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数学圆知识点总结在九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程中,圆是一个重要的几何形状。

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几何学和进一步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对九年级下数学课程的圆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 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离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2. 圆的要素:圆心、半径和直径是圆的基本要素。

- 圆心:圆的中心点,通常用字母O表示。

- 半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通常用字母r表示。

- 直径:通过圆心的一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圆上,通常用字母d表示。

3. 圆的性质:- 圆上任意两点的距离等于半径的长度。

-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 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圆周率),即C = πd。

- 圆的面积等于半径平方乘以π,即A = πr²。

二、圆的位置关系和判定方法1. 圆的位置关系:- 同心圆:具有相同圆心但半径不同的圆。

- 内切圆:两个圆相交,且较小的圆完全位于较大的圆内部,二者只有一个公共点。

- 外切圆:两个圆相交,且较小的圆完全位于较大的圆外部,二者只有一个公共点。

- 相交圆:两个圆有两个不重叠的公共点。

- 相离圆:两个圆没有公共点。

2. 判定圆的方法:- 已知圆心和半径:根据圆的定义,可以通过圆心和半径确定一个圆。

- 已知圆上的三个点:三点确定一个圆,可以根据圆的性质绘制出圆来。

- 已知直径两端的点:通过两点绘制直径,以直径中点为圆心,直径的一半为半径即可确定圆。

三、圆的相关角度1. 弧度制和角度制:- 弧度制:用圆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表示,一周为2π弧度。

- 角度制:以直角为90度,一周为360度。

2. 弧度和角度之间的转换:- 角度制转弧度制公式:弧度= (π/180) × 角度- 弧度制转角度制公式:角度= (180/π) × 弧度3. 圆心角和弧度:- 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的角。

- 弧度的定义:弧度是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

四、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 相切关系:- 切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

九年级下数学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下数学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下数学所有知识点一、代数与函数1. 整式与分式整式的定义与性质分式的定义与性质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二次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3. 指数与对数指数的概念与性质对数的概念与性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直线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直线的斜率与方程二、几何1. 四边形与圆四边形的性质与分类圆的概念与性质2. 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3. 空间几何体立体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立体几何体的计算4. 平行线与比例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比例的概念与性质三、概率与统计1. 事件与概率事件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与性质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统计方式与方法数据的分析与解读3. 统计的图表与分布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与解读频率分布表的制作与分析4. 抽样与推断随机抽样的概念与方法样本与总体的关系与推断四、数与量1. 数集与数的性质数集的分类与表示奇偶性、整除与因数2. 分数与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与性质小数的运算与应用3. 数量关系与变化比例与比例关系速度与密度的计算4. 三角函数与图形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与性质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与对称以上是九年级下数学的所有知识点的简要概述,涵盖了代数与函数、几何、概率与统计以及数与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将能够熟练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技巧,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勤加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数学水平。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整数运算
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3. 整数的混合运算
二、分数与小数
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3. 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4. 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
三、代数式与方程式
1. 代数式的定义和运算
2.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
3.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应用
4.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
四、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
1.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
3. 平行线与等角线的基本概念
4. 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和计算
5. 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
6. 圆的性质和计算
五、统计与概率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
3.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六、函数与图像
1.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
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3. 函数的平移、伸缩和翻转
4. 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
七、空间与几何体
1. 空间图形的表示和计算
2.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3. 三视图和展开图的绘制
总结: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包括了整数运算、分数与小数、代数式与方程式、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统计与概率、函数与图像,以及空间与几何体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九年级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1一、重要概念分类: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

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如,=x, =│x│等。

4.系数与指数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5.同类项及其合并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6.根式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与平方根的区别]);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a│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⑴ ( 幂,乘方运算)① a0时,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⑵零指数: =1(a0)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2圆★重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九年级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0。

2、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3、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4、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6、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7、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九年级下册位似的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位似的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位似的知识点位似是九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位似是指两个多边形的形状相似,但是大小不同。

在本文中,将探讨位似的定义、性质以及其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一、位似的定义位似,即位置似相似。

在数学中,当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并且对应边的比例相等时,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多边形是位似的。

位似的概念是相似三角形的推广,它不仅适用于三角形,也适用于其他形状的多边形。

二、位似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两个位似的多边形的对应角是相等的,即对应角的度数相等。

2.对应边比例相等:两个位似的多边形的对应边的长度比例相等,即对应边的比值相等。

3.面积比例相等:两个位似的多边形面积的比例等于对应边的长度比例的平方。

三、位似的应用1.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位似的概念可以用来设计不同比例的建筑物。

例如,在设计一个模型房屋时,需要按照实际房屋的尺寸比例缩小或放大建模,以便更好地展示设计效果。

2.地图制作:地图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在制作地图时,为了让地图更加美观和实用,会使用位似的概念将真实地貌比例缩小到地图上。

3.计算测量: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利用位似的性质估算无法直接测量的距离或高度。

通过已知的尺寸比例,我们可以推算出未知物体的尺寸。

4.数学推理:位似的概念也在数学推理中得到应用。

利用位似的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多边形的各种性质和公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位似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通过对位似的定义和性质的掌握,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位似也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掌握位似的概念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将会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推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位似的概念。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数学复习五大方法初三新学期数学知识点一、圆的定义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

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对称性(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二)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C.0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一、二次函数概念: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

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3. ()2y a x h =-的性质:4. ()2y a x h k =-+的性质: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2. 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⑴c bx ax y ++=2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⑵c bx ax y ++=2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四、二次函数()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从解析式上看,()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2424b ac b y a x a a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一、二次函数概念: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

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3. ()2y a x h =-的性质:4. ()2y a x h k =-+的性质: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2. 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⑴c bx ax y ++=2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⑵c bx ax y ++=2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四、二次函数()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从解析式上看,()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2424b ac b y a x a a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九年级下册数学cos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数学cos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数学cos知识点总结在九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cos函数是一个重要而又常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cos函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为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总结九年级下册cos函数的相关知识点,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角度与弧度的转换在学习cos函数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关系。

角度是人们熟悉的衡量角度大小的单位,而弧度是数学中更加精确的角度度量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的转换来相互计算。

具体而言,一周角度为360°,一周弧度为2π弧度。

因此,在角度制下,将角度除以360再乘以2π即可得到对应的弧度值;在弧度制下,将弧度除以2π再乘以360即可得到对应的角度值。

二、cos函数的定义及性质cos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一种,表示一个角的邻边与斜边之比。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个锐角,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斜边与邻边的比值来得到cos值。

cos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值域为[-1, 1]。

cos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 周期性:cos函数的周期为2π,即在一个周期内,cos值会重复出现。

2. 对称性:cos函数具有偶函数的性质,即cos(-x) = cos(x),这意味着cos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3. 奇偶性:cos函数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是f(-x) = -f(x),由于cos函数满足cos(-x) = cos(x),所以它是一个偶函数。

三、cos函数的图像及相关性质通过绘制cos函数的图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其性质和特点。

cos函数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

当自变量为0时,cos函数取得最大值1;当自变量为π/2时,cos 函数取得最小值-1;当自变量为π/4时,cos函数取得0。

在其他自变量值上,cos函数的图像在1和-1之间波动。

四、cos函数的应用cos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物理学、工程学和天文学等。

九年级数学下册 等腰、等边及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下册 等腰、等边及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第16讲等腰、等边及直角三角形知识点一:等腰和等边三角形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等腰三角形(1)性质①等边对等角:两腰相等,底角相等,即AB=AC ∠B=∠C;②三线合一: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③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直线AD是对称轴.(2)判定①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等角对等边:即若∠B=∠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中“垂线、角平分线、中线、等腰”四个条件中,只要满足其中两个,其余均成立. 如:如左图,已知AD⊥BC,D为BC的中点,则三角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失分点警示:当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不明确时,需分类讨论. 如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为3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30°、120°或75°、75°.2.等边三角形(1)性质①边角关系:三边相等,三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即AB=BC=AC,∠BAC=∠B=∠C=60°;②对称性: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高线(或角平分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2)判定①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均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任一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若AB=AC,且∠B=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也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有一个特殊的角60°,所以当等边三角形出现高时,会结合直角三角形30°角的性质,即BD=1/2AB.例:△ABC中,∠B=60°,AB=AC,BC=3,则△ABC的周长为9.知识点二: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3.角平分线(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即若∠1 =∠2,PA⊥OA,PB⊥OB,则PA=PB.(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例:如图,△ABC中,∠C=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CD=2,则AC=6.4.垂直平分线图形(1)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点距离相等.即若OP垂直且平分AB,则PA=PB.(2)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知识点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两锐角互余.即∠A+∠B=90°;(2)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若∠B=30°则AC=12AB;(3)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即若CD是中线,则CD=12AB.(4)勾股定理: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1/2ch=1/2ab(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h是斜边上的高),可以利用这一公式借助面积这个中间量解决与高相关的求长度问题.(2)已知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21P COBAPCO BADABC abccD。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目录反比例函数 (1)26.1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1)●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1)●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 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2)● 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 (2)● 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3)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3)● 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4)相似 (5)27.1图形的相似 (5)● 相似图形 (5)27.2相似三角形 (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5)●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5)●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6)● 作图--相似变换 (6)● 射影定理 (6)27.3位似 (7)● 位似变换 (7)● 作图-位似变换 (7)锐角三角函数 (8)28.1锐角三角函数 (8)●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8)●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8)●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8)● 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9)●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9)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9)● 解直角三角形 (9)●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0)●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10)●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10)●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10)投影与视图 (11)29.1投影 (11)● 平行投影 (11)● 中心投影 (11)● 视点、视角和盲区 (11)29.2三视图 (11)●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11)●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2)● 由三视图判定几何体 (12)● 作图--三视图 (12)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12)●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12)反比例函数26.1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形如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的一切实数.【反比例函数的判断】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看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去判断,其形式为或.●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这两条曲线通常称为双曲线当k>0时,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①k>0②K<0●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反比例函数图象本身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分别是:①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y=-x ;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 ;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2、若经过原点的直线与反比例函数交于两点,则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关于x轴,y轴对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1.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且保持不变.●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1. 若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点的横纵坐标满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 若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也一定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3. 若点A(x,y)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xy=k●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带入解析式,得到待定系数的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4)写出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时,先把两个函数关系式联立成方程组求解,若方程组有解,则两者有交点,方程组无解,则两者无交点;(2)已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把点的坐标带入函数解析式可求得函数关系式或系数间的等量关系.2.判断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交点个数可总结为:(1)当k1与k2同号时,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有2个交点;(2)当k1与k2异号时,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有0个交点.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注意分析问题中变量之间的联系,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往往要结合题目的实际意义去分析.首先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再进行等式变形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根据图象去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是知道一组自变量与函数值去求解析式,都是利用待定系数法去完成的.注意:要根据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的步骤】步骤1:审:审清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常量、变量,并理清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像与x轴、y轴无交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法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0x≠,函数值0y≠,所以它的图像与x 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忌画成折线;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1.函数解析式:()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图像:(1)图像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像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图像的弯曲度越大。

(2)图像的位置和性质: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

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k|(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1/2|k|)。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2|k|。

九年级下册数学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数学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数学电路知识点在九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电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电阻等组成的,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

下面我们将对九年级下册的数学电路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电流和电压电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用I表示。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大小与电荷的多少和流动的速度有关。

电压是指电荷在电路中受到的驱动力,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大小决定了电流的强弱。

二、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指电路中阻碍电荷流动的物质或部件,常用符号是R。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率是物质对电流的阻碍能力的量度,用ρ表示。

不同物质的电阻率不同,常用单位是欧姆米(Ω·m)。

三、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础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IR,其中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当电阻保持不变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

当电压保持不变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是电路分析的基石。

四、串联和并联电路在电路中,多个电阻可以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保持不变,而电压在各个电阻之间分配。

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电流同时通过每个电阻。

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电阻之间保持不变,而电流在各个电阻之间分配。

五、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功率是指电路中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常用符号是P。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功率与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以下关系:P=UI=I²R=U²/R。

能量是指电路中电荷在电流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力。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能量的大小与电流、电压和运行时间有关。

六、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研究电路中各个元件和参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在电路分析中,可以利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阻的特性和功率公式等来计算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大小。

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1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an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 ;3.余弦: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三角函数的计算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hi tan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九年级数学下册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下册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b2-4ac
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的平移
4.平移与解析式的关系
注意:二次函数的平移实质是顶点坐标的平移,因此只要找出原函数顶点的平移方式即可确定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
失分点警示:
抛物线平移规律是“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左右平移易弄反.
例:将抛物线y=x2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2.
知识点四: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等式
5.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某些特殊形式代数式的符号:
1a±b+c即为x=±1时,y
的值;②4a±2b+c即为x=±2时,y的值.
32a+b的符号,需判断对称
轴-b/2a与1的大小.若对称轴在直线x=1的左边,则-b/2a>1,再根据a的符号即可得出结果.④2a-b的符号,需判断对称轴与-1的大小.
例:当0≤x≤5时,抛物线y=x2+2x+7的最小值为7.
开口
向上
向下
对称轴
x=
顶点坐标
增减性
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最值
x= ,y最小= .
x= ,y最大= .
3.系数a、b、c

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让人们头疼的学科,尤其是在九年级下册的数学中,相似这个概念可能是让学生犯迷糊的一个知识点。

相似是几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经常被运用。

在本文中,我将对九年级下册数学中与相似有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为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

1. 相似的基本概念相似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图形在形状上相同,但是大小不同的情况。

当两个图形相似时,它们的对应边长之比相等,而对应的角度也相等。

这就是相似的基本概念。

在解决相似问题时,我们通常会用到比例和比例的性质。

2.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相似的一个重要例子。

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相似三角形边长的比例关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此外,还可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一些结论,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 相似的判定条件在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的情况下,我们有一些判定条件可以依据。

其中一个常见的判定条件是AA相似判定法,也就是两个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另一个常见的判定条件是三边比例相等判定法,也就是两个图形的三条边对应的比值相等。

这些判定条件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相似问题时迅速确定是否相似。

4. 相似比例的运用相似比例是解决相似问题的关键。

当我们确定了两个相似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后,我们可以利用相似比例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并解决与相似有关的各种几何问题。

在运用相似比例时,我们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准确性。

5.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似在相似的概念中,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似问题也是常见的。

当两个立体图形相似时,它们的对应面的积之比等于对应边长的比值的平方。

我们可以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相似问题,例如求解一个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边长比例。

总结起来,在九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相似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掌握相似的基本概念、判定条件和相似比例的运用是解决相似问题的关键。

要注意运用相似比例时的单位转换和计算准确性。

初三(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包括二次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形、投影与视图共四章内容,主要总结了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是初三同学们和中考考生的必备资料!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

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

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一般式y=ax+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顶点式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交点式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

a的绝对值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y=(y3(x-x1)(x-x2))/((x3-x1)(x3-x2)+(y2(x-x1)(x-x3)) /((x2-x1)(x2-x3)+(y1(x-x2)(x-x3))/((x1-x2)(x1-x3) 。

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1/(x1*x2) (y1为截距)求根公式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x1,x2=[-b((b^2-4ac))]/2a(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如右图)求根的方法还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2x的平方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知识点数学中的圆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它在九年级下册的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圆知识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以及与圆相关的计算方法。

一、圆的定义在数学中,圆指的是平面上距离一个给定点(圆心)固定距离的所有点的集合。

圆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小写字母r表示。

圆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圆心和半径表示,如O(r);另一种是以圆心和直径表示,如O(d)。

二、圆的性质1. 圆的半径相等性: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2. 圆周角的性质:圆周角是指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圆周角的度数是弧度的两倍,即圆周角的度数为360°。

3. 弧的性质:圆上的弧是指圆上的两点间的线段。

弧的长度可以通过弧度来计算,公式为:弧长 = 弧度 ×半径。

三、与圆相关的计算方法1. 圆的面积计算: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来计算,公式为:面积= π × (半径)^2。

其中,π是一个与圆相关的常数,近似值为3.14或22/7。

2. 圆的周长计算:圆的周长也可以通过半径来计算,公式为:周长= 2π × 半径。

四、圆的相关定理1. 切线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相切,那么该线与半径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等于两条半径间的夹角。

2. 弦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同时与一条弦和一个切线相切,那么切线与弦所在的圆周角相等。

3. 弧长定理:如果两个角所对的弧相等,则这两个角相等;反之,如果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所对的弧相等。

五、习题示例1. 已知圆的半径为4cm,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解:根据公式,周长= 2π × 半径= 2π × 4 = 8π cm,面积= π × (半径)^2 = π × 4^2 = 16π cm^2。

2. 已知圆的周长为12π c m,求圆的半径和面积。

解:根据公式,周长= 2π × 半径,可得半径 = 周长/ (2π) = (12π) / (2π) = 6 cm。

九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第 25章概率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2、概率注意:( 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3、求概率的方法(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方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另一方面 , 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 ( 事件发生的概率 ) 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 , 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 , 是概率的近似值 , 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第 26 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 ≠ 0)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 ,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 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5.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a≠ 0) ;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x=h和函数的最值y最值= k.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k)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2解析式为y=a(x -h) + k ,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8.二次函数 y=ax 2+bx+c (a ≠ 0) 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9. 二次函数y=ax 2+bx+c (a ≠ 0) 中, a、b、 c 与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1)a> 0<=>抛物线开口向上; a < 0 <=>抛物线开口向下;(2)c> 0<=>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c< 0<=>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3)a, b异号 <=> 对称轴在 y 轴的右侧; a, b 同号 <=> 对称轴在 y 轴的左侧;b=0 <=>对称轴是 y 轴;(4)b2- 4ac > 0<=> 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b2- 4ac =0 <=>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b 2-4ac < 0 <=>抛物线与 x 轴无交点 .10.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第 27章相似形1“平行出比例”定理及逆定理:几何表达式举例:(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1) ∵DE∥BC ∴ADAE成比例;DB EC AD E(2) ∵DE∥BC∴AD AEDE( 1)( 3)A(2)AC AB ∵ AD AEB C(3)∴DE∥BCB C DB EC2.比例的基本性质:a:b=c:d a c;ad=bcb d3.定理:“平行”出相似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4.定理:“ AA”出相似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5.定理:“ SAS”出相似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E几何表达式举例:DADE∽ ABC∵ DE∥BC∴DAEB CCB A几何表达式举例:E∵∠ A=∠A又∵∠ AED=∠ACB∴Δ ADE∽ABCDB C几何表达式举例:AE∵AD AB又∵∠ A=∠ADAE AC∴Δ ADE∽ABCB C6.“双垂”出相似及射影定理:几何表达式举例:(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A(1) ∵AC⊥CB形和原三角形相似;D又∵ CD⊥AB ∴ACD∽Δ CBD∽Δ ABC( 2)双垂图形中,两条直角边是它在斜边上的射影(2)2∵AC⊥CB CD⊥AB ∴ AC=AD· AB和斜边的比例中项,斜边上的高是它分斜边所成BBC2 =BD· BA DC2 =DA·DB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C7.相似三角形性质:A(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E (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B DC FHG(1) ∵ ABC∽ΔEFG(2) ∵Δ ABC∽ EFG S∴AB BC AC又∵ AD、EH是对应中线(3) ∵Δ ABC∽ EFG ∴∠BAC=∠FEG S2ABCABEFGEFEF FG EG∴AD ABEH EF四、位似1、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作图时要注意: ①首先确定位似中心,位似中心的位置可随意选择; ②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 如四边形有四个关键点, 即它的四个顶点;③确定位似比, 根据位似比的取值, 可以判断是将一个图形放大还是缩小; ④符合要求的图形不惟一, 因为所作的图形与所确定的位似中心的位置有关,并且同一个位似中心的两侧各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图形.第 28 章解三角形1. 三角函数的定义:在 Rt ABC 中 , 如∠ C=90°,那么sinA=对a;cosA=对 b; tanA=对a;cotA=邻b .斜c斜c邻b对aBac2.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正余互化公式”如∠ A+∠ B=90° , 那么: sinA=cosB ; cosA=sinB;tanA=cotB;cotA=tanB.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22;tanA ·co tA =1. tanA=sin Asin A+cos A =1 cos A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CbA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反而减小.Ak, 它可以推出特殊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角的直角三角函数值,要熟练记忆它们.60 °2KK∠ A30°45°60°30°sinA1 2 3 C3KB22 2AcosA3 2 12K22 2 KtanA3 1345 °3 CK BcotA31336. 解直角三角形:对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五个元素,可以“知二可求三”,但“知二”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是边 .7.坡度: i = 1:m = h/l = tanα ; 坡角 : α .8. 方位角:h北偏西30i=1:m北a东 l南偏东709.仰角与俯角:铅垂线仰角俯角水平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25章概率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方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第26章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0)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5.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0);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k)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h)2+ k,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
8.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9. 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a、b、c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 a, b异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a, b同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b=0 <=> 对称轴是y轴;
(4)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 =0 <=> 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10.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
第27章相似形
1、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作图时要注意:①首先确定位似中心,位似中心
A
B
C c
b
a 的位置可随意选择;②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如四边形有四个关键点,即它的四个顶点;③确定位似比,根据位似比的取值,可以判断是将一个图形放大还是缩小;④符合要求的图形不惟一,因为所作的图形与所确定的位似中心的位置有关,并且同一个位似中心的两侧各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图形.
第28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 ΔABC 中,如∠C=90°,那么
sinA=
c a =斜对; cosA=c b =斜对;tanA=b
a
=邻对; cotA=
a b =对邻. 2.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 “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 那么:
sinA=cosB ; cosA=sinB ; tanA=cotB ; cotA=tanB. 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sin 2
A+cos 2
A =1; tanA·co tA =1. tanA=
A
cos A
sin 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
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反而减小.
5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k, 它可以推出特殊
角的直角三角函数值,要熟练记忆它们.
6.解直角三角形:对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五个元素,可以“知二可求三”,但“知二”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是边.
7.坡度: i = 1:m = h/l = tan α; 坡角: α. 8. 方位角:
9.仰角与俯角:

东北偏西30
南偏东70
仰角俯角
水平线
铅垂线
l
h
a i=1:m
K
3 K
K
K
K
2 K
230°
45°
60°
A
B
C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