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_优质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 6 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6 篇《《春江花月夜》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语文》是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等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它带有一点淡淡哀愁的离别愁绪。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有关“月”的诗句。
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
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
(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宇宙人生(理)相思愁情(情)十、拓展练习:(作业)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篇二设计说明:《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孤篇横绝”的名篇,千百年来已经被专家名流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解读,要想谈出新意难度很大。
那么作为课文这篇名作应该怎样教,我试图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来展示我对于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种思路:在反复吟咏中置身诗境,体会诗歌作为最讲究艺术的文学体裁的整体美感,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缘景明情,以意逆志,在深入文本内蕴的解读中,根据诗歌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情景关系等,读出诗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能够背诵并默写《春江花月夜》全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与其他作品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提升人生境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概述《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江、花、月、夜等。
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解读诗中的抒情技巧,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春江花月夜》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春江花月夜》的独特之处。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写作法等。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春江花月夜》。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学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估学生的提问、回答和讨论的质量。
5.2 作业与测试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
进行课文背诵和默写测试,检验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第六章:教学过程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春江花月夜》,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6.3 课堂讲解: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引导语:《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意境。
下文是这首诗的优秀的设计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
4、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画意、哲理、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段春江,一处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
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从容,懂得感激。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二、课件展示初步感知听配乐配图诗歌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三、作者介绍背景提示(一)学生眼中的作者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相关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课前预习中的疑问。
(二)老师眼中的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2)了解作者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2)领会诗中的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2. 诗中的意象分析;3. 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把握;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3. 诗文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逐句解析诗歌,深入挖掘内涵;(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哲理和情感。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相关古诗词,进行比较学习;(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诗中的意境和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春江花月夜》;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月”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能力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意。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三、赏析诗歌:(一)欣赏诗的景物美:(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教学难点1、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诗歌中的意象2、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与学互动设计(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民乐《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图片暖场)一、情境导入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
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三、知人论世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导入】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
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
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擅长诗歌而闻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
赴长安求官时,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仅做过一任兖州兵曹地方小吏。
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脍炙人口、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
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
2、背景提示《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廓静谧的迷人境界。
高中的《春江花月夜》教案
高中的《春江花月夜》教案高中的《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一、整体感知:1、课前导语:自古以来,月亮就一直是中国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他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寄予着人们的深沉思考。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一位叫张若虚的诗人,被誉为吴中才子。
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他仅凭一轮明月便成就千秋美名。
古今评说:“孤篇横绝,竟成一家”,“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确定目标:学生找出最难理解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理解本诗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1)诗人面对寥廓海天产生了什么样的哲理思考?(2)本诗描写思妇游子之恋情与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有何内在联系?3、学生朗读:(1)字词音义: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江潭落月复西斜:“斜”读x i á ;斜月沉沉藏海雾:“斜”读x i é 。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教师提问:从整体上来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景:春江月夜之美理:宇宙人生之思情:思妇游子之恋(3)诗句翻译:提问:全诗中说理的诗句是哪几句?请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理的诗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翻译时注意两个“初”字,“初”翻译为“最先”、“第一个”。
二、焦点透视(一)问题一探究:1、问题探究:“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说明诗人在面向寥廓宇宙时引发了对宇宙人生怎样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初”表明诗人在追问:人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江月何年初照人?”,“初”表明诗人在追问:江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他思考的是:我从哪里来?月从哪里来?宇宙从哪里来?这是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
(板书)2、问题探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进一步思考,你怎样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一句?——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却是永恒的,这是因为:(1)人类种族的延续是永恒的。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展示课件:作者简介。
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一》课件展示前四节生齐读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春江,月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板书)月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赏析“生”字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
下面还有什么月?似霰月如霜月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朦胧)该怎么读?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指导师范读展示课件白云五句生齐读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思妇游子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思量,自难忘”。
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赏析其中的“卷”和“拂”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
这是个(相思月)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生示范,指导,师示范《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落花(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精选7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导语设计:在一个春天晴朗的夜晚,你置身一人来到美丽的江边,你的头顶上就有一轮硕大的明月……接着回顾有关月的诗句,自然引出张若虚在《春江花明月》这首诗里也写了月。
那么,他传递的是怎样的情思呢?直接进入课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旅夜书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二.整体感知,品诗意对《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千古美文,我们一定要用心去读、去品。
那么,同学们让我们抛开一切,用心灵去倾听诗人的心声。
(分组诵读)1.读了这首诗,作者融入的是怎样的情感?明确:相思之情2.根据诗中语句的描写,写出月亮运行的轨迹(学生活动)提示:月亮:升起——高照——西斜——沉落3.再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提示: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三.细度全诗,品诗韵(一) 分析景物美(1——10句)( 学生齐读)1.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美景?2.前十句写了一种很美的画面,能否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绝美的画面?(引导学生赏析)3.这十句写景的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现了作者见到江天月夜美景的惊喜之情。
4.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诗句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幅美景的特点?明确:寥廓、空明、澄澈(再次齐读,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二) 分析哲理美 (11——16句)1.置身于如此空明纯净、澄澈寥廓的美景,所以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张若虚先想到什么?(生齐读11——16句)明确:想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详细教案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详细教案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详细教案引导语:《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
下文是这首诗的获奖的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展示课件:作者简介。
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一》课件展示前四节生齐读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 春江,月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 (板书)月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赏析“生”字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
下面还有什么月? 似霰月如霜月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 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朦胧)该怎么读? 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指导师范读<二>展示课件白云五句生齐读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 思妇游子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思量,自难忘”。
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赏析其中的.“卷”和“拂”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
这是个(相思月)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 生示范,指导,师示范《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 落花(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2023春江花月夜语文教案模板5篇
2023春江花月夜语文教案模板5篇2023春江花月夜语文教案模板5篇语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语文教学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下面给大家分享春江花月夜语文教案,欢迎阅读!春江花月夜语文教案篇1首次试上,笔记本上写满了文字。
值得肯定的是,三维目标明确,有歌鉴赏方法的指导。
例如,学完这首诗教师总结说:“我们收获了很,除了无尽的美感,还了解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拿到一首诗,我们知道该如何下手了:1、读一一美读几遍,初步感知2、找一一找出诗中的景物与人物,体会意境,了解人物的情感;3、合一一找到景物与情感的匹配点,整体感知诗歌。
如果长期坚持使用这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诗歌鉴赏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的能力。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主线不明,思路不清。
一、一改:设主线,明思路张若虚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因为《春江花月夜》“孤绝横篇,竟为大家”。
这首诗也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围“春、江、花、月、夜”铺开,月是诗人震动的脉搏,月光洒辉处,江水、沙滩、桃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镜台、詀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了一副幽美恬静、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
落月摇情,情韵悠悠。
既然如此令人心神荡漾,既然是千古美文,何不美教、美学呢别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因此,赏析这种情韵幽雅的美文,应该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灵之旅。
学生是读景、赏景的主角,教师是导游。
美在哪里这条学习主线,应念而生。
围绕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流程:美听一美读一美品。
其中,美品是关键,它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思考题:1、你在诗歌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月亮的推移为顺序找出描写对象:(1)找景物;(2)找人物(注意体现人物情感的词)。
2、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你的理由。
结合你最欣赏的佳句,用散文化的语言品一品。
再次上课,我们明显感到,课堂是教师的课堂,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仅有的一次讨论也只是流于形式。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篇)教学目标: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有关“月”的诗句。
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
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
(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宇宙人生(理)相思愁情(情)十、拓展练习: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共3篇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共3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1《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张若虚所创作的《春江花月夜》,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拓展语言表达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春江花月夜》作品介绍2.文化内涵分析3.修辞手法分析4.诗歌与时空背景对照5.学生课堂发言和思考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进入课堂前,教师在黑板上预备一张名为《春江花月夜》的宣传海报,展现给学生看,激起学生对此部作品的兴趣,开启慕名而来的求知之旅。
2.讲授《春江花月夜》的作品介绍首先,教师详细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首经典诗歌。
3.讲解文化内涵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孕育出张若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价值观。
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却表达了作者对爱情、人生、自然等多个层次深刻的理解,并传达出对诗人个性的理解,唤起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激发读者感情共鸣。
4.修辞手法探究通过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张若虚运用到的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意象等,为毛笔落纸之间的短诗注入生动和灵气,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认识,将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古人带来的诗歌美学魅力。
5.时空背景对照通过复杂语言的整理,讲授唐代时期的装饰艺术、绘画技法、文学风格等,为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歌文化下等价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持。
6.课堂发言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学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课堂交流和思考。
教师主导形式不拘,可以是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收获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7.总结反思带领全班总结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所授知识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笔下留学(Eduboat)建议每堂课都应从多个角度去考量学生的授课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沟通与佐证,为后续教学进行铺垫总体来说,教授《春江花月夜》这篇诗歌应该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结合,从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思想和美学价值。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欣赏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教学方法:1、多媒体2、诵读赏析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一)赏析美景1、要求: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明确: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2、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3、概括景物特点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4、方法指导: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二)、品悟月下哲理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2、探究研讨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明确:相同:感慨宇宙永恒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3、诵读诗文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三)体悟月下情思1、解读诗歌情感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明确: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浮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2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方法指导:找到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句子,体悟情感学生自读,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明确:思妇:离愁牵挂,游子:寂寞思归3、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把握月与情的关系,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4、解读明月意象拓展:中国人的明月情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总结月亮意象的含义:思归怀人,离愁别恨5、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学生选择读写游子或者思妇的诗句教师点评齐读,感受相思四、鉴赏小结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五、美读诗文分析诗歌之后,学生对这首诗在景,理,情三部分的感情变化有很明确的把握教师引导他们感受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就顺理成章教师范读学生再自读揣摩六、课堂总结她是朦胧的美,悲伤而轻盈;她是清纯的美,宁静而空灵;她是跨越时空的感动,她是穿透千年的哲思,她就是《春江花月夜》七、作业布置自读,背诵全诗欣赏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二专题目标:1、能够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全新经典版)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一、课题名称:诗歌赏析与创作——《春江花月夜》二、课程领域:语文三、课程年级:初中八年级四、课程目标:1.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赏析《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诗情。
3.培养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诗歌赏析与创作——《春江花月夜》。
2.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诗歌的初步了解和喜好。
第二部分:诗歌赏析(2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
2.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春江花月夜》,注重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词句和意境,探讨作者的表达手法和主题思想。
第三部分:意象与联想(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的意象和联想,通过观察和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2.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他们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联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教师鼓励学生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联想和情感。
第四部分:创作实践(30分钟)1.学生根据《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联想,进行诗歌创作。
2.学生交换作品,并互相评价和修改,提高创作的准确性和表达准确性。
3.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五部分:总结与分享(10分钟)1.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诗歌创作和联想,展示他们在诗歌赏析和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他们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观点和联想,促进合作和交流。
3.创作实践: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培养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赏析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是否准确、深入。
3.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资源:1.《春江花月夜》的文本材料。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欣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解析:详细解读《春江花月夜》的诗意和美学价值,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2 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作。
2.3 诗词鉴赏:教授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引导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的语言、韵律和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幅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画卷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文本解析:分段讲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3.3 背景介绍:穿插讲解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作的理解。
3.4 诗词鉴赏:分组讨论《春江花月夜》的语言、韵律和意境,分享各自的欣赏心得。
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江花月夜》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长期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春江花月夜》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5.2 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文献和视频等辅助材料,丰富教学手段。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关于《春江花月夜》的信息和评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与互动:结合讲授法和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提高课堂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幽美恬静
第二部分:哲理美
一、面对良辰美景, 江畔何人初见月? 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 江月何年初照人? 遐想?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 人生——月(大自然 宇宙)
哀而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比较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 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 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 “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 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晏几道《临江仙》
《红楼梦》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李煜《浪淘沙》
年光流转 红颜易老 生命无常
春江花月(景) 思妇游子(情) 宇宙人生(理) 完 美 融 合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 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 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 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 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 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 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 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 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 “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 的美好企盼。
合作探讨:
这首诗中
明月、江水 、落花
三个意象蕴涵的情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张若虚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 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 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 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 曲辞· 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 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 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 《乐府诗集》所录,除 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 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 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 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青枫浦:亦名双枫浦。这里 泛指离别地点。 谁家今夜扁舟子? 胜: 能承担,能承受。 何处相思明月楼?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1)前四句四句总写春江 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 念。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 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 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 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 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 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江天一色 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
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 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 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 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 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 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 静。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 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 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 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 中。
【学习要点】
1. 流畅诵读,感悟诗歌。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 情、理的完美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感知全诗, 划分层次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 景 月下之 理 月下之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画意
哲理
诗情
情
第一部分景物美
1、赏析“徘徊”一词的 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 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 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 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 “拂还来”相呼应,写出 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 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1、开头几句写了 什么意象?请找出 来,并给这幅图画 命名。
春江花月夜图
依题目摹写春、江、 花、月、夜的幽美景 色。
2、请充分发挥想象 力,用散文化的语言 描述这幅图画,并体 会本段景物的特点。
《论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 人生短暂——历史长河 (时间)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 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 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 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 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3)游子思归 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作 昨夜闲潭梦落花, 品具有无限广阔的审 可怜春半不还家。 美趣味。思妇游子没 江水流春去欲尽, 有定指,惟其没有定 江潭落月复西斜。 指,作品抒发的相思 斜月沉沉藏海雾, 之情才更具有普遍的 碣石潇湘无限路。 意义,诗人的同情心 不知乘月几人归, 才显得博大和宏伟。 落月摇情满江树。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 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