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下考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全 (复习资料)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6 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和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3便于工件装夹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
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
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
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和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和位置误差;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和振动,并能够调节;3夹紧后的变形和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绪论一、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成机械产品的全部劳动过程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互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称一个工步。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一次安装。
4.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5.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二、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生产纲领:(N)某种零件的年产量称为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单件、小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三、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工件的定位:定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装夹夹紧:工件定位后的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工件的三种装夹方法:1.直接找正法:用千分表、划线盘等工具,找正某些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再夹紧。
2.划线找正装夹:按图纸要求在工件表面划出位置线、加工线及找正线,装夹工件时先在机床上按找正线找正工件位置,然后再夹紧工件。
3.夹具装夹:用通用或专用夹具装夹工件。
●定位原理1.六点定位原理定义:物体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可用按一定规则布置的六个约束点来限制。
2.用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3.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完全定位:完全限制了物体的六个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限制了物体六个自由度中的其中几个自由度。
●欠定位和过定位(1)欠定位定义:根据工件加工面位置尺寸要求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限制。
(2)过定位定义:工件定位时,同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限制。
基准·基准定义: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确定一些点、线、面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Made by Lucy绪论机械:是利用其几何形状实现力与运动方面的性能/功能要求的产品。
制造:将原材料加工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获得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用机械的方法制造机械产品。
关键是获得几何形状和位置。
目的:T ——时间,效率 Q——质量 C——成本S——服务 E——环保第一章机械制造过程生产过程:从确定生产需求之后,到得到产品的过程。
包括产品开发过程、产品制造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
到现在,生产过程扩充到服务。
制造过程:直接把原材料和毛坯转换为成品的过程。
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工艺、装配、热及表面处理、检验过程。
制造过程“三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切削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工件几何形状及表面机械物理性能的过程。
简称工艺过程。
工序:一个(或同时加工的一组)工件,在一个工作地,由一个(或相互协作的多个)工人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工步、走刀、工位和安装之间的关系:走刀<工步<工位<安装一次安装可以有多个工位、工步和多次走刀一个工位可以有多个工步和多次走刀,但一般在一次安装下完成;一个工步只能在一次安装和一个工位下完成,但可多次走刀。
可以规范工艺、保证质量工艺规程:工艺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和文字记录,用法律文件形式规定下来的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可以有多个,工艺规程只能有一个。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多数以年计,零件的生产纲领还包括一定的备品和废品数量。
N=n(1+α)(1+β)QQ---产品的生产纲领α---备品率N---零件的生产纲领β---废品率生产类型: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生产批量:年生产纲领确定后,还应根据车间(或工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计划期内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零件的数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知识缩印(打印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知识缩印(打印版)------------------------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1、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工件材料被切削的难易程度。
2、工艺规程: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的工艺文件。
3、产品质量: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4、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工艺过程中采用的基准。
5、加工精度:零件在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形状精度。
6、加工误差:零件在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7、原始误差:工艺系统偏离理想位置产生的误差。
8、加工原理误差: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9、调整误差:在对工艺系统调整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10、机床误差: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
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是导轨导向误差、主轴回转误差、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11、主轴回转误差:1、径向圆跳动。
2、轴向圆跳动。
3、倾角摆动。
12、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轴承的误差、轴承的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引起回转轴线的漂移。
13、提高回转精度的措施:1、提高主轴部件制造精度。
2、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
3、使主轴的回转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
工艺系统刚度K: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相分力f作用下,刀具相对工件在该方向上位移y的比值k=f /y14、复映现象:当工件毛坯有形状误差或位置误差时,加工后仍然会有同类加工误差出现。
15、减小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1、合理结构设计。
2、提高联接表面接触刚度。
3、采用合理装甲和加工方式。
)二、减小载荷及其变化。
16、热传递方式:导热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17、加工误差分类:1、系统误差(多为静误差)。
2、随机误差(多为动误差)。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 1、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全 (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6 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和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3便于工件装夹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
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
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
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和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和位置误差;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和振动,并能够调节;3夹紧后的变形和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Made by Lucy绪论机械:是利用其几何形状实现力与运动方面的性能/功能要求的产品。
制造:将原材料加工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获得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用机械的方法制造机械产品。
关键是获得几何形状和位置。
目的:T ——时间,效率 Q——质量 C ——成本S——服务 E——环保第一章机械制造过程生产过程:从确定生产需求之后,到得到产品的过程。
包括产品开发过程、产品制造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
到现在,生产过程扩充到服务。
制造过程:直接把原材料和毛坯转换为成品的过程。
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工艺、装配、热及表面处理、检验过程。
制造过程“三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切削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工件几何形状及表面机械物理性能的过程。
简称工艺过程。
工序:一个(或同时加工的一组)工件,在一个工作地,由一个(或相互协作的多个)工人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工步、走刀、工位和安装之间的关系:走刀<工步<工位<安装一次安装可以有多个工位、工步和多次走刀一个工位可以有多个工步和多次走刀,但一般在一次安装下完成;一个工步只能在一次安装和一个工位下完成,但可多次走刀。
可以规范工艺、保证质量工艺规程:工艺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和文字记录,用法律文件形式规定下来的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可以有多个,工艺规程只能有一个。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多数以年计,零件的生产纲领还包括一定的备品和废品数量。
N=n(1+α)(1+β)QQ---产品的生产纲领α---备品率N---零件的生产纲领β---废品率生产类型: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生产批量:年生产纲领确定后,还应根据车间(或工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计划期内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零件的数量。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等,使之变为合格零件的过程.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人和工作地点不变,工作对象不变,工作连续。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因素发生变动,则视为不同工序。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工步:在被加工表面、切削用量(转速和进给量)、切削刀具均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内容。
工步是构成工序的基本单元,其实质是工序的加工内容。
由人和(或)设备连续完成的工序,该部分工序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但它是完成工步所必需的,称为辅助工步,如更换刀具等。
在一个工步内,若有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不同表面,称此工步为复合工步生产纲领: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
某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就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年产量:N=Q·n(1+a%+b%)(件/年)N-零件的年生产纲领,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a%-备品率,b%—废品率,Q产品的年产量年生产纲领是设计或修改工艺规程的重要依据,是车间(或工段)设计的基本文件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指所设计的零件结构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具有相对性。
基准:是确定生产对象上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设计基准:设计图上用来标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点、线、面,是标注设计尺寸或位置公差的起点。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度量和装配时所用的基准分为: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测量基准:在测量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装配基准:在机器装配时,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时所依据的基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精)
名词解释: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2、工序集中:使每个工序中包括尽可能多的工步内容,因而使总的工序数目减少,夹具的数目和工件安装次数也相应减少。
3、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加工尺寸——调整刀具位置——试切的反复过程来获得距离尺寸精度4、调整法: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试切法预先调整好刀具对工件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采用保持这种相对位置不变来获得所需要的零件尺寸。
5、六点定位原则: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6、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7、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8、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 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9、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10、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得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11、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12、生产纲领: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13、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14、工件装夹 (安装 :即定位和加紧。
15、工件定位: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来限制自由度,通常可用约束点群来描述,而且一个自由度只需要一个约束点来限制。
16、欠定位 :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
17、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18、定位:指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的过程。
19、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20、机械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1. 机械加工工艺:包括钻孔、镗孔、铰孔、攻丝、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加工方法及其特点、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3. 焊接与切割工艺:包括气焊、电弧焊、氩弧焊、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等加工方法及其特点、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6. 铸造工艺:包括砂型铸造、气压铸造、低压铸造、精密铸造等方法及其特点、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9. 材料力学:包括材料的应力、应变、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破断韧性等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及应用。
10. 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力学基本定律、材料力学、转动惯量、弹性变形、摩擦学等基础知识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1. 先进制造技术:包括数控加工技术、激光制造技术、微加工技术等,并介绍其原理、特点及应用。
12. 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纳米加工、微米加工、亚毫米精度机床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等内容。
13. 机床设计制造:包括机床的设计与制造、机床间隙、误差、振动的控制与补偿、机床损耗及润滑系统等知识点。
14. 智能制造系统:包括数字化制造、信息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制造及其应用等知识点。
15. 机械工艺实验:包括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实验,涉及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必备)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必备)机械制造工艺学简答部分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2.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三种即大批量生产用计算法。
3.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4.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
5.切削加工中,若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工步为复合工步,若一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则称为复合刀具6.机床刚度是刀具位置的函数,一般以刀具在工件中点位置的刚度值作为机床的平均刚度,测定机床刚度的方法有静态测定法法与生产测定法。
7.剃齿能提高齿形精度精度基节精度,减少表面粗糙度。
但不能提高运动精度精度,因此剃前加工以滚齿加工为好。
8.形成表面压应力的方法有:滚压,喷丸,高频淬火,渗碳,渗氮,氰化。
9.加工深孔的钻头有接长麻花钻,扁钻、内排屑深孔钻、外排屑深孔钻,套料刀10.尺寸标注的步骤是:查找装配尺寸链,解装配尺寸链,按设计要求标注主要尺寸和公差,按工艺要求修改,标注自由尺寸和公差11.材料成型机理:①去除材料②结合加工③变形加工(冷热变形)12.鼓形:机床纵导轨直线度误差,工件刚度差:误差复映马鞍形:刀具直线运动和工件回转运动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在空间交错平行:机床床头,尾座刚度弱,误差复映。
锥形:机床纵溜板运动与主轴线不平行,刀具磨损,误差复映。
13.热传递方式:对流,热传导,辐射14.消除内应力的措施:①合理设计零件结构②合理安排热处理和时效处理(自然时效,人工时效,振动时效)③合理安排工艺过程15.工件装夹有哪三种方法?夹具中装夹;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16.基准如何分类?1.设计基准2.工艺基准:工序,测量,装配,定位:加工精度包括哪些内容?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17.加工表面几何形貌包括哪些内容?几何粗糙度,表面波纹度,纹理方向,表面缺陷18.表面层金属材料的性能?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形.残余应力19.试分析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粗糙值由:切削残余面积的高度主要因素:刀尖圆弧半径,主偏角,副偏角进给量次要因素:切削速度增大,适当选择切削液适当增大刀具的前角,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20.试分析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几何因素:磨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砂轮粒度和砂轮修整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物理因素的影响: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磨削用量砂轮的选择21.试分析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切削用量的影响刀具几何形状的影响加工材料性能的影响22.何谓磨削回火,淬火,退火烧伤?回火: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工件表面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淬火:如果磨削区的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冷却作用,表面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马氏体高;在他的下层,因冷却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退火:如果磨削区的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有没有冷却液,表面金属将出现退火组织,表面金属的硬度将会急剧下降23.粗基准选择原则?精基准选择原则?粗基准: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精基准: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24.工时定额的组成包括哪些内容?T定额=T单件时间+t准终时间/n件数25.如何划分加工阶段?划分加工阶段有哪些好处?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精密光整加工阶段好处: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消除热变形和消除粗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使后续加工精度提高。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全--(复习资料)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6 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和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3便于工件装夹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
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
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
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和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和位置误差;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和振动,并能够调节;3夹紧后的变形和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知识点.
1.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1
掌握:工件在夹具中加工时加工误差的组成,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夹紧力、方向和作用点选择的原则。
三、机械加工精度
1.概述
2.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6.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了解:调整误差,机床误差,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刀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工件变形,工艺系统的热源,加工误差性质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掌握:磨削烧伤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
五、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1.概述
2.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3.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4.装配尺寸链
5.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了解:装配工艺系统图的概念,制定机器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则及步骤,对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的基本要求。
理解:装配单元的概念,装配精度。
掌握: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知识点
一、课程内容及考试要求
课程内容
考试要求
一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
3.工艺路线的制定
4.加工余量、工序间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5.工艺尺寸链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和设计原则。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基准的分类,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阶段的划分,工艺路线,加工余量、工序尺寸间及公差的确定。
熟练掌握: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及应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1.1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1.2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2、掌握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3、掌握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1.3机械加工质量,1.4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1、掌握机械加工质量。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1.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6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2、掌握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
(1.7 基本尺寸链理论)1、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性。
2、掌握尺寸链的分类。
3、掌握尺寸链的基本计算方法。
4、掌握尺寸链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
5、掌握工艺尺寸链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2.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2机械加工工艺性审查)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性审查基本内容。
(2.3毛坯的选择,2.4工艺路线的拟定)1、掌握毛坯的选择2、掌握工艺路线的拟定(2.4.4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安排,2.5.1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2.5.2切削用量的确定)1、掌握加工阶段的划分2、掌握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3、切削用量的确定(2.5.3加工余量的拟定,2.5.4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1、掌握加工余量的拟定2、掌握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掌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2.6 数控加工工艺概述)掌握数控加工工艺概述(2.7工艺方案的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第三章,机床夹具设计3.1概述1、掌握工艺方案的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2、掌握机床夹具概念、组成、分类(3.2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掌握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3.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3.4夹具的其他元件)1、掌握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2、掌握夹具的其他元件(3.5典型夹具,3.6夹具设计方法与步骤,)1、掌握典型夹具设计要点2、掌握夹具设计方法与步骤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控制1.1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1.2、几何及原理误差及磨损)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重点
《机械制造⼯艺学》复习重点1.机械加⼯⼯艺过程由若⼲个⼯序组成,每⼀个⼯序分为安装、⼯位、⼯步、⾛⼑。
2.⼯序:⼀个(或⼀组)⼯⼈在⼀个⼯作地点对⼀个(或同时对⼏个)⼯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艺过程。
3.安装:在⼀个⼯序中需要对⼯件进⾏⼏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序内容称为⼀个安装。
4.⼯位:在⼯件的⼀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位移)装置,使⼯件相对于机床床⾝变换加⼯位置,则把每⼀个加⼯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为⼯位。
5.⼯步:加⼯表⾯、切削⼑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位内容称为⼀个⼯步。
6.⾛⼑:切削⼑具在加⼯表⾯上切削⼀次所完成的⼯步内容,称为⼀次⾛⼑。
7.在机械加⼯中完成⼀个⼯件⼀道⼯序所需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8.⽣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称为⽣产纲领。
9.⽣产批量:指⼀次投⼊或产出的同⼀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10.⽣产类型可按⼤量⽣产、成批⽣产、单件⽣11.⼯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装夹⽅法有三种:直接找正装夹(⽐较经济,定位精度不易保证,⽣产率低,仅适⽤于单件⼩批量⽣产);划线找正装夹(⽣产效率低,精度不⾼,适⼩批⽣产中的复杂铸件或铸件精度较低的粗加⼯⼯序);夹具装夹(⽣产率⾼,易于保证加⼯精度要求,操作简单⽅便,效率⾼,适⽤于⼤批量⽣产,形状复杂件)。
12.六点定位原理:采⽤六个按⼀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件的六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13.完全定位:⼯件的六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14.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的定位,都是合理的定位⽅式。
15.⽋定位:⼯件应限制的⾃由度未被限制的定际⽣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16.过定位:⼯件⼀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约束点重复限制的定位,⼀般来说也不合理。
17.⽤⼀个短V形块定位可以限制⼯件2个移动⾃由度。
两个短V形块或长V形块限制2个移动、2个转动。
短圆柱销限制2个移动。
长圆柱销限制2个移动、2个转动。
⼀个矩形⽀承板限制1个移动、2个转动。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范围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范围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2、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行程);3、拟定工艺路线应该考虑的四个因素(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集中与分散)4、精、粗基准选择的原则?5、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优质、高生产率、低成本);6、零件加工中常见的四种加工方法(平面、外圆面、内孔和成型面);7、工艺系统的组成部分(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8、机械生产中常见的三大生产类型(单件、成批、大批量)9、切削加工加工顺顺序的安排原则(P41)10、设计和工艺上,常将基准分为设计和工艺基准两大类;11、时间定额的组成(五个组成部分);12、车床的通用夹具是: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单动卡盘和顶尖、拨盘;13、机床夹具有哪些基本的组成部分,各有何用处?14、工艺系统的热源主要是:切削热和摩擦热;15、加工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6、零件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包括(表面冷硬、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常用的最终工序加工方法(喷丸和滚压)17、工件在切削加工中常用的装夹方法(夹具装夹、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18、何为完全定位(六点定位法)、过定位、欠定位;常用的平面/外圆面定位元件;支承钉/ 支乘板,长/ 短V型块所能限制的自由度数目;19、何为加工余量?哪三种确定方法(计算、查表和估算),如何计算工序的加工余量?20、何为工艺尺寸链?其组成环有哪些?封闭环有何基本特征?封闭环尺寸是如何计算的?(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21、表面加工硬化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2、原始误差中的几何误差、动误差组成?原始误差的敏感方向。
23、P47页的计算加工余量例题;p52偏心轴渗碳例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1. 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工装与夹具设计、机床与刀具的选型与应用等内容。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中,考试就是评判学生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2.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考试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重要考点。
2.1 加工过程与工艺路线•熟悉不同加工过程的特点、优缺点,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掌握不同工件的加工工艺路线选择,能够根据工件形状、尺寸等要素确定合适的加工过程;•理解加工工艺路线的组成与顺序,包括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车削后镗削等。
2.2 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控制•了解加工精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掌握不同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能够确定合适的工艺用于实现要求的加工精度;•理解表面质量的评价指标,如粗糙度、轮廓度等,以及不同工艺的应用方法。
2.3 加工刀具与切削力分析•了解常见加工刀具的分类与特点,包括车刀、铣刀、钻头等;•掌握切削力的产生机理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切削力大小;•理解切削力对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的影响,能够合理选用刀具和切削参数。
3. 工装与夹具设计工装与夹具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3.1 工装与夹具的作用与分类•了解工装与夹具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包括定位、夹持、支撑等;•掌握常见工装与夹具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刀具装夹、工件装夹等。
3.2 工装与夹具设计原理•理解夹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夹具的选择和设计;•了解工装的功能和设计原理,在需要时能够设计出合适的工装。
3.3 工装与夹具的应用案例•学习常见工装与夹具的应用案例,了解其使用场景和优点;•分析工装与夹具的优化方法,能够改进现有的工艺和装备。
3. 机床与刀具的选型与应用机床与刀具的选型与应用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关键环节,以下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Made by Lucy绪论机械:是利用其几何形状实现力与运动方面的性能/功能要求的产品。
制造:将原材料加工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获得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用机械的方法制造机械产品。
关键是获得几何形状和位置。
目的:T ——时间,效率 Q——质量 C——成本S——服务 E——环保第一章机械制造过程生产过程:从确定生产需求之后,到得到产品的过程。
包括产品开发过程、产品制造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
到现在,生产过程扩充到服务。
制造过程:直接把原材料和毛坯转换为成品的过程。
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工艺、装配、热及表面处理、检验过程。
制造过程“三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切削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工件几何形状及表面机械物理性能的过程。
简称工艺过程。
工序:一个(或同时加工的一组)工件,在一个工作地,由一个(或相互协作的多个)工人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工步、走刀、工位和安装之间的关系:走刀<工步<工位<安装一次安装可以有多个工位、工步和多次走刀一个工位可以有多个工步和多次走刀,但一般在一次安装下完成;一个工步只能在一次安装和一个工位下完成,但可多次走刀。
可以规范工艺、保证质量工艺规程:工艺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和文字记录,用法律文件形式规定下来的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可以有多个,工艺规程只能有一个。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多数以年计,零件的生产纲领还包括一定的备品和废品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04A1只要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就不会产生定位误差F2、Φ38H8的下偏差等于零T3、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F4、定尺寸刀具法是指使用具有一定尺寸精度的刀具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的精度T5重叠系数越小越容易产生再生型颤振F6、误差复映属于变值系统误差F7、传功链传动误差一般可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回转误差来衡量F8、建立装配尺寸链时保证的两个原则是“封闭”和“一件一环”T9、完全互换法装配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为代价来换取完全互换装配,有时是不经济的T10、分组装配法适于在大批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F 04B1、镗孔是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孔加工方法F2、现代机械加工的发展方向是工序集中T3、定位基准分粗基准、精基准和辅助基准T4、工件定位时,可能同时存在不完全定位和欠定位F5、在加工工序中用作工件定位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F6、机床几何精度包括溜板运动队主轴轴线的平行度F7、系统误差是一批零件中的加工误差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的误差T8、由刀刃形状而产生的加工误差一定是原理误差T9、重叠系数越大越易产生在生型颤振T03A1、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一个工序至少包括两个以上的工步,一个工步可以只有一次走刀F2、在铣床上用15把一套的模数铣刀加工齿轮时仍然存在原理误差F3、车床主轴前端滚动轴承的圆柱度误差较外援的对主轴径比影响大T4在工件公差一定的情况下Cp越大,越不容易保证加工精度F5正态缝补中。
的大小会使缝补曲线产生不对称的形状F6、洛阳一拖曲轴的生产体现了工序分散T7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的内容不包括切削用量的规定F8一批工件的定位误差0.15mm,按误差的性质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F9拟定工艺路线时,要注意在淬火后及时地去毛刺F10在卧式镗床上镗削一批箱体,由于毛坯余量大小不均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F 11用修配发解算尺寸链是,各组环必须按照经济精度进行制造F12表面粗糙度越小,接触精度越高T13车削外圆时,考虑到车刀的正常磨损,将会使工件的直径越车越小F14铸造零件先冷却的部分会呈现残余压力T15车床主轴的轴向移动对加工外圆没有影响,但在车削螺纹时会使螺距产生误差T02A1劳动生产率是用于制作单件合格产品所耗的时间T2工序基准分粗基准、精基准和辅助基准F3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F4常值系统误差预先可以估计,如铰刀的直径偏大0.02mm,加工后一批空的尺寸也都偏大0.02mmf 5重叠系数越小越易产生再生型颤振F6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T二单选题04A1工件以两孔一面为定为基准,采用一面两圆柱销为定为元件,这种定为属于重复。
2工艺基准除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以外,还包括定为基准3X-R点图中的X点图,反映的是△变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4加工过程中若表面层以冷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热拉5下列交给那个误差中材料硬度变化属于随机性误差。
6机械加工中共建表面产生波纹的原因是切削过程中的震动7当存在变值系统误差时,X图上的点子将呈现规律性变化8螺纹加工中加工精度主要有机床精度保证的几何参数为导程。
9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一般是进给量。
10轴类零件的调质处理工序应安排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11非动态分布中,当△变占突出地位时,如刀具的线性磨损显著,会使曲线出现平顶分布12设备的正常磨损寿命应该是初期磨损与正常磨损阶段之和13特定条件下抑制切削时自激振动可采用较小的后角14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残余应力作用15四种典型装配方法中,完全互换法最适合用于装配精度不高,与批量和环数关系不大情况04B1机器生产的工艺过程是指按照一定顺序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或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2扩孔加工属于定尺寸刀具法3精基准属于定位基准4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5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同一台机床7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鼓形8x-R点图中的R点图,反映的是随机误差的大小及变化趋势9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中当实际分布曲线不符合正态分布时,说明加工过程中有突出的变值系统误差10机床几何精度的检验是在机床不运转情况下进行的12经济加工精度是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13加工中的原理误差包括刀具的刀刃轮廓误差和采用近似的机床成形运动产生误差14磨削淬火钢时,在重磨削条件下,若不使用切削液,则有可能产生的磨削烧伤是退火烧伤15大批大量生产的装配工艺方法是按互换法装配02A1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钻孔2粗基准属于定位基准5为保证加工过程中不产生废品,图中控制线的范围应小于加工尺寸公差范围6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鼓形误差(中间大、两头小),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工件刚度不足9主轴箱加工中为保证主轴与床面的相互位置关系,应保证主轴看哪个对床面的平行度偏差要求。
10对有色金属轴进行高精度切削加工时,常采用金刚石车加工方法13零件表面的表面加工硬化是指加工表面层因塑性变形引起的02B11正常的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
下列各项黄总,哪一项属于初期磨损阶段的特点。
磨损速度快,各零部件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和微观几何形状都发生明显变化15当装配精度要求高、批量小、环数多时,装配方法宜选用修配法03A1磨削时,可将砂轮的四周开出一些XX,形成开X砂轮,其目的是冷却、防止磨削烧伤2在装配工艺系统图中表示出了装配单元的数量、装配工作的顺序3对有色金属进行高精度切削加工时,常采用高速精车、金刚镗加工方法4XX砂轮的工具包括XX顶尖、硬质合金顶尖5加工一批轴件,其尺寸符合正态分布,分布中性与公XX中心重合,且有5%的XX,可以断定加工过程中必然存在着随机性误差?变值系统性6工序集中的优点是便于保证相互位置精度7精加工齿形的方法有磨齿、剃齿8在机械制造行业中45、GCR15材料用于制造机床主轴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可以作为前期热处理的方式有退火、正火10在车床上用“试切法”车削外圆的过程中,工人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所花费的时间属于辅助时间、作业(操作)时间11切削过程中出现的XX振动具有如下的特征随着切削过程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切削过程的消失而消失、振动的频率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12车削外圆时使用中心架可以提高工件刚度工艺系统刚度13XXX为基准的加工方式有XX、无心磨、拉孔、抛光14用“X火花”磨削形成的工艺尺寸链中,磨削余量是封闭环15加工某孔时,上道、本道工序尺寸分别Φ38°Φ40°,则本道工序最大最小加工余量分别为2.05、1.05三填空题1工艺基准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2加工工艺规程是指一种用文件形式规定下来的加工工艺过程。
3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4粗加工较长轴类零件,为了提高工件装夹刚性,其定位基准可采用轴的一侧断面和外圆表面。
5在插齿机上加工齿轮时,工件定位基准为中心孔和断面。
6机加工工序安装的原则有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基准先行。
7机械加工精度包括零件加工后面的实际尺寸、形状、表面间的相互位置。
8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为车削和磨削。
9热处理工序中,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进行。
10轴在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必然等于封闭环的公差。
11机床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传动链误差、导轨导向误差。
12镗床的主轴径向跳动将造成被加工孔的圆度误差。
13获得形状精度和加工方法中,展成法的形状精度与刀具精度以及机床传动精度有关。
14凡采用近似的加工原理,如成形运动或者刀具轮廓所进行的加工,由此产生的加工误差成为加工原理误差。
15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包括表层冷作硬化、表层残余应力和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
16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疲劳强度、配合性质、耐腐蚀性的影响很大。
17影响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值X得大小,属于常值系统误差。
18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是指工艺系统误差。
19磨削时表层金属残余应力作用是造成烧伤、裂纹的根源。
20X-R图中控制线的作用是判断工艺过程稳定性的界限。
21精加工前一般安排淬火工序。
22为提高表面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应提高表面残余压应力。
23用试切法进行调整会造成调整误差,如粗车一轴时会使得加工后的尺寸偏大。
24互换法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其实质是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制造精度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25工件装夹包括对工件的定位和夹紧。
26冷态下塑性变形经常在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1当毛坯存在某种形状误差时,加工后仍然存在着相同走势的形状误差,这种现象称之为误差复映2在磨齿前,常常在磨床上用三个X柱以齿面定位、、、、这体现互为基准的原则3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持套筒镗内孔时,为了减小因夹紧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可采用真假卡爪与工件的接触面积或采用开口过度环4在生产中,刃磨刀具所花费的时间属于辅助时间5在装配过程中所做的一些钳工和机械加工做做,如配钻、配铰、统称为配作6在一个、、、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所构成的部分称为组件7工人在、、、、常常让机床空转2~3小时,其目的是使机床达到热平衡8在成批或大批大量生产中,当精度要求高,开环较多,可采用极值发解算尺寸链9某道镗孔工序的基本尺寸Φ42.8,公差为0.16,其工序尺寸的正确形式是Φ42.8上+0.16下010在牛头刨床上刨工件的水平面,竖直面内11在车床上车削螺纹时,不会产生再生型的切削颤振12零件的加工质量把偶哦、、、物理力学性质13磨削外圆时,砂轮的转速越高,工件的转速越低,14为了减少传动链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降速传动15、、一般自带有两个中心孔四、名词解释1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或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2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在机械加工中构成的系统。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4原始误差:工艺系统中凡是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
5表面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表面层金属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剪切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塑性减小,统称为冷作硬化。
6回火烧伤: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工件表层金属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将转变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成为回火烧伤。
7淬火烧伤:如果磨削区的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淬火,是表层金属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这种烧伤称为淬火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