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2ppt
合集下载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精品PPT】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0e7ad003d8ce2f0166235c.png)
VP
• 正常时(少量VP↑)→抗利尿效应,只有血
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即交感、RAA系 统活动发生异常时),才引起升压效应;
• 大量VP↑,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缓
冲升压效应;
• 是缩血管(除脑血管外)最强烈的一种体
液因素。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心房钠尿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
脉管壁通透性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导 致局部水肿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激素间作用
舒 血 管
心房钠尿肽、 肾上腺髓质激素 NO等
相互作用 彼此联系
缩 血 管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血管升压素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血管平滑肌
肾集合管细
细胞膜
胞膜
引
起
反 应
体内血管广 泛收缩,外 周阻力增大
促进肾集合 管对水的重 吸收而引起 抗利尿效应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血浆晶渗压↑
+
渗透压感受器
血容量↓
-
容量感受器
BP↓
-
压力感受器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血管升压素(VP) 下丘脑--垂体束
神经垂体
血管收缩、抗利尿效应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
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 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 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 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 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心血管活动
1血液
全身性体液调节
2局部组织中化学物质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课件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86060484868762cbaed58e.png)
ACh
受体 2 作用 —血管收缩(强)
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
2—血管舒张(弱)
(三)心血管中枢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
经元集中的部位。
心迷走神经元
1.延髓心血管中枢——基本中枢 心交感神经元
交感缩血管神经元
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神经 元平时都有紧张性活动,分别称为心迷走紧张、心交 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 。
实验原理
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循环系统内足够 血液充盈、血管张力。
动脉血压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包括各种心血管反射(特别是减压反射)通
过调节心血管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进 而调节动脉血压。 体液调节中最重要的是儿茶酚胺。肾上腺素作用于心 脏β1受体,可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输出 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a受体,可使 血管广泛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动脉血压升高。
心率↓ (负性变时) 收缩力↓ (负性变力) 房室传导↓ (负性变传导)
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分 布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
心室肌较少(余同
界、房室束、心室肌
交感神经)
递 质 去甲肾上腺素 (NE)
乙酰胆碱(ACh)
受 体 心肌1受体 作 用 Ca2+内流 正三变
心肌M受体 K+外流 负三变
2. A分布密度>V,小A分布密度>中、大A 3. 调节血压作用大 4.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紧张性↑ →缩血管,紧张性↓→舒张血
管
2.舒血管N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
⑴交感舒血管N纤维:骨骼肌血管 N末梢→ACh→血管M受体→血管舒张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5dea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1.png)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ABCD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 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药物治疗
01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降血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水 平。
03
02
降血压药物
如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用于 控制血压。
03
血压和血流
01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 力,是心血管活动的重要参数 之一。
02
血流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速度和方向,受到血压、血管 阻力和心脏收缩力的影响。
03
血压和血流的变化可以反映心 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过高或 过低的血压以及异常的血流都 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04
心血管活动的病理反应
详细描述
心肌缺血的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肌梗死 的症状包括持续的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等。心肌缺 血和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
05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心钠素和内皮素
心钠素由心房分泌,具有很强的利尿排钠作用;内皮素则是一种强 烈的缩血管物质,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自身调节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能够在没有外来神经和体液因 素影响的情况下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
心肌细胞的代谢产物
心肌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氢离子等 ,可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收缩性。
生理学PPT课件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生理学PPT课件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d90a1ef9b4daa58da0114afa.png)
走 神
位于心内神经节
经
是胆碱能神经元
递质: ACh
受体:M受体ຫໍສະໝຸດ 负 性支配:心脏各部分
作
作用:
用
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4-
点击》》
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 负性变时作用的机制:
(3)肽能神经纤维 有:神经肽、 血管活性肠肽(VI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阿片肽 作用:尚不清
-5-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缩血管神经纤维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概述: 调节目的:
使血流量满足
机体活动的需要。 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血管 神经支配 中枢
反射性 全身性 局部性 调节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1-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N支配及其作用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心交感神经:
节前神经元: 位于T1~T5侧角细胞。
-8-
(二)心血管中枢 定义:
1.延髓心血管中枢: 最基本中枢
⑴ 缩血管区: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引起心交感紧张、交感缩 血管紧张
⑵ 心抑制区: 延髓背核、疑核→引起心迷走紧张 ⑶ 舒血管区: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抑制缩血管区 传入N接替站: 孤束核 ⑷ 心抑制区: 延髓背核、疑核→引起心迷走紧张-9-
——交感缩血管纤维 源于:T1-- L2~3 递质和受体:节前纤维为Ach,节后纤维为NE
NE + 血管平滑肌α受体→收缩 分布密度: ①皮肤>骨骼肌及内脏>冠脉及脑血管 ②A>V ③口径愈细,分布密度愈高
-6-
交感缩血管紧张——安静时,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持续发放低频冲动的特征。
作用:
点击》》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2ppt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2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07e2c8aaea998fcd220ec0.png)
局部体液调节因子产生后往往容易被 破坏,不能随血液运送到较远的组织器 官发生作用,一般只能在产生的局部发 挥作用。主要包括:
激肽
组织胺
前列腺素
阿片肽
心钠素
精选可编辑ppt
28
血液循环
激 肽:
血管舒张素 血浆中的低分子量激肽原在肾脏、唾液 腺、胰腺、汗腺和胃肠道粘膜等器官组 织中,被腺体激肽释放酶水解所产生的 一种10肽,也叫做胰激肽。
定。牵张血管平滑肌舒张,维持血量相对恒定,血压降
低。
2、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灌注压下降,血流量下降,局部代谢产物增加,舒张血管带
走代谢产物;血管收缩,R升高。
精选可编辑ppt
34
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a)正常情况下窦房结(蛙是静脉窦)自律性最高,它能自动兴 奋并向外传播,是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启动部位,故称为 正常起博点。
13
精选可编辑ppt
14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许多感受 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
机械牵张——低压力感受器 适宜刺激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
精选可编辑ppt
15
4、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指存在于躯体上及内脏的感受器对机体活动状 态发生改变时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例如:前列腺素F2α(PGF2α)可使静脉血管收缩。 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I2(PGI2)有强烈的
舒血管作用,是机体内重要的降血压物质,它们和激肽一 起,与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等升血压物质的作 用相对抗,对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精选可编辑ppt
31
血液循环
心钠素(Cardionatrin):
激肽
组织胺
前列腺素
阿片肽
心钠素
精选可编辑ppt
28
血液循环
激 肽:
血管舒张素 血浆中的低分子量激肽原在肾脏、唾液 腺、胰腺、汗腺和胃肠道粘膜等器官组 织中,被腺体激肽释放酶水解所产生的 一种10肽,也叫做胰激肽。
定。牵张血管平滑肌舒张,维持血量相对恒定,血压降
低。
2、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灌注压下降,血流量下降,局部代谢产物增加,舒张血管带
走代谢产物;血管收缩,R升高。
精选可编辑ppt
34
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a)正常情况下窦房结(蛙是静脉窦)自律性最高,它能自动兴 奋并向外传播,是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启动部位,故称为 正常起博点。
13
精选可编辑ppt
14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许多感受 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
机械牵张——低压力感受器 适宜刺激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
精选可编辑ppt
15
4、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指存在于躯体上及内脏的感受器对机体活动状 态发生改变时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例如:前列腺素F2α(PGF2α)可使静脉血管收缩。 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I2(PGI2)有强烈的
舒血管作用,是机体内重要的降血压物质,它们和激肽一 起,与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等升血压物质的作 用相对抗,对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精选可编辑ppt
31
血液循环
心钠素(Cardionatr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
血液循环
全身性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3、升压素(vasopressin)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中的嗜铬细胞——肾上腺素(E)
和去甲肾上腺素(NE)。
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直接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 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在结构上这两类激素都含有儿茶酚胺
兔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自成一束,与迷走神 经伴行,称为减压神经.
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引起心 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血液循环
心脏的神经支配:
正性变时——心率加快 交感神经系统的心交感神经 正性变传导——传导加快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正性变力——收缩加强 双重支配 节前纤维(Ach-N受体) 节后纤维(NE- 1受体)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心迷走神经——作用相拮抗,强度不等。 (Cardiac vagus nerve) (占优势)
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血液循环
组
胺:
由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许多组 织,特别是皮肤、肺和肠粘膜组织的肥大细胞中, 含有大量的组胺。当组织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以及 过敏反应时,均可释放组胺。 组胺有较强的舒张血管的作用,并能使局部毛 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缩,彼此分开, 使内皮细胞间的裂隙扩大,血管壁的通透性明显增 加,导致局部组织水肿。
结构,因而又称为
血液循环
儿茶酚胺类物质
E和NE对心血管的作用决定于靶细胞膜上受 体的类型及其受体的亲和力。肾上腺素能受体 主要有两种:α和β两类,E与这两类受体结 合的能力均较强,而NE主要激活α受体。
血液循环
为什么肾上腺素是强心药?
肾上腺素(强心药)
心肌细胞 β1受体 皮肤、肾等 α受体 骨骼肌血管等 β2受体
第三章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血管生理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 经 调 节 体 液 调 节 自 身 调 节
机体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 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水平不 同,对血流量的需要也就不同。 机体可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 调节心脏和部分血管的活动,从 而满足各器官、组织在不同情况 下对血流量的需要,协调各器官 之间的血量分配。
血液循环
心血管中枢: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cardiovascular center)
延髓心血管中枢
心交感神经中枢、心迷走神经中枢与支配血 管平滑肌的交感缩血管中枢均位于延髓中。 小脑——电刺激小脑顶核
高位心血管中枢
下丘脑——内脏功能整合
大脑边缘系统——情绪激动
血液循环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血液循环
心钠素(Cardionatrin):
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牵拉心房壁)
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 使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使心输出量减少
心钠素作用于肾脏上的受体,还可以使肾排水和 排钠增多,具有强烈的利尿和利钠作用,因此也 称为心房利尿钠肽(Atriel natriuretic peptide)。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 的合成与释放
血液循环
前列腺素:
一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类物质,存在于全身许多组 织中。前列腺素按其分子结构差异,可分为多种类型,不 同类型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例如:前列腺素F2α(PGF2α)可使静脉血管收缩。 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I2(PGI2)有强烈 的舒血管作用,是机体内重要的降血压物质,它们和激肽 一起,与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等升血压物质的 作用相对抗,对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血液循环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血压 升高
血压 下降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窦神经 主动脉神经 舌咽神经 延髓心血管中枢 迷走神经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兔——减压神经
血液循环
减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
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起 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称为减压反射。 在一般安静状态下,动物的动脉血压值就已高于压力 感受器的感受阈值。所以,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 受器发放冲动,引起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不仅发生在血 压升高时,而且经常存在。 ※
血液循环
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或额外收缩:※ 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次节律兴奋传来之前, 给予心肌一次额外的刺激,则可引发心肌一次提前的收缩。
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 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态。这样 的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当刺激频率升高时,可描记出平滑的收缩曲线,这样 的收缩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引起完全强直收缩所需的最低刺激频率称临界融合频率。
血液循环
阿片肽:
含吗啡样物质的神经元 β内啡肽 血 浆
血管壁上的阿片受体
交感神经活动
心迷走神经活动
使血管舒张
导致血压降低
自身调节
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器官本身对局部组织或血管的调节。
血管的自身调节主要有两种学说: 1、肌源学说 血压升高,牵张血管平滑肌收缩,为维持血量相 对恒定。牵张血管平滑肌舒张,维持血量相对恒定, 血压降低。
生理功能:促进肾脏对 水的重吸收,故又称抗利 尿激素。※
血液循环 局部性体液调节:
局部体液调节因子产生后往往容易被 破坏,不能随血液运送到较远的组织器 官发生作用,一般只能在产生的局部发 挥作用。主要包括:
激肽 前列腺素 心钠素 组织胺 阿片肽
血液循环
激 肽:
血管舒张素 血浆中的低分子量激肽原在肾脏、唾液 腺、胰腺、汗腺和胃肠道粘膜等器官组 织中,被腺体激肽释放酶水解所产生的 一种10肽,也叫做胰激肽。 缓激肽 血浆中高分子量激肽原在血浆激肽释放 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9肽。
交感神经末梢 心血管中枢
醛固酮 肾小管重吸收
血压上升 血流量上升
该系统升压作用显著,并与机体内的一些降压物质相互作 用,对机体内动脉血压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循环血量↓ 等适宜刺激
血液循环 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 核神经元合成、经轴突输送 到垂体后叶再释放入血的一 种激素。此激素在正常情况 下不参与血压调节。只在机 体严重失血时,才产生一定 的缩血管作用,使因大失血 造成的血压下降得以回升。
躯体运动神经与植物性神经
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受大脑意识的支配;其细胞体存在于脑和脊髓中, 神经冲动由大脑到效应器只需一个神经元。
支配内脏的神经——植物性神经或称自主神经
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识的控制;胞体部分存在于脑 和脊髓,部分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植物神经节中,神 经冲动由脑到效应器需要更换神经元。其中神经节前的 称为节前神经元,节后的称为节后神经元。
血液循环 血管的神经支配:
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 (Ach-N) (vasoconstrictor fiber) (NE- 2) (NE- ) 收缩 舒张
交感舒血管神经——(Ach-M)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Ach-M) 舒血管神经纤维 (cardiac vagus nerve) 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皮肤血管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VIP)——汗腺
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能 够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要重吸收, k+排出增加,称为保Na+排K+作用,同时,促进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血液循环
血钠下降 肾脏(近球小体)
血管紧张素原 肾 素 血管紧张素Ⅰ 转肽酶 血管紧张素Ⅱ 氨基肽酶 血管紧张素Ⅲ 缩血管作用
刺激
肾血流量减少
2、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的总效应是 使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增加和心输出量增 加,故血压显著升高。 化学感受器主要影响呼吸系统。正常情 况下对心血管活动作用不明显,只有在严 重缺氧、窒息、动脉血压过低,危及生命 时才发生作用——重新分配血量(增加心 脏和脑部血流量),以缓济急!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许多感受 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
机械牵张——低压力感受器
适宜刺激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
4、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指存在于躯体上及内脏的感受器对机体活动 状态发生改变时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躯体运动加强时,心率加快、心 输出量增加,参与运动的肌肉中 血管舒张,内脏血管收缩;
动物进食时,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骨骼肌血管收缩,胃肠道血管舒张;
高温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内脏血管收缩; 低温时皮肤血管则收缩
血液循环 体液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 某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活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这些体 液因素中,有些是通过血液运输而广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有些则在组织中形成,主要作用于局部的血管,对局部组 织的血流起调节作用。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4、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血液循环
颈动脉窦 和主动脉弓血 管壁的外膜下, 有丰富的感觉 神经末梢,主 要感受由于血 压变化对血管 壁产生的牵张 刺激,常称为 压力感受器。
在颈动脉体和 主动脉体,或在延 髓的特定区域,存 在着对血液中CO2 分压、pH和O2分 压变化敏感的化学 感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