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第八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意义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二、教学的任务

(一)关于教学任务的传统表达

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二)近些年以来我国关于教学任务的不同表达

第二节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一、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

(一)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基本观点是: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领导下学生自觉认识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发展说的历史很长,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近代的夸美纽斯、佩斯特洛奇以及现代的杜威、皮亚杰。布鲁纳。赞科夫等人,都把儿童的发展看作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本质的交往说认为:教学时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师生交往过程。

这种观点最先在德国提出。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最早在国内提出了“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说”

二、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

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一)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认识主要指中小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

(二)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在交学费活动中,学生的认识,主要是为了掌握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确定的,通过教科书具体陈述体现出来的。学生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去认识人类已知的事物,在认识的对象和方式上都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三)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教师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注意一下两点: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

(四)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教学认识中,教育性带有客观必然性和目的性。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到了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形成了比较成熟丰富的教学模式的理论。80年代,我国也开始了有关的研究。

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二)教学模式的种类

1、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

(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结构: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

(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杜威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3)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的一般进程: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几次)→做出结论

瓦·跟舍音的范例教学模式的一般进程: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2、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

最为全面、完整,最有代表性,从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成果《教学模式》。在这本专著中,他们提出了信息加工类、个人类、社会类、行为修正类4类教学模式,共有25种。

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

个人类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

社会类的教学模式: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

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教学原则的发展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该概念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

(二)教学原则的体系及其发展

对于教学模式的把握应当与教学模式联系起来,即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是教学原则合理性的最为直接的基础和保证。

教学论本身的任务就是揭示教学规律。

二、介绍几种教学原则体系

(一)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1、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实物直观。是指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须的感性经验。

模象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于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

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

在教学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3点基本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只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贯彻启发性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3点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系统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学科课程的体系和学生发展规律是最主要的。

在教学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3点基本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这是教学系统性的根本保证。

(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在教学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4点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