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管理制度89727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质量记录的管理,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质量活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产品的可追溯性以及采取改进、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文件适用于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记录。
3.职责3.1公司各级负责人负责相关质量记录的编制、处理的审批。
3.2各部门负责相关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收集、保存、归档、移交、处理。
3.3行政人事部负责监督、审查质量记录控制的实施情况。
3.4质量记录的填写人员,对所记录的每一个数据和文字负责。
4.作业程序4.1质量记录的分类、范围和形式。
4.1.1凡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记录、报告、检查证据等,均属“质量记录”的范围。
对需要控制的质量记录,可分为下列两种类型:1)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质量记录,主要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合同评审、合格供应商评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培训及考核等记录。
2)与产品、服务有关的记录,主要有:检查记录、不合格处置等记录。
4.1.2质量记录可以是表格、图表、报告、光盘、照片等形式。
4.2质量记录样式的编制和审批。
4.2.1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自行编制质量记录样式的草案。
编制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给予质量记录样式唯一的编码。
4.2.2新编制的质量记录样式,需经部门负责人/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可与文件一同审批。
单独审批时,采取在背面签名的方式进行)。
4.3质量记录样式的发放与更改。
4.3.1质量记录样式可与其支持的文件一同发放,也可单独发放。
4.3.2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在用质量记录样式目录——“质量记录目录及其保存期”,分发至各部门,以便各部门使用。
4.3.3质量记录样式的更改,需经部门负责人/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质量记录样式更改时,应给予新的版号。
发放更改后的质量记录样式时,要收回旧样式。
4.4质量记录的管理。
4.4.1填写要求。
质量记录的字迹应清晰、真实,并按要求正确填写,且不应随意涂改。
如有错误,应用划线的方式进行更正并签名,必要时注明日期。
记录管理制度(5篇)
记录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追溯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1、设立原始记录从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相应的原始记录;2、生产部的原始记录大致分为:生产、技术、设备、能源、计量、质量、安全、按专业归口管理。
3、原始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全面、及时、准确、清晰,不得任意涂改或撕毁,保持原始记录完整无缺。
4、统计人员应加强对原始记录的管理,负责按月收集,分门别类,逐月装订成册,以备查用。
5、所有原始记录和因工作需要印刷表格、原始记录、台账、卡片等,应提供表式,审核后方可印刷。
6、统计负责记录的立卷归档工作,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完成上季度的立卷归档任务。
7、凡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完整齐全,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进行科学的分类、编目、登记和必需的加工整理。
8、记录的查(借)阅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不得擅自抽拆、涂改、勾划、污损记录。
9、借出使用的必须妥善保管,不得带入公共场所。
10、不得向无关人员谈论记录内容。
11、记录必须排列整齐,编号准确。
并做好防霉、防虫、防火、防盗等工作。
确保记录齐全。
12、质量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楚,各相关栏目签字不允许空白。
13、原始记录由统计统一管理,各生产岗位负责记录。
即原始记录的制订、颁发、整顿等工作,由生产部组织协调。
14、各科室、车间应经常检查原始记录工作,督促各岗位记录员或职工准确、及时、全面、清楚地填写好各种原始记录。
15、各种原始记录,必须要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
对过时的记录,如认为没有保存价值,应呈请主管科室或主管领导批准,方可销毁。
记录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规范和保证组织内部各种记录的合规性、可靠性和机密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1. 文件和记录分类清晰:制定具体的文件和记录分类标准,确保不同类型的文件和记录能够被正确归类和存储,以便于管理和检索。
2. 文件和记录的命名规范:制定统一规范的文件和记录命名方法,确保文件和记录的命名规范,方便查找和使用。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是指对组织内的记录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规范。
它包括了记录的创建、保存、使用和销毁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满
足组织的信息管理需求。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记录管理制度的内容:
1. 适用范围:明确制度适用于哪些部门和岗位,以及适用的记录类型。
2. 记录创建:规定记录的创建要求和标准,包括记录的格式、内容、命名规则等。
3. 记录保存: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和保存方式,例如纸质存档、电子存档或混合存档。
4. 记录使用:规定记录的访问权限和使用规则,包括查阅、复制和传递等。
5. 记录备份:规定记录备份的策略和频率,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6. 记录归档:规定记录归档的流程和规范,以便于长期保存和检索。
7. 记录销毁:规定记录销毁的条件和方式,包括纸质记录的碎纸或电子记录的删除。
8. 记录管理责任: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包括记录创建、维护、保存和
销毁等。
9. 记录管理培训:规定组织进行记录管理培训的频率和方式,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记
录管理能力。
10. 监督与评估: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定期评估记录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通过建立和执行记录管理制度,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身的记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决策能力。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规定了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查阅、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置的要求和方法,通过对记录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证实满足管理要求的程度或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二建集团各项管理工作运行过程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形成的记录(资料)的控制,包括来自相关方的记录。
第三条定义1、标识:即记号,符号或标志物。
用以标示,便于识别。
本程序是指一般包括编号、代码或唯一特征的标志。
2、收集:即归集管理活动的所有环节所形成的记录及其传递路线。
3、编目:即根据记录的不同属性,分别按归类标识编号。
第四条职责由总裁事务部(档案室)主管,各职能部门和工程公司/分公司/总承包部/工程设计院、工程项目部实施。
1、总裁事务部(档案室)(1)全面负责二建集团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2)对二建集团各职能部门、工程公司/分公司/总承包部/工程设计院以及工程项目部记录表式编制、审核、标识、更改以及记录形成、管理过程进行业务指导、检查和监督;(3)对归档范围内的记录进行收集、整理、编目、查阅、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置。
2、各职能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形成的记录的收集、管理、存贮和归档等工作。
3、工程公司/分公司/总承包部/工程设计院、工程项目部(1)落实专职(或兼职)资料员及存放场所,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并将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包括变更情况)报总裁事务部(档案室);(2)负责做好记录的实施和管理。
4、资料员(1)工程公司/分公司/总承包部/工程设计院资料员要指导、督促下属工程项目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移交归档工作。
(2)工程项目部资料员做好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归档工作。
5、填写人员对所记录的每一个数据和文字负责。
第二章工作要求第五条记录分类1、二建集团总裁事务部(档案室)归档的记录;2、各职能部门保管的记录;3、工程公司/分公司/总承包部/工程设计院、工程项目部保管的记录。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各个组织和机构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录工作,以便于日后的查询和分析。
为了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的记录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记录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组织内各类记录的管理规范,提高记录的质量和效率。
2. 范围:适用于组织内所有的记录管理工作,包括电子记录和纸质记录。
三、责任与权限1. 记录管理员: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记录管理制度,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部门负责人:负责指定记录管理员,并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3. 员工:负责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任何记录错误或问题。
四、记录管理流程1. 记录创建a. 确定记录的类别和目的。
b. 设计记录表格或模板。
c. 确定记录的格式和要求。
d. 分配记录编号和命名规则。
2. 记录存储a. 确定记录的存储位置和方式,可以是电子存储或纸质存储。
b. 建立合适的存储系统,包括文件夹、数据库等。
c. 确保存储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记录访问和使用a. 确定记录的访问权限,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权限级别。
b. 提供合适的访问工具和软件,确保员工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记录。
c. 定期进行记录的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数据丢失。
4. 记录保管和销毁a. 确定记录的保管期限和销毁规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政策。
b. 建立合适的保管措施,包括安全存放、防火防水等。
c. 定期审查记录的保管状态,及时销毁不再需要的记录。
五、质量控制1. 记录准确性:员工在记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填写相关信息,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2. 记录完整性:记录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不能遗漏重要内容。
3. 记录可靠性:记录应经过合适的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 记录一致性:记录的格式和要求应保持一致,便于查询和比较。
六、培训和沟通1. 培训:组织应定期进行记录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记录意识和技能。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一、记录管理制度的制定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的信息量不断增大,各种信息载体层出不穷,信息形式多样,管理难度加大。
为了规范和系统化地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以及落实企业的法律责任,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记录管理制度。
二、记录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1. 制度的适用范围记录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邮件、短信、会议纪要、合同等各种信息载体和形式。
2. 制度的内容和原则(1)规范性原则:记录管理制度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记录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2)保密性原则:记录管理制度要确保企业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3)完整性原则:记录管理制度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防止信息篡改或丢失,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可追溯性原则:记录管理制度要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能够及时准确地查找和检索所需的信息。
(5)持续性原则:记录管理制度要确保管理活动的持续性,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
3. 制度的实施和监督(1)设立记录管理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的记录管理机构。
(2)定期组织记录管理培训,提升员工记录管理意识和能力,促进制度的贯彻执行。
(3)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记录管理工作进行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三、记录管理制度的建立流程1. 制度的准备阶段(1)确定制度的编制目的、范围和内容。
(2)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形成制度草案。
(3)审批并发布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制度的实施阶段(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记录管理培训,让员工了解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建立记录管理档案,对企业内部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
(3)建立记录管理数据库,提供信息检索和查询功能,方便员工查阅所需资料。
3. 制度的监督和评估阶段(1)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记录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1.目的对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进行有效控制,证实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需要时可实现追溯,并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交运发〔2018〕55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建立并保持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的全过程的管理。
3 .职责3.1 安全保卫科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对本制度的运行实施控制。
3.2各部门及生产单元负责本部门、本单位记录的开发、设计与控制管理。
3.3 填写记录的部门、单位应对所出具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4.工作程序4.1 记录的形式与格式4.1.1 记录可以是任何媒体形式,如纸张、磁盘、光盘等电子媒体,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媒体。
4.1.2 记录的格式a)各部门及生产单元可根据需要,自行编制记录具体栏目内容、格式及其特殊要求等;b)依据标准、规范、文件形成的记录,执行该标准、规范、文件所要求的格式;c) 上级部门下发的记录,使用单位应维持记录原格式。
4.2 记录的填写4.2.1 记录的填写应由经办人填写,相关责任人签字。
记录中的签名要齐全、完整,具有可追溯性。
4.2.2 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说明理由,将该项用单杠划去并签署更改人姓名和日期。
4.2.3 填写记录应使用钢笔、碳素笔等不易褪色的文具书写。
电子记录按照电子文档规定的字体和格式填写。
4.3 记录的保存、保护、保存期4.3.1各部门及生产单元应对本部门使用的安全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4.3.2 安全记录应分类保管,确保不损坏、变质、丢失。
4.3.3 根据安全记录的不同用途分级确定保存期:安全记录按其所从属文件的要求确定保管期限;有明确规定的法定记录按其要求的期限进行保管。
4.4 安全记录的借阅和复制4.4.1 有保密要求的安全记录,未经分管领导的批准,任何个人、单位不得查阅、借阅或复制。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标题:记录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记录管理制度是组织内部的一套规范和流程,用于管理和维护各种记录和信息的收集、存储、检索和保护。
一个完善的记录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记录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步骤、关键要素、管理工具和持续改进。
一、记录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1 提高工作效率:记录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信息的收集和存储方式,使得员工能够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1.2 降低风险:通过记录管理制度,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敏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和丢失,降低法律风险。
1.3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录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信息的录入和更新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二、记录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2.1 制定记录管理政策:组织需要明确记录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流程。
2.2 建立记录分类和索引系统:对记录进行分类和索引,确保信息的归档和检索更加方便和高效。
2.3 培训员工:组织需要对员工进行记录管理制度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三、记录管理制度的关键要素3.1 文件管理:建立文件管理系统,包括文件的命名规范、存储位置、权限管理等。
3.2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建立数据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3.3 审计和监控:定期对记录管理制度进行审计,确保规定的执行情况,并监控信息的安全性。
四、记录管理制度的管理工具4.1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存储电子文档,提高信息的检索和分享效率。
4.2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用于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包括访问控制、加密等功能。
4.3 数据备份软件:用于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确保信息不会因意外事件而丢失。
五、记录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组织需要定期评估记录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培训与沟通:持续对员工进行记录管理制度的培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执行力。
【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征途中,管理制度如同航船的罗盘,指引着每一位员工的方向。
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司运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让每一位员工在遵循制度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关怀。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公司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各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
第三条公司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工作,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制度的制定、解释和执行。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负责,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第六条员工应明确自身职责,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共同维护公司和谐稳定。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七条员工应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特殊情况需提前向部门负责人请假。
第八条工作期间,员工应保持工作场所整洁,爱护公司财产,维护企业形象。
第九条员工应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第四章奖惩制度第十条对表现优秀、成绩显著的员工,公司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对违反公司制度、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五章沟通与反馈第十二条员工应主动与同事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第十三条员工对公司管理制度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正式渠道向公司反映。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办公室所有。
第十六条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管理层另行规定。
在执行本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让制度成为我们共同成长的阶梯,让和谐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公司记录管理制度
公司记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记录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公司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所有文件、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文件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公司文件档案管理的具体责任部门为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全面的文件档案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司的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依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管理规定。
第六条公司文件档案应当按照规定的存储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并设置相应的管理标识。
第七条公司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保证文件的合法合规,不得私自销毁、篡改或泄露。
第八条公司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守保密规定,确保相关文件的机密性。
第二章文件档案的管理第一节文档的管理第九条公司要求各部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注意文件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条公司各部门的文件档案应当在文件盒、文件柜等专用文件存放设备内存放,并进行分类管理。
第十一条公司文件档案应当分为公开文件、秘密文件和机密文件三种级别,分别进行不同级别的保密管理。
第十二条公司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要对文件进行定期清点和整理,及时进行规范归档。
第十三条公司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建立档案检索制度,保证各种文件能够快速高效地检索。
第二节档案的管理第十四条公司要求各部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注意档案的整齐、安全和完整。
第十五条公司的档案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转存和销毁。
第十六条公司档案管理工作要定期进行整理和排查,及时清理损坏文件和过期文件。
第十七条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建立档案借阅制度,对借阅人员进行登记和监管。
第十八条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严禁私自销毁、篡改或泄露档案。
第三节文件档案管理的技术保障第十九条公司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要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数据库。
第二十条公司文件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应当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记录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组织内部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规范记录的创建、保存、使用和销毁等全过程的一套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记录管理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责任与权限、流程和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的记录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部的信息记录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工作过程和结果,以支持组织的决策和监督,同时保护组织的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
三、适合范围记录管理制度适合于组织内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电子记录和纸质记录。
四、责任与权限1. 部门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部门的记录管理工作,确保记录的及时创建、准确保存和合规销毁。
2. 记录管理员应负责记录的分类、索引、存储和检索等工作,确保记录的可用性和易查找性。
3. 员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创建、保存和使用记录,并及时报告任何记录的损毁、遗失或者泄露情况。
五、流程1. 记录创建a. 确定记录的类型和格式,制定标准化的模板。
b. 记录的创建应包括记录的标题、创建人、创建时间和相关附件等信息。
c. 创建人应按照规定的要求填写记录内容,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记录保存a. 纸质记录应存放在专门的文件柜中,按照分类和日期进行归档,确保易查找和防火防潮。
b. 电子记录应存储在安全的网络服务器或者云存储中,确保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能力。
3. 记录使用a. 员工在使用记录时应遵守保密和权限控制的要求,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b. 需要共享记录的情况下,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共享,并记录共享的时间和对象。
4. 记录销毁a. 记录管理员应定期对已过期或者无效的记录进行清理和销毁,确保记录的及时更新和空间的有效利用。
b. 记录的销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包括记录的标记、审核和销毁证明的签署等。
六、要求1. 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创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记录的保存应按照分类、归档和备份的要求进行,确保记录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保护组织的知识产权,我公司决定制定一套完善的记录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标是规范公司的文件和信息管理流程,确保文件的安全、可追踪和可访问,并提高文件的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二、文件管理流程1. 文件的创建所有文件的创建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所有文件必须使用公司指定的标准格式,包括文件标题、编号、日期等信息。
(2)所有文件必须由具备相关职责和权限的人员创建,并在文件上签名确认。
(3)文件必须包括必要的附件和支持材料,并经过审核、审批等过程。
2. 文件的分类为了方便管理和检索,所有文件必须进行分类。
文件的分类可以根据文件的性质、内容、部门等进行划分。
常见的分类包括:人事文件、财务文件、项目文件等。
3. 文件的编号为了方便管理和追踪,所有文件必须按照一定的编号规则进行编号。
编号规则可以根据文件的性质、分类等进行制定。
所有文件的编号必须唯一且有序。
4. 文件的存储为了保证文件的安全和可访问性,所有文件必须按照一定的存储规则进行存储。
存储规则可以根据文件的重要性、保密性等进行制定。
所有文件必须存储在合适的媒介上,并进行备份。
5. 文件的传递和流转为了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文件的传递和流转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文件的传递可以通过邮件、网络、传真等方式进行。
在传递和流转过程中必须记录传递人和接收人的姓名、时间等信息。
6. 文件的保密为了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所有文件的保密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
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传递保密文件。
保密文件必须加密存储,并在传递过程中进行加密和安全验证。
7. 文件的销毁为了保护组织的利益和知识产权,所有文件在达到保留期限后必须按照一定的销毁规定进行销毁。
销毁规定可以根据文件的性质、重要性等进行制定。
销毁时必须记录销毁人、销毁时间等信息。
三、文件管理的责任文件管理是公司的重要职责,以下是文件管理的相关责任:1. 领导责任公司的领导层必须重视文件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文件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文件管理的检查和评估。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1. 引言记录管理是组织和管理各类信息和文件的活动,它在组织的日常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记录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保护重要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合规性。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个有效的记录管理制度,以指导组织在记录管理方面的工作。
2. 目的和范围本记录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所有重要的记录和信息。
该制度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电子和纸质记录。
以下是本制度的主要目标:•确保所有记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确保有适当的访问权限和控制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确保所有记录可以按需取得,以满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的要求;•确保所有记录能够被有效地保存、保护和销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识别记录,组织应制定明确的记录分类和标识系统。
这将有助于加强记录的可搜索性和可跟踪性。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用的分类和标识方法:•根据记录类型进行分类,例如合同、报告、会议纪要等;•使用编号或代码为每个记录进行标识;•使用日期或时间戳为每个记录进行标记;•使用关键词和标签以便更好地搜索和筛选记录。
4. 记录访问权限和控制为了确保记录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必须有适当的访问权限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为每个员工分配适当的访问权限,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审查;•对于敏感的记录,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建立记录访问日志,以追踪记录的访问和更改;•对于已经过期或不再需要的记录,及时撤销相关的访问权限。
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需要制定记录的保留和销毁政策。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做法:•根据记录的类型和重要性,确定记录的保留期限;•将过期的记录移至安全的存储设备或存档库;•定期审查存储的记录,并根据保留政策执行销毁措施;•使用安全的数据销毁方法,确保记录无法被恢复。
6. 培训和意识提高为了确保记录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组织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意识提高活动。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为新员工提供记录管理相关的培训,包括记录分类、标识、访问权限和销毁等方面的知识;•定期组织记录管理意识提高活动,如举办讲座、培训课程或分享会;•提供易于理解和遵循的记录管理指南或手册;•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供改进建议和意见。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一、制度的目的公司旨在规范各项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有条不紊,并保证员工合法权益和公司利益。
因此,制定记录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司内部记录管理工作,确保公司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及安全化。
二、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部门和岗位,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管理、业务资料管理、邮寄文件管理、接待来访记录管理、电子邮件管理等所有记录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制度制定程序该制度由公司总经理指定单位管理负责起草并报经公司法律顾问审核,再提交总经理审批,最后向全体员工公布实施。
四、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 《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行政管理法》- 公司保密制度-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五、记录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 纸质档案管理- 确定档案保管时间及销毁期限;- 采用封存方式进行保管;- 档案去向应严格控制;- 档案保管区域应全面监控并保持干燥、通风、防火;- 确定归档程序及目录;- 档案迁移应在手机或电报等方式确认。
2. 电子档案管理- 确定相关科技支撑及设备维护;- 采用云存储方式进行保存;- 电子档案保管区域应全面监控并保持干燥、通风、防火;- 开发防护系统,扫描病毒、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确定归档程序及目录。
3. 业务资料管理- 确定资料保管期限及销毁程序;- 采用封存方式进行保存;- 确定资料去向,及时反馈标记方式;- 资料保管区域应全面监控并保持干燥、通风、防火;- 确定归档程序及目录。
4. 邮寄文件管理- 确定文件保管期限及销毁程序;- 保险购买和安全标准方案确定;- 寄件、收件用途明确;- 确定相关证明用途及设施卡片化管理;- 检查寄件方式和文件是否完整。
5. 接待来访记录管理- 确定来访缘由及主要目的;- 确定接待人员及来访人员身份;- 确定来访记录的存储和保管方法;- 来访人签字确认后再归档;- 相关信息应保密。
6. 电子邮件管理- 电子邮件流程清晰和留痕;- 归档程序和目录制定,确保电子邮件长期存储和查阅;- 建立保密、审核、传送、备份制度;- 知识产权及著作权保护;- 发送邮件前确认收件人身份及地址,保证邮件发送安全性。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规范和保证组织内部各种记录的合规性、可靠性和机密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1. 文件和记录分类清晰:制定具体的文件和记录分类标准,确保不同类型的文件和记录能够被正确归类和存储,以便于管理和检索。
2. 文件和记录的命名规范:制定统一规范的文件和记录命名方法,确保文件和记录的命名规范,方便查找和使用。
3. 归档和保存期限规定:制定归档和保存期限规定,明确各类文件和记录的保管期限和归档要求,保证文件和记录的合规性和机密性。
4. 文件和记录的访问和使用权限管理:建立权限管理系统,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使用相应的文件和记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5. 文件和记录的备份和恢复措施:制定文件和记录的定期备份和恢复措施,确保文件和记录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
6. 文件和记录的流转和审批流程:制定具体的文件和记录的流转和审批流程,明确文件和记录的审核和批准要求,避免任意更改和篡改。
7. 文件和记录的销毁规定:建立文件和记录的销毁规定和程序,明确文件和记录的销毁要求和方法,以保护组织的机密信息。
8. 文件和记录的安全控制:建立安全的文件和记录存储和访问系统,确保文件和记录的机密性和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
9. 监督和检查措施:建立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进行文件和记录管理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总之,记录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保护组织内部文件和记录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以确保其合规性、可靠性和机密性,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性。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
1、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应予以控制。
这些记录应予以保持,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管理部编制《记录控制程序》,对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期限和处置等要求进行控制。
3、记录的要求和管理:
1)填写及时、真实、完整、字迹清晰,可识别是何种产品或项目的质量活动。
2)各部门应对本部门的质量记录自行整理、装订、管理、归档保存,保存环境应适宜,以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
保管方式便于存取和检索;
3)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见《记录控制程序》中的要求;
4)过了保存期的质量记录处理应有审批规定和执行办法,以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4、公司必须建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包括:
1)施工日记和专项施工记录;
2)交底记录;
3)上岗培训和岗位资格证明;
4)施工机具和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管理记录;
5)图纸的接收和发放、设计变更的有关记录;
6)监督检查和整改、复查记录;
7)质量管理相关文件;
8)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中规定的其他记录。
质量记录的管理应符合相关制度。
5、工程部对工程资料的管理进行策划,并按规定加以实施,工程资料的形成应与工程进度同步。
6、工程竣工后公司应按规定及时向有关方移交相应资料,归档的工程资料应符合档案管理的规定。
7、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一、引言记录是组织和个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工作进展、决策过程、意见建议等重要信息,并为日后的参考和分析提供依据。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记录,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记录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记录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建立记录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各类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保障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范围:本记录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的各类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会议纪要、工作报告、合同文件、培训材料、邮件文件等。
每个部门或个人都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记录管理。
三、记录分类与标准为了更好地管理各类记录,我们将其分为三个分类,分别是:机密级、一般级和临时级,每个级别有相应的管理标准。
1. 机密级:包括内部文件、商业机密等重要信息。
管理标准:机密级记录需按照相关保密制度进行管理,部门主管需审批方可查阅或分发。
2. 一般级:包括日常工作记录、项目文件等。
管理标准:一般级记录需按照部门流程进行管理,部门主管有权查阅或分发。
3. 临时级:包括会议纪要、临时报告等。
管理标准:临时级记录需及时归档,保留一定时间后可进行删除。
四、记录管理流程良好的记录管理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的传递准确性,我们应建立以下流程来规范记录的管理。
1. 录入与编号:所有记录应在提交前经过录入,并进行编号。
编号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管理,以方便查询和追溯。
2. 审核与批准:机密级记录需经过相关主管审核和批准方可查阅或分发,一般级记录需经过部门主管审核,临时级记录则可由记录人直接归档。
3. 分发与传递:根据记录的内容和权限限制,将记录及时分发给相关人员,并确保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存档与保留:根据记录的级别和保留期限进行存档和保留,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销毁与删除:临时级记录保留期限过后,应进行销毁或删除,确保记录的及时更新和空间的有效利用。
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一、记录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记录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工作中特别紧要的一环,记录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规范、规划、管理这些记录以保证组织或机构的稳定运行。
一个有效的记录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记录的牢靠性,保护信息安全,充足管理、法律和监管要求,以及提高组织或机构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每个组织或机构都应当有一套完整、系统和科学的记录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记录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或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无论是公共或私营。
三、记录管理制度的内容1. 管理范围记录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围应明确,需澄清记录的类型、来源和存储方式,以及相应的管辖机构和责任人,用以规定范围内的记录应如何被管理。
2. 记录的收集与保管记录的收集工作包括整理、分类、登记、辨别等工作,需要订立相应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入库信息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保管包括记录的存放、复制、保存、维护、修复等工作,对各种类型的记录应实行不同的保存周期和方式,确保记录保存的完整和不易丢失。
3. 记录的查阅和使用记录的查阅和使用是企业或组织决策的基础,记录要让需要的人随时可以查询和使用。
记录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记录查阅和使用的权限和程序,以便全部人遵守。
4. 记录的销毁记录管理制度应规定确保信息安全需要销毁的记录,包括个人信息、商业机密等,销毁包括物理销毁和数字化销毁两种方式。
销毁的记录信息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以保证信息无法被恢复。
5. 记录管理的安全性记录管理制度应设立必要的保密级别,保证各级别记录的保密性。
需要对记录的保密性加以防范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不同保密级别的文件不在同一环境储存和使用,受限制的人员应限制访问保密记录以及禁止携带离开的限制,等等。
6. 记录管理的传承记录管理制度贯穿整个组织或机构的运作历程,为保证组织或机构的连续性,应订立认真的过渡方案,订立有关记录管理的传承与交接事宜,确保信息在记录管理制度的持续规范下世代流转。
四、记录管理制度执行的保障条件1. 确定组织或机构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2. 健全并完善地资料文件管理制度体系,3. 确定事项的保密级别,确定信息处理的安全部分,4. 对于新的工作记录进行适时归档管理,5. 健全内部掌控制度,确保记录和信息存储的安全与牢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目的:为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追溯性和有效性,特制定
本制度
设立原始记录的原则:
1.设立原始记录从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相应的原始
记录;
2.设立原始记录,各部门应互相配合,做到既能满足统计、会计、业务核算和有关管理工作的要求,又避免各搞一套,繁琐重复;
3.原始记录要简明扼要,便于职工掌握,
4.原始记录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活动最基础的记录,是开展全面
经济核算,提高劳动生产率,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统计、会计、业务核算资料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做好原始记录。
1.生产部的原始记录大致分为:生产、技术、设备、能源、计量、质量、安全、按专业归口管理。
2、原始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全面、及时、准确、
清晰,不得任意涂改或撕毁,保持原始记录完整无缺。
3、为发挥原始记录的作用,应建立相应的原始记录台账或整理表,对主要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归纳、登记,使数据台账化。
4、统计人员应加强对原始记录的管理,负责按月收集,分门别类,逐月装订成册,以备查用。
5 所有原始记录和因工作需要印刷表格、原始记录、台账、卡片等,应提供表式,审核后方可印刷,
6.统计负责记录的立卷归档工作,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完成上季度的立卷归档任务。
7、凡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完整齐全,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进行科学的分类、编目、登记和必需的加工整理。
8、记录的查(借)阅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不得擅自抽拆、涂改、勾划、污损记录。
9、借出使用的必须妥善保管,不得带入公共场所。
10、不得向无关人员谈论记录内容。
11、记录必须排列整齐,编号准确。
并做好防霉、防虫、防火、防
盗等工作。
确保记录齐全。
12、质量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楚,各相关栏
目签字不允许空白。
13. 原始记录由统计统一管理,各生产岗位负责记录。
即原始记录
的制订、颁发、整顿等工作,由生产部组织协调,
14. 各科室、车间应经常检查原始记录工作,督促各岗位记录
员或职工准确、及时、全面、清楚地填写好各种原始记录。
15. 各种原始记录,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
对过时的
记录,如认为没有保存价值,应呈请主管科室或主管领导批准,方可销毁。
本办法所指的是原始记录,是指按规定的格式,用数字和文字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事实进行的最初主载。
凡根据原始记录整
理、登记、填制的汇总表、登记表、帐、卡及非经济活动的记载文件和不记载实际执行情况的表、单都不算原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