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有机更新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有机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89f7dd26bd64783e09122b60.png)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有机更新建筑大都保持着清末民初马车时代的规模、尺度和风貌。
中山中路以西洋风格建筑为主, 大井巷以传统院落式作坊型商业建筑为主, 打铜巷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各建筑单体风格多变,从中国传统到西洋古典(一层皮),从木构土屋到早期现代主义,从山地民居到街坊石库门,从徽派商铺到江南店坊,琳琅满目。
巷弄呈树状盲端状,无贯穿街坊的巷道。
街区人口结构老化,消费能力减弱,社区精神和文化认同感减弱。
2 总体设计目标和定位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重塑杭州地方山水人文的差异性价值观,挖掘千年街坊的诗意气息,保护和重现历史街区的场所氛围,恢复人们对城市的亲熟感和认同感,使振兴业态与延续原生态的市井生活共生共存,获得城市区块的全面复兴。
3 全面保护框架下的有机更新清河坊街区的历史价值不仅仅在于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其独具鲜明特色的街巷风貌和空间布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互为补充的商业活动与文化活动、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名人更是其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从整体统筹和全面保护的角度出清河坊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吴山脚下,是杭州市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传统老街和传统古巷。
其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而多彩的人文内涵以及货真价实的历史风貌,使它在我国历史街区中独树一帜。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就是在延续这一地区的环境特色和文化特征基础上,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逐步形成具有浓郁传统气息的文化、商业及游览街区。
1 街区格局和现状清河坊历史街区在1400年前的隋朝置州时就是州治、县治所在地,自唐朝筑罗城、浚西湖、凿水井、御海潮伊始,至南宋定都临安,成为杭州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其形成坊巷至今,空间格局和建筑师 马少军\刘丰\郑慧娜\齐星\蔡晓南\王晓萍\崔秋荣\ 翁巧莉\王金献\周苏波\徐新阳\沈萱旖地点/ 浙江杭州设计/ 2006-2008年 / 竣工/2009年业主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委会基地面积 5.76 hm 2建筑面积 6.32万 m 2线性街巷广场或景点,形成景观节点。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0ee291702020740be1e9be6.png)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魏祥莉【摘要】在2008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明确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一大进步,也是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的重要补充,并把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但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灵活性。
本文以杭州清河坊内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方式为例探讨如何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使之具有活力。
历史建筑需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从自身价值出发,因地制宜,进行适应性保护,并尽可能的延续原有功能,若原有功能已经消失或衰败,则可结合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利用。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适应性保护;城市活力由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保护和开发压力很大,而其中的历史建筑通常原有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建筑质量比较差,很容易在重开发的浪潮下被拆除或拆除重建,造成“建设性破坏”;或者为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而破坏原有风貌,造成“保护性破坏”。
尤其在我国2011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大检查中,将历史建筑的相关情况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依据之一,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数量;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以及对历史建筑进行建档、挂牌保护的比例;历史建筑修缮改造资金是否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1从检查结果来看,在被查的110个名城中,历史建筑有11203栋,有30个城市没有登记历史建筑,大多数名城没有由政府公布历史建筑;有的名城对历史建筑概念不清,与文物和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混淆2;或者为了应对检查,而临时公布一批历史建筑,或者缺少保护标志、档案建立等。
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仍存在大量问题,包括概念混淆、认识不足、1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
2《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的总结》。
保护管理滞后等,在进一步展开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中,对于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延续城市的活力,都有积极的作用,需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严格执行和格外关注。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66d3d6360cba1aa811da1e.png)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市政府令第164号(2000年12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条为加强对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指杭州市上城区范围内东临中河路、西至华光巷、南靠吴山及鼓楼、北抵高银巷,同时向东延伸到元宝街、胡雪岩故居,向北延伸至祠堂巷于谦故居的区域。
第三条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整修,应当坚持保留历史文脉与再现传统街区风貌的有机统一,并参照《威尼斯宪章》全信息原则、可逆原则、可识别原则和多样性、多元化文化原则,对所有建筑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第四条上城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上城区人民政府组建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
建设、规划、文物、土地、旅游、房产等有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清河坊历史街区内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上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会同市有关部门编制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当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重点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区应当编制能反映整体历史环境风貌的详细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当合理布局各区块功能,保持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气息。
第六条上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把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
鼓励和支持社会捐助,开辟多种资金来源,用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经批准的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
在清河坊历史街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
杭州清河坊河坊街保护规划
![杭州清河坊河坊街保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2bb4fa60c22590103029d24.png)
扬长避短——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中的出路赵秀敏(浙江大学建筑系)[摘要]: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出发,剖析当今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阐述历史街区在现代建筑街巷群落城市中的地位,及存在与发展的方式。
文中具体以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传统保护区研究为例,讨论了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意义、现状,并初步提出了保护与改造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现代城市城市文化历史街区1 杭州城市特色危机的根源——城市文化的失落**城市文化与城市人们城市活动的结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经人们的长期经营建筑而形成的城市格局、宫殿、寺观、府第、园林、街道、民居等物质环境;其二是上述物质结构所负载的社会结构、组织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部蕴涵,也就是城市文化。
如果说物质环境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载体,是表征,那么,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生活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是城市的深层结构。
人们每每称道江南古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水乡风光,抑或是感到这些古镇小城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趣,其原因往往不在于城市的物质文化本身,而更在于这些城镇从整体布局到整体组合到单体安排,无不着意于宜人的生活环境,文气逸然,富有情趣,以至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因此城市不止是技术上的奇巧,更是文化上的创造,其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常使人们有意无意中体会到生活之美。
城市文化关心人,贴近人的生活,揭示了城市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的真谛。
**当今城市文化失落的原因**技术力量的强大:以科技为标志的工业化放大了人的力量,人们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自然,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去改造周围的环境,城市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史无前例,但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城市文化生存发展的自然前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在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受到经济强有力支持的同时,在片面的“经济决定一切”的影响下,又面临着经济浪潮强烈的冲击,被漠视、蚕食、破坏、甚至根本毁灭。
清河坊历史街区详细策划
![清河坊历史街区详细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15aa4f9549649b6648d74770.png)
第一篇背景分析第一章杭州区域环境分析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区,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
杭州经济发达,工农业总产值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茅。
据统计资料初步核算, 2003年杭州国民生产总值成功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92亿,同比增长1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27万元,折合3950美元,比上年又增加了13.9%,超西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杭州国民经济正逐步步入一个良性运行的轨道,杭州市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承接上年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2004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处于较高的增长平台上。
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5%。
1-3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112.11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67亿元,增长2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28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8.3%。
强有力的、快步伐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推动了杭州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杭州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杭州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世界各地的资本和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还吸引了众多的国内旅游者与入境旅游者,为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城市建设趋势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杭州城市化进程得到加快。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20年是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目前杭州城市化水平是40%,2020年将达到70%。
经国务院批准。
杭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萧山、余姚撤市设区,为大都市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杭州市紧紧围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发展战略,先后实施4个高教园区,江东、江北工业园区,加速建设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江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大工程,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空间布局形态。
杭州大井巷历史街区项目可行性分析
![杭州大井巷历史街区项目可行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c074c280eb6294dd886ce6.png)
街区内交通流线分析
把八蜡子巷东端打通延伸到中山中路,作为居住区的主要进出道路,宽度拓宽 到3.5m;在打通后的八蜡子巷和大井巷之间新开两条联系通道,宽度2.5米;恢复 原朱养心膏药店、张小泉剪刀店和中国伞厂屋背后的上山步道,并把大井巷43号旁 的现有步道打通上山。这样,既可以方便街区内部的联系,又可以方便游客游览、 购物。
地理位置分析
交通分析 大井巷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城南的吴山地区,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北 靠河坊街,东临中山中路,西北—东南面呈弧形紧依吴山的伍公山麓,整个街 区近似一个四分之一圆,总面积约3.7公顷。
历史文物
在大井巷历史街区内现已被确定为文物建筑的有两处:一处是胡 庆余堂,它是目前全国罕见的古老药局,其建筑保存完好,是我国建 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商业性古建筑遗存,具有独特的风格,现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定为中药博物馆;另一处即是现称“钱塘 第一井”的大井,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50000.00
30000.00 240000.00 160000.00 50000.00 30000.00 20000.00 36000.00 36000.00 10000.00 20000.00 10000.00 30000.00 50000.00 18710.00 398373.00
50000.00
总体环境分析
街区内现有大井巷、八蜡子巷两条街道和环翠楼的一段,其中大井巷顺伍公山麓贯 穿整个街区,北出河坊街与后市街相对,东出中山中路与鼓楼相连,是街区内的主要通 行街道,路宽5米左右;八蜡子巷则位于街区中心,北出河坊街与祠堂巷相对,东端堵塞, 路宽2.5米;环翠楼东北端开口于大井巷北部胡庆余堂边,是一条上山的步行道,北段位 于大井巷历史街区内,路宽3米。街区沿河坊街长220米(包括胡庆余堂大墙),沿中山 中路则长165米。
河坊街规划
![河坊街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7bc03c758f5f61fb7366653.png)
河坊街规划方案一、规划对象介绍:河坊街历史沿革及背景历史回顾: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的繁华地段。
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
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
南宋时期,清河坊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
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这一带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
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
以著名诗篇《石灰吟》而留传于世的民族英雄于谦,就出身在河坊街的祠堂巷里;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这里建起了与北京“同仁堂”遥相呼应的“庆余堂”中药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直到1956年才关门的保和堂药店也在杭州河坊街的华光巷口,传说中与白娘子有过一段爱情的许仙曾在这里做过伙计……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东起江城路,向西越南北向得建国南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至南山路,路长18000多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
旧时,与中山中路相交得“清河坊四拐角”,自民国以来,分别为孔凤春香粉店、大昌烟店、万隆火腿店、张允升帽庄四家各踞一角,成为当时远近闻名得区片。
河坊街重建及建筑:重建:河坊街于2002年十月开街,改建后的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民初风貌,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同时确定河坊街为步行街。
河坊街内建筑:百年药铺:胡庆余堂、保和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工艺品:香溢馆、圣檀阁、龙泉窑、吴越人家、欧治刀剑、王星记扇庄商铺:状元馆、西乐园、王润兴酒楼、华宝斋、潘永泰号、张小泉剪刀、万隆火腿庄、喜得宝丝绸庄茶楼:太和茶楼、太极茶楼、翁隆盛茶号特色展馆:荣宝斋、观复博物馆、雅风堂、河坊街邮局、三泰艺术馆、守真特艺馆、世界钱币博物馆、古陶瓷博物馆河坊街现状——风俗文化、经济清河坊的茶文化、药文化、食文化及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商铺的文化,加上各种民间艺人及市井民俗的小摊,充分体现市井民俗风情特色,全长460米的河坊街是杭州目前保留和开发较完整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市井民俗风情的历史老街。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32号提案的答复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32号提案的答复](https://img.taocdn.com/s3/m/462bed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f.png)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32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7.02•【字号】杭政办提〔2019〕16号•【施行日期】2019.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32号提案的答复杭政办提〔2019〕16号陈敏委员: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232号提案《优化南宋皇城小镇的基础配套,助力浙江特色小镇品牌打造的建议》收悉。
现答复如下:南宋皇城小镇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山麓的南宋临安城遗址核心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毗邻西湖,是西湖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皇城小镇范围北起西湖大道,南至宋城路,西接南山路,东抵建国南路,总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区面积1.2平方公里,包含馒头山皇城遗址、三省六部旧址、太庙遗址,清河坊—大井巷、中山中路、五柳巷、中山南路—十五奎巷等多处历史文化街区和数量可观的各级文保单位、历史建筑。
在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保留了南宋御街·二十三坊、五柳巷、馒头山等“宫城外”“山脚旁”原生态市井生活场景,集聚了三省六部、太庙、德寿宫等南宋宫廷古迹十余处,百余项非遗,百余家老字号,呈现出“古今对望,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
依托南宋皇城遗址和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南宋皇城小镇于2017年被省政府列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第三批创建名单,产业定位为旅游产业,以彰显南宋文化为核心,以城市旅游为主线,推动经典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流旅游国际化先行示范区。
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9.29亿元,税收7.73亿元,旅游人数870万人次,拥有省级以上品牌产品35个,国家级大师2人,省级大师32人,省级以上非遗代表传承人13个。
2019年,在南宋皇城小镇创建过程中,将切实贯彻落实特色小镇发展要求,并结合您的建议,着眼建设“南宋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聚焦文化旅游大产业,通过历史遗存和优势资源的加速整合,力争南宋皇城小镇创建成功。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56c1b02af90242a895e5f3.png)
旧城改造案例:清河坊历史街区—《建筑法规》课外拓展建筑091 马梦尧09142117日期:2011年11月2日背景介绍:清河坊历史街区坐落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北麗,南面繁华得延安路特色商业街,毗邻西湖、柳浪闻莺、城隍阁等杭州著名得风景区,坐拥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美妙得自然山水,占地面积13、66公顷。
它就是杭州保留较为完整得历史街区,就是杭州悠久历史得缩影。
这里得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得时代印记。
名人、老巷、旧居、百年老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得历史人文遗产。
杭州得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与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
街区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钱江第一井、唐朝天门、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等景点。
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工程就是杭州市创历史文化名城得重大举措,也就是杭州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得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得保护与修缮将着重保留历史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再现古城风貌,集“游、购、娱、吃、住、行”于一体,建成具有杭城特色、环境典朴、功能完备、管理规范、古风扑面得步行街区,其最终目标就是杭州老城得缩影、传统文化得代表、城市旅游得经典。
清河坊之地,历史上曾就是两朝建都,就是杭城文脉所在与吴越文化得发源地,拥有这个城市最辉煌得历史文化,有代表这个城市最古老、传统得生活方式。
明朝书画家徐渭所言“八百里湖山知就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正就是当年对清河坊得繁华盛世得描绘。
杭州质量生活点评清河坊:她就是这座城市呼唤挽留以后得一段记忆,她就是这坐城市被定格了得历史,它就是生活,也就是场景。
保护情况:20世纪90年代,国内得许多城市进入了城市化进程得高速发展时期,在风起云涌得“旧城改造”声潮中,一些历史地段在推土机下逐渐消失,清河坊历史街区也不例外,但在关键时节,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作出了英明得决策,毅然扼住了推土机得车头,把清河坊从改造中挽救出来,从此走了保护得历程。
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7d98d3c7375a417876f8f05.png)
中山中路铺地 河坊街 胡庆余堂 中山中路沿街建筑 大井巷 四拐角建筑群
四拐角建筑群 四拐角建筑群 大井巷 钱塘第一井 中山中路铺地 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 中山中路沿街建筑
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项目特点介绍到此结束
2、修复街区内的建筑,保护街区内真实而丰 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使 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3、综合整治街区环境,营造多样的人际交流 空间,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使其成为 一种开放式的街区,融于现代社会。 4、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其文化 内涵,使其成为以清末民国初杭城风貌为特色的 传统商业旅游步行街区。
华光路 高银街 吴山花鸟城 华光路
由义弄 高银街
总用地面积为14.86万平方米 祠堂巷 熙春弄 高银巷
于谦故居 中河中路 百岁坊巷
总用地面积为14.93万平方米
鼓楼 伍公山北麓 鼓楼
中河路 吉祥巷
杭州历史博物馆 吴山
源丰祥茶号旧址 金钗袋巷
胡雪岩旧居
一、项目概况
■ 规划重点及总体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恢复历史风貌, 使其焕发活力,重现杭州古城风貌。
三、规划构思
基地现状
重点保护区范围
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 道路系统
基于多保护要素为基础和图底关系分析的规划方案形成。
步行系统
保留建筑 新建建筑
协调区建筑
绿化景观及基地要素保护 开敞空间系统 规划总平面图
四、创新与特色
1、吸收先进的保护规划理念,强调和 重视街区的整体格局保护。
吸收和总结国际、国内先进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 理论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本规划中。规划中强调保护以河坊 街、高银街、中山中路、大井巷、打铜巷、元宝街、环翠楼 等传统街巷为骨架的街区传统总体格局和空间尺度。 街巷分布示意图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bc8c2b4b73f242336c5fc0.png)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市政府令第215号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15号《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已经2004年11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管理工作。
各区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或其组建的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历史文化街区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建设、财政、公安、工商、民族、宗教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专项资金的来源是:(一)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二)社会各界的捐赠;(三)公有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其他公有建筑的转让、出租、举办展览等获得的收益;(四)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给市城乡建委的批复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给市城乡建委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35a122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2.png)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给市城乡建委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00.03.15
•【字号】杭政发〔2000〕44号
•【施行日期】2000.03.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给市城乡建委的批复
杭政发〔2000〕44号市城乡建委:
你委《要求批准〈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的批复〉的请示》(杭建设[2000]1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委上报的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的审查意见。
二、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对单体建筑的保护及恢复建设设计要进行多方案比较,逐项审查,使其建筑风貌与历史文化街巷保护的内涵相协调。
娱乐项目要严格控制。
三、拆除不适当、不协调的建筑后产生的空缺,可迁移旧城改造中有保留价值的、合适的建筑予以补充。
二〇〇〇年三月十五日。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3340fab7360b4c2f3f64a9.png)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管理工作。
各区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或其组建的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历史文化街区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建设、财政、公安、工商、民族、宗教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专项资金的来源是:(一)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二)社会各界的捐赠;(三)公有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其他公有建筑的转让、出租、举办展览等获得的收益;(四)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捐助,开辟多种资金来源,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第七条本市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认定、调整、撤销等有关事项的评审工作,为市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0801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0801](https://img.taocdn.com/s3/m/0cf6a9b2ba0d4a7302763a5a.png)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摘要:城市本身是不断的在进行发展,历史街区作为承载历史的载体也同样要寻求发展。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为防止意识薄弱的开发单位及其他人群的人为破坏,传统的保护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是当今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杭州历史街区中的清河坊和西兴老街的保护规划模式为例,对其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求在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中取得保护和发展双赢的效果。
关键字:历史街区、保护、模式、规划1、引言1.1、选题背景及依据城市和城市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乡结合会逐渐完成。
对于中国,城乡规划是实现城市化的关键。
作为城乡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也对其起着关键的作用。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他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载体,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习惯和生产能力,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这是历史街区的本身的反应即真实性。
历史街区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化的文化形式,街区内的历史建筑、景观和历史文化都能被人们直观的所感受,它产生的历史文化魅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当今文化旅游产业不可缺少的资源载体,历史街区的潜在的再使用价值是由历史街区的可利用性所决定的。
真实性和可利用性是相互矛盾的,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中,可利用性则不明显,如何能在这两者的矛盾中寻求平衡时当今历史街区保护的难题。
随着如今城市化的加剧,传统的静态保护模式(即封锁保护不被外界所破坏)已经不能适应在历史街区既要保持原有的真实性,又可以满足利用发展的要求。
在以后的城市发展中这种矛盾会更加明显。
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开发单位也缺少保护意识,未经许可擅自拆除一些历史街区,导致了文化的缺失。
因此,在本文的杭州的两个典型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探索中,总结出有益的保护模式,以求双赢。
1.2、选题意义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是当今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文化的承载体之一的历史街区,人们对于它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7d17c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6.png)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关于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报告2012年8月,我们赴杭州学习组考察了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和更新改造风貌,调研了其发展的历程,并重点实地察看了胡雪岩故居、朱炳仁铜雕博物馆、吉祥坊丝绸等项目。
清河坊街区毗邻西湖、柳浪闻莺等著名景区。
这里自南宋建都后至今,皆为历代杭州的繁华之地,它是老杭州的缩影。
在考察时间里,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脉传承,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积淀。
据说10多年前,原本狭窄的河坊街面临拆迁改造成宽32米的马路,清河坊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厄运。
市民黄晓杭给时任杭州市领导写信,力陈清河坊的历史人文价值:文物不能再生,毁之将千古遗恨;若拆除重建,也会变成赝品,价值将顿失,保护河坊街已刻不容缓。
当时上任仅6天的代市长仇保兴,马上批示:“在旧城改造中碰到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应予切实保护,并力争留出几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之源。
”于是,政府启动了重新规划,进行了保护性地开发:杭州上城区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
2001年,隆重开街。
这是杭州古城唯一保存完好体现杭州城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不华丽、不高贵、不简陋、有内涵”的历史文化内涵,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该街区的发展主要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文化为灵魂的原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街区,清河坊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老字号、中医药、民间艺术等民族文化事业,形成了以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并举的三特色业态,一举成为国内休闲旅游观光的历史人文新亮点。
在建筑文化方面,清河坊历史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史诗,历史建筑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载体,明清建筑、民国建筑和西洋巴洛克建筑群落,依然可以见证历史的辉煌。
这些传统建筑既有江南明珠的大气风范,又有江南民居小桥流水的朴实无华,更有开放胸怀,汲取传承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无处不蕴含着自然和谐、精致细腻的人文气息。
河坊街工程项目规划方案
![河坊街工程项目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77a90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d.png)
河坊街工程项目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和概况1.1 项目背景河坊街是杭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河坊街承载着杭州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古老文化与现代都市风貌相融合的地方。
然而,由于河坊街地区的发展,其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等。
因此,为了保护和发展河坊街地区的历史文化,提升其旅游体验和城市形象,有必要展开工程项目规划,对河坊街地区进行提质改造。
1.2 项目概况本项目即为河坊街工程项目,旨在通过规划设计,对河坊街地区进行全面提质改造,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景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改善。
项目范围为河坊街地区内部分主要道路及附属设施,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
项目目标为实现对河坊街地区的综合提升,包括但不限于改善交通流线、提升景观品质、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等。
项目将充分考虑河坊街的历史文化、现状情况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力求实现对河坊街地区的全面提升,使之成为更具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风貌相融合的地方。
二、工程项目内容和规划要点2.1 工程项目内容本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道路改善:对河坊街地区内的主要道路进行改善,包括道路宽度、路面铺装、交通标识、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提升。
2) 景观提升:通过景观设计、绿化美化等手段,提升河坊街地区的景观品质,创造更具特色和文化氛围的街区环境。
3) 交通优化:通过交通规划、交通管制等措施,优化河坊街地区内的交通流线,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4) 环境改善:改善河坊街地区周边环境,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保设施等方面的改善。
5) 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公共设施、便民设施,满足河坊街地区内居民和游客的基本需求。
2.2 规划要点本工程项目的规划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回归历史与文化: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河坊街的历史文化底蕴,尊重传统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2) 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绿色材料和技术,提升河坊街地区的环境质量。
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历史建筑适宜性再生技术_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
![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历史建筑适宜性再生技术_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7cc0e3b3968011ca2009103.png)
化, 并带动街区经济的复兴。 " 建筑外观的保护修缮。河坊街两侧特别是沿街的中国传 统形式建筑多是于河坊街拓宽时建造的,所有的做法、构件尺 寸、 样式、 用料大多不依托于正统的营造法式、 法则, 而属于民间 做法, 以能够安全使用为准则。组成这类历史建筑外观风貌的元 素主要包括: 门窗、 屋面、 外墙、 栏杆、 雕花、 外表粉刷、 色彩等。这 些元素应分别做好修缮设计。 其主要做法如下: )( 对门窗尽量做 到有依据地复原:对于窗扇尚存的,保留其原有窗扇式样,检查 其木料、 榫卯的残损情况, 对其进行加固、 替换, 对于不能够继续 使用的, 按原式样、 尺寸重做; 对于窗扇已经缺失的, 参考周围历 史建筑中尚存的、通过鉴定认为是历史实物的门窗式样、尺寸, 对缺失的门窗进行恢复。 *( 针对街区内建筑屋面瓦片残破严重 的实际情况, 采取全部翻铺的方法进行修复。翻铺用的小青瓦尽 量使用旧瓦,旧瓦主要来自原有屋面瓦片中筛选出来的质量较 好的瓦片和从别处采购来的旧瓦, 不足部分用新瓦补齐, 铺装时 新旧瓦片混合使用, 避免新瓦过于明显。 +( 对于风火墙一般采取 保留的方式。倾斜的墙体若不影响使用安全则予以保留, 通过打 牮拨正予以纠偏, 表面残缺部分补平, 抹灰剥落严重的进行重新 粉刷; 对于保留较好的少数风火墙采取保持现状的方法, 以更真 实地反映其所承载地历史信息;损坏严重或上部已坍塌的风火 墙在修缮过程中, 通过考证确定此风火墙的原有形式, 并参照邻 近的风火墙样式、 尺寸进行复建。 此外, 对于栏杆, 雕花等细部修复也尽量采用原有的质量尚 好的构件, 缺失部分按照保留部分的式样、 尺寸重新制作。复建、 插建建筑中的雕花则根据街区内现存的以及从相关资料中收集 的图案进行设计雕刻。 # 内部构件的保护及结构体系的加固。河坊街传统形式建 筑均为木构建筑,通过由木柱、梁、檩条等构成的梁架体系来承 重, 墙体基本为围护结构。所有大木构件之间通过榫卯连接, 露 明的梁架既是结构构件又是装饰构件, 承担着双重角色。由于木 梁架承受着房屋的全部荷载,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梁架会受到各 种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和损毁。在修缮前均经过认真的 检查和鉴定, 然后根据残损的程度, 定出各种加固和修缮的处理 方法。 梁架所用木料年长日久就出现裂缝。对于较短的裂缝 ( 小于 , 如缝宽小于 ’ 厘米, 用木条嵌补严实并用胶粘牢; 如缝宽 & 米) 在 ’ , $ 厘米或以上, 除嵌木条外再用 - . /""00、 !"00 厚的铁 箍加固, 接头处用螺栓联结。若裂缝较长 ( 构件的 & 1 ! & 米以上、 长以下 ) ,可用环氧树酯腻子勾缝补漏,待树酯固化后再用铁箍 加固。 由于河坊街靠近吴山, 建筑受地下水的影响, 室内的柱子因 受潮大多都有底部霉烂现象, 且部分柱子受到蛀蚀。修复中, 采 取刻半墩接的方法替换掉已霉烂或受蛀蚀的部分。即把所要接 搭接的长度至少 在一起的两截木柱, 都各刻去木柱直径的 & 1 !, 新接柱脚料可用旧圆料 ( 方柱用旧方料 ) 截成, 直 应留 /" 厘米, 径随柱子, 刻去一半后剩下的一半就作为榫子接抱在一起, 两节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报告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0ad67f2f60ddccda38a0bd.png)
旧城改造案例:清河坊历史街区—《建筑法规》课外拓展建筑091 马梦尧 09142117日期:2011年11月2日背景介绍:清河坊历史街区坐落于市上城区吴山北麗,南面繁华的路特色商业街,毗邻西湖、柳浪闻莺、城隍阁等著名的风景区,坐拥历史文化名城美妙的自然山水,占地面积13.66公顷。
它是保留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是悠久历史的缩影。
这里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名人、老巷、旧居、百年老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
的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
街区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钱江第一井、唐朝天门、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等景点。
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工程是市创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举措,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修缮将着重保留历史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再现古城风貌,集“游、购、娱、吃、住、行”于一体,建成具有杭城特色、环境典朴、功能完备、管理规、古风扑面的步行街区,其最终目标是老城的缩影、传统文化的代表、城市旅游的经典。
清河坊之地,历史上曾是两朝建都,是杭城文脉所在和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拥有这个城市最辉煌的历史文化,有代表这个城市最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
明朝书画家徐渭所言“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正是当年对清河坊的繁华盛世的描绘。
质量生活点评清河坊:她是这座城市呼唤挽留以后的一段记忆,她是这坐城市被定格了的历史,它是生活,也是场景。
保护情况:20世纪90年代,国的许多城市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在风起云涌的“旧城改造”声潮中,一些历史地段在推土机下逐渐消失,清河坊历史街区也不例外,但在关键时节,市委、市政府领导作出了英明的决策,毅然扼住了推土机的车头,把清河坊从改造中挽救出来,从此走了保护的历程。
当时,按照市整体规划,河坊街两侧建筑将尽数拆除,改建成32米的公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负责人:杨毅栋 设 计 人:杨毅栋
郭大军 李荔 吴为 林瑾 罗鹏飞
精品
一、项目概况
n规划背景
杭州是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杭州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位于 上城区吴山脚下,南宋皇城遗址北面,是杭 州首批确定的四个历史街区之一。街区一期 河坊街修复工程于2001年完成,由于历史原 因,街区整体保护规划一直没有编制,为了 更好地指导正在编制的二期大井巷、打铜巷、 环翠楼修复实施方案,吸取一期工程中所存 在问题,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的呼 吁下,补充编制街区保护规划。由于街区保 护规划后于实施方案编制,使得街区保护规 划编制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四、创新与特色
■ 4、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指导保护工程实施,将街
区保护融入杭城旅游。
在保护规划中明确了保护范围 内所有建筑的保护模式,具有较强 的指导性。对街区内的重点建筑, 如钱塘第一井、于谦故居等重点建 筑,结合实施工程,进行了详细的 规划设计,以指导保护工程的实施。 同时对完善街区内公共配套设施、 市政工程基础设施、街区内部交通 组织等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 措施。在保护的前提下,成功的将 街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传统老字 号文化、胡庆余堂等药业文化资源, 很好的融入到杭城旅游中去。
老胡字庆高号大余银店井堂街铺巷 精品
民俗
老字太河号安平坊店荣巷街铺巷
五、规划的批复与实施效果
本规划于2008年4月22日经杭州市人民 政府批准实施。
街区二期各项保护工程目前正按本保护 规划进行有效实施。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各项 保护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一 些重点保护项目在本规划的指导下,已经实 施完成。如街区重点保护建筑胡庆余堂、钱 塘第一井、于谦故居、四拐角建筑群,沿中 山中路、大井巷等建筑均已于2009年10月前 修复完成。
■ 街区性质
以清末民国初建筑风格为主,以传统商业和 药业文化为特色的集旅游、商业、文化、娱乐休 闲、博物馆设施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杭州地方特 色、真实传递历史信息、适当保持生活延续性的 传统步行街区。
精品
街区整体鸟瞰图
二、规划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从基础资料调查 分析、规划总则、规划内容、 保护规划实施措施四个方面着 手进行研究。
一期实施方案
精品
南宋临安皇城图 杭州历史城址信息图
一、项目概况
■ 保护范围
1、重点保护区 东临中河路、西至华光路、南靠吴山及鼓楼、北抵高银街、高银巷,同时向东延伸到元宝街胡雪岩旧居及源丰祥茶号旧址,
向北延伸至祠堂巷于谦故居,总用地面积为14.93万平方米。 2、传统风貌协调区
以河坊街为中心,东起中河中路,经熙春弄、祠堂巷、由义弄、华光路、高银街,西至吴山花鸟城、杭州历史博物馆,沿 伍公山北麓至鼓楼、经中山南路转金钗袋巷、直吉祥巷、百岁坊巷到中河中路所围合范围内除去重点保护区的其他区域,该范 围总用地面积为14.86万平方米。
现状立面
精品
规划立面
四、创新与特色
■ 6、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并重,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和居民生 活的延续性,提升街区活力。
在保护的同时对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加以合理、充分的利用,避免了以往不考虑经济效益而单纯进行 保护的不现实性,激发了街区的活力,推动了传统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除自然环境、传统街巷、历史建筑 等物质文化要素的保护外,将非物质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保护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大程度的保护和扶 植地方文化,如老字号店铺、市井民俗等。
华光路 由高义银弄街
高银祠巷堂巷总熙用春地弄面积为14.86万平方米
高银街
于谦故居
吴山花鸟城 华光路
总用地面积为14.93万平方米
中河中路 百岁坊巷
中河路 吉祥巷
杭州历史博物馆 吴山
鼓楼
伍公山北麓
鼓楼
精品
胡雪岩旧居
源丰祥茶号旧址 金钗袋巷
一、项目概况
■ 规划重点及总体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恢复历史风貌, 使其焕发活力,重现杭州古城风貌。
高银街俯瞰
精品
街巷分布示意图 河坊街俯瞰
四、创新与特色
■ 2、点线面保护层次、串珠成链保护格局。
在整体保护规划理念指导下,从点、线、面三个保护 层次入手,在空间上打造一条联系南宋皇城遗址、中山南 路——十五奎巷历史街区和中山中路南宋御街的有机纽带, 形成串珠成链的保护格局。形成反映杭州传统商业、药业 文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街区。
精品
四、创新与特色
■ 3、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入户调查,将社会学很好的运用在保护规划中。
历史档案调查 史书史料收集
建筑质量
现住户入 户调查
采访、座谈、原 始地形图调阅
现状土地利用 情况、居住人 口、周边用地 审批
建筑高度
建筑风貌 屋顶形式 古井、古树 传统院落空间 传统建筑构件
建筑年代
精品
历史名人史记
2、修复街区内的建筑,保护街区内真实而丰 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使 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3、综合整治街区环境,营造多样的人际交流 空间,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使其成为 一种开放式的街区,融于现代社会。
4、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其文化 内涵,使其成为以清末民国初杭城风貌为特色的 传统商业旅游步行街区。
精品
三、规划构思
基地现状 重点保护区范围 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
道路系统
基于多保护要素为基础和图底关系分析的规划方案形成。步行系统
保留建筑 新建建筑 协调区建筑
精品
绿化景观及基地要素保护 开敞空间系统 规划总平面图
四、创新与特色
■ 1、吸收先进的保护规划理念,强调和 重视街区的整体格局保护。
吸收和总结国际、国内先进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 理论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本规划中。规划中强调保护以河坊 街、高银街、中山中路、大井巷、打铜巷、元宝街、环翠楼 等传统街巷为骨架的街区传统总体格局和空间尺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市道旅筑政路游整工系发治程统展模规规规式划划划图图图
精品
四、创新与特色
■ 5、参与性规划方法,重视多方协作,推行阳光规划。
规划通过采用参与性规划方法,注重文化、规划、园文、历史建筑保护办、街区保护 管委会等部门以及当地居民的全过程参与,吸收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使保护规划具有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