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目录.pdf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目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4种)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唐]刘餗张鷟撰程毅中赵守俨点校明皇杂录.东观奏记[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延柱点校大唐新语[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涑水纪闻[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宋]范镇宋敏求撰汝沛诚诚刚点校渑水燕谈录.归田录[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东坡志林[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默记.燕翼诒谋录[宋]王桎等撰东轩笔录[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青箱杂记[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齐东野语[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癸辛杂识[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桯史史[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游宦纪闻旧闻证误[宋]张世南李心传撰张茂鹏崔文印点校铁围山丛谈[宋]蔡撰冯惠民沈锡麟冯惠民点校四朝闻见录[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春渚纪闻[宋]何*撰张明华点校芦浦笔记[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鹤林玉露[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泊宅编[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石林燕语[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云麓漫钞[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鸡肋编[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麟台故事校证[宋]程俱撰唐语林校证[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清波杂志校注[宋]周煇著刘永翔校注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种)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草木子[明]叶子奇撰菽园杂记[明]陆容撰归潜志[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水东日记[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万历野获编全三册[明]沈德符撰戒庵老人漫笔[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典故纪闻[明]余继登撰玉堂丛语[明]焦竑撰寓圃杂记.谷山笔麈[明]王琦于慎行撰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撰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明]陈洪谟张瀚撰盛冬铃点校广志绎[明]王士性著吕景琳点校今言[明]郑*撰李致忠点校三垣笔记[明]李清撰庚巳编.客座赘语[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贤博编.粤剑编.原李耳载[明]叶权王临亨李中馥撰凌毅点校玉镜新谭[明]王长祚撰仇正伟点校双槐岁钞[明]黄瑜撰山志[清]王弘撰撰何本方点校请代史料笔记丛刊(38种)池北偶谈全二册[清]王士祯撰靳斯仁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全二册[清]王士祯著赵伯陶点校分甘余话[清]王士祯撰张世林点校蕉廊脞录吴庆坻撰刘承干校张文其刘德麟点校广东新语全二册[清]屈大均撰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全二册[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四笔[清]陈康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乡言解颐.吴下谚联[清]李光庭著[清]王有光著石继昌点校巢林笔谈[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庸闲斋笔记[清]陈其元著杨璐点校异辞录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广阳杂记[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听雨丛谈[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陶庐杂录[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北游录[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永宪录(附续编)[清]萧奭著扬州画舫录[清]李斗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蕉轩随录.续录[清]方濬师撰盛冬铃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柳南随笔.续笔[清]王应奎撰不下带编.巾箱说[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清秘述闻三种全三册[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啸亭杂录[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枢垣记略[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冷庐杂识[清]陆以湉撰崔凡芝点校浪迹丛谈.续谈.三谈[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归田琐记[请]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履园丛话[清]钱泳撰张伟校点檐曝杂记竹叶亭杂记[清]赵翼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海国四说[清]梁廷柟著骆驿刘骁点校夷氛闻记梁廷柟撰邵循正校注榆巢杂识[清]赵慎畛撰道咸宦海见闻录[清]张集馨撰镜湖自撰年谱[清]段光清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社科所历史室整理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清]柯悟迟陆筠撰水窗春呓[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光尧点校世载堂杂忆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一、二期书目,收书共计431种,约2.2亿字)“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
数据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以下简介以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为目。
二十五史系列“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
通鉴编年系列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
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著述、笔记、墓志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
纪事本末系列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
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
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国古代的地志,除了地区性的方志以外,还有一种记述全国性疆域的地理志,称为总志。
总志记载全国的疆域政区的建制沿革,以及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人物故实等等。
本丛书收录唐宋以后各朝的相关官修或私人著述加以整理出版。
丛书以可靠版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参照多种版本与历代正史、地理志、区域性方志,细致校勘,是一次全面的整理,成果极为完善。
新编诸子集成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
秦汉以后,也产生了不少子书,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
读书笔记——《国闻备乘》
读书笔记——《国闻备乘》近几天我阅读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国闻备乘》,其作者是胡思敬。
胡思敬(1870—1922),字漱唐,号瘦篁、退庐居士、耶溪憨史等。
生于江西新昌(今宜丰)的一个文化世家,祖上三代皆为举人。
他自幼随父就学,刻苦读书。
光绪二十年(1894)选翰林院庶吉士,戊戌散馆,改吏部考功司主事。
宣统元年(1909)才由人推荐任辽沈道监察御史、转掌广东道监察御史。
胡思敬自己恪守传统的道德规范,反对贪腐的官场习气,为官廉正,忠于职守。
他在任时,曾上疏弹劾权势显赫、受清廷重用的两江总督端方、两广总督袁树勋、尚书载泽、善耆、徐世昌、四川总督赵尔巽等等多名权臣。
后因为其言不能用,辞官归乡。
1912至1913年度民国之初,以及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他都积极进行过阴谋复辟清廷的活动。
1922年4月病死,年五十三。
胡思敬熟谙清末掌故,著述甚丰,有《退庐诗集》、《退庐文集》以及大量属于史部的撰述,如《戊戌履霜录》、《丙午厘定官制刍议》、《审国病书》、《大盗窃国记》、《圣武记纂误》、《盐乘》、《国闻备乘》等。
《国闻备乘》是胡思敬在京为官期间随时记载、陆续撰写而成的,这在胡思敬写的《自序》中可以验证,即:“予趋职之暇,时有所记,久之遂成卷帙”。
目前,我所看的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国闻备乘》是由后人顾菊英在胡思敬手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国闻备乘》不是一部系统的历史撰述,它是以笔记的形式分条记载了清季掌故、轶事,并且穿插了作者评述史事的札记。
该书共四卷,每卷之内又有众多小条目,各条皆有题目,叙事翔实、细致,保留了较多的客观记载。
因此,后人评价《国闻备乘》是研究清末政治的重要参考史料。
我在阅读《国闻备乘》的过程中,发现这本书记述了许多官方史籍所没有记载的内容,为我了解清末的一些事实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这本书中记述了许多宫廷秘事,其中涉及慈禧太后的甚多,如卷一“文宗遗命得人”、“慈安防患之密”、卷二“文锡”、卷三“宫纬疑案”等条,作者通过“西后忌慈安久矣,无疾暴崩,宜外言之啧啧也”,“烛影斧声,遂成千古疑案”,“孝贞显皇后(即慈安太后)、孝哲毅皇后、德宗景皇帝、醇亲王奕、珍妃五人之死,外廷皆有异言……孝贞暴崩,群臣临视,十指甲俱紫,疑有变,然无敢言者……”这几句话向我传递出慈禧太后暗地害死慈安太后的传闻。
宋代史料索引
宋代史料索引有时写文需要查询一些资料,但是中华历史悠远,文史资料浩瀚如海,确实难以一下子找到想要查询的内容。
特整理此贴,将有关宋史的史料做一个大致的整理,方便大家有的放矢的查找资料。
此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摘自《中国古代史史料学》,资料出处可靠,请大家放心参阅。
【宋代史料种类说明】一、起居注二、时政记三、日历四、实录五、国史六、会要【基本史料】一、《宋会要辑稿》二、《文献通考》三、《玉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六、《三朝北盟会编》七、《宋史》【一般史料】一、各类史书1、编年2、纪传与传记3、政书二、文集三、笔记四、地方志五、其他此整理遵循以上纲目。
【宋代史料种类说明】若要查询史料,就要对这些资料有所了解。
有关宋代的史料,以官修为主。
宋代私人修史虽然盛行,但是主要取材于官方史料。
宋代政府主持编修的当代史,主要由以下六种:(一)起居注。
起居注的名称可追溯到汉代,宋代的起居注已经超出了汉代起居注仅仅是皇帝私生活记录的范围,也超出了汉以后起居注仅仅记录皇帝言动的范围,而成为当时最基本的史料之一。
(二)时政记。
皇帝同宰相商讨军国大事,属于最高机密,修起居注的起居郎、起居舍人也是不能旁听。
唐武后长寿二年,建请由宰相一人专门记录皇帝与宰相“所言军国政要”“每月封送史馆”,称为时政记。
由于宋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掌握行政的宰相、参知政事,同掌握军政的枢密使分班奏事,所以时政记也分中书时政记和枢密时政记两种。
(三)日历。
日历是编年体。
编修日历除依据起居注和时政记外,还包括内外官司受到的圣旨指挥,记载文武大臣去世时还附有他们的传记。
日历包含丰富的内容,篇幅很大。
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就有日历一千卷之多。
(四)实录。
实录是根据日历编成的,体裁也同日历相似。
两者的差别是:1、日历及起居注、时政记带有原始资料、档案性质,属于所谓“记注”;实录则带有史籍性质,属于所谓“修撰”;2、日历及起居注、时政记属于机密档案,在一定时期内,除编修官以外,其他人不能阅看;实录在宋代允许臣僚阅读甚至抄录;3、日历比较详细,实录则较为简练,如宋高宗实录为五百卷,比日历少一半。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目录_中华书局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梦琐言[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2002FM.2003.8.526泊宅编十卷;三卷附青溪寇轨[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立扬点校1983on order朝野类要附朝野类要研究[宋]赵升编;王瑞来点校2007on order春明退朝录[宋]宋敏求撰;诚刚点校1980FB.151.130[2]春渚纪闻十卷[宋]何遂撰;张明华点校1983FB.580.71大唐新语[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1984FB.146.81东坡志林[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1981FB.583.57东观奏记[唐]裴庭裕撰;田廷柱点校1994FM.1995.8.78[2]东轩笔录[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1983FB.580.70东斋记事[宋]范镇撰;汝沛点校1980FB.151.130[1]范成大笔记六种[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4.8.198封氏闻见记校注[唐]封演撰;赵贞信校注2005on order癸辛杂识[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1988FB.83.104鹤林玉露十八卷[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1983FB.584.64归田录[宋]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1981FB.151.131[2]过庭录[宋]范公偁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657[2]侯鲭录[宋]赵令畤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9[1]后山谈丛;萍洲可谈[宋]陈师道撰[宋]朱彧撰2007on order鸡肋编三卷[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1983FB.658.81家世旧闻[宋]陆游撰;孔凡礼点校1993FM.1994.8.148[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2000FM.2001.8.850-851旧闻证误[宋]李心传撰;崔文印点校1981FB.658.69[2]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五代]王仁裕撰;曾贻芬点校[唐]姚汝能撰;曾贻芬点校2006on order可书[宋]张知甫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657[3]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1979FB.584.59麟台故事校证[宋]程俱撰;张富祥校证2000FM.2001.8.849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1982FB.580.68芦浦笔记[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1986FB.83.83明皇杂录[唐]郑处诲撰;田廷柱点校1994FM.1995.8.78[1]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宋]彭乘辑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9[2]墨庄漫录[宋]张邦基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657[1]默记[宋]王銍撰;朱杰人点校1981FB.151.144[1]南部新书[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2002FM.2003.8.527齐东野语[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1983FB.658.72青箱杂记[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1985FB.83.79清波杂志校注[宋]周煇撰;刘永翔校注1994FM.1995.8.250曲洧旧闻[宋]朱弁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8[2]容斋随笔[宋]洪迈撰;孔凡礼点校2005on order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1983FB.580.69邵氏闻见后录二十卷[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1983FB.24.76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撰;吕友仁点校1981FB.151.131[1]师友谈记[宋]李廌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8[1]石林燕语[宋]叶梦得撰;[宋]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1984FB.151.145涑水记闻[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1989FB.118.199四朝闻见录[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1989FB.151.187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唐]刘餗撰;程毅中点校[唐]张鷟撰;赵守俨点校1979on order唐语林校证[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1987FB.83.100铁围山丛谈[宋]蔡絛撰;冯惠民、沈锡麟点校1983FB.156.10桯史[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1981FB.151.132西塘集耆旧续闻[宋]陈鹄撰;孔凡礼点校2002FM.2003.8.528[3]西溪丛语[宋]姚宽撰;孔凡礼点校1993FM.1994.8.148[1]湘山野录;湘山野录续录[宋释]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1984FB.83.85[1]燕翼诒谋录[宋]王栐撰;诚刚点校1981FB.151.144[2]游宦纪闻[宋]张世南撰;张茂鹏点校1981FB.658.69[1]玉壶清话[宋释]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1984FB.83.85[2]云麓漫钞[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1996FM.1998.8.132元明史料笔记丛刊草木子[明]叶子奇撰1959FB.83.33典故纪闻[明]余继登撰1981FB.160.286庚巳编[明]陆粲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1987FB.83.106[1]谷山笔麈[明]于慎行撰;吕景琳点校1984FB.160.289[2]广志绎[明]王士性撰;吕景琳点校1981FB.209.47归潜志[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1983FB.153.121继世纪闻[明]陈洪谟著;盛冬铃点校1985FB.160.310[2]戒庵老人漫笔[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1982FB.599.68今言[明]郑晓撰;李致忠点校1984FB.160.309客座赘语[明]顾起元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1987FB.83.106[2]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1959FB.83.32三垣笔记[明]李清撰;顾思点校1982FB.160.287山居新语[元]杨瑀撰2006FM.2008.8.391[2]山志[清]王弘撰撰;何本方点校1999FM.2000.8.300菽园杂记[明]陆容撰;佚之点校1985FB.83.82双槐岁钞[明]黄瑜撰;魏连科点校1999FM.2000.8.514水东日记四十卷[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1980FB.193.30四友斋丛说三十八卷[明]何良俊撰1959FB.83.41松窗梦语[明]张瀚著;盛冬铃点校1985FB.160.310[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2007on order万历野获编三十卷补遗四卷[明]沈德符撰1959FB.160.33五岳游草;广志绎[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2006on order贤博编;粤剑编四卷;原李耳载二卷[明]叶权撰;[明]王临亨撰;[明]李中馥撰;凌毅点校1987on order玉光剑气集[清]张怡撰;魏连科点校2006FM.2007.8.777-778玉镜新谭[明]朱长祚撰;仇正伟点校1989FB.160.325玉堂丛语[明]焦竑撰;顾思点校1981FB.599.67玉堂嘉话[元]王恽撰2006FM.2008.8.391[1]寓圃杂记[明]王锜撰;张德信点校1984FB.160.289[1]枣林杂俎[清]谈迁著;罗仲辉、胡明校点校2006FM.2007.8.648治世余闻[明]陈洪谟著;盛冬铃点校1985FB.160.310[1]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安乐康平室随笔六卷[清]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1982FB.164.423[2]北游录[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1960on order不下带编七卷[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1982FB.613.44[1]巢林笔谈[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1981FB.169.29池北偶谈二十六卷[清]王士禛撰;勒斯仁点校1982FB.611.112-113道咸宦海见闻录[清]张集馨撰1981FB.196.68分甘余话[清]王士禛撰;张世林点校1989FB.85.179古夫于亭杂录[清]王士瞆著;赵伯陶点校1988FB.85.175广东新语二十八卷[清]屈大均撰1985FB.235.66广阳杂记[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1957FB.85.37归田琐记八卷[清]梁章钜撰;于亦时点校1981FB.616.59海国四说[清]梁廷楠著;骆驿、刘骁校点1993FM.1994.7.47蕉廊脞录[清]吴庆坻撰;张文其、刘德麟点校1990FB.85.173蕉轩随录;蕉轩续录[清]方浚师撰;盛冬铃点校1995on order巾箱说一卷[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1982FB.613.44[2]旧典备征五卷[清]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1982FB.164.423[1]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1984FB.166.206-207郎潜纪闻四笔十一卷[清]陈家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1990FB.85.196浪迹丛谈;续谈;三谈[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1981on order冷庐杂识[清]陆以恬撰;崔凡芝点校1984FB.184.71柳弧[清]丁柔克撰;宋平生、颜国维等整理2002FM.2003.8.519柳南随笔六卷;柳南续笔四卷[清]王应奎撰;王彬、严英俊点校1983FB.85.136履园丛话[清]钱泳撰;张伟点校1979FB.169.30清嘉录;桐桥倚棹录[清]顾禄撰;来新夏点校[清]顾禄撰;王稼句点校2008on order清秘述闻三种[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1982FB.166.183-185世载堂杂忆刘禺生撰;钱实甫点校1960FB.87.75枢垣记略[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1984FB.345.234陶庐杂录六卷[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1959FB.85.58听雨丛谈十二卷[清]福格著;汪北平校点1959FB.85.59吴下谚联[清]王有光撰;石继昌点校1982FB.321.90[2]乡言解颐[清]李光庭撰;石继昌点校1982FB.321.90[1]啸亭杂录[清]昭槤撰;何英芳点校1980FB.169.27檐曝杂记[清]赵翼撰;李解民点校1982FB.168.105[1]扬州画舫录[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1960FB.232.8养吉斋丛录[清]吴振棫撰;童正伦点校2005on order异辞录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1988FB.87.354庸闲斋笔记[清]陈其元著;杨璐点校1989FB.85.172永宪录[清]萧奭撰;朱南铣点校1959FB.169.4榆巢杂识[清]赵慎畛撰2001on order阅世编[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2007on order在园杂志刘廷玑撰;张守谦点校2005FM.2005.8.1093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清]刘声木撰1998FB.87.432竹叶亭杂记[清]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1982FB.168.105[2]近代史料笔记丛刊安福祸国记南海胤子撰2007FM.2009.8.148[1]北京官僚罪恶史正群社辑纂2007FM.2009.8.170[2]北京政变记无聊子撰2007FM.2009.8.172[2]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吴虬撰2007FM.2009.8.149[1]陈炯明叛国史鲁直之、谢盛之、李睡仙著2007FM.2009.8.150[1]崇陵传信录恽毓鼎著2007FM.2009.8.166[2]睇向斋秘录;附二种陈灨一著2007FM.2009.8.151滇鞧日记花沙纳撰2007FM.2009.8.152[1]东使纪程花沙纳撰2007FM.2009.8.152[2]东游纪程聂士成著2007FM.2009.8.153[1]段氏卖国记温世林撰2007FM.2009.8.148[2]段祺瑞年谱吴廷燮撰2007FM.2009.8.154[1]奉直战云录陈冠雄著2007FM.2009.8.189[2]复辟半月记许指严撰2007FM.2009.8.155复辟之黑幕天忏生撰2007FM.2009.8.164[2]革命史谭陆丹林著2007FM.2009.8.156[1]癸亥政变纪略刘楚湘编撰2007FM.2009.8.157桂系据粤之由来及其经过李培生撰2007FM.2009.8.158郭松龄反奉见闻姚东藩等撰;徐彻整理2008on order国闻备乘胡思敬著2007FM.2009.8.159海角续编[清]陆筠撰;祁龙威校注1959FB.171.78[2]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浚著;李吉奎整理2008FM.2009.8.160-162甲子内乱始末纪实古蓨孙撰2007FM.2009.8.163劫余私志汪曾武撰2007FM.2009.8.164[1]近代笔记过眼录徐一士著;徐泽昱整理2008FM.2009.8.165镜湖自撰年谱[清]段光清撰1960FB.195.203乐斋漫笔岑春煊著2007FM.2009.8.166[1]李烈钧出巡记天啸撰2007FM.2009.8.167[2]李烈钧将军自传李烈钧撰2007FM.2009.8.167[1]漏网喁鱼集[清]柯悟迟撰;祁龙威校注1959FB.171.78[1]梅楞章京笔记丁士源著2007FM.2009.8.156[2]梦蕉亭杂记陈夔龙著2007FM.2009.8.168民国军事近纪;广东军事纪丁文江撰2007FM.2009.8.169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沃邱仲子撰2007FM.2009.8.170[1]民国政党史谢彬撰2007FM.2009.8.171[1]闽浙阵中日记佚名撰2007FM.2009.8.172[1]南屋述闻龙顾山人撰2007FM.2009.8.177[2]青鹤笔记九种[清]祁寯藻、文廷式、吴大澂著2007FM.2009.8.173清代野记张祖翼撰2007FM.2009.8.174日知堂笔记郭沛霖著2007FM.2009.8.153[2]十叶野闻许指严著2007FM.2009.8.175世载堂杂忆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1960FB.87.75水窗春呓[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兴尧点校1984FB.169.32四川内战详记废止内战大同盟会编2007FM.2009.8.176陶庐老人随年录王树楠撰2007FM.2009.8.177[1]汪穰卿笔记汪康年著2007FM.2009.8.178汪穰卿先生传记汪诒年纂辑2007FM.2009.8.179吴佩孚正传濑江浊物撰2007FM.2009.8.154[2]湘鄂川鄂战争纪略彭洪铸著2007FM.2009.8.180[2]湘军援鄂战史国史编辑社编2007FM.2009.8.180[1]湘灾纪略湖南善后协会编纂2007FM.2009.8.181辛壬日记[日]宗方小太郎著2007FM.2009.8.182[1]新华秘记许指严撰2007FM.2009.8.183一九一二年中国之政党结社[日]宗方小太郎著2007FM.2009.8.182[2]一士类稿徐一士著2007FM.2009.8.184一士谭荟徐一士著2007FM.2009.8.185夷氛闻记五卷[清]梁廷楠撰;邵循正点校1959FB.171.77乙丑军阀变乱纪实古蓨孙撰2007FM.2009.8.186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白蕉撰2007FM.2009.8.187粤氛纪事夏燮著;欧阳跃峰点校2008FM.2009.8.188政党与民初政治戴天仇撰2007FM.2009.8.171[2]直皖奉大战实记汪德寿撰2007FM.2009.8.189[1]直皖秘史张一麐撰2007FM.2009.8.149[2]中山先生亲征录黄惠龙著2007FM.2009.8.150[2]。
中国古代史书籍笔记介绍5篇
中国古代史书籍笔记介绍5篇《日损斋笔记》元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一卷,元代黄溍撰。
黄溍(1277—1357),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
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
他的门人金涓、王袆、宋濂、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元大德五年(1301),25岁的黄溍,被举为教官。
两年后,又举为宪吏。
可是不久,黄溍仍退隐于家,沉湎于写诗作文。
元延祐二年(1315),赐同进士出身,授将仕郎。
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授官台州路宁海县丞。
提升他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石堰西场监运改任绍兴路诸暨州判官,后又奉省撤监税杭州。
黄溍任州县官,历时20余年能廉洁自律。
至正十年(1350)四月,黄溍年已七十有四,终于告老还乡。
他南归故里后,悠然生活在稠州乡村田野间。
但他依然勤治学,严修身,到老不懈怠,尤其是吟诗作赋,意趣不减当年。
“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
其间所作之《秋怀五首》,借景抒情,表达了黄溍迟暮之年的心情,也反映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黄溍一生勤奋好学,笔耕不辍,著作颇丰。
据《元史》记载,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书中皆考证经史子集异同得失,其‘辨史‘十六则尤精于‘辨经’,如:引《史记》‘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之文,证颜师古《汉书注》之误;又引《宋实録》‘李继迁赐姓名不在真宗时,证僧文莹《湘山野録》之误,引据尤极明确,非束书不观而实仅臆断者也”、清人陈晋又对此书逐条加以考证,更为详明扎实。
今有:《日损斋笔记》,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5年版;《日损斋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万历野获篇》明代最出色的历史琐闻掌故类笔记之一,沈德符撰。
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一字景伯,又字虎臣,号他子。
中国古代笔记文献整理出版的特点及建议
1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笔记文献整理出版状况回顾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笔记文献整理出版始于20世纪初。
从1912年始,上海进步书局以石印线装的形式出版了一套袖珍版的《笔记小说大观》丛书,这套丛书按时代顺序,汇集了从晋到清的各种笔记作品二百余种。
尽管这套丛书在当时“由于经多人缮写,校对也较粗疏,因而书内字体不一,讹误遗漏甚多”,[1]但仍然为后来多部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奠定了基础。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1983年版)、台北新兴书局《笔记小说大观》(1986年版)、周光培《历代笔记小说集成》(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大观》(1999年版)等都深受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编纂体例的影响,以“笔记小说”之名行“笔记”文献搜罗汇集之实,对笔记文献的保存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这几部笔记文献丛书之外,出版界还出版了偏重史料性质与学术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
史料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出版主要以中华书局的《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及大象出版社的《全宋笔记》为代表;①学术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主要有中华书局的“学术笔记丛刊”、学苑出版社的“清代学术笔记丛刊”等。
②笔记文献丛书可以说是古代笔记文献整理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笔记文献编选集及单本笔记著作也值得一提。
单本笔记集的整理出版主要针对一些经典的笔记著作进行校注译注而出版,如《世说新语》《唐语林》《武林旧事》《容斋随笔》《东坡志林》《东京梦华录》《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这些笔记著作因为其永恒的经典性、超高的知名度而得到不断地校勘注释并多次出版。
总之,笔记文献的整理出版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和古籍整理工作的蓬勃发展得以不断推进,逐渐形成以笔记文献丛书、笔记文献编选集及单本笔记著作为主的出版格局。
③纵观百余年以来的笔记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其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特点、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得到进一步总结和梳理。
本文在总结中国古代笔记文献整理出版特点、分析其中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未来的笔记文献整理与出版工作。
王晖先秦秦汉史史料学笔记
传说时代的专门性文献资料十分少,只有《尚书·尧典》《舜典》《皋陶谟》《益谟》《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帝系》《五帝德》等书篇。
其他零星的史料也只是见于战国秦汉的文献之中,如《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礼记·礼运》《易·系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篇。
利用战国秦汉出土的古文献原貌来考证.先秦古书的真伪问题。
如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西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十三篇,又出土《孙膑兵法》十六篇的残简,可证实《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都是存在的,传世的《孙子兵法》不为,在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晏子》《太公》及《蔚缭子》不伪。
利用出土文字及其上古汉语语法及其特殊虚词来判断古书的年代问题。
例如,从西周春秋时期金文资料可知,利用这种特点可以断定《尚书》中的《商书》诸篇最后的写成年代是在春秋时期,时代不可能太早。
史料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是研究史料的源流价值和利用方法的学科,目的是从事史料的搜集、核勘、考证及其编纂,主要工作是史料的整理与鉴别,其以不同的价值、内容、学科性质、年代为标准。
史料学是有关历史资料研究的学问,其史料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方面:一、传世古文献史料。
如十三经、二十五史、历史档案、地方史资料。
二、出土的文字资料。
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敦煌遗书等。
三、考古文物等实物史料。
如,古器物、古建筑、古迹遗址等。
四、口碑史料。
口碑史料又称口传史料,民间流传的历史传说、史诗。
战国秦汉时期有关夏商周以及黄帝尧舜的传说史料十分多,实际上这是一种口碑史料,具有很高价值的史料,但需认真鉴别。
先秦秦汉时期史料学演变趋势:一、商代以前是以考古资料为主,古文献资料为辅。
因为此时考古资料多,而且多为实物,可谓是第一手资料。
而古文献资料则是后代根据传说时代记录下来的。
历经千年传袭,难免丧失原味,应谨慎利用。
二、西周春秋时期是以古文字资料(金文)为主的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平分秋色的时代。
海国四说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从笔记的作者来看,他们大多是当时的文人墨客、官员或商人,他们的观察和 记录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例如,《石匮书自 序》的作者孙殿起是一位古董商,他的笔记记录了当时的古玩市场和收藏家的 情况,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物市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海国四说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目录分析表明,该丛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和学术价值。通过阅读这些笔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时期的社会、历 史和文化背景,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国四说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学 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如果大家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不妨一读此书,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目录分析
《海国四说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是一部集合了多部清代史料笔记的丛书,其内 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通过对该丛书的 目录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代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当时人们 的思考和点。
精彩摘录
《海国四说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是一部汇集了清代史料笔记的著作,其中包含 了大量有关海国的精彩摘录。这些摘录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对于了解清代 海国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书中摘录了许多有关海国地理的描述。这些描述详细记录了海国的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有一段摘录描述了海南岛的地理环 境:“海南岛位于南海之中,北接雷州半岛,南至曾母暗沙,东临菲律宾群岛, 西靠越南、泰国等国。岛上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如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海国四说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海国四说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精彩摘录对于了解清代海国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这些摘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国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为研 究清代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珍贵的史料依据。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玉壶清话》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又称《玉壶野史》,十卷,北宋文莹撰。
《玉壶清话》是文莹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作于荆州的又一部野史笔记,内容、体例与两年前所撰《湘山野录》、《续录》相仿。
本书前八卷近一百六十条,杂记北宋开国至神宗朝百年间君臣行事、礼乐宪章、诗文逸事、市井见闻等;而第九卷《李先主传》、第十卷《江南遗事》,则详细记录了五代后期南唐政权“累世之隆替”、“圣贤治乱之迹”,是研究五代史和北宋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谈诗论文之语,清曹溶则冠以“玉壶诗话”辑入《学海类编》,显现它的诗话价值。
明初编修《永乐大典》后,逐渐散阙,仅得前五卷流传,天一阁范钦等人抄访得后五卷,遂合成十卷刊行。
《玉壶清话》现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说郛本》;称《玉壶野史》则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
今有:《玉壶清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玉壶清话》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鸡肋篇》宋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三卷。
北宋末年庄绰撰。
庄绰字季裕,约宋钦宗靖康年(1126)前后在世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说是太原人(历史上太原也曾有清源之称),误。
生卒年均不祥,约北宋末前后在世。
状貌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
”北宋末年,历摄襄阳尉、原州通判等。
宋室南渡后,历任建昌军通判、江西安抚制置使司参谋官,最高官职是“朝奉大夫知鄂州、筠州”。
庄绰学有渊源,是一个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天文学家、医药学家,对针灸尤有研究。
著有《本草节要》、《明堂灸经》、《脉法要略》,皆已散佚;今尚存世的有《膏肓腧穴灸法》二卷和《鸡肋篇》。
庄绰博物洽闻,又喜游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见闻广博,《鸡肋篇》中记载了大量全国各地民俗、物产、饮食和医药知识,对我们认识宋代社会以及生产生活状况有一定帮助,如记载“皂荚”的制作过程:“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定州丝绸织花的独特方法:“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杼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目录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目录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共113种(截止2011年5月)唐宋史料笔记丛刊(45种)隋唐嘉话.朝野佥载 [唐]刘餗张鷟撰程毅中赵守俨点校明皇杂录.东观奏记 [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延柱点校大唐新语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唐语林校证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 [宋]范镇宋敏求撰汝沛诚诚刚点校渑水燕谈录.归田录 [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东坡志林 [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默记.燕翼诒谋录 [宋]王桎等撰涑水纪闻 [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东轩笔录 [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青箱杂记 [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齐东野语 [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癸辛杂识 [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邵氏闻见录 [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桯史史 [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游宦纪闻旧闻证误 [宋]张世南李心传撰张茂鹏崔文印点校铁围山丛谈 [宋]蔡撰冯惠民沈锡麟冯惠民点校四朝闻见录 [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春渚纪闻 [宋]何*撰张明华点校芦浦笔记 [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鹤林玉露 [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 [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泊宅编 [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点校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 [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石林燕语 [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云麓漫钞 [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鸡肋编 [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清波杂志校注 [宋]周煇著刘永翔校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麟台故事校证 [宋]程俱撰师友谈记曲洧旧闻西塘集耆旧续闻(宋)李廌墨庄漫录过庭录可书(宋)张邦基撰,孔凡礼点校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 [宋]赵令畴撰北梦琐言(宋)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南部新书〔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宋)范成大容斋随笔(上下册)(宋)洪邁撰;孔凡礼点校封氏闻见记校注 (唐)封演撰,,趙貞信校注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五代)王仁裕,(唐)姚汝能撰,曾贻芬点校朝野类要附朝野类要研究(宋)赵升编,王瑞来点校后山谈丛萍洲可谈(宋)陈師道撰,李伟国点校,(宋)朱彧撰,李伟国点校爱日斋丛抄浩然斋雅谈随隐漫录(宋)叶寘,周密,陈世崇撰,孔凡礼点校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5种)南村辍耕录 [元]陶宗仪撰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菽园杂记 [明]陆容撰归潜志 [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万历野获编全三册 [明]沈德符撰水东日记 [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戒庵老人漫笔 [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典故纪闻 [明]余继登撰玉堂丛语 [明]焦竑撰寓圃杂记.谷山笔麈 [明]王琦于慎行撰四友斋丛说 [明]何良俊撰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 [明]陈洪谟张瀚撰盛冬铃点校广志绎 [明]王士性著吕景琳点校今言 [明]郑*撰李致忠点校三垣笔记 [明]李清撰庚巳编.客座赘语 [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贤博编.粤剑编.原李耳载 [明]叶权王临亨李中馥撰凌毅点校玉镜新谭 [明]王长祚撰仇正伟点校双槐岁钞 [明]黄瑜撰山志 [清]王弘撰撰何本方点校双槐岁钞(明)黄瑜撰,魏连科点校枣林杂俎(清)谈迁玉光剑气集(上下册) (清)张怡撰,魏连科点校五岳游草广志绎(明)王士性著,周振鹤点校玉堂嘉话山居新语(元)王恽,(元)杨瑀撰,杨晓春余大钧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43种)池北偶谈全二册 [清]王士祯撰靳斯仁点校蕉廊脞录吴庆坻撰刘承干校张文其刘德麟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全二册 [清]王士祯著赵伯陶点校分甘余话 [清]王士祯撰张世林点校广东新语全二册 [清]屈大均撰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全二册 [清]陈康祺著晋石点校郎潜纪闻四笔 [清]陈康祺著褚家伟张文玲整理乡言解颐.吴下谚联 [清]李光庭著 [清]王有光著石继昌点校巢林笔谈 [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庸闲斋笔记 [清]陈其元著杨璐点校异辞录刘体智著刘笃龄点校夷氛闻记梁廷柟撰邵循正校注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广阳杂记 [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听雨丛谈 [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陶庐杂录 [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北游录 [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永宪录(附续编) [清]萧奭著扬州画舫录 [清]李斗著汪北平涂雨公点校蕉轩随录.续录 [清]方濬师撰盛冬铃点校镜湖自撰年谱[清]段光清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社科所历史室整理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 [清]柯悟迟陆筠撰水窗春呓 [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光尧点校世载堂杂忆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海国四说 [清]梁廷柟著骆驿刘骁点校不下带编.巾箱说 [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清秘述闻三种全三册 [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啸亭杂录 [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枢垣记略 [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归田琐记 [请]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冷庐杂识 [清]陆以湉撰崔凡芝点校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柳南随笔.续笔 [清]王应奎撰道咸宦海见闻录 [清]张集馨撰履园丛话 [清]钱泳撰张伟校点檐曝杂记竹叶亭杂记 [清]赵翼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榆巢杂识 [清]赵慎畛撰柳弧 [清]丁柔克撰在园杂志:(清)刘廷玑撰,张守谦点校养吉斋丛录:(清)吴振棫撰,童正伦点校阅世编: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艺风堂杂钞(清)缪葵孫辑,杨璐整理。
明代笔记目录
明代笔记目录一、野史类云南机务抄黄明·张紞1卷《纪录汇编》本致身录明·史仲彬1卷《学海类编》本北征录明·金幼孜1卷东方学会铅印本北征後录明·金幼孜1卷《纪录汇编》本天顺日录明·李贤1卷国朝典故本否泰录明·刘定之1卷《纪录汇编》本北使录明·李实1卷《纪录汇编》本东征纪行录明·张瓒1卷国朝典故本北征事迹明·袁彬1卷《纪录汇编》本正统临戎录明·杨铭1卷《纪录汇编》本正统北狩事迹明·杨铭1卷《纪录汇编》本水东日记明·叶盛7卷嘉靖本抚安东夷记明·马文升1卷《纪录汇编》本医闾漫记明·贺钦1卷《纪录汇编》本平蛮录明·王轼1卷国朝典故本燕对录明·李东阳1卷国朝典故本西征日录明·杨一清1卷《纪录汇编》本制府杂录明·杨一清1卷《纪录汇编》本皇明纪略明·皇甫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近峰纪略明·皇甫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治世馀闻明·陈洪谟8卷《纪录汇编》本继世纪闻明·陈洪谟6卷《纪录汇编》本大同纪事明·韩邦奇1卷明臣宁攘要编本大驾北还录明·陆深1卷明刻本姜氏秘史明·姜清5卷豫章丛书本滇载记明·杨慎1卷《古今说海》本贤识录明·陆釴1卷明刻本病逸漫记明·陆釴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云中事记明·苏祐1卷《纪录汇编》本云中纪变明·孙允中1卷名臣宁攘要编本平濠录明·钱德洪1卷《学海类编》本今言明·郑晓5卷纪录汇编丛书本广右战功明·唐润之1卷金声玉振集本病榻遗言明·高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大同平叛志明·尹耕1卷明臣宁攘要编本皇明盛事述明·王世贞6卷广雅书局刊本皇明异典述明·王世贞 10卷广雅书局刊本召对录明·申时行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窥天外乘明·王世懋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皇明典故纪闻明·余继登 18卷皇明典故本守郧纪略明·高斗枢1卷通行本幸存录明·夏允彝6卷上海涵芬楼藏钞本翦胜野闻明·无名氏1卷国朝典故本凤凰台记事明·马生龙1卷《稗乘》本天潢玉牒明·无名氏1卷明刻本皇明本纪明·佚名1卷国朝典故本北巡私记明·刘佶1卷云窗丛刻本革除逸史明·朱睦<木挈> 2卷钱熙祚锡之甫校梓本东朝纪明·王泌1卷《稗乘》本两湖麈谈录明·许浩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旧京遗事明·史玄1卷双肇楼丛书本北平录明·佚名1卷金声玉振集本复斋日记明·许浩2卷通行本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明·佚名1卷盋山精舍印行本倭变事略明·朱九德1卷上海书店本民抄董宦事实明·无名氏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庚申纪事明·张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诏狱惨言明·燕客具草1卷借月山房汇抄本酌中志明·刘若愚 24卷明抄本玉镜新谭明·朱长祚10卷北京图书馆藏足本东江始末明·柏起宗1卷通行本先拨志始明·文秉2卷痛史本烈皇小识明·文秉 10卷明季稗史汇编本明朝小史明·吕毖 18卷玄览堂丛书本湖西遗事明·彭孙贻1卷明刊本纪梦明·朱元璋1卷《纪录汇编》本椒宫旧事明·王达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龙兴慈记明·王文禄1卷《续说郛》本复辟录明·杨瑄1卷《纪录汇编》本武宗外纪清·毛奇龄1卷西河合集本矶园稗史明·孙继芳3卷《涵芬楼秘笈》本谈氏笔乘清·谈迁18篇上海图书馆藏抄本蜀碧清·彭遵泗5卷通行本二、杂记类星槎胜览明·费信2卷国朝典故本闲中今古录摘抄明·黄溥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县笥琐探摘抄明·刘昌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石田杂记明·沈周1卷《学海类编》本寓圃杂记明·王锜 10卷玄览堂丛书本菽园杂记明·陆容 15卷墨海金壶本琅琊漫抄明·文林1卷《学海类编》本听雨纪谈明·都穆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枝山前闻明·祝允明1卷明刻本野记明·祝允明1卷历代小史本蓬窗类记明·黄暐5卷明抄本馀冬序录明·何孟春6卷通行本君子堂日询手镜明·王济2卷国朝典故本停骖录摘抄明·陆深2卷《纪录汇编》本蜀都杂抄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溪山馀话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同异录明·陆深2卷《宝颜堂秘笈》本金台纪闻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七修类稿明·郎瑛 51卷清刻本七修续稿明·郎瑛7卷通行本古今风谣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世说旧注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古今谚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投瓮随笔明·姜南1卷说郛续本风月堂杂识明·姜南1卷通行本东谷赘言明·敖英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慎言明·敖英2卷《宝颜堂秘笈》本庚巳编明·陆粲 10卷《纪录汇编》本奇闻类记明·施显卿4卷《纪录汇编》本祐山杂说明·冯汝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世纬明·袁袠2卷通行本译语明·岷峨山人1卷《纪录汇编》本炎徼纪闻明·田汝成4卷《纪录汇编》本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 38卷通行本备倭记明·卜大同辑2卷《学海类编》本西堂日记明·杨豫孙1卷明刻本北虏纪略明·赵时春1卷明经世文编本耄馀杂识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长水日抄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病榻寤言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清暑笔谈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松窗梦语明·张瀚8卷武林往哲遗书本晏林子明·赵釴5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蒹葭堂杂著摘抄明·陆楫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皇明奇事述明·王世贞5卷通行本谈辂明·张凤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夷俗记明·萧大亨1卷四库全书本闽部疏明·王世懋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二酉委谭摘录明·王世懋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见闻杂记明·李乐 11卷通行本春雨逸响明·田艺蘅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玉笑零音明·田艺衡1卷清两江总督采进本冥寥子游明·屠隆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晋录明·沈思孝1卷《学海类编》本西南夷风土记明·朱孟震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贤弈编明·刘元卿4卷《宝颜堂秘笈》本意见明·陈于陛1卷《宝颜堂秘笈》本谷山笔麈明·于慎行 18卷通行本豫志明·王士性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广志绎明·王士性5卷台州丛书本珍珠船明·陈继儒4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明·陈继儒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读书镜明·陈继儒 10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书蕉明·陈继儒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狂夫之言明·陈继儒5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客座赘语明·顾起元 10卷通行本蓬窗日录明·陈全之8卷上海书店影印本五杂俎明·谢肇淛 16卷台北大学藏版本瓶花斋杂录明·袁宏道1卷《学海类编》本泉南杂志明·陈懋仁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飞凫语略明·沈德符1卷《学海类编》本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30卷姚氏扶荔山房刻本万历野获编补遗明·沈德符4卷姚氏扶荔山房刻本秋泾笔乘明·宋凤翔1卷清浙江巡抚采进本读书止观录明·吴应箕辑5卷贵池先哲遗书本益部谈资明·何宇度2卷《学海类编》本玉堂荟记明·杨士聪2卷借月山房汇抄本寒夜录明·陈宏绪3卷《学海类编》本赤雅明·邝露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山左笔谈明·黄淳耀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两粤梦游记明·马光1卷明抄本闽小记明·周亮工4卷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读书偶见明·吴骐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马氏日抄明·马愈1卷《学海类编》本百可漫志明·陈鼐1卷《纪录汇编》本苹野纂闻明·伍馀福1卷《学海类编》本海槎馀录明·顾岕1卷国朝典故本文昌旅语明·王文禄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丘隅意见明·乔世宁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机警明·王文禄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方洲杂言明·张宁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宛署杂记明·沈榜 20卷尊经阁文库本云间据目抄明·范濂5卷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济南纪政明·徐榜1卷泾川丛书本淞故述明·杨枢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碧里杂存明·董穀2卷《宝颜堂秘笈》本三馀赘笔明·都卬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朱良叔犹及编明·朱元弼1卷盐邑志林本戏瑕明·钱希言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花里活明·陈诗教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雨航杂录明·冯时可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汝南遗事明·李本固4卷守山阁丛书本崔鸣吾纪事明·崔嘉祥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见只编明·姚士麟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南中纪闻明·包汝楫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天变邸抄明·无名氏1卷明刻本吴乘窃笔明·许元溥1卷道光十九年刻本木几冗谈明·彭汝让1卷明刻本桑榆漫志明·陶辅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山行杂记明·宋彦1卷《宝颜堂秘笈》本广客谈元·徐显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西轩客谈明·无名氏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原李耳载明·李中馥1卷通行本徐襄阳西园杂记明·徐咸2卷盐邑志林本新知录摘抄明·刘仕义1卷《纪录汇编》本瀛涯胜览明·马欢1卷国朝典故本悬笥琐探明·刘昌1卷《续说郛》本青溪暇笔明·姚富2卷今献汇言本林泉随笔明·张纶言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江汉丛谈明·陈士元2卷《艺海珠尘》本峤南琐记明·魏濬2卷《砚云乙编》本宦游纪闻明·张谊1卷《续说郛》本病榻手吹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对客燕谈明·邵宝1卷《粤雅堂丛书》本客座新闻明·沈周1卷《续说郛》本快雪堂漫录明·冯梦桢1卷《说库》本戒庵漫笔明·李诩1卷《常州先哲遗书》本经籍会通明·胡应麟4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丹铅新录明·胡应麟8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史书佔毕明·胡应麟6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艺林学山明·胡应麟8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九流绪论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四部正讹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三坟补逸明·胡应麟2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二酉缀遗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华阳博议明·胡应麟2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庄岳委谭明·胡应麟2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玉壶遐览明·胡应麟4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双树幻钞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霏雪录明·刘绩2卷《四库全书》本虎苑明·王穉登2卷《艺术丛书》本敝帚轩剩语明·沈德符3卷《学海类编》本汴京鸠异记明·李濂8卷《申报馆丛书》本胜朝彤史拾遗记清·毛奇龄1卷扫叶房石印本溶溪杂记明·佚名1卷《续说郛》本女侠传明·邹之麟1卷《续说郛》本一瓢道士传明·袁中道1卷《续说郛》本义虎传明·祝允明1卷《续说郛》本李公子传明·陈继儒1卷《续说郛》本杨幽妍别传明·陈继儒1卷《续说郛》本拙效传明·袁宏道1卷《续说郛》本麈馀明·曹宗1卷《昭代丛书》本遵闻录明·梁亿1卷《续说郛》本柞林纪谭明·袁中道1卷明天启刻本谈言明·江盈科1卷《续说郛》本猥谈明·祝允明1卷《续说郛》本无用闲谈明·孙绪1卷《续说郛》本雪涛谈丛(摘抄)明·江盈科1卷《续说郛》本异林明·徐祯卿1卷《续说郛》本幽怪录明·田汝成1卷《续说郛》本语怪编明·祝允明1卷《续说郛》本玉池谈屑明·徐泰1卷《续说郛》本西墅杂记明·杨穆1卷《续说郛》本笑禅录明·潘游龙1卷《续说郛》本续巳编明·郎瑛1卷《续说郛》本三、掌故类元故宫遗录明·萧洵编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古穰杂录明·李贤1卷续说郛本彭文宪公笔记明·彭时2卷明刻本震泽纪闻明·王鏊1卷历代小史本吴中故语明·杨循吉1卷明刊本苏谈明·杨循吉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都公谭纂明·都穆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双溪杂记明·王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前闻纪明·祝允明1卷《纪录汇编》本已疟编明·刘玉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畜德录明·陈沂1卷《纪录汇编》本愿丰堂漫书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玉堂漫笔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燕闲录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後渠杂识明·崔铣1卷明刻本新倩籍明·徐祯卿1卷通行本半村野人闲谈明·姜南1卷艺海珠尘本说听明·陆粲2卷万历刻本北窗琐语明·余永麟1卷明刻本觚不觚录明·王世贞1卷通行本玉堂丛语明·焦竑8卷万历本重印本云蕉馆纪谈明·孔迩述1卷国朝典故本沂阳日记明·无名氏1卷明刻本金陵琐事明·周晖4卷明刊本耳新明·郑仲夔8卷砚云甲乙编本謇斋琐缀录明·尹直8卷邓辑本初潭集明·李贽 30卷通行本儿世说明·赵瑜1卷《续说郛》本舌华录明·曹臣 18卷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明廷杂记明·陈敬则1卷《续说郛》本先进遗风明·耿定向1卷《续说郛》本霞外麈谈明·周应治 1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水南翰记明·张衮1卷《续说郛》本损斋备忘录明·梅纯2卷《学海类编》本暧姝由笔明·徐充1卷《藏说小萃》本明夷待访录明·黄宗羲 12卷通行本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卷《续说郛》本蓬轩吴记明·黄暐1卷古今说部丛书本吴风录明·黄省曾1卷《学海类编》本吴社编明·王穉登1卷广百川学海本曲中志明·潘之恒1卷《续说郛》本夜航船明·张岱辑 20卷清观术斋钞本四、文学类春雨堂随笔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国琛集明·唐枢2卷明刻本婆罗馆清言明·屠隆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续婆罗馆清言明·屠隆1卷通行本梅花草堂笔谈明·张大复 14卷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陶庵梦忆明·张岱8卷粤雅书局本西湖梦寻明·张岱7卷通行本秋园杂佩明·陈贞慧1卷粤雅堂丛书本涌幢小品明·朱国祯 32卷通行本江上杂疏明·彭宗孟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偶谭明·李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会仙女志明·郦琥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高坡异纂明·杨仪3卷古今说部丛书本泾林续记明·周元1卷通行本巫娥志明·无名氏1卷明刊本涉异志明·闵文振1卷明刻本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100卷通行本尧山堂偶隽明·蒋一葵7卷通行本香案牍明·陈继儒1卷《宝颜堂秘笈》本太平清话明·陈继儒2卷《宝颜堂秘笈》本群碎录明·陈继儒1卷《宝颜堂秘笈》本农田馀话明·张翼2卷《宝颜堂秘笈》本谰言长语明·曹安2卷《四库全书》本金声巧联明·冯梦龙1卷通行本奇联摭萃明·赤心子1卷通行本艾子後语明·陆灼1卷通行本杂纂三续明·黄允交1卷通行本效颦集明·赵弼2卷明宣德间刻本西湖游览志馀明·田汝成 26卷嘉靖初刻本焚书明·李贽 10卷国粹丛书本续焚书明·李贽7卷原刻本闲情偶寄明·李渔9卷通行本。
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古籍读本?中华书局这十套好书推荐给您
如何选择⾃⼰需要的古籍读本?中华书局这⼗套好书推荐给您⼀年⼀度的读书⽇即将来临,有哪些历史古籍值得购买、阅读、收藏?众所周知,创建于1912年的中华书局是国内古籍出版业的翘楚,但为了满⾜读者的不同需要,同⼀种古籍可能会有多种读本,令⼈⽬不暇接。
那么,如何找⼀本适合⾃⼰的读本?本⼈以资深书友⾝份,在此推荐中华书局⼗套个⼈认为最值得推荐的古籍丛书,希望对于⼤家选择书⽬有所帮助。
1、⼗三经清⼈注疏“⼗三经”分《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传》《春秋⾕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
中华书局有(汉魏)古注⼗三经、唐宋注疏⼗三经,但都只有影印本;唯独⼗三经清⼈注疏为点校本,繁体竖排,平装散本。
有的经书不限于⼀种注疏,如尚书有《尚书今古⽂注疏》《今⽂尚书考证》《尚书孔传参证》等三种。
2、点校本⼆⼗四史、点校本⼆⼗四史(修订本)点校本⼆⼗四史,为繁体竖排版,是建国后出版的第⼀套点校本⼆⼗四史,也是上世纪最权威的史部著作,其中“前四史”及《新五代史》等五种有古注。
俗称“绿⽪本”,共计241册,分平装散本、精装套本;从2013年开始陆续推出修订本,分平装散本、精装散本。
另有简体横排版⼆⼗四史,分平装套本、精装套本。
相关著作有“⼆⼗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四史校订研究丛刊”。
3、新编诸⼦集成、新编诸⼦集成续编“新编诸⼦集成”系列为诸⼦书籍的注疏佳本,以先秦两汉诸⼦百家为主,也有儒家“四书”,作者从古⾄今都有。
每本⼦书也不限于⼀种注疏。
繁体竖排,分平装散本、平装套本,但平装散本⽐套本多出⼀种《晏⼦春秋集释》,此书最新为1982年⼀版⼆印,后因版权问题不再重印,⽬前陆续推出精装本。
“新编诸⼦集成续编”系列⽬前仅有平装散本。
4、中国古典⽂学基本丛书“中国古典⽂学基本丛书”为古⼈诗⽂集,繁体竖排,分平装散本、精装散本。
规模宏⼤,有上百种之多。
其中部分有古今学⼈的注疏,如苏东坡的相关作品有三种,其中《苏轼⽂集》仅有原⽂,《苏轼诗集》为清⼈王元诰辑注,《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今⼈王宗堂、邹同庆校注。
宋佚名《奚囊橘柚》辑考
此 书 据 现 存 史料 , 《 奚囊 橘 柚 》 条 目最早 被 辑 录 于
元 末 明初 陶 宗仪 的《 说郛》 卷 三 十一 ( 下) 。② 此 卷 所
于 书名 , 有类 似题 名《 奚囊蠹 馀 》 《 奚囊 寸 锦》 《 奚囊 手
公” 材料 对 于重新 衡 定 中国古代 戏剧 史上 “ 东海黄 公” 的 源流发展 问题 , 兼 具文 献 、 文化价值 。
关键 词 : 《 奚 囊橘柚 》 ; 辑考 ; 黄公 ; 史料 文 学价值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7 . 3 0 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1 9 7 2 ( 2 0 1 4) 0 l 一 0 0 5 6 — 0 6 认 定《 奚 囊橘 柚》 成书 于宋代 应 不失公 允 。 ③ 陶宗仪 的
①所谓“ 丛刊本 ” , 指 中华书局所出“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 “ 大观本” . 指上海 占籍出版社所 出“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 ” ②元 ・ 陶宗仪等辑《 说郛 三种》 , E 海古籍 出版社 1 9 8 6年版 。本文所弓 l 宛委山堂一 百二 卜 卷本《 说 郓》 , 均 出此书 , 条目检索甚易 , 不再一一另注。 ③学 界有 同持此说 者, 参 见刘琳 、 沈志宏编著《 现存宋人著述总录》 , 第1 6 3页 . 巴蜀书社 1 9 9 5年版 。此 书凡例 为目录著述 , 并无任何诠释考 证 ,
嗅 之香 , 以水 果 的清香 比拟 所得 材料 : 比拟寓托 之 外 又或有 引 申之 意 , 据《 庄 子》 云: “ 三王 、 五 帝之 礼仪 法
作者简介 : 高莹 ( 1 9 7 0 一 ) , 女, 河 北 无极 人 , 河 北 师范 大 学 文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石家庄学院副教授 . 主 要 从 事 词 曲 文 献学 研 究
中国资历较深出版社的前世今生
中国资历较深出版社的前世今生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由原美北长老会美华书馆工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得到长老会美国籍牧师费启鸿的帮助,始创于上海,秉承“倡明教育,开启民智”之宗旨,为中国现代出版业巨擘,在上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对中国现代的文化与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商务印书馆初期承印商业簿记表册、账本、教会图书等印务,故得名商务。
1897年2月11日,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集资3750元创立商务印书馆,并购置印机数架,设址上海江西路北京路首德昌里末街3号。
1898年,因房屋失火,迁址北京路庆顺里。
当时社会上有学习英语的热潮,商务印书馆嗅出商机,开始译介英语教材《华英初阶》、《华英进阶》,1898年出版后热卖一时。
后清政府下诏“变法”,国人开始研究西学、新学,新教育运动已经萌芽。
1901年商务印书馆扩大规模,添招新股,资本增加为5万元,改为股份有限公司。
1903年与日本金港堂的原亮三郎合作,吸收日资10万元,成为资本20万元的合资公司,由夏瑞芳任总经理,并聘请日籍技师指导,改进印刷技术,采用先进印刷设备,业务日益发展,至1905年资本额增至100万元。
1903年中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出版,以后又编印了高小、中学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
同年出版严复译《群学肄言》以及林纾等译《伊索寓言》。
后来多种严译名著和林译名著相继面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
1918年,主张全面废止中医的代表人物余云岫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1921年,经胡适推荐,王云五到商务印书馆任职,并于1930年担任总经理,从此开始了商务现代史上的辉煌时期。
1932年1月29日,一二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日军空袭使整个闸北陷入一片火海,宝山路的大火吞没了整座商务印书馆大楼。
这座当时远东最大的出版社,连同五楼的东方图书馆中几十万册孤本善本古籍全部毁于一旦。
01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 清代76册 唐宋81册 元明30册
中華書局歷代史料筆記叢刊目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34種)隋唐嘉話.朝野僉載 [唐]劉餗張鷟撰程毅中趙守儼點校明皇雜錄.東觀奏記 [唐]鄭處誨裴庭裕撰田延柱點校大唐新語 [唐]劉肅撰許德楠李鼎霞點校涑水紀聞 [宋]司馬光撰鄧廣銘張希清點校老學庵筆記 [宋]陸游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東齋記事.春明退朝錄 [宋]范鎮宋敏求撰汝沛誠誠剛點校澠水燕談錄.歸田錄 [宋]王辟之歐陽修撰呂友仁李偉國點校龍川略志.龍川別志 [宋]蘇轍撰俞宗憲點校東坡志林 [宋]蘇軾撰王松齡點校默記.燕翼詒謀錄 [宋]王桎等撰東軒筆錄 [宋]魏泰撰李裕民點校青箱雜記 [宋]吳處厚撰李裕民點校齊東野語 [宋]週密撰張茂鵬點校癸辛雜識 [宋]週密撰吳企明點校邵氏聞見錄 [宋]邵伯溫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桯史史 [宋]岳珂撰吳企明點校遊宦紀聞舊聞證誤 [宋]張世南李心傳撰張茂鵬崔文印點校鐵圍山叢談 [宋]蔡撰馮惠民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四朝聞見錄 [宋]葉紹翁撰沈錫麟馮惠民點校春渚紀聞 [宋]何*撰張明華點校蘆浦筆記 [宋]劉昌詩撰張榮錚秦呈瑞點校鶴林玉露 [宋]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湘山野錄.續錄.玉壺清話 [宋]文瑩撰鄭世剛楊立揚點校泊宅編 [宋]方勺撰許沛藻楊點校西溪叢語.家世舊聞 [宋]姚寬陸游撰孔凡禮點校石林燕語 [宋]葉夢得撰宇文紹奕考異侯忠義點校雲麓漫鈔 [宋]趙彥衛撰傅根清點校雞肋編 [宋]莊綽撰蕭魯陽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宋]李心傳撰徐規點校麟臺故事校證 [宋]程俱撰唐語林校證 [宋]王讜撰周勳初校證清波雜誌校注 [宋]周煇著劉永翔校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20種)南村輟耕錄 [元]陶宗儀撰草木子 [明]葉子奇撰菽園雜記 [明]陸容撰歸潛志 [金]劉祁撰崔文印點校水東日記 [明]葉盛撰魏中平點校萬曆野獲編全三冊 [明]沈德符撰戒庵老人漫筆 [明]李詡撰魏連科點校典故紀聞 [明]余繼登撰玉堂叢語 [明]焦竑撰寓圃雜記.谷山筆麈 [明]王琦于慎行撰四友齋叢說 [明]何良俊撰治世余聞.繼世紀聞.松窗夢語 [明]陳洪謨張瀚撰盛冬鈴點校廣志繹 [明]王士性著呂景琳點校今言 [明]鄭*撰李致忠點校三垣筆記 [明]李清撰庚巳編.客座贅語 [明]陸粲顧起元撰譚棣華陳家禾點校賢博編.粵劍編.原李耳載 [明]葉權王臨亨李中馥撰淩毅點校玉鏡新譚 [明]王長祚撰仇正偉點校雙槐歲鈔 [明]黃瑜撰山誌 [清]王弘撰撰何本方點校請代史料筆記叢刊(38種)池北偶談全二冊 [清]王士禎撰靳斯仁點校古夫于亭雜錄全二冊 [清]王士禎著趙伯陶點校分甘余話 [清]王士禎撰張世林點校蕉廊脞錄吳慶坻撰劉承幹校張文其劉德麟點校廣東新語全二冊 [清]屈大均撰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全二冊 [清]陳康祺著晉石點校郎潛紀聞四筆 [清]陳康祺著褚家偉張文玲整理鄉言解頤.吳下諺聯 [清]李光庭著 [清]王有光著石繼昌點校巢林筆談 [清]龔煒撰錢炳寰點校庸閒齋筆記 [清]陳其元著楊璐點校異辭錄劉體智著劉篤齡點校舊典備徵.安樂康平室隨筆朱彭壽撰何雙生點校廣陽雜記 [清]劉獻廷撰汪北平夏志和點校聽雨叢談 [清]福格撰汪北平點校陶廬雜錄 [清]法式善撰涂雨公點校北遊錄 [清]談遷撰汪北平點校永憲錄(附續編) [清]蕭奭著揚州畫舫錄 [清]李鬥著汪北平涂雨公點校蕉軒隨錄.續錄 [清]方濬師撰盛冬鈴點校萇楚齋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劉聲木撰劉篤齡點校柳南隨筆.續筆 [清]王應奎撰不下帶編.巾箱說 [清]金埴撰王湜華點校清秘述聞三種全三冊 [清]法式善等撰張偉點校嘯亭雜錄 [清]昭梿撰何英芳點校樞垣記略 [清]梁章鉅朱智撰何英芳點校冷廬雜識 [清]陸以湉撰崔凡芝點校浪跡叢談.續談.三談 [清]梁章鉅撰陳鐵民點校歸田瑣記 [請]梁章鉅撰于亦時校點履園叢話 [清]錢泳撰張偉校點檐曝雜記竹葉亭雜記 [清]趙翼姚元之撰李解民點校海國四說 [清]梁廷柟著駱驛劉驍點校夷氛聞記梁廷柟撰邵循正校注榆巢雜識 [清]趙慎畛撰道鹹宦海見聞錄 [清]張集馨撰鏡湖自撰年譜 [清]段光清撰中國科學院安徽分院社科所歷史室整理漏網喁魚集.海角續編 [清]柯悟遲陸筠撰水窗春囈 [清]歐陽兆熊金安清撰謝光堯點校世載堂雜憶劉禺生著錢實甫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113种)
出版社:中华书局
1998年中华书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整体推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唐宋史料笔记丛刊》45种,《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4种,《清代史料笔记丛刊》44种,凡113种。
还将继续整理其它有价值的笔记,陆续出版。
这些笔记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并且大都是亲见亲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多年来颇受读者欢迎。
以下书目不包括近代史料笔记,近代史料笔记另编刊行。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45种)
隋唐嘉话朝野佥载 (唐)刘餗张鷟撰程毅中赵守俨点校
明皇杂录东观奏记 (唐)郑处诲裴庭裕撰田延柱点校
大唐新语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
唐语林校证(上下)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
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 (宋)范镇宋敏求撰汝沛诚刚点校
渑水燕谈录归田录 (宋)王辟之欧阳修撰吕友仁李伟国点校
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
东坡志林 (宋)苏轼撰王松龄点校
默记燕翼诒谋录 (宋)王銍王栐撰诚刚点校
涑水纪闻 (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
东轩笔录 (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
青箱杂记 (宋)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
齐东野语 (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
癸辛杂识 (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
邵氏闻见录 (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
邵氏闻见后录 (宋)邵博撰刘德权李剑雄点校
桯史 (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
游宦纪闻旧闻证误 (宋)张世南李心传撰张茂鹏崔文印点校铁围山丛谈 (宋)蔡撰冯惠民沈锡麟冯惠民点校
四朝闻见录 (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
春渚纪闻 (宋)何薳撰张明华点校
芦浦笔记 (宋)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
鹤林玉露 (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
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 (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
泊宅编 (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立扬点校
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
西溪丛语家世旧闻 (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
石林燕语 (宋)叶梦得撰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
云麓漫钞 (宋)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
鸡肋编 (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
清波杂志校注 (宋)周煇撰刘永翔校注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
麟台故事校证 (宋)程俱撰张富祥校证
师友谈记曲洧旧闻西塘集耆旧续闻 (宋)李廌朱弁陈鹄撰孔凡礼点校
墨庄漫录过庭录可书 (宋)张邦基等撰孔凡礼等点校
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 (宋)赵令畤等撰
北梦琐言 (宋)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
南部新书 (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
范成大笔记六种 (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
容斋随笔(上下) (宋)洪邁撰孔凡礼点校
封氏闻见记校注 (唐)封演撰赵贞信校注
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 (五代)王仁裕( 唐)姚汝能撰曾贻芬点校
朝野类要附朝野类要研究 (宋)赵升编王瑞来点校
后山谈丛萍洲可谈 (宋)陈師道朱彧撰李伟国点校
爱日斋丛抄浩然斋雅谈随隐漫录 (宋)叶寘周密陈世崇撰孔凡礼点校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4种)
南村辍耕录 (元)陶宗仪撰重印中华书局1959年版
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重印中华书局1959年版
菽园杂记 (明)陆容撰
归潜志 (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
万历野获编(上中下) (明)沈德符撰重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水东日记 (明)叶盛撰魏中平点校
戒庵老人漫笔 (明)李诩撰魏连科点校
典故纪闻 (明)余继登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玉堂丛语 (明)焦竑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
寓圃杂记谷山笔麈 (明)王琦于慎行撰
四友斋丛说 (明)何良俊撰重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治世余闻继世纪闻松窗梦语 (明)陈洪谟张瀚撰盛冬铃点校今言 (明)郑晓撰李致忠点校
三垣笔记 (明)李清撰中华书局1982年版
庚巳编客座赘语 (明)陆粲顾起元撰谭棣华陈家禾点校
贤博编粤剑编原李耳载 (明)叶权王临亨李中馥撰凌毅点校玉镜新谭 (明)王长祚撰仇正伟点校
山志 (清)王弘撰何本方点校
双槐岁钞 (明)黄瑜撰魏连科点校
枣林杂俎 (清)谈迁著
玉光剑气集 (清)张怡撰魏连科点校
五岳游草广志绎 (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
(又:广志绎 (明)王士性撰吕景琳点校)
玉堂嘉话山居新语 (元)王恽 (元)杨瑀撰杨晓春余大钧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明)张岱撰马兴榮点校
清代史料笔记丛刊(44种)
池北偶谈 (上下) (清)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
蕉廊脞录吴庆坻撰张文其刘德麟点校
古夫于亭杂录 (上下) (清)王士禛撰赵伯陶点校
分甘馀话 (清)王士禛撰张世林点校
广东新语(上下) (清)屈大均撰中华书局1985年版
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上下) (清)陈康祺撰晋石点校
郎潜纪闻四笔 (清)陈康祺撰褚家伟张文玲整理
乡言解颐吴下谚联 (清)李光庭撰王有光撰石继昌点校
巢林笔谈 (清)龚炜撰钱炳寰点校
庸闲斋笔记 (清)陈其元撰杨璐点校
异辞录刘体智撰刘笃龄点校
夷氛闻记梁廷枏撰邵循正校注
旧典备征安乐康平室随笔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
广阳杂记 (清)刘献廷撰汪北平夏志和点校
听雨丛谈 (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
陶庐杂录 (清)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
北游录 (清)谈迁撰汪北平点校
永宪录附续编 (清)萧奭撰
扬州画舫录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
蕉轩随录续录 (清)方濬师撰盛冬铃点校
镜湖自撰年谱 (清)段光清撰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社科所历史室整理漏网喁鱼集海角续编 (清)柯悟迟陆筠撰
水窗春呓 (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光尧点校
世载堂杂忆 (清)刘禺生撰钱实甫整理
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 (清)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海国四说 (清)梁廷枏撰骆宾善刘路生点校
不下带编巾箱说 (清)金埴撰王湜华点校
清秘述闻三种(上中下) (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
啸亭杂录 (清)昭梿撰何英芳点校
枢垣记略 (清)梁章钜朱智撰何英芳点校
归田琐记 (请)梁章钜撰于亦时校点
冷庐杂识 (清)陆以湉撰崔凡芝点校
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
柳南随笔续笔 (清)王应奎撰
道咸宦海见闻录 (清)张集馨撰
履园丛话(上下) (清)钱泳撰张伟校点
簷曝杂记竹叶亭杂记 (清)赵翼姚元之撰李解民点校
榆巢杂识 (清)赵慎畛撰徐怀宝点校
柳弧 (清)丁柔克撰
在园杂志 (清)刘廷玑撰张守谦点校
养吉斋丛录 (清)吴振棫撰
清嘉录桐桥倚棹录〔清〕顾禄撰来新夏王稼句点校阅世编 (清)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
艺风堂杂钞 (清)缪荃孙辑杨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