岩屑及少量片麻岩岩屑,是本区最常见的一类储集空间,溶孔中残余有大量粘土矿物,并有析出的自形石英等。
最高面孔率可达4%,形态不规则状,孔径大小不等,大者可达300~3000μm,小者仅数微米至十几微米,平均50~300μm。
杂基溶孔:松散堆积在孔隙中的杂基如火山灰等长期在酸性介质条件下发生溶蚀,此类孔隙是该区储层中较常见的孔隙,其孔径一般在数微米至200μm之间,形态不规则,常残余有杂基,面孔率最高可达5%,平均1.5%。
高岭石晶间孔:岩屑蚀变成因高岭石结晶差,晶间孔少,不足高岭石含量的1/10,孔径<1μm;孔隙沉淀成因的高岭石结晶良好,孔径较大,可达5~20μm,其面孔率约占高岭石总量的1/2~1/4,其面孔率最高可达2.8%。
储层孔隙结构
碎屑岩储层孔隙类型简表
成因 原生 孔隙
次生 孔隙
孔隙 裂缝 孔隙
裂缝
产状 原生粒间孔隙(正常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 原生粒内孔隙和矿物解理缝 杂基内微孔隙 层面缝 粒间溶孔(次生粒间溶孔和混合粒间溶孔) 组分内溶孔(粒内溶孔、杂基内溶孔、胶结物溶孔、交代物溶孔) 铸模孔 特大溶孔 贴粒溶孔 岩石裂缝 粒内裂缝
1、孔隙类型
综合性分类: 以成因为主,结合产状进行分类
首先,按成因分二大类:原生孔 隙和次生孔隙;然后,按产状又 可细分为:右表
成 因
产 状
粒 间 孔 隙
原 生粒 内 孔 隙
孔 隙生 物 格 架 孔 隙
生 物 钻 孔 孔 隙
窗 格 状 孔 隙
晶 间 孔 隙
晶 内 孔 隙
孔 隙粒 间 溶 孔
次 生
粒 内 溶 孔
(1)原生孔隙
沉积作用→原生孔隙。
①原生粒间孔隙
原生孔隙中最主要的孔隙类型。
•正常粒间孔隙: 无任何胶结物的孔隙 •残余粒间孔隙: 发生胶结,但未完全堵塞的原始 粒间孔隙
②原生粒内孔隙和矿物解理缝 •原生粒内孔隙: 主要为岩屑内粒间微孔、喷出岩 岩屑内气孔 •矿物解理缝: 主要指长石和云母等矿物中常见的片状或楔形解理缝 宽度一般小于0.1μm,有的可达0.2μm
特点:常被纤维状或隐晶质胶 结物和内沉积物部分充填。 ⑤窗格孔隙 藻类脱水、腐烂、产生气泡→ 窗格孔隙。 特点: 孔隙多呈扁平、透镜状,平行 于层面或纹层,成群分布。 受岩石组构控制,形成于成岩 初期。
(2)次生孔隙 溶解作用→溶孔 溶洞
白云化作用→晶间孔 破裂作用、收缩作用→
次生孔隙类型:
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颗粒铸模孔隙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1)绝对孔隙度
a=VVafp
(2)有效孔隙度
e=VVefp
岩石总孔隙体积或绝对孔隙体积 岩石外表体积或视体积
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 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
大量实验证明,正常砂岩的总孔隙度和有效孔 隙度,数值基本是相同的。
27
孔隙性
(3)流动孔隙度
=Vlp l Vf
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饱和于岩 石孔隙中的流体发生运动时,与 可动流体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 体积
负值表示曲线为细歪度
21
3、峰态
孔隙性
22
四、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孔隙性
23
四、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孔隙性
24
1. 孔隙度的定义
孔隙性
或:单位岩石体积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正方体: 47.6%
菱形: 25.95% 25
总孔隙体积
有效孔隙体积 +
无效孔隙体积
孔隙性
26
孔隙性
2. 孔隙度的分类 根据岩石的孔隙是否连通和在一定压差下流体
储、渗特征 大、多、储、渗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差 小、少、储集能力好 小、多、储集能力差 小、少、渗透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一般 小、少、储、渗能力较差
10
孔隙性
说明:常将孔道半径大于或小于0.0002mm作为流体能否在其中流动的一个分界线。
表 2.2.2 毛细管孔隙体系划分表
类型
超毛细管孔隙 毛细管孔隙
孔隙
砂岩
孔隙
空隙 类型
溶洞(空洞) 裂隙(缝)
碳酸盐岩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后来 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成岩作用 甜点储层分布规律
成岩作用甜点储层分布规律
成岩作用是指在地质历史长时间的作用下,原本不具有储集和流动能力的岩石,在热、压、化学作用下形成了能够储集并流动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在研究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中,了解成岩作用的分布规律对确定储层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成岩作用产生的储层分布有以下几种规律:
1. 地层深度越浅,成岩作用越弱,储层分布越广泛。
在较浅的地层,地质作用相对较弱,成岩作用的程度也相对较轻,所以储层分布相对较广泛。
2. 成岩作用的强度和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与沉积环境有关。
沉积环境中的沉积物质质量不同,产生的储层质量也有所不同。
比如,大型河流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储层质量更好,沉积物质量也更高。
3. 不同种类岩石的成岩作用和储层分布也有所不同。
比如,砂岩是一种比较容易形成储层的岩石,因为其孔隙结构比较复杂,容易被油气填充。
而泥岩则不太容易形成储层,因为其孔隙度较小,且多数孔隙被黏土和有机质填充。
总的来说,成岩作用的强度、沉积环境、岩石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储层的分布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
- 1 -。
低渗透油田研究进展概述
第1 1 期
透率小于 1 . 0 x l O - 3 1 x u z , 主要形成低渗透率储层[ 马文杰等 , 1 9 9 7年1 3 . 2 成岩作用 的影 响 般成 岩环境 可以分为 3 种: 酸性 成岩环境 、 碱性成岩环境 和弱 产。 Ⅲ类储层属于致密低渗透储层。由于孔喉半径很小 , 因而油气 很 酸一弱碱成岩环境 。不 同的成岩环境形成低孔 隙度 、 低渗 透率储 层的 难进入 . 含水饱和度多大于 5 0 %。 这类储层已接近有效储层的下限 , 几 机理不 同。 ( 1 ) 酸性成岩环境 乎没有 自然产能 。需 进行大型压裂改 造才能投产 。在现有技术条 件 下. 很难从经济上获得效益。 主要发育在潮湿环境煤系地层或与煤系地层相邻 的储层 中 . 在早 中石油近几年探明石油储量的 6 O % 8 0 %都是低渗透, 低渗透 已 成岩早期 , 植物遗体在 喜氧菌的作用 下遭受氧化 分解 . 形成大量腐殖 成为油气 田开发的主体。 随着 以有效渗透率 0 . 4 9 x 1 0 - 3 1 x m 2 的安塞 油田 酸, 使地层水介质很快变为酸性? 颗粒间缺乏胶结物 的支撑 . 压 实作用 为代表 的鄂 尔多斯盆地低渗 透油 田得 以大面积有效 开发和 中石油 实 强烈 . 泥 质或软岩屑呈假 杂基状充填在 原生孔 隙中 . 孔隙度一般 小于 0 %。 在 中成岩早期 , 烃源岩 中形成的有机酸性水只能有限地进入 , 改 施 的重大开发试验使 吉林 、 三塘 湖等低 渗透 油 田 得 以有效开发并达 到 1 善部分储层 的储集性能 因此酸性成岩环境 中压实作用是形成低 孔隙 较好 的效果 . 现在的低 渗透标 准已表 现出一定 的局 限性 。 2 . 2 按成因分类 度、 低渗透率储层的 主要原 因。 从储层的成 因演化上 看 . 低渗透储层的形成与沉积作 用 , 成 岩作 ( 2 ) 碱性成岩环境 用和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根据上述不同地质因素在低渗透储层形成过 指干旱 环境 中沉积 的盐 系地层[ 碎 屑岩和盐岩互层 1 , 这种成 岩环 程中控制作用的大小 .可将低渗透砂岩储层 分为原生低渗透储层 . 次 境与煤系酸性成岩环境正好相反 . 它们在埋藏成岩早期地层水 为碱性 条件 。 因此 , 原生孔 隙被大量方解石或石膏等强烈充填胶结 . 储 层物性 生低 渗透储 层和裂缝性低渗透储 层三类 。 1 ) 原生低渗透储层( 沉积型低渗透储层) 变差 。 不仅如此 , 盐 系地层常常缺乏烃源岩 , 形成的有机酸性水就很有 这类储层 主要受 沉积作用控 制。 形 成低 渗透储层 的原 因在 于沉积 限 P 酸性水 的溶蚀作用 弱P 因此 碱性成岩环境 中胶结作用是 形成低孔 物粒 度细、 泥质含 量高 , 和( 或) 分选差 。 以沉 积作用形成 的原生孔 为主 , 隙度 、 低渗透率储层 的主要原 因。 ( 3 ) 弱酸一弱碱成岩环境 成岩作 用产 生的次生孔所 占比例很少 。储层一 般埋藏较浅 , 大多未 经 受过强烈 的成岩作用 , 岩石脆性较低 , 裂缝相对不发育 。 我 国陆相沉积 主要发育在 淡水 、 半咸 水湖泊 的三 角洲沉积 中, 它们 在埋藏成岩 盆地原 生低渗透储层 多分 布于冲积扇与三 角洲前缘相 如老君庙油 田 早期为弱碱性成岩环境 , 方解石、 石膏、 浊沸石等在早成岩阶段胶结充 M层 低渗透砂岩储 层为一套棕红色冲积扇 块状砂 体沉积 , 形成低渗 透 填在原生粒 间孔隙 中. 抑制了压实作用的进行 在 中成岩早期? 湖相泥 储层 的原 因为泥质含量高 、 分选差 。这类储层研究 的基本思路是从沉 岩中生成的有机酸性水沿着层序界面 、断层面 以及三角洲叠置砂体 ? 积相 分析人 手 , 建 立岩石相 、 沉积微 相 与砂 体分布 . 储层 物性参 数 响 从烃源岩向砂岩的运移过程中溶 蚀其 中的胶结物及长石和岩 屑颗 粒? 应。 形成次生溶蚀孔隙 凌志 , 2 0 0 4 ] 。 这些次生 孔隙发育带常 常是优质储 2 ) 次生低渗透储层( 成岩 型低渗透储层1 层的发育带 次生低渗透储层 主要受成岩作用控制 。 这类储层原认为是常规储 4 低 渗透 储层 研究 方法 层, 但 由于机械压实作用 , 自生矿物充填 , 胶结作用及石英 次生加大降 低 了孔 隙度 和渗透率 , 原生孔 隙残 留很 少 . 形成致密储层( 有时为非储 对于低渗透储 层的研究主要 包括 : 储层微 观孑 L 隙特征研究 、 成岩 层) 。后由于有机质去杂基作用 产生的酸性水使碳酸盐 、 沸石 、 长石等 作用 特征研究 、 储层 渗流特征研究 、 储 层非 均质性研究及 裂缝研究 . 通 矿物溶 蚀 。 产 生次生孔 隙 。 使 其增加孔 隙度 和渗透率 。 形成 低渗 透储 过这些研究来分析 不同孑 L 隙结 构及渗流特征储层 的分布和控制 因素 层。次生低渗透储层几乎发育于我 国所有含油气盆地之 中 , 构成 了低 等。 渗透砂岩储层的主体 , 其中最典型的为安塞油 田延长组 长 b油层 。次 储 层微观孔 隙特征研究在 国内外研究 中已逐 渐形成一 门新 兴的 生低渗透储层 的研 究 . 应该从 成岩作用事 件和成岩作 用史人手 , 以原 学科 , 既具有 多学科相互渗透 和多种测试方法技术 相互配合的综合理 生孔隙的消亡和次生孔隙的分布规律为重点 , 进行储 层预测和评价。 论技术性研究 特点 , 又具有直接参与油气勘探 开发 的全过程指导生产 3 ) 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瀚 造型低渗透储层) 的应用性特点 。 国内外对于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特征研究主要是在盆 低渗透砂岩储 层 。 尤其是 次生低渗透储 层 . 岩石致 密程度相应 增 地 区域地质背景 的前提下 , 研究盆地地质构造 和沉积 相对含 油储 集体 加, 脆性更大 , 在构 造运动产 生的外力作用下 , 易发育 裂缝 , 形成 裂缝 形成 的控制 : 在储层沉积学研究方面 , 分析储集层 的岩石 学特征、 孔隙 性 低渗透储层 。这类储 层在我 国也有 大量发 现 . 诸如扶余油 田扶余 油 发育特征 : 在分析储层地球化学 的基础上研究储层 中酸性溶 液的成因 层, 克拉玛依油田乌尔禾 油层 。 及乾安油 田 , 朝 阳沟油 田, 新 民油 田 , 火 及其对矿物 的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 的形成机制 : 在分析储层 油水聚集 烧 山油田 , 丘陵油田等均属此类 。 裂缝性 低渗透储层 的研究, 必须 以裂 空间 的基础 上 , 研究孔 隙成 因类型及 分布 、 裂缝分 布特征及其控 制因
储集层中岩石的孔隙性概述
1781 储层岩石孔隙和类型组成岩石的颗粒彼此之间没有被胶结物或固态物质填充的地方称为空隙,所有的岩石都有一定的空隙,只是岩石不同,其空隙大小发育程度和形状各异而已,空隙的分类是根据几何尺寸亦或现状,大体可以划分为孔隙(常指砂岩)、裂缝与空洞(常指碳酸盐岩)等,由于空隙的存在较普遍,所以常将空隙统称为孔隙[1]。
岩石中的孔隙作为石油在其中存储和流动的载体,所以孔隙形状、大小、连通状况及发育程度会直接影响石油的存储数量和运移能力。
目前石油行业标准针对孔隙进行分类,该标准的划分原则是:根据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划分为碎屑岩孔隙、非常规储集岩孔隙和碳酸盐岩孔隙类型。
1.1 碎屑岩孔隙类型粒间孔是指碎屑岩中的颗粒之间的孔隙,按照碎屑岩中填充杂质和胶结物的数量可进一步划分为原生、剩余和溶蚀粒间孔。
(1)原生粒间孔是指孔隙中存有微量填充物或者不存在填充物,孔隙的形态与分布均匀,大致能反应沉积时期的粒间孔隙的原始状态。
(2)剩余粒间孔只是由于碎屑颗粒被压实发生形变和粒间孔隙中存在填充物而使孔隙变小。
(3)溶蚀粒间孔是指岩石颗粒被溶蚀作用侵蚀而形成的。
其包括长条形溶蚀粒间孔、港湾形溶蚀粒间孔和大溶孔等。
粒内孔属于碎屑岩颗粒自身内部孔隙,这种孔隙类型比较少,大多属于不连通或者孤立的,所以对油气的聚集作用微弱。
填隙物内孔分布较普遍,在碎屑岩储层中都会存在,但是含量不同,这种内孔大都属于小孔隙,由于晶粒大小的不同,其所包括的孔隙又有相对的大小分别。
1.2 碳酸盐岩孔隙类型该孔隙类型常根据孔隙的成因或者结构特征等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
(1)孔隙主要可以分为粒间孔、生物孔、晶间孔、溶孔和鸟眼孔等。
(2)裂缝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种。
①构造裂缝是由于构造应力大于岩石的弹性限度,从而岩石发生裂变而形成的一种裂缝形式,该裂缝主要特点是边缘处平直,方向性较明显、延伸较远、易成组的出现。
由于构造运动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裂缝相互交织,形成了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存储空间与油气的运移通道,该裂缝常发育在特定的岩层之中,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岩石的岩性紧密相关,岩性脆就易形成裂缝,所以构造裂缝常在白云岩中最为发育,石灰岩次之,泥灰岩最差。
储层孔隙结构
储层孔隙结构前言孔隙结构是指岩石内的孔隙和喉道类型,大小,分布以及相互联通关系。
孔隙为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喉道为两个较大孔隙空间之间的连通部分。
孔隙是流体存在于岩石的基本储集空间,而喉道则是控制流体在岩石中渗流的重要的通道。
流体在自然界复杂的孔隙系统中流动时,都要经历一系列交替着的孔隙和喉道。
无论是油气在二次运移过程中油气驱替孔隙介质中所充满的水时,还是在开采过程中油气从孔隙介质中被驱替出来时,都受流动通道中最小断面(即喉道直径)所控制。
所以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对油气田的开采,开发都具有重大意义。
1.储层岩石的孔隙及其类型岩石颗粒间未被胶结物质或其他固体物质占据的空间统称为空隙。
地球上没有空隙的岩石是不存在的,只是不同岩石的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不同而已;除砂岩颗粒间存在空隙外,碳酸盐岩中可溶成分受地下水溶蚀后形成空隙;火成岩由于成岩时气体占据而形成孔隙;各种岩石在地应力,构造应力及地质作用后产生裂缝(微裂缝)形成另一类形式的孔隙。
空隙按照几何尺寸大小或现状可分为孔隙(一般指砂岩),空洞(一般指碳酸盐),和裂缝。
由于孔隙是最普遍的形式,所以常笼统地将空隙统称为孔隙。
岩石颗粒间未被胶结物质充满或未被固体物质占据的空间统称为孔隙。
所谓的胶结是指将沉积物压在一起的过程中,受压力的作用,岩石的一些矿物慢慢溶解在水里,于是含有矿物的水溶液就会渗入沉积物颗粒间的孔隙中。
当含有矿物的水溶液中的矿物结晶时,沉积物颗粒被晶体粘在一起就叫做胶结。
胶结物就是指成岩期在岩石颗粒之间起粘连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孔隙分类方案也有所不同。
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分类方案:(1)按孔隙成因的分类,将孔隙分为原生,次生两大类,每一类型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次一级类型;(2)按孔隙产状分类(所谓产状是指岩石结构面的空间几何形态,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如将碎屑岩孔隙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微孔隙;(3)按孔隙大小分类,将孔隙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等。
孔隙分类
按成因分,砂岩中存在四种基本孔隙类型: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微孔隙和裂隙。
前三种类型与岩石结构有关,裂隙则可与其他孔隙共生。
(1)粒间孔隙岩石为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含少量胶结物。
由颗粒围成的孔隙称为粒间孔隙。
该类孔隙是砂岩中最常见、最普遍的孔隙。
砂粒的粒度、分选、球度、接触方位、填充方式和压实程度决定粒间孔隙的大小和形态。
这类孔隙的分布与沉积环境有直接关系,又经成岩后生作用而发生变化。
以粒间孔隙为主的砂岩储层,孔隙大、吼道粗、连通性好,具有较好的储渗性能。
(2)杂基内微孔隙杂基内微孔隙主要指杂基沉积物在风化时收缩形成的孔隙及粘土矿物重结晶的晶间孔隙。
高岭石、绿泥石、云母及碳酸盐泥杂基均有此类孔隙。
杂基内微孔隙极为细小,一般小于0.2μm,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清晰辨别。
该种孔隙总量虽然很多,有时能占到岩石孔隙的50%以上,但渗透能力极差。
杂基内微孔隙几乎在所有的岩石中都有分布。
(3)矿物解理缝和岩屑内粒间微孔该类孔隙是指解理发育的矿物的解理缝隙和岩屑内的粒间微孔。
孔隙宽度小于0.1μm,此类孔隙的储渗性比杂基微孔隙还差。
这些孔隙多为无小孔隙。
(4)纹理及层理缝在具有层理和纹理构造的砂岩中,由于不同砂层的岩性或颗粒排列方位的差异,沿纹理或层理常有微缝隙。
该类孔隙的特点是使岩石的渗透性具有方向性。
(5)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是由岩石中的碳酸盐、硫酸盐、长石或其他可溶性成分溶蚀后形成的孔隙,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溶孔,不受颗粒边界限制,边缘呈港湾状,形状不规则,有时很大,甚至比邻近的颗粒大得多。
②铸模孔,是由易溶矿物颗粒完全溶蚀形成的孔。
③颗粒内溶蚀孔和胶结物内溶蚀孔,该类溶孔是岩石颗粒被部分溶解和胶结物被部分溶解后形成的孔隙。
(6)晶体次生晶间孔该类孔隙主要指石英结晶次生加大充填原生孔隙后的残留孔隙。
石英次生加大后明显降低孔隙空间,使空隙变小,吼道变窄,并且造成岩石的渗透能力下降。
(7)裂隙在砂岩储层中,由于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微裂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胶结物及白云岩岩屑溶解很弱, A29井,
在碱驱提高原油作业采液证收据率作业中,碱液注入井井 井筒附近出现大量石英等矿物受碱液溶蚀所形
成的大量溶蚀孔洞。(J. G. Southwick,1985)
编辑ppt
7
2、成岩环境及碱性成岩作用
成岩环境
主要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类型
储层矿物组成
在不同成岩环境中其成岩作用的类型、强度和 自生矿物种类、组合及岩石结构、孔隙类型和 结构特征均存在着显著差异(王琪1999)
pH值决是定成因岩素水? 化学性质最重要的因素。pH值控制各种成岩矿物的产生及演化, 以及储集物性的改变(王留奇 1993),从上述意义上说, pH值在很大程 度上造成了成岩环境的差异 。
编辑ppt
8
pH-两种成岩环境
•成岩作用中矿物的溶解与沉淀和成岩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地层水的酸碱性的变化将导致成岩环境的不同,由此
4000
编辑ppt
6
碱性流体到底能否对储层演化 及孔隙发育造成大的影响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也应当是肯定的
因为碱性流体只要存在过,它就必然对储层造成影响, 仅由于碱性流体碱性程度及活动时间不同而导致的影 响程度不同而已。
影响 酸不稳定矿物-------沉淀或加大
石英-------溶解改造
有关石英的溶解,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Evans 1990, Patricia M. Dove 1994,Tester 1994),国内也有 一些学者如史宏才(史宏才1998)陈忠(1996)等,也进 行过石英溶解实验,结果都表明石英是可以溶解的。
碱性成岩环境
火山岩分布区---火山物质的水解
形成碱性乃至强碱性的 环境
不同成因环境,埋藏作用过程中碱性成岩作 用形成的过程和机理也并不相同
编辑ppt
孔隙成因10?
二、储层孔隙成因类型
•孔隙成因?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溶蚀型次生孔隙是由碳酸或者是有 机酸引起矿物溶解所形成的〔郑俊茂1989,徐北煤 1994, 庄松生1998,游俊1999〕
2. 邱隆伟,潘耀. 柯克亚凝析气田石英的溶解现象及 其成因,矿物学报,2005.25(2),183~190
3. 邱隆伟,姜在兴, 陈文学. 一种新的储层孔隙类 型——石英溶解次生孔隙,沉积学报2002, 20 (4) ,
621~627
编辑ppt
2
汇报提纲
成岩环境及碱性成岩作用 储层孔隙成因类型 关于孔隙演化模式 总结
碱性成岩作用及储层孔隙成因类型
中国石油大学 邱隆伟
13589998620
编辑ppt
1
1. Qiu Longwei, Jiang Zaixing, Cao Yingchang, et, al. Alkaline diagene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a reservoir in the biyang depression,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2002.45(7), 643~653
强调碱性水在次生孔隙形成中的作用。
成岩作用全貌
背景-碱性成岩作用
编辑ppt
9 碱性成岩作用的成因
3、碱性成岩作用的成因
碱性成岩环境的形成是沉积环境、地层结构以 及埋藏作用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
碱湖和盐湖----碱层或者岩盐层 干旱气候沉积环境---水岩反应
碱性沉积环境的存在为埋藏作 用过程中持续保持地层水的碱 性环境 创造了条件
?
温度
压力
水介质化学性质
是构成成岩环境的物质 基础,同时也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介质水化学 性质的特征及演化
一般对沉积物(岩) 的压实压溶强度(刘 宝珺 1992)以及粘 土矿物的转化等成岩 事件产生较大的影响
是成岩作用发生的重要 原因,它控制了成岩作 用过程中的水—岩反应 以及造岩矿物的溶解和 沉淀状况
孔隙及次生孔 隙成因类型
11
(1)部分溶解
1. 石英溶解型孔隙的证据
(1)颗粒的不规则状边
缘或港湾状边缘(图1-
a);(2)石英颗粒残余
(图1-a)及溶孔中悬浮
状石英颗粒(图1-b);
(3)石英加大边的溶解
(图1-a)。
粗中砂岩,石英颗粒及石英加大边被溶蚀,细砾岩,溶孔中的悬浮状石英颗粒,白云
下16井, 2814.77m
演化及孔隙发育造成大的编辑影ppt响?
4 First question
----对于前面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是否存在碱性 流体的活动?
酸性流体的产生是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的结果
蔡春芳1997, Sullivan et al. 1991
温度、细菌作用
机理
随成岩作用的进行,孔隙水介质条件必然
由酸性向碱性转化,最终导致砂岩从酸性
编辑ppt
3
一、 成岩环境及碱性成岩作用
1、问题的提出 碎屑岩储层中的造岩矿物主要有
石?英、长石、岩屑,以及碳酸盐矿物等胶结物。
稳定 含量最多
酸性地层水的作用
被溶解而形成孔隙
注意其压溶和次生加大 孔隙----间接溶解
在储层埋藏成岩演化的漫长过程中,(1)是
否只有酸性流体的活动,或者说是否存在碱性
Two quest流ions体的活动?(2)碱性流体到底能否对储层
强调碳酸、有机酸及酚类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与迁移是砂岩储 层次生经孔典-隙酸溶形成经典理论的最大特点(陈忠 1996)
石英、长石、岩屑,以及碳酸盐矿物等胶结物。
沉积成 岩环境
成岩环地境层影响水酸碱性变化
酸、碱性成岩环境
孔隙 酸溶性孔隙 成因 碱溶性孔隙
埋藏பைடு நூலகம்容易
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
真的存在?
编辑ppt
Nutting(1934)和 Chepikov(1961)
成岩环境进入碱性成岩环境
E.施塔赫、陆伟文
实验
正常泥岩和砂岩在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中地
层水偏碱性的程度能较高
酸不稳定矿物如方解石在多数储层编中辑能pp够t 形成和保存
5
Ph
13 11
9 7 5 3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埋深
图2 泌阳凹陷pH值随深度变化图[16]
可以分为酸性成岩环境和碱性成岩环境。 地层水酸碱性
地层水 特性
酸性成岩环境
碱性成岩环境
碳酸盐矿物、长石、 部分粘土矿物等
储层中含量最多的 碎屑组分——石英
处于不稳定状态 而容易被溶蚀
稳定,可发生加大
处于稳定状态,可以 发生沉淀和再生长
不稳定,可以发生溶解
经典的成岩作用
碱性成岩作用
碱性成岩作用是指总体以碱性成岩环境为背景的一种成岩作用类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