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文选作业
一、选择
1、相传《左传》是由______所著。
A 孔子
B 杜预
C 左丘明
D 刘向( C )
2、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作者详写的是(B )
A、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
B、战争的起因及矛盾不断激化的经过
C、颍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
D、母子“隧而相见”和好如初的经过
3、《郑伯克段于鄢》尾声部分所描写的郑庄公母子隧中相见,在“克段于鄢”故事的范围之外,其作用是:( ABC )
A 交待庄公与姜氏之间的矛盾结局
B 作者宣扬的道德思想的所在
C 庄公为维护自己的国君形象
4、《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 D )
A.庄公“寤生”
B.共叔段“收贰为己邑”
C.颖考叔“食舍肉”
D. 庄公母子“隧而相见”
5、“君何患焉”的正确译文是:( D )
A 您担心什么呢?
B 您得了什么病?
C 您有什么病吗?
D 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
6、“姜氏何厌之有”的正确译文是( A )
A 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 姜氏多么讨厌!
C 姜氏她厌恶什么?
D 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7、“亟请于武公”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急忙
B 迅速
C 屡次
D 竭力
8、《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 B )。
A、姜氏
B、郑庄公
C、共叔段
D、颖考叔
9、“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出自于( B )。
A、《论语》
B、《春秋》
C、《战国策》
D、《史记》
10、《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 C )。
A、《史记》
B、《战国策》
C、《左传》
D、《资治通鉴》
11、“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 C )。
A、郑武公
B、郑公庄
C、共叔段
D、姜氏
12、《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C )。
A、阴险狠毒
B、工于心计
C、贪婪狂妄
D、愚昧无知
13、《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的性格特征是( D )。
A、阴险狠毒,工于心计
B、老成稳重,以守为攻
C、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D、褊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二、多项选择
1.“焉”在句子中作兼词,即兼起介词“于”和代词“是”的句子是(ACD )。
A、制,严邑也,虢叔死焉。
B、姜氏欲之,焉辟害?
C、君何患焉?
D、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2.“春秋三传”包括(ABC )
A、《谷梁传》
B、《公羊传》
C、《左传》
D、《徐文长传》
3.《左传》也叫(CD )。
A、《谷梁传》
B、《公羊传》
C、《春秋左氏传》
D、《左氏春秋》
4.《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其特点是(ABCD )
A、善于剪裁,繁简得当
B、外交辞令外柔内刚
C、人物对话有个性
D、语言简练,有表现力
5、下列各句中划线部分,属于词组的是哪些(A )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大叔出奔共。
三、词语解释
1.亟请于武公。亟:屡次
2.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及:等到
3.君将不堪。堪:经受,受
4.不如早为之所。所:处所
5.请以遗之。遗:赠送
6.其谁曰不然。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这样
7.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延续,推及
四、翻译句子
1.姜氏欲之,焉辟害?姜氏想要这样做,怎能躲避灾害?
2.姜氏何厌之有?姜氏哪有什么满足呢?
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主的统治,您将对他怎么办?
4.无庸,将自及。不用,他将自己赶上遭殃。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古代的先王规定,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
五、作品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1)这里揭示了共叔段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揭示了共叔段贪得无厌、狂妄愚蠢的性格和他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与庄公分庭抗礼乃至篡夺君位的野心。
(2)郑庄公对共叔段的扩张和公子吕的劝告置之不理的背后包藏着什么用心?
答:庄公的用心是:明知共叔段的野心,却纵其欲,养其恶,以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叛逆的道路,然后一举除之
(3)共叔段的野心和郑庄公的用心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答: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残酷。
(4)中心人物是谁?其他人物对刻画中心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其他人物对刻画郑庄公的性格起了对比反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