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小说对比鲁迅《狂人日记》-果戈里《狂人日记》
借鉴基础上的独创_比较鲁迅的_狂人日记_与果戈里的_狂人日记_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它常被人认为是受了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启发,带有明显西方文学影响的痕迹:两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但是,这种影响是部分的,不等于全盘照抄,而是吸取前人精华,经过消化,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赋予它新的内涵。
两人的《狂人日记》都以日记形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直观地描绘了“狂人”的内心活动;都写到街上的众人和家中的佣人;都赋了“狗”这个意象;都提到事情要“研究明白”;都发现了自己原本的认识错误: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中“以前怎么能设想自己是个九等文官”,鲁迅的“狂人”认为“以前的三十年,全是发昏”;小说的结尾也用了相同的笔调:果戈里的“狂人”呼吁:“妈呀,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鲁迅的“狂人”喊出:“救救孩子。
”两个“狂人”的日记都用一种背离正常用法的话语来表示背离正常的精神生活。
断续的、跳跃的、扭曲的语言,表现了主人公不受理性控制的心理。
从鲁迅《狂人日记》中“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所说的是疯言疯语;而果戈里的波普里希钦就更疯了,他的日记开始较正常,接着是一段可笑的含糊其词(会说话和写字的狗),结尾时,他还自命为西班牙国王,为地球将落到月球上去而恐慌,后几篇日记的日期也写得乱七八糟。
两个“狂人”的“狂”都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一种信念的执著追求,他们所有的幻觉和思想都集中在这一点上。
使我们体会到一个疯子对现实的认识要比一个正常人的认识更深刻,他们的“狂”是他们与社会关系的对立和不协调造成的。
这两篇小说语言、情节、构思等看来相似,其实本质不尽相同。
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中的穷书记员一心要升官发财,要追求上司的女儿,正是这种痴心妄想使他一步步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并最终发了疯。
他用疯狂的笔将他的真实生活和真实病因传达出来,对沙俄官僚等级制度和官场腐败的黑暗进行揭露,在辛酸的幽默中表现了主人公的痛苦遭遇和社会的不平等。
而鲁迅的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有更深层次的体现。
鲁迅、果戈理《狂人日记》之比较
作者: 杨莉
作者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洛阳471022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48-150页
主题词: 鲁迅;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表现丑恶;启蒙立人
摘要:虽然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体裁、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都借鉴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但是,由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只是简单地通过“狂人”的遭遇表现当时沙俄社会的腐朽和丑恶,因此,就没有鲁迅运用象征的手法在其作品中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仁义道德”概括
为“吃人”以及对“吃人者”遍布在社会各处的认识等内容“忧愤深广”,更兼之鲁迅是站在启蒙立人的角度对封建宗法制度进行彻底否定并表现出复杂的内涵,这更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与之相比而显得缺乏那种磅礴大气和厚重感。
浅谈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关系
宗教 与神 话本就 相互 交织 ,你 中有我 ,我 中有你 , 因而神
治 理庶 民 、组织 生计 的凡俗 事务 。如此 ,神 话与历 史融 为 话 受到人 们 的推 崇和 喜爱 自是合情 合理 。 体 ,人神不 分 ,神不 是高 高在上 而是 直接 参与现 实 。而 结 语 : 从对 中希 神话 异 同的 比较 过 程 当 中,我 们 可 希 腊位 于爱 琴海和 爱奥 尼亚海 环抱 之 中,具 有十 分有利 的 以窥见 两种不 同文 化背景 下所 折射 出的人类 对天 地宇 宙共 海 运和 经商 条件 。希腊人 惯 于迁 徙 ,善于经 营 ,勇于 冒险 。 同的探 求 以及 对美 好生活 的 向往和 希冀 ;能够 更加深 入地 所 以现 实反 映在神 话 上就表 现为 :希腊 诸神 高居 奥林 匹斯 认 识两 国神话 的永 恒 的艺术魅 力 ,感受他 们对现 代不 同艺
道 我 为什 么是个 九等 文官 ? 为什么恰 巧 非是个 九等 文 官不 否 定和 彻底地 批判 。狂人 毫无 遮掩地 揭露 说 : “ 翻开 历史 可? ”Ⅲ可 是,他 只 是 一个 沙皇 制 度的 揭露 者 ,却毫 无 推 查 ,这 历 史没有 年代 ,歪歪斜 斜 的每… 页上都 写着 ‘ 仁
鲁迅 《 狂人 日记 》中 的狂人 ,虽然 也被 诬蔑 为疯 子 , 其实 是一位 反封 建 的战士 ,是一 位 “ 五四 ”运动 前夜 黑暗
人 ”两 个字来 概括 封建道 德和 封建 制度 ,这是 何等尖 锐有
力! 何 等深 刻彻 底 ! 鲁 迅 的狂人 具有 大无 畏 的战 斗精 且 ,作为 主人 公的狂 人 ,其 理想 却 义 道德 ’几个 字 。我横 竖都睡 不着 ,仔细 看 了半夜 ,才从 字缝里 看 出字 来 ,满 本都 写着 两个 字 ‘ 吃 人 ’! ”口 用“ 吃 是 当西 班牙 皇帝 ,是 一个失败 了 的个 人主 义英雄 。
果戈理和鲁迅
鲁迅、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姓名:杨璐班级:10汉语本2班学号:100212021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日记体小说。
早在1834年果戈理就写过一篇《狂人日记》,这两篇小说题目相同,题材和形式相同,在写作手法上,鲁迅明显受了果戈理的影响和启发。
这两部小说创作时的社会背景是非常相似的,作者们都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果戈理面对的是俄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其写作表现出了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精神,这一点与鲁迅所面临的旧中国千疮百孔的面貌,与鲁迅弃医从文思想救国的思想,与鲁迅“为人生”、“为社会”、“为祖国”是如此的相似。
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狂人,都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形象。
但是,从其实质在讲,这两个人非但不是狂人,疯子,反而是不同程度上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典型。
这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叛逆和觉醒,才会在一个病态的社会里被看做是“非正常人”,被社会里的未觉醒者视作疯子。
作者都借助了狂人的形象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控诉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两篇小说都采用了借狗喻人的手法,出现在小说里的都是人格化的狗,是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奴才,作者通过狗喻人,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
两篇小说在结尾都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喊声。
这两篇小说在很多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就其思想和内涵而言,鲁迅的《狂人日记》都要更胜一筹。
果戈理笔下的狂人是忧郁致狂,这个狂人只是个九品文官,陷入了对司长女儿的爱恋,他的狂来自于官场大人物对他的轻蔑,他们认为狂人根本没有资格爱上高贵的小姐。
对这样的现实,狂人难以接受,并对以官阶、权势、金钱为评判标准的社会表示强烈不满,认清了一些社会现实。
鲁迅笔下的狂人则是个反封建的战士,是个民族觉醒者、叛逆者,他的狂是革命的象征。
鲁迅笔下的狂人是被封建制度迫害而发狂。
他对封建主义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全盘的否定和批判。
鲁迅笔下的狂人具有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不仅是个批判者还是个预言家,他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他对新的社会有着强烈的期待。
中外小说对比鲁迅《狂人日记》-果戈里《狂人日记》
以狗喻人
《狂人日记》果戈里 《狂人日记》鲁迅
救救孩子
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投入了革命的潮流向罪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冲锋挥笔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
中
俄
鲁迅(1881.9.25 -1936.10.19),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家、思想和革命家。
主旨:《狂人日记》在于揭露沙俄时代封建统治制度对人的迫
害,对小人物表示同情 。
主要内容:《狂人日记》的字里行间,充溢 着作者的人道主义激情和对官僚等级制度的 愤慨以及对沙俄反动腐朽社会的厌弃!沙俄 官僚机构中的阿谀奉迎,追求虚荣,趋炎附 势等卑劣风尚,在《狂人日记》中受到了一 次严正的裁判。正是立足于这种民主思想倾 向的基础上,果戈理既同情波普里希钦的不 幸遭遇,又讥讽他长期在政府高级机关中养 成的官场通病。
主旨:《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暴露家族制
度和礼教的弊害”。
主要内容: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
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 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侩子手假扮,是来“揣 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 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 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 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 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 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 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革命者的呐喊与改良家的控诉_鲁迅与果戈里_狂人日记_之比较
1918年5月,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众所周知,早在1834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果戈里就发表了同名短篇小说。
果戈里这篇小说对鲁迅先生的启发、影响自不待言。
且不说二者在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上的渊源如何,单是果戈里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先生就十分推崇。
在鲁迅先生的《摩罗诗力说》中,第一位提到的俄国作家就是果戈里,他说:“俄罗斯十九世纪初叶,文事渐新,渐乃独立,……实本三士:曰普式庚,曰来尔孟多夫,曰鄂戈里。
前二者以诗名世,均受影响于裴伦;惟鄂戈里以描绘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与二人异趣,不属此焉。
”又说:“十九世纪前叶,果有鄂戈里者起,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
”[1](P63)鲁迅还付出了极大的精力译介果戈里的作品。
1934年,鲁迅以许遐寿的笔名翻译了果戈里的短篇小说《鼻子》,并在这篇小说的译者附记中称赞果戈里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并说:“果戈里开手作《死魂灵》第一部的时候,是一八三五的下半年,离现在足有一百年了。
幸而,还是不幸呢,其中的许多人物,到现在还很有生气,使我们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读者,也觉得仿佛写着自己的周围,不得不叹服他伟大的写实的本领。
”[2](P445)在对果戈里大量译介的同时,鲁迅的小说创作无疑也受到果戈里对现实的批评精神和写作手法的影响,但就鲁迅的《狂人日记》而言,绝不只是受这一篇小说的影响。
果戈里整个小说创作中对专制制度无情的鞭挞,对小人物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社会各阶层庸众的辛辣讽刺,同时,尼采的“超人”哲学,先生“先前所看的百来篇外国作品”,还有近代中国一些先觉者(如章太炎),都构成了鲁迅先生创作这篇小说的思想资源。
如果不考察这两篇先后诞生的《狂人日记》之间的渊源,把它们当成两个独立的文本,我们会发现在两个狂人身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也同时透露出两位作者在思想上的不同境界。
一、小人物与先觉者19世纪初期的俄国和20世纪初期的中国在社会现实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是令人窒息的专制统治,同样有新生的进步力量在黑暗中暗涌。
中外小说对比鲁迅《狂人日记》-果戈里《狂人日记》上课讲义
作学合神《 用革,与狂 。命深崭人
的刻新日 实地而记 绩体完》 ,现美将 起了的彻 到思艺底 了想术的理
Nikolay (Vasilyevich) Gogol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 里·亚诺夫斯基,笔名果戈 里。是俄国批判主义作家,
主旨:《狂人日记》在于揭露沙俄时代封建统治制度对人的迫
害,对小人物表示同情 。
主要内容:《狂人日记》的字里行间,充溢 着作者的人道主义激情和对官僚等级制度的 愤慨以及对沙俄反动腐朽社会的厌弃!沙俄 官僚机构中的阿谀奉迎,追求虚荣,趋炎附 势等卑劣风尚,在《狂人日记》中受到了一 次严正的裁判。正是立足于这种民主思想倾 向的基础上,果戈理既同情波普里希钦的不 幸遭遇,又讥讽他长期在政府高级机关中养 成的官场通病。
主旨:《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暴露家族制
度和礼教的弊害”。
主要内容: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
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 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侩子手假扮,是来“揣 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 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 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 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 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 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 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中
俄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 篇作品,。它也是中国第一部 现代白话文小说。内容大致上 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 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 舞了中国人民,使对辛亥革命的 失败 和国内政治的黑暗感到愤怒、失望的 鲁迅也极为振奋。他看到了“新世纪 的曙光”,投入了革命的潮流,向罪 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 冲锋,挥笔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对果戈里与鲁迅《狂人日记》的异同性的比较
对果戈里与鲁迅《狂人日记》的异同性的比较作者:周进思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摘要:俄国现实主义大家果戈里在一八三四年创作了小说《狂人日记》,而在果戈里《狂人日记》出世后的八十四年之后,即一九一八年,中国的伟大思想家鲁迅也创作了与果戈里的作品同名的小说《狂人日记》,后被定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
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体式和构思上明显受到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启发与影响,仔细研读两个文本又会发现两个文本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试从两个文本中相同的“狂人”和“狗”这两个形象的不同设置来浅谈两个文本的异同。
关键词:果戈里;鲁迅;狂人;狗;影响研究歌德曾说:“各门艺术都有一种源流关系,每逢看到一位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前人的精华,就是这种精神培育出他的伟大。
”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当然也不例外,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是难以分割来看的,鲁迅的《狂人日记》无疑是受到了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深刻影响的。
这一点在鲁迅自己那里也是得到了承认和认可的。
果戈里是鲁迅最喜爱的评论最多的作家之一。
据资料统计证明,鲁迅的全部书信、日记里面,至少有三十余处提及果戈里或果戈里的著作。
比如,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到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国作家的东西特别多。
……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里和波兰的县克微支。
”又比如鲁迅在《译者附记》中提到:“果戈里(1809-1852)几乎可以说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他开始是描写乌克兰的怪诞的,但逐渐移到人事,并且加进讽刺去……为现代人所爱读,《鼻子》便是和《外套》一样,也很有名的一篇。
”当然,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这便很有力地证明了鲁迅对于果戈里的喜爱,因此鲁迅《狂人日记》必不可少的受到了果戈里《狂人日记》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就试从两个文本中相同的“狂人”和“狗”这两个形象的不同设置来浅谈果戈里是如何影响得鲁迅。
果戈理与鲁迅《狂人日记》的差异性比较
狂人产生的轨迹差异
果 戈理 的 《 狂 人 日 记 》 塑 造 的狂 人 形 象 ,是 沙 皇 时 期 个 部 级 机 关 的 一 个 九 等 书 记 员 , 他 总 是 做 着 升 官 发 财 、 飞 黄 腾 达 的黄 粱 美 梦 。他 炫 耀 自 己 ,脱 离 现 实 ,把 自己 当 成 贵 族 , 当成 上 等 人 。他 每 天怀 着 讨 好 、 巴 结 的 心 态 给 部 长 削 鹅 毛 笔 ,幻 想 着 有 一 天 会 出 现 奇 迹 — — 部 长 的千 金 小 姐 向他 求 婚。然而 ,现 实并非如此 ,在这种残酷现 实生活 的迫 害下 , 他终于变成 了 “ 狂 人 ” ,被 送 进 疯 人 院 。 在 小 说 的结 尾 , 狂 人发 出了悲哀的呼救声 : “ 妈 呀 !救 救 你 可 怜 的孩 子 吧 ! ” 小 说 主 人 公 因 幻 想 升 官 发 财 之 黄 粱 美 梦 得 不 到 实 现 而 发狂 , 发狂之后更加 哀叹 自己因地 位低微而得 不到上等人享 受的益 处 , 可 以 说他 是 执 迷 不 悟 而 愈 走 愈 远 , 发 狂 发 到 极 致 , 万 般 无奈地 向妈妈发出呼唤。 鲁迅 《 狂 人 日记 》通 过 小 说 主 人 公 十 三 篇 病 中 日记 ,描 写 患 病 时 的 心 理 活 动 。 开 始 写 一 群 围观 者 奇 怪 的 眼色 及 交 头 接 耳 的议 论 使 他 感 到 极 度 恐 惧 ,接 着 便 怀 疑 为 他 把 脉 看 病 的 医 生 与 他 哥 哥 都 是 串通 一气 要 吃 他 的刽 子 手 。他 认为 , 封 建 的 仁 义 道 德 文 化 和 历 史 本 质 都 是 吃 人 ; 现 实 中 的人 们 都 是 吃 人者与被 吃者 ,而家庭 就是一个吃人 的场所 ,自己便 曾吃过 自己的妹妹 。他认为 “ 将 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最 后发 出 “ 救 救 孩 子 ” 的 呼 喊 。 鲁 迅 笔 下 的 狂 人 因周 围 人 的 迫 害 导 致 极 度 恐 惧 而 发 狂 , 发 狂 后 ,对 于 家 庭 及 自 己 , 对 环 境 及 现 实 ,对 文 化 及 历 史 作 了 最 清 醒 的认 识 ,对 未 来 作 了最 热 切 的 憧 憬 。 他 愈 挫 愈 勇 , 不 再 恐 惧 , 满 怀 着 勇气 与 迫 害 他 的 人 们 展 开 劝 说 ,企 图为 改变 吃 人 的现 实 而 努 力 ,成 为 “ 天 下 独醉 ,唯我独 醒 ”的警世 者和忧患者 ,呼唤天下 从关爱下一 代做起 ,重树 不吃人 的新人 ,重建 不吃人的新世 界。小说通 过一个被迫 害者的 自述 ,深刻地揭露 和抨击 了封建 家族制度 和封建礼教 的毒害 ,生 动地 塑造 了一个 封建礼教 叛逆 者 “ 狂 人 ”的形 象,号召人们 起来推翻人 吃人的 旧制度 ,是 中国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第 一 篇 著 名 的彻 底 反 封 建 的新 文 学 作 品 。
形同质异,忧愤深广——两篇《狂人日记》比较
这样 的专横暴虐 , 沉默无 言 的统治 时代 里 , 戈理 要表 达对 沙 表 达 了相 当清 醒 比果 戈 理 还 要 精 深 的 历 史 社 会 见 解 。 从 表 面 果 皇专制 的不满 , 只能用隐蔽 的 、 象征性 的形 象 、 节 、 言 、 情 语 和讽 上来看 , 作者描写 的是确确实实精神病患者 , 他多 疑 , 疑心来 如 刺 的幽默手法 , 这成为他 表达 对现 实意 见 的重 要方 式和 途径 。 看病的大 夫 是 刽 子 手 扮 的 , “ 了看 脉 这 名 目, 一 揣 肥 是 借 揣 4 大夫让 他“ J 静静 的养”, 以为是让 他 他 他 的《 狂人 日记》 就沿用 了这一 手法 。这 是具 有世界性 典 型意 瘠……分一片 肉吃 ”_ ,
在世界 文学 史 的长廊 里 , 伫立 着两 个互 有联 系 的狂 人形 狂 中的清 醒——尖 刻 的讽 刺 、 诉 和无 情 的嘲 骂 : 我早 就猜 控 “
象 。这两个狂人形 象分别出 自俄 国果 戈理 的《 狂人 日记》 和鲁 想 , 比人 要聪 明得 多 ; 狗 ……它 是 一 个 了不 起 的 政 治家 ” … , 迅 的《 狂人 日记》 两篇短篇小说 。 比较一下这两篇作 品 , 研究他 “ 狗是聪明的东西 , 他们懂得 一切 的政治关 系 ……世界上 一切
们 的联 系 , 对理解鲁迅文 艺创 作借 鉴 的理 论 , 展我 们今 天 的 最好 的东 西 , 发 都要被侍从官 啊 , 将军啊 占去 了。……我 当将 军 ,
社 会 主义 新 文 艺 , 着 理 论 的 、 践 的和 现 实 的 重要 意 义 。 有 实
为 的是要看看他们 怎样 在我面前摇头摆尾地讨 好 , 出各种各 玩
鲁迅对果戈理的借鉴是中国新文学有鉴别有扬弃地取鲁迅的狂人日记表现了反封建的坚决彻底勇猛不法外国文学的发端但鲁迅的狂人日记不是简单地依傍和妥协的思想态度和战斗风格从而把作晶的忧愤表现得更模仿而是有着民族特色的独创精神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尤为强烈深广这也是果戈理所不及的
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比较阅读
第 1 期
集 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iigNoma ies y o r a fJnn r l Unv ri t
Vo .4 No 1 13 . M a 01 L2 2
21 0 2年 3月
鲁迅与果戈理《 狂人 日记》 的比较阅读
白 洁
鸟 兰察 布 02 0 ) 100 ( 宁 师 范学 院 外语 系 , 集 内蒙 古
鲁迅 自己说 “ 后起的《 狂人 日记》 比果戈理 的忧 却 愤深广” 本文将从两篇小说的人物形象 、 ? 创作思 想 、 说格调和情感力度等方 面 , 小 比较 两 篇 小 说 的忧 愤意 义 。
的科长是一个有着阴沉 的脸和刻薄性格的、 日 终 唠叨责备别人 的“ 可恶的长脚鹭鸳” 他的部长表 。 面上 看 去温文 尔 雅 。 眼 睛里 闪烁着 尊严 的光 “ 芒” ,而实 际上 这个 大 人 物却 是个 无 知浅 薄 虚 荣 透顶 的家伙 , 他为了升官把女儿嫁给 了平庸虚伪
丰 富性 、 小说 主题 的深度 以及 小说情感 的表 达力度上 来看 , 鲁迅 的《 狂人 日记》 比果 戈理 的同名小说有更 深广
忧愤 的意义。
关键 词 : 狂人 日记 : 人物形 象 ; 创作 思想 ; 忧愤 中图分类号 :1 6 I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5 37 (0 2 0 — 0 7 0 29 — 7 12 1 ) 1 0 5 ~ 5
子” 一脚 , 说明他 曾经有过勇敢 的反封建行为。 然
而 他 四处 受 敌 , 不被 周 围人 理 解 , 上 了所谓 “ 患 迫 害 狂 ” 他 的意 识在 别 人 眼 中是 不正 常 的 . 际上 。 实 他 却 是 那 个 “ 知 是 H是 夜 ” 封 建 环 境 中少 有 不 的 的清 醒者 之 一 。他 看 透 了赵 贵 翁 、 生 、 哥 、 医 大 陈
比较文学-《狂人日记》之比较(含5篇)
比较文学-《狂人日记》之比较(含5篇)第一篇:比较文学-《狂人日记》之比较《狂人日记》之比较鲁迅的《狂人日记》受果戈理同名小说及尼采的影响,一八三四年,俄国的果戈理就写了《狂人日记》,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超人的渺茫。
”(《且介亭杂集》)下面分析比较两篇《狂人日记》。
果戈理的《狂人日记》(1835)描写九等文官波普里希金妄想追求司长的女儿,得了精神病,被关进疯人院的故事。
是一篇以精神病学为参照的“小人物”短篇小说。
狂人是沙皇时代受压迫的最底层小官吏的形象,他咬牙切齿地喊出了一切小官吏的愤恨不平:“世上一切好东西全让将军们占去了。
”这是对统治集团的抗议。
作者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另外,作者也揭露了这些小官吏向上爬的欲望,统治集团的压迫和狂人渴望高攀的冲突以及冲突的无法解决,乃是狂人发狂的原因。
果戈理的小说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狂人一方面是个真实的狂人,另一方面又是作者的传声筒。
狂人骂“政治家”是狗;狂人对英法企图武装干涉1833年西班牙的宫廷政变表示不满,还骂英国政客;狂人还非议达官贵人,挖苦他们;狂人还评论俄国文坛,发表自己的见解。
所有这些话,虽出自狂人之口,但显然是作者很有针对性的政治见解与文学观点的自白。
现在,再将鲁迅的《狂人日记》作一比较。
鲁迅小说受西方小说影响,他也说他之所以做起小说来,是因为看了百来篇外国小说所致。
鲁迅特别重视果戈理,表现在哪里呢?第一,书名相同。
第二,都是日记体。
鲁迅小说的题目、体裁借鉴了果戈理,这是一目了然的。
第三,借“狂人”之口发表自己的议论。
《狂人日记》中国民的“吃人”性的深刻思想,怎样用短篇小说这种文艺形式表现出来呢?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显然给他以很大启发,就是借“狂人”之嘴讲自己的话。
第四,结尾一句话。
鲁迅小说结尾的名句“救救孩子”,这一灵感显然来自于果戈理小说将近结束的句子“妈妈啊,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第五,以精神病学为参照去塑造“狂人”。
革命者的呐喊与改革家的控诉鲁迅与果戈里《狂人日记》之比较
革命者的呐喊与改革家的控诉—鲁迅与果戈里《狂人日记》之比较作者:【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体式和构思上明显受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果戈里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的启发,但仔细研究两个文本就会发现,两篇小说各有其深刻的内在寓意。
本文试图从小说本身出发来分析两个狂人形象的不同内涵,作者批判的深度以及两个不同名族的作家各自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小人物;先觉者;社会批判;改良者;革命家1918年5月,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众所周知,早在1834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果戈里就发表了同名短篇小说。
果戈里这篇小说对鲁迅先生的启发,影响自不待言。
且不说两篇小说在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上的渊源如何,单说果戈里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就十分推崇。
在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中,第一位提到的俄国作家就是果戈里,他说:“俄罗斯十九世纪初叶,文事渐新,渐乃独立,……实本三士:曰普式庚,曰来尔孟多夫,曰鄂戈里。
前二者以诗名世,均受影响于裴伦;惟鄂戈里以描写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与二人异趣不属此焉。
又说:“十九世纪千叶,果有鄂戈里者起,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
”[1](P63)鲁迅还付出了极大的精力译介了果戈里的作品。
1934年,鲁迅以许遐寿的笔名翻译了果戈里的短篇小说《鼻子》,并在这篇小说的译者附记中称赞果戈里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并说:“果戈里开手作《死魂灵》第一部的时候,是一八三五年了。
幸而,还是不幸呢,其中的许多人物,到现在还很有生气,使我们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读者,也觉得仿佛写着自己的周围,不得不叹服他伟大的写实本领[2]在对果戈里大量的译介的同时,鲁迅的创作无疑也受到果戈里对现实批判精神和写作手法的影响,但就鲁迅的《狂人日记》而言,绝不只是受这一篇小说的影响。
果戈里整个小说创作中对专制制度无情的鞭挞,对小人物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社会各阶层庸众的辛辣讽刺,同时,尼采的“超人”哲学。
从中俄文学交往看鲁迅《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兼与果戈理同名小说比较
从中俄文学交往看鲁迅《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兼与果戈理同名小说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鲁迅的《狂人日记》在现代文学中的意义,特别是在中俄文学交流的背景下。
我们将从鲁迅的这部作品与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进行比较,以期揭示两者之间的异同,并进一步理解《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我们将首先概述中俄两国文学交往的历史背景,然后分析鲁迅《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主题和文学手法,接着将其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进行对比,最后总结鲁迅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价值和影响。
中俄两国文学交往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国文学就开始相互影响和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学的进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受到的影响和启示不言而喻。
鲁迅的《狂人日记》创作于1918年,正值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
这部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改革的迫切期望。
鲁迅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我们将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进行比较。
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同样以日记体的形式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但其主题和风格与鲁迅的作品有所不同。
通过比较两部作品的异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狂人日记》的独特性和现代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中俄文学交往的背景,探讨鲁迅《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并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进行比较。
我们将分析鲁迅的创作背景、主题和文学手法,揭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以期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二、鲁迅《狂人日记》的文学价值与现代意义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更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该作品以独特的日记体形式,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展现了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深刻批判。
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之比较
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之比较鲁迅和果戈理,两位伟大的作家,都以他们的独特笔触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创作出了不朽的作品。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则是他对俄国封建农奴制的犀利批判。
这两部作品虽然都以“狂人”为主题,但各自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白话文为载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首创。
它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鲁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则以俄语为载体,通过对主人公的描绘,反映了封建农奴制下的社会现实,展现了作者对这一制度的批判。
鲁迅的《狂人日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社会批判意味。
通过“吃人”的隐喻,鲁迅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则更多地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的“狂人”既是社会制度的批判者,也是人性的探索者。
再者,鲁迅的《狂人日记》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虽然也涉及到人性的问题,但并没有鲁迅那么深入。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其深沉、有力、富有哲理的文字,强烈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它将希望寄托在未来,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
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则更注重于以一个“狂人”的视角来审视社会,他通过这个特殊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现实。
鲁迅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各自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
鲁迅的作品更具有现代性和社会批判意味,而果戈理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这两部作品都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文字魅力,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文学的海洋中,鲁迅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均是各自独立而又具有深厚内涵的作品。
这两篇同名小说虽然都以“狂人”为主人公,但在主题、内容和风格上却有着显著的区别。
鲁迅的作品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而果戈理的作品则揭示了沙皇专制下小人物的悲哀。
鲁迅与果戈理
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内容摘要:1918 年5 月,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早在1835 年果戈理就已发表过同名小说。
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各门艺术都有一种源流关系,每逢看到一位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前人的精华,就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
”鲁迅先生在谈到对果戈理的借鉴时曾经指出:“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
”1835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中国鲁迅的同名小说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纪元。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去看这两篇小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
一、两个狂人有着不同的深层含义果戈理笔下的狂人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的典型, 是一个九品文官的小九品, 因为官职卑微而没有权利去爱其上司的女儿, 所以忧郁致狂。
他的狂, 缘自官场上的大人物对他的轻蔑。
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虽然也被诬蔑为疯子, 其实是一位反封建的战士, 是一位“五四”运动前夜黑暗大牢里率先觉醒的叛逆者的形象。
他向封建主义发起猛烈的进攻, 对家族制度和吃人的礼教作了全盘的否定和彻底地批判。
二、狮子狗与赵家的狗在两篇《狂人日记》中间,都出现了“狗”的意象。
果戈理笔下的狗有了好听的名字“美琪”,可以和人一样讲话、通信,被赋予了足够的人性特征。
鲁迅先生的小说中,“赵家的狗”共出现了四次,分别是“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
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
”以及“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
”两篇小说都采用了以狗喻人的手法, 这当然是对封建奴才辛辣的讽刺和极端的鄙夷。
果戈理借它来比喻卑驯的奴才、封建帮闲。
这种狗, 媚态可掬, 奴性十足, 仰主人的鼻息,果戈理对狗仗人势、人狗同流合污的丑恶现实只停留在讽刺、嘲笑和揭露上, 而不想更没有付诸行动将这种社会怪胎彻底根除。
借鉴基础上的独创——比较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
借鉴基础上的独创——比较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里的
《狂人日记》
薛永娟
【期刊名称】《阅读与鉴赏:教研》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它常被人认为是受了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启发,带有明显西方文学影响的痕迹:两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但是,这种影响是部分的,不等于全盘照抄,而是吸取前人精华,经过消化,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赋予它新的内涵。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薛永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能仁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6
【相关文献】
1.革命者的呐嘁与改良家的控诉——鲁迅与果戈里《狂人日记》之比较 [J], 杨欣
2.对果戈里与鲁迅《狂人日记》异同性的探讨 [J], 辛玲
3.狂人的文化解读——评鲁迅和果戈里的《狂人日记》 [J], 管玲玲
4.鲁迅《狂人日记》之我见——试与果戈里同名小说之比较 [J], 杜卫;徐加方
5.借鉴、创新的光辉范例——鲁迅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之比较 [J], 沈渝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形似而实异 借鉴又创新——中俄《狂人日记》比较论
形似而实异借鉴又创新——中俄《狂人日记》比较论
顾国柱;龚红萍
【期刊名称】《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果戈理是鲁迅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鲁迅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就提到果戈理,认为他“以描绘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
鲁迅在以后的文章中又赞扬果戈理的“讽刺是千锤百炼的”,赞颂他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
鲁迅亲自翻译了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又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果戈理的艺术技巧。
果戈理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835年问世以后,经过83年,鲁迅也发表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
这两篇小说均以尖锐的锋芒引起当时社会的震动,也以它们的“同名”引起评论界极大的兴趣。
我们从这两篇小说的比较分析中,不但可以看到文学发展长河中点点水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学习鲁迅借鉴外国文学时的“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顾国柱;龚红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形似而实异:五四散文与晚明小品 [J], 王嵩
2.形似实异习题例说 [J], 朱建治
3.“形似实异”题的归类与解析 [J], 朱德泉
4.拿来主义和艺术创新——从两本《狂人日记》看借鉴与创新 [J], 梅希泉
5.形似实异的两类选择题 [J], 礼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艺术构 思独特,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狂 人和狗的通讯、几篇日记,形式 荒诞。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微不足 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受阶 级社会重重压迫,处处被人侮辱 蹂躏,最后被逼发疯。
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微不足道、 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受阶 级社会重重压迫,处处被人 侮辱蹂躏,最后被逼发疯。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 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 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 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 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 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 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所以,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 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 现的是狂人的“多疑”。
以狗喻人
《狂人日记》果戈里 《狂人日记》鲁迅
救救孩子
主旨:《狂人日记》在于揭露沙俄时代封建统治制度对人的迫
害,对小人物表示同情 。
主要内容:《狂人日记》的字里行间,充溢 着作者的人道主义激情和对官僚等级制度的 愤慨以及对沙俄反动腐朽社会的厌弃!沙俄 官僚机构中的阿谀奉迎,追求虚荣,趋炎附 势等卑劣风尚,在《狂人日记》中受到了一 次严正的裁判。正是立足于这种民主思想倾 向的基础上,果戈理既同情波普里希钦的不 幸遭遇,又讥讽他长期在政府高级机关中养 成的官场通病。
作学合神《 用革,与狂 。命深崭人 的刻新日 实地而记 绩体完》 ,现美将 起了的彻 到思艺底 了想术的 划革形反 时命式封 代和相建 的文结精
尼古拉· 华西里耶维奇· 果戈理
Nikolay (Vasilyevich) Gogol
尼古莱· 瓦西里耶维奇· 果戈 里· 亚诺夫斯基,笔名果戈 里。是俄国批判主义作家, 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 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 幽默
主旨:《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暴露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
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 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侩子手假扮,是来“揣 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 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 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 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 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 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 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中
俄
鲁迅(1881.9.25 -1936.10.19),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 篇作品,。它也是中国第一部 现代白话文小说。内容大致上 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 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 舞了中国人民,使对辛亥革命的 失败 和国内政治的黑暗感到愤怒、失望的 鲁迅也极为振奋。他看到了“新世纪 的曙光”,投入了革命的潮流,向罪 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 冲锋,挥笔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