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生态修复与治理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最新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最新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活动和工业化进程,太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质污染、湖泛蓝藻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制定最新的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水质治理方案针对太湖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治理。
首先,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大力推进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工作,推广节水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生活污水不再直排湖泊。
二、湖泛蓝藻治理方案湖泛蓝藻是太湖生态环境中的一大隐患,对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湖泛蓝藻问题,我们将采取多种手段。
首先,加强对湖泛蓝藻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湖泛蓝藻的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加大对湖泛蓝藻的治理力度,采用生物和化学方法进行蓝藻的清除,保障湖泛蓝藻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三、生态修复方案为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我们将实施生态修复方案。
首先,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为湖泊提供更多的自净能力。
其次,大力推进植被恢复工作,加强湖岸带和周边地区的植被恢复,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四、宣传教育方案为了增强社会公众对太湖生态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我们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太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太湖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五、监督检查方案为了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对各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太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的最新措施将从水质治理、湖泛蓝藻治理、生态修复、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全面展开,力求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实现太湖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保护。
太湖的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太湖的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太湖流域的GDP总值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众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已导致太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情况日趋严重。
本文简述了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发展与现状,并简单介绍了一些治理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对策。
前言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流域包括苏州、无锡、湖州等38个市县,是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淡水资源,太湖水是沿湖居民的生命之水,其中苏州和无锡的生活、生产用水中80.0%取自于太湖。
太湖是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湖泊面积约 2338km²,平均水深只有 1.9m ,湖水滞留期约 300 天,各湖区水动力差异显著。
20世纪60年代,太湖略呈贫营养状态,1981年时仍属于中营养湖泊,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周边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太湖北部的梅梁湾开始频繁暴发蓝藻、水华。
而后,太湖污染日趋严重,造成了湖泊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
曾经让人流连忘返的太湖现在已变得腥臭远扬。
一、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一)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1.农业污染农药和肥料的流失成为农业污染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据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施用量(折纯)由20世纪80年代不足200 kg·hm-²提高到目前600 kg.hm-²左右.单位耕地面积的农药用量达25 kg.hm-²至30kg·hm-²。
但是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却没有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降低了。
人们用的化肥和农药逐渐增多,水体的氮磷含量明显升高。
雨水冲刷不当和灌水不当,带有超含量氮、磷的水体就流入河道。
既造成营养和有效成分流失、又污染水环境。
农药和化肥施用的广泛、分散、不合理等特点,使之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
解太湖的十大方法
解太湖的十大方法第一,加强污水处理。
太湖流域的城市和工业区域的污水排放是太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对太湖的污染是解决太湖水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太湖的水质。
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太湖的水质改善至关重要。
第三,加强湖泊生态修复。
太湖湿地是太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湖的重要净化器。
加强湖泊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湿地功能,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对太湖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
太湖的水生态系统是太湖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湖水质的重要保障。
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湖泊的生态平衡,对太湖水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加强太湖水质和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公开监测数据,增强社会监督,对太湖水质改善至关重要。
第六,加强立法和执法。
加强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环境执法的效果,对太湖水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第七,加强政府管理和协调。
太湖流域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加强政府间的协调合作,加强太湖流域的综合治理,对太湖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对太湖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太湖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对太湖水质改善至关重要。
第九,加强国际合作。
太湖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湖泊,也是全球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太湖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加强科技支撑。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的技术水平,对太湖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十大方法的综合应用,相信太湖的水质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太湖的生态环境也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1. 概述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上海市交界处。
然而,长期以来,太湖面临着水质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太湖问题,制定了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旨在实现太湖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治理目标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太湖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 恢复太湖湿地和水生态系统; -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促进太湖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
3. 治理措施3.1 改善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太湖周边城市和乡村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加强污水管网的建设,确保污水能够被有效收集和处理,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
3.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太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农田沟渠整治和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农业对太湖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3.3 河道整治和湖泊修复对太湖主要入湖河道进行整治,改善水流通畅度,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进行太湖湖岸线的修复和植被恢复,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3.4 加强监测和管理能力建立太湖水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太湖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标准。
3.5 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强太湖相关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太湖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快太湖综合治理进程。
4. 资金保障为了实现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目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太湖综合治理资金主要来自以下渠道: - 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 - 地方政府财政拨款; - 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 - 贷款和债券发行。
5. 实施计划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将分为多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时间安排如下:阶段主要任务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梳理问题、制定规划今年-明年第二阶段污染源整治、水质改善明年-后年第三阶段生态恢复、科学研究后年-未来五年第四阶段监测管理、总结推广未来五年-十年6. 总结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实现太湖水质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供应基地。
然而,多年来太湖水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居民和政府。
本文将探讨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随着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
然而,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和管理不善,这些废水常常直接排入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其次,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农田使用并随降雨冲刷入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太湖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造成了水华暴发和蓝藻繁殖。
水华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还释放出有毒物质,对当地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大气污染也对太湖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工业排放物和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可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水体,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这些污染物在太湖中蓄积和生物放大,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针对太湖水污染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政府应该提高对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排放入太湖。
其次,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和管理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和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流失。
另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政府应该加大对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监管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此外,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也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保护湖泊周边的湿地和河流,加强河口管理,防止污染物通过河流进入太湖。
最后,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是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太湖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采取实际行动,减少对太湖的污染。
中国典型的环境修复案例
中国典型的环境修复案例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国家,中国一直在尝试各种新颖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已经完成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环境修复工程,以下是其中的三个典型案例。
一、太湖水质改善太湖是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江苏省、浙江省交界处,因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去几十年里,它的水质急剧下降。
2011年,太湖河长带领全省从上游到下游对太湖进行集中治理,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大入江排污口的排查力度、加强河道清淤和人工鱼草种植,以及建设污水处理厂等。
经过几年努力,太湖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水中氨氮、总磷和叶绿素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太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基本恢复。
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国的三北地区指的是中国北方的三个干旱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宁夏和陕西。
由于缺乏森林覆盖,当地的草原和土地鲜有绿色植物,加之人类活动的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久经磨损。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投资巨大,大规模建设了三北防护林体系项目。
该项目涵盖了大面积的荒漠地区,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科学管理,巩固土地、保护水源、防止沙尘暴和改善气候等,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水平。
三、黄河治理工程作为中国母亲江河中的一条,黄河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和发展历程。
然而由于水土流失、过度开采和过度利用,黄河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沉重的损害。
为了恢复黄河的生态平衡,中国政府启动了全面治理工程,即黄河治理工程。
该工程由多个单元组成,包括了黄河道、岸线和支流等范围,各单元之间协调一致。
通过长期努力,黄河的水质得到改善,堤坝和护岸等保护措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
总之,中国政府通过集中资金和资源,对国家主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修复,使人们生活的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未来,我们相信中国将继续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体现在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事业上。
太湖湿地生态建设与修复案例
太湖湿地生态建设与修复案例今天咱来唠唠太湖湿地的那些事儿。
太湖啊,就像一颗大大的明珠,周围的湿地那可重要极了。
以前呢,太湖湿地有点“生病”了。
为啥呢?你看啊,周边有些工厂偷偷地往水里排污水,污水就像坏虫子一样,把湿地原本清澈的水搞得脏兮兮的。
还有啊,人们为了多弄点地来盖房子或者种东西,就开始围垦湿地,这湿地的面积越来越小,就像一个人的衣服被剪得越来越少,都没东西来保护自己了。
而且,水里的一些外来物种也开始捣乱,把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都给挤没了。
不过呢,后来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啦,就开始着手建设和修复太湖湿地。
首先就是治理污水这个大难题。
政府就像一个严厉的家长,出台了各种规定,那些乱排污的工厂要是不听话,就重重地罚他们。
然后还建了好多污水处理厂,就像一个个清洁小卫士,把脏水变干净了再放回太湖湿地。
对于被破坏的湿地呢,人们开始进行生态补水。
就像给生病的湿地打点滴一样,把干净的水引进来,让湿地重新恢复生机。
而且还开展了湿地的植被恢复工程。
种上各种各样适合在湿地生长的植物,像芦苇啊,菖蒲啊这些。
这些植物可厉害了,它们的根就像小手一样,紧紧抓住泥土,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能吸收水里的脏东西,净化水质。
为了对付那些讨厌的外来物种,生物学家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出场了。
他们仔细研究这些外来物种的习性,然后想办法把它们控制住,不让它们再欺负本地的生物。
同时,还会人工放养一些本地的鱼类和贝类等,让它们在湿地里重新安居乐业。
现在的太湖湿地可大不一样啦。
水变得清澈多了,你要是去看啊,能看到水里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
那些重新种上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的,鸟儿们也都飞回来了。
有的鸟儿在芦苇丛里做窝,有的在水面上找吃的,叽叽喳喳的可热闹了。
太湖湿地的生态建设和修复就像是一场拯救行动,人们从破坏者变成了守护者,让太湖湿地重新焕发出它的魅力,也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更美好的环境呢。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通过对太湖流域几处水域的观察、走访、调查,发现这几处水域较前些年有了改观、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污染治理措施仍有不足。
提出关停污染、发展治污,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太湖;水污染;原因;治理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
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
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 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水质现状以前的太湖水质很好,我们采访横扇镇社区委员会钱见鸿书记时,他曾说道:“我可以这么说,我太湖的儿子,喝其水长大,游泳,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水质极好,爱护就是我们的命根。
”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
”横扇居民也说道:“那时的水非常清,非常好喝。
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太湖生态系统为例
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太湖生态系统为例一、本文概述太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太湖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如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富营养化加剧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太湖自身的生态平衡,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修复理论与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同时,本文还将深入探讨太湖生态系统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包括生态修复的原理、技术方法、实施策略等。
通过对太湖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的全面研究,本文旨在为太湖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其他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系统总结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机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本文将深入了解太湖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本文将评估不同修复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为太湖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以太湖生态系统为例,全面研究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以期为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太湖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分析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拥有独特的湖泊生态系统,然而近年来,其生态系统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
这一退化的机理涉及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多重影响。
自然因素中,气候变化对太湖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太湖流域的降水模式、温度分布和风速等气象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导致太湖水位波动加大,湖泊水文条件改变,进而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太湖保护措施
太湖保护措施概述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交界处。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太湖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
为了保护太湖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太湖保护措施的几个方面。
水质监测和治理为了保护太湖的水质,政府设立了水质监测站,并且定期对太湖水体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指标(如水温、溶解氧含量、浊度和藻华等)、富营养化指标(如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和有害物质的浓度等。
监测结果用于评估水质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水质治理方案。
太湖的水质治理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
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厂,对太湖流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太湖水体的污染。
同时,通过提供技术和培训,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生态保护和修复太湖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太湖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太湖的湿地、水草和湖泊生态系统,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其中,湿地保护是太湖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之一。
政府建立了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严格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鼓励湿地保护和湿地修复项目的开展,通过人工修复和生态工程的手段,恢复湿地的功能,提高湿地的生态服务能力。
此外,政府还控制了太湖的养殖业发展,通过引导养殖业向生态养殖转型,减少对太湖的负面影响。
此外,政府还大力开展湖泊生态修复,完善湖泊的水体结构,营造适宜的生物环境。
法规和管理为了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
太湖保护法是中国第一个以湖泊为对象的环境保护法律,对太湖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标准,用于指导太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太湖的管理主要由各级政府负责,下设太湖管理局和水利局等机构,负责太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此外,政府还鼓励公众参与太湖保护,开展宣传教育和志愿者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太湖清淤行动实施方案
太湖清淤行动实施方案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然而,近年来太湖水质恶化严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湖泊淤积问题。
为了改善太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太湖清淤行动势在必行。
下面,本文将就太湖清淤行动的实施方案进行介绍。
一、清淤目标。
1. 淤泥清理,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和湖泊底部进行淤泥清理,确保湖泊淤积物得到有效清除。
2. 水质改善,通过清淤行动,减少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提高太湖水质。
3. 生态恢复,清理湖泊淤积物,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为湖泊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二、清淤措施。
1. 机械清淤,采用吸泥船、挖泥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湖泊淤积物的清理工作,提高清淤效率。
2. 生态修复,结合湖泊周边植被的恢复工作,采用湿地植被、人工湿地等方式,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
3. 河道治理,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进行河道整治,减少泥沙输入,降低湖泊淤积速度。
4. 水质监测,加强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三、清淤效果评估。
1. 定期检测,对太湖水质、淤积情况进行定期检测,评估清淤效果。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清淤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清淤行动的效果和成效。
3. 资源保护,根据清淤效果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清淤方案,保护太湖水资源。
四、清淤成本和资金保障。
1. 成本预算,对太湖清淤行动的成本进行详细预算,包括机械设备、人力成本、监测费用等。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拨款、环保基金、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筹措清淤资金,保障清淤行动的顺利实施。
3. 资金使用监督,建立清淤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确保清淤资金使用合理、透明。
五、清淤宣传和社会参与。
1.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大太湖清淤行动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太湖环境问题。
2.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太湖清淤行动,共同保护太湖水质。
3. 公众教育,开展太湖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环保行动。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近年来,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太湖的水质,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本文将从污染源控制、技术改造、立法政策等多个方面,综合论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一,污染源控制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目前,太湖流域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等,针对这些污染源,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行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源头治理,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
其次,加强农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的管理,倡导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的种植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第二,技术改造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在太湖流域,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和农田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因此,应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农田和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生态修复技术可以通过人工湿地、绿化、植物种植等方式来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此外,还应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产生。
第三,立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完善太湖流域的环境保护政策,对水污染行为进行更严厉的处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投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对治理工作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活动。
同时,还应加强媒体的宣传报道,引导公众关注水污染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需要从污染源控制、技术改造、立法政策和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入手。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案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任务由来 51.2 编制依据 61.2.1 法律法规 61.2.2 部门规章、规划和文件 61.2.3 标准、规范 41.2.4 地方文件与规划 51.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1.3.1 指导思想 61.3.2 基本原则 61.4 规划期限和范围 81.4.1 规划期限81.4.2 规划范围8第二章湿地概况112.1 流域概况112.1.1 自然环境112.1.2 社会经济112.1.3 水系及水环境12第三章规划目的和目标133.5.1 规划目的 133.5.2 规划目标 13第四章重点工程及建设内容144.1 湿地保护工程144.1.1 工程目的144.1.2 建设内容144.1.3 工程目标154.2 湿地恢复工程154.2.1 工程目的154.2.2 建设内容154.2.3 建设目标164.3 净化水质型人工湿地建设工程 164.3.1 工程目的164.3.2建设内容164.3.3建设目标164.4 保障机制建设工程17第五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85.1 投资估算185.1.1 估算依据185.1.2 投资估算185.1.3 资金筹措195.2 效益分析195.2.1 环境效益评价205.2.2 生态效益评价205.2.3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205.2.4 综合效益评价21第六章保障措施216.1 制定湿地保护条例,把湿地保护与利用纳入法治轨道 21 6.2 完善湿地保护与恢复组织机构 216.3 采取综合措施,保证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1 6.4 强化工程管理,严格项目建设及管理程序216.5 加强科技保障工作,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216.6 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 226.7 加强宣教培训,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23附表:附表一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功能分区表附表二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保护项目表附表三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恢复项目表附表四2010-2020年太湖流域人工湿地建设项目表附表五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机制建设附表六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能力建设附图:附图1 规划区位图附图2 规划范围图附图3 太湖流域湿地现状图附图4 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现状示意图附图5 太湖流域湿地公园现状示意图附图6 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示意图附图7 太湖流域湿地保护类工程规划示意图附图8 太湖流域湿地恢复类工程规划示意图附图9 太湖流域人工湿地规划示意图第一章总论1.1 任务由来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
以太湖为例湖泊污染底泥治理修复实践
以太湖为例湖泊污染底泥治理修复实践在深入研究太湖底泥污染特性和水生生物适生性低下等突出的环境和退化问题基础上,探索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底质适生性构建等关键技术难题,为有效控制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污染、修复底质生境、提高湖泊水体质量提供新方法。
太湖是无锡、苏州和上海市的主要或备用饮用水源,在地区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三四十年来,以水体氮、磷含量高企而形成的富营养化问题,成为太湖水污染最主要的特征。
在春夏季,太湖一些滨岸还常出现一种被称为“湖泛(black bloom)”的极端水污染现象,其本质是藻类泛滥成灾。
这些污染问题不仅会制约周边流域的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更严重的是对太湖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构成威胁。
太湖底泥污染及底质退化状况湖泊的污染不外乎外源和内源两大来源。
就太湖而言,外源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废水、大气沉降、养殖投饵及旅游航运等污染排放;内源则主要来自湖泊底部的底泥。
底泥又称底质或沉积物,在太湖底泥中蓄积着湖体约90%以上的污染物,其中含量偏高的是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主要来自入湖的外源污染,以及湖体内藻类和水生植物等生物死亡残体等。
水体中悬浮态颗粒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包夹、物理化学吸附及絮凝等,通过沉降等作用,在湖底按时间顺序形成具有不同环境(或污染)性质的底泥层。
当外源采取控制措施,特别是底泥环境(如pH、氧化还原电位、温度、微生物等)发生变化时,沉积的污染底泥将成为潜在污染源,表层底泥中的溶解态污染物(如氮、磷和有机碳)又会重新释放出来,从而污染湖泊水体[1]。
据研究,太湖全年因底泥释放形成的氮、磷内源负荷约占外源氮、磷入湖量的1/4,湖泛的易发湖区都与污染底泥的分布有关[2,3],这些都表明底泥是太湖必须治理的内源污染源。
太湖滨岸底泥污染及恶化退化问题环境影响示意图太湖湖滨带岸线总长405千米,其中以竺山湖、梅梁湾、贡湖和西部沿岸大堤型和山坡型沿岸带最为多见。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
太湖生态保护实施方案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
太湖水域广阔,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淡水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程度提高,太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
为了有效保护太湖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加强水污染治理。
1.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排放污染物。
2. 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对太湖的污染。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化肥、农药对太湖的污染。
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1. 加强湿地保护区的规划管理,严格控制湿地开发建设,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加强湿地植被恢复工作,推动湿地植被的生态修复,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三、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
1. 建立健全太湖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太湖水质的日常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太湖水质变化情况。
2. 加强对太湖水生态系统的监测,掌握太湖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四、推动生态环境修复。
1. 加大对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投入,推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恢复太湖水域生态平衡。
2. 推动湖泊湿地修复工程,修复受损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1. 完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保障。
2. 加强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惩处破坏太湖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六、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1. 加强太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太湖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2. 积极组织开展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太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七、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
1. 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太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综合治理总体方案1. 引言太湖是中国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太湖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湖泊生态系统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实现太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促进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综合治理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太湖综合治理的总体方案,包括目标、措施和预期效果等内容。
2. 目标太湖综合治理的目标是恢复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促进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改善太湖水质,恢复至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2.保护太湖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3.控制太湖流域的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加强太湖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提升太湖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吸引更多游客。
6.促进太湖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 治理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太湖综合治理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3.1 污染物控制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需要加强太湖流域内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工业污染源: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农业污染源:加强农田的农药、化肥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
•城市污染源: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生态系统保护为保护太湖的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湖泊生态环境修复:加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控制蓝藻水华爆发,恢复植被覆盖度。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保护太湖湿地,增加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
•水生生物保护: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3.3 水资源管理为加强对太湖水资源的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水资源调度与分配:建立太湖水资源调度与分配机制,合理规划和利用太湖水资源。
•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推广节水型社会理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解太湖的十大方法
解太湖的十大方法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和浙江省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淡水湖。
太湖水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太湖水质恶化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太湖水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太湖水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解太湖的十大方法。
第一,加强水污染治理。
对于太湖流域的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污染源,需要加强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质。
第二,加强湖泊生态修复。
通过湿地修复、水生植物种植等方式,恢复太湖的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第三,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强太湖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减少过度开发和利用,保护太湖的水资源。
第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对太湖的影响。
第五,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健全太湖水质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第六,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太湖保护的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太湖保护工作。
第七,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
完善太湖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
第八,加强国际合作。
太湖水质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国际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保护太湖水质。
第九,加强科研技术支撑。
加大对太湖水质改善相关科研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太湖水质治理的技术水平。
第十,加强政府监管和管理。
政府部门要加强太湖水质治理的监管和管理工作,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太湖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通过上述十大方法,我们可以有效解决太湖水质问题,保护太湖这一宝贵的水资源,让太湖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美丽家园。
希望每个人都能为太湖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太湖水清岸绿,生机勃勃。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具有丰富生态系统和重要经济价值的地区。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为了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并提出几项新的治理建议。
首先,人为污染是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要加强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废水排放对太湖流域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规,确保工业废水的合规处理和排放。
其次,农业活动也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农业用水过程中常常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农药和养分的污染物流入太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控,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施肥技术的科学性,避免养分流失。
此外,大气污染也对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降雨等方式进入太湖,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因此,应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有效防止大气污染对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要加强太湖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
太湖流域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对太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应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划定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管控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保持湖泊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工业废水处理和排放监管,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大气污染防控,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是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
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都应共同努力,为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通过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提高施肥技术的科学性、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太湖流域生态修复工作等综合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生态修复与治理对策[摘要]2007年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污染,给无锡市居民生活用水困难,全市陷入了用水危机。
十年过去,文章重新对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概括出太湖富营养化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湖泊自身特征和人类活动”。
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表现就是湖泊内TN,TP含量过高,超过湖体的自净能力对于水体营养盐的控制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对策为:截断外源性污染、控制内源污染和生物控制。
文章在对水体营养盐的控制措施提出以后,继续提出彻底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
文章首次提出用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方法来治理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
对于湖泊富营养现象,文章认为首先应对湖泊的富营养物质TN,TP进行有效清理之后,再对区域内水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
只有对区域内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才能彻底达到修复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
笔者认为水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单纯对某一个方面进行的修复成效不大,需要对整个湖泊的水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才能够彻底扭转湖泊富营养化,达到治污的目的。
[关键词]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水生生态系统1 引言2007年5月,江苏省无锡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居民生活用水困难。
全市陷入了用水危机。
一时之间,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引起了全国上下和全世界的关注。
太湖水污染事件让人们开始对水污染有了一定的认识。
太湖是无锡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供水源,一旦太湖的水质出现问题,将产生重大的水危机,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
因而。
治理和修复太湖的水污染显得尤为重要。
太湖爆发的水污染事件归根结底是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的蓝藻大量繁殖造成太湖水域污染。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体之一。
我国共有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淡水湖。
而这些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东部沿海,大部分为浅水湖泊,相对于深水湖泊而言,浅水湖泊在夏季不存在热力分层。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仅次于鄱阳、洞庭,位居第三。
太湖水不深而浩淼,山不高而绿秀,但平均水深不过2米左右,是典型的浅水湖泊。
最近几十年,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也越来越严重。
人类活动导致的入湖营养盐的增加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围巾处理直接排放到湖泊当中去,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引用等都会造成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累积。
这次事件中所谓的蓝藻是在淡水湖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浮游植物种类,在适宜的气象条件和营养盐的浓度下,就会爆发性地生长,从而形成蓝藻。
也就是常说的“水华”。
顾宗濂把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通常在自然条件下湖泊的富营养化需要经过几千年或者更长的事件才能形成,而人类活动却可以使湖泊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富营养化。
近来也有研究表明,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对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但是,人类活动导致湖泊营养盐的增加仍然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功能减退,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
随着水体中富营物质的增多,湖泊营养水平逐步由最低的贫营养水平向中营养水平以及富营养水平转变。
湖泊也由草型湖泊向藻型湖泊转变。
2003年对52个湖泊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的湖泊有21个, 5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 26个湖泊水污染严重,中营养状态和富营养状态湖泊各占50%,几乎看不到贫营养的湖泊。
在我国东部地区,也很难发现水质清澈的天然湖泊。
此次危机事件反映出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的水污染和水源地所在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严重性。
2 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太湖略呈贫营养状态,80年代仍属于中营养湖泊。
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太湖的梅梁湾开始爆发蓝藻水华。
太湖的水质每隔十年下降一个等级,富营养化相应地上升一个级别。
那么太湖的富营养化究竟是自然原因还是认为原因造成的?事实证明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2.1 地理位置和水生植物的影响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我国三级阶梯的第三级。
我国的地貌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
太湖位于长江的下游,上游大量的营养物质伴随着流水的流动,被搬运到下游区域。
大量的营养物质被沉淀于下游区域,太湖作为长江下游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流有着重要的分洪、蓄洪能力,因而这样的湖泊是非常容易富营养化的。
根据对龙感湖、太白湖湖泊硅藻生物种群组合与湖泊营养水平的转换函数关系营养演化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在20世纪之前,就出于中营养到中富营养化状态。
[1]之所以在人类活动影响之前没有呈现富营养化的现象是因为太湖地区有大量的湿地和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组成了一个相互融合的水生生态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经对太湖进行了综合调查:在太湖沿岸带,栋太湖、在太湖沿岸带,东太湖、胥口湾、贡湖湾、梅梁湾、竺山湾和五里湖均分布着大面积的水生植物。
[2]同样在美国奥克乔比湖的研究也发现,无水生植被的敞水区T P浓度明显要高于有水生植被发育的湖滨区,分别为5 ~l 0 mg /L 和0. 095 mg /L 。
[3]利正是由于水生植物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有效地削减了排入湖中的外源营养盐负荷,同时又大量地遏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围湖造田活动,大量的水生植物遭到破坏,最重要的是太湖地区的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该系统具有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很难进行恢复。
2.2湖泊自身特征的影响太湖也是一个典型的浅水湖泊,平均水深在2米左右。
浅水湖相对于深水湖的富营养化控制更加困难,源于浅水湖水潜的原因。
由于浅水湖水不是很深,当风浪来临之时,很容易对湖泊松软的底泥沉积物产生扰动,发生悬浮,影响湖水的透明度。
湖底下层的营养物质容易被扰动,造成悬浮物质扩散,富营养化扩散。
加上太湖位于季风气候区并受到台风的影响,风速较大且全年盛行。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2001年全年风速风向观测资料显示,全年风速在2~6 m/s的天数为298天,占全年的82%,风速超过6 m/s 的天数有22天,占全年的6%。
因而,受风浪和湖流的影响,湖底的沉积物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据估算,一次大的风浪过程会使得水体T N和TP浓度分别增加0. 012 mg /L 、0. 005mg /L。
[4]频繁的风浪扰动引起的内源营养盐释放常常使得水体内营养盐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因此,即便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的情况,沉积物再悬浮引起的内源释放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维持太湖的富营养化水平和蓝藻水华爆发。
因此,对于浅水湖富营养化的治理不仅需要对外源性污染进行控制更需要对内源性污染进行治理。
由于浅水湖泊水很浅, 环境容量有限,单位面积的沉积物上释放的营养盐对于上覆水柱而言是相当可观的。
这也是浅水湖泊内源污染仍然非常严重的根源所在。
[5]2.3 人类活动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当时的太湖属于草类湖泊,湖水水质状况良好,周围水生植物丰富,区域水生生态系统完整。
1960年,总无机氮(TI N)仅0. 05 mg /L , 磷酸根磷(PO 3 4 -P)为0. 02 mg /L ,水质良好,处于贫—中营养化之间。
[2]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太湖周边。
此外太湖地区的农业污染也十分严重。
有机肥用量减少,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太湖流域每公顷农田施化肥577. 5 k g ,施农药34. 5 k g ,远高于全国平均的411 k g和11. 25 kg。
[6]流域水环境污染与用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用水量越大,废污水排放量也越大。
从用水总量上看, 1980~2000年的20年里,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太湖流域用水总量逐年增长。
1980年用水总量为234亿m3 , 2000年为316亿m3 , 净增用水量82亿m3 ,年均增长1.5 %。
随着流域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却急剧上升。
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大幅增加掩盖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所带来的环境改善成效。
1987年太湖流域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36亿m3 , 1999年增至49亿m 3 ,到2000年,达53.3亿m3。
[6]太湖周围的水产养殖面积也有很大的增加。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围网养殖面积扩大, 养殖密度增加,剩余饵料及水产排泄物经降解后进入水体生态系统循环,有研究认为鱼塘系统饵料中仅13. 9 % 的N素和25. 4 %的P素转化为渔产品,其余的或沉积于底泥,或汇集于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太湖流域近20 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 污水排放量增加,特别是生活用水。
3 营养盐的控制及其修复技术当前我国湖泊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非常严重。
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关键在于控制水体营养盐度。
而营养盐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总氮、总磷。
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表现就是湖泊内TN ,TP 含量过高,超过湖体的自净能力对于水体营养盐的控制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对策为:截断外源性污染、控制内源污染和生物控制:3.1截断外源性污染①水处理达标排放。
污水管道化, 集中处理, 达标排放。
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点源污染,国家应加大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严防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同时加大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建设良好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完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并加大环保教育普及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②湖滨带修复。
位于水体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 具有过滤、缓冲功能。
它不仅可吸附和转移来自面源的污染物、营养物, 改善水质, 而且可截留固定颗粒物, 减少水体中的颗粒物和沉积物; 同时可以提供生物繁育生长的栖息地。
在湖泊周边建立和修复水陆交错带, 是整个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生物塘系统。
生物塘又称稳定塘或氧化塘, 是室外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设施。
其基本原理是污水在塘内停留一定时间, 经过塘内微生物与藻类的共同作用, 将污水中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质, 从而使污水水质得到改善。
它具有运行管理费用低、操作管理简易、高效的除污染效能等优点。
3.2 控制控制内源污染在浅水的富营养化湖泊中,要恢复湖泊生态系统良好功能,内源营养盐负荷控制是治理的关键,因为治理的实践表明,浅水湖泊营养负荷及蓝藻水华对于外源营养盐控制的响应非常缓慢,甚至没有响应,其原因就是浅水湖泊沉积物营养盐释放。
内污染源主要指底泥和腐烂的水生植物中所含营养元素,控制方法有引水冲刷、底泥疏浚、深层曝气和营养盐固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