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膜材料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_杨建鹏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当今的工业和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高分子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形式,在电子、光电子、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分子薄膜的制备方法1、溶液旋转涂敷法溶液旋转涂敷法是制备高分子薄膜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常通过将高分子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将溶液滴在基材上,并利用旋转涂敷机器快速旋转以移除溶剂,形成平坦且均匀的薄膜。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控性强,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厚度和形貌的高分子薄膜,很适合于小批量制备和工艺优化。
2、静电纺丝法静电纺丝法是制备高分子薄膜的另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高分子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并利用静电纺丝机器施加高电压,将溶液从微细孔洞中拉伸出纤维。
在拉伸的过程中,由于蒸发速度的快慢,纤维表面的溶剂被部分挥发,从而形成具有孔隙结构的薄膜。
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适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
二、高分子薄膜的应用研究1、电子领域高分子薄膜在电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新型平板显示器中,高分子薄膜被用作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背光剂,能够在灯光下提供清晰的图像。
此外,高分子薄膜还被用作光电器件的绝缘材料和包裹保护材料,以防止化学腐蚀和水蒸气侵入。
2、光电子领域高分子薄膜在光电子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高分子薄膜可以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光敏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此外,高分子薄膜还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用于提供高效的发光材料。
3、生物医学领域高分子薄膜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例如,高分子薄膜可以用作生物传感器的支撑材料,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高分子薄膜还可用作药物缓释材料,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环境保护领域高分子薄膜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高分子薄膜可以用作水处理中的隔离膜,使污染物得以过滤出去。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一种常用的高分子薄膜制备工艺是溶液浇铸法。
该方法是将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过将溶液均匀地倾倒在平板上,在质量保持的情况下进行加热,使溶剂蒸发,得到均匀的薄膜。
溶液浇铸法能够制备出较大尺寸的薄膜,且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
然而,溶液浇铸法容易引起高分子材料的聚集现象,使薄膜出现孔洞和不均匀性,降低了薄膜的性能。
此外,还有干膜涂敷法、拉伸法、溶液薄膜转换法等多种高分子薄膜制备工艺。
这些工艺分别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能特点的高分子薄膜。
例如,干膜涂敷法通过将高分子材料溶解液均匀涂敷在基板上,并将其加热或在自然条件下直接干燥,得到薄膜。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透明度和光学性能的高分子薄膜。
拉伸法通过拉伸高分子材料,使其在表面形成平整的薄膜,可以制备出高强度和高伸长率的高分子薄膜。
溶液薄膜转换法则是将高分子溶液通过特殊的溶剂环境或在化学反应条件下产生转化,得到高分子薄膜,适用于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薄膜。
高分子薄膜的性能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制备工艺中的处理参数以及制备后的后续处理方法。
对高分子材料的选择是提高高分子薄膜性能的关键。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合物、共聚物、均聚物等。
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热性能、透明度等性质,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处理参数如溶液浓度、浇铸速度、干燥温度、拉伸速度等对薄膜的形貌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需要通过实验和优化找到最佳的处理条件。
后续处理方法如热处理、物理去除等,可以进一步改善薄膜的性能。
高分子薄膜的性能可以通过多种测试方法进行表征。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拉伸测试、硬度测试、透明度测试、热性能测试等。
拉伸测试可以测量薄膜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伸长率、断裂韧性等。
硬度测试可以评估薄膜的硬度和抗划伤性能。
透明度测试可以测量薄膜的透过率和散射率,评估薄膜的光学性能。
热性能测试可以提供薄膜的热稳定性和热传导性能。
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高分子薄膜材料是一种在现代科技中应用广泛的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高分子薄膜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高分子薄膜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首先是其机械性能优良,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能够抵抗外部应力的作用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其次是其化学稳定性好,高分子薄膜材料能够抵抗化学腐蚀,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再次是其光学性能优异,高分子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折射率可调性,可以应用于光学器件的制备等领域;最后是其电学性能出色,高分子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介电性能,是制备柔性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
其次,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浇铸法、溶液拉伸法、溶液旋涂法和熔融法等。
溶液浇铸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高分子溶液均匀地倾倒到基材上,并通过蒸发溶剂使高分子溶液转变为固态薄膜。
溶液拉伸法则是通过将高分子溶液涂覆到拉伸的基材上,并在拉伸过程中使其凝固成薄膜,从而得到所需的高分子薄膜材料。
溶液旋涂法是将高分子溶液放置在旋涂机上,通过旋涂机的高速旋转使溶液均匀地分布在基材上,并通过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使溶液迅速成薄膜状态。
熔融法是将高分子材料粉末或薄片加热到熔融状态,然后通过刮涂或压制的方式将其均匀地涂覆到基材上。
最后,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
高分子薄膜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光电子器件、激光器件、电容器、纳米技术等领域。
在光电子器件领域,高分子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其透明性和可撤销性使其成为可穿戴技术等领域的理想材料;在激光器件领域,高分子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固态激光器的增益介质,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在电容器领域,高分子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周期寿命等特点;在纳米技术领域,高分子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纳米尺度的模板和膜,用于纳米结构的加工和制备。
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高分子膜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多种功能,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一、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生物高分子膜材料是由生物高分子组成的一种薄片状材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选择性。
主要包括蜂窝状膜、石墨烯膜、离子通道膜等。
蜂窝状膜是一种微孔过滤膜,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适用于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领域。
石墨烯膜是一种新型的膜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和高渗透性等特点。
离子通道膜是一种重要的传质材料,在生物分离、催化反应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二、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需要涵盖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材料的设计、合成和表征等方面需要精细的实验技术和理论分析。
材料的设计是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研发的核心,需要结合不同领域的知识,考虑到材料的性能、构造和制备等方面的要求。
合成技术是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研发的关键,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控性、产率和纯度等方面。
表征技术是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研发的基础,需要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和形貌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三、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应用生物高分子膜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医学、生物制药、环保和能源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医学方面,生物高分子膜材料可以用于人造血管、人造心脏瓣膜等医疗器械的制造。
在生物制药方面,生物高分子膜材料可以用于纯化蛋白质、生产抗体、制备酶等领域。
在环保方面,生物高分子膜材料可以用于水处理、污水处理等。
在能源方面,生物高分子膜材料可以用于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
四、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高分子膜材料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未来,生物高分子膜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高分子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工业和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优异的柔韧性、透明度以及化学稳定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生物医学领域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高分子薄膜的制备过程以及对其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材料的选择、制备方法、控制参数等。
首先,选择合适的高分子材料是制备高质量薄膜的关键。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高分子材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电子器件领域,需要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高纯度的材料;而在生物医学领域,需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因此,在制备高分子薄膜时,需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高分子材料。
其次,制备方法对高分子薄膜的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浇注、溶液旋涂、溶剂挥发法等。
溶液浇注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制备较厚的薄膜。
溶液旋涂则适用于制备较薄的薄膜,通过旋转衬底使溶液均匀涂布于衬底表面。
溶剂挥发法则是通过溶剂的挥发,使高分子材料形成薄膜。
这些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在制备过程中,控制参数的选择也是关键。
例如,在溶液浇注中,控制溶液的浇注速度、温度和浇注角度等因素会影响薄膜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合理选择和控制这些参数能够有效地改善薄膜的性能。
制备完成后,对高分子薄膜的性能进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电学性能方面,可以通过测量薄膜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等参数来评估其性能。
这些性能参数对于电子器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力学性能方面,可以通过测量薄膜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等参数来评估其柔韧性和机械强度。
这些性能参数对于薄膜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此外,在表面形貌和结构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以及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薄膜的晶体结构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薄膜的物理性质。
总之,高分子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和性质研究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薄膜材料在电子、光学、医疗和食品包装等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分子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透明度等特性,可以制备成各种形状和尺寸,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高分子薄膜的制备和性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高分子薄膜的制备1.溶液浇铸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高分子薄膜制备方法,它利用了溶液的流动性和挥发性。
将高分子溶解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制备成溶液后,将溶液倒在平整的玻璃或金属板上,加热使其挥发,留下均匀的高分子薄膜。
溶液浇铸法可以制备比较大面积的薄膜,并且可以控制薄膜厚度,但是溶剂的挥发会导致薄膜表面产生微小颗粒或孔洞。
2.离子束辐照法该方法利用高能量离子束照射高分子薄膜的表面,使其产生缺陷和交联,形成一层厚度很薄的高分子薄膜。
离子束辐照法可以制备极薄的高分子薄膜,对于一些性能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如聚合物电解质薄膜,也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但是这种制备方法需要高昂的设备费用和技术条件。
3.拉伸法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延展性,将高分子薄膜通过拉伸方法制备成膜。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较薄的高分子膜,但是需要考虑拉伸的方向和力度,过度的拉伸会导致高分子薄膜透明度下降。
二、高分子薄膜的性质1.机械强度高分子薄膜的机械强度是指其抵抗外部应力的能力。
一般来说,高分子薄膜的机械强度与分子量和结晶度有关。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高分子溶液的浓度、溶剂和添加剂种类等方法来调整薄膜的机械强度。
2.透明度高分子薄膜的透明度是指其能够透过的光线的数量和质量。
在制备过程中,控制高分子溶液的浓度可以改变高分子薄膜的透明度,而高分子薄膜增加微观缺陷或表面粗糙度会使其透明度下降。
3.化学稳定性高分子薄膜的化学稳定性是指其在化学反应中能否保持原始结构和性质。
一些高分子薄膜,在长期的光、热和湿度等环境下会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稳定剂改善高分子薄膜的化学稳定性。
制备大分子功能薄膜的新方法
制备大分子功能薄膜的新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分子功能薄膜在各种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成本高、环境污染等。
为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制备大分子功能薄膜的方法,以应对这些问题。
一、电子束辐射法电子束辐射法是一种通过电子束照射来制备大分子薄膜的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具有高纯度、可控性、成本低等优点。
同时,电子束辐射法可以有效降低制备大分子薄膜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备受青睐。
二、自组装法自组装法是一种利用自组装分子的自身性质来形成大分子薄膜的方法。
通过不同分子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按照一定规律自组装成为均匀、规则的大分子薄膜。
自组装法无需复杂的制备设备,同时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力。
三、离子束辐射法离子束辐射法是一种应用离子束对大分子材料表面进行刻蚀或改性的方法。
通过离子束的高能量作用使得大分子材料表面发生变化从而制备大分子薄膜。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成膜速度快、能量浓度高等优点,并且制备的薄膜质量高,因此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原子力显微镜装置原子力显微镜装置是一种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纳米尺度颗粒的形态变化。
其制备大分子薄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纳米颗粒与接受体材料的混合,从而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能的大分子薄膜。
综上所述,制备大分子功能薄膜的新方法包括电子束辐射法、自组装法、离子束辐射法以及原子力显微镜装置等。
这些新的方法具有成本较低、制备速度较快、制备质量高等优点,并且对环境也没有负面影响,因此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广泛,并且在未来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xxx级xxx专业xxx班学号:xxxxxxxxxx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xxx(xxxxxxxxxxx,xx)摘要:膜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亦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膜分离技术在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子分离膜材料较成熟的制膜方法(相转变法、熔融拉伸法、热致相分离法),而且介绍了一些新的制膜方法(如高湿度诱导相分离法、超临界二氧化碳直接成膜法以及自组装制备分离膜法等)。
关键词:膜分离,膜材料,膜制备方法1.引言膜分离技术是当代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也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目前在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节能技术、清洁生产、医药、食品、电子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成为解决人类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膜分离过程中,对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材料、膜的制备及膜过程的强化等三大领域;随着膜过程的开发应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膜材料及其膜技术的重要性,在此对膜材料的制备技术进行综述。
2.膜材料的制备方法2.1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1963年,Loeb和Sourirajan首次发明相转化制膜法,从而使聚合物分离膜有了工业应用的价值,自此以后,相转化制膜被广泛的研究和采用,并逐渐成为聚合物分离膜的主流制备方法。
所谓相转化法制膜,就是配置一定组成的均相聚合物溶液,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改变溶液的热力学状态,使其从均相的聚合物溶液发生相分离,最终转变成一个三维大分子网络式的凝胶结构。
相转化制膜法根据改变溶液热力学状态的物理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溶剂蒸发相转化法、热诱导相转化法、气相沉淀相转变法和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2.1.1 浸没沉淀制膜工艺目前所使用的膜大部分均是采用浸没沉淀法制备的相转化膜。
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先流延于增强材料上或从喷丝口挤出,而后迅速浸入非溶剂浴中,溶剂扩散进入凝固浴(J2),而非溶剂扩散到刮成的薄膜内(J1),经过一段时间后,溶剂和非溶剂之间的交换达到一定程度,聚合物溶液变成热力学不稳定溶液,发生聚合物溶液的液-液相分离或液-固相分离(结晶作用),成为两相,聚合物富相和聚合物贫相,聚合物富相在分相后不久就固化构成膜的主体,贫相则形成所谓的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4 聚烯烃微孔膜制备流程
1.3 热诱导相分离法 (TIPS) 制备聚合物微孔膜 TIP S 法制模有很多特点,它拓宽了膜材料的范围;可以得到各式 各样的微孔结构,通过改变 TIP S 的条件可以得到蜂窝状结构或网状结 构,膜内的孔可以使封闭的或开放的;孔径和孔隙率可以调控,孔隙率 高;制备过程易连续化。Y P IS 法制备微孔膜主要有溶液的制备,膜的 浇注和后处理。一个典型的 TIP S 制备聚合物微孔平板膜的流程如图 5 所示,聚合物,稀释剂溶液可以在塑料挤出机中形成,溶液按照预定的 形状被挤出并且浇注在控温的滚筒上,由于滚筒温度较低,溶液马上出 现分相并且固化,随后经过溶剂萃取后脱去稀释剂,最后干燥检测并卷 成产品。 许多在常温下难以找到合适的溶剂而不能用 S IP S 法制膜的聚合物 可以采用 TIP S 法,可用 TIP S 法制膜的材料很多,不仅可以用疏水性 的聚合物[如聚丙烯,聚乙烯等],而且亲水性的聚合物[如尼龙等]都可 以,目前已报道的 TIP S 法制备微孔膜的聚合物及稀释剂,除了可以制 备对称膜和不对称膜[2,3,4,5,6,7,8]之外,还可以制备其它微孔 材料,如热可逆多孔凝胶,微孔低密度泡沫材料等。
2 膜技术应用 2.1 我国膜技术的应用现状 近 40 年来,以分离膜为基础的膜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 展。我国经济的许多部门已经广泛地采用了膜技术,近年来,微滤膜的 应用有了较快的增长,我国每年需要微滤膜的产值已达 8000 万人民 币。在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是超滤膜技术,产值大约占整个膜产业的 25% ,微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产 业。开发应用最早的是反渗透技术,主要中国贫水地区较多,它主要应 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锅炉补水和饮用水的制备,此外在食品医 药和废水处理方面也有广泛应用。气体膜分离技术和渗透蒸发膜技术近 年来也扩大了应用范围。 2.2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为新型分离技术,过程大多无相变,可在常温上操作, 具有高效,节能,工艺简便等优点。目前我国有 100 多家合成氨厂和 石油化工企业已经采用气体分离膜技术回收 H 2,产生十分显著的经济
图 5 TIPS 法制备聚合物微孔平板膜的流程示意
1.4 高分子分离膜制备新方法 1.4.1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聚合物微孔膜 用于微滤,超滤的多孔膜多是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的,均相的溶液 成为富聚合物溶液经历温度改变或加入非溶剂而发生分离,均相的溶液 分为富聚合物相和贫聚合物相两相体系,其中固态的聚合物相成为膜的 主题,液态的贫聚合物相成为膜的孔。近年来,借助 C O 2 超临界技术 制作具有微孔结构的高分子膜的方法引人关注。在超临界状态时气— ——
应用科技
于 1980 年实现工业化生产。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成功的研制出了以 拉伸法制平板膜的方法,1975 年的美国专利[1]中对聚丙烯中空纤维微 孔膜的制备过程做出了详细介绍,其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熔融纺丝,牵 伸,热处理,拉伸,热定型等步骤。聚丙烯微孔膜制备工艺一般是先在 应力场下熔融挤出制备硬弹性中空纤维或平板膜,再进行热处理以得到 具有垂直于纤维轴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然后控制一定的拉伸速度进行 拉伸,最后将拉伸后的纤维或膜在一定温度下热定型,是拉伸后的微孔 结构保留下来,即可得一定微孔结构的膜,其制备工艺可用图 4 说明。
(6)
上式中的矿井通风系统危险性的评价值是 u,第 k 个危险源的权值 是 W k;第 k 个危险源的危险度值 uk;危险源个数为 n,取值为 14。
对于矿井通风系统危险源的层次结构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应当借助 (6) 式完成。
3 对于矿井通风系统危险源等级的划分 当危险源评价值超过 80 时则认为是 I级危险源。第一,该种情况 是指通常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遭受外界因素的触发则可能发生事 故,并且可能出现重大人员伤害,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损伤会超过 20 万 元,更会造成相关设备以及作业场所的损坏;第二,当事故出现后所造 成的后果不会过于严重,但是出现事故的几率较大。 当危险源评价值为 60~80 时则界定为Ⅱ级危险源。该种情况下出 现事故的几率极大,并且一旦出现事故则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直接 经济损伤会超过 10 万元。 当危险源评价值低于 60 的时候,则界定为Ⅲ级危险源。该种情况 下极易出现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可能出现重大伤亡,直接经 济损伤超过 5 万元。 4 结语 对于煤矿的重大危险源辨别刚刚开始,大量制度和措施尚仍然不 够完善,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继续研究和探索,以提升煤矿系统对于危 险源的识别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煤矿的经济效益,保证工人的 生命安全。所以,研究矿井通风系统危险源对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具 有重要意义。
化 (沉淀) 得到平板膜。
图 2 PVDF 平板膜的制备工艺 1— ——支撑层 ;2—— —聚合物溶液;3—— —刮刀;4—— —凝固浴;
5—— —后处理;6—— —平板膜;7—— —收集。
1.1.2 管式膜制备 聚合物管状膜不是自撑式的,它是将聚合物溶液刮涂在一种管状 支撑材料上,如无纺聚酯,多孔碳管等。如图 3 所示,加压于一个装有 聚合物溶液的贮罐,使溶液沿一个中空管流下,在刮管下有一个带小孔 的“刮膜棒”,聚合物溶液通过小孔流出,当多孔管在机械作用或重力 作用下垂直运动时,在其内壁被刮涂上一层聚合物薄膜,然后将此管浸 入凝固溶中,此时所刮涂的溶液沉淀,从而形成管状膜。
(下转第 85 页)
83 TECHNOLOGY WIND
应用科技
源的状态值向量,z取值为自然数,而 W 则是指危险源的常权向量,取 值也为自然数。
对于矿井通风系统危险源的评价我们采用状态值进行判定,取值 范围为 0~100,当评价指标的危险度值是状态值时,则认为危险源的 状态变权向量是:
(2)
可得变权值:
82 2016 年 1 月( 上)
图 3 管状膜制备
1.2 应力场下熔融挤出 - 拉伸制备聚烯烃微孔膜 聚丙烯微孔膜主要是利用热致相分离和熔融挤出 —— — 拉伸工艺制 备。在热致相分离过程中,高聚物与稀释剂混合物在高温下形成均向熔 体,随后在冷却时发生固液或液液相分离,稀释剂所占的位置在除去后 形成微孔。在熔融挤出 - 拉伸过程中,以纯高聚物融体进行熔融挤出, 微孔的形成主要与高聚物材料的硬弹性有关系,在拉伸过程中,硬弹性 材料垂直于挤出方向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被拉开形成微孔,然后通过热 定型工艺固定此结构。 1975 年,日本开始进行拉伸成孔法制备中空纤维微孔膜的研究,
图 1 膜 / 浴界面 组分:非溶剂,溶剂,聚合物:J1 为非溶剂通量,J2 为溶胶通量
1.1.1平板膜制备工艺 如图 2 所示,制备平板膜时,先用刮刀把聚合物制膜液刮在无纺 布,聚酯,玻璃,金属板等支撑物上形成溶液薄膜,再将支撑物与溶液 薄膜一并浸入凝固溶中,聚合物中的溶剂与凝固浴中非溶剂通过界面交 流,首先在表面固化成膜,随后向模内部扩展,使溶液中聚合物析出固
液的分界面消失,变成单一的体系,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 度,因而有很大的溶剂强度,同时其具有与气体相近的黏度,使得其更 容易在聚合物中扩散,且传质系数大。
除此之外流体的密度和黏度可以通过压力以及温度的变化来进行 调节,所以超临界流体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比如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 采用超临界 C O 2 向聚合物中加入添加剂,利用超临界 C O 2 为介质进行 聚合反应,以及用来制备聚合物微球和微纤,利用超临界 C O 2 溶胀聚 合物得到混合物和复合材料等等。由于超临界 C O 2 具有气体的黏度和 液体的密度,具有环境友好而且易回收等优点,近年来在制备微孔聚合 物膜中的应用的研究发展迅速,采用超临界 C O 2 技术制备聚合物微孔 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就我国而言,膜领域所面向的国家重大需求是多目标的。我国的 能源结构极不合理,供求矛盾逐年恶化。我国能源供给中煤炭占 75%, 石油 25%,造成严重破坏和石油资源短缺。天然气资源和生物质燃料 乙醇的开发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在燃料乙醇研究方面,采 用膜生物反应器替代传统间歇发酵技术,能够提高反应器生产效率 15 ̄80 倍。
(3)
当评价指标安全度值是状态值,就认为指标的状态变权向量:
(4)
可得变权值:
(5)
为了使变权在矿井通风系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现制定如下规定: 第一,当指示的危险度值是 0 的时候,就取指标的危险度值或者 安全度值是 1,以保证状态权变向量的连续性;第二,为了更好的突出 矿井通风系统危险源评价体系中所能产生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对影响 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处理,对于其他因素不做特殊处理;第三,当主要 因素的危险度值超过所规定的最小危险度值时,应当在整个体系中进行 变权处理。 2.3 矿井通风系统危险源等级评定 当确定矿井通风系统危险源的危险度值以及变权方法之后,应当 借助相应的计算方式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合理计算。其中加法 合成法适用于危险源相互独立并且存在补偿的现象,该种合成方法有效 突出了危险度值较大或者权数较大的危险源,是一种更加接近主要因素 的评价合成方式,加法合成计算的公式如下:
在当今世界上,能源和水资源短缺,水和环境污染愈来愈严重的 情况下,世界各国对膜分离科学的研究更加重视,很多发达地区和国家 从战略的角度对此加强了研究。例如,欧共体将膜技术作为 9 个优先发 展的课题之一。在国际会议上,多次对膜分离技术进行讨论。膜法水处 理技术就是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这一重大问题的新技术。可以预期,21 世纪反渗透技术将成为解决缺水地区饮用水的主要手段。
高分子膜材料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杨建鹏 向楷雄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 412007)
[摘 要] 膜技术是当代高效分离新技术,在当今世界能源资源,水资源短缺,水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膜分离科学与技术成为实现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如: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应力场 下熔融挤出 -- 拉伸制备,热诱导相分离法等,展现膜技术的实用与广泛,展望膜技术的美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 膜材料;制备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