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导游词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b88fd0c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8.png)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宁波天一阁导游词(精选13篇)宁波天一阁导游词篇1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
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
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
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
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
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
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
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篇2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内的月湖西岸,这里坐落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
它是明朝嘉靖年间(1561-1566年)卸任官员范钦所建的藏书处,楼中摆放着古籍与书案,处处弥漫着厚重的书香气息。
博物馆其实是座江南园林,园区内的东园和南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假山、池塘、亭台等景致,走在古朴的砖木长廊内,感受清幽的环境。
园内建有明州碑林,数百通石碑记载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5篇)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df555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9.png)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5篇)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好了,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天一阁的最后一站南园,在南边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建筑,那里呢是抱经厅,在中间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水池,水池里还有假山,天一阁水池里的假山呢基本上都是用海边的礁石堆砌而成的,而这里呢却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所以这也是南园里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
在水池的北面还有一个建筑,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叫做水北阁,因为在水池的北面所以而得名,但是现在呢已经改建成了中国现存地方志陈列馆了。
在天一阁藏书里呢有两种书非常有名,一种是登科录,就是历代KAO生们的资料。
另一种就是地方志了,地方志又称志书,是记录各个地方风土民情,习俗礼仪,饮食特产等的一种书。
所以如果你要到哪去旅游想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以及当地人的风俗人情的话,去找一下那个地方的地方志看一下就会知道了。
那么这里呢现在正是存放着各个地方的地方志,很多地方的地方志在这里都能够找到,比如说上海,海南,云南等,到目前为止呢这里已经收藏了6730多册了。
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全部参观完了,下面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出去。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2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花轿厅、秦氏支祠和南园。
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漂亮,非常富丽堂皇的花轿,这个轿子呢叫做万工轿,它是我们宁波花轿的典型代表,那么为何要叫做万工轿呢?据说造这么一个轿子,当时要花一万个左右的工人来做,所以就取名为了万工轿。
好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秦氏支祠。
我们先来留意下秦氏支祠的支字,按理说呢应该是之乎者也的之,那么为何变成分支的支了呢,那是因为这里的主人叫做秦君安,他是秦家第三房所生的儿子,所以在秦家没有什么地位,当时他要在这建个祠堂,秦家人不同意,所以他建的祠堂就取名为了从秦家分支出来的祠堂——秦氏支祠了。
在这里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富丽堂皇的戏台,由于这个戏台是祠堂里的戏台,所以戏台前面是过世的祖宗们看戏的地方,中间不能站人,而人们看戏一般是站在两侧的。
宁波天一阁的导游词4篇
![宁波天一阁的导游词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96e9021ed9ad51f11df200.png)
宁波天一阁的导游词4篇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内的月湖西岸,这里坐落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它是明朝嘉靖年间(1561-1566年)卸任官员范钦所建的藏书处,楼中摆放着古籍与书案,处处弥漫着厚重的书香气息。
博物馆其实是座江南园林,园区内的东园和南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假山、池塘、亭台等景致,走在古朴的砖木长廊内,感受清幽的环境。
园内建有明州碑林,数百通石碑记载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
还有书画馆,时常会展出天一阁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和名人雅士的书画佳作。
园区内另有天一阁建成之前的藏书处“东明草堂”、展示宁波民居建筑特色的“秦氏支祠”、以及范氏故居等建筑。
而在麻将陈列馆中则可看到形形色色的麻将牌,让你了解到麻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2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 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
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
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
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3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
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48706f2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7.png)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篇一】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
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
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
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
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
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
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
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
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
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
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
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
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
来,靠近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
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
“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
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
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
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
【篇二】各位游客:大家好!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
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2024天一阁的导游词(实用12篇)
![2024天一阁的导游词(实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85e25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c.png)
2024天一阁的导游词(实用12篇)天一阁的导游词篇1各位旅客朋友们:那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的到来,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天一阁了。
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
天一阁的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44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天一阁呢?那是因为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
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天一阁。
但是现在的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
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天一阁的西大门了。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
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对联,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
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
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0篇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36c72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e.png)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0篇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0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
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宁波天一阁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
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
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
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
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
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
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
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
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
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
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
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宁波天一阁导游词2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尊经阁,明州碑林和千晋斋。
天一阁导游词优秀8篇
![天一阁导游词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bfed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c.png)
天一阁导游词优秀8篇天一阁导游词篇三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尊经阁,明州碑林和千晋斋。
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三层歇山顶的建筑就是尊经阁了,尊经阁里主要收藏的一些皇帝御赐的书籍,十三经以及儒家等等,而现在看到的这尊经阁是在1935年的时候从别处移建过来的。
现在我们再看下这边,这边有很多石碑,这里也有一个名称叫做明州碑林。
明州碑林和尊经阁一样也是从别处移建过来的。
那是在1933年的时候天一阁受到台风袭击严重受损,而天一阁的后人又没能力重修,所以在宁波地方人士的帮助下,建立了天一阁重修委员会,经历了三年,从别的地方移来了很多建筑,这才建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一阁。
而原来的天一阁却只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和宝书楼三部分组成。
好了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明州碑林,现在呢这里总共有173块石碑,那么为何要叫做明州碑林?这些石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石碑呢是在原来宁波拆城筑路的时候出土的,因为宁波在古代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明州,而这些石碑是在明州出土的所以就叫做明州碑林了。
在石碑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字,但是仔细看这些字又都写的非常工整,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工匠们在刻这些石碑的时候是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当年随着石碑的出土呢,还出土了许多砖块,那些砖块呢现在被陈列在天一阁的千晋斋里面,下请大家跟我去看一下。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时就是千晋斋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上面的这块匾额,千表示数量,晋表示时间,现在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看一下,这里呢就是千晋斋的第一展厅,里面放的就是宁波拆城筑路的时候出土的一些汉晋以来的古砖,那么这里的砖呢原来都是北京大学里的马廉教授赠送给天一阁的,当时有一千块左右,但是后来在革命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被毁掉了,而这里的砖块也只剩下了现在的五百块左右了。
现在呢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
看完了第一展厅,现在请大家跟我去第二个展厅里看一下,这里放的是一些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书籍,天一阁原来有藏书7万余卷但是经过了多次浩劫之后就只剩下1.3万余卷了,后来有许多私人藏书家纷纷把自己的藏书捐给了天一阁,所以到目前为止呢天一阁里面的藏书已经有30多万卷了。
最新关于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5篇
![最新关于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44dba1376baf1ffd4fad24.png)
最新关于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5篇关于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了。
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
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44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浙江宁波天一阁呢?那是因为浙江宁波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
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浙江宁波天一阁。
但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
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西大门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
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对联,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
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
浙江宁波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
天一阁导游词作文范文4篇
![天一阁导游词作文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021b1eb52acfc789ebc9e1.png)
天一阁导游词作文范文4篇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月湖西侧的天一街,是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
天一阁好玩吗,下面一起跟随小编来欣赏一下天一阁导游词作文范文吧!天一阁导游词作文范文1 各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姓席,大家可以叫我席导游。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就等于没有到宁波。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滨,建嘉靖(公元1561——1566)之间,是明代兵部首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
历经440多年,成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
走进天一阁,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古朴的建筑,优雅的园林和恬静的环境,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
范钦是宁波鄞州人。
他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1561年升任兵部右侍郎。
在他为官的二十八年中,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收集了许多海内奇书,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等。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参观过了天一阁的西大门、前庭及东明草堂,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这里原来是范钦后人居住的地方。
我们来看,这里有堵非常高的墙,是用来防火的,也叫做防火墙。
在防火墙的两边,一边是范氏的生活区,一边是藏书楼。
当时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禁约。
在这里呢,我们看到挂了许多牌子,这些就是天一阁的禁约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去参观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
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了。
请大家抬头看,在上面的匾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
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就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本书,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天一阁”。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5篇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51754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6.png)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5篇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各位游客,如今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如今我们看到的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宝书楼了,宝书楼是清代留下来的木结构古建筑,我们所说的天一阁有四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指的就是这里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一座两层的木结构建筑,在天一阁的楼上呢它只有一个通间,而楼下却有六间。
为何会这样呢这和天阁名称的由来有关,请大家抬头在上面的扁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写了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于是费尽了苦心,查阅了很多书本,最终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了“天一阁”,同时楼上取天一之数而楼下取地六之数,也是为了防火。
如今请大家抬头来看下这里的天花板,上面呢有很多图案,这些图案上画的是一些水纹和水兽,也是象征着以水克水,我们再来看一下屋子里面,中间的这个人就是范钦了,这里呢还挂了一些以前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些房子,其实这都是各个地方的一些藏书楼,有北京的,杭州的等等,但是我们认真看的话会发觉,这些藏书楼的建筑结构都和天一阁一样。
那是乾隆皇帝为了表扬天一阁在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做出的奉献,于是就下令保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都要仿造天一阁的样子建筑。
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外面的这个水池,这个水池呢叫做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筑用来防火的,同时天一池里面的水呢是和西边的月湖相通的。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假山,这些假山呢是由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建筑的,叫做九狮一象。
大家不仿来找找看,看一下哪几只是狮子,哪只是大象。
或是看一下自己能不能找出九只狮子。
其实这里除了九狮一象外,还有另外一个景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了,惋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景色如今已经看不太清晰了。
下面请大家沿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看一下那块石头像什么?对了像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其实呢她叫钱秀云。
天一阁导游词(通用16篇)
![天一阁导游词(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a9776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a.png)
天一阁导游词(通用16篇)天一阁导游词(通用16篇)天一阁导游词篇1各位来宾: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月湖之滨的天一街上。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由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了。
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环境优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西大门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天一阁的西大门,首先印入我们眼前的是一对清代的石狮子。
这对石狮子是清代的时候,浙东工匠的作品。
它们原本守护的是寺院,“下岗”后“再就业”,来到了这里。
后面的木门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单体,1980年迁建过来的。
平面三开间,硬山式屋顶,五层马头墙。
请各位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去,“南国书城”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宁波宁海籍国画大师潘天寿在1962年的时候所写的。
这个匾额所用的字体是隶书。
由于宁波在中国的南方,故城“南国”。
“红豆生南国”,书乃读书人的相思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成为南国也是十分恰当的。
“书城”的意思是,一座以书筑成的城,一座为书的安全而筑的城。
请大家看下面的这幅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
这幅对联是由当代版本目录下泰斗,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1981年78岁时专门为天一阁书写的。
用的是“钟鼎文”。
所谓“钟鼎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商周时期的华夏先民刻在青铜器如钟、鼎之类上的文字,说他是文字,其实说是符号似乎更确切一些。
这幅对联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时间悠久,藏书规矩、藏书精神可师可法。
下联说到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后的感叹心情。
黄宗羲号南雷,在清代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破例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人,后来应天一阁传人的请求写国一篇专记《天一阁藏书记》,落笔就写了四个“难”字:“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9篇)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5eb04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2.png)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9篇)浙江天一阁导游词(精选9篇)浙江天一阁导游词篇1大家好!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
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__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20__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__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2。
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
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
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
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
”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天一阁图片集萃(3)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5篇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5da0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7f.png)
5篇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一)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
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
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
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
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5篇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二)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5篇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2edb1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71.png)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5篇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宝书楼了,宝书楼是清代留下来的木结构古建筑,我们所说的天一阁有四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指的就是这里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一座两层的木结构建筑,在天一阁的楼上呢它只有一个通间,而楼下却有六间。
为何会这样呢这和天阁名称的由来有关,请大家抬头在上面的扁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写了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于是费尽了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了“天一阁”,同时楼上取天一之数而楼下取地六之数,也是为了防火。
现在请大家抬头来看下这里的天花板,上面呢有许多图案,这些图案上画的是一些水纹和水兽,也是象征着以水克水,我们再来看一下屋子里面,中间的这个人就是范钦了,这里呢还挂了一些以前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些房子,其实这都是各个地方的一些藏书楼,有北京的,杭州的等等,但是我们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些藏书楼的建筑结构都和天一阁一样。
那是乾隆皇帝为了表扬天一阁在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做出的贡献,于是就下令收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都要仿造天一阁的样子建造。
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外面的这个水池,这个水池呢叫做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造用来防火的,同时天一池里面的水呢是和西边的月湖相通的。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假山,这些假山呢是由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建造的,叫做九狮一象。
大家不仿来找找看,看一下哪几只是狮子,哪只是大象。
或是看一下自己能不能找出九只狮子。
其实这里除了九狮一象外,还有另外一个景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了,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景色现在已经看不太清楚了。
下面请大家沿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看一下那块石头像什么?对了像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其实呢她叫钱秀云。
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导游词
![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ad539a7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4.png)
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导游词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导游词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来宾: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月湖之滨的天一街上。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由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了。
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环境优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西大门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天一阁的西大门,首先印入我们眼前的是一对清代的石狮子。
这对石狮子是清代的时候,浙东工匠的作品。
它们原本守护的是寺院,“下岗”后“再就业”,来到了这里。
后面的木门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单体,1980年迁建过来的。
平面三开间,硬山式屋顶,五层马头墙。
请各位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去,“南国书城”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宁波宁海籍国画大师潘天寿在1962年的时候所写的。
这个匾额所用的字体是隶书。
由于宁波在中国的南方,故城“南国”。
“红豆生南国”,书乃读书人的相思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成为南国也是十分恰当的。
“书城”的意思是,一座以书筑成的城,一座为书的安全而筑的城。
请大家看下面的这幅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
这幅对联是由当代版本目录下泰斗,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1981年78岁时专门为天一阁书写的。
用的是“钟鼎文”。
所谓“钟鼎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商周时期的华夏先民刻在青铜器如钟、鼎之类上的文字,说他是文字,其实说是符号似乎更确切一些。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精选5篇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5ebf3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3.png)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精选5篇推荐文章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热度: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5篇热度:浙江天一阁导游词范文热度:游故宫的导游词800字热度:四川五彩池导游词热度: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浙江天一阁导游词精选5篇,欢迎借鉴参考。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一)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
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
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
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
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二)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内的月湖西岸,这里坐落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
2022浙江天一阁导游词
![2022浙江天一阁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184e99e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5.png)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由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 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藏书楼自明 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 440 多年的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 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 3.1 万平方米, 环境优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 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照壁上气势宏大的“溪 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 里拍照留念。这幅八骏图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间老艺 人胡善成。天一阁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参观完这块照
第1页 共27页
壁后,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左面是 1980 年新建的 书库和阅览室)。可以看见天一阁的又一块照壁,大家知道它叫什 么吗?它统称为“麒麟”。但细分下来,这是一个龙角、牛花园,以防附近一旦发生火灾不会遭受 其害。到了清初时,范钦的曾孙范文光请来名匠垒起玲珑假山“九
第3页 共27页
狮一象”、“福禄寿”等。由名匠大师堆砌造就的玲珑剔透、形 象逼真的假山中有许多动物,大家不妨数一数共有几只?
主人为了保护藏书楼而制定了极为森严的规定,同时作为一 份私人财富,藏书楼也是外人不可染指的。然而世代规约不可能 是一成不变的,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族人是明末 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 1673)黄宗羲由于 他的道德、文章、学识、气节在当时普遍受到人们的敬佩。在范 氏族中曾做过嘉兴府学训导的范友仲帮助下,很快取得了范氏各 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阁。原来范钦后代为防止藏书失散,还议 定藏书由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齐集, 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全部藏书,还为天 一阁藏书整理编目作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浙江天一阁博物馆导游词(一)各位来宾: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月湖之滨的天一街上。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由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了。
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环境优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西大门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天一阁的西大门,首先印入我们眼前的是一对清代的石狮子。
这对石狮子是清代的时候,浙东工匠的作品。
它们原本守护的是寺院,“下岗”后“再就业”,来到了这里。
后面的木门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单体,1980年迁建过来的。
平面三开间,硬山式屋顶,五层马头墙。
请各位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去,“南国书城”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宁波宁海籍国画大师潘天寿在1962年的时候所写的。
这个匾额所用的字体是隶书。
由于宁波在中国的南方,故城“南国”。
“红豆生南国”,书乃读书人的相思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成为南国也是十分恰当的。
“书城”的意思是,一座以书筑成的城,一座为书的安全而筑的城。
请大家看下面的这幅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
这幅对联是由当代版本目录下泰斗,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1981年78岁时专门为天一阁书写的。
用的是“钟鼎文”。
所谓“钟鼎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商周时期的华夏先民刻在青铜器如钟、鼎之类上的文字,说他是文字,其实说是符号似乎更确切一些。
这幅对联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时间悠久,藏书规矩、藏书精神可师可法。
下联说到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后的感叹心情。
黄宗羲号南雷,在清代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破例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人,后来应天一阁传人的请求写国一篇专记《天一阁藏书记》,落笔就写了四个“难”字:“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后面的一副对联则为近代文学家、原文化部部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
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
请大家抬头,上面还有一块匾额,“天一阁”,这个匾额的字体是楷书,没有落款。
据天一阁人讲,是从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中一个字一个字挑出来,并做技术处理。
范钦铜像、溪山逸马图(这一段对范钦仅做简单介绍,具体的可以选择在车讲完成)进门后请大家往后看,这幅对联: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
是由宁波本地的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在1963年提写的。
看完这幅对联,请大家回过头来看这个铜像。
这个铜像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
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宁波鄞县人。
他年幼时并不聪明,但在祖父和叔父的教诲和熏陶下,自幼苦读四书五经及名家书籍。
家族中没有的书,他就到各藏书家那里去翻、去借、去抄。
由于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求学,23岁时首次去杭州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
27岁进京参加会试,中了贡士,在殿试中入选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列三十八名。
范钦中进士后不久,就出任湖广隋州知府,属一级地方长官,在这等级制度森严的明朝是较少见到的。
此后,范钦到处做官,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直到明嘉靖三十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同年十月辞去官职,回到宁波。
范钦的官宦生涯,为他的藏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铜像后面照壁上的这幅图,叫做溪山逸马图。
画面高2米,长4.9米,是一幅堆塑作品,是已故宁海籍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堆塑作品。
据说这种堆塑是用蚌壳灰、稻草灰和泥等堆塑刻画出来的,非常繁琐复杂,十分精巧。
我们仔细看这幅作品,八匹骏马在溪边休息,形态栩栩如生。
画面造型粗看觉得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
天一阁的堆塑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胡善成先生的力作。
这幅溪山逸马图,一下子把人们的视线紧紧锁定在这好似无意间安排的审美空间内,避免了南北两侧视线内高大建筑对小庭院的压迫感,构思之精妙由此可见一斑。
1983年3月23日,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参观天一阁时,大大夸赞了这个堆塑作品,不止合影留念,还用自己带的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10多张照片带就去留作纪念。
现在请大家往上看,跳斗上还雕有“三国演义”等戏剧人物。
参观完这块照壁后,我们从旁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参观。
门楣上的“春随人意”四个字著名的绍兴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题写的。
东明草堂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照壁,也是胡善成老先生的堆塑作品,有人说是四不像,有人说是麒麟,天一阁人说是“獬豸”。
据史书记载,獬豸是头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辩是非曲直,看到人打架什么的,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
古代各朝的执法官员的衣服上也绣有獬豸的图案。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这个叫做东明草堂宅子,原是范氏司马第前宅的中厅和主客厅,因范钦自号东明,所以称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
原建筑是五开间,但是已经被毁。
现在的建筑是由清代道光年间的木结构房子于1980年改建而成的,面阔三间,单层硬山式建筑。
东明草堂是范钦早年的藏书楼,后来藏书越来越多放不下了,就建造了真正的天一阁宝书楼,这里就成为了会客厅,现在主要用来接待一些重要领导。
范氏故居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宅子,是范氏故居,是范钦宅地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
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去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
在进入故居之前,我们看到的这幅对联“佳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是凡是后人范永祺所写的,从这个对联中,可以看出他的自豪、自足、自得其乐、自我陶醉。
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范氏故居,左边主要是一个藏书楼的“情景再现”,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右边。
这里有三个人物,涉及到了一个典故。
话说当时80岁高龄的范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把大儿子范大冲和二媳妇叫到床前,他把遗产分为了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一座楼和一楼藏书,让他们挑选。
儿子范大冲善解父意,选择了全部藏书,并表示愿意再投入,以增加藏书并保护和修缮好天一阁。
也是从范钦的这一次分家产开始,天一阁的藏书制度更加严格,制定了很多的规范,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女子不得登楼等等。
关于这个女子不得登楼,还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我们稍后再讲。
宝书楼(天一阁)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真正的藏书楼,天一阁,也叫做“宝书楼”,是范钦存放书籍的明代老房子。
这是一座重檐硬山顶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空气流通。
六开间的西间安排上下行走的楼梯,东间楼下放杂物,楼上空着,用来隔潮,因为宁波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之际多东南方向来的台风,湿度很大,对保存藏书非常不利。
楼下其余房间当初是用来会客的,现在中间放的是范钦的铜像。
而楼上中间的四间便是真正的藏书之地。
六开间的房屋格局比较少见,因为中国传统的房屋讲究的是对称,以中堂为轴,两边对称,因此间数为奇数而不是偶数。
天一阁的这个“天一地六”的模式,在清代的时候,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垂青,指令收藏四库全书的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等七处藏书楼,都要仿照天一阁的式样和结构建造。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天一阁会叫做天一阁呢。
关于天一阁的命名,一般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范钦在读书时看到《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受启发而设置了这座楼,并取名天一阁。
关于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天一阁的天花板的藻井图案,都是古代的水纹和水兽,也象征了以水克火。
另一种说法是,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而成为天一阁,所以楼上书橱编号有“日、月、星辰”等字。
天一阁建成后,也经过几次修葺。
最大的一次修葺是在1933年9月18日台风刮塌天一阁东墙后,范氏无力维修。
鄞县文献委员会发起组织了“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共计工作人员30人。
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制定了简章和办事细则,向社会各界募捐,至1937年6月,维修工程完工,共收捐款2万多元。
从这次修缮开始,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逐渐向公共藏书楼方向过渡、发展。
1949年宁波解放,范氏后人将天一阁捐赠给国家。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天一阁前面的假山泉石。
郭沫若先生是这样形容的:林泉雅洁多奇石。
天一阁前的假山与水池占地面积很少,但非常精致,论年龄,水池比假山年纪大,因为水池是范钦造天一阁的时候挖的,为什么要挖这个水池呢,还是那句话,寓意以水客火。
水池边上的假山石头上有“天一池”三个字,是1934年修葺天一阁的时候刻的。
旁边的这些假山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由范钦的后裔范光文增加的。
假山的年龄与假山旁边的那颗三叉大樟树差不多,因为樟树也是那个时候种的,大概算算,也有300多岁了。
说到假山,大家都知道在苏州园林中,大多数取材于“皱透漏痩丑”的太湖石为主,而这里的假山则是就地取材,用的是产于宁波海滨和岛礁上的海礁石。
总体来说这里的假山造型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假山石头堆成九狮一象等。
我们重点把目光集中在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叫做美女照镜。
关于这个石头,就涉及到天一阁的其中一条规范“女子不得登楼”。
话说当时有个美女叫做钱绣云,是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
据记载,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了能登上天一阁读书,就托邱太守为媚,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以为可以如愿以偿上楼看书了,但她万万没想到成了范家的儿媳妇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楼。
说是古代妇女的一大职责是下厨房做饭,跟火打交道,而书最怕的就是火,所以妇女不得登楼。
最后她含恨而死,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望者天一阁。
尊经阁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一阁的北面,眼前的这个建筑叫做尊经阁。
尊经阁原来是宁波府学(孔庙)的藏书楼。
1935年,因建造体育场,宁波府学(孔庙)被拆掉,尊经阁也无处安身。
而天一阁在那个时候,刚好在做大规模的修葺。
重修天一阁委员会便征购了天一阁北面的房屋,把地面修平后,将尊经阁移建到了这里。
话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媒体记者、游客把尊经阁错认为天一阁,将尊经阁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报道说现在的天一阁如何如何啦,闹出了好多笑话来。
说到主要原因,还是得归咎于天一阁是在太朴实,太不起眼了,而尊经阁飞檐翘角,巍峨壮观,门前蹲了两只石狮子,还有一棵硕大的广玉兰,非常气派,太符合他们心中想象的天一阁了,于是就张冠李戴了,天一阁人对于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哭笑不得。
现在的尊经阁主要用来收藏天一阁内部用的工具书,延续了它的藏书功能,楼下通常用来接待贵宾观赏馆藏古籍和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