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观察的意义

合集下载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护理课件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护理课件

预测预后
通过观察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可以 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患者和家 属提供心理准备。
指导护理措施
通过观察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可以 指导护理措施的实施,使患者得到 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
02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 方法和技巧
神志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观察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01
通过对话、疼痛刺激等方式观察患者的反应,判断其神志是否
清醒。
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02
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表情、动作或语言,以判断其神志状态。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
03
定时评估患者情况,记录其神志状态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
常。
意识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1 2
观察患者的觉醒程度
通过对话、疼痛刺激等方式判断患者的觉醒程度 ,是否处于清醒、嗜睡或昏迷状态。
注意观察患者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05
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
案例一
总结词:及时诊断
详细描述:某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通过观察患者神志、 意识和瞳孔变化,医生迅速诊断为脑出血,并采取紧急治疗措施,成功挽救了患 者的生命。
案例二
总结词:预警作用
详细描述:一患者在接受脑部手术后,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通过及时观察和监测,医护人员迅速发现脑 疝风险,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避免了病情恶化。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 护理课件
目 录
•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重要性 •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实践应用 •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注意事项和误区 • 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
01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的 重要性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

瞳孔观察读书笔记(原创5篇)

瞳孔观察读书笔记(原创5篇)

瞳孔观察读书笔记(原创5篇)瞳孔观察读书笔记篇1瞳孔观察:心理学与生活解读日期:2023年6月12日今天,我阅读了一本名为《瞳孔观察》的书,这本书以心理学为基础,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简要总结和个人的阅读心得。

《瞳孔观察》的作者是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瞳孔在人类行为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人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以及潜在的个性特征。

作者认为,瞳孔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心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我意识到我们每天都在无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例如,当我们看到别人在笑,我们可能会认为他们很高兴。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他们的瞳孔,我们可能会发现他们实际上并不开心,只是出于礼貌或者环境需要表现出开心的表情。

这种观察力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应对各种情况。

除了瞳孔观察,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其他心理学现象和生活应用。

例如,如何通过微妙的肢体语言来推断人的情绪和意图;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来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以及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内容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意识到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总的来说,《瞳孔观察》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

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心理。

同时,它也让我意识到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我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他人的感受。

瞳孔观察读书笔记篇2瞳孔观察:人类心灵的微观显现读书目的:在心理学、心理学相关书籍以及人性的研究中,我常常发现“瞳孔”这个微小的器官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感知光线的窗口,也是情绪、心理状态和性格的无形展示。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我选择了阅读《瞳孔观察》这本书。

内容提要:这本书主要探讨了瞳孔如何揭示人类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认知、性格等方面。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解答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解答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枕骨大孔疝,它的发展比小脑天幕疝更快,主要表现为昏 迷,双侧瞳孔先缩小(交感神经受压迫),以后散大,很 快出现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
(3)病人瞳孔“针尖样”改变,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 很快陷入深昏迷,四肢瘫痪,常是脑桥出血。
(4)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出现眼球固定, 病变累及 中脑,或是天幕疝所致。当出现双侧瞳孔散大, 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则表明病情已是晚期。
正常人瞳孔
普通光线下瞳孔直径2-5mm,圆形,边缘整齐,位于眼球 中央,双侧对称。
若直径>5mm为扩大 >6mm为散大 <2mm为缩小
观察瞳孔操作方法
自然光线下:嘱神清患者目视前方(不能配合者应用正确 手法扒开眼皮:拇指、食指将上、下眼睑分开露出眼球)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表示原 发性动眼神经损害或原发性中脑损害。若神志清楚多表示 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及对侧肢体瘫痪者,表示中脑损 害。若伴有会聚调节反应迟缓,表示中脑顶盖病变,见于 洞眼神经麻痹、脑干的炎症血管病变引起的中脑被盖综合 征、脑动脉瘤及占位性疾病引起的中脑顶盖综合征。
瞳孔大小的调节
瞳孔大小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 约肌)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瞳孔散大肌)共同调节。 当副交感神经神经受到损伤瞳孔扩大,交感神经纤维受损 则瞳孔缩小。
1、瞳孔括约肌:环形肌,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 配。 缩小; 2、瞳孔扩大肌:呈放射状,由交感神经支配。 扩大。
瞳孔扩大肌的神经支配
下丘脑交感中枢 C8-T2前角
颈上交感神经节
直接 加入
睫状神经节 第3、4、5、6颅神经 上睑提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 汗腺及血管 瞳孔扩大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大小变化: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大小变化,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瞳孔反应时间: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反应时间,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01
03
05
02
04
06
间接观察法:通过 观察瞳孔对光反射 的强弱来判断瞳孔 对光的反应
瞳孔形状变化: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形状变化,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瞳孔反应程度: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反应程度,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演讲人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 义
目录
01. 瞳孔观察方法 02. 瞳孔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方法
观察瞳孔大小
自然光线下观察: 在自然光线下, 观察瞳孔的大小
和形状。
瞳孔反应:观察 瞳孔对光线的反 应,如收缩或扩
张。
瞳孔对比:观察 双侧瞳孔的大小 和形状是否对称。
瞳孔变化:观察 瞳孔在短时间内 的变化,如收缩 或扩张的速度。
瞳孔临床意义
诊断疾病
01
瞳孔大小变化:可能与神经 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眼部 疾病等有关
03
瞳孔对光反应: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损伤、药物中毒 等有关
05
瞳孔位置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02
瞳孔形状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04
瞳孔颜色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瞳孔大小和形状可反 映眼部疾病,指导眼
部疾病治疗
瞳孔变化可反映药物 疗效,指导药物剂量
调整和更换药物
谢谢
观察瞳孔形状
01
圆形:正常瞳 孔形状,表示 瞳孔对光反射 正常
02

瞳孔观察课件ppt

瞳孔观察课件ppt

眼科疾病的诊断
1 2
青光眼
青光眼可能导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同时伴有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 消失,同时伴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
3
眼肌麻痹
眼肌麻痹可能导致瞳孔位置异常,对光反射减弱 或消失,同时伴有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04
瞳孔观察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忽视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之间瞳孔大小、形状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观察时应结合个体 情况进行判断,避免一概而论。
05
瞳孔观察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AI算法对瞳孔图像进行分析,提高瞳孔观察的准确性和效率 。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VR/AR技术提供更真实的观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3D打印模型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瞳孔模型,方便教学和演示。
瞳孔观察与其他检测手段的结合
生理信号检测
结合血压、心率等生理信号,综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眼底检查
结合眼底镜检查,观察眼底血管变化,预测全身疾病风险 。
神经影像学检查
结合MRI、CT等影像学检查,深入了解脑部结构和功能。
瞳孔观察在临床研究中的前景
神经科学研究
瞳孔观察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瞳孔观察的基本知识 • 瞳孔变化的常见原因 • 瞳孔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瞳孔观察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 瞳孔观察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瞳孔观察的基本知识
瞳孔的定义与功能
瞳孔定义
瞳孔是由虹膜形成的孔洞,位于 眼球前部,能够调节光线进入眼 内的数量。
瞳孔功能
如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可能导 致瞳孔异常变化。

瞳孔观察PPT课件

瞳孔观察PPT课件

瞳孔观察的重要性
01
02
03
初步判断眼部疾病
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 状和反光情况,可以初步 判断眼部是否存在异常或 疾病。
评估意识状态
瞳孔对光线的反应可以反 映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对 于评估昏迷或意识障碍的 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生命体征
在急救或医疗救治过程中, 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及时 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 为抢救争取时间。
监测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变化
瞳孔变化可以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如脑外伤后瞳孔大小的变化可能提示颅内压升高。
评估治疗效果
评估眼部疾病治疗效果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瞳孔的变化,可以评估眼 部疾病治疗的效果,如药物治疗后青光眼症 状是否缓解。
评估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 果
瞳孔变化可以作为评估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 果的参考指标,如脑外伤后瞳孔对光反射是
否恢复。
05 瞳孔观察的未来发展
瞳孔观察技术的改进
瞳孔观察技术将不断向智能化、 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观察的 准确性和效率。
瞳孔观察技术将与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实现自 动识别、自动诊断等功能。
瞳孔观察技术将进一步优化图 像采集和处理技术,提高图像 质量和分辨率。
瞳孔观察与其他医学领域的结合
瞳孔变形与肿瘤疾病
总结词
瞳孔变形可能是肿瘤疾病的迹象
VS
详细描述
肿瘤性疾病如眼睑肿瘤、结膜肿瘤等可能 影响瞳孔的形状,导致瞳孔变形。此外, 一些眼部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也可能影 响瞳孔形态。
其他系统疾病与瞳孔变化
总结词
其他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瞳孔变化
详细描述
除神经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外, 其他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瞳孔变化,如心血 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通 过影响眼部血液循环或神经传导而导致瞳孔 变化。

瞳孔的观察方法及要点

瞳孔的观察方法及要点

瞳孔的观察方法及要点1. 引言:瞳孔的神奇之处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瞳孔,这个你可能觉得有点无聊,但其实超级重要的东西。

瞳孔,就像眼睛的小窗户,能透出我们心里藏着的秘密。

不管你是医生、护士,还是普通人,懂得如何观察瞳孔,都是一项绝活儿。

谁说学医学就得像读死书一样?咱们今天轻松一点,让这话题活起来!2. 瞳孔观察的重要性2.1 瞳孔的基本功能首先,咱们得明白,瞳孔不是普通的小黑点,它可是调节光线的高手!亮的时候,它缩小,黑暗时,它又放大,真是个百变小天才。

瞳孔的变化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一个人健康的信息。

比如,有些药物、疾病,或者情绪的波动,都会让它表现得不一样。

哎呀,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呢!2.2 观察的时机那么,什么时候观察瞳孔比较好呢?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自然光下,没事的时候,放松心情,轻松愉快。

这时候,瞳孔的表现会比较真实。

别忘了,观察得太紧张,瞳孔可能会因为压力而变得不正常,那可就有点儿得不偿失了。

最好是找个舒服的位置,慢慢看,像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

3. 观察的方法与技巧3.1 观察的步骤好了,接下来咱们进入正题,来聊聊具体的观察方法。

首先,确保光线适中,别让阳光刺眼,或者暗得什么都看不清。

然后,你可以让被观察者稍微放松,深呼吸,别让他们觉得被审视,搞得紧张兮兮的。

接下来,慢慢靠近被观察者的眼睛,轻轻观察他们的瞳孔大小和形状。

一般来说,健康的瞳孔应该是圆的,大小对称,不大不小。

如果一边大一边小,那就得留个心眼了!这是个信号,可能暗示着某些潜在的问题。

3.2 瞳孔反应的测试除了观察瞳孔的形状和大小,我们还可以做个小测试,看看瞳孔对光的反应。

用手电筒轻轻照一下,看看瞳孔是不是迅速缩小。

如果它的反应慢得像乌龟,那可就有问题了!你知道的,身体和心灵的联系可深着呢,瞳孔可是“心灵的窗户”嘛。

4.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4.1 注意事项观察瞳孔的时候,有几个小窍门,记得要注意哦!首先,保持观察环境的安静,别让外界的干扰让你分心。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

神志意识瞳孔观察
整治疗方案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神志意识瞳孔 观察是判断病 情严重程度的
重要依据
瞳孔大小和 反应速度可 以反映脑部
损伤程度
神志意识状态 可以反映患者 对周围环境的 感知和反应能

通过观察神志 意识和瞳孔, 可以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为 治疗提供重要
参考信息
辅助诊断和治疗
辅助诊断:通过观察 瞳孔反应,判断患者 意识状态和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的瞳孔颜 色:正常、白色、 黄色、红色等
03
观察患者的眼球运 动:眼球运动是否 协调、有无震颤等
07
观察患者的瞳孔对 药物的反应:镇静 剂、兴奋剂等药物 对瞳孔的影响
04
观察患者的瞳孔大 小:正常、缩小、 扩大、不等大等
记录和报告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记录方法:详细 记录患者的神志、 意识、瞳孔变化 情况,包括时间、 地点、症状等
确保观察准确
观察环境:保 持安静、光线
充足 1
观察记录:详细 4
记录观察结果, 包括瞳孔大小、
反应速度等
观察时间:选择 患者清醒、稳定
2 的时间段
3 观察方法:采用
标准化的观察方 法,如AVPU评 分法
谢谢
03
保持室内安静,避免 噪音干扰
02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 避免过冷或过热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空气污浊
避免干扰因素
01
光线:保持环境光线充足,避免瞳孔受
光线影响
02
情绪: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
动影响瞳孔反应
03
药物:避免使用影响瞳孔反应的药物
04
疾病:注意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如青光

瞳孔观察在护理昏迷病人中的体会

瞳孔观察在护理昏迷病人中的体会

瞳孔观察在护理昏迷病人中的体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昏迷病人的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通过观察瞳孔来确定病人的情况。

通过瞳孔观察,我们可以了解病人的基本状态,以及其他可能的病情。

首先,要对昏迷病人的瞳孔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瞳孔的大小,它的反应活动,瞳孔的反射范围等。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病人是否有这些异常。

其次,通过观察瞳孔,可以分析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活动是否正常,如果瞳孔反应活动正常,那么说明病人正常,但如果瞳孔反应活动不正常,则可能是由于病人意识降低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

此外,如果瞳孔放大,也有可能是由于意识失去或颅内有压迫引起的。

最后,要留意瞳孔的反射范围,正常情况下,瞳孔的反射范围往往比较小,如果病人瞳孔反射范围变大,就有可能是由于病人头部受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瞳孔观察意义

瞳孔观察意义
?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自颅内埃魏核发?眼交感神经是由额叶中央后回颞上回的大脑皮质发出后经内囊丘脑下部的瞳孔散大中枢脑干睫状体脊髓中的瞳孔散大中枢脑干睫状体脊髓中枢颈8至胸1神经前根交感干交感神经颈上节颈内动脉窦海绵窦眶上裂睫状神经节至睫状体长神经支配瞳孔扩大肌以上神经通路中任何一处病变即可造成瞳孔大小的变化
特别强调的是,观察瞳孔要注意其 动态变化

如病变在幕上,则会出现小脑幕裂孔疝,脑 疝侧瞳孔开始时正常,继之出现激惹状态, 随病情加重,动眼神经麻痹,瞳孔进行性散 大,同时可伴上睑下垂及眼球外下斜,瞳孔 逐渐散大固定,继之对侧瞳孔相对散大进 入临终期。

枕大孔疝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双侧瞳孔 先缩小,很快散大。脑干损伤特别是中脑 顶盖部位损害表现为瞳孔忽大忽小,时而 一侧瞳孔散大,时而缩小或两侧交替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眼交感神经是由额叶、中央后回、颞上 回的大脑皮质发出后,经内囊、丘脑下部 的瞳孔散大中枢、脑干、睫状体脊髓中 枢、颈8至胸1神经前根、交感干、交感 神经颈上节、颈内动脉窦、海绵窦、眶 上裂、睫状神经节至睫状体长神经支配 瞳孔扩大肌,以上神经通路中任何一处病 变即可造成瞳孔大小的变化。




瞳孔的对光反射主要表现为视觉通路损 伤。 周围型:损伤在外侧膝状体前,则除视觉 障碍外尚有瞳孔对光反射障碍。 中枢型:病变在外侧膝状体以后,则瞳 孔对光反射不受影响。 瞳孔对光反射的离心纤维(主要动眼神经) 受损时,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颅脑损伤者,特别是急性期病人,基本上都 是特护病人,因此必须严密观察瞳孔变化, 并掌握其临床意义,为诊断、治疗、预后 提供可靠的依据。



颅脑损伤病人: 如双侧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灵敏者,表 示病情相对较轻而稳定,多数预后良好。 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常见于桥脑 出血。 双侧瞳孔散大,对反射光消失,常为脑疝晚 期,临终前征兆。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瞳孔大小形态及其反应的改变,除见于眼科本身的疾病(如虹膜炎等)外,尚可反应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对神经科、脑外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护理治疗等方面也很有价值[1]。

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瞳孔的生理、病理变化应该掌握。

1 瞳孔的形态正常瞳孔,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其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 mm,两眼对称,通常差异不超过0.25 mm。

但如果相差不超过0.5 mm,而瞳孔反应及药物试验都无异常,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差异。

影响正常瞳孔大小的因素为年龄、屈光状态、光线强度及其适应情况等。

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儿童较大。

近视眼瞳孔较大,远视眼瞳孔较小。

在阳光下瞳孔缩小,在暗处瞳孔扩大。

正常睡眠时瞳孔显著缩小,可用于鉴别真睡或收其他原因引起的知觉丧失,但吗啡中毒性小瞳孔属例外[2]。

异常瞳孔,多属病态,往往是眼病的一种病症,常可由瞳孔形态推断出某些眼病。

例如:(1)梨形瞳孔:为虹膜前黏连引起,多伴有黏连性角膜白斑;(2)花瓣状瞳孔:为就虹膜炎或眼外伤后虹膜后层与晶体黏连,用扩瞳剂后最为明显,在瞳孔缘或晶体前面可能还有灰白色陈旧性渗出机化物;(3)D形瞳孔:为外伤后虹膜根部离断,相应的瞳孔缘无固定牵引力所致;(4)长圆形瞳孔: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发作时瞳孔散大,呈长圆形,对光反应消失;(5)钥匙状瞳孔:见于虹膜手术切除后,或先天性虹膜缺损;(6)瞳孔较大:瞳孔缘有细小的缺凹,为瞳孔括约肌破裂的症状。

2 病态性扩瞳与缩瞳病态性扩瞳或缩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它不仅是某些眼病的指示性特征,并且能够反映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断[3]。

2.1 病态性瞳孔扩大正常瞳孔直径不大于4 mm,瞳孔直径超过5 mm以上多属于病态。

病态性瞳孔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为支配缩瞳肌的神经发生病变,后者为扩瞳肌兴奋所致。

2.1.1 麻痹性扩瞳其原因有药物、眼病和支配缩瞳肌的传出神经径路或中枢发生障碍。

(1)药物麻痹性扩瞳,系副交感神经传导阻滞引起,临床上常见的为用阿托品、后马托品或东莨菪碱等药物滴眼;(2)眼病引起的瞳孔扩大,常见于青光眼、眼挫伤、重症视神经病、眼底广泛的视网膜病变等,多有严重视力障碍,诊断比较容易;(3)神经麻痹性瞳孔扩大,首先除外药物麻痹性扩瞳,后者必有用药史,停药后观察3~7日瞳孔复原,则提示为药物性所致。

瞳孔变化临床意义讲义

瞳孔变化临床意义讲义

引起瞳孔改变的原因
(2)枕骨大孔疝:若枕骨大孔疝是因颅内高压从天幕疝发 展而至的,双侧瞳孔散大更严重,病情更重,抢救希望渺 茫。若为颅后窝病变而致,初期瞳孔可能变小,或忽大忽 小(交感神经受压迫之故),但继后随着病情的发展,动 眼神经受损,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瞳孔扩大肌的神经支配
下丘脑交感中枢 C8-T2前角
颈上交感神经节
直接 加入
睫状神经节 第3、4、5、6颅神经 上睑提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 汗腺及血管 瞳孔扩大
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径
光线瞳Βιβλιοθήκη 缩小视神经瞳孔括约肌
视交叉
节后神经
视束
睫状神经节
上丘
动眼神经
顶盖前区
两侧E-W核
提问
Ø 体检发现患者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而间接对光反 射存在,病变在( A)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观察瞳孔的变化,有助于昏迷、惊厥、休克、 中毒、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患者的病情判断,尤其 对颅脑损伤病人,可以判定颅内损伤部位。有效、 及时、动态观察瞳孔变化不仅可发现疾病的先兆, 抓住最佳的,更多的救治时机,同时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
眼球解剖
正常人瞳孔
Ø 普通光线下瞳孔直径2-5mm,圆形,边缘整齐,位于眼 球中央,双侧对称。
Ø 若直径>5mm为扩大 >6mm为散大 <2mm为缩小
观察瞳孔操作方法
Ø 自然光线下:嘱神清患者目视前方(不能配合者应用正确 手法扒开眼皮:拇指、食指将上、下眼睑分开露出眼球)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引起瞳孔改变的原因
Ø 1、脑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耗氧量很大,而对缺氧耐受性 很差,大脑血液供应完全停止10秒就可出现神志不清,停 止30秒神经细胞代谢受到影响,停止2分钟则神经细胞代 谢停止,停止5分钟神经细胞开始死亡。因此为重的病人, 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后期都会发生昏迷和出现双侧瞳 孔扩大固定、对光反应消失。这是因脑缺血缺氧,动眼神 经麻痹之故。

神志瞳孔皮肤观察护理

神志瞳孔皮肤观察护理

观察皮肤颜色:注 意皮肤颜色是否正 常,有无发红、发 黄、发白等异常情 况
观察皮肤纹理:观 察皮肤纹理是否清 晰,有无粗糙、干 燥、脱屑等异常情 况
观察皮肤弹性:用 手指轻按皮肤,观 察皮肤弹性是否正 常,有无松弛、下 垂等异常情况
观察皮肤温度:用 手背触摸皮肤,观 察皮肤温度是否正 常,有无发热、发 凉等异常情况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神志瞳孔皮肤观察护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观察神志瞳孔皮肤变化,及时记录并分析 遵循医嘱,根据病情调整观察频率和持续时间 保持良好的观察环境,避免光线过强或过暗 观察过程中,注意患者舒适度,避免过度刺激 及时与医生沟通,反馈观察结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注意饮食 健康,多吃蔬菜 水果,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
运动:保持适当 的运动,促进血 液循环,增强皮 肤抵抗力
神志瞳孔皮肤观察 护理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1
2
3
4
5
6
神志瞳孔皮肤 观察护理在神 经内科的应用
神志瞳孔皮肤 观察护理在精
神科的应用
神志瞳孔皮肤 观察护理在儿
科的应用
神志瞳孔皮肤 观察护理在老
观察皮肤湿度:观 察皮肤是否干燥, 有无脱水、脱皮等 异常情况
观察皮肤病变:观 察皮肤有无红肿、 丘疹、水疱、脓疱 等异常情况
皮肤护理的方法
清洁:使用温和 的洁面产品,保 持皮肤清洁
保湿:使用保湿 产品,保持皮肤 水分平衡
防晒:使用防晒 产品,防止紫外 线对皮肤的伤害
护肤:使用护肤 产品,改善皮肤 问题,保持皮肤 健康
神志瞳孔皮肤观察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神志瞳孔观察

瞳孔观察的意义完整版

瞳孔观察的意义完整版

瞳孔观察的意义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瞳孔观察的意义1、瞳孔的观察是疾病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昏迷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意义重大。

2、观察瞳孔要注意两侧瞳孔的形状、对称性、边缘、大小及对光反应。

1)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正常瞳孔呈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等圆。

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眼科疾病引起。

如:瞳孔呈椭圆形伴散大,常见于青光眼等;瞳孔呈不规则形状,常见于虹膜粘连。

在自然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2~5mm,调节反射两侧相等。

病理情况下,瞳孔的大小可出现改变:①缩小:瞳孔缩小指d<2mm,如果d<1mm称为针尖样瞳孔。

单侧瞳孔缩小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中毒;②变大:瞳孔散大:d>5mm。

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2)对光反射正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并于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

当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消失,常见于危重和昏迷患者。

3、几种疾病的瞳孔改变1)小脑幕切迹疝:初期,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着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并伴眼睑下垂,眼球外斜。

脑疝进行性恶化→对侧动眼神经因脑干移位也受到推挤(或因脑干缺血致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相继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2)大脑颞叶沟回疝:先在小脑幕切迹处压迫动眼神经周围干→瞳孔先缩小,光反射迟钝→进一步发展→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3)中脑肿瘤压迫动眼神经:一侧瞳孔散大,眼睑下垂,外斜视,复视,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也受限,眼球稍向外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瞳孔观察的意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瞳孔观察的意义
1、瞳孔的观察是疾病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昏迷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意义重大。

2、观察瞳孔要注意两侧瞳孔的形状、对称性、边缘、大小及对光反应。

1)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正常瞳孔呈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等圆。

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眼科疾病引起。

如:瞳孔呈椭圆形伴散大,常见于青光眼等;瞳孔呈不规则形状,常见于虹膜粘连。

在自然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2~5mm,调节反射两侧相等。

病理情况下,瞳孔的大小可出现改变:①缩小:瞳孔缩小指d<2mm,如果d<1mm称为针尖样瞳孔。

单侧瞳孔缩小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中毒;②变大:瞳孔散大:d>5mm。

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2)对光反射正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并于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

当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消失,常见于危重和昏迷患者。

3、几种疾病的瞳孔改变
1)小脑幕切迹疝:初期,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着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并伴眼睑下垂,眼球外斜。

脑疝进行性恶化→对侧动眼神经因脑干移位也受到推挤(或因脑干缺血致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相继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2)大脑颞叶沟回疝:先在小脑幕切迹处压迫动眼神经周围干→瞳孔先缩小,光反射迟钝→进一步发展→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3)中脑肿瘤压迫动眼神经:一侧瞳孔散大,眼睑下垂,外斜视,复视,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也受限,眼球稍向外突。

4)颅底脑膜出血:刺激动眼神经→一侧瞳孔缩小→霍纳氏综合征:瞳孔缩小,眼裂变大,眼球内陷,上睑下垂,患侧面部无汗。

5)癫痫:发作时,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发作后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可以恢复正常。

6)吗啡,有机磷中毒:针尖样。

7)颅脑外伤:初期瞳孔缩小,以后扩大,常预示病情加重。

8)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瞳孔可有形态上的变化,边缘不整,锯齿状,棱角形或卵圆形,梨形等。

9)死亡前的瞳孔状态:意识障碍时,瞳孔的改变对于诊断和预后有很大意义。

①颠茄,腊肠菌,引起的昏迷患者,其瞳孔也可以散大;②尿毒症或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昏迷时,出现瞳孔缩小;③昏迷时,如果瞳孔由小逐渐进行性扩大,且对光反射丧失,预示死亡临近。

④因窒息或尿毒症死亡者,瞳孔总是于死前明显扩大。

10)颅脑外伤、脑肿瘤、脑室或脑干内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变损害副交感神经,瞳孔扩大;病变损害交感神经,瞳孔缩小。

当延髓脑桥部、第三脑室出血时,瞳孔缩小。

脑干受压时,先缩小后逐渐扩大,表示死亡期迫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