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的中医按摩疗法
子宫脱垂民间偏方秘方

子宫脱垂民间偏方秘方【临床特点】指子宫由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口外。
平时常感下腹部沉重、腰酸,劳累后则感到有东西落出阴道口,静卧后会自动回缩上去。
由于子宫颈长期暴露摩擦可出现局部溃烂感染,形成慢性炎症,表面出血,白带增多,且有疼痛感。
【治疗】1.子宫脱垂(1)块石灰1500克,韭菜500克,放在一起置入澡盆内,再加热水。
患者坐盆上,让热气熏蒸阴部。
稍冷后用韭菜汁外洗阴部,并将子宫送入阴道内,然后平睡2小时。
此法适用于初期子宫脱垂,对病久、脱垂厉害的效果不大。
(2)巴戟天30克,猪大肠150200克。
先将猪大肠洗净,把巴戟天纳入猪大肠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服,每日1次,连服数次。
(3)香蕉花(凋谢落地的),炒黄存性,研末,开水送服,日服2次,每次1汤匙。
(4)芭蕉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丝瓜络48克,大曲酒500毫升。
将丝瓜络烧存性,研细,分成14等份备用。
每天早晚饭前各服1份,白酒9毫升送服,7日为一疗程,间隔57日,服第2个疗程。
(6)蚯蚓7条,置瓦上焙干,研末,分2次,用黄酒冲服。
(7)鳖1只,杀死烤黄酥,研末酒冲服,每日3次。
(8)艾叶、千里光各50克,韭菜根30克,大葱白1个,藜芦6克,水煎,熏洗患处。
(9)韭菜250克,煎汤熏洗外阴。
(10)大枣1000克,血余炭、红花各15克,红茶195克,红糖750克。
前4味研末,化糖为丸每丸9克重每晚服1丸。
(11)枳壳、黄芪各30克,升麻6克,水煎。
每日2次服。
2.子宫脱垂,白带较多(湿热型)(1)五倍子60克,煎水洗患处每日1次,每日1剂,连用810日。
(2)苦参30克,枯矾3克,煎水先熏后洗,每日1次,每次1剂。
3.子宫脱垂,子宫外翻(气虚型)蓖麻子2050粒,捣如泥,摊于白布上,贴患者头顶百会穴。
如子宫上收时,应及时将药膏揭下,或贴脐下1寸处,或贴脐下3寸处。
4.子宫脱垂、气虚脱肛鳝鱼250克,去内脏,加盐及调料,煮熟后食肉饮汤。
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方法

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方法子宫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下垂,常导致腹股沟疼痛、尿频、性交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是气血虚弱、脏腑下垂、经络失于固摄所致,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从调养气血、固摄脏腑入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气血调养法:中医讲究“养血为本”,要调理子宫脱垂,首先要养血。
常用的养血方法包括食疗、药疗和按摩等。
食疗上可以多吃些补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黑豆等,药疗则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如当归、熟地等。
按摩时可以通过轻轻按摩下腹部来刺激和活血,促进子宫恢复。
2.固摄脏腑法: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脏腑下垂所致,因此固摄脏腑非常重要。
中医常用的方法有针灸和熨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流动,从而达到固摄脏腑的目的。
熨法是用温热的药物或砭石烫灸的方法,通过对脐部、腹股沟等部位的热力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腹股沟的肌肉收缩,从而固定子宫位置。
3.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揉、按、拍和叩等。
按摩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但一般都是以轻轻揉动下腹部和腹股沟为主,以帮助子宫复位。
4.腹部拘引法: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患者躺在床上,医生用双手轻轻拘引患者的腹部,使脏器重新升上,达到固定子宫的目的。
5.草药调理法:针对不同的病情,可以选择一些草药来进行调理。
比如在气虚血弱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等中药来补气,补血。
对于寒凝导致的脏腑下垂,可以使用红花、陈皮等温阳化寒的草药来调理。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节,保持正常的大便习惯和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活动。
对于有子宫脱垂症状的女性,建议及早就诊,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帮助恢复子宫的正常位置。
子宫按摩的正确方法

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 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胎盘剥离及排出方式
胎儿面娩出式:胎盘胎儿面先排出。胎盘从 中央开始剥离,而后向周围剥离,其特点是 胎盘先排出,随后见少量阴道流血,多见;
母体面娩出式:胎盘母体面先排出。胎盘从 边缘开始剥离,血液沿剥离面流出,其特点 是先有较多量阴道流血,胎盘后排出,少 见。
副胎盘
附2: 人工剥离胎盘术
适应症 :胎儿娩出后,胎盘完全或未完全剥离, 有阴道流血,或胎儿娩出后20min仍不剥离。
术前准备
若检查发现宫颈内口较紧者,应肌注阿托品 0.5mg及哌替啶l00mg。
术者更换手术衣及手套; 外阴再次消毒 .
人工剥离胎盘的正确方法
术者一手在腹部紧握子宫底固定子宫体,一手 五指并拢成圆锥形沿脐带伸入子宫腔,探到胎 盘边缘,四指并排伸直掌背向宫壁,以手掌尺侧 缘如裁纸状慢慢钝性分离胎盘,待整个胎盘剥 离后取出。有时,胎盘全部剥离但滞留宫腔或 胎盘嵌顿于宫颈内口,只需轻压子宫底沿产道 轴方向牵拉脐带即可娩出胎盘。
3. 不宜过度暴露产妇的身体,注意保暖。 4. 如按摩子宫,出血仍不见好转,应及时通 知医生。 5.注意无菌操作
附1: 胎盘剥离的征象
宫体变硬呈球形,胎盘剥离至子宫下段,下 段被扩张,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宫底升 高达脐上(图7—24);
少量血液从阴道内流出; 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
协助娩出胎盘
双手腹壁按摩
以左手握住宫底(拇指置于子宫前壁,其余4 指放于子宫后壁)并按压,右手于耻骨联合上 方向下按压,按压下腹正中部位,将子宫上推.
双手腹壁按摩
腹部-阴道双手按摩子宫法
子宫脱垂的艾灸疗法

子宫脱垂的艾灸疗法作者:单桂敏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15期子宫脱垂又名“子宫脱出”“阴脱”“子宫不收”“子肠不收”,中医把本病归为“阴挺”范畴,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
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
灸法艾灸取穴百会穴、维胞穴、中脘穴、子宫穴。
快速定位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维胞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旁开6寸处,当髂前上棘内下方凹陷处;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处;子宫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旁开3寸处。
见图1、2。
操作百会穴用隔姜灸,黄豆大小艾炷每次灸3~5壮,1~2次/d。
中脘穴用单眼艾灸盒,余穴用四眼艾灸盒灸,每次灸40~60min,1次/d。
治疗原理灸中脘穴可补中益气,提高人体元气;灸子宫穴能调经理气,对子宫脱垂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百会穴为诸阳之会,所以灸百会穴具有升阳固脱之效;维胞穴,顾名思义,是维持胞宫的穴位,主治子宫脱垂。
辅助疗法按摩疗法仰卧位,用手掌顺时针摩腹60周,重点在小腹部。
再分别揉按脐下4寸的中极穴、脐下3寸的关元穴5min。
饮食疗法取猪大肠250g,黑芝麻100g,升麻9g备用。
先将猪大肠洗净,升麻用纱布包好,同黑芝麻一起放入肠中,置砂锅内放水炖至烂熟,去除升麻,加调料,分2次食用,每周2~3次。
小提示做提肛锻炼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提肛(即肛门)一紧一松的动作,2次/d,10min/次左右。
子宫按摩手法

子宫按摩手法文章目录*一、子宫按摩手法1. 子宫按摩手法2. 对子宫好的食物3. 对子宫好的食疗*二、子宫保养按什么穴位*三、子宫保养注意事项子宫按摩手法1、子宫按摩手法先平躺下来,舒缓身体。
把双手搓热,置于下腹部(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紧压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
共操作5分钟。
)其次,搓两侧腹股沟。
把双手置于左右两侧腹股沟,从上往下斜搓,方向朝外生殖器。
以摩热为度。
共操作5分钟。
最后点按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
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在做完一轮动作后,可以轻揉整个腹部,起到舒缓的作用。
用力不可过强,要以身体能耐受为主。
如果皮肤干燥者可在手上涂抹少许润滑油。
2、对子宫好的食物白萝卜有良好的防癌功效,能够有效抵制癌细胞的生长。
因此,为了预防子宫疾病,女性朋友可以多食用白萝卜。
坚果有植物精华之美称,营养丰富,蛋白质高,跟豆类食物可以相媲美,坚果中的维他命E、微量元素等有修复子宫创伤的作用。
适宜吃温性水果,忌寒性、凉性水果。
维生素C和维生素E,每天服用90毫克的维生素c和30毫克的维生素e,可帮助女性大大的减少患有子宫肌瘤以及卵巢癌的机率。
应该注意多吃些富含有钙质的食物,谷类食物对子宫发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帮助。
3、对子宫好的食疗荔枝大枣汤:干荔枝,干大枣各7枚。
共加水煎服,每日1剂。
具有补血生津作用。
适用于妇女贫血,流产后子宫的调养。
鸡蛋枣汤具有补中益气,养血作用。
适用于贫血及病后,产后子宫的调养。
乳鸽枸杞汤具有益气、补血、理虚作用。
适用于人流后体虚及病后气虚,体倦乏力,表虚自汗等症。
参芪母鸡具有益气补血作用。
适用于子宫的调补。
豆浆大米粥:具有调和脾胃,清热润燥作用,适用于体虚子宫的调养。
子宫穴名词解释

子宫穴名词解释
子宫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调理女性生殖系统。
本文将对子宫穴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穴位位置、功能作用以及应用方法。
正文
子宫穴是位于人体腹部的一个穴位,具体位置在下腹部中央,正好位于脐下三寸的位置。
按揉子宫穴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系统来调理子宫和女性生殖系统,达到治疗和预防妇科病的目的。
子宫穴的主要功能是调理子宫和盆腔,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女性内分泌系统。
按摩子宫穴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子宫收缩、增强子宫肌肉弹性,对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按摩子宫穴的方法有多种,一般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揉动或旋转。
按摩时应适度用力,不宜过于用力或过轻,以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按摩时间一般为每天早晚各5-10分钟,持续按摩数周或数月,效果会更好。
除了按摩外,还可以通过艾灸、针灸等中医疗法刺激子宫穴。
艾灸是指将艾条点燃后熏热子宫穴,以温热刺激来调理子宫。
针灸是将细针插入子宫穴位,刺激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起到类似的调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子宫穴或进行其他治疗前,应先咨询专业医
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因为每个人体质和病情不同,对穴位的刺激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必须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子宫穴是中医学中用于治疗和调理妇科疾病的重要穴位,它位于下腹部中央,在调理子宫和盆腔、促进气血运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按摩、艾灸和针灸是常用的子宫穴治疗方法,但在使用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中医妇科子宫脱垂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向下移位,甚至脱出于阴道口者,称为子宫脱垂,中医学称之为“阴挺”、“阴癫”。
其原因为素体不强,产后体虚,冲任不固胞络松弛,气虚下陷所致。
【诊断】1自觉会阴处坠胀感,阴道有肿物脱出,约鸡蛋或拳头大,站立或迸气时可以增大,平卧时能缩小或回缩。
肿物黏膜因经常摩擦逐渐发干、变硬增厚;或破溃而有脓性及血性液体渗出。
常伴腰酸、腹部下坠,走路时加剧,小便困难。
2 .脱垂程度,临床上分为三度:I o为子宫下降至坐骨棘水平以下,不超越阴道口;∏°为子宫颈和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口外;ΠI0整个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3 .需与阴道前后壁膨出相区别,但有时可合并发生。
【治疗】一、辨证论治1气虚证子宫脱垂,劳则加剧,小腹下坠,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气升提为主。
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IOg,黄黄10g,白术10g,炒枳壳10g,当归IOg,柴胡5g,升麻5g,炙甘草3g。
4 .肾虚证子宫脱出于阴道口外,腹坠腰酸,尿频肢冷,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固脱。
方药举例:大补元煎合水陆二仙丹一炒当归10g,熟地黄10g,杜仲10g,山萸肉Iog,枸杞子IOg,炒山药15g,金樱子10g,荧实12g,炙甘草5g。
加减:脱垂部分肿痛,白带多,小便赤涩、热痛,加炒黄柏10g,龙胆草5g,意松仁20g,以清热利湿。
二、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5~6g,每日2次。
三、简易方药川乌、白及粉等份研末,每次用10~15g,纱布包扎成球状,作阴道塞药,3日1次。
如阴道及会阴撕裂者,除按上法治疗外,必须手术修补。
若局部溃破发生感染,分泌物增多者,需局部治疗。
川乌IOg,五倍子10g,加水1500m1煮沸,置陶瓮内,加醋60g,熏蒸局部。
适用于脱垂部质较硬不易回收者,常先用于针灸之前。
乌梅60g,水煎乘热熏洗,每日2~3次。
棉花根120g,水煎温服。
枳壳60g,每日用30g水煎加白糖服,另30g熬水熏洗。
子宫脱垂(阴挺)奇效方

子宫脱垂(阴挺)奇效方
1方。
主治:子宫脱垂。
药方:生枳壳15克,生枳实15克,生白术15克,生苍术15克,生牡蛎15克。
加减:体质虚弱者适当加入黄芪、党参、大枣、枸杞、萸肉、当归、升麻、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
方源:河南张宏仁祖传五代秘方。
2方。
主治:子宫脱垂。
药方:黄芪18克,炒升麻9克,酒白芍9克,柴胡6克,荔枝核15克,小茴香9克,巴戟天6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5克,青皮6克,当归身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晚上睡前服。
疗效:治疗12例,全部治愈。
方源:石家庄司恩普献方。
3方。
主治:子宫脱垂。
药方:(内服方):党参、黄芪、川断、桑寄生、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升麻、柴胡、杜仲炭、车前子、黄柏各9克。
(外洗方):苦参、蛇床子各15克,黄柏9克。
洗阴部。
经内服外洗,邪毒已除,诸症减轻时,可停用外洗方,内服方中去车前子、黄柏,加菟丝子、枸杞各9克。
服至痊愈。
疗效:治疗18例,服药10~45剂,均治愈。
方源:陕西中医。
中医偏方验方治子宫脱垂

中医偏方验方治子宫脱垂1.疾病综述子宫脱垂是指支撑子宫的组织受损伤或薄弱,致使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的一种生殖伴邻近器官变位的综合征。
根据其脱垂的程度分为三度。
子宫脱垂患者平时就会有腰酸背痛,严重时还会拖累膀胱及直肠,而会有尿频、小便解不干净或大便不顺之感。
中医称“阴挺”、“阴茄”因多发于产后又称“产肠不收”。
2.民间验方⑴生芪党参煎治疗子宫脱垂杨女士患有子宫下移,只要稍微劳累一点,子宫下垂得就会很厉害,小腹经常感到坠痛,整个人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委靡不振,话都懒得多说几句,小便频但量却不大,尤其是白带特别多,医生建议用以下的药方,生芪30克,党参15克,升麻4.5克,白术12克,益母草24克,枳壳12克,地骨皮、石榴皮各4.5克,用水煎制成汤剂服用,连服10剂后,停药1天再继续服药,如此服60剂。
杨女士使用后效果非常好。
⑵煎服金樱子根治疗子宫脱垂郎女士患有子宫下移,脱出阴道口外,并且很久都无法恢复位置,小腹下坠,腰膝酸软,每晚几乎都要起夜数次,头晕耳鸣。
医生建议用金樱子根60克,用水煎煮成汤药,连服3~4日,基本上子宫就恢复了。
⑶枳壳治疗子宫脱垂孙女士最近常常腰酸背痛,尤其腰骶深部尤为严重,但该处局部并无压痛感。
下腹部和阴道、外阴部都出现坠胀感。
一旦长时间站立或者长时间步行就会引发病症,子宫下垂的程度非常厉害,然而平卧时就可以减轻这一系列的症状,甚至消失。
中医推荐采用,枳壳、茺蔚子各15克,煎煮浓缩成100毫升的汤药,加糖适量,每日服100毫升,1个月为1个疗程。
孙女士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子宫恢复状况良好,并且再没有发生脱垂现象。
3.民间偏方⑴莲籽煮猪肚:莲籽500克,猪肚1只,黄酒适量,将莲籽洗净后,放在冷水中浸泡半小时,猪肚洗净后,剖开1个缺口,将莲籽塞入肚腔内,再用线将猪肚缝好,把猪肚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后,用大火烧开,加黄酒2匙,再改用小火慢炖,直至肚子熟烂,将肚子拆线后切开,取出莲籽,烘干后研磨成粉。
中医调理子宫脱垂的精油推荐

中医调理子宫脱垂的精油推荐子宫脱垂是指子宫由于产后、盆腔肌肉群松弛或盆底损伤等原因,导致子宫位置下降或脱出盆腔的一种妇科疾病。
中医学认为,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湿困等体内阻滞引起。
精油作为一种天然疗法,可以辅助中医调理子宫脱垂,缓解相关症状。
下面介绍几种适用于子宫脱垂的精油。
1. 薰衣草精油薰衣草精油具有舒缓、镇静、抗焦虑的作用,可以缓解子宫脱垂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同时,薰衣草精油还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在使用时,将薰衣草精油与基础油按比例混合,轻轻按摩腹部和腰部,有助于促进子宫和盆腔血液循环,缓解子宫脱垂的不适感。
2. 丝柏精油丝柏精油具有收敛、抗菌、抗炎的特性,适合用于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
将丝柏精油稀释后,可以用于腰部和下腹部按摩,有助于调理盆底肌肉组织,增强子宫支撑力,减少子宫脱垂的发生。
3. 乳香精油乳香精油具有活血化瘀、舒缓痛经的作用,对于子宫脱垂伴随的疼痛和经血不调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将乳香精油与植物基础油混合后,可以进行盆底按摩,有助于改善盆底肌肉的紧张和松弛程度,减轻子宫脱垂带来的不适感。
4. 茶树精油茶树精油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预防和缓解子宫脱垂患者的感染问题。
将茶树精油稀释后,可以用来清洁私处,消除细菌感染的风险。
同时,茶树精油还具有收敛作用,有助于收紧和强化盆底肌肉,减轻子宫脱垂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精油虽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并不能直接治愈子宫脱垂。
在使用精油的同时,还需结合中医的综合调理方法,如艾灸、针灸、中药熏蒸等。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存在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在使用精油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总之,精油可以作为辅助疗法用于中医调理子宫脱垂,缓解相关症状。
但是,精油的使用要谨慎,必须稀释后使用,并避免过量使用。
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体位和饮食习惯,避免久坐、用力过度等不适宜的行为,有助于改善子宫脱垂的症状。
希望以上介绍的精油对于子宫脱垂的调理有所帮助。
中西医治疗子宫脱垂良方

中西医治疗子宫脱垂良方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
常伴发“阴”“道”前、后壁膨出。
其发病常与多产、产伤、卵巢功能减退,以及长期腹内压增高有关。
本病中医称为“阴挺”、“阴脱”、“阴菌”、“产肠不收”,常因素体虚弱,脾气升举固脱无力,加之产育过多或难产、产后过度劳累等因素,使脾气更伤,清阳之气不升,子脏脱出而成。
一、子宫脱垂的诊断1.临床表现:(1)腰酸、下坠感,尤其在腰骶深部、行走劳累后加重。
(2)肿物自“阴”“道”脱出。
最初腹压增加时脱出,休息、平卧后自动回缩,久之需用手协助回纳。
(3)伴发“阴”“道”前壁及后壁膨出,若膀胱膨出可发生排尿困难、尿潴溜、残余尿,易并发尿路感染。
(4) “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时脱出的肿物长期暴露于“阴”“道”口外,局部上皮增厚,粘膜角化,有时因长期摩擦而发生糜烂、溃疡、感染,渗出脓性分泌物,甚至带有脓血。
2.妇科检查:(1)病人向下屏气,观察有无宫颈下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或宫颈延长,按下垂程度确定分度。
I度轻宫颈距处女膜缘少于4cm,但未达处女膜缘。
I度重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于“阴”“道”口即可见到。
Ⅱ度轻宫颈已脱出“阴”“道”外,但宫体尚在“阴”“道”内。
Ⅱ度重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外。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2)检查“阴”“道”侧壁,触摸肛提肌内缘,了解肛提肌情况。
3.辅助诊断:(1)三合诊注意有无子宫直肠窝疝。
(2)常规做宫颈细胞学检查。
二、子宫脱垂的鉴别诊断1.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宫颈肌瘤:如肌瘤脱出,在肌瘤表面找不到宫颈口,B超检查可协助诊断。
2.“阴”“道”壁囊肿:一般壁薄,边缘清楚且张力较大,不能推动,不能向“阴”“道”内还纳。
3.慢性子宫内翻:极少见,“阴”“道”内可见翻出的宫体,表面被覆红绒样子宫内膜,找不到宫颈口。
肿物中可见到双输卵管口。
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及作用

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及作用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妇产科领域中,中医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其特色在于综合调理、以整治为主、疗效持久等方面。
以下将介绍几种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及其作用。
1.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妇产科中,针灸可以调理女性的生殖系统,改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问题。
针灸还可以辅助治疗不孕不育症状,促进卵巢功能,增加卵子的质量,提高成功率。
2.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独特的功效,在妇产科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妇科病症状。
例如,乌鸡白凤丸、痛经丸等中药制剂可以缓解痛经症状,调理女性子宫功能。
另外,中药还可以辅助治疗不孕不育问题,通过调节卵巢功能,增加卵子的质量,提高受孕机会。
3.推拿疗法:推拿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按摩和刺激人体穴位来调理气血,促进气血循环。
在妇产科中,推拿可以调理女性体内的经络,改善经血不畅、月经不调等问题,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推拿还可以调整子宫位置,治疗子宫脱垂、子宫早期下垂等问题。
此外,推拿还可以辅助产后恢复,通过促进子宫复旧和身体康复,减轻产后不适症状。
4.饮食疗法:中医认为饮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气血运行。
在妇产科中,中医饮食疗法可以改善妇科疾病的症状。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胡萝卜、银耳、黑豆等食物的摄入量。
同时,中医饮食疗法还可以辅助治疗不孕不育问题,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摄入含养生元素的食物,增加卵子的质量,提高受孕机会。
以上所述的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虽然在具体的治疗手段上有所不同,但其主要特点都是通过调整人体的内环境,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通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来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疾病的根本治疗。
中医调理子宫缓解子宫脱垂

中医调理子宫缓解子宫脱垂子宫脱垂是指子宫向下坠落或者脱出阴道,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症。
它往往由于子宫支持结构的松弛或损伤引起,造成子宫位置异常下垂。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子宫脱垂是由于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畅或肌肉松弛导致,因此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来缓解子宫脱垂,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调理子宫缓解子宫脱垂的方法。
1.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通过调理患者的体内气血运行,调养脏腑功能可以缓解子宫脱垂。
针对不同病情,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来治疗。
比如,对于子宫脱垂伴有气滞血瘀的情况,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桃仁、红花等。
而对于子宫脱垂伴有气虚血瘀的情况,可以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方剂,如黄芪、当归等。
中药的治疗需要在中医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配方调整和剂量控制。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针灸疗法对于缓解子宫脱垂具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梁丘、子宫穴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理子宫的位置,改善子宫脱垂的状况。
针灸疗法需要在专业针灸师的指导下进行,注重卫生和安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通过按摩特定部位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对于子宫脱垂患者,可以通过腹部、背部、腰部等部位的推拿按摩来缓解子宫脱垂的症状。
推拿按摩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不适。
4. 食疗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可以改善子宫脱垂的状况。
对于子宫脱垂伴有气滞血瘀的情况,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山楂等;而对于子宫脱垂伴有气虚血瘀的情况,可以食用一些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花生、黑豆等。
需要注意的是,食疗虽然简单易行,但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理,并避免食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
5. 足浴疗法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通过足部的按摩和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全身气血运行状况。
中医养生保健女性如何调理子宫脱垂

中医养生保健女性如何调理子宫脱垂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下垂或脱出盆腔,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在中医养生保健中,采取正确的调理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子宫脱垂。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帮助女性调理子宫脱垂。
一、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对于女性的子宫脱垂调理非常重要。
建议女性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可以增强子宫的支持力,预防脱垂。
此外,女性还应该避免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子宫脱垂的症状。
二、保持适当体重合理保持体重是调理子宫脱垂的一项重要措施。
过重或者过轻都会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
因此,女性应该保持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或者过瘦的情况发生。
三、注意保持姿势正确保持正确的姿势对于调理子宫脱垂非常重要。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持正确的站立、行走姿势,避免久坐或长时间弯腰等不良姿势,以免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
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长时间的劳累和过度劳作会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包括子宫脱垂。
女性应该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适当休息,避免疲劳过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减少子宫脱垂的发生。
五、中医药调理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预防子宫脱垂的效果。
常用的中医药物包括红花、益母草、当归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子宫脱垂的症状。
女性在使用中药调理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用法。
六、针灸调理针灸疗法在中医养生保健中常被用于调理妇科疾病,包括子宫脱垂。
通过刺激具有调理作用的穴位,可以改善女性盆腔的血液循环,增强相关肌肉的张力,从而缓解子宫脱垂的症状。
女性在进行针灸调理时应该选择专业的中医机构,并接受经验丰富的针灸师的治疗。
结语子宫脱垂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中医养生保健提供了多种有效的调理方法。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适当体重、注意保持正确姿势、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中医药调理以及针灸疗法等,女性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子宫脱垂的症状。
穴位贴敷疗法

.
2
二、穴位选择(妇科)
1、足三里穴:
(1)、定位:屈膝,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功效: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泻、 心悸、高血压、虚劳诸症,为保健要穴。 (3)、按摩手法:1次/d,5~15min/次,15~20次/min。
.
3
2、手三里穴:
(1)、定位: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按压有痛感。 (2)、功效:润化脾燥、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 胃,还可治疗消化不良、乳腺炎、牙痛、感冒、腰痛等。 (3)、按摩保健:每次按压2min左右,每日两次,力度 适中。
规24h更换1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
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病人若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
行取下。
.
14
.
15
.
16
养五 谷助 五 为果 为
益五 畜充 五 为菜 为
.
17
.
18
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2、禁忌症: (1)、孕妇禁用,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2)、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及皮肤有破损或
有皮疹者,严重荨麻疹患者; (3)、疾病发作期的患者,急性喉炎、发烧、黄疸、
咯血、慢性哮喘病急性发作期、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等。
.
13
四、操作步骤
1、准备用物:磁疗贴、治疗盘、消毒液、胶带;
(3)、按摩神门穴可用掐、揉和刺 激的方法,以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 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
9
8、阳陵泉穴:
(1)、定位:胫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2)、主治:腹泻、水肿、小便不利、膝痛、臀 部肌肉注射后疼痛、缓解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 坐骨神经痛等,为利湿第一要穴。
子宫下垂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子宫下垂的中医疗法有哪些子宫脱垂是属于女性的一种疾病,而这个疾病最常见于女性在生产坐月子的时候所落下的病根,是由于女性坐月子的时候没有坐好。
那么在患上了子宫脱垂疾病过后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吗?这个是很多女性都会提出来的疑问,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子宫脱垂的中医疗法有哪些:子宫下垂即古代文献所述的“阴挺”、“阴脱”,是指子宫由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发下到阴道口,甚至脱出阴道口以外者,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腹压过大,支持子宫的韧带、肌肉组织弹力下降和松弛而致。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症多因素体虚弱,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劳动,或长期咳嗽、便秘、腹泻,或生育过多,房劳过度,而致胞经损伤,脾气下陷,肾气亏损,维系无力所致。
临床常见自觉有物从阴道脱出,伴腰酸、小腹胀坠、乏力、白带增多、小便频数等。
根据“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的治疗原则,按摩通过补气升提、调理脾肾,达到治疗目的。
【按摩疗法】(1)取坐位,用一指禅推百会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50次。
(2)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提托穴(关元穴旁开4寸,图15-7)、子宫穴(中极穴旁开3寸,图15-7)各2分钟;再以掌摩法顺时针、逆时针摩小腹各50次;最后将手掌搓热后紧贴耻骨,然后以掌根自耻骨沿正中线向上推,力量均匀、柔和。
(5)取俯卧位,用掌揉法揉背部膀胱经2分钟;再用指擦法擦背部督脉2分钟。
(6)取俯卧位,用禅推法推两侧脾俞、胃俞、关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穴各1分钟;再用捏脊法自下而上反复操作3遍,并于关元俞、气海俞(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胃俞、脾俞、三焦俞穴适当增加捏拿强度。
通过对这个疾病的中医治疗法了解了之后,那么当自己得了子宫下垂这个疾病过后,就可以选择用到这个方法来治疗,但是如果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西药来治疗的,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还需要用到手术治疗,而子宫下垂也要坚持用子宫托付方法来缓解疾病的症状。
针灸穴位 提托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提托穴说明指导书总述提托,经外奇穴名。
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别名归髎。
位于下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关元穴),左右旁开4寸处,即脾经大横穴下3寸处,左右计2穴。
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子宫脱垂、肾下垂、腹胀、腹痛、痛经、疝痛等。
为治疗子宫脱垂的经验效穴。
直刺1-1.5寸。
1.名称提托穴2.别名归髎3.出处《常用新医疗法手册》4.隶属经外奇穴5.位置下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关元穴),左右旁开4寸处,即脾经大横穴下3寸处,左右计2穴6.主治子宫脱垂、肾下垂、腹胀、腹痛、痛经、疝痛7.功能益气升提,调经止痛。
8.操作直刺1-1.5寸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下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关元穴),左右旁开4寸处,即脾经大横穴下3寸处,左右计2穴。
11.解剖当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旋髂浅动、静脉。
布有髂腹下神经。
12.名词释义提,有提及。
托,有托举之意。
本穴能升提脱垂,治脏器下垂治病,故名提托。
13.功能作用益气升提,调经止痛。
14.详细主治1、子宫脱垂、肾下垂、腹胀、腹痛、痛经、疝痛等。
2、本穴为治疗子宫脱垂的经验效穴。
15.详细操作1、直刺1-1.5寸,针感为小腹部酸胀,有时子宫有上提感,留针20-30分钟,孕妇禁针,排空二便行针。
艾炷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2、按摩时主要运用按揉法、点法、摩法等,施治3-5分钟。
亦可用杵针运用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等手法。
16.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脱垂、下腹痛、睾丸炎、月经不调、疝痛、痛经、腹胀、肾下垂等。
17.配伍1、配中极穴透曲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或配关元穴、百会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肾俞穴治子宫脱垂。
2、配百会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脾俞穴治气虚子宫脱垂。
3、配关元穴、子宫穴、大赫穴、肾俞穴、照海穴治肾虚子宫脱垂。
4、配气海穴、关元穴、肾俞穴、肝俞穴、三阴交穴治阴挺。
5、配关元穴、中极穴、归来穴、三阴交穴、百会穴、肾俞穴、腰椎夹脊穴可益气升阳举陷,治阴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脱垂的中医按摩疗法
按摩要点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主要是由气虚、肾虚和湿热3种因素造成的,按摩法治疗子宫脱垂,主要也是从补气、固肾和除湿3个方向着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
治疗子宫脱垂可取的穴位比较多,如补气升阳的百会穴、强肾固本的肾俞穴、活血散热的涌泉穴等。
对于重度的子宫脱垂,应该及时就医,按摩的效果是有限的。
子宫脱垂的按摩需要借助于按摩者的力量。
按摩时取仰卧位,先用手掌着力反复轻揉腹部,并反复自小腹向上推揉,力量要柔和,感到子宫有向上提的感觉为度。
再用中指按揉气海、中级、归来、关元等穴位。
推荐穴位
按揉气海穴
位置: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增多、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
按揉关元穴
位置:当脐下中3寸。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痛、腹胀等。
按揉曲骨穴
位置: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右掌根放于曲骨穴,左掌根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宫缩乏力、痛经、闭经、带下病、月经不调、尿道炎、尿潴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