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文本分析及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反思14篇
《雷雨》教学反思14篇《雷雨》教学反思篇1《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插图形象生动,课文形象的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基础,让学生回忆夏天雷雨到来之前,雷雨之中和一阵雷雨过后天气的变化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自然现象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感受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变化。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勾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词语,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教学当天,正好刮起了沙尘暴,天瞬间昏暗了下来。
我趁机让学生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借机训练学生的观察好写作能力。
《雷雨》教学反思篇2《夏天的雷雨》一课,老师先由一段夏天雷雨的视频导入新课,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使用了一个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道具————喷水壶,现场模拟了下雨时的情境,让学生与雷雨进行比较,现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发出来。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老师将语文课本中《要下雨了》一课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出来,既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雷雨来临前的一些自然界中的征兆,还将品德课程与语文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最后,“闯三关”这一游戏环节的精心设计,不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且避免了生硬的讲解,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雷雨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样寓教于乐,学生更乐于接受,易于理解。
《不堪重的地球》一课,我认为课堂上有两大亮点:第一是老师让同学们一个一个站上“地球”,从最开始的舒服到后来的拥挤不堪,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地球上的人口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增长,地球妈妈已经不堪重负。
第二是模拟中央电视台“真情访谈”节目,能过学生们一个个上台述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人口众多给交通、升学、住房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
《雷雨》教学反思(通用19篇)
《雷雨》教学反思(通用19篇)《雷雨》教学反思篇1《雷雨》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
__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下头谈谈自我教学后的一些想法。
在这篇课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写得较具体,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对来说写的简单了些。
所以,在教学时,雷雨中的景象我讲得比较少。
重点讲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
为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在每一段课文引入上下了功夫。
教学“雷雨前”时,我让学生听雷声,看闪电,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
教学“雷雨中”时,我让学生看课件,听大雨哗哗的声音,并不时穿插轰隆隆的雷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雷雨后”时,我请学生欣赏课件,听蛙鸣、蝉叫、鸟啼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看精美的图片,彩虹,太阳……感受“雷雨后”的美丽。
就这样,我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激起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
“雷雨中”这一段我用请学生欣赏课件的方法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雷雨后”这一段我采用的引入方法是: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读,引领学生展开想像。
在__中,有些句子用词十分精炼。
于是,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我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随即引导学生:在这个句子里,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然后又引导学生把这种害怕的感觉方到句子里读,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
再如理解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我先请学生欣赏课件,理解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
然后请学生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小蜘蛛,读读这句话,体会“雷雨前”小动物的不一样反应,从而进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来了。
……此刻想想,学生那天的朗读真的很精彩,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精彩绝伦。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雷雨中”这一环节处理过于简单,如果能引导学生展开想像:“透过茫茫的大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这一环节会变得更丰满。
《雷雨》教学反思(8篇)
《雷雨》教学反思(8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小编为您整理了8篇《《雷雨》教学反思》,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雷雨的教学反思篇一《雷雨》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组中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内容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重点训练学生从课文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雷雨》用生动又洗练语言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让学生体验大自然天气变化的美丽景象。
《雷雨》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经过“复习导入”环节,我开始了新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我设计了“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雷雨的?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理解了一至三自然段描写了雷雨前的天气情况,抓住了“乌云、树上的叶子、蝉、蜘蛛”几种景物来写;四至六自然段描写了雷雨中的天气情况,抓住了“闪电、雷声、树、房子”几种景物来写;七、八自然段描写了雷雨后的天气情况,抓住了“太阳、空气、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几种景物来写。
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有读有思考,带着问题思考,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找到以后用笔画出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接下来,我设计了“你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吗”这个问题,目的是锻炼学生说话和复述课文,通过复述环节,为学生背诵课文做好铺垫。
第三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你还知道哪些自然天气现象”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孩子纷纷说出“大雨、阵雨、雪”等常见的天气现象。
为了拓展学生对自然天气现象的认识,认识变化多端的大自然。
我用形象的图片展示了“风、霜、雾霾、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天气现象,孩子们一阵惊叹。
欣赏了图片,我不忘渗透环保意识,告诉孩子,大自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需要我们热爱的。
课堂小结后,我设计了“看拼音,写词语”、“连一连”课堂测试,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曹禺《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曹禺《雷雨》教学反思曹禺《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禺《雷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禺《雷雨》教学反思篇1《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本文作者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在教学中,我能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图文结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所描绘的画面。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本节课我能充分利用课件和文章插图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让学生先直观的感受图片,然后再走进文本,通过朗读深刻体会句子所描绘的意境。
例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中黑沉沉一词,学生不易理解,我及时出示乌云密布课件,让学生观察。
学生看图才明白黑沉沉是因为云很重、很厚,也就是这句话描述的是马上要下雨的景象。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多种朗读、感悟。
二、引导想象加深体验结合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节课,在学习雷雨前时,我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在这样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环境下,除了蜘蛛,、蝉之外,其他的小动物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怎么办?学生立刻沸腾起来,思如泉涌,有的说“蜻蜓呆呆的站在那里,不敢飞了,”有的说“蚂蚁飞快地逃进洞里.....”在想象画面,交流感受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同时为感情朗读做好了铺垫。
三、紧扣字词训练说话这篇课文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推敲体会。
在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词读句,例如: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挂”使用的巧妙,一只蜘蛛逃走了中“逃”的传神之处,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细细地品读推敲,慢慢的体会文字的优美精妙。
随后,在朗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用“渐渐的,越来越”说句子,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雷雨》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雷雨》教学反思【优秀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0篇《《雷雨》教学反思》,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雷雨教学反思篇一《雷雨》该课属于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文字优美、生活感强,同学们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雷雨将要到来的压抑、下雨的酣畅淋漓、雨过天晴的清新。
最初我的设计是只讲第一部分雷雨前,苗老师在听过我的课之后提出建议:第一,简单的字可以换组词这种方式识记。
第二,只讲雷雨前的部分,太过单薄。
第二,这样一篇文章,文字扎实优美,为什么不学完呢?第三,把生字落实到最开始,同时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落实到读。
于是我把这节课重新设计,生字的识记依旧还是重点,书写生字指导方面“雷、垂。
”“垂”字横画、竖画为主笔,横画之间间距相当。
在指导朗读方面,我主要抓住了“雷雨前的压抑”“雷雨中的酣畅”“雷雨后的美丽”让同学们反复读,反复感受,首先借助图片感受大雨将至的担忧、害怕,先说说自己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雷雨下下来的急且大通过“哗、哗、哗”有节奏的停顿读出来。
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色先欣赏一组图片,同学们再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投入进去读。
通过这次讲课,我认为读落实到每一次理解和表达中要更加简洁,把语文简单到“读”和“写”,读是我更容易忽视的一个版块,所以能够让学生把文字真正读出文字的`韵味才是当下低年级的教学追求。
《雷雨》教学反思篇二《雷雨》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和课件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
雷雨教学反思简短优秀6篇
雷雨教学反思简短优秀6篇《雷雨》教学反思篇一《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戏剧,是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中,节选的是《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作了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是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听故事,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剧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感兴趣,曲折生动的情节更是让他们唏嘘不已。
在教学课程中,我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一下演戏的快乐,也很好地体会了剧中人的内心世界。
我还放映了《雷雨》演出的录像,更让学生很感兴趣。
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具有了很大的积极主动性。
我组织我带的班级的同学,课下的时候排练了雷雨第二幕全剧,在校园艺术节上展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演的过程中不断的体会每一个角色的内心,大大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最佳男女主角奖给了五名同学,在校园里弥漫的是雷雨风。
2、保持了紧凑高效的课堂环节。
这篇课文我上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环节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全剧情节,朗读课文,分析课文情节。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述故事,走近人物,主题探究等环节。
这个过程中,每一节课,不同的环节都有能激起课堂波澜的内容。
例如,在第一课时中,对于曹禺年轻时事迹的介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全剧人物及情节的生动描述更是能引人入胜。
这些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
在第二课时中,首先是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课堂推向了一个感性的高潮。
学生们或悲伤,或愤怒,或阴冷,或温情,把人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他们自己也深入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之所以能很放开地去表现,我想主要是因为老师首先放开了,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较好的氛围。
其次,在分析人物时,“周朴园的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这一个问题把课堂再一次推向了一个理性的高潮。
曹禺《雷雨》教学反思
曹禺《雷雨》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曹禺《雷雨》教学反思曹禺《雷雨》教学反思(精选13篇)曹禺《雷雨》教学反思篇1《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戏剧,是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
《雷雨》精彩教学反思精选三篇
《雷雨》精彩教学反思精选三篇《雷雨》精彩教学反思反思《雷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备课中问题的预设过于随意,有想当然之嫌,“备学生”这一版块涉及过少,未能较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实际认知,因而缺少对学生反映的预见性;另一方面是自己在教学中有“请君入瓮”之嫌,预备好问题和答案,只要有学生答到点子上,就算顺利通过了,因此教师的“牵引”过头而限制学生思维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谈点自己的感想。
1.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预设问题。
在《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一文中,余文森教授说:“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年级和学段越高的课堂,教师教得越多,教得越满。
”本应是动态的教学为何始终处在平面和定格的关系之中呢?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只为着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很少考虑学生实际,未能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预设问题造成的。
在维果茨基看来,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是保守、落后的……有效的教学远远地走在发展的前面,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
因此,“教育者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应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王文静)。
正因如此,我们在预设问题时应先考虑所预设的问题是否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否能让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我们要清楚哪些问题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问题是学生容易忽略而需老师引导的,哪些问题是学生感到困难而需师生共同解决的。
《雷雨》教学反思(精选7篇)
《雷雨》教学反思《雷雨》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雷雨》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雷雨》教学反思1《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戏剧,是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主要是《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
我们知道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探究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多媒体和实物手段,创设或再现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
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对文本或是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时,学生才能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情境教学重视富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创设,更讲究“情”与“景”的统一。
无论是实际的教学情景,还是借助于多样化的媒体创设的形象化,都应是情趣、情感和教学场景或是再现的文本场景的高度统一,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我们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特点,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需要创设有效的情境,达到激趣、动情、助学的效果。
但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使教学偏离教学目标,那样容易造成情境创设负效应。
《雷雨》教学反思2《雷雨》是一篇描写得非常优美的小散文,同时又是一篇很浅显的科普文。
曹禺《雷雨》教学反思(优秀11篇)
曹禺《雷雨》教学反思(优秀11篇)《雷雨》教学反思篇一《雷雨》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戏剧,是戏剧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中,节选的是《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作了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是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听故事,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剧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感兴趣,曲折生动的情节更是让他们唏嘘不已。
在教学课程中,我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一下演戏的快乐,也很好地体会了剧中人的内心世界。
我还放映了《雷雨》演出的录像,更让学生很感兴趣。
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具有了很大的积极主动性。
2、保持了紧凑高效的课堂环节。
这篇课文我上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环节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全剧情节,朗读课文,分析课文情节。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述故事,走近人物,主题探究等环节。
这个过程中,每一节课,不同的环节都有能激起课堂波澜的内容。
例如,在第一课时中,对于曹禺年轻时事迹的介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全剧人物及情节的生动描述更是能引人入胜。
这些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
在第二课时中,首先是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课堂推向了一个感性的高潮。
学生们或悲伤,或愤怒,或阴冷,或温情,把人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他们自己也深入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之所以能很放开地去表现,我想主要是因为老师首先放开了,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较好的氛围。
其次,在分析人物时,“周朴园的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这一个问题把课堂再一次推向了一个理性的高潮。
学生们冷静思考,热烈争论,有断地将问题深入,有的学生的思考甚至超出了我准备的范围,很有见地。
通过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感悟到了人性的真和假。
雷雨教学反思(精选13篇)
雷雨教学反思雷雨教学反思(精选1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雷雨教学反思(精选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雨教学反思篇15月15日,我听了于xx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我觉得于老师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出示图画引导诵读是一大亮点。
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图片,而且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文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
于老师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真观察图画,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
如: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树、蝉、蜘蛛、雷、雨、闪电有怎样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雷雨后的自然界更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让学生欣赏雨后的自然美景: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
彩虹挂在了空中,蝉也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这只小青蛙,高兴地叫起来了。
二、图文并茂,加深理解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叶、蝉、大风、蜘蛛”时,先出示图画,再出示句子,图文并茂,效果很好,并利用指读,读出感觉,体现了以读促悟。
还有以图引导诵读,不愧是一大亮点,也是创新之经典。
并通过换词的方法“垂”能换成“落”吗?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垂”的状态。
三、训练到位,学以致用于老师学习课文都采用了出示图画——出示句子——圈出重点词——指名读——齐读——训练重点词的学习方式,步步加深,层层深入。
于老师的课亮点很多,如:制作课件精美、细致,指导读到位,看图背诵经典有趣。
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雷雨》教学反思15篇
《雷雨》教学反思《雷雨》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雷雨》教学反思11、让一点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句话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即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
对此,我的理解是将课堂让一点给学生。
所以,在课堂起始我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例如自主完成课文自然段的划分,学生答案存在分歧的时候由学生自我来分析解答;在学生填写表格的时候,部分学生遇到了疑惑,此时,我请已完成的学生将自我的答案分享出来,并询问: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答案?你是在课文哪个自然段找到的?你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了?你们同意TA的回答吗?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学生虽然一开始语句不太通顺,但基本上能够说出自我的想法。
就在这一问一答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思考自我答案的依据,听课的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缓一点课堂仅有40分钟,应对不一样的学习个体,如何有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呢?我的想法是缓一点。
当今语文改革趋势是大阅读将成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形态并将系统化、结构化、科学化;跨学科整合成为语文教育的常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想要水到渠成,阅读本事的提升必须少不了。
此次教学中,首先我经过划分段落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结构,明白写作线索,并总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之后经过自主朗读课文、男生女生读、分小组朗读、教师带读、指名读、听录音模仿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句子的优美,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在读中自主完成练习……读练结合,无形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我认为此刻缓下来的是课堂教学,将来得到的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雷雨》教学反思建议6篇
《雷雨》教学反思优秀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篇《《雷雨》教学反思》,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雷雨》教学反思篇一《雷雨》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
1、积累与“雨”有关的词语、古诗,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课开始,就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雨”字,再用“雨”字组词,然后归纳:小雨有细雨如丝、牛毛细雨、蒙蒙细雨、和风细雨、绵绵春雨;大雨有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如注、狂风暴雨。
课中,逐段赏读后,叫学生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个画面,很自然地积累了“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雨过天晴”。
背诵积累的与“雨”有关的古诗,然后归纳:小雨有细雨如丝、牛毛细雨、蒙蒙细雨、和风细雨、绵绵春雨;大雨有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如注、狂风暴雨。
课中,逐段赏读后,叫学生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个画面,很自然地积累了“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雨过天晴”。
还背诵了与“雨”有关的古诗,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2、品读词语,形象生动。
文中有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我抓住“压”字,先让学生做个“压”的动作,然后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慢慢地、慢慢地向你压下来,好象就要压到我们头顶了,压得你——,朗读时,学生自然读出了那种压抑、闷热。
再如:“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为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用动作演示“乱摆?”而“垂”字采用了换词法,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只害怕的、慌忙而逃的小蜘蛛。
且行且思,且思且进,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心!就如曹老师所说: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反思、总结,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彻底转变自己旧有的观念,从每一节课开始,唤醒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的“活”起来,并重新开花结果。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雷雨》教学反思1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比拟高的,他们兴趣盎然,思维活泼,精神振奋,心灵受到震撼。
下课后,不少学生还沉浸在《雷雨》的悲剧气氛中不断地咀嚼回味。
回忆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深思:第一,要改变学生阅读中的被动场面,让阅读成为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成为一个“不断质疑和不断释疑的过程”。
阅读过程的质疑和释疑应该是多方面的,是因人而异的,老师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
质疑可由浅入深,由字句到篇,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那么他们的阅读才能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拔高。
就如本节课,通过立足文本、舞台展示到最后的受到悲剧精神的震颤,整个过程学生不断品读、揣摩、探究,既锻炼了才能,也感受到了戏剧文学的为大魅力。
我们要还阅读以真面目。
第二,要找准课文的打破口。
对任何文章或人物的理解都需要一个打破口、一个切入点。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我们可以把“颇不宁静”作为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打破口,《药》中理解康大叔这个人物可紧紧抓住他话语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词“包好”作为打破口,《陈情表》中以题目中的“情”字为打破口等等。
我们处理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化繁为简,找到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这节课里,我抓住“周萍和鲁大海由于不能缓解的矛盾冲突而带来的悲剧命运”这条暗线作为打破口,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到了《雷雨》的悲剧意识和价值。
第三,要尊重、珍视学生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学生对问题的答复,答案可谓丰富多彩,我并没有简单的予以肯定或否认,而是尊重他们的看法,正确引导,鼓励他们讨论辩白,讨论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我们要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这才是语文课的最大成功之处。
《雷雨》教学反思优秀8篇
《雷雨》教学反思优秀8篇《雷雨》教学反思篇一《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
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我们年级的集体备课本单元轮到徐光燕老师主备,徐老师在级组公开上课之前先在我们班试教了,因此这篇课文我听她上了两次。
我觉得徐老师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
徐老师让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各幅图,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
如: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树、蝉、蜘蛛、雷、雨、闪电有怎样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
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徐老师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听着教师的导语,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
花儿开了,小马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这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
然后老师还相机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借助情境,以读促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报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
徐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恰巧上课的时候窗外下起了很大的雨,还伴着轰隆隆的雷声,当时孩子们的注意力有些不集中了,都被这现实生活中的“雷雨”给吸引住了。
徐老师此时能马上利用课堂的生成,停止了自己的讲课,给孩子们时间,让他们观察雨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雷雨》教学反思12篇
《雷雨》教学反思12篇《雷雨》教学反思篇1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雷雨》一课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措施。
一、在课的导入方面,未能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文本,未能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导入新课时,重点介绍了作者曹禺及他的作品,然后才引入文本的学习。
案例中,导入新课时,采取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方法,将学生很快引入文本,节省了时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在探究人物形象环节,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朗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由自己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在文中找相关句子,朗读印证。
案例中,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积极性极高的辩论方式进行研讨,学生生发出的信息远远高于老师一人所讲。
学生对周朴园人物形象的认识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同时,对剧中各个人物的好恶了然于心。
三、在教学中,我只是运用了教材,引导学生以听老师讲、自己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方式学习了文本。
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够高涨,学习的效果虽然也基本达到了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差距还很大。
案例中,适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导入新课的闪电雷雨场面、有剧中人物关系图、有作家权威性的话语、有文中重点词句的再现、有文中人物性格的特点、还有影片的片段欣赏,这些内容的出现,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了剧情、理解了文本内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认真反思回味后,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教学:1、采取行之有效,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开课伊始,调动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后面的学习也就容易水到渠成。
2、注重教法和学法的转变。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注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探究新的学习方式。
在使用恰当的教法、引导学生采取有效的学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关于《雷雨》教学反思(精选5篇)
《雷雨》教学反思关于《雷雨》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雷雨》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教学反思1《雷雨》一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课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和想象雷雨的特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低年级学生所需要的。
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
在指导朗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变化。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这句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自然景物的特点,“乌云——黑沉沉”、“树叶——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来理解朗读,并结合情境画面领悟雷雨前景物的特点。
再如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句时抓住“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结合课件,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亮、雷声一次比一次大、刺耳。
并联系生活实例,尝试用“越来越”说句子。
学生结合课文能够说出雨越下越大,雪越来越白等。
二、注重积累,加强运用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在课堂中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垂和落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
《雷雨》教学反思(优秀14篇)
《雷雨》教学反思(优秀14篇)《雷雨》教学反思篇一雷雨这篇文章用简单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夏季雷雨的图画。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楚说明。
这三个部分各具特色,景色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积极性。
在《雷雨》的教学中,我结合初中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课前收集有关降雨的数据,所以学生们在拓展方面非常有进取心。
在第一次阅读课文之后,我从学生的角色设计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理念。
在读写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交流,加深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按照“雷雨前”的学习方法,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两部分教材,这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材料,体验自主合作学习的乐趣。
此外,我非常重视本课程的阅读训练。
我记得有一句话,所谓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是阅读。
于永正先生还说,中文是念出来的。
事实上,如果学生正确地阅读课文,流利地阅读课文并有感觉,这证明课文的材料已经被理解,文章中包含的感觉已经实现。
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中要充分阅读,在阅读中要感知整体,在阅读中要有所理解,在阅读中要培养语感,在阅读中要受情感的影响。
因此,我让学生们在这节课上读了很多东西,包括第一次遇到课文时的第一次阅读,宝宝知道生词后的重读,以及谈论课文时的精读。
学生的阅读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包括自主阅读、小组阅读、个别阅读、小组阅读等。
整个课堂充满了声音,学生们读得准确流畅。
大家都说课堂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
下课后,我总觉得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例如,当引导学生说雨下得很大时,还有什么是看不清楚的。
《雷雨》教学反思篇二《雷雨》一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的文本分析及教学反思
赣县中学北校区郭晓荣
《雷雨》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而揣摩人物内心心理变化,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剧本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作品,由于篇幅过长,以对话为主,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学生的兴趣刚开始很高,但是面对冗长的文本,这种兴趣会逐渐减退,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讲解时有的放矢,如何跳出文本揭示剧本创作目的应当是教学者在备课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我在讲授《雷雨》这篇课文时用了2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此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第一、利用晚自习播放了话剧《雷雨》,第二、让有意参加表演的同学到课代表处报名,并揣摩角色语言、动作、心理;第三,教室布置,音乐、道具准备。
话剧表演共花了25分钟,总体而言,学生表演非常到位。
整堂课氛围活跃,效果良好。
剩下的15分钟,由我介绍了《雷雨》的剧情及人物关系。
第二课时,主要教学目标设定为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思路:人物语言——人物心理——人物形象。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作者曹禺以及文章的思路,课文是《雷雨》的第二幕,可分为两场:从开头到“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成,老爷睡觉呢”(p21)这是第一场,主要讲的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感情纠葛,生死恩怨,这一场主要是揭露了资本家家庭的腐败与荒淫;从“周朴园:来人,谁在吵?”到结尾是第二场,讲的是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劳资冲突,揭示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阶级矛盾,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第一场戏中,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主要通过周朴园面对“三十年前“死”了的鲁侍萍和三十年后“活”的鲁侍萍不同态度而表现出来的。
周朴园在未认出鲁侍萍即梅侍萍时,在反复表白、追忆,打听,甚至专门差人到无锡打听鲁侍萍的下落时,我们可以感觉周朴园对待三十年前“死”了的鲁侍萍有一丝真情,这也许是周朴园一生中最温暖的时期,但这种真情更多的是忏悔、内疚以及寻求心灵的慰藉,那么这种感情真的是否真挚呢?我们来看看三十年后他面对“活”的鲁侍萍的心理变化:你——你贵姓?(似曾相识,内心仍旧平静)——(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感到意外、疑惑)——(忽然立起)你是谁?(更疑惑,有点慌,感觉有事发生)——(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有些不知所措)——哦,侍萍!(低声)是你?(知道眼前是谁,但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恼怒、害怕)。
通过上述周朴园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周朴园的心理变化:平静——疑惑——慌张——害怕、恼怒。
面对“活”着的鲁侍萍,周朴园之所以恼怒是因为周朴园有自己的家庭,有身份地位,鲁侍萍的出现对她构成了威胁。
通过前后两种态度的强烈反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周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
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
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
周朴园知道鲁侍萍的真实身份后,非常恼怒,一心想把鲁侍萍赶走,一番花言巧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面对激动的鲁侍萍,周朴园首先用缓和的语调极力要稳住她(你可以冷静点。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在提呢?)接着他又用感情软化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为着纪念你。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弥补我的过错。
)当这招奏效之后,便露出了资本家的本性,想用金钱收买人心借此掩盖自己的罪恶(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可见,他急于赶走侍萍,以免夜长梦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的无情冷酷,他对鲁侍萍的爱是一种虚伪的感情,他伪善、丑恶、冷酷、凶残。
鲁侍萍的性格特点是动态的,在经历各种磨难,饱尝人间辛酸之后,她的性格发生了质的改变。
过去的鲁侍萍上当受骗,听天由命体现出她的单纯与善良,现在的侍萍冷静、清醒(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此外,鲁侍萍在面对周朴园的责问时(谁指使你来的?)斥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可见鲁侍萍刚强、自尊的性格。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可以说是磨难与不幸使得鲁侍萍的性格完成了重大转变,她经历的不幸使得她对资产阶级腐朽荒淫的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也就不难理解在第三幕中鲁侍萍为何一定要四凤对天发誓,不与周家人有任何瓜葛。
(可惜四凤最后还是重蹈了覆辙。
)
第二场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对话,通过对话来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首先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我读周朴园的台词(语气缓和、淡定),全体学生朗读鲁大海的台词(学生感情到位,义愤填膺。
)读完后我问他们,你们读的义愤填膺,那么我读的语气如何?(缓和、淡定),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的说到因为周朴园稳操胜券,不急不躁体现了周朴园的强硬、老谋深算。
如:“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另外当鲁大海揭穿周朴园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时,周朴园一改之前缓和淡定语气,暴跳如雷(“你胡说!”(厉声)下去!)这是为何?因为这是事实。
所以通过鲁大海的话也侧面表现了周朴园的冷酷无情,丧失人性。
这让我们对资本家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场中还有一部分需要讲评的是鲁侍萍与周萍的对话,在处理这部分时,我依旧采用分角色朗读,具体由我读周萍部分,男生读鲁大海部分,女生读鲁侍萍部分。
这里着重赏析“这真是一群强盗!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这表现出的是鲁侍萍矛盾的心理,一种复杂的情感。
其原因是一方面周萍的
言行让她倍受打击,她深感失望痛苦,另一方面,母爱天性又不能泯灭母子之情。
这节课最后探讨的问题是题目——雷雨。
剧本的标题为何是“雷雨”?开头部分的提示语“午饭后,……使人异常烦躁。
”有何作用?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出文章的主题。
标题“雷雨”一方面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压抑的空气里,一切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换言之,“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事物的象征。
另外,开头提示语是雷雨将至的征兆,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
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总之,本节课整体思路就是在品味语言中,揣测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情感,结合语言环境,领会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