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区域共同体所包含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和,具有区位性、多元性、共赏性、和谐性和群众性等特征。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如何服务人和培养人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基础首先是“构建和谐社区”,只有每—个社区都是和谐的,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灵魂,构建和谐社区,必须以社区文化为切入口。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既是当前社区建设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社区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区域共同体所包含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是区域性的、全方位的大众文化。它既包括市民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思维定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包括为提高市民素质、满足市民精神需求的社会性、公益性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是一个地域性的综合文化现象,具有一些与其他文化现象和活动所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区位性。这是社区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反映的是某一特定地域内的社会文化特色。首先,由于受到社区特定环境条件、居住人口、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各个社区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次,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倡导者的素质爱好不同,会对社会文化活动起到不同程度的导向作用,形成不同的文化生活风气。再次,社区文化是以一定地域内的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的,文化活动的组织也是依靠这一地域内的社会群体和团体,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文化活动都是依据服务主体的特点和地理环境条件而展开的,所以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2、多元性。现代社区人口异地化程度高,居民因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文化兴趣。因此,城市社区就像一个“万花筒”,各种各样的文化杂陈其中。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都市文化和乡土文化、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等等。社区成员的异质性是社区文化呈现多元化的根本原因,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因而体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导致他们的文化需求的差异性。因此,以他们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文化在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3、共赏性。从本质上看,社区文化是由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一经形成,便会对社区成员产生深刻的影响。社区成员既是社区文化的参与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他们在创建社区文化的过程中,身心也享受到充分的愉悦。对他们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更容易产生认同感。社区成员由于生活于社区之
中,受到社区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其社会化的进程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社区文化是每个社区成员都可以享受的资源,其共享性是社区居民凝聚力的源泉。
4、和谐性。社区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是它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区成员共同建设起来的一种群体文化,一旦形成,便成为全体社区成员所遵守的一种文化范式,体现出和谐性的特征。由于它不是靠法律和行政命令来规范,而是靠社区文化氛围、舆论引导、榜样示范等进行熏陶感染,因此,它可以把社区内不同文化、职业背景的市民整合起来,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空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社区风气和文化氛围。
5、群众性。社区文化是地道的群众文化、群众演出、群众创作、群众歌咏、群众竞技、群众娱乐、群众教育,都是以群众为主体。群众既是策划者、表演者,也是观众和评判员。社区文化的群众性特点将其与被少数垄断的“贵族”文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文化区别开来,它是扎根于群众的社区居民自娱自乐和自我教育的文化。
二、社区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了人们对更高的生活质量的期望。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进入社区成为“社会人”,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都期待在社区得到满足。再者,由于体制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出现了一些社会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城市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
1、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共同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还应当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而社区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的功能体现。“社区文化对于社区建设的意义非同一般。社会越发达,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文化就越会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城市社区文化在整个社会的基层文化也就越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部分,从物质基础的经济建设,到非物质的伦理道德、精神文化、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作为基层文化,社区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因而,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们在思想上、精神上要
和谐。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社区是社区人无限依附的精神家园。社区精神是社区人所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是潜移默化影响、统摄社区人思想和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社区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能有效影响、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培养社区居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排斥颓废、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并有效抑制由于社区居民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引发的矛盾、冲突,纠正社区居民的行为偏差,保持社区的良好秩序,进而维护整个社区的安定团结,使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有利于营造宽松、融洽、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3、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文化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桥梁。社区文化以其特有的功能,通过文化活动这个媒介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共同爱好的社会群体,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营造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同时,社区文化具有独特的整合功能,通过文化的途径,可以使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逐渐与和谐社区的要求相一致,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夯实基础。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灵魂,和谐社区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目前,建设社区文化必须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多品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精神生活需求,把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放在首位,也就是说,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定位在如何服务人和培养人上。
1、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社区文化的繁荣,需要一定的设施,包括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健身场所、文化娱乐场所等,因而必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文体活动空间。其筹资方式,除政府出资外,还可通过企业、个人、民间等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以加大对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另外,在目前社区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的设施,避免短缺和闲置并存的情况,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在个别社区中,一些单位有较多的设施,如体育健身场所、文化娱乐场所等,随着后勤服务逐步从单位中脱离并走向社会化,这些场所也应该向社区居民开放。这样既可盘活资源,又能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
2、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所谓社区意识,就是社区成员单位和居民群众对所属社区在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意识是相互作用的,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反过来社区意识的增强又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开展。在社区中,有功能各异的组织团体和个性不同的个人,要把他们聚合起来,就必须培养他们的社区意识,使他们对社区文化产生认同,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要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可以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在社区内形成人人都是社区主人的氛围;另一方面,可通过加强社区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市民之间的亲和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力度,从而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