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文本分析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的文本分析及教学反思
赣县中学北校区郭晓荣
《雷雨》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而揣摩人物内心心理变化,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剧本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作品,由于篇幅过长,以对话为主,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学生的兴趣刚开始很高,但是面对冗长的文本,这种兴趣会逐渐减退,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讲解时有的放矢,如何跳出文本揭示剧本创作目的应当是教学者在备课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我在讲授《雷雨》这篇课文时用了2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此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第一、利用晚自习播放了话剧《雷雨》,第二、让有意参加表演的同学到课代表处报名,并揣摩角色语言、动作、心理;第三,教室布置,音乐、道具准备。话剧表演共花了25分钟,总体而言,学生表演非常到位。整堂课氛围活跃,效果良好。剩下的15分钟,由我介绍了《雷雨》的剧情及人物关系。
第二课时,主要教学目标设定为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思路:人物语言——人物心理——人物形象。首先,我简单介绍了作者曹禺以及文章的思路,课文是《雷雨》的第二幕,可分为两场:从开头到“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成,老爷睡觉呢”(p21)这是第一场,主要讲的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感情纠葛,生死恩怨,这一场主要是揭露了资本家家庭的腐败与荒淫;从“周朴园:来人,谁在吵?”到结尾是第二场,讲的是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劳资冲突,揭示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阶级矛盾,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第一场戏中,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主要通过周朴园面对“三十年前“死”了的鲁侍萍和三十年后“活”的鲁侍萍不同态度而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未认出鲁侍萍即梅侍萍时,在反复表白、追忆,打听,甚至专门差人到无锡打听鲁侍萍的下落时,我们可以感觉周朴园对待三十年前“死”了的鲁侍萍有一丝真情,这也许是周朴园一生中最温暖的时期,但这种真情更多的是忏悔、内疚以及寻求心灵的慰藉,那么这种感情真的是否真挚呢?我们来看看三十年后他面对“活”的鲁侍萍的心理变化:你——你贵姓?(似曾相识,内心仍旧平静)——(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感到意外、疑惑)——(忽然立起)你是谁?(更疑惑,有点慌,感觉有事发生)——(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有些不知所措)——哦,侍萍!(低声)是你?(知道眼前是谁,但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恼怒、害怕)。通过上述周朴园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周朴园的心理变化:平静——疑惑——慌张——害怕、恼怒。面对“活”着的鲁侍萍,周朴园之所以恼怒是因为周朴园有自己的家庭,有身份地位,鲁侍萍的出现对她构成了威胁。通过前后两种态度的强烈反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周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
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
周朴园知道鲁侍萍的真实身份后,非常恼怒,一心想把鲁侍萍赶走,一番花言巧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面对激动的鲁侍萍,周朴园首先用缓和的语调极力要稳住她(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在提呢?)接着他又用感情软化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弥补我的过错。)当这招奏效之后,便露出了资本家的本性,想用金钱收买人心借此掩盖自己的罪恶(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可见,他急于赶走侍萍,以免夜长梦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的无情冷酷,他对鲁侍萍的爱是一种虚伪的感情,他伪善、丑恶、冷酷、凶残。
鲁侍萍的性格特点是动态的,在经历各种磨难,饱尝人间辛酸之后,她的性格发生了质的改变。过去的鲁侍萍上当受骗,听天由命体现出她的单纯与善良,现在的侍萍冷静、清醒(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此外,鲁侍萍在面对周朴园的责问时(谁指使你来的?)斥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可见鲁侍萍刚强、自尊的性格。(“(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可以说是磨难与不幸使得鲁侍萍的性格完成了重大转变,她经历的不幸使得她对资产阶级腐朽荒淫的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也就不难理解在第三幕中鲁侍萍为何一定要四凤对天发誓,不与周家人有任何瓜葛。(可惜四凤最后还是重蹈了覆辙。)
第二场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对话,通过对话来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点。首先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我读周朴园的台词(语气缓和、淡定),全体学生朗读鲁大海的台词(学生感情到位,义愤填膺。)读完后我问他们,你们读的义愤填膺,那么我读的语气如何?(缓和、淡定),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的说到因为周朴园稳操胜券,不急不躁体现了周朴园的强硬、老谋深算。如:“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另外当鲁大海揭穿周朴园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时,周朴园一改之前缓和淡定语气,暴跳如雷(“你胡说!”(厉声)下去!)这是为何?因为这是事实。所以通过鲁大海的话也侧面表现了周朴园的冷酷无情,丧失人性。这让我们对资本家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场中还有一部分需要讲评的是鲁侍萍与周萍的对话,在处理这部分时,我依旧采用分角色朗读,具体由我读周萍部分,男生读鲁大海部分,女生读鲁侍萍部分。这里着重赏析“这真是一群强盗!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表现出的是鲁侍萍矛盾的心理,一种复杂的情感。其原因是一方面周萍的
言行让她倍受打击,她深感失望痛苦,另一方面,母爱天性又不能泯灭母子之情。
这节课最后探讨的问题是题目——雷雨。剧本的标题为何是“雷雨”?开头部分的提示语“午饭后,……使人异常烦躁。”有何作用?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出文章的主题。标题“雷雨”一方面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压抑的空气里,一切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换言之,“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事物的象征。
另外,开头提示语是雷雨将至的征兆,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总之,本节课整体思路就是在品味语言中,揣测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情感,结合语言环境,领会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