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要求(试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要求(试用)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要求(试用)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分析报告(以下可简称“需求分析报告”)的指导性文件。

(二)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分析的任务旨在通过对与政务职能相关社会问题及政务业务的分析,提出项目目标系统和业务逻辑模型,描述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确定系统总体架构,以作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工作的基础。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需求分析工作并编制需求分析报告。

(四)需求分析报告应送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提出咨询评议意见,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参考。

(五)需求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社会问题分析、目标分析、业务逻辑分析和系统需求分析。

二、格式和提纲

需求分析报告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需求分析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Tel. Fax. E-mail)(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报告提纲: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3、编制依据

第二章社会问题分析

1、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

2、与职能相关社会问题的界定

3、相关社会问题的根源分析

第三章目标分析

1、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目标分析

3、作业目标分析

4、政务业务的信息化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业务逻辑分析

1、业务功能结构分析

2、业务量、信息量分析

第五章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2、系统框架结构分析

附件、附图、附表

三、编制内容要求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

建设项目的全称及简称(如有),应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制定,并反映申请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实施批次等简要信息。

2、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及简介(如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主要职能、主要领导人/法定代表人等);项目实施机构概况(如机构名称、主要职责、项目负责人、主要技术力量等)。多个单位参与建设的项目,按照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的顺序分别列出前述信息。

3、编制依据

列举需求分析报告编制所依据的重要法律法规、规划、文件和资料等(包括名称、文号、发布日期等),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报告的附件。第二章社会问题分析

1、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

本节主要目的在于选择并分析相关社会问题,阐述问题的突出表现。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职能定位、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的相关要求,分析当前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相关社会问题和弊端,进行定性描述并采用定量指标加以表达和说明。

对社会问题进行定量指标分析的方法是:选取与当前社会问题显著相关的各类要素或者行为事件,以及要素或事件相关的属性,进行数量或结构统计分析,选取具有突出表现的统计分析结果来表达社会问题。表达社会问题的量化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但应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情况。一般来说,社会问题相关要素包括人员、机构、资源、商品、货币、信用、单证、票据等,行为事件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产流通、金融运行、生活消费、社会安全、行政政法等。

2、与职能相关社会问题的界定

对照项目建设单位机构职能以及当前社会问题管理事权划分,界定项目建设所要解决和改善的社会问题的范围。

3、相关社会问题的根源分析

本节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社会问题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表述相关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源及其演化规律。

对相关社会问题发生根源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机制运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比重、有效运行周期与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有效运行边际成本与实际运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例的比重等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然后,在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确定环节,针对问题相关的社会组成要素或社会行为事件及其属性,分析其统计数量或统计结构跟

随机制效能指标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并以此表达相关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及其演化规律。

第三章目标分析

1、政务目标分析

阐述通过政务业务解决项目所涉及社会问题的政务目标。分析实施各项政务业务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程度,体现政务业务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社会贡献能力指标。

2、业务目标分析

提出并论述实现上述政务目标的相关业务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各项业务可量化的指标。

3、作业目标分析

提出并论述实现上述业务目标的相关作业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各项作业可量化的指标。

作业目标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分析各项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关键成功要素,刻画各项政务业务关键作业的内容和形态(如:数据采集、传输交换、计算处理、统计分析、知识挖掘等),并从关键作业的成功概率、时间效率、边际成本、创新回报等特征,与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化的指标。

4、政务业务的信息化必要性分析

基于上述各项政务业务关键作业的内容和形态,论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关键作业目标的必要性。

第四章业务逻辑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