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学案(高一语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雷雨(节选)》(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雷雨(节选)》(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雷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掌握戏剧分类、特点等文学知识2、梳理剧本情节,厘清人物复杂关系,品读戏剧情节特色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潜台词,把握人物形象特点4、分析人物矛盾,剖析人物命运,领悟时代悲剧成因5、比读悲剧作品,理解悲剧美学价值,涵养悲悯情怀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领悟时代悲剧成因、比较阅读悲剧作品学习过程:课前学习任务:一、戏剧常识积累定义:戏剧是一种艺术,借助、、、等艺术手段,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1、按戏剧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等;2、按题材可分为等;3、按艺术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等;4、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等;5、按演出的场合的不同,可分为等。

课中学习任务:一、文本初读阅读课文,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题目段解具体内容矛盾体现雷雨鲁侍萍和周朴园的相逢(开头至“可是你——”)①(开头至“我是……的下人”)②现在的矛盾(“哦,侍萍”至“可是你——”)③(“外面争吵声”至结尾) ④,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劳资矛盾二、文本精读(1)结合下表,从周朴园对侍萍、鲁大海的态度及做法的角度概括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并分析这一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

针对对象态度及做法性格特征形象意义对过去的恋人侍萍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①⑥对“死去”的侍萍:“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②对面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③对亲生骨肉鲁大海用钱收买罢工代表,孤立大海,瓦解工人的罢工④开除自己的儿子鲁大海⑤(3)下面两句话蕴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请分析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①“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②“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课后自我测评:研读课外材料,再次感受戏剧人物语言潜台词魅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萍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

这种话不是在父亲这样——这样体面①的家庭里说的。

《雷雨》学案

《雷雨》学案
1.人物语言个性化
我们知道,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个性,这也就决定了戏剧的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有一个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周朴园说,鲁侍萍也说,但每一次却都有不同的情感内涵,读来的语气也大不同,这个字就是“哦”。
请你品读下面的选句,说说其中所包含的人物的感情和心理。
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你说说你对周朴园的认识
五、探究延伸
当得知鲁大海这个反对他的工人代表也是自己的儿子时,周朴园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对鲁大海的?这能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品读文本的语言艺术,解读人物形象
把握戏剧的主题
一、本文的语言艺术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2.从这些对话中,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感情?
3.你如何理解周朴园留着的老摆设、老习惯等怀旧性的行为。
【几个舞台说明的欣赏】
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优秀剧作的语言总是含蓄、蕴籍,耐人寻味的,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是戏剧的酵母。“潜台词”就是潜藏在人物的台词之中的真正含义,既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常说的“话里有话”。既要演员便于“上口”又要观众听来“入耳”这些语言给观众和读者留下展开丰富想象的余地。韵味深长的潜台词也是一部话剧是否优秀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①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②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③哦。
④哦?你说说看。

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新人教版第一篇: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新人教版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新人教版【检测反馈】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语文课程的“实用”或“教育”均无不当,但是,语文课程中“实用与教育”的畸轻畸重时有....发生也是客观事实。

B.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在美丽的珠江小岛海心沙举行,流光溢彩的开幕烟....火和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点燃了广州市民的激情。

C.就算安阳的高陵墓是真的,这也只能说明安阳可以在曹操忌日方面下功夫,拿曹操的诞辰说事,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D.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步伐快速迈进,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一体化浪潮来得生猛,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面对美韩军演剑拔弩张的局面,朝鲜除了在边境布防之外,还一反常态地高调“亮核”,这令各方颇感意外。

B.发生在富士康惊悚的连环跳,根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加以推想,大致可归因于超负荷工作、高淘汰率等原因。

C.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对孩子就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遭冷落。

D.卓别林对世界电影史的贡献,一言以蔽之:马戏团小丑是行过,卓别林是完成。

这样的评价,睿智深刻,由不得不举手赞同。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

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②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来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⑤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A.④③②①⑥⑤ B.⑤④①⑥②③ C.④②①⑥⑤③ D.⑤②①⑥③④4、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

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课后练习(共两课时含答案)

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课后练习(共两课时含答案)

《雷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曹禺,原名,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

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这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

二、复习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反映。

2.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

3.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和;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和;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和;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等。

三、课文分析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2.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并思考冲突的实质是什么?3.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4.鲁侍萍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雷雨》导学案的参考答案一、了解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

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这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二、复习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3.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⑴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⑵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⑶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雷雨》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

作者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bull;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语文必修四《雷雨》名师导学案(高一必修四)--

语文必修四《雷雨》名师导学案(高一必修四)--

语文必修四《雷雨》名师导学案(高一必修四)【学习重点】1.揣摩体会人物言谈举止的“潜台词”2.深入思考“人性美丑”这个话题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背景链接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二)了解作品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三)《雷雨》故事情节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

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由于处理矿工罢工,一直忙于公务,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太太蘩漪。

客厅里侍女四凤正在滤药,她的父亲鲁贵昨天连喝带赌,欠了别人的债,正厚着脸皮向女儿要钱呢,"如果你不给,我就要把你和大少爷之间的私情张扬出去。

"四凤无奈,只得给他钱打发他走,鲁贵一高兴,告诉四凤大少爷周萍和他的继母蘩漪有乱伦关系,正在这时蘩漪走进客厅,向四凤打听大少爷周萍的消息。

太太这么一问,四凤心里更紧张了,太太又请她母亲来,不知安的什么心。

这时,蘩漪的亲生儿子周冲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他对母亲说,他想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好让她去上学,因为他正热恋着四凤。

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导学案
c、戏剧语言准确精练,具有个性化和动作性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台词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其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动作性、丰富的潜台词、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等特点。
舞台说明是写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语言简练、扼要、明确。
5.分析舞台说明的作用(第一段的小字部分)。
【评】
达标
检测
6.课文节选部分是怎样把“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的?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评】
堂清日清任务梳理
7.完成优化探究相应练习题。
自学
1.自读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完成《优化探究》P61-62“任务二 语言建构与运用”相关内容)
【评】

自主
合作
探究
3.戏剧最讲究矛盾冲突,课文有几对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冲突是什么?
【评】

重难点突破
4.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刻画了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三个人物,他们各有怎样的 科目 语文 制作人:高一语文组 教科室审批
课题
《雷雨》导学案
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曹禺及《雷雨》全剧的故事梗概,掌握中国现代戏剧的有关知识。
2.品味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探究《雷雨》的主题。
知识链接
1.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2.戏剧常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
(1)戏剧的特点
a、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课文为《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掌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通过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雨》的作者、背景,掌握课文第一、二幕的主要剧情,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反思人性,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戏剧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解读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讲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扮演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雨》的戏剧鉴赏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角色扮演和例题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剧作家:曹禺2. 剧情简介:第一幕、第二幕3.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4. 戏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鲁教版-语文-高一-《雷雨》学案 学生用

鲁教版-语文-高一-《雷雨》学案 学生用

教学目的: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重点和难点: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学习过程:一、有关作者及作品曹禺,原名万家宝,1 9 1 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 9 2 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 9 3 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二、《雷雨》的情节《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

周朴园又娶了繁漪。

并生了个儿子周冲。

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

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

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

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

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

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三、理清本文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问题1、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2、把这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述内容:四、探究人物形象:1、周朴园2、鲁侍萍3、鲁大海小结本戏剧的艺术特色:1、结构紧凑集中:作者灵活运用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法,让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诉说自己的遭遇,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又以鲁大海的控诉,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这样就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与工人、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在一个下午在周朴园的客厅里展现出来,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深刻表现了主题。

《雷雨》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雷雨》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一些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能力目标: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重难点1、在剧本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预习案】(或基础回顾等)一、基础知识1、介绍戏剧常识(了解、掌握)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2、介绍作者(了解、识记)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和“巴金”“老舍”合称“巴老曹”。

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蜕变》《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等剧本。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引言: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雷雨》,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清晰透彻的人物性格描写以及揭示社会现实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话剧中的杰出代表。

在高中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雷雨》时,如何制定经验丰富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掌握常规剧本的解读方法。

2、全面了解《雷雨》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情感变化,掌握角色铺排技巧。

4、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学生能准确表达语言中的表达情感等细节。

5、让学生了解白先勇的《台北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本部分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深入掌握每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同时,要让学生掌握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使学生在表演时能够生动地表现角色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本部分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雷雨》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因为,本剧集涉及到的内容较为丰富,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应注重让学生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雷雨》剧本作者通过介绍曹禺以及他的代表作品《雷雨》,让学生了解该剧剧本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步:引言引入课文,简要介绍剧情和人物关系,并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三步:剧情解读详细解读剧本中的情节,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每个环节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一些重要的情节,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

第四步:人物塑造针对剧中的一些关键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等方面。

同时,让学生对不同角色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剧本思想。

第五步:情绪表达讲解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表达情绪和体现角色特点的方法。

通过针对剧中一些情感高潮部分的表演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戏剧语言。

高中语文雷雨学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雷雨学案新人教必修

《雷雨》【学习目标】1、了解曹禺《雷雨》有关情况,了解戏剧的特点。

2、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分析周朴园等人的形象。

3、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知识链接】1、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

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33发表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1935创作《日出》奠定了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另有《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家》(改编巴金小说)等。

2、雷雨》的社会影响。

《雷雨》一问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观众的重视。

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

茅盾后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

”这部话剧在城市受到欢迎,在农村也深受欢迎。

几十年来,它始终放射着艺术异彩。

4、戏剧常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自主学习】1、戏剧是一种艺术;它是借助、、、、等艺术手段,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

3、戏剧语言包括和。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雷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篇1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1 . 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雷雨学案

雷雨学案

山东省昌乐一中高一语文必修四学案编制:高建强审核:审批:编号:班级:姓名:评价:时间:《雷雨》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了解曹禺及戏剧的文学常识。

2、分析文中周朴园、鲁侍萍的形象。

3、感受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使用说明: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读学案。

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学案。

2、规范书写,限时20分钟完成,保证质量。

3、在充分预习的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梳理内容,疑难处,用红笔做好标记。

【课前预习】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

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曹禺从小就是一个戏迷,曾参加南开新剧团。

在学校期间他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座座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确立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2、戏剧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1)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 、歌剧(如《白毛女》) 、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 、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 、喜剧(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如《白毛女》)(2)戏剧的三要素①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雷雨(选场)学习重点1.记:识记重点字音、字形,重要成语。

2.读:通过品味语言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学习潜台词刻画人物的心理的作用。

3.写:续写戏剧中的某一情节。

4.练:分析戏剧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诵记名言警句曹禺名言1.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2.常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常相知。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曹禺(1910—1996),剧作家,“当代语言大师”,原名万家宝。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此后曹禺又接连创作了《日出》《原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历史剧有《胆剑篇》和《王昭君》。

《雷雨》写于1933年,反映的时代大约是从1894年至1924年这段时间。

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

帝国主义侵略加速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地主兼官僚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后继,无产阶级日益发展着、壮大着,最终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但是,它毕竟还处在幼年时期,广大的劳动人民依然呻吟在豪绅统治下,暂时处在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之中。

这个时代的低气压虽然是郁闷的,但却呼唤着、预示着大雷雨的到来。

2.文体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的过程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①烦躁.(zào) ②规矩.(ju) ③汗涔.涔(cén) ④惊愕.(è) ⑤打量.(li ɑnɡ) ⑥窟窿..(kūlonɡ) ⑦敲诈.(zhà) ⑧谛.听(dì) ⑨卑鄙.(bǐ) ⑩昧.心财(mèi) ⑪郁.热(yù) ⑫咀.嚼.(jǔjué) ⑬繁漪.(yī) (2)多音字①茄⎩⎨⎧ 雪茄.(jiā)茄.子(qié) ②间⎩⎨⎧ 空间.(jiān )离间.(jiàn ) ③仆⎩⎨⎧ 仆.地(pū)仆.人(pú) ④分⎩⎨⎧ 分.钟(fēn )本分.(fèn ) ⑤伺⎩⎨⎧ 伺.候(cì)伺.机(sì) ⑥混⎩⎨⎧ 混.蛋(hún )混.合(hùn ) ⑦勾⎩⎨⎧勾.当(ɡòu )勾.勒(ɡōu )(3)辨形组词①⎩⎨⎧ 谛(谛听)缔(缔造) ②⎩⎨⎧ 虐(虐待)谑(戏谑)③⎩⎨⎧ 燥(干燥)躁(急躁) ④⎩⎨⎧ 悯(怜悯)惘(惘然) ⑤⎩⎨⎧ 厮(厮杀)撕(撕毁)⑥⎩⎨⎧ 漪(涟漪)旖(旖旎) ⑦⎩⎨⎧ 愕(惊愕)颚(上颚) ⑧⎩⎨⎧ 侍(侍候)恃(有恃无恐)待(等待)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 ①汗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流下。

②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③谛听:仔细地听。

④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⑤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

⑥门当户对: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

(2)近义词辨析①意气·义气 辨析 前者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偏激情绪;后者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运用 a .他们两个人意气相投,所以经常意气用事。

b .这个人很讲义气,可以和他交朋友。

②惊愕·惊讶 辨析 前者指吃惊而发愣;后者指感到很奇怪,惊异。

运用 a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惊愕地看着我,一动不动。

b .对他的到来,我感到很惊讶。

四、速读感知课文作者为什么以“雷雨”作剧本的题目?请根据课文选段的内容及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看法。

答:答案因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与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一、重点突破1.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有什么性格特征?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①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年轻时,他对侍萍始乱终弃。

年老了,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为侍萍修墓,以表示自己的“纪念”。

成为绝妙的讽刺的是,与此同时,他还谎称侍萍是“贤慧”“规矩”的“小姐”,只跟他“有点亲戚”关系。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是曾对温柔美丽的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关系”是有损门第的。

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孤独、寂寞,因此怀念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得精神得到自我解脱。

其实,他的怀念是十分“廉价”的,也是十分自私的。

因此,当他知道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立即声色俱变,以至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他对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侍萍的忽热忽冷、软硬兼施,充分暴露了他残忍、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特点,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伪君子。

②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而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则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了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性。

③周朴园使用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买通工贼,分化瓦解工人队伍,并开除了罢工工人代表鲁大海,残忍与狡猾集于一身。

鲁大海在愤怒申斥周朴园时,揭露了其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块钱。

为了镇压罢工运动,他还唆使矿警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

他“绝子绝孙的昧心”的发家史,充分暴露了他的狠毒、残忍。

他是一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试分析其性格。

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她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

她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年轻时在周家当女佣,被周朴园引诱,生了两个儿子。

第二个儿子刚生下三天,周朴园就将她赶出家门,逼得她抱着奄奄一息的婴儿投河自尽。

被人救起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她“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为了孩子,她嫁过两次人,但“遇人都很不如意”。

三十年的悲惨遭遇、痛苦经历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对残酷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充满了仇恨。

在课文中,她从周朴园态度前后的变化中,终于看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用“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的控诉,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3.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的代表,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

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

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4.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后,围绕着一张支票,周、鲁二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及作用。

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①当周朴园确认眼前的老太婆就是他当初无情遗弃的侍萍时,非常担心她是受人指使来找他的麻烦,当证实没有这回事后,这个封建买办“双料”资本家就记起了他一直认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金钱。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都是以金钱为转移的,金钱可以买到一切,金钱可以成为遮羞布,金钱可以换来良心的安宁,金钱可以弥补罪过。

这就是周朴园在签署支票时的内心活动。

一张支票撕开了他层层伪善的面纱,使其冷酷、自私、虚伪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地位与尊严,至于别人的痛苦,别人的情感乃至死活,他何尝真正放在心上过呢。

②对于侍萍来说,她的一番含而不露、旁敲侧击的话语,并非要得到什么补偿,只是想使周朴园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已;没想到周朴园竟然如此薄情寡义、卑鄙无耻。

面对周朴园准备用钱来赎罪的言行,她只是报之一笑;这笑中,饱含着强烈的悲哀、愤怒、蔑视与嘲讽。

接过支票后,当即将其撕得粉碎。

她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被压迫者的尊严,显示了劳动者的骨气与人格:“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面对支票的两种态度,显现出矛盾双方尖锐的性格矛盾与戏剧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疑点探究5.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观点一)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诚的。

他对鲁侍萍始乱终弃,为了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把刚生下孩子才三天的侍萍赶出家门,这是当初的不仁;他由于自己婚姻的不如意,对以前与鲁侍萍的生活有着怀念之情,但他怀念的已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那个年轻貌美、贤惠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产生威胁的“梅小姐”。

从这个角度说,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后来,在事隔三十年后,当他在自己的家中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下人就是当年的侍萍时,“忽然严厉地”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冷冷地”讽刺她“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是后来的不义。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诚的。

(观点二)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

在三十年前,如果周朴园不爱鲁侍萍,就不会与她一起生活了那么长的时间,还生下了两个儿子。

试想,如果他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诚的,那他们能在一起相处那么长时间吗?他之所以最后把鲁侍萍赶出周家,那肯定是因为家庭的逼迫、社会的压力。

一个人生活在封建文化和封建家长制横行的时代,他只有屈从,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说,把鲁侍萍赶出周家的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这不是周朴园的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