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doc
登黄鹤楼文言文翻译
登黄鹤楼文言文翻译登黄鹤楼文言文翻译导语: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登黄鹤楼文言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崔颢(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约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的作品『黄鹤楼』被严羽称为“七律第一”。
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作品有《崔颢集》。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驾黄鹤离去,这个地方只留下了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会返回,几千年过去了,只留下了白云在这里飘荡。
白日下汉江(平原)之碧树清晰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日已黄昏却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面对江面上弥漫的茫茫烟波,让我愁绪油然而生。
【诗歌体裁】七言律师【诗歌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 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 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 大江彼岸的龟山。2.悠悠:飘荡的样子。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4.历历: 清楚可数。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 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7.乡关:故乡家园。8.烟波:暮 霭沉沉的江面。▲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黄鹤楼》原⽂及翻译赏析《登黄鹤楼》原⽂及翻译赏析1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前珠翠绕,蓬壶殿⾥笙歌作。
到⽽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如故,千村寥落。
何⽇请缨提锐旅,⼀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 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前、蓬壶殿⾥尽是⼀派宫⼥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兵在哪⾥?他们⾎染沙场,鲜⾎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他们在战乱中丧⽣,⼫⾸填满了溪⾕。
悲叹⼤好河⼭⼀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园荒芜。
⾃⼰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登临之兴。
注释 万岁⼭:即万岁⼭⾉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量民⼒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铁骑:指⾦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地⾯。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分险恶。
膏:滋润,这⾥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
缨:绳⼦。
请缨,请求杀敌⽴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 这是⼀⾸登⾼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壮词采⽤散⽂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到“蓬壶殿⾥笙歌作”为第⼀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
满江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时机,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2〕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3〕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又指金国铁浮屠重甲骑兵。
〔4〕风尘:指战乱。
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5〕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6〕沟壑:溪谷。
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在哪儿呢?他们已因饥寒交迫而死,被丢在溪谷中了。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注释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登黄鹤楼》翻译及赏析
《登黄鹤楼》翻译及赏析《登黄鹤楼》翻译及赏析《登鹳雀楼》是一首登高望远诗,为诗人王之涣,全诗只用了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登黄鹤楼》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王之涣的诗全集赏析】: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唐人留诗者甚多。
”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
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满江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2)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3)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又指金国铁浮屠重甲骑兵。
(4)风尘:指战乱。
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5)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6)沟壑:溪谷。
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在哪儿呢?他们已因饥寒交迫而死,被丢在溪谷中了。
崔颢《黄鹤楼》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崔颢《黄鹤楼》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题解】这首诗写登楼望远时,心头的寂寞怀乡之感。
这首诗深受李白赏识。
黄鹤楼在湖北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下临长江,登楼可极目千里。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路过这里,又说费文祎登仙驾鹤在这里休息,因而得名。
【全诗】《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蛇山黄鹤矶上。
相传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又传仙人费文祎曾在此驾鹤登仙。
②汉阳:武汉三镇之一。
鹦鹉洲:位于武昌城西南的长江中。
③乡关:故乡。
【翻译】那传说中的人物早已乘着黄鹤消逝在天的尽头,此地只剩下孤伶伶的一座黄鹤楼,仙人与黄鹤一去再不会回返,只留下白云千载永恒地飘游。
晴光下,汉阳平川的树木葱葱郁郁,尽收眼眸,萋萋的芳草,盛长在鹦鹉洲头。
在昏暗的暮霭中,哪里是我的家乡?空有江上的烟波浩渺,使人忧愁。
【全诗赏析】这是崔颢现存的名作,抒写他登临名胜时怀古思乡之情。
诗歌写得情景相生、一气流注,深得后世称颂。
据《唐才子传》(元人辛文房著)记载,李白游黄鹤楼读到此诗时,曾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则传说,是否可靠,且别管它。
但知李白确曾两次拟其格调,如《鹦鹉洲》和《登金陵凤凰台》等诗,显然留有崔诗的影响。
黄鹤楼,是我国四大古典名楼之一。
其故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俯临长江,即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诗中的“昔人”,有二说,一说古有仙人王子安曾乘鹤经过黄鹤楼;一说,三国时蜀人费文祎曾在此乘鹤登仙。
鹦鹉洲,地名,传东汉末年,江夏太守黄祖杀文士祢衡于此。
因祢衡写过一篇《鹦鹉赋》,后以之名洲。
唐时此洲原在城西北长江之中,靠近黄鹤矶,后被江水冲没。
一说,它与汉阳陆地联成一片,遂失江中之“洲”。
汉阳树,即汉阳一带的树木。
汉阳,在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汉水从汉阳北边流过,从而汇入长江。
登黄鹤楼全文注释赏析
黄鹤楼/ 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分联详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5篇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5篇注释篇一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此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土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
江面。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二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朝代:宋代岳飞原文: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时机,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注释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
⑶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又指金国铁浮屠重甲骑兵。
【关于战争的诗句】黄鹤楼 登黄鹤楼原文_翻译和赏析_崔颢古诗
【关于战争的诗句】黄鹤楼登黄鹤楼原文_翻译和赏析_崔颢古诗黄鹤楼 / 登黄鹤楼朝代:唐代作者:崔颢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分联详析作者:佚名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优质】《黄鹤楼 -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优秀word范文 (1页)
【优质】《黄鹤楼 /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黄鹤楼 /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黄鹤楼 / 登黄鹤楼》原文,《黄鹤楼 /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黄鹤楼 / 登黄鹤楼》作者介绍,希望对
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黄鹤楼 / 登黄鹤楼》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
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黄鹤楼 /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
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
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三、《黄鹤楼 / 登黄鹤楼》作者介绍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
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
鹤楼》。
高中必背文言文黄鹤楼
文言文《黄鹤楼记》原文及译文唐代: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
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
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译文】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
《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
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
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是河南的穆宁,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
有时在公务之余他来此小憩,有时他登车在此把客人送到很远的地方,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在这里。
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
朝中的文人想抒发感怀的时候,可以来此读到王粲的《登楼赋》,如果想寻找仙人的踪迹,来此可以找到荀叔伟驾鹤来临的地方。
于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在荣华富贵之时,人们常常一起歌咏这雄伟的黄鹤楼,等到衰败的时候,看到黄鹤楼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
2021年登黄鹤楼原文、翻译、赏析
Make yourself happy every day, happiness is given to yourself.同学互助一起进步(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登黄鹤楼原文、翻译、赏析登黄鹤楼原文、翻译、赏析1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注释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王之涣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之涣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之涣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之涣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一】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
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
要想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
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
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眺望远远近近的山川景色。
扶栏西望。
一轮白日正巾近山梁,徐徐下落,下落,终于隐身到西山背后去了;脚底下的黄河流水,波涛滚滚,哆嗦远去,远去,为投入大海的怀抱而奔腾不息。
多么雄浑的景象,多么壮阔的大自然!但是诗人知道,大自然实在太大,自己的眼界还很狭小,要想进一步地开阔视野,眺望那更远更壮观的世界,还需要登上更高的地点。
崔颢《黄鹤楼》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崔颢《黄鹤楼》原文|译文|作者简介《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它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黄鹤楼》原文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作者简介崔颢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登黄鹤楼古诗原文译文
登黄鹤楼古诗原文译文登黄鹤楼古诗原文译文《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
以下是“登黄鹤楼古诗原文译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登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
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
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赏析这首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古诗登黄鹤楼与翻译
古诗登黄鹤楼与翻译导语: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古诗登黄鹤楼与翻译。
欢迎阅读及参考!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登黄鹤楼拼音huáng hè lóuxī rén yǐ chéng huáng hè qù ,cǐ dì kōng yú huáng hè lóu 。
huáng hè yī qù bù fù fǎn ,bái yún qiān zài kōng yōu yōu 。
qíng chuān lì lì hàn yáng shù ,fāng cǎo qī qī yīng wǔ zhōu 。
rì mù xiāng guān hé chǔ shì ?yān bō jiāng shàng shǐ rén chóu 。
《登黄鹤楼》翻译及赏析
《登黄鹤楼》翻译及赏析《登黄鹤楼》翻译及赏析《登鹳雀楼》是一首登高望远诗,为诗人王之涣,全诗只用了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登黄鹤楼》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王之涣的诗全集赏析】: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唐人留诗者甚多。
”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
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黄鹤楼/ 登黄鹤楼》原文,《黄鹤楼/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黄鹤楼/ 登黄鹤楼》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黄鹤楼/ 登黄鹤楼》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黄鹤楼/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三、《黄鹤楼/ 登黄鹤楼》作者介绍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