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青团子的“浆麦草”味儿
青团家乡的风俗作文
![青团家乡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a7baa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2.png)
青团家乡的风俗作文
青团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美食,每年农历三月,我家乡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青团制作大赛。
青团还代表着团圆和思念,因为青团的外形是圆形的,而且颜色也是绿色的,所以它也成为了人们用来寄托思念的一种美食。
制作青团的主要材料就是艾草和糯米粉,首先,我们要将新鲜的艾草洗净,取出后捣碎并过滤出其中的草汁。
接着,就是用草汁和糯米粉糅合成团,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糯米粉的用量,在揉糯米团的时候,一定要均匀地用力,否则糯米团要么太硬要么太软,都会影响青团的口感。
最后,就是制作青团馅料了,通常我们会选择豆沙馅或者芝麻馅,然后将馅料包裹在糯米团中,而在包馅料的时候,一定要将封口封紧,否则馅料会漏出来。
封口后放入蒸笼中蒸煮。
这样一个美味的青团就做好了!。
我最喜欢的美食是青团二年级作文
![我最喜欢的美食是青团二年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568ad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2.png)
我最喜欢的美食是青团二年级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最喜欢的美食是青团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我最喜欢的美食——青团!青团是一种传统的中式糕点,看起来圆圆的,就像一个小绿色的球球。
它外面包着一层嫩绿的芡实皮,里面则馅儿香甜可口。
每次妈妈做青团的时候,整个房间就充满了芡实的香味,闻起来太香啦!青团最好吃的时候就是刚做好的时候。
妈妈总会先给我尝一个,温温热热,软糯糯的,咬一口就会渗出香浓的馅儿。
有时妈妈还会在里面加上一些小小的红豆、芝麻或者干果,口感更加丰富哦!吃青团的时候,先要小心翼翼地剥开外皮,不然会把馅儿挤出来。
然后再一点一点慢慢品尝,尽情体会那种甜蜜蜜的滋味。
有些小朋友可能会觉得青团太甜腻了,可是对我来说,根本停不下来呀!我可以一口气吃掉好几个呢!妈妈每次做青团的时候都会让我帮忙。
我最喜欢搓青团皮了,先把芡实浸泡好,然后用手慢慢搓成皮儿。
虽然手会变得绿绿的,可我根本不在意。
搓皮的时候还可以玩一些游戏,比如谁搓得皮最薄、最圆,就是赢家。
有时候我会偷吃一点馅儿,被妈妈发现了就会被狠狠地训斥一顿。
除了吃,我也最喜欢把青团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了。
有一次老师过生日,我就拿了十几个漂亮的青团送给她。
老师超级开心,连连夸赞我是乖孩子。
大家尝过之后都直夸好吃,纷纷向我讨教做法。
我可是骄傲极了,立马向大家吹嘘起我的"绝活"来。
青团不仅好吃,而且做的过程也很有趣。
我最喜欢的就是搓皮这个环节了,手被芡实汁染成绿色,看上去超级酷! 而且在搓皮的时候,还可以把各种有趣的图案印到皮上,比如小花小草、小动物什么的。
妈妈每次都会夸我的皮儿搓得好看极了。
快到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家里总会存一些青团。
妈妈会把它们摆在盘子里,我就趴在窗边,一个个数着。
到了中秋节当天,家人们就会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青团。
青团外酥里嫩,入口即化,香味扑鼻而来,让人感觉到浓浓的幸福和祝福。
除了中秋节,青团在其他时候也是我们家的拿手好菜。
厨房美食菜谱:又到一年青团飘香时的做法
![厨房美食菜谱:又到一年青团飘香时的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01ae09a5e9856a56126068.png)
厨房美食菜谱:又到一年青团飘香时的做法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在我们嘉兴,现在的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还有踏青、吃青团子的习俗。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PON HAO(嘉兴人的土话)”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浆麦草要在用盛石灰的盆发一发,然后浸泡一天,再捣。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再用芦叶垫底入笼,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口感非常的好,当我们这边的人去亲人的坟头祭祖时,总喜欢带上几个,所以青团子在我们嘉兴是一个很重要的食品。
我从小就觉得那个浆麦草的味道有点青草的气息,我不习惯吃,所以小时候奶奶还会特意用南瓜叶或者青菜叶来给我专门做些青团子,绿绿的,看上去也很养眼的。
今天我中西结合,既不用南瓜叶也不用青菜叶,更不用浆麦草啦,说真的,现在这个浆麦草也好难找啊,那我用什幺来做呢,答案就是“抹茶粉”。
食材主料:糯米粉500g粘米粉100g抹茶粉20g热水适量豆沙200g步骤1.把糯米粉、粘米粉、抹茶粉混合在一起2.中间挖个洞,倒入热水3.先把中间的粉搓合成小团,然后慢慢的把边上的粉也混合进去,慢慢的揉,把面团越搓越大全部揉好后,盖上毛巾醒十分种4.然后分成等量的小团,放在手心里搓成圆形,中间开个洞5.取一小块豆沙,搓圆包进去6.慢慢的把口子搓小7.最好把开的口子全部封上,整出形状8.准备一锅热水,把蒸架放进去,上面平摊上一块沙布把搓好的团子一个个码进去每个中间要隔开一点距离然后再开火蒸十五分钟左右9.传统的习惯是涂点熟菜油的我也省了,因为我有一个更好办法取一碗冷水,轻轻的撒点在上面然后用扇子扇一下这样光面就会变的很光滑漂亮了热的时候吃最好吃了小贴士:第一次加水不要一次性加足,要根据面粉的干湿程度慢慢的加;和面的水一定要用刚烧开的热水。
青团《家乡风味食品》作文
![青团《家乡风味食品》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b2144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b.png)
青团《家乡风味食品》作文
青团是一种民间小吃。
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外形是椭圆的,它是用糯米与艾草的汁混合后在蒸煮形成的,它的口感软糯,一口咬下去,艾草的清香在口中能游荡,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虽然青团的历史不是很悠久,但是关于它还有个故事。
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李秀成为了逃避清军,请了一个农民帮他躲过了清兵的追捕,但清兵添兵设岗,防止他人带吃的给李秀成。
那个农民心生一计,采了艾草回家,用艾草的汁与糯米混合做成了团子。
青色的团子混在了青草里面,躲过了哨兵并带给了李秀成。
李秀成吃到了团之后,安全返回了大本营。
之后,李秀成下令要太平军团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青团就这样流传开了。
关于青团,我自己也有一段经历。
没吃青团之前,我非常抗拒。
青团那绿色的样子,我看到就会犯恶心。
就算大人们把青团放在我嘴边,我都不会去吃,反而还会神情厌恶地推开。
那段时间,我看见青团都绕着走。
直到有一次,我中午没吃饱饭,肚子饿得呱呱乱叫,家里又没有其他东西吃,无奈之下我拿出青团一脸嫌弃但又无可奈何地一口咬了下去,香甜软糯但又甜而不腻,糯又不黏的青团被我咬在了嘴里。
我尝到了味道后,三五除下就把一个青团给消灭掉了。
吞下去后,嘴里还留着艾草的清香,让我回味无穷。
从此以后,我对青团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现在,青团变成了我最爱吃的零食。
家乡的青团作文600字
![家乡的青团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18b564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1.png)
家乡的青团作文篇1每逢清明节,就到了无锡人吃青团的时节。
春日里第一次吃青团,也被称为“尝春”。
青团藏春,软糯、绵甜、草香馥郁,无锡人爱惨了这口。
每年清明前,我都会去外婆家,和她一起做青团。
“捣青草为汁,和粉做团,色如碧玉”,青团的青是怎么来的,青团的颜值有多高,清朝袁枚,很早就在《随园食单》里给出了答案。
外婆家菜园里,就种了很多做青团需要的艾草。
轻轻地掐断刚长出来的嫩叶,闻一闻,一股艾草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将艾草洗净后,使劲将艾草揉成团,深绿色的艾草汁就被挤出来了,并且散发出一种好闻的清香。
外婆再将艾草剪碎,倒进糯米粉,混合艾草汁均匀地搅拌。
终于,揉面团工作结束了,可以包馅了!外婆准备的是传统的豆沙馅。
将精心挑选好的红豆泡上一晚,然后蒸熟碾细,入锅反复翻炒,软糯的豆泥在锅中翻滚着,直到细腻的沙感呼之欲出。
这样的豆沙才不会给人有太甜腻的感觉。
包青团是我的拿手活,从米粉团中揪出一小块,用双手搓成一个圆溜溜的球,再用大拇指压在圆球中心,放在手掌上不停地转动,做成一个小碗的形状,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豆沙进去,再把“小碗”的口子收拢。
一个个青团活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又似一只只温顺的小猫;如同一块块光滑的翠玉,好像每一个青团都有一个自己的模样,各不相同。
揭开蒸笼的那一刻,艾草的清香扑面而来。
一个个绿油油,软糯糯的青团趴在粽叶上,水蒸气把每个青团的表面都渲染的油光水滑。
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顾不得烫一口咬下,糯米香,豆香,艾草香,混杂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在味蕾上爆炸开来。
无锡的春天很短,吃青团的日子也就是那么几十天,清明一过就难找了,稍微耽搁就吃不上,就要再等一年,所以我也格外珍惜吃青团的日子。
咬一口“藏春”的春图,让舌尖感受温暖的春意,这才能触碰到实在的春天。
家乡的青团作文篇2我身处烟雨江南,有数之不尽的美食小吃,可这么多年来,我却独爱他——青团。
与北方人富有浓烈文化气息的高粱红、玉米烧比起来,江南一带的青团真的不算什么,或许,淡出人们视线的青团,才是四月真正的味道。
春天的味道是青团的味道,作文500字
![春天的味道是青团的味道,作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b6606a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0.png)
春天的味道是青团的味道,作文500字春天的味道是青团的味道,作文500字「篇一」青团是一种民间小吃。
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外形是椭圆的,它是用糯米与艾草的汁混合后在蒸煮形成的,它的口感软糯,一口咬下去,艾草的清香在口中能游荡,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虽然青团的历史不是很悠久,但是关于它还有个故事。
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李秀成为了逃避清军,请了一个农民帮他躲过了清兵的追捕,但清兵添兵设岗,防止他人带吃的给李秀成。
那个农民心生一计,采了艾草回家,用艾草的汁与糯米混合做成了团子。
青色的团子混在了青草里面,躲过了哨兵并带给了李秀成。
李秀成吃到了团之后,安全返回了大本营。
之后,李秀成下令要太平军团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青团就这样流传开了。
关于青团,我自己也有一段经历。
没吃青团之前,我非常抗拒。
青团那绿色的样子,我看到就会犯恶心。
就算大人们把青团放在我嘴边,我都不会去吃,反而还会神情厌恶地推开。
那段时间,我看见青团都绕着走。
直到有一次,我中午没吃饱饭,肚子饿得呱呱乱叫,家里又没有其他东西吃,无奈之下我拿出青团一脸嫌弃但又无可奈何地一口咬了下去,香甜软糯但又甜而不腻,糯又不黏的青团被我咬在了嘴里。
我尝到了味道后,三五除下就把一个青团给消灭掉了。
吞下去后,嘴里还留着艾草的清香,让我回味无穷。
从此以后,我对青团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现在,青团变成了我最爱吃的零食了。
春天的味道是青团的味道,作文500字「篇二」做完功课,我和妈妈原本打算到超港买马卡龙,到店后发现没有了,正准备离开,妈妈一眼就看见了摆在柜台上的青团。
服务员殷勤地上前介绍:“青团是在清明前吃的,现在买有优惠。
”妈妈果断地买了几个。
青团绿油油的,外面很有光泽,就像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青团圆圆的,摸起来黏糊糊的,特别可爱。
青团的皮是用糯米粉和艾草制成,馅有很多种,有肉松蛋黄味、芝麻味、豆沙味…味道有咸有甜。
说起青团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太平天国的领袖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农夫救了他,把他藏在自己家里,但清兵加兵设岗,防止别人给李秀成送东西吃。
江南青团子 清明"讨聪明"
![江南青团子 清明"讨聪明"](https://img.taocdn.com/s3/m/66166cf5b8f67c1cfbd6b81e.png)
天下美食I 神州民俗青团子是江南地区I 带的传统特色小吃,明代记载:"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
今变而为青白团子。
乃此义也。
=即青团子由明代=青色染饭=演变而来。
在用作清明祭祀之外,明清时民间还流行吃=清明团",因为=清明=与=聪明"谐音,许多人家抱着婴儿向邻里乞讨=清明团<青团子=,谓之"讨聪明=,给孩子的成长讨|点口彩。
青团子最初的来源,已很难考证。
清明时节吃青团子的习俗已经成为江南人家情感与生活中无法割舍的I 部分。
濱础「謹明江I 南I 青爾I子文/乐音J I A N G N A N o m o T U A N Z I O I N G M I N G " T A 〇 C O N G M I ^G38天下美食神州民俗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
蒸熟以后绿绿的松软皮儿,豆沙馆心甜而不腻,带有清淡艾草香气,香糯可□。
而在琳琅满目的青团中,昆山正仪古街的青团子以其诱人的色彩、醉人的口味而独领风骚。
环顾四周,苏州黄天源的糕和上海沈大成的团早已闻名,要想在糕团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谈何容易。
正仪青团子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一百多年来,有□皆碑,声名远扬。
据说,最初生产青团子的是位叫赵慧的女子,她率先发现可用浆麦草来获取绿色,做出了色彩鲜艳的绿团子。
后来街上的点心店纷纷仿效,其中,陈四宝老大娘最为成功,使这门独特的工艺得以继承。
但当时还只扬名于当地,没有走出正仪。
直到抗战前夕,正仪青团子在经营中,注重工艺的改进和产品的宣传,使慕名者络绎不绝,好名声与日倶增。
从正仪青团子近百年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任何驰名美食的形成,都是数代人的努力结果。
探寻正仪青团子的成功秘诀,主要得益于:青团子的色彩来自浆麦草。
正值万物复苏的清明时节,家家户户祭祖,青团子又与清明中的“清”字相谐和,此时,新鲜出炉的青团子会成为清明节的时令食品,并常被用作扫墓祭品。
寻访青团子的“浆麦草”味儿
![寻访青团子的“浆麦草”味儿](https://img.taocdn.com/s3/m/0e3e8f988762caaedd33d4d1.png)
寻访青团子的“浆麦草”味儿本报记者赵俊聪青团子是苏州人必吃的清明节令食品之一。
每逢清明节前后,无论是糕点老字号的专卖店还是菜市场的小摊点,市民们都能看到青团的身影。
然而,近几年确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感觉到,青团应有的那股青涩诱人的浆麦草香似乎愈闻愈淡,取而代之的是“新式青团”的各种新味道。
加之食品添加剂风波屡出不穷,有人甚至怀疑流通在市场上的青团全由色素混搭制成,更加倍怀念青团那股最原始的草香味儿。
那么,咱们在苏州市场上是否还能买到飘着正统浆麦草香味的青团子呢?青团子的制作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让青团子变青的原材料又都来自哪里?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传统遭遇“革新”青团里竟然吃出抹茶味一般来说,青团子的制作原料并无硬性规定,无论是纯糯米或小麦淀粉与水磨粉混搭制成的团子皮,还是浆麦草汁或艾草、麦叶草、青菜压榨成的“青汁”,最后都可制成可口清香的青团。
然而,最近却有市民在吃青团子时吃出一股抹茶味,这样的“新式青团”令其疑惑。
“这应该称不上我们印象中的那种青团子了吧,”市民鲁先生拿着从便利店购买的散装青团,发现在配料一栏里除了写有“艾草粉”,还有“抹茶粉”及多种食品添加剂,“口感倒是不错,味道也蛮甜的,就是少了那股清香。
”另一位市民尚小姐也对青团情有独钟。
她告诉记者,从3月中旬起自己便陆陆续续买了很多不同品牌的青团试吃,发现每种青团的味道和嚼劲都不太一样。
而让尚小姐更为在意的,是有些青团的保质期可达60天,“这明摆着添加了防腐剂,如果是现做的顶多放上两三天。
”也有人怀疑平时在菜场甚至老字号专卖店里购买的青团不够正宗。
出租车司机杨先生曾向记者抱怨说,眼看清明节快到了,都不知道哪卖的青团子才最正宗。
“按照往常,我们家都会去苏州的老字号排队购买,不过最近几年总觉得买来的青团浆麦草香味越来越淡,会不会是掺了食用色素啊?”杨先生还指出,苏州本地应该早就没野生的浆麦草了,人工种植更是不可能,既然如此,那些老字号的青团子原料又是从何而来呢?记者走访调查寻找青团的“浆麦”味儿为了弄明白苏州是否仍存在传统的青团———不用任何色素、调味粉等食品添加剂的“正宗青团”,记者先后采访了黄天源等糕点老厂,零距离查看了他们的生产过程。
美味的青团二年级下册作文300字
![美味的青团二年级下册作文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302afa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d.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
而每逢四月清明之日,我的家乡会做一种食物,名曰青团。
青团做起来也不复杂。
先把艾叶提取成汁,再把糯米团倒进去大力地揉搓,接着炒芝麻,最后包在一起,成球状。
煮开锅。
蒸好后,打开蒸笼,气雾带着波浪的形状缓缓升上空中,最后消散到无形。
而青团的香气,仿佛雨后的清新,又仿佛山中的细流,一下子就把我这个吃货的食欲勾上来了。
再来说说青团里面的馅吧,我们那主要有两种:1.甜馅:豆沙、芝麻,喜欢吃甜食的人肯定会爱不释口;2.咸馅:竹笋、猪肉、咸菜、葱、蒜、豆干等等,这是我的最爱。
一口咬下去,一嘴的青草的香味与爆汁的馅料交织在口腔中。
细嚼慢咽的吃着,品着其中独特的风味。
那滋味美极了。
你们那的风俗是不是和我们这的一样呢?。
春天的味道青团作文
![春天的味道青团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2d00a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3.png)
春天的味道青团作文春天,总是带着无尽的温柔和生机,悄悄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里,有一种美食,总能让我感受到春天最独特的味道,那就是青团。
说起青团,那可是春天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每年春天,当田野里的艾草开始茂盛生长,那鲜嫩的绿色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快来把春天的气息带回家。
还记得有一年春天,我跟着奶奶去田野里采摘艾草。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了泥土和青草的清香。
我们沿着乡间小路走着,脚下的泥土软软的,还带着些许露水,湿湿凉凉的感觉从脚底一直传到心里。
奶奶对艾草熟悉得很,她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最鲜嫩、最适合做青团的艾草。
我跟在她身后,好奇地张望着,努力想要学着她的样子去辨认。
只见奶奶弯下腰,轻轻拨开草丛,用她那长满老茧却依然灵巧的手,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片艾草叶。
那些艾草叶嫩绿嫩绿的,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也忍不住想要尝试,学着奶奶的样子伸手去摘。
可是,我总是分不清哪些是艾草,哪些是杂草,常常把一些长得相似的叶子也摘了下来。
奶奶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她耐心地教我如何辨别艾草的特征,“丫头,你看这艾草啊,叶子是锯齿状的,背面还有一层白白的绒毛,闻起来有股特别的清香。
”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渐渐掌握了窍门,也能顺利地摘到艾草了。
我们采了满满一篮子的艾草回家,接下来就是制作青团的过程啦。
奶奶先把艾草仔细地清洗干净,然后烧上一锅水,把艾草放进去焯一下。
这时候,厨房里弥漫着艾草的香气,那是一种清新、自然的味道,让人闻着就觉得心情舒畅。
焯好的艾草被捞出来,放进一个石臼里,奶奶拿着捣杵开始用力地捣着。
我在一旁看着,只见奶奶的动作熟练而有力,一下一下,艾草渐渐被捣成了细腻的糊状。
捣好的艾草糊被放进一个大盆里,和上糯米粉、面粉,再加上适量的水,开始揉面。
这可是个力气活,奶奶揉面的时候,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
我想要帮忙,却发现自己根本揉不动那团面团,奶奶笑着说:“丫头,你还小,等长大了就有力气啦。
家乡美食青团子作文
![家乡美食青团子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8b063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9.png)
家乡美食青团子作文
每年的清明前后一个月,家乡的风俗就是吃青团,妈妈说这周周末就做青团给我吃,作为吃货的我早已翘首以待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周末,为了早点吃到青团,我不假思索地跟着妈妈说:“我要学包青团!”妈妈半信半疑地说:“你成吗?”我拍拍胸脯,自信地说:“我可以!”妈妈看着我这么有信心,就勉强答应了。
开始做青团了,妈妈先拿出提前揉好的面团,我看到面团,奇怪地问:“为什么别的面团是白的,而这却是绿的?”妈妈和颜悦色地说:“因为这种面团里掺和着艾草,所以是绿色的。
”我恍然大悟。
妈妈示范给我看后,我立马抓了一些面团,发现面团很粘,我竭尽全力才抓了一把。
我先捏了一个像饺子一样的形状,因为有过做饺子的经验,所以觉得捏形状真是小菜一碟、易如反掌。
随后我又挑战高难度,照着妈妈的样子,捏了一个像包子一样的形状。
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捏着捏着又成功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最后,我小心翼翼地加料,生怕加多了或加少了。
不一会儿,盘子里摆满了我的“杰作”,望着这一盘,我早已垂涎三尺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妈妈把青团放在蒸笼里蒸,渐渐地,房间里充满了清香的味道。
出笼了,我连忙拿起青团,大口咬下去,“哇,好烫!”我惊叫起来。
妈妈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的小馋猫。
”终于等到凉会儿,我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在这个青团里我吃出了清明的味道,也吃出了劳动的味道了。
我觉得自己做的青团
最好吃。
清明团子味道作文
![清明团子味道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9af97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7.png)
清明团子味道作文在江南的春天,有一种味道总是萦绕在人们的心间,那就是清明团子的味道。
每年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制作清明团子。
对于我们家来说,这可是一件大事。
奶奶总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她会亲自去田间地头采摘新鲜的艾草。
那艾草呀,嫩绿嫩绿的,叶子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光芒。
奶奶弯着腰,仔细地挑选着,每一株艾草都像是她的宝贝。
采回来的艾草要经过一番清洗。
奶奶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放着一个大盆,盆里装满了清水。
她把艾草一株株地放进水里,轻轻地揉搓着,仿佛在给它们做按摩。
洗干净的艾草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闻着就觉得心情舒畅。
接下来就是做清明团子最重要的步骤——揉面团。
奶奶把糯米粉和粳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把煮好的艾草捣烂,和进面粉里。
只见奶奶双手用力地揉着面团,面团在她的手下渐渐变得光滑有弹性。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痒痒的,也想上去试一试。
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来吧,小丫头,试试看!”我兴奋地跑过去,把手伸进面团里,哎呀,这面团可真粘手啊!我费了好大的劲,也揉不好。
奶奶笑着说:“别急,慢慢来,揉面团可是个技术活呢!”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揉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面团。
面团揉好了,接下来就是包馅。
我们家的清明团子有两种馅,一种是甜的豆沙馅,一种是咸的春笋肉馅。
奶奶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用擀面杖擀成薄皮。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张面皮,舀了一勺豆沙馅放在中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面皮包起来。
可是,这馅总是不听话,不是从这边冒出来,就是从那边露出来。
奶奶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你呀,包得太贪心啦,馅少放一点。
”我按照奶奶说的做,果然包得好多了。
包好的清明团子要放进蒸笼里蒸熟。
随着蒸笼里冒出的热气,一股浓郁的香味也弥漫开来。
我守在蒸笼旁边,不停地咽着口水,心里盼着清明团子能快点蒸熟。
终于,清明团子出锅啦!一个个碧绿碧绿的,晶莹剔透,仿佛翡翠一般。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了一口,那软糯的口感,甜而不腻的豆沙馅,还有那艾草的清香,瞬间在嘴里散开。
家乡的美食青团作文二年级
![家乡的美食青团作文二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0bf4e44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d.png)
家乡的美食青团作文二年级大家好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家乡的超级美味——青团!在我们家乡,一到特定的时候,满大街都能看到青团的身影呢。
青团呀,那可是个神奇的东西,绿油油的,就像春天里刚冒出来的小草颜色。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买青团。
我们来到一家小店前,那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当时就想,这青团得有多好吃呀,能让这么多人排队等着买。
等了好久好久,终于轮到我们啦。
我看着那蒸笼里一个个圆滚滚的青团,眼睛都放光啦!妈妈买了好几个,一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
哇,那股清香扑鼻而来,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自己都要陶醉在这香味里了。
我拿起一个青团,轻轻咬了一口,那软软糯糯的口感,就像咬在棉花糖上一样,但是又带着一股特别的青草香。
里面的馅料甜甜的,和外面的皮搭配得恰到好处。
我一边吃着青团,一边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吃得满脸都是,妈妈看着我笑个不停,说我就像一只小花猫。
我才不管呢,继续大口吃着青团,心里想着这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啦!回到家后,我还意犹未尽,又拿起一个青团吃了起来。
青团不仅好吃,它还代表着我们家乡的一种文化和传统呢。
每到特定的节日,大家都会吃青团,好像吃了青团,就有了一种特别的仪式感。
而且,做青团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哦。
看着大人们把艾草汁和糯米粉揉在一起,然后包上各种馅料,最后蒸出来香喷喷的青团,感觉好神奇呀!现在,每当我想起家乡的青团,嘴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泛起那股香甜的味道。
它就像是家乡的味道,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我真希望能一直吃到这么美味的青团,让这份美好一直陪伴着我。
这就是我家乡的美食青团,你们喜欢吗?快来尝尝吧!。
家乡的习俗青团作文
![家乡的习俗青团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5c965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7.png)
家乡的习俗青团作文
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是天空在为大地洗尘。
远处的山,罩在在烟雨大地高台之上,中若隐,像一幅历史久远的记忆的记忆的水墨画。
空气里,弥漫着青草的气息,还夹杂着着一丝淡笑地的甜香。
那是青团的味道。
记忆中的青团,老是会带了兴奋一种家乡的味道。
外婆家的院子里,长满了艾草,碧绿的叶片,在雨水中略显显得鲜艳的红色。
外婆会把艾草冼净,捣成泥,再和上糯米粉,揉成一个个弯弯的小团子。
后再再,她会用竹叶包裹着一些小团子,放进蒸笼里,上锅蒸熟。
冒着香气的的青团已临时重磅出炉的时候,满屋子都洋溢着青春着艾草的清香,让人禁不住垂涎欲滴。
咬一口青团,软糯香甜,面带一股淡笑地的草香味,像是把半个春天都含在了嘴里。
那一刻,大部分的的烦恼和忧愁都烟消云散,只有那这简单啊点能我得到幸福,呆在心底。
青团,是家乡的味道,都是岁月的味道。
它再次勉强支撑起着儿时的回忆,也企盼着我对家乡深深的爱。
敢问为什么不瞧见青团,我便会突然又想起了外婆,突然记起那个蕴满着爱和温暖的家。
如今,外婆也还在了,但我始终会正逢清明节,做些青团,无限怀念着那逝去的时光。
青团,立即不只是因为是一种食物,它更像是一种符号,一种情感的寄托,让我永远永远估计应该不会记着家乡,记着那个透射出出爱和温暖的家。
家乡风俗吃青团的作文六年级
![家乡风俗吃青团的作文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c80efb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f.png)
家乡风俗吃青团的作文六年级在我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美食,那就是青团。
每当春风拂过,田野间的艾草郁郁葱葱,这时候,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制作那让人垂涎欲滴的青团。
青团,这看似平凡的小点心,却承载着家乡深厚的情感和记忆。
对于我们这些在乡间长大的孩子来说,制作青团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节日。
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跟着奶奶一起去田野里采摘艾草。
微风轻拂,艾草的清香扑鼻而来,那味道,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奶奶眯着眼睛,熟练地在草丛中挑选着最鲜嫩的艾草,她的双手仿佛有魔法一般,轻轻一掐,艾草就被完整地摘了下来。
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可是却总是不小心把艾草的叶子弄破。
“哎呀,丫头,你得轻点儿,像这样。
”奶奶笑着示范给我看。
不一会儿,我们就采了满满一篮子的艾草。
回到家,奶奶把艾草洗干净,放在锅里煮。
煮艾草的时候,那股清香变得更加浓郁,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我就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奶奶身后,眼巴巴地等着。
煮好的艾草捞出来,放进冷水里浸泡一会儿,然后奶奶就开始用力地揉搓。
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要这么用力呀?”奶奶笑着说:“这样才能把艾草的汁水揉出来,做出来的青团才更绿更香呢!”看着奶奶额头上的汗珠,我拿起毛巾帮她擦了擦。
接下来就是准备馅料啦。
我们家最喜欢的是豆沙馅,奶奶把红豆泡好,煮得软软烂烂的,然后用勺子把它们压成泥。
再加入一些白糖和猪油,不停地翻炒,直到豆沙变得香甜细腻。
终于到了包青团的时候,奶奶把揉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擀成圆片。
我也拿起一个小剂子,想要帮忙,可是那面团在我手里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怎么也不听话。
不是擀得太薄破了,就是擀得太厚不均匀。
奶奶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别急,丫头,慢慢来。
”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擀出了一个还算像样的圆片。
我们把豆沙馅放在圆片中间,然后像包包子一样把口捏紧。
可是我包的青团总是会露出馅料,样子丑丑的。
奶奶包的青团却一个个圆润饱满,十分好看。
清明团子的来历作文800字
![清明团子的来历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07491a5d0d233d4b04e6908.png)
清明团子的来历作文800字2011年4月5日是清明节,清明节有扫墓、放风筝、春游等习俗。
在杭州,还有吃清明团子的风俗习惯。
清明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用这种汁同糯米粉拌匀揉和后制作的团子。
团子的馅心可以用豆沙、芝麻制成,团子入笼蒸熟后就可以食用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因此,清明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清明节期间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清明节吃清明团子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有位农民正忙着在自家地里耕田,忽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来,抬头看时,只见清军马队在追赶穿一身太平军服装的军官。
这位农民急中生智,上前帮军官脱下军服,用脚踩入泥底下,帮他装扮成耕地的农民。
清兵追来,看到的是打着赤膊、满腿泥浆的农民在耕地,不像太平军军官,然而狡猾的清兵又一想,前面是湖泊,不可能从湖上插翅逃走,就在附近添兵设岗,四处查寻。
机智的农民示意军官暂时不要进村,自己想办法给他带点食物充饥。
回到村里,农民见清兵四处搜寻,村口还有清兵检查每一个出村人的竹篮里有没有给太平军军官带吃的东西。
农民想若带米饭或面食怕是不行,他正低头思索时,不小心一脚正好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挑着担子到了村口。
哨兵见水草中夹着圆滚滚软乎乎的东西,看不出是米粉做的,也没有进一步查问就放行了。
军官待四周无人时,一边犁地一边吃起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
等到天黑后,他便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
为纪念那救命的青团,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此后,太平军打到哪儿,吃青团的习俗便流传到哪儿。
渐渐地清明节吃清明团子的习俗就流传开来了。
正宗青团子是这样炼成的
![正宗青团子是这样炼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04fc265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9.png)
正宗青团子是这样炼成的小巷深处“最苏州”·美食正宗青团子是这样炼成的浆麦草汁、熟石灰水、猪油,一个也不能少图为霍玉明(左)在吴门传统民间小吃传习所教居民做青团子。
苏报讯(记者海燕)“浆麦草汁做的青中发黑,青菜汁做的青中发黄,色素做的青得太艳”,说起当下的时令美食青团子,做了27年糕团的霍玉明可谓头头是道。
22岁开始当学徒,29岁自己开店,如今霍玉明已经有了两家糕团店。
当初他在南环新村的糕团店,就是靠正宗青团子打响了品牌。
由于新南环的店铺还在装修,霍师傅错过了今年青团子的销售。
“明年新店开出来,我要在店里展示一下青团子制作的全过程”,说起正宗青团子,有三大材料必不可少。
首先得从浆麦草说起。
霍师傅说,往年春天,店里一天要卖2000只青团子,为了制作这些团子,大约需要70至80斤浆麦草。
“我的大舅子住在相城北桥,每年都由他提供浆麦草汁”。
浆麦草每年结籽,但这种草只能从老根里长新芽,很难实现人工种植,所以越来越难找。
霍师傅说:“骑着黄鱼车,不算来回的路程,至少要在田埂边转40分钟才能收集够一天所需的浆麦草”。
浆麦草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放在石臼里用木桩砸出汁,但现在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可以用机器榨汁。
“这些原汁,我要以每斤2元5角的价格从亲戚那里收购”。
确保正宗的第二个材料是熟石灰水。
由于浆麦草汁是酸性的,为了保留青草香味又能去除酸性,制作青团子时就要调入熟石灰水。
“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就是这样的”,霍师傅说,熟石灰水只加少量,但究竟加多少却是门学问。
“如果公布了熟石灰水到底用多少,那人人都会做青团子了,这个算行业秘密”。
“正宗的苏州青团子个头比较大,而且一定不能少了馅里的一粒猪油”。
正宗青团子的第三样材料就是猪油。
霍师傅说,因为现在“三高”人群数量庞大,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团子在含糖量、配粉比例上都做了相应调整,但正宗的苏州青团子不能少了这粒猪油。
靠着传统材料和技艺,霍师傅的青团子打出了品牌,糕团店也越做越大。
【两小时】青团·浆麦草的香味
![【两小时】青团·浆麦草的香味](https://img.taocdn.com/s3/m/77db2c3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6.png)
【两小时】青团·浆麦草的香味青团自制步骤1 榨青汁手工自制的青团,所用的青汁来源于一种带着青草香味的野草,名为“浆麦草”。
(在田地里,浆麦草是一种野蛮成长掠夺农作物养分的“强盗”;而在青团制作中,浆麦草成为了带着野草清香的美食原料)采摘下浆麦草之后,洗清放入盆中,然后取适量的青草放入专用榨汁机的入口,转动榨汁机的转轴进行榨汁。
为了充分榨汁,一般建议是榨两遍,草渣变成团状为宜。
问题来了,在以前没有榨汁机的年代,阿姨妈妈们,是用什么工具进行榨汁的呢?答案是——~~~搓衣板~~~2 青汁和面榨青汁完成之后,将青汁倒入面粉中,再加开水和面。
3 做面团和面之后,将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取一个小面团,戳个小洞,做成一个开口,然后将自制豆沙馅放入4 收口这一步很重要,如果馅放得过多或者收口不够好,蒸出来的青团就容易破损。
5 上蒸笼将做好的青团放入蒸笼,蒸15分钟6 开吃叮咚——15分钟到啦,开出蒸笼,往青团上洒水降温,再刷一层油防粘——如果是马上开吃,洒油不是必须步骤;如果要包装青团,洒油可以防止青团粘在一起破坏卖相;如果要冷藏青团,还可以在青团外裹一层保鲜膜,以保持口感。
新鲜出炉的自制青团出炉,不添加防腐剂、色素,面团有嚼劲,美味可口PS:请忽略有一两个破损的失败品随源农家乐说起太湖,苏沪一带的居民想必不会太陌生。
苏州、无锡、杭州临安、湖州等等历史名城名镇,如闪烁繁星环绕在太湖这座明珠之湖的周围。
而每到春季,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的时候,烟波浩渺的太湖旁,总会迎来诸多游客。
垂钓、摄影、野餐、体验农作……沿着环太湖大道走一圈,可以看到各种自驾车辆,各种踏春的活动,各种赏花的体验。
而在热闹的太湖旁,有一座历史小镇,名为“望亭”。
说起望亭镇,或许很多年轻人并不熟悉——但望亭镇的望亭发电厂,承担了无锡、苏州、常州和上海的东西线交换负荷,以及华东电网的调频任务。
环绕着望亭镇,北太湖景区也已经成型,逐渐成为苏沪地区游客的新目的地。
家乡的青团作文
![家乡的青团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19e21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e.png)
家乡的青团作文
家乡的青团作文:
每年清明节快到时,外婆都会拿着篮子去田埂里找一种野菜,那种野菜叫做“青”。
它们在田埂里很多见,叶子圆圆的,略带一些毛,很矮小。
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青”。
回到家后,外婆会把这些“青”放在灶头上煮熟,然后再捣成汁,接着把这些汁与糯米粉和在一起。
渐渐地,糯米粉从纯白色变成了翠绿色,很可爱。
然后再把一团糯米粉做成一个个碗的性状,像玩橡皮泥一样,这就是我家乡的青团雏形了。
如果你喜欢吃甜食,那么可以在青团里塞入豆沙;如果你爱吃咸味的,那么就可以放入豆腐干丁、笋丁、肉丁、咸菜等。
无论什么味的,味道都很鲜美。
包好的青团再用鲜楮树叶垫上。
这样,一个完整的青团子就做好了。
什么时候想吃,就把它放到蒸笼上,不一会儿,就可以尝到它的美味了。
清明时节,在我的家乡青团便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人们把对先祖浓浓的思念寄存在这供给先祖青团里了。
青团可以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们,让他们即使在他乡,也能感受到像在自己家乡气息;小孩子们还可以把它用于作野餐的佳肴,在春天的田野上,看着四周美景,吃着美味青团,真是个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在玩累了的时候当做点心,一边休息,一边慰劳自己的胃哦!
每次一想起家乡的青团,我便似乎看到了它圆圆的、可爱的模样,
又似乎闻到了它的香味,尝到了它的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访青团子的“浆麦草”味儿
本报记者赵俊聪
青团子是苏州人必吃的清明节令食品之一。
每逢清明节前后,无论是糕点老字号的专卖店还是菜市场的小摊点,市民们都能看到青团的身影。
然而,近几年确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感觉到,青团应有的那股青涩诱人的浆麦草香似乎愈闻愈淡,取而代之的是“新式青团”的各种新味道。
加之食品添加剂风波屡出不穷,有人甚至怀疑流通在市场上的青团全由色素混搭制成,更加倍怀念青团那股最原始的草香味儿。
那么,咱们在苏州市场上是否还能买到飘着正统浆麦草香味的青团子呢?青团子的制作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让青团子变青的原材料又都来自哪里?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传统遭遇“革新”青团里竟然吃出抹茶味
一般来说,青团子的制作原料并无硬性规定,无论是纯糯米或小麦淀粉与水磨粉混搭制成的团子皮,还是浆麦草汁或艾草、麦叶草、青菜压榨成的“青汁”,最后都可制成可口清香的青团。
然而,最近却有市民在吃青团子时吃出一股抹茶味,这样的“新式青团”令其疑惑。
“这应该称不上我们印象中的那种青团子了吧,”市民
鲁先生拿着从便利店购买的散装青团,发现在配料一栏里除了写有“艾草粉”,还有“抹茶粉”及多种食品添加剂,“口感倒是不错,味道也蛮甜的,就是少了那股清香。
”
另一位市民尚小姐也对青团情有独钟。
她告诉记者,从3月中旬起自己便陆陆续续买了很多不同品牌的青团试吃,发现每种青团的味道和嚼劲都不太一样。
而让尚小姐更为在意的,是有些青团的保质期可达60天,“这明摆着添加了防腐剂,如果是现做的顶多放上两三天。
”
也有人怀疑平时在菜场甚至老字号专卖店里购买的青团不够正宗。
出租车司机杨先生曾向记者抱怨说,眼看清明节快到了,都不知道哪卖的青团子才最正宗。
“按照往常,我们家都会去苏州的老字号排队购买,不过最近几年总觉得买来的青团浆麦草香味越来越淡,会不会是掺了食用色素啊?”
杨先生还指出,苏州本地应该早就没野生的浆麦草了,人工种植更是不可能,既然如此,那些老字号的青团子原料又是从何而来呢?
记者走访调查寻找青团的“浆麦”味儿
为了弄明白苏州是否仍存在传统的青团———不用任
何色素、调味粉等食品添加剂的“正宗青团”,记者先后采访了黄天源等糕点老厂,零距离查看了他们的生产过程。
走访对象:黄天源
青团子销量:
30000~40000只/天黄天源青团的最大销售点在观前街,每到清明节前后,总能看到人山人海排队买青团的场景。
为了了解其制作过程,记者联系到了黄天源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锡荣,相约其前往位于阳澄湖南的黄天源食品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昆山正仪镇你一定听说过吧,就是那个以青团闻名的昆山古镇,”陈锡荣笑了笑说,“我们制作青团时使用的浆麦草汁全部是去正仪镇现场采购的,为的就是确保味道够正。
”
走进黄天源的加工车间,记者看到两位老师傅正准备开工,其中一位名叫徐祥林的老师傅已经做了37年青团,另一位曾银龙老师傅也做了36年。
在两位师傅面前,放着一个比普通脸盆整整大上一倍的瓷盆,里头乘有大半盆的糯米粉。
师傅一边用“老面”(由糯米粉制成)和水把糯米粉和起来,一边往盆里舀入一勺勺的绿色浆麦草汁。
记者上前闻了闻浆麦草汁,一股不算很浓却极为明显的草香扑鼻而来。
“是这个味吧?”黄天源的厂长、一级糕团点心师穆岚问道,“不过今年的连续雨天还是影响了浆麦草的成长,所以香味不是很浓。
”
攀谈间,徐祥林和曾银龙两位老师傅已经把青团子皮给和好了,同时完成了和面的“三光”要求———面光、盆光、手光。
接下来是包馅。
黄天源用的是传统的豆沙馅,据陈锡荣介绍,所有的豆沙也都是他们厂购买红豆后自己蒸煮磨成粉的,不含任何添加剂。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两位老师傅纯手工捏了两笼青团,每笼足有85只,随后将其蒸了10分钟。
“趁热尝尝看吧,”穆岚拿起一只刚出炉的青团递给记者,自己也顺带吃了只,“香味虽然不如往年浓,但还是很容易能感受到的。
”
走访对象:万福兴
青团子销量:
20000~30000只/天
说到青团子,苏州还有一家百年老字号不得不提———万福兴,它也是苏州为数不多保留“前店后坊”特色的老字号糕点店。
万福兴的总店在东中市,虽然记者赶到时还未过早上10点,可现做现卖的青团差不多已经售完,加工师傅们也正准备回家休息。
“青团都是早上5点左右现做的,”现任的万福兴总经理助理颜之鉴笑着说,“我们只有早上才卖,你如果想要看
制作过程,可以明天一早再来。
”
颜之鉴说,他们制作青团的原料主要为糯米粉和水磨粉,豆沙馅也是自己加工的,所用的浆麦草汁同样来自昆山正仪镇,与黄天源为同一家。
“正仪镇的那家店自己不做青团子,专门对外供应浆麦草汁,包括当地许多青团子老店也都是从他那里买的浆麦草汁。
”
走访对象:长发糕点
青团子销量:
10000~20000只/天
据了解,苏州长发食品也做了十年左右的青团。
近日记者来到其位于相城区的加工厂,发现长发所做的青团已从纯手工渐渐转变为机械化,蒸青团子前的和面、包馅环节都用上了先进的机器设备。
长发食品厂厂长助理何文俊告诉记者,机械化的目的主要是节省人力,提高青团子的成品效益,同时还能保证每个青团大小一致,“当然,我们的原料也很正统,用到了水磨粉、小麦淀粉和浆麦草汁,所以口感上和手工制作的青团无差别。
”
负责监督青团制作的师傅叫何纪林,他曾在苏州老字号叶受和做了27年的青团。
在叶受和被长发收购后,他便将一生所学带入了长发。
何纪林向记者透露,在引入自动化设备前,他们每人每
小时只能做300个青团,这很难满足清明节期间的市场需求。
“机器可以调节,一般每分钟便可制作80只,”何纪林说,“虽然现在青团制作已被机械化全覆盖,但我们几个师傅还是会帮忙手工制作一些,尽管量不大,可咱们喜欢干这行。
”青团销售期延长今年最迟5月退市
有心留意的市民或许会发现,近几年青团子的上市时间正在慢慢往前移:往年要到3月下旬才能吃到的青团子,今年2月底就有售了。
而在黄天源、万福兴、长发三家企业的采访中记者得知,随着相关技术的提高,原本只在清明期间才会出现的浆麦草汁也可以保存到秋季甚至冬季,也就是说只要各厂家愿意,可以一年四季生产青团子。
与此同时,苏州的青团子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美好的前景。
黄天源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锡荣说,他们2月底的青团子销量日均也有近1万只,到了3月中下旬市场需求量变为2万只,“我们接到的订单越来越提前,今年最早的一笔订单在2月初。
”至于青团子的下市时间,陈锡荣表示可能会延长至5月。
除去现做现卖的青团,零售的“新式青团”也渐渐占领了青团市场的一席之地。
记者在淘宝网上看到,凡是和浆麦草、艾草有关系的青团销量都很不错,有位店家30天内卖出了600余份产品。
自然,这些“新式青团”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不过记者
从质监部门了解到,苏州市场被抽查的青团基本都通过了产品检验,可放心食用。
让青团子的香味留在清明然而,当记者完成了全部采访后,心头却涌上一个疑问:再过几年,青团子会不会像粽子一样从原本的节令食品变为一年365天,天天能当早饭吃的日常早点呢?如果真是这样,是好是坏呢?
于是,记者首先询问了一些苏州市民,其中少部分人希望青团子的独特味道随时可以品尝,不过,大部分人表示反对。
市民朱小姐就认为,假如每天都能吃到青团,会渐渐失去对青团的“盼头”,况且“保持传统总归是对的”。
“我非常反对让青团子成为日常食品,因为它是清明节期间特有的节日饮食。
”苏州民俗博物馆研究员沈建东严肃地回答记者。
她认为,类似清明节这样的民俗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传承性和地域性,既然我们想要保留清明节的文化,就必须保留它独有的特色。
“青团子反映的是我国的文化传统,是有典故的。
”沈建东说,相传苏州有位后生,见清明节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认为这样不配大禹生前节约的品格,因为清明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于是他跟大家商量用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青团,供在大禹治水碑前,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
沈建东称,苏州人吃东西很讲究,哪个节气该吃什么节
令食品,从古便沿传至今,“假如青团子一年四季都有得吃,今后过清明节大家一定会少了那份对浆麦草香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