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共30页文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知识点】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人类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直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3、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膜;无细胞器;无核膜核仁;以复制方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知识点】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重要颗粒性物质: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核质毛包括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为F+菌才有的特殊结构,用于传递质粒,间接不良后果是导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寄生于黏膜处的细菌大多有菌毛,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走;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入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而产生的粘液性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5.细菌革兰染色的步骤:龙胆紫-碘液-脱色液-稀释复红第二章细菌生理【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共占120分713微生物学部分大纲要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细胞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具体知识点可参考804微生物大纲要求)笔记根据《微生物学》路福平编为主,《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为辅进行查漏补缺(标注页码基本为路福平版书籍所对应页码,少数为周德庆版书籍所对页码)第一章绪论P1-11一、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类群(一)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三菌三体)。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微生物的共性(五大共性)P11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最基本);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5.适应性强,易变异。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内容: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
2.任务:(1)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发酵微生物)a.利用菌体:scp、生物杀虫剂,保健品,生物制品,指示菌,污水处理b.利用代谢产物:酒,甘油,调味品,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制剂(2)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四、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1、五界分类系统(Whitaker,1969年)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2、六界分类系统(我国学者,1977年):在Whitaker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病毒界,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3、三域学说(美国C.R.Roese,70年代末):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五、微生物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周德庆版P5(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特点:a.无显微镜,没有见到微生物个体b.在应用微生物和防止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验自发地与微生物打交道)c.实践-实践-实践(思想方法上处于低水平的应用)(2)初创期(1676年-1861年:近200年)-起始于1676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个体特点:a.人类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个体b.停留在形态描述阶段c.微生物学科尚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说先驱、发明显微镜(3)奠基期(1861年-1897年)-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径瓶实验,彻底推翻了“生命自生说”特点:a否定“自生说”成功,解决了生命的起源问题b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显微镜放大到700-1000倍)c.分离出了许多重要病原道d.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班理学研究水平e.微生物学科开始形成,进入一系列分支学科研究f思想方法:实践-理论-实践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1)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乳酸发酵等;2)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腐败病、蚕病、酒酸等——巴氏消毒法;3)免疫学——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鹅颈瓶实验。
高三生物选修微生物的培养知识点
高三生物选修微生物的培养知识点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通过培养微生物,我们可以研究它们的生长特性、代谢途径以及与人类、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高三生物选修微生物培养的基本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通常情况下,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营养物质则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如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
此外,培养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是常用的两种培养方法。
液体培养基适用于微生物的大规模培养,固体培养基则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形态和营养特点。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无菌技术的基本原理。
无菌技术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交叉感染的一系列操作方法。
常见的无菌技术包括火焰灭菌、紫外线灭菌、消毒液灭菌等。
在进行微生物培养之前,必须先对培养器皿、培养基和其他实验仪器进行无菌处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是菌落计数。
菌落计数是通过数清培养基表面的菌落数量来推测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一种方法。
通常,我们会在培养基平板上进行稀释,并通过数清不同稀释度的菌落数来推算原始菌液中微生物的浓度。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的时间。
不同微生物对培养的时间要求不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掌握适当的培养时间。
在微生物培养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微生物的特殊培养技术。
例如,纯培养和代对法是常用的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
纯培养是将含有多种微生物的样品进行稀释,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从而使其分离成单菌种的培养。
代对法则是将菌落取出,再进行次代分离,不断重复,从而获得纯净培养物。
此外,还有液体培养技术中的菌液保存和冷冻培养技术,用于长时间保存和传播微生物。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安全问题。
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引起传染病,因此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
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则。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
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 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
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
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
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学研究的任务: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
●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防治微生物有害活动、发觉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学的分科:基础微生物、应用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史前期
●初创期: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奠基期:
●巴斯德——奠基人(创立巴斯德灭菌法、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的方法、
证明发酵是微生物作用而非发酵产生微生物)
●科赫——奠基人: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上建立了细菌纯培养、设计了多种培养
基、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对病原细菌上有科赫法则(PPT1章32p)。
●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中的应用:直接用菌体、用菌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用菌体产生的酶
●我国工业微生物学发展概论
●应用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增加食物来源、兴利除害综合利用、新微生物资源、培育
新品种。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原核类:真细菌、古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4.1微生物的发现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
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篇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第一章细菌第一节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对于细菌的分类鉴定、疾病的诊断、细菌的致病性与抗原性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的形态(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须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千倍才能看到。
通常使用显微测微尺来测量细菌的大小,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很不一致,即使是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可能差别很大。
一般球菌的直径约为0.8~1.2μm;杆菌长1~10μm,宽0.2~1.0μm;螺旋菌长1~50μm,宽0.2~1.0μm。
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中的青壮龄培养物(指对数期)为标准。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细菌的大小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具有明显特征,可以作为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同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动物体内、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大小会有所变化,测量时的制片方法、染色方法及使用的显微镜不同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测定细菌大小时,各种条件和技术操作等均应一致。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并据此将细菌分为球菌(图1-1,图1-2)、杆菌(图1-3,图1-4)和螺旋菌(图1-7)三种。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二分裂,不同细菌分裂后其菌体排列方式不同,有些细菌分裂后单个存在,有些细菌分裂后彼此仍通过原浆带相连,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
1.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根据球菌分裂的方向和分裂后的排列状况将其分为:双球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两相连,其接触面扁平或凹入,菌体有时呈肾形,如脑膜炎双球菌;有时呈矛头状,如肺炎双球菌。
链球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三个以上的菌体呈短链或长链排列,如猪链球菌。
葡萄球菌沿多个不同方向的平面分裂,分裂后排列不规则,似一串葡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环境、健康、食品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特点、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几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通常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
真菌则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的微生物,分为霉菌、酵母菌等多个类群。
而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长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
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细菌的繁殖周期一般在2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真菌和病毒也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行业中,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的发酵、熟化等过程,生产出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在医药领域,微生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生素、疫苗等药物,对
许多疾病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可以进行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等工作,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促进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增进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微生物学教程 DOCX 文档(一)
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知识点——周德庆绪论微生物与人类一.什么是微生物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不是一切微生物都是肉眼不可见的。
例:费式刺尾鱼菌,大小:75μm(宽)X200~600μm(长)纳米比亚珍珠硫细菌,大小:直径100~300μm,最大750μm 3.微生物的定义:是对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细胞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解析:形体微小:一般小于100μm结构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无细胞结构低等生物:进化地位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非细胞生物。
微生物并非分类学术语,而是根据生物体的大小而被人为的划分在一起。
4.微生物类群:①原核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蓝细菌、细菌、古菌。
(支衣立放蓝细古)②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生物(藻类、原生生物)③非细胞生物:(真)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脘病毒)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要考)1.个体小,面积大:比表面积大(产生其余四个共性)2.吸收多,转化快:代谢能力强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控机制5.分布广,种类多:“无孔不入,随遇而安”微生物多样性的体现①物种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多样性③代谢产物多样性④遗传基因多样性⑤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三.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1.史前时期:微生物感性的认识时期2.初创时期:微生物形态的认识时期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首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3.奠基时期:微生物生理学发展时期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微生物学之父(提出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巴斯德消毒法、分离出引起蚕病的微生物、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方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则。
(发明固体培养皿,建立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技术,利用平板分离法寻找并分离到许多病原菌——发现结核病原菌)3.发展时期:微生物生物化学发展时期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提出酶的概念费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生抑菌物质—青霉素4.成熟时期:微生物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主要对象。
1微生物学和抗生素基础知识
右图示:细菌获得 了产生b-内酰胺酶 的基因,从而能够 破坏b-内酰胺抗生 素
选择性压力
1. 当抗生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大多 数细菌是不耐药的 2. 当抗生素存在时,耐药细菌生 长、繁殖,而敏感细菌死亡 3. 抗生素存在情况下,选择性压力 就促使耐药性菌株生长
基因突变
天然情况下不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可以通过突变获得新的基因 而产生耐药性。
杀菌性 治疗目标
依赖于浓度 作用量达到最大
主要抗生素分类及代表药
分类 β -内酰胺 类 亚类
青霉素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方类
代表药
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力百汀)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 (舒普深未得到SFDA批准)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机制
作用于细菌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相似) 四环素类抗生素与A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联合用药
与细胞壁活性剂,如β内 酰胺类头孢菌素或万古霉 素联合使用,有助于氨基 糖苷类药物进入细菌的细 胞质,治疗肠球菌引起的 感染 与抗假单胞菌药物联合用 药,用于治疗绿脓杆菌引 起的严重医院感染性肺炎
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 中枢、过敏
儿童慎用:软骨损害 常用药物:环丙沙星、左 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 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代表药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 素和阿米卡星、链霉素
主要用于治疗假单胞菌等需氧 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结 核感染
易引起听力、肾脏毒性
微生物学第一章
细胞膜( membrane) 细胞膜(cell membrane)
或称胞质膜 细胞壁内侧,包绕细胞质 结构:磷脂、蛋白质, 不含胆固醇 功能: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信号 转导等
中介体(mesosome) 中介体(mesosome)
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 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 于革兰阳性细菌。
最外层,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所构 成的多糖链。 菌体抗原(O抗原),种特异性 缺失,细菌变为粗糙型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G+ 菌与G- 菌细胞壁的比较 细胞壁 强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较坚韧 20~80nm 可多达50层 50%~80% 有 无 革兰阴性菌 较疏松 10~15nm 1~2层 5%~10% 无 有
I
大肠埃希菌 产气杆菌 + -
M
+ -
Vi
+
C试验 C试验
+
(二)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pyrogen) 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 应的物质。本质:LPS –耐高温 –去除方法:250℃干烤、蒸馏、吸附剂等 –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过程无菌操作 毒素与侵袭性酶 色素 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 杀死某些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细菌素 维生素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capsule) 荚膜(capsule)
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 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 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化学组成:多糖/多肽。 形成条件:营养丰富。 染色:不易着色,负染(墨汁)。
光学显微镜下荚膜
电子显微镜下荚膜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1. 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生物群体,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以及一些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 生物分类地位:微生物涵盖了多种生物分类,其中包括:- 原核生物界: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蓝藻菌(蓝绿藻)等。
- 真核生物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界中的原生动物和部分藻类。
- 病毒界:非细胞生物,仅含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依赖宿主细胞复制。
3. 生物学特性:- 体积微小:大多数微生物大小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
- 结构简单/复杂:原核微生物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真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结构有所不同,前者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后者结构更为简化。
- 种类繁多:地球上已知微生物种类数以百万计,且随着技术发展还在不断增加。
- 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生态系统中,包括极端环境如极寒、高温、高压、酸碱极端等地都有微生物存在。
- 繁殖迅速: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繁殖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 易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微生物种群具有较高的进化速度和广泛的适应性。
4. 应用与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地球物质循环、氮素循环、碳循环等生命过程。
- 在医药工业上,微生物用于抗生素生产、疫苗研制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
-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发酵被广泛应用,如酿酒、制醋、乳制品加工等。
-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可用于废水处理、有机废物降解、生物能源生成等方面。
- 在农业生产上,有益微生物可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等。
5. 具体微生物实例:-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不利条件下形成芽孢保护自己,条件好转时又能恢复生长。
-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只能在缺氧环境下生存,其感染会导致破伤风病症。
-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既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微生物学-第一章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蓝细菌 第四节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原核生物(procaryotes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eucaryotic microorganisims ):真菌: 酵母菌、丝状真菌——霉菌、大型真菌— —蕈菌;显微藻类 ;原生动物。
细菌的DNA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
第一节 细 菌
⑵ 质粒(plasmid) 质粒: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染色体
以外的遗传成分,为小型环状 DNA 。 质粒已成为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
第一节 细 菌
6、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一层厚度 不定的胶状物质,称为荚膜。
◆ 大荚膜 :较厚,约 200nm,与细胞壁结合紧 密。
第一节 细 菌
第一节 细 菌
◆ 磷壁酸(又称垣酸):是 G+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G+细菌细胞壁构造
第一节 细 菌
(2)革兰氏阴性菌(G-)细胞壁的构造 G-较 G+细胞壁复杂,可分两层: ◆ 内壁层:由肽聚糖组成,较薄,约 1-2 层,占细胞干重不到 10 %。 紧贴细胞膜,其肽聚糖组成仅具多糖链和短肽。 肽聚糖: 多糖链: G – M – G – M….. 短肽: L-Ala - D-Glu - DAP - D-Ala ★ 没有肽“桥”,直接由Ala-DAP连接。 ◆ 外壁层:由脂多糖(LPS)构成,是G-所特有的,位于细胞壁最 外层的类脂多糖类物质。
第一节 细 菌
G-菌:
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 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将类脂溶解后, 在细胞壁上会出现较大的缝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 出细胞壁,因此,乙醇脱色后,细胞呈无色。再经番红或沙黄等 红色染料进行复染,使 G-菌获得了一层新的颜色 —— 红色,而 G+菌仍呈紫色。
初中生物知识点之微生物
初中生物知识点之微生物初二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微生物1、概念: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种类:(1)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生活1、代谢类型(1)腐生: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寄生: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寄生性微生物发球消费者。
(3)自养型微生物:有此致微生物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作用:发球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生长特点:生长繁殖速度极快。
3、作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尤其腐生性微生物工程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初二生物知识点:微生物微物生与人类关系一、微生物与食品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
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
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2.1.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微生物的一般知识
山西省实验中学 生物教研组:颜威
生命所系 性命相托
一、微生物癿主要类型
1、微生物主要类型 (2)细 菌
ⅱ结构: 荚 膜
化学组成:多糖或多肽
功能:
生命
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
山西省实验中学 生物教研组:颜威
肺炎链球菌
生命所系 性命相托
一、微生物癿主要类型
1、微生物主要类型 (2)细 菌
Ⅲ、来源:
A. 无机化合物:N2、NH3(氨)、铵盐、硝酸盐等 B. 有机化合物:
尿素 牛肉膏 蛋白胨
山西省实验中学 生物教研组:颜威
生命所系 性命相托
二、微生物癿营养
1、微生物所需物质和功能 (1)、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 ② 氮源 Ⅳ、说明:
对于异养微生物:
生命
含C、H、O、N癿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 菌落是鉴定菌种癿重要依据。
• 菌落 是一个种群
山西省实验中学 生物教研组:颜威
生命所系 性命相托
一、微生物癿主要类型
1、微生物主要类型 (3)放线菌 ①、结构: 单细胞原核 分支状癿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
生命
山西省实验中学 生物教研组:颜威
生命所系 性命相托
一、微生物癿主要类型
1、微生物主要类型 (3)放线菌
真核生物
草履虫
原生生物 变形虫
包内寄生虫
山西省实验中学 生物教研组:颜威
生命所系 性命相托
一、微生物癿主要类型 1、微生物主要类型 (1)区分原生生物不原核生物
ⅰ、原生生物: 属于真核生物
主要指单细胞藻类植物和单细胞原生动物等。 例如:衣藻等、草履虫生命等
特点:结构都相对简单,个体十分微小,通常要用 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共44张PPT)
➢ 繁殖条件 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
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
沙门氏菌
➢ 污染渠道
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 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
球菌、类白喉杆菌
胃
正常一般无菌
肠道 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
菌、 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
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鼻咽腔 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
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眼结膜 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 ④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大多数微生物几十
分钟内就可以繁殖一代
➢ ⑤适应性强,易变异(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二、微生物的分布
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适环境,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可分为 如下几类:
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 放线菌: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5%~30%。
人不体同微 洁➢生净物度污分级布别情的染况房间:药应有品足够的的压细差 菌:常见污染药品的细菌是一些生命力 较强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酵母菌:普通土壤中酵母菌含量很少。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的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 酵母菌:普通土壤中酵母菌含量很少。
大肠菌群为枯人和动草物肠杆道中菌的常及居菌一,在一些定条霉件下菌可引,起肠道抵外感抗染。力弱的细菌一般不易造成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微生物是指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我们在生物学的课本中都会学到微生物的知识内容,你想知道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1一、微生物的定义形体微小,肉眼看不到或很难看清它的个体的生物,只有通过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百倍或几十万倍才能看清。
人们称这些微小的生物为微生物微生物的一般特性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分布广、种类多3、繁殖块4、易于变异5、易于培养二、细菌1、细菌形态球状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叠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状长杆菌、短杆菌、球杆菌、棒状杆菌螺旋状弧菌、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特殊结构芽孢、荚膜、鞭毛、纤毛细胞壁:细胞最外层。
起维持菌体固有的外形、屏障、耐受压力的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由粘肽(共有的)、蛋白质、脂类等组成细胞膜:选择性渗透细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维持新陈代谢、参与呼吸作用。
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由磷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组成。
细胞浆(质):是细胞膜包围着的部分,是细菌的基础物质、内在环境,是细菌合成蛋白质、核酸的场所。
基础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细胞核:位于细胞浆内,控制着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细菌的遗传变异信息。
荚膜:某些在细胞壁外包一层粘性物质,相对稳定的附于细胞壁外。
具有保护、能源供应的作用。
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或多肽类。
鞭毛:菌体内长出的细长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
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少量糖类、脂类。
纤毛:比鞭毛更细、短、直、硬,数量更多的毛发状细物。
功能:获得营养,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的一定阶段,能在体内形成一个特殊的休眠体。
杀灭芽孢条件:121℃ 、20分钟,160℃ 、2小时。
判断灭菌是否彻底,一般以芽孢是否被杀灭作为标准。
3.微生物生长周期1、滞留适应期(延迟期)2、对数生长期3、稳定期(最高生长期)4、衰亡期三、酵母菌的特征1.形态结构:大部分为单细胞,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壁、膜、质、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生物界之最”
No
个体最小 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
形态最简 变异最易 起源最早
Image ‘胃口’最大抗性最强 发现最晚 食谱最广 休眠最长 界级最宽
繁殖最快 种类最多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21
三、微生物作用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22
2021/3/11
以下培养条件的限制:1、营养物质消耗;2、
pH改变而受影响;3、中间产物积累的影响;
4、氧浓度改变影响呼吸。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7
(四)易变异,适应强
在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300℃高 温条件下正常生长。
在太平洋深处350℃生活的嗜热菌,南极—18 ℃生长的嗜冷菌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25
3. 微生物与资源
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 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这些产 品除了传统的乙醇、丙醇、丁醇、乙酸、甘油、乳 酸、苹果酸等外,还可生产水杨酸、乌头酸、丙烯 酸、已二酸、丙烯酸、长链脂肪酸、亚麻酸油和聚 羟基丁酸酯( PHB ),等等。由于发酵工程具有代 谢产物种类多、原料来源广、能源消耗低、经济效 益高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故必将逐步取代目前需 高温、高压、能耗大和“三废”严重的化学工业。 另外微生物在金属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独 特的作用。
个体最大肉眼看到。
乳酸杆菌表面与体积比值是1:120000,鸡蛋是 1.5:200,人仅为0.3:1。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5
(二)吸收多,转化快
大肠杆菌在合适条件下,每小时可以消耗相 当于自身重量2000倍的糖,而人体则需要40 年之久。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3
二、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面积大
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 易变异适应强 的特点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4
(一)体积小,表面积大
度量单位:微米(μm)或纳米(nm) 球菌体积:1 μm 3 最小的具有细胞壁的细菌:纳米细菌,其直径
最小仅为50nm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
时间 0点
7点
13点 22点 24点
事件
地球 诞生
地球的首批 居民--厌氧性 异养细菌在
降生
好氧性 异养细 菌产生
鱼和陆 生植物
产生
地人类 出现诞
生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6
微生物与我们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cm2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个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中细菌总数达1000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8
SARS病毒
2021/3/11
狂 犬 病 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口 腔 细 菌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9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0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1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2
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对所有存在于自然界的 一群形体微小、肉眼看不见,必须 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单细胞 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 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在大气层内,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9
微生物特点间的关系
个体微小
比表面积大
巨大的营养吸收面
废物排泄面
吸收多,转化快
环境信息接收面
生长旺,繁殖快
体积小 灵活的代谢机制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20
No Image
PH5时的菌株,脱氧硫杆菌最高为PH10—11,
32%NaCl溶液生活的嗜盐菌等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8
(五)种类多,分布广
1g谷粒含有43000~108000个细菌、228个放 线菌、12000个丝状真菌;1g黄壤含有880000 个细菌、760000个放线菌、740000个丝状真 菌。如果是变粘的牛肉,微生物个数体达3— 300×106个/cm2。如异 常气味的牛肉,微生 物个体数达1.2—100×106个/cm2。
亿个 1g新鲜植物叶子表面大概有100万个微生物 每个喷嚏飞沫中含细菌4500~150000个,重感冒者能
达8500万个 生活在土壤中和地下的细菌数总重量达1003410吨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7
牙齿上的细菌
葡萄球菌引起的脓疱
喷嚏中的细菌
肠 道 上 附 着 的 细 菌
2021/3/11
当前,化学能源日益枯竭问题正在严重地困扰 着世界各国。微生物在能源生产上有其独特的优点: ①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 ②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 源转化成甲烷;③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 菌等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 -- 氢气;④通过微生 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黄原 胶:水溶性胶体多糖,具增粘、稳定、互溶等优良 特性,用它作为注水增稠剂,注入油层驱油;也可 作为钻井粘滑剂,同时可脱去石油中的石蜡,改善 成品的品质);⑤研制微生物电池使之实用化。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23
1. 微生物与粮食
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 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 的病虫害、防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 食转化为糖、单细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 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在自然界物质循 环中作用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24
2 .微生物与能源
1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乳酸菌1小时产1000—10000倍于其细胞重量 的乳酸。
1个500kg的乳牛24h生产的蛋白质约1kg,同 样重量的酵母24h生产500000kg蛋白质。
2021/3/11
生物教研室--张敬慧
16
(三)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在温湿度适宜情况下每20—30′可繁 殖一代。
一个大肠杆菌每天可繁殖73代,理论上达 到47×1020个/天。24小时后一个细胞的后代 重量可达4.722×105kg,有4000个地球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