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大风险因素识别控制方案

合集下载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员工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重大风险管控方案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针对重大风险管控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二、重大风险管控方案的定义重大风险管控方案是指为了预防和应对可能对企业或者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风险,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减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的方案。

该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三、重大风险管控方案的制定步骤1. 风险识别和评估:首先,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通过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行业特点以及历史数据等,确定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风险类型和潜在风险点。

2. 风险分析和分类:在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各类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分类。

将风险按照其性质、来源、影响程度等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 管控目标的确定: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目标。

明确希翼达到的风险控制水平和目标,为后续的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

4. 管控措施的制定:根据管控目标,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员工培训和意识、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措施。

5. 管控措施的实施和监督:将制定好的管控措施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重大风险管控方案的关键要素1. 领导重视和支持:企业的高层领导应高度重视重大风险管控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2. 专业团队的参预: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方案需要专业的团队参预,包括安全、环保、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建立完善的管控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人力资源风险:涵盖关键人才流失、员工士气、劳动争议等。
-信息安全风险:数据泄露、信息系统故障、网络攻击等。
-环境与社会风险:自然灾害、社会动荡、公共卫生事件等。
2.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潜在损失。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风险矩阵、敏感性分析等,对风险进行排序,以确定优先级。
-定期对风险管控方案进行审查,评估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根据审查结果调整风险管控策略和措施,确保持续改进。
2.培训与教育:
-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通过内部研讨会、外部专家讲座等形式,分享风险管理最佳实践。
3.文化建设:
-培养企业全员风险管理文化,鼓励员工主动识别和报告风险。
(2)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素质。
(3)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防范劳动争议。
6.信息安全风险:
(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2)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3)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保护。
7.公共卫生风险: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定期更新风险评估结果,确保风险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风险管控策略与措施
1.生产经营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程。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市场风险:
-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控市场动态。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1.风险识别:通过内部审计、管理层访谈、流程分析等方式,识别以下重大风险领域: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一、引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各类风险不断涌现,给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本方案提出了一套全面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二、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识别:通过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分析历史数据和事件,以及借鉴行业经验和教训,全面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评估与定级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发展目标,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顺序。

风险定级: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明确各级风险的管理要求和应对措施,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管控工作。

四、风险应对措施规避风险:通过调整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改变经营策略等方式,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

减轻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

转移风险:通过购买保险、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外部机构或个人。

五、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设置风险预警指标:根据风险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和阈值,当风险超过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六、应急预案与处置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资源调配、处置流程等内容。

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协调配合水平。

七、风险控制效果评估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风险控制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评估结果,总结风险管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八、持续改进与优化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业务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
九、监督与考核
1.建立安全风险防控监督机制,对风险管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2.将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
十、信息管理与沟通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传递。
2.加强与政府、行业组织、社区等外部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享安全风险信息。
2.将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追责。
九、附则
1.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方案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3.本方案的修改和废止,由重大安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
第2篇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
一、引言
针对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安全风险,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
2.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定期更新风险评估。
六、风险控制
1.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组织措施。
2.将风险控制措施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其持续有效性。
七、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
1.制定重大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措施和责任分工。
2.组织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3.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度制度,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迅速响应。
八、培训与宣传
1.组织开展安全风险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2.通过会议、宣传栏、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风险防控的宣传普及。
十一、附则
1.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方案不符的,以本方案为准。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

目录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二、重大危险源清单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

为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应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将其中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以及其他群体伤害事故的状态。

同时必须建立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结果和清单。

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给予安,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1、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①单位工程在其生产活动中,因自身活动,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a) 施工准备阶段的危险源;b) 基础施工阶段的危险源;c) 结构施工阶段的危险源;d) 装修施工阶段的危险源;e) 设备安装阶段的危险源;f) 工程验收交付阶段危险源;g) 停止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②相关方(包括供货方、分承包合同方、劳务方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a) 材料供应方提供原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源;b) 工程分包方在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c) 设备租赁方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d) 劳务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c) 其他相关方(参观、访问、检查、实习)活动中的危险源。

③考虑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a) 正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b) 异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c) 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抢险等)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因随着施工进度不断更新,项目部因建立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公示、监控、防护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定期公示重大危险源跟着监控情况。

公示施工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重大危险源,并在施工工地设置重大危险源的警戒线和标记。

在醒目位置挂设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公示牌应注明危险源、施工部位、防护措施和责任人等内容。

重大危险源(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土方开挖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过程、人工挖孔桩施工、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模板工程、起重吊装作业、塔吊等。

项目部依照标准规范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确保与所识别的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人员、设施、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以便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小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一)本项目部重大危险源1、临时用电工程;2、基础坑槽土方开挖、爆破工程;3、临边高空作业;4、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及使用;5、钢管脚手架及卸料平台的搭设及使用;6、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7、高处坠落;8、物体打击。

针对本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为危险性较大部分分项工程,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险(事故)形成主要以下类型:坍塌、触电、火灾、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特采取以下安全预防和监控措施。

(二) 制定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对重大危险源项目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班组进行详细交底,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三) 危险源公示及动态控制项目部根据危险源的大小,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制作危险源公示牌在工地醒目位置进行公示,项目部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工序及时更新公示牌的内容,实行动态控制。

项目部在进行班前活动时,结合危险源公示牌的内容,就有关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做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双方签字确认。

(四) 严格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责令各责任单位按“三定”(定人、定时问、定措施)方案立即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立即从危险区域内撒出作业人员或者暂时停止施工。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设备、设施、工艺、物质或作业活动等特定要素。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和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二、辨识重大危险源的方法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但不限于:1. 综合分析:对企业的设备、设施、工艺、物质和作业活动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的重大危险源。

2. 前人经验: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发现和辨识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3. 监测和检测:通过各种监测和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和辨识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4. 专家评估:邀请专家对企业的设备、设施、工艺、物质和作业活动进行评估,发现和辨识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三、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要求1. 全面性:辨识过程应覆盖企业的所有设备、设施、工艺、物质和作业活动。

2. 准确性:辨识结果应准确反映重大危险源的存在和程度。

3. 及时性:辨识过程应及时进行,确保及早发现和辨识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4. 可行性:辨识过程应可行,并且可以提供实际可行的改进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方法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包括但不限于:1. 定期检查和巡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实验室检测: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验室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3. 环境监测:对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故障报警系统:建立故障报警系统,一旦重大危险源发生故障,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

5.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的危险源。

五、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法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用于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管理要求。

2. 岗位培训和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重大危险源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3. 设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措施的实施。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范本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灾害、事故或危害人身安全的因素。

对于任何企业或组织来说,识别和控制重大危险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公式、监控和防护制度范本。

一、重大危险源识别1.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识别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的方法,可用于识别和评估重大危险源。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危险性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评估。

2.借鉴经验教训识别过去发生的事故和灾害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教训来识别重大危险源。

例如,通过研究和分析类似行业发生的事故,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危险源并加以识别。

3.参考法规和标准识别法规和标准通常会对特定行业或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以参考这些法规和标准来识别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公式1.危险源等级公式危险源等级公式是一种定量评估危险源的方法。

简单的公式可以是:危险源等级 = 危险性× 暴露度× 敏感度。

其中,危险性表示危险源本身的危险程度,暴露度表示人员或环境受到危险源威胁的程度,敏感度表示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或环境的重要程度。

2.风险评估公式风险评估公式是一种定量评估风险的方法。

常见的公式有:风险= 危险性× 暴露度× 敏感度× 适应度。

其中,危险性、暴露度、敏感度分别表示危险源的危险程度、暴露程度和受影响程度,适应度表示组织应对和应对危险源的能力。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1.监测设备和工具监测设备和工具可以用于监测和检测危险源的存在和程度。

例如,气体检测器可以用于监测有毒气体的浓度,温度计可用于监测温度变化等。

2.数据分析和报告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生成报告并进行评估是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四、重大危险源防护制度范本1.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重大危险源防护的核心,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安全培训等内容。

重要危险源管理方案

重要危险源管理方案

重要危险源管理方案
1. 管理方案目标
本管理方案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公司内的重要危险源,以确
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2. 重要危险源的定义
重要危险源是指可能对员工和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或损害的因素,如化学物质泄漏、机械设备故障、火灾等。

3. 危险源识别和评估
通过以下步骤对公司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
- 审查现有的安全数据和文件,包括安全检查记录、事故报告等。

- 进行现场考察,观察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 与员工和管理层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和意见。

-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

4. 控制措施
根据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如安装防护设备、改善设施和设备。

- 制定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确保员工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 提供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建立监测和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源问题。

5. 管理与监测
实施管理方案后,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管理和监测的具体步骤包括:
- 定期检查控制措施的使用和有效性。

- 收集员工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管理方案。

- 与相关部门和当地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确保管理方案的落实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结论
本重要危险源管理方案旨在确保公司内的重要危险源得到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监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降低事故和损害的风险。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控制和管理的制度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或对人员、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

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是指企业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引发事故的重大危险源的过程。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过程需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生产经营流程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

2. 事故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发生的事故案例,找出事故的共性和规律,从而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3. 专家评估和意见征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4. 目标规定和风险评估: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安全生产目标,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重要程度。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重大危险源评价是指对识别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评价过程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危险源辨识:对重大危险源的性质、机理和规模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 脆弱性评估:评估重大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的脆弱性,确定其对安全生产的潜在威胁。

3. 后果评估:评估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4. 风险评估:将危险源的发生可能性、危害程度和脆弱性等因素综合考虑,评估其风险等级。

重大危险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和认识企业所面临的重大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为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四、重大危险源控制重大危险源控制是指对已识别并评价出来的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其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过程。

重大危险源控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改进: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艺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企业重大风险处置预案方案

企业重大风险处置预案方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防范、及时控制和化解企业重大风险,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生产经营秩序,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各类重大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金融风险、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企业重大风险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指挥企业重大风险处置工作。

2. 领导组成员及职责:(1)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全面领导、协调、指挥企业重大风险处置工作。

(2)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管理、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工作的企业领导,负责分管领域重大风险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

(3)成员: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重大风险处置工作。

3.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四、风险识别与评估1. 企业应定期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建立风险清单。

2. 风险识别与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因素:分析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因素,如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等。

(2)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因素,对风险进行分级。

(3)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风险处置1. 针对已识别和评估的重大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预防措施: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控制措施:针对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影响程度。

(3)应急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2. 风险处置流程:(1)预警:发现风险隐患,及时报告领导小组。

(2)响应:领导小组根据风险等级,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3)处置:根据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4)恢复: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对受损资产进行修复。

六、信息报告与披露1. 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重大风险情况。

2024年重大风险控制管理方案

2024年重大风险控制管理方案

2024年重大风险控制管理方案2024年,全球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重大风险,如气候变化、经济不稳定、人口老龄化等。

为了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重大风险控制管理方案。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重大风险的控制首先需要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

我们将建立一支风险评估团队,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

我们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数据,识别出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

通过对风险排查和评估,我们可以事先制定出适应不同风险的控制策略。

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在对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已经确定的重大风险,我们将制定相应的治理和控制方案。

对于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我们将建立一套风险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我们会建立灵活的机制,及时对风险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对于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我们将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将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各个领域的风险情况,能够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四、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风险控制需要全员参与,我们将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和教育。

我们将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鼓励员工提出风险控制的建议和意见,建立起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机制。

五、建立紧急响应机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我们将建立一套紧急响应机制。

我们将制定紧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能力。

我们将建立紧急响应小组,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六、与合作伙伴加强合作风险控制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

我们将与合作伙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各种风险。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重大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因素。

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重大危险源。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

本文将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控制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1.安全事故记录:通过分析过去的事故记录,找出常见的事故类型和原因,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2.工作环境检查:对工作场所的各项设施设备、工艺、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

3.风险评估:通过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潜在危害。

4.工作人员反馈:倾听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不明显的风险或危险。

5.专家意见:聘请专家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6.相关法律法规:参考与所在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识别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通过改进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工程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源。

例如,安装防护设备、更换易损件等。

2.行政控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如事故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程序等,确保员工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3.人员控制:提供充足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工作。

4.应急控制: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体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有效管理和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5.技术控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

6.监测控制:建立健全的监测设备和体系,随时掌握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时进行监测与预警。

7.个体控制:提供个体防护用具,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个人安全。

8.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防止可能的意外发生。

9.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职责,并进行常态化的监督和管理。

总结: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的重要环节。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档是针对企业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的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风险隐患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套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便企业能够主动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隐患,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隐患识别1.目标风险隐患识别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隐患,为后续的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2.识别方法(1)组织内部信息收集:通过与各部门、岗位的沟通和交流,收集企业内部风险隐患信息。

(2)整合外部信息:积极关注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资料等外部信息,了解行业风险特点。

(3)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历史事故、事故原因、风险事件等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规模,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

3.识别内容(1)设备设施方面的风险:包括设备老化、设备故障、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风险。

(2)作业环境方面的风险:包括作业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作业操作规范等风险。

(3)人员行为方面的风险:包括人员操作不当、违章操作、酒后作业等风险。

(4)管理机制方面的风险:包括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责任不明确等风险。

4.识别工具(1)风险矩阵: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重点控制对象。

(2)风险辨识表:记录风险的基本信息,包括风险名称、风险来源、风险等级、可能的后果等。

三、风险隐患评价1.目标风险隐患评价的目标是通过对识别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隐患进行描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定量评价:借助参数和模型,对风险隐患的概率、影响、后果等进行测算和分析。

3.评价内容(1)风险概率评估: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包括历史数据分析、专家判断等方法。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工作。

本文旨在分析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并提出相应的范文。

二、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以及人员行为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识别重大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危险源,避免发生事故。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原料储存、生产操作、产物处理等环节。

2. 设备设施: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设备的缺陷、漏洞、安全隐患等问题。

3. 人员行为:对员工的工作习惯、操作规范等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4. 外部环境: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如天气变化、地震、火灾等可能导致危险源增加的因素。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重大危险源识别的模板,如下所示:1. 企业或组织概述: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2. 工艺流程概述:对企业或组织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描述,包括主要原料、产品、工艺参数等信息。

3. 设备设施调查:对企业或组织的设备设施进行详细的调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

4. 人员行为评估:对企业或组织的员工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不良操作习惯。

5. 外部环境分析: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分析可能导致危险源增加的因素。

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和调查,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为进一步的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重大危险源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其严重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危险源的可能性:评估危险源的发生概率,根据历史数据、实际情况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某单位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范本

某单位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范本

某单位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范本一、引言本单位作为一家重要的生产经营单位,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范本。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在制定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估。

通过对设备、工艺以及人员的分析,确定了以下重大危险源:1. XXX设备XXX设备具有高温、高压、易燃等特点,对人员的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2. XXX工艺XXX工艺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如果控制不当,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 XXX操作XXX操作涉及到高空作业、跨越溜索等危险动作,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工人受伤或死亡。

三、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1. 对XXX设备的控制措施a.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b. 配备专职操作员进行设备操作,并进行严格的技能培训;c. 设备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d. 应急情况下,及时启动停机保护装置,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 对XXX工艺的控制措施a. 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符合相关标准;b. 配备符合资格要求的操作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c. 定期对工艺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d. 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启动紧急停机装置,并进行适当的应急处置。

3. 对XXX操作的控制措施a. 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对高空作业、跨越溜索等危险操作进行规范管理;b. 配备经过培训和考核的操作人员,并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操作技能;c. 为高空作业和跨越溜索等危险作业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设备;d. 建立严格的班前会议制度,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培训与演练为了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我们将开展以下培训与演练活动:1. 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培训;2. 不定期组织设备操作培训,对操作员进行技能考核;3.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员工应急反应能力。

某单位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

某单位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

某单位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为了有效控制某单位的重大危险源,保障安全生产和员工的身体健康,下面列举了专项控制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操作程序。

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确保所有员工都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

2.落实安全培训和教育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教育员工有关危险源的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等内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加强危险源管理对于危险源,单位应有专门的管理措施。

首先,要明确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和评估标准。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危险源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强化安全防护措施为了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单位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其次,要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通道,提醒员工注意危险源的存在并引导他们正确逃生。

5.加强设备维护和巡检单位应定期对危险源所涉及的设备进行维护和巡检,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中的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6.加强应急管理针对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系统。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措施和责任人。

其次,要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最后,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工作,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应急响应的水平。

以上是某单位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的主要内容。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教育、强化危险源管理、加强安全防护、做好设备维护和巡检以及加强应急管理,将为单位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如图:二、方法一个组织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活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 按作业任务划分 (2) 按地理区域划分(3) 按生产(工作)流程划分 (4) 按装置划分(5)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三、危险源辩识的分析i. 危险源辩识考虑的问题 (1)存在何种危险源?(2) 谁会受到伤害? (3) 会造成何种事故? ii. 危险源辩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源辩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辩识与分析。

(1)厂址及环境条件。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a.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音、辐射、易燃、易爆、危险源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b.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

(3)建(构)筑物。

结构、放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等。

四、危险源辩识方法危险源辫识有两个关键任务:第一是辩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我们统一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三个主要因数的评价方法如表4---1、表4---2和4---3所示表4---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表4---2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表4---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针对被评价的具体的作业条件,由有关人员(车间主任、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代表)组成小组,依据过去的经历、有关的知识,经充分讨论,固定L=E、C、D的分数植:然后计算三个指标的乘积,得出危险性分值。

表4---4 危险性分值D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加强危险作业的警示、联系、监护、交接等环节上的安全措施,堵塞漏洞,杜绝检修与危险作业中的各类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生产。

1.2本规定适用于各车间、部门2术语2.1危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2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2.3安全措施:防范事故发生的办法也叫安全对策。

3管理职责3.1生产安保科负责危险作业之审批制度管理规定的起草及管理工作。

3.2各单位负责本办法实施工作4管理内容4.1有害气体区工作4.1.1有害气体设备管网明确划分管理区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4.1.2凡进入有害气体区工作,必须事先与有关单位领导或专业部门取得联系,经同意并制定联保措施后,方可进入工作。

4.1.3严禁在有害气体地区、设备管网附近取暖、乘凉、休息或睡觉。

4.1.4接到有害气体设备管网大、中修的单位应提前将检修计划,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报送生产科,并到生产部审批备案。

4.1.5进入有害气体设备内,管道内工作,应不少于两人,必须设专职监护人员,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管道内,设备内工作时,间隔必须在两小时以上。

4.1.6严格执行有害气体操作规程4.2高空作业4.2.1高空作业是指两米及以上高处作业。

4.2.2对高空检修作业,施工单位必须提前将施工方案、安全生产措施上报生产科,经生产科现场检查符合要求,防护措施齐全方可施工。

4.2.3在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听从指挥、穿戴好劳保用品,栓好安全带、应高挂低用,并在地面监护。

4.3压力容器检修4.3.1检修、清理各类容器、槽罐时,各施工检修、清理单位派人先与生产单位取得联系,生产单位要严格按照设备检修安全规程安排岗位人员,要切断动力、电源、关闭一切(汽、水)阀门,悬挂“有人作业,严禁合闸”的警示牌,经施工单位确认安全无误,双方共同签字,才能进行检修或清理,容器内的照明必须使用安全电压、必要时施工检修单位派人监护。

4.3.2检修、清理完毕,检修、清理单位应通知生产单位,双方确认已无人作业和其它妨碍设备正常运转的物体后,方能按操作规程起动设备或容器内进料(气、水)。

4.4一般危险作业检修4.4.1严格执行设备检修安全规程,进行机电设备(设施)的清理检修作业时,必须要切断动力电源和操作电源,并挂上“有人作业,严禁合闸”的警示牌。

施工、检修单位必须指定专人持检修任务单与生产单位取得联系,由生产单位确认,经双方共同签字后方能动工。

4.4.2任何人不得在旋转设备,输送设备运行状态下进行检测修理与清扫。

4.4.3凡下达检修、清理任务的部门或单位领导,必须在下达任务的同时,强调各项安全规定,并检查落实,检修任务实行安全负责制。

4.5易燃易爆场所4.5.1认真执行公司关于《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做好一切防范工作。

4.5.2凡在生产现场动火必须向生产安保科申请发给动火许可证后方可动火。

易燃易爆场所动火的单位,必须提前向生产安保科提出申请,由武装保卫部检查合格批准发给动火许可证后方可动火。

4.5.3安全办人员要经常到现场检查监督,必要时实施现场监督,并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4.5.4确因工作需要,在易燃易爆场所烧烤、电焊、气焊等作业时,必须由专人监督,工作结束后,要灭绝火源,监督8-16小时。

4.6有不完全或不到位的要求,按安全操作规程及上级主要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

4.7危险作业必须填报危险作业申请单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1 总则1.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防止有害气体中毒、窒息、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规定1.2在有害气体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维修中凡涉及安全事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

1.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2 基本要求:2.1凡有害气体(如:城市煤气、城市燃气、氢气、氮气、氨气、氦气、二氧化硫等)的工艺、设备、管网及附属安全装置等的设计方案、安全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

2.2有害气体工艺、设备、管网施工工程必须制订安全措施,做到无措施、无计划不准许施工。

2.3施工必须按设计进行。

如有修改应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

•施工完毕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竣工说明书及竣工图交付使用单位存档。

2.4新建、改建和扩建有害气体工艺设备管网必须做到劳动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三同时”),并经装备部、生产部、武装保卫部会审。

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投产。

2.5有害气体的生产、使用、操作、检修和维护的岗位必须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2.6有害气体的生产和使用的各单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培训和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工作。

2.7有害气体管网压力必须保持稳定,严禁超压运行,严禁设备管网带病运行。

2.8有害气体的生产和使用单位应严格服从生产部动力调度的统一指挥,不经同意不准随意停送。

2.9有害气体危险区(地下室、加压站、地沟及各设施附近)的作业环境有害气体浓度,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10未经有关专业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接私用有害气体。

凡有“有害气体设施”的单位,必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在未处理前应制订防范措施。

2.11凡有“有害气体设施”排水的沟、坑、暗井等易发生事故的部位都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2.12凡有“有害气体设施”的单位,必须设有专(兼)职的管理人员。

3 有害气体区域管理:3.1有害气体设备管网应明确划分管理区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3.2凡进入有害气体区域工作,必须事先与有关单位领导或专业部门取得联系,经同意并最后制订联保措施(即相互保证安全措施)后,方可进入工作。

3.3有害气体区域的操作、值班、检修和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保持适当距离,相互监护。

3.4在两米及以上高处作业必须拴挂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且拴在上风侧和易拴挂处。

3.5在有害气体区域内工作,未经检查确认的明、暗沟及隧道小室,严禁冒然进入,以防中毒或窒息。

3.6有害气体浓度及安全装置应定期测定,重点岗位或部位应设置可靠的报警装置。

3.7严禁在有害气体地区、设备及管网附近取暖、乘凉、休息或睡觉。

3.8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严禁在有害气体设备管网及支架上拴挂索具起吊重物。

管道支架1.5米内严禁挖沟或设井。

3.9严禁在有害气体设备、管道下及排水沟附近建造房屋、搭设临时工棚、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安装压力容器和动火等。

3.10严禁在有害气体设备管网及支架上接电焊地线。

3.11重点设备及管网必须伴随铺设蒸汽及压缩空气管,以供事故处理及检修备用。

(对能保证全部和局部设备管网随时可用到蒸汽和空气的部位除外)。

3.12外来参观和实习人员进入有害气体区域前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并由专人带领。

3.13有害气体设施应采取消除静电和防雷的措施,并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测。

4 有害气体设备管网的检修:4.1不经有关单位和专业部门批准,不得进入有害气体设备管网检修或动火。

4.2有害气体设备管网临时性小修或抢修,应由施工负责人组织由本单位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和煤气防护站人员参加的磋商会,制订作业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措施,经互签后方可进行工作。

4.3有害气体设备管网大、中修,应由主管部门提前一周召开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参加的工程预备会,并签发会议纪要。

施工单位应提前三天将检修计划、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报送生产部进行审批。

4.4凡属有害气体设备管网动火或进入施工,均属危险作业,要提前一天填写“有害气体作业申请单”,经本单位及安全科同意签发后,报送煤气防护站审批后方可施工。

凡须动火者,应提前一天到武装保卫部办理动火手续,经签认后方可动火。

4.5检修和停用的有害气体设施,必须与正常运行的设备管网用符合要求的盲板彻底隔离,可靠地切断有害气体的来源。

4.6停汽后和投产前必须用蒸汽将设备管网内的残存有害气体吹扫干净。

长期检修或停用的有害气体设施必须保持其内部的良好自然通风。

4.7进入有害气体设备管道内工作,应不少于两人;且与外部有可靠联络信号;必须设专职监护人员;同时应取空气样作安全分析或作生物试验,当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工作,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备管道内部工作时间间隔在二个小时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