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陕西西安八校联考2018届高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八校联考2018届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陕西省西安八校联考2018届高考语文试题[答案]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消洁,下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是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理解二者的内涵与关系,对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创新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化创新在当代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靠传统文化内生动力新陈代谢,谋求发展;二是对外开放,吸收融汇外国文化之长,以达到创新发展之目的。
立足于客观实际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创新。
在传承中不仅要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传统文化生态。
有选择地汲取并与当代文化融合,而且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而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经,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顽固守旧与自我封闭。
同时,文化创新的机制需要掌握各类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加工与改造,赋予文化新的内容,体现新价值。
譬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都是作者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完成的。
最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课标卷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陕西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8年高三联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2018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
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
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
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
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
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
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
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
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
2018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2018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陕西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陕西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陕西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陕西卷)5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陕西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字符号讲,也不是从字学“六书”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的,写起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是从汉朝的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
2018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
2018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2018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语文(一)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刑徒兵制是一种征发刑徒为兵的制度,一般由皇帝颁发诏书,变更特定刑徒原来所服之刑,代之以从军打仗,戍守边疆。
此种制度孕育于战国,流行于秦汉。
秦至西汉前期,国家武备由XXX和郡国兵构成,集兵方式采用义务兵役制度,只有遇到紧急军情时才大规模使用刑徒兵。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XXX二年冬,XXX将XXX率十万大军兵临函谷关,军情紧急,XXX采纳少府XXX的建议,发骊山徒击破XXX。
此次发刑徒为兵,属于非常之举,而非常制。
XXX,XXX曾使用刑徒兵平定淮南XXX反叛,这次使用刑徒兵的背景是XXX的叛乱尚未结束,对于讨伐淮南XXX面临着无兵可派的困境。
XXX时期土地兼并问题凸起,自耕农日益削减,秦和汉初以来的征兵制开始遭到破损,加之对外战争规模宏大,发刑徒为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XXX击朝鲜,平南越XXX,平益州、昆明反叛均使用了刑徒兵。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成为地主经营地产的主导形态,XXX“度田”的无果而终,意味着国家的“不抑兼并”,最终导致大量编户民流亡或投依田庄,征兵制的社会基础面临崩溃。
同时,XXX担心归附的军阀拥兵自重,地方将领利用地方的常备兵谋反,于是在建武七年下诏罢郡兵,XXX的这些罢兵措施,实际上等于废除了秦汉以来长期实行的正卒制度和更戍制度,导致“XXX设之兵,关隘无人驻守,而且国境地带也无当番守望的戍卒”。
2018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陕西2018年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学·科网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全国区级联考】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全国区级联考】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有很多好故事,需要作家去挖掘和表现,作家的写作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我们不间断地翻译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国读者阅读优秀作品的世界同步性增强了。
与之带来的效应就是,中国作家在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也能积极参照自身的悠久历史文化,这能激发、激活作家们更多的创造性,作家们也写出了更多的好作品。
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
在以往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也开始出现以中国人的眼光来评价世界文学的尝试了。
从2001年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都邀请专家、学者、作家组成评委会,来评选新世纪最佳外国小说,给出了中国人评判当代世界文学的标准。
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评审机制,连续十多年,评选颁发“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这个奖所颁发的世界各国作家中,有的如勒·克莱其奥,后来也很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一中国的世界文学奖项有眼光,很专业,受到了一些外国重要诗人和作家的关注和赞许。
事实证明,没有文化自信所带来的文学眼光,这种奖项的设立是不会成功的。
这些年,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也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通过国际作家写作营、国际作家写作计划等活动,深度开展国际作家交流。
在广泛的、与世界各个语种的作家诗人的交流中,中国作家以自身的魅力成了世界了解中国人心灵和文化的重要桥梁。
中国当代作家在交流中,也激发出对自身文学和文化的自信。
近年来,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雨果文学奖、入围国际布克奖也说明,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已经建立了对话,继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也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体系,这也使得中国作家进一步有了信心。
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这样的成就,跟我们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作家继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老树上生出的新枝,他们既受到了中国本土的文学、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他们跟世界文学也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陕西省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陕西省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刑徒兵制是一种征发刑徒为兵的制度,一般由皇帝颁发诏书,变更特定刑徒原来所服之刑,代之以从军打仗,戍守边疆。
此种制度孕育于战国,流行于秦汉。
在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当兵是贵族阶层的特权,庶民和奴隶只能充当徒卒或私养。
商代士兵的主要来源是“众”,这些“众”是王族和其他贵族的族众,属于统治阶层。
在西周,只有“国人”才能当兵。
战国以后,各诸侯国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国为扩大兵员相继实施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典型。
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开始实行普遍兵役制,要求所有适龄的健康男子、适役的人员都要服役,甚至刑徒也被征发充军。
秦至西汉前期,国家武备由京师南北军和郡国兵构成,集兵方式采用义务兵役制度,只有遇到紧急军情时才大规模使用刑徒兵。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二年冬,陈胜部将周章率十万大军兵临函谷关,军情紧急,秦二世采纳少府章邯的建议,发骊山徒击破周章军。
此次发刑徒为兵,属于非常之举,而非常制。
汉初,刘邦曾使用刑徒兵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这次使用刑徒兵的背景是陈稀的叛乱尚未结束,对于讨伐淮南王英布面临着无兵可派的困境。
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问题突出,自耕农日益减少,秦和汉初以来的征兵制开始遭到破坏,加之对外战争规模巨大,发刑徒为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汉武帝击朝鲜,平南越吕嘉,平益州、昆明反叛均使用了刑徒兵。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成为地主经营地产的主导形态,刘秀“度田”的无果而终,意味着国家的“不抑兼并”,最终导致大量编户民流亡或投依田庄,征兵制的社会基础面临崩溃。
同时,刘秀担心归附的军阀拥兵自重,地方将领利用地方的常备兵谋反,于是在建武七年下诏罢郡兵,刘秀的这些罢兵措施,实际上等于废除了秦汉以来长期实行的正卒制度和更戍制度,导致“郡国无常设之兵,关隘无人驻守,而且国境地带也无当番守望的戍卒”。
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原卷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展览赛事的活跃,是新时期书法发展的重要特征。
展览不仅提升了书法的社会地位与民众关注度,也极大地激发了书法爱好者的学习热情。
在展览的推动下,书法从传统文人闲暇之余的雅玩清赏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变,从书斋走向展厅。
这种变化,不仅仅意味着空间的转换与形式的改交,书法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展览赛事的推动下,书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书法发展仍然存在明显的偏失与缺憾。
书法创作过去是一种私密的书斋艺术,更多体现的是纯粹的个人审美认知与艺术趣味,记录的只是书家日常的书写体验,个人化的自娱自乐色彩农厚。
而如今,书法与公共展览紧密相连,随着展览赛事的频繁举办与艺术市场的升温,书法展逐渐成为检测书家艺术水准,衡量书法作品价值,引领书法创作潮流的“风向标”。
参展、获奖、成名被热衷此道的书法创作者视为艺术创作的第一要务,已直接影响书家书法创作取向与价值评判,其明显表现在书法创作以展厅效应、流行时尚、评委喜好等非艺术因素为标尺的“展览体现象”应声而出,“民间书风”“明清调”“流行书风”“二王贴学”“获奖体”“评委体”,闪亮登场,一哄而上,作品风格趣味、形式设计倾向性、模式化趋同,不少展览作者在纸张、用色、裁剪、拼贴上无所不用其极,对作品外在形式的考究远远重于作品内在品质追求,形式炫人耳目而内涵贫乏者多。
流行跟风现象导致许多展览作品给人似曾相识甚或千人一面之感,书法家个性意识与独创精神被无形的展赛之手不断消解。
从传统文人书斋式的自娱书写与私密性展示交流,转向大众公共空间的展陈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书法的形式能量、交流空间与展示效应,展览介入书法是不可回避的趋势。
就展赛对艺术传播交流推动而言,展赛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竞技模式;从展览作品所呈现的问题来看,如何利用好展赛舞台,规避各种自觉不自觉导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是对创作者艺术觉悟的考验,也是展览主事者必须认真应对的课题。
陕西西安八校联考2018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是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理解二者的内涵与关系,对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创新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化创新在当代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靠传统文化内生动力新陈代谢,谋求发展;二是对外开放,吸收融汇外国文化之长,以达到创新发展之目的。
立足于客观实际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创新。
在传承中不仅要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传统文化生态。
有选择地汲取并与当代文化融合,而且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而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经,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顽固守旧与自我封闭。
同时,文化创新的机制需要掌握各类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加工与改造,赋予文化新的内容,体现新价值。
譬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都是作者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完成的。
文化创新又是文化自觉的实现路径和落实方式,文化自觉包含着认知和实践文化真善美的三重含义:一是文化自我觉悟,认识文化的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二是文化自我觉醒,培育历史意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三是文化自我觉察,开展文化审美并发挖其价值,进行合乎目的性的改造。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的含义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文化反思是文化自觉的核心,在反思过程中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等的反思,才是更彻底更纯粹的文化自觉,只有意识层面上的文化自觉,才能为文化创新提供持久不断的正能量和推动力,培养起文化安全意识,树立起文化自信,阻止西方强势文化的侵略。
对文化思维方式的反恩固然十分重要,但文化思维方式只是认识文化规律和文化价值的手段并非目的,对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的反思更重要,文化良心是对文化的道德担当与社会责任。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语文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陕西省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陕西省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校级联考】陕西西安八校联考2018届高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是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理解二者的内涵与关系,对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创新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化创新在当代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靠传统文化内生动力新陈代谢,谋求发展;二是对外开放,吸收融汇外国文化之长,以达到创新发展之目的。
立足于客观实际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创新。
在传承中不仅要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传统文化生态。
有选择地汲取并与当代文化融合,而且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而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经,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顽固守旧与自我封闭。
同时,文化创新的机制需要掌握各类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加工与改造,赋予文化新的内容,体现新价值。
譬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都是作者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完成的。
文化创新又是文化自觉的实现路径和落实方式,文化自觉包含着认知和实践文化真善美的三重含义:一是文化自我觉悟,认识文化的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二是文化自我觉醒,培育历史意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三是文化自我觉察,开展文化审美并发挖其价值,进行合乎目的性的改造。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的含义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文化反思是文化自觉的核心,在反思过程中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等的反思,才是更彻底更纯粹的文化自觉,只有意识层面上的文化自觉,才能为文化创新提供持久不断的正能量和推动力,培养起文化安全意识,树立起文化自信,阻止西方强势文化的侵略。
对文化思维方式的反恩固然十分重要,但文化思维方式只是认识文化规律和文化价值的手段并非目的,对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的反思更重要,文化良心是对文化的道德担当与社会责任。
有些人为了眼前利益毁环文物,摒弃珍贵文化遗产,直接造成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迷失,而价值的迷失又严重影响着我们在漫长而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所形成的价值伦理共识,造成了道德底线的失守。
因此,培育当政者与民众的历史意识与文化良心刻不容缓。
一个社会与民族是否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其突出标志是培育一种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健康文化观的建构,必须蕴含经验与超越、真理与价值、历史与未来的双重关切。
(摘自熊展斌《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有删改)【小题1】下列关下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传承与保护好传统文化生态,是博采众长并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
B.认知和实践文化真善美的含义是文化自觉的基本内容,并构成了文化创新的路径与方式。
C.文化自觉的核心是文化反思,但反思对象不是文化思维方式,而是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
D.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互为促进的动力,建构健康文化观,必须要有双重关切与辩证思维。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尼()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阐述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的内涵基础上,最后梳理出二者的正确关系。
B.第二段先阐述文化创新的基本形式。
再阐述态度与原则,最后指出文化创新的机制及价值体现。
C.在阐述文化自觉时重点论述了文化反思.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反思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的意义。
D.运用了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有助于加深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小题3】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文化反思就无从树立起文化自信,从而无从阻止西方强势文化侵略。
B.衡量一种文化的优劣,内容上是否有创新,意义上能否提高人的文化自觉是重要的标准。
C.培育历史意识会更好地传承文化及承担历史、社会责任,培育文化自觉会坚守住道德底线。
D.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文化自觉包括反思其他文明,两方面都需有开放性。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谈北方山水舒国治在荒旷处找山水,是为游赏北方山水之宜。
北境地土迢辽,行路多赖车马,不靠舟楫。
明人袁小修《游居柿录》中所记种种纵一苇之所如,随荡随泊,以舟作屋,则是“南船”之玩法了。
今人游武夷山,以小舟慢划九曲溪,抬头转脖张口盯看奇景罗列,与时更换天然屏风,可谓目不暇接之极例;好则好鼻,却有一点满桌山珍海味要在一顿饭里吃完之憾。
过于紧密的经验,即使绝佳,令人往往刻记不住。
逃难中一碗绿豆稀饭常更久存念中。
唐人张文成小说《游仙窟》,场景在今甘肃近青海的积石山,黄河走经。
今天游人学者会去的“炳灵寺石窟”,周围形势,当得仿佛。
只是今人多以快艇疾行于刘家峡水库,波涛激溅下抵达,这种自海上望见陡崖石刻,备感惊奇,然途程也稍便捷了些。
《游仙窟》开卷谓“嗟运命之迍邅①,叹乡关之助邈………日晚途遥,马疲人乏.……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潭千仞”,显然是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
积石山在兰州西南,往河西走廊、往丝路而去的游人,常因径奔西北而略过不去。
今日群山荒凉,却又水深岩峭,真是千秋奇景。
山后有山,正发人无限遥想也。
在荒旷空枯上行旅,常能获得一袭渐近绝景前的隔,如张文成所谓“张骞古迹,十万里之波涛;夏禹遗踪,二千年之坂碰”。
而日晚途遥,常是感怀奇景的微妙时刻。
长程跋涉,步步攀爬,到了高处,最是令人各念俱涌,甚至慷慨欲悲,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然要有天地悠悠之感,风景应不宜过于灿丽,最好不要“如入山阴道上”。
西安是游人多去之城,外地观光客在三五天内遍游了兵马俑、华清池、法门寺及城内大小雁塔、清具寺、碑林等,不知何所收得?其实关中山水也有可流连者。
于右任二十年代初所与诗中,多记耀县五台山(即药王山,山有五台,日端应台、起云台、升仙台、显云台、齐天台)及浮化县的万里镇等处游踪,看来是当地人眼界里的“自家山水”,或许值得一探。
于右任走陕西三原人,距西安北边一小时车程,陇海铁路通车后,王千不经,益增其幽也说不定。
更北的耀县及淳化,自然不易有外方游客。
北京西郊亦多名山,昔人好称“西山八大处”,今日不甚显名,游人只知去八达岭长城。
西山之胜,在平淡、在不远、在不高,也在攀登。
不攀登,不得感受其简淡中多致之胜。
两年前在上海福佑路古董地摊见一迭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开本摄影风景,其中一本西山风景,多见奇石松,天成布列,如户外大园林,阅后颇心美之。
当时逛得匆匆,不暇思及购买,想来可惜。
清人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一文,讲这座西郊名山,“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想来这山是不错的。
山要谐俗,中国山原本都做得到;只是文人把它写高写清了,仙人将之修真炼异了,鹤猿将之飞绝栖灵了。
看来翠微山端的是北京好后山,骆驼祥子的远亲还能住在那儿,曹雪芹的足迹或许还留在那儿,今日老百姓仍随意爬爬,却又没有北京城内名胜随时听到的呱噪,诚是郊游的佳处。
(注)①迍邅:一是指处境不利,困顿;二是指欲进不进,有如行路很艰难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引用的《游仙窟》开卷“嗟运命之地邃,叹乡关之助邈”这两句,因为这两句最能呈现张文成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
B.第一段所说“有一点满桌山珍海味要在一顿饭里吃完之憾”是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游赏山水美景过于繁密而目不暇接也是一种审美的缺憾。
C.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较少运用修辞,其朴素的白话文中带有文言的韵味,简净疏隽,别有意趣。
D.本文谈论北方山水,其意并不在描摹北方山水的壮美,作者旨在表达行旅中领会北方山水特点的方式以及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小题2】文中尾段引用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的文段,有什么作用?讲简要分析。
【小题3】在作者看来,如何才能领略赏味北方山水的妙处?请简要概括。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海音——台湾文学的一道阳光张昌华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
台湾人,生于日本。
英子5岁时妈妈抱着她,与爸爸一道萍飘到北平。
爸爸英年早逝。
25年后(1948年)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3个孩子,又折回台湾。
“少小离家老大还”,一把辛酸两行泪。
六口之家蜗居在一间日式住宅的玄关处,于3个榻榻米大的地盘吃饭、办公兼睡觉。
作家的林海音,不求属“著述等身”一类。
她的小说、散文和童话作品统共不过300万字吧。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5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
1960年冠《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
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若干年后,林海音到大陆访问,在公众场合见到导演吴贻弓时说:“我向您鞠躬,因为您使我的名字在大陆变得家喻户晓,所以我得向您脱帽三鞠躬!”并真的弯腰致意。
《城南旧事》跨越时代背景,跨越了政治,以委婉温馨的笔触去描写人性和人类的命运,已得到社会一致的认可。
林先生是由编辑起步而“发迹”的作家。
作家,对她来说是“业余”,编辑却是终身。
她早年在北平编《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副刊》,继之是《文星》、《纯文学月刊》和创办纯文学出版社。
她在编辑上的建树,绝不亚于其创作。
在编“联副”10年期间,使一批台湾本土作家在文坛崭露头角。
有人评论“林海音是台湾文学的播种者、培植者,也是一道阳光。
”此言并非过誉,确实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本土作家钟理和命运坎坷,贫病交加,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林海音编发的,她着意栽培他。
不料,钟理和突然病故。
林海音闻讯后,挥泪赶写《悼钟理和先生》,介绍其苦难的一生,发表在次日的报纸上,不期收到众多读者的悼文和捐款。
林海音不分昼夜地为钟理和编书、联系印刷厂、请人设计封面、借款印书,赶在钟理和百日祭时放在供桌上,了却心愿。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之间只有信件交往,却从未谋过面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林先生在文学上有自己的追求。
面对通俗低级、充满色情暴力的读物充斥坊间,而真正的文学园地却一片荒芜时,她坐不住了。
时已年过半百的她,与丈夫何凡及友人不计风险和利弊,毅然创办了《纯文学月刊》,为台湾的纯文学发展鸣锣开道。
那时,台湾对二三十年代作品控制出版,几近绝迹,读者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