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备考: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作文 导写
2020届华南师大附中南海分校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0届华南师大附中南海分校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角儿郭孟收论排场,于天贵算得上十足的“角儿”。
“角儿”吃肉,跟包的喝汤,打下旗儿的活遭殃。
说起于天贵,戏班里的人只有这无奈的感叹,梨园行的人都知道,梆子戏讲究高门大嗓的天赋,要祖师爷“赏饭”才能入行。
因此,唱梆子想成“角儿”着实不易。
而成为“银达子”那祥蜚声梨园界的梆子戏“名角儿”,更是多少人一辈子的梦想。
于天贵梆子唱得好。
其嗓音高亢嘹亮,一板一眼模仿起“银达子”来惟妙惟肖。
俗话说,腔好唱、味儿难磨。
拖腔、夯音、喷口,“银达子”独创的“达子腔"的味儿,于天贵学得还真有几分样子。
他自己也将“银达子”视为了平生至高的追求,连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能一睹大师的风采。
后来就干脆打出了“小达子”的艺名。
兵荒马乱的年月,戏班子多生意惨淡。
但只要“小达子”的水牌一挂出来,那绝对是座无虚席。
有了这块金字招牌,于天贵上到班主,下到龙套杂役没一个放在眼里的。
还隔三岔五喝多了酒耽误上台。
就为这,班主不知道里里外外赔了多少好话。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角儿”呢。
眼看到了年根底下。
这天,外边突然来了一位自称叫王老三的人。
只说是出门行李丢了,要在戏班帮两天工,凑个回家的盘缠。
“你都会干什么呀?”班主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清瘦的汉子。
“检场、打帘子、拉大幕、打下旗儿都干过。
”王老三一张嘴竟然一口的梨园腔。
“嗬,行家呀!照你这么说还是个全活啦!”班主惊异地问道。
“正好今晚《艳阳楼》还缺个龙套,你来得了。
”王老三点头笑了笑,算是答应了。
“全活能混成他这德行?又是个骗吃骗喝的主儿吧!”于天贵一手拎着酒壶,歪斜着坐在一只木箱子上接过了话茬。
“那大衣箱装的可是咱吃饭的行头,是供奉老郎神祖师爷牌位的地方,你怎么能坐在上面!”王老三顿时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臭要饭的,也轮得着你来说三道四!告诉你,小子,啥时候混成了‘角儿’,你也爱坐哪儿就坐哪儿。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半期考试作文试题导写
66许多同学在进行了大量作文训练之后依然对写好高考作文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大家对在高考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心中没底。
虽然要想提前预知高考作文题目无异于痴人说梦,但高考作文命题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特别是每年进行高考备考之时,全国各省市的重点中学都会命制大量的作文试题对高三学生进行训练,而命制这些试题的老师极有可能会参与本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工作。
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重点中学命制的作文试题与本年度的高考作文试题有了一种直接的联系。
所以,我们特开设“名校金题”栏目,每期对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作文备考试题与优秀例文进行展示,并邀请该校的语文名师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读,以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本年度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名师讲坛CXZW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半期考试作文试题导写■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黎 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近年来“斜杠青年”颇为流行,该词汇来源于英文Slash,指的是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身份,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的代名词。
与“用一世执一事”的人不同,“斜杠青年”代表着人们对可能性、对自由的向往。
但一个踏踏实实的斜杠,并不容易被划下,因为这并不是将自己的职业简单地罗列。
那么,你是更愿意将来成为一名“斜杠青年”,还是更愿意在专一职业领域坚持到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权衡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与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要求考生权衡比较“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中的三个人物谁更具风采”的作文题目相近,不同的只是这道题目主要是对两个概念进行权衡比较。
本题符合近两年高考作文考查的核心:关注现实,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一)(语文)
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一)语文本试卷共8 页,22 小题,满分为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节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相应变化。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秋节肇始于中唐,依据是中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文人赏月玩月诗。
唐代的科举制让大量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和被举荐机会而产生迁徙大潮,他们背井离乡,聚集在长安、洛阳等地,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期待着命运的垂青。
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仙话在社会上传播后,文人们发现中秋满月最适宜“玩”,一方面是为了附会“月宫仙境”,另一方面也是借赏月来抒写自身的人生境遇。
从诗歌来看,赏月诗描述的场景多在塞外或异乡,或独酌或与两三同僚、知己赏月,除了对月夜景色的临摹、由明月普照而生发出的旅愁闺怨,还有月宫中的兔、姮娥等引起对月宫仙境的遐想。
唐代中秋玩月诗歌的诗境通常是比较清冷的,中秋在肇始之初就融合了自然与个体在时代的命运,赏月诗更是文人们经验世界的心灵化,“秋月”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忍受巨大孤独和寂寞的文人们寄托情怀苦闷的情感对象物,而月宫的美好传说,飘渺的仙境,长生的象征,又象征着文人的“诗意”审美和对功成名就的“圆满”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
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
2020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番禺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番禺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
”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对我解释。
“噢。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还有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
“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
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
”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华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月考(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科学发展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科学家群体在责任、使命以及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独特性,中国科学家精神必然会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形成科技界独有的气质和传统特征。
中国科学家精神集中体现了科技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底色,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主张中,科技界秉持科技向善这一基本立场,既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凝练,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责任和担当。
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是文化的传播,不应停留在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文化渗透。
在科学共同体内部是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科技界的自身文化传承;在全社会是以科学家精神涵养社会大众文化,让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
科学共同体可以归为精神层面的价值共同体。
中国科技界长久以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思想和行为习惯,经历了代际传承和内部交流扬弃,这是科技界自我文化建设的过程。
中国科协2020年科技界作风学风调查显示,中国科技工作者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和践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在倡导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科学家精神的同时,也要明确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行为和道德底线,并对两者进行区分。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
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
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
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
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
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
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
《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
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
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
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
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
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
”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无尽的宝藏。
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半期考试作文试题导写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半期考试作文试题导写作者:黎斌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第01期许多同学在进行了大量作文训练之后依然对写好高考作文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大家对在高考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心中没底。
虽然要想提前预知高考作文题目无异于痴人说梦,但高考作文命题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特别是每年进行高考备考之时,全国各省市的重点中学都会命制大量的作文试题对高三学生进行训练,而命制这些试题的老师极有可能会参与本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工作。
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重点中学命制的作文试题与本年度的高考作文试题有了一种直接的联系。
所以,我们特开设“名校金题”栏目,每期对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作文备考试题与优秀例文进行展示,并邀请该校的语文名师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读,以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本年度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试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近年来“斜杠青年”颇为流行,该词汇来源于英文Slash,指的是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身份,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的代名词。
与“用一世执一事”的人不同,“斜杠青年”代表着人们对可能性、对自由的向往。
但一个踏踏实实的斜杠,并不容易被划下,因为这并不是将自己的职业简单地罗列。
那么,你是更愿意将来成为一名“斜杠青年”,还是更愿意在专一职业领域坚持到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权衡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与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要求考生权衡比较“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中的三个人物谁更具风采”的作文题目相近,不同的只是这道题目主要是对两个概念进行权衡比较。
本题符合近两年高考作文考查的核心:关注现实,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广东省2020届高三2月语文考试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根据(珠海2月模拟、执信中学2月检测、闽粤赣三省十二校联考、华南师大附中月考(三)、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周测试卷1、2;语文月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1、2;顺德区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汇编而成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2月模拟语文试卷八、写作(60分)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热爱生命》生活中,“地平线”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文章,与你的朋友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从诗歌内容来看,“地平线”是指“目标”,整首诗表达的是为了追求目标而奋勇向前,不怕艰难险阻的人生态度。
学生可以根据这点来立意,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毕竟“地平线”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如同夸父追日一般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以把目光放在眼前的小目标上,而不只是在永远达不到的追逐路上疲于奔命。
参考立意:1、为了理想,要勇往直前。
2、纵然梦想遥远,也要不怕困难。
3、追逐梦想的路,要敢于忍受孤独、艰难、苦楚。
4、与其追逐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不如着眼于眼前。
【解答】把背影留给世界蛹的蜕变,是暗无天日的苦等,是摆脱枷锁的疼痛,但破茧而出的那一刻,注定是举世瞩目的美丽;贝壳的蜕变,是沙石的磨砺,是无人问津的流泪,但这一切的苦难,铸成了珍珠的绝世光华。
一次次的成长与蜕变,是它们对梦想的追求,对远方的向往。
成长、担当、梦想、远方。
这些词对于青葱岁月的我们,熟悉而又敏感。
像雾一样朦胧,又带着强烈的冲击。
我们该怎样成长?我们该怎样学会担当?我们该怎样追求梦想?我们又该怎样走向远方?曾经的我,懵懂而又任性。
广东省2020届高三调研考试Ⅰ作文导写及下水作文(2019年11月)
广东省2020届高三调研考试Ⅰ作文导写及下水作文(2019年11月)题目回放: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2019年,90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到,早在1962年,我就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20余万字。
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
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
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不会重改一次。
现在《牵风记》只有10多万字,我对壁耗费5年,所以称自己“爬行者”。
我先将整段文字默背下来,输入电脑后又改来改去,哪里还说得上什么进度。
明知这种习惯效率不高,但是改吧过来。
徐怀中的谈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青年一代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
阅读材料后,想一想,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徐怀中先生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一个谈话片段作为内容,里面有他创作《牵风记》的缘由,有他的创作体会和创作过程,文字不多,可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题目要求考生“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从感悟当中抽一点出来作为立意即可。
既然是谈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应该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从徐怀中的谈话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①人生需要不断突破;②做事要精益求精;③习惯很重要;④对事业要执着,不忘初心······下水作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前段时间揭晓,徐怀中先生的《牵风记》榜上有名,他成为“茅奖”最年长的获奖者。
在感叹之余,我不觉为他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所感动。
徐怀中先生作为一个资深的文学家,在早年,他的作品便饮誉文坛,如《我们播种爱情》、《无情的情人》、《西线轶事》、《阮氏丁香》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作文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作文(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
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
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
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
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
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虽然这道题没有像其他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样有明确的外在形式,比如说演讲稿、公众号投稿、书信等等。
但这是一则争议性社会新闻材料,考生需要选择一个立场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或其他看法,并围绕这则材料,就事论事地展开论述。
无论是从材料形式还是行文思路出发,都符合任务驱动材料作文的一般套路。
在立意的时候,可以赞成教授“接地气”的讲授方式,可以持质疑态度,也可以辩证看待。
近几年自媒体蓬勃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经典作品的另类解读越来越方便,作为受众也更容易接触到作品的多元解读。
相信这道作文题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考生应该都有话可说。
如果想要让论证更有张力,在写论证段落的时候可以采取驳论的方式。
驳论段一般格式是:对方观点+让步词(如“诚然“)+对方优势(合理之处)+转折词+(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材料中有两个现成的“对方观点”,在驳论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用:第一点是,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第二点是,有人甚至觉得这样的另类解读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试题导写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试题导写作者:黎斌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03期许多同学在进行了大量的作文训练之后依然对写好高考作文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家对在高考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心中没底。
虽然要想预知高考作文题目无异于痴人说梦,但高考作文命题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特别是每年进行高考备考之时,全国各省市的重点中学都会命制大量的作文试题对高三学生进行训练,而命制这些试题的老师极有可能参与本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工作。
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重点中学命制的作文试题与本年度的高考作文试题有了一种直接的联系。
所以,我们特开设“名校金题”栏目,每期对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作文备考试题与优秀例文进行展示,并邀请该校的语文名师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读,以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本年度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试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现在有条件向各国学习,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既不迷信自己,也不迷信外国。
迷信自己和迷信外国,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
”—— 197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爱国进步结合在一起,同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 199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 2014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作为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本题与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的作文题型比较接近,意在引导考生思考青年使命与时代的关系。
广东省华师附中2020年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粤教版
广东省华师附中2020年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注意:本试题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五六大题为选考题,考生只选做其中一大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必考题(125分)一、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小题。
每小题3分。
美美与共费孝通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
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拋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24页)
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娃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争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菲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节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相应变化。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秋节肇始于中唐,依据是中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文人赏月玩月诗。
唐代的科举制让大量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和被举荐机会而产生迁徙大潮,他们背井离乡,聚集在长安、洛阳等地,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期待着命运的垂青。
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仙话在社会上传播后,文人们发现中秋满月最适宜“玩”,一方面是为了附会“月宫仙境”,另一方面也是借赏月来抒写自身的人生境遇。
从诗歌来看,赏月诗描述的场景多在塞外或异乡,或独酌或与两三同僚、知己赏月,除了对月夜景色的临摹、由明月普照而生发出的旅愁闺怨,还有月宫中的兔、姮姨等引起对月宫仙境的遐想。
唐代中秋玩月诗歌的诗境通常是比较清冷的,中秋在肇始之初就融合了自然与个体在时代的命运,赏月诗更是文人们经验世界的心灵化,“秋月”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忍受巨大孤独和寂寞的文人们寄托情怀苦闷的情感对象物,而月宫的美好传说,飘渺的仙境,长生的象征,又象征着文人的“诗意”审美和对功成名就的“圆满”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
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
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
商业城市崛起,市民阶层形成,传统人文臻于成熟,人本追求凸显,“闲”与“适”,对宋人来说既是艺术境界也是人生境界。
2020-2021学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娱乐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词之为体的双重价值“诗言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一个传统的观念。
就《诗经》而言,它在古代诸侯外交中是被用来“言志”的,这就赋予了《诗经》以神圣的光环。
“言志”的功能与古代诗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共同铸就了诗歌的严肃面目。
综观历代诗歌,伟大的诗人无不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如屈原用诗歌歌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贞,杜甫用诗歌抒发兼济天下的博爱精神,李白用诗歌表达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
与诗相比,词就轻松得多。
它是用来助兴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轻松、愉快、悦人的。
再加上歌妓的女性身份,更使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
如身为一朝重臣的欧阳修,在作诗与作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不单单是其人格分裂使然,也是诗与词两诗体的不同体性造成的。
词的这种娱乐性的天职,使得欧阳修等词人在作词时可以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
从史的角度来看,词的思想性的发展是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的。
宋代的词选大多数反映了这种倾向,这是由其娱乐价值所决定的。
然而,任何文学样式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词亦然。
南宋时期,民族矛盾渐趋激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词来抒写这种民族激情,爱国词人大量涌现。
爱国词篇放射出耀眼光芒,使得选词者不得不睁眼面对现实,于是《花庵词选》以比较新的面目在词坛上出现了。
在《花庵词选》中,辛弃疾一人就入选四十三首。
他那些被张炎等认为“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的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纷纷入选。
这表明了爱国词的地位得到了词坛的承认,一部分词论家已经开始重视词的思想性了。
黄昇介绍张元幹时,特别指出:“绍兴戊午之和,胡澹庵上书乞斩时相,坐谪新州。
仲宗以词送行,后并得罪。
”并全录了他送胡铨、寄李纲的两首《贺新郎》。
2020广东高考作文范文(通用15篇)
2020广东高考作文范文篇1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55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
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100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61分而受奖励。
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
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
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
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间。
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
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
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
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进步,且61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有的。
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
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地,滴水穿石。
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
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情状。
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一个开端。
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王阳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
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作文解析(怎么看待网红教授“接地气”讲古诗)【附名师下水文】
四、写作(60分)22.【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
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
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
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
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
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虽然这道题没有像其他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样有明确的外在形式,比如说演讲稿、公众号投稿、书信等等。
但这是一则争议性社会新闻材料,考生需要选择一个立场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或其他看法,并围绕这则材料,就事论事地展开论述。
无论是从材料形式还是行文思路出发,都符合任务驱动材料作文的一般套路。
在立意的时候,可以赞成教授“接地气”的讲授方式,可以持质疑态度,也可以辩证看待。
近几年自媒体蓬勃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经典作品的另类解读越来越方便,作为受众也更容易接触到作品的多元解读。
相信这道作文题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考生应该都有话可说。
如果想要让论证更有张力,在写论证段落的时候可以采取驳论的方式。
驳论段一般格式是:对方观点+让步词(如“诚然“)+对方优势(合理之处)+转折词+(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材料中有两个现成的“对方观点”,在驳论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用:第一点是,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第二点是,有人甚至觉得这样的另类解读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二)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二)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铝笔把答题卡上列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
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
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扩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
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改,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
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问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
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残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
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
广东省2020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根据(珠海2月模拟、执信中学2月检测、闽粤赣三省十二校联考、华南师大附中月考(三)、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周测试卷1、2;语文月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1、2;顺德区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汇编而成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2月模拟语文试卷八、写作(60分)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热爱生命》生活中,“地平线”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文章,与你的朋友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从诗歌内容来看,“地平线”是指“目标”,整首诗表达的是为了追求目标而奋勇向前,不怕艰难险阻的人生态度。
学生可以根据这点来立意,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毕竟“地平线”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如同夸父追日一般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以把目光放在眼前的小目标上,而不只是在永远达不到的追逐路上疲于奔命。
参考立意:1、为了理想,要勇往直前。
2、纵然梦想遥远,也要不怕困难。
3、追逐梦想的路,要敢于忍受孤独、艰难、苦楚。
4、与其追逐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不如着眼于眼前。
【解答】把背影留给世界蛹的蜕变,是暗无天日的苦等,是摆脱枷锁的疼痛,但破茧而出的那一刻,注定是举世瞩目的美丽;贝壳的蜕变,是沙石的磨砺,是无人问津的流泪,但这一切的苦难,铸成了珍珠的绝世光华。
一次次的成长与蜕变,是它们对梦想的追求,对远方的向往。
成长、担当、梦想、远方。
这些词对于青葱岁月的我们,熟悉而又敏感。
像雾一样朦胧,又带着强烈的冲击。
我们该怎样成长?我们该怎样学会担当?我们该怎样追求梦想?我们又该怎样走向远方?曾经的我,懵懂而又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考作文备考: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作文导写
原题再现【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
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
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
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
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
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虽然这道题没有像其他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样有明确的外在形式,比如说演讲稿、公众号投稿、书信等等。
但这是一则争议性社会新闻材料,考生需要选择一个立场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或其他看法,并围绕这则材料,就事论事地展开论述。
无论是从材料形式还是行文思路出发,都符合任务驱动材料作文的一般套路。
在立意的时候,可以赞成教授“接地气”的讲授方式,可以持质疑态度,也可以辩证看待。
近几年自媒体蓬勃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经典作品的另类解读越来越方便,作为受众也更容易接触到作品的多元解读。
相信这道作文题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考生应该都有话可说。
如果想要让论证更有张力,在写论证段落的时候可以采取驳论的方式。
驳论段一般格式是:
对方观点+让步词(如“诚然“)+对方优势(合理之处)+转折词+(抓住漏洞)进行反驳
材料中有两个现成的“对方观点”,在驳论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用:
第一点是,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
第二点是,有人甚至觉得这样的另类解读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名师下水文】
“另类解读”的诗歌别具魅力
诗歌自古以来便是一种重要的抒情方式。
说到思乡,我们不禁咏诵起李白的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到怀人,我们又不禁慨叹出纳兰的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诗歌的传承,有着它特殊的意义。
最近,某大学“网红”教师用“麻辣普通话”带来的诗歌“另类解读”虽然“接地气”,但却引来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
在我看来,对诗歌的理解和传承不仅需要保留它本来应有的音韵美,更应该保留它自身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
正如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康震老师曾说,诗歌最主要的作用是“抒情达意”,而将其拆开,其实就是“感情作用”和“社会作用”。
中小学教材中对古诗词的选录,我想并不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只知其“韵律”而不知其“内涵”,而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火爆,也不仅是由于人们对诗词本身内容的热爱,这都是由于大家对当中精神内涵以及社会意义的关注。
那么既然教授“接地气”的“另类解读”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我们又何必要用所谓的“传统眼光”去批判这种新的形式?
有人说,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
在我看来,诗歌本身就并没有一种被固化的解读。
既然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允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李白”,“一千个杜甫”,或者“一千个纳兰性德”呢?“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隐晦迷离、含蓄朦胧本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新风格、新境界”。
试问,这是不是也就是在说,正因为李商隐含蓄朦胧的表达并没有被所谓的“注释”刻意解读,才给读者带来更多丰富想象空间?
解读并没有什么对错高低。
如果某首诗歌的解读只成为了一个公认的“通识”,那么这首诗歌真正光芒也一定大打折扣。
就像我们如果只是把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解读成“对亡妻的思念”,那么是不是也就少了关于这首《锦瑟》很多其它角度的深层解读?
还有人说,教授“另类的解读”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诚然,诗歌的美确实会体现在它自身的韵律和结构上,但是这并不是诗歌“美”的完整定义。
除了韵律和结构,诗歌的“美”也少不了自身的意境和内涵。
而“接地气”的“另类解读”便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用现代人的方式走进那些作者笔下独特的世界。
就像《江南》中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如果只是书面化的解读,告知读者这是“鱼儿欢戏的场面“,或者这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我想对于读者来说,也只不过是一种表层的理解,而真正走进它们,还需要更生动的指引。
就像《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如果只是把这些意象作为单独的存在,那哪来的深秋情趣?
诗歌的传承,不管是《经典咏流传》这样的歌唱模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竞赛模式,还是像教师这种“接地气”的“另类解读”模式,在我看来,只要能够真正把其价值和意义传递下来,让更多的人爱上诗词,领悟到诗词韵律美之外更多的内涵意义,那么这些所谓的“另类”也一定会以一种新的“公认”角色站立在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