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疾病诊疗规范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收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天生发育异样所致,多出现于 5 岁从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频频发生持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圆滑、界限清楚。
2.囊肿不可以上下挪动或左右挪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挪动,有时可涉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惯例检查:血、尿、粪惯例,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需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识。
【诊断与鉴识诊断】依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奉承结核鉴识。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初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所有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免得术后复发。
2.对并着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减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所有切除,症状消逝、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良,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良。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连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收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忽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能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沿、双侧能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量、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奉承有无肿大,气管能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惹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惹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医院门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医院门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为了提高医院门诊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部门诊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执行时间从本规章制度发布之日起生效。
一、总则1.医院门诊常见疾病的诊疗应遵从医学伦理、诊疗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敬重患者的知情权、自主权和隐私权。
2.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病情变动,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3.门诊医生应乐观参加连续教育和学术沟通,不绝提高专业水平,保证诊疗质量。
4.医院门诊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病历和检查结果,便于医疗质控和科学研究。
二、诊前检查1.患者来诊后,医生应尽快布置患者进行初步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
2.对于患者病情重的患者,医生应及时布置必需的试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和订立治疗方案。
3.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应倾听患者的看法和反馈,供应必需的解释和建议。
4.医生须依照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严守患者隐私保护的原则,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
三、诊断和治疗1.门诊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应严格依照临床实践指南、诊疗规范和医学常识进行。
2.医生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健康情形,订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介绍方案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期效果。
3.门诊医生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使用合理药物和治疗手段,严禁滥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4.医生需严格遵守医院订立的用药政策,合理规定药物的用量和疗程,避开药物滥用和挥霍。
5.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展情况,解答患者的疑问和担心。
6.对于门诊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或情况多而杂的,医生应及时寻求其他专科医生的看法,帮助订立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随访和复诊1.医生应依据患者的诊疗方案,订立随访计划,并与患者或其家属商定随访时间和方式。
2.随访过程中,医生应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动,记录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必需的调整。
3.医生应关注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引导患者合理用药,避开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
老年病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老年病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老年人,指的是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群。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其生理和病理特征会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出现各种老年疾病。
老年病科就是专门研究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领域。
老年病科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肺疾病、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等。
本文将对老年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要求进行规范。
一、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或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畅等原因,更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晕厥、失语、偏瘫等。
对于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要求如下:1. 对于急性脑血管病例,应采取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例。
急性阶段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包括脑水肿、脑积水、感染等。
2. 应该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疾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并加以干预和治疗。
3. 对于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例,应用药物改善脑血流灌注,预防脑梗死,如肉桂酸、阿司匹林等。
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二、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或脑部的血管失调或破裂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出血、脑缺血等疾病。
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其症状和体征也常常与年轻人不同。
对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要求如下:1. 对于老年人的心脏病,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器械支持、介入治疗、心肺复苏等。
同时应重视心脏康复,加强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
2. 对于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应依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等。
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应该重视康复锻炼和营养制度等方面的干预和治疗。
三、肺疾病老年人常见的肺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
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在医疗领域,对于常见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诊疗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并探讨其对医疗实践的重要性。
心血管疾病诊疗规范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经验,出台了一系列的诊疗规范。
首先是对于心绞痛的诊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心绞痛,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应该尽快进行血流再灌注治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及时进行抗凝、抗栓治疗。
此外,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应该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
对于这些疾病,及时的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首先是通过临床症状、胸部X射线等检查手段来确定疾病类型和程度。
其次是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如在肺炎的治疗中,要准确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
此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应该采取合理的药物控制和支持性治疗措施,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发作次数。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规范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肝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
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详细的规范进行指导。
首先是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应该选择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治疗,并辅以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
其次,在肝病的治疗中,应根据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同时积极控制饮食,禁烟限酒。
此外,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制定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案,及时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辅助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规范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会带来患者巨大的身心困扰。
准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是对于脑卒中的治疗,应尽早进行灌注和溶栓治疗,减少神经功能损害,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和药物维持治疗。
主要疾病诊疗规范
主要疾病诊疗规范疾病的诊疗规范是医学界广泛认可的一种指导医生进行患者诊疗的标准化文件。
它对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诊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疾病的诊疗规范,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病。
一、冠心病诊疗规范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冠心病的诊疗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心脏听诊和心电图检查等。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3. 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有疑似冠心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冠脉狭窄或闭塞。
4. 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定期进行血脂、血压等检测,并按照规范进行选择和应用药物。
5. 介入治疗: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包括支架植入等。
二、糖尿病诊疗规范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的诊疗规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诊断标准:根据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诊断,包括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前期等类型。
2.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医生需要给患者提供相应的指导。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
4. 并发症管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需要及早预防和干预。
三、高血压病诊疗规范高血压病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病的诊疗规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血压:医生需要通过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值,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2. 诊断标准:根据多次血压测量结果,对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进行判断。
3.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4. 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水平和合并症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制度
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范的目的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订立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确保医院医疗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诊疗过程,推动医院科学发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一切与常见疾病相关的诊疗活动,包含但不限于咳嗽、感冒、腹泻、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二章诊断与治疗流程第三条临床诊断1.患者就诊后,医生应严格依照标准诊断流程,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就诊目的,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试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
2.医生应当向患者供应认真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包含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预后等相关信息,并乐观与患者沟通,确保患者理解并同意治疗方案。
第四条治疗方案订立1.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需求,订立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应包含给药方案、手术方案、病愈治疗方案等,其中药物治疗应尽量选择临床应用指南介绍的药物,并注意遵守药物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治疗过程管理1.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依照规范操作,遵从医院的相关制度要求,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
2.医生应认真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效果,包含患者的病情察看、试验室检查结果、药物使用情况等,并及时向患者供应相关治疗说明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药物使用管理第六条购药与配药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药物采购制度,确保采购药品符合国家药品法规的要求,并保证药物质量可控。
2.医生在配药过程中应认真查阅药物说明书和药品标签,确保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与医嘱相符。
3.药师在配药过程中应严格依照药物剂量和配药流程操作,确保药物的配比准确。
第七条用药引导1.医生在为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应认真填写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并向患者进行适当的用药引导,包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
2.药师在配药时应向患者供应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并解答患者可能存在的疑问。
常见病诊疗规范
常见病诊疗规范常见病诊疗规范常见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遇到的、病程较短、无严重并发症、治疗较为简单的疾病。
常见病的治疗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水平,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因此,本文将从常见病的定义、分类、诊疗规范以及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常见病的定义和分类常见病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发生,具有一定症状和体征表现,临床处理容易的疾病。
常见病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心肌梗死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腹泻等。
4.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
5.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6.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偏头痛、神经性耳鸣等。
7.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等。
以上疾病是常见病中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遇到的疾病。
二、常见病的诊疗规范1.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规范:(1)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主要症状是咳嗽、鼻塞、喉咙疼痛等。
治疗原则是休息、保暖、多饮水、清淡饮食和口服解热镇痛药。
对于有严重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胃肠道感染: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腹痛等。
治疗原则是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口服抗菌药物和补充必要的电解质。
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皮肤感染:多见于皮肤破损部位,如创伤、烫伤、烧伤等。
治疗原则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口服或外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感染。
对于烧伤、烫伤等较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2.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规范:(1)高血压:是指持续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治疗原则是改变生活方式、口服降压药物和监测血压。
对于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皮肤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皮肤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皮肤科常见病种的诊疗规范,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些病症。
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1.1 感染性皮肤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 1.1.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 1.1.2 丝虫病皮肤感染
- 1.1.3 猩红热
- 1.1.4 外阴真菌感染
- 1.1.5 水痘
1.2 过敏性皮肤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 1.2.1 荨麻疹
- 1.2.2 接触性皮炎
- 1.2.3 牛皮癣
- 1.2.4 白癜风
- 1.2.5 银屑病
2. 诊疗方法和原则
2.1 诊断方法
- 2.1.1 根据病史询问和症状观察进行初步判断
- 2.1.2 皮肤病理检查
- 2.1.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验、皮肤敏感试验等
- 2.1.4 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等
2.2 治疗原则
- 2.2.1 针对不同病种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
- 2.2.2 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用量和疗程
- 2.2.3 防止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 2.2.4 注意伴随疾病的治疗和健康宣教
3.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3.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3.2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
3.3 注意环境和职业因素
3.4 养成健康的生活惯和饮食惯
3.5 做好常规体检和随访工作
本文档仅提供基本的皮肤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具体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医生进行决定和指导。
对于更详细的信息和具体病例,建议咨询专业皮肤科医生。
以上是对皮肤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科常见疾病诊疗程序规范
中医科常见疾病诊疗程序规范1. 前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常见疾病的诊疗程序有一套规范化的要求,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本文档旨在总结中医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程序规范,以供医务人员参考和遵循。
2. 诊断程序中医的诊断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病史询问医务人员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
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可以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2.2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中的“望、闻、问、切”是指医务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医务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舌苔颜色和形态、脉搏强弱等指标,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3 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诊断,医务人员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以辅助诊断判断。
3. 治疗程序中医治疗常见疾病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不同的疾病和个体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例如针灸、中药汤剂、按摩等。
3.2 随访复查治疗之后,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随访复查的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4. 注意事项在中医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按照诊疗程序规范操作,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 提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饮食调整。
- 重视随访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5. 结论中医科常见疾病诊疗程序规范是确保中医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应熟悉并遵循这一规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对中医科常见疾病诊疗程序规范的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中医常见疾病诊疗程序规范[M]. 医学出版社, 20XX.2. 王五, 赵六. 中医诊断与治疗导论[M]. 科学出版社, 20XX.。
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
目录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第二节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2)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 (3)第四节阻塞性肺气肿 (4)第五节支气管哮喘 (6)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症 (8)第七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第八节呼吸衰竭 (12)第九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4)第十节社区获得性肺炎 (15)第十一节医院获得性肺炎 (17)第十二节吸人性肺炎 (18)第十三节真菌性肺炎 (19)念珠菌肺炎 (19)肺曲菌病 (20)第十四节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 (22)第十五节肺脓肿 (23)第十六节肺结核病 (24)第十七节间质性肺疾病 (27)特发性肺纤维化 (28)结节病 (29)第十八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31)第十九节胸腔积液 (34)肿瘤性胸腔积液 (34)结核性胸膜炎 (35)脓胸 (36)第二十节气胸 (37)第二十一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9)第二十二节肺栓塞 (41)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一、临床表现临床上可分以下类型:(一)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和上呼吸道卡他,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于、咽痒或烧的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听力减退,流泪。
呼吸不畅,声嘶和少许咳嗽。
个别病例有低热,畏寒、头痛。
检查可有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一般5~7天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病毒性咽炎的特征是咽部发痒和灼热感,但不剧烈。
急性喉炎的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喉部疼痛,常有发热,咽炎和咳嗽。
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
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三)痢疹性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疤疹及浅表溃疡。
(四)咽结膜炎: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
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儿童多见。
(五)细菌性咽一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可以通过气流受限的特征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是完全可逆的,是进行性发展的,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不良反应。
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密切相关。
检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气流受限且不能完全逆转时,可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1.症状:(1)慢性咳嗽:通常是首发症状。
(2)痰液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可见脓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4)喘息和胸闷:(5)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周围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1)吸烟史:大多有长期大量吸烟史。
(2)职业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长期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和季节:较中年以后多见,症状常发生在寒冷的秋冬;3.体征: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
(1)目测和触诊:胸部过度扩张,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上腹角)增宽,腹部隆起等。
呼吸困难加重时,人往往会向前坐;低氧血症可导致粘膜和皮肤发绀,(2)叩诊:由于肺过度膨胀,心脏浊音边界变窄,肺肝边界降低,故肺叩诊可过度清音。
(3)听诊:双肺呼吸音可降低,呼气相可延长,平静呼吸时可听到干啰音,双肺底部或其他肺野可听到湿啰音;心音较远,剑突部心音清晰响亮。
三。
实验室检查: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 < 70%可确定为不可逆气流受限。
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2.胸部x光检查:x线检查在鉴别肺部并发症和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和肺结核)的鉴别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X线征象为肺过度膨胀:肺容积增大,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骨趋于扁平,肺野透明度增加,膈肌位置低平,心悬狭长,肺门静脉纹理残端样,肺野周围静脉细长稀疏等。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呼吸内科是较为常见的科室之一,该科室主要负责治疗与人类呼吸有关的疾病,如肺部疾病、支气管疾病、呼吸道感染等。
在呼吸内科的日常工作中,医生和护士需要遵守规范的诊疗程序,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为安全可靠的治疗。
在此,本文将介绍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的诊疗规范。
疾病一、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发热等。
以下是急性支气管炎的诊疗规范:诊断1.必须具备临床医师资格;2.初步诊断伴有咳嗽、喉咙痛、发热等常见症状,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一定要进一步排除心肺疾病等其他原因;3.记录患者相关病史及家族病史;4.进一步明确病因。
治疗1.应固定好氧气输送装置,同时对患者进行氧含量监察;2.对于疑似病毒感染患者(如流感等),应根据不同毒株进行相应的抗病毒治疗;3.对于依赖性吸烟者,应告知患者戒烟治疗的重要性,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支持,并提供帮助。
疾病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肺病,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
以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疗规范:诊断1.此病的确诊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和病情体征检查,包括严格的肺部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其目的是排除其他原因;2.对于可疑该病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
治疗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应分级别进行,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治疗方式,如单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等等;2.具有防止病情进展的治疗度。
疾病三、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支气管疾病,其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哮喘等。
以下是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诊疗规范:诊断1.临床医师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过敏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2.诊断时需进行支气管显微镜检查,从支气管内采取样品,并进行生化、免疫检查等中,以进行正确的诊断。
治疗1.长期持续性应用激素治疗2.对于抗生素治疗,应给予抗生素可变性,选择能抵御诱因微生物的抗生素。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篇一: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感冒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鼻塞流涕,喷嚏,咽喉2 痒或痛,咳嗽。
3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4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5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6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1 风寒证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
3 暑湿证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
[其他疗法]1 中成药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
1.3 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
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 中药针剂2.1 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3~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2.2 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3 外治疗法3.1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
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篇一:内科诊疗常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可能系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
对于迄今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采集】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记录。
入院后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1)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2)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4)家族史;(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6)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7)其它药物服用史。
【体格检查】1.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2.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3.行心、肺、腹部检查;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诊断】根据1978年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1964年兰州会议对我国高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1974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1.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者,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凡舒张压持续在11.3Kpa~12.0Kpa(85~90mmHg)者,列为高血压可疑。
3.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2年WHO标准,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岁以上:确定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或DBP>12.0Kpa(90mm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SBP18.6~21.3Kpa(140~160mmHg)DBP<12.0Kpa(90mmHg)【治疗原则】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4周。
常见病诊疗规范
常见病诊疗规范常见病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如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见病诊疗规范,旨在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提供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
一、患者的初步评估在初诊时,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了解。
在评估过程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因素,以确定疾病的来源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二、确诊与鉴别诊断在初步评估之后,医生应进行确诊和鉴别诊断。
对于常见病,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的判断,然后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最终确定诊断。
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医生应排除其他类似疾病,以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三、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医生应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基于各项诊断指标和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并向患者进行相关的解释和建议。
四、药物治疗在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常常是常见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诊断结果,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应确保患者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随访,以及调整药物的使用。
五、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常见病还应配合非药物治疗。
比如,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除了规范用药外,还应推荐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等。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除了用药外,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等。
六、治疗效果的随访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随访,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同时,医生还应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手段或提供进一步的检查。
总结:常见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从而确诊和鉴别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疾病诊疗规范_1
---------------------------------------------------------------最新资料推荐------------------------------------------------------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 5 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1 / 3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门诊部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门诊部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威胁,每天都有无数的患者蜂拥而至医疗机构寻求治疗。
作为首要接待患者的门诊部,承担着急诊、日常门诊等多项职责,对于常见病的诊疗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诊断准确性、治疗合理性以及随访指导等方面,探讨门诊部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
一、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门诊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喉咙痛、流涕等,往往由病毒感染引起。
门诊部在诊断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详细了解病史:询问是否有近期接触感冒患者、是否有旅行史等信息,以排除其他病因。
2.体格检查:检查咽喉和肺部情况,如淋巴结有无肿大、咳嗽是否伴有喉咙痛等。
3.实验室检查:口腔拭子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可以辅助诊断。
治疗上,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症治疗:包括对症用药,如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缓解症状。
2.预防传播:指导患者注意卫生,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勤洗手等。
二、消化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是门诊部另一个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在诊疗上应遵循以下规范: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饮食史,是否与其他有腹泻的人有接触,是否有长时间外出等。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是否有脱水症状、腹部是否有压痛等。
3.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如病原体检测等。
治疗上,应考虑以下几点:1.腹泻管理:提供充足的水分补给,适当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2.抗菌药物使用:对病原体鉴定明确或预测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大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三、呼吸道疾病除了上呼吸道感染,门诊部也会遇到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在诊疗上,需要注意以下规范:1.详细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痰的性状等,以协助向相关疾病下定论。
2.体格检查:重点观察患者胸部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肺部听诊等。
3.辅助检查:如胸部X光、血气分析等,辅助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治疗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抗生素应用:在经过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后,合理选择抗生素,及时给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以下简称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COPD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可阻抑病情发展,延缓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六安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张文东一、定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肺功能检查对明确是否存在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
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如果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70%,则表明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二、危险因素COPD 发病是遗传与环境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
已知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欧美研究显示,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形成有关。
我国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肺气肿发病中的作用尚待明确。
基因多态性在COPD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二)环境因素。
1.吸烟:吸烟是发生COP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吸烟者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患病后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被动吸烟亦可引起COPD的发生。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当吸入职业性粉尘,有机、无机粉尘,化学剂和其他有害烟雾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可引起COPD的发生。
3.室内、室外空气污染:在通风欠佳的居所中采用生物燃料烹饪和取暖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是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室外空气污染与COPD发病的关系尚待明确。
4.感染:儿童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与成年后肺功能的下降及呼吸道症状有关。
既往肺结核病史与40岁以上成人气流受限相关。
5.社会经济状况:COPD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
这可能与低社会经济阶层存在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暴露,居住环境拥挤,营养不良等状况有关。
三、发病机制烟草烟雾等慢性刺激物作用于肺部,使肺部出现异常炎症反应。
COPD 可累及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表现为出现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
这些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气道和肺实质的结构细胞相互作用,进而促使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和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组织聚集,释放白三烯B4(LTB4)、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介质,引起肺结构的破坏。
氧化、抗氧化失衡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胆碱能神经张力增高等进一步加重COPD肺部炎症和气流受限。
遗传易患性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四、病理COPD累及中央气道、外周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
中央气道(气管、支气管以及内径大于2-4mm的细支气管)表层上皮炎症细胞浸润,粘液分泌腺增大和杯状细胞增多使粘液分泌增加。
在外周气道(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壁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发生。
修复过程中发生气道壁结构重构,胶原含量增加及瘢痕组织形成,这些改变造成气道狭窄,引起固定性气道阻塞。
COPD肺实质受累表现为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出现管腔扩张和破坏。
病情较轻时病变部位常发生于肺的上部区域,当病情进展后,可累及全肺,伴有肺毛细血管床的破坏。
COPD肺血管的改变以血管壁的增厚为特征,早期即可出现。
表现为内膜增厚,平滑肌增生和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
晚期继发肺心病时,可出现多发性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COPD急性加重期易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血栓栓塞症。
五、病理生理COPD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气道和肺实质慢性炎症所致粘液分泌增多、纤毛功能失调、气流受限、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及全身不良反应。
粘液分泌增多和纤毛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咳嗽及咳痰。
小气道炎症、纤维化和管腔分泌物增加引起FEV1、FEV1/FVC降低。
小气道阻塞后出现气体陷闭,可导致肺泡过度充气。
过度充气使功能残气量增加和吸气容积下降,引起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受限。
目前认为,过度充气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是引起活动后气短的主要原因。
随着疾病进展,气道阻塞、肺实质和肺血管床的破坏加重,使肺通气和气体交换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长期慢性缺氧可引起肺血管广泛收缩和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内膜增生,发生纤维化和闭塞造成肺循环重构。
COPD后期出现肺动脉高压,进而发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及右心功能不全。
COPD的炎症反应不仅局限于肺部,亦产生全身不良效应。
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抑郁、慢性贫血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COPD全身不良效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六、临床表现(一)症状。
1.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显著。
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
2.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典型表现。
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4.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5.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二)体征。
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1.一般情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结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2.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3.心脏:可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脏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时P2>A2,三尖瓣区可闻收缩期杂音。
4.腹部:肝界下移,右心功能不全时肝颈反流征阳性,出现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5.其他:长期低氧病例可见杵状指/趾,高碳酸血症或右心衰竭病例可出现双下肢可凹性水肿。
(三)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尤其是通气功能检查对COPD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常用于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评估,其变异性小,易于操作。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提示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2.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增高和肺活量(VC)减低,提示肺过度充气。
由于TLC增加不及RV增加程度明显,故RV/TLC增高。
3.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DLco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下降,表明肺弥散功能受损,提示肺泡间隔的破坏及肺毛细血管床的丧失。
4.支气管舒张试验:以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率≥12%且FEV1绝对值增加超过200ml,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
其临床意义在于:(1)有助于COPD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或提示二者可能同时存在;(2)不能可靠预测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及疾病的进展;(3)受药物治疗等因素影响,敏感性和可重复性较差。
(四)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
1.X线胸片检查:发病早期胸片可无异常,以后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发生肺气肿时可见相关表现:肺容积增大,胸廓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外周肺野纹理纤细稀少等;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原性心脏病时,除右心增大的X线征象外,还可有肺动脉圆锥膨隆,肺门血管影扩大,右下肺动脉增宽和出现残根征等。
胸部X线检查对确定是否存在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气胸、肺大疱、肺炎、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鉴别有重要意义。
2.胸部CT检查:高分辨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COPD的表型分析,对判断肺大疱切除或外科减容手术的指征有重要价值,对COPD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五)血气分析检查。
可据以诊断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呼吸衰竭及其类型。
(六)其他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增高。
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
痰涂片及痰培养可帮助诊断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感染;血液病原微生物核酸及抗体检查、血培养可有阳性发现;病原培养阳性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
可行其他有助于病理生理判断和合并症诊断的相关检查。
七、诊断根据吸烟等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
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少数患者并无咳嗽、咳痰、明显气促等症状,仅在肺功能检查时发现FEV1/FVC<70%,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亦可诊断为COPD。
八、严重程度分级及病程分期(一)COPD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FEV1/FVC、FEV1%预计值和临床表现,可对COPD的严重程度作出临床严重度分级(表1)。
表1 COPD的临床严重程度分级(二)COPD病程分期。
1.稳定期: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较轻。
2.急性加重期:在疾病过程中,病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COPD的日常基础用药。
通常指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九、鉴别诊断一些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征病理表现的气流受限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纤维化病变、肺囊性纤维化、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以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有其特定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不属于COPD范畴,临床上须加区别。
支气管哮喘的气流受限多呈可逆性,但部分患者由于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导致气道重塑,可发展为固定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兼有哮喘和COPD 两种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目前认为其可能为COPD的临床表型之一。
十、并发症自发性气胸、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静脉血栓栓塞症、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为COPD的常见并发症。
COPD所致呼吸功能不全和衰竭主要表现为通气性呼吸障碍的特点,出现呼吸肌疲劳、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病程表现为慢性呼吸不全或衰竭,间有急性加重。
十一、治疗(一)稳定期治疗。
1.教育与管理。
教育与督导吸烟的COPD患者戒烟,并避免暴露于二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