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教案2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四章 多彩的光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四章多彩的光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光的特性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能够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认知到光的存在,了解光的基本特性,如反射、折射等,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光的一些现象,如彩虹、光的传播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是教学的重点,而如何让幼儿理解这些概念,则是我的教学难点。
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手电筒、镜子、玻璃球等,以及一些颜色丰富的图片和卡片。
我会以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手电筒,打开它,让幼儿观察光的出现。
然后,我会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去挡住光,看看光是否会消失。
这个活动能够引起幼儿对光的兴趣。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卡片,让幼儿观察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光在水中的传播等。
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光的基本特性。
然后,我会拿出镜子,让幼儿观察光在镜子上的反射情况。
我会让幼儿自己尝试去反射光,看看能否照到自己的脸上。
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在活动的我会让幼儿自己尝试去发现一些光的现象,如彩虹、光的传播等,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现象。
这个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会重点讲解光的基本特性和现象,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这些特性和现象。
对于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这些难点,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以及幼儿是否掌握了光的基本特性和现象。
同时,我会根据幼儿的表现,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彩虹,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光的特性和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光的兴趣。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复习教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知道光的折射定律。
3.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物体的颜色。
4.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重点进一步探究关于光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系统掌握全章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第三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复习《第四章多彩的光》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识别生活中的各种光现象1.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学作图2.如图所示,潜水员的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3.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将凸透镜画出来。
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1.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也变大。
2.凸透镜成像时,若透镜不动,物体垂直于主光轴上下移动时,像反向移动;若物体不动,透镜垂直于主光轴上下移,像同向移动。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复习教案
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
4.(04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B.在岸边观看水中游动的鱼
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D.阳光照耀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显现光斑
5.(04临沂)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入射光线跟水面的夹角为50°,则( )
A.反射角应为50° B.折射角应为40° C:折射角应为50° D.反射角应为40°
6.(04南京)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能够节约空间。如图1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3m B.4m C.5m D6m
7.(04江苏宿迁)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4宁夏)(2分)"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04佛山)如图2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专门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耀的地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
教学
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教学
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课前
预备
课件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材
分析
与
教法
设想
本章内容在各地中考中均有显现,而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及应用是光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多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要把握这类题的方法和作图的规范化,在今后的中考中反射和折射同时显现的综合性试题及用上述知识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同时由于新课程的实施,色光、不可见光、眼睛的构造及矫正等都可能成为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多彩的光 第3节 光的折射 【教案二】
4.3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⒈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教学仪器: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引:
一、现象、筷子变向上“弯折”
水中的鱼池底变“浇”
二什么是折射现象:
三线共面反射定律对比
两线分居
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入辞去角
垂直入射:i=r=0o
i r i
光路是可逆
一、折射成像为虚像(光的折射光线的么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二、应用的解释
作业:。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2课时)教学设计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反射光、入射光、反射角和入射角等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巩固。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技巧。
3.学生思维发展: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反射光、入射光、反射角和入射角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平面镜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如调整镜子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等。
4.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爱环境,树立绿色生活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等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充满好奇,但在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图片,如水面上的倒影、镜子中的自己、反光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的方式,以多彩的光为主题,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光有更深入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光屏、镜子、玻璃棒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知识巩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典型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检验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我认为这是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
因为只有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也才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反复观察和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引导他们通过交流分享,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二、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以及光的颜色和光谱。
2.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会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3.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
4.了解光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平面镜成像特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光的色散现象和光谱的理解。
4.光学仪器的使用和原理掌握。
5.光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
针对这些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光学现象,如影子、镜子、透镜等,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4.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通过对光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通过对光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学习光学知识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概念理解不透彻;对光学仪器的使用和原理认识不足;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光学知识的框架。
第四章多彩的光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四章多彩的光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讨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特性。
2. 光的现象:分析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3. 光的颜色:探讨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包括单色光和复合光的颜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并能够解释相关实例。
3. 帮助学生了解光的颜色形成原理,提高他们对光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显微镜、玻璃板、激光笔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干涉仪、衍射光栅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太阳光、灯光等,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特性,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3. 光的现象:利用教具和实验,展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4. 光的颜色:讨论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包括单色光和复合光的颜色,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5.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关键词,如光的传播、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光的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并给出相关实例。
3. 描述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包括单色光和复合光的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光的基本传播特性,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并了解光的颜色形成原理。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光的更多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和实践,以加深对光的理解和认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5.光的色散:介绍色散的定义、色散现象以及光谱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光现象,总结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2.启发式教学:在讲授新知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光学原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学生通过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光现象,总结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规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如在讲解光的传播规律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团队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如:“制作一个简易的光学仪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等。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数据收集、结果分析等环节。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途径、速度以及与介质的关系。通过示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光的反射:介绍反射的定义、反射定律以及反射现象的应用。如平面镜成像、凸面镜和凹面镜等。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多彩的光》。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验加观察的方式,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光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儿童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
2. 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镜子、玻璃、塑料尺、白纸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光?光是什么颜色的?光是从哪里来的?”我引导孩子们思考,激发他们对光的兴趣。
2. 光的传播:我将激光笔放在教室的一角,让孩子们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并引导他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3. 光的反射:我拿出镜子,让孩子们观察激光笔的光线在镜子上的反射,并引导他们发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 光的折射:我拿出玻璃和塑料尺,让孩子们观察激光笔的光线在玻璃和塑料尺中的折射,并引导他们发现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5. 实践与思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挡住激光笔的光线,观察光线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践,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表现出较高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并记录下来,以此拓展他们对光的认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四章多彩的光
教学目标
一、科学内容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现象。
二、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2)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及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平面镜改变光传播方向的光路图和结合平面镜成像原理画反射光路图。
(3)虚像与实像。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时划分
第一节光的传播1课时
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定律l课时
第二节光的反射(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课时
第三节光的折射l课时
第四节光的色散l课时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1课时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二)——凸透镜成像规律l课时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1课时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1课时
教学设计。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第一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第一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的重点是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的理解,难点是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激光笔、镜子、玻璃板、白纸等,以及一些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我会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光的认知。
活动的重难点在于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和应用,我会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光的性质和现象。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性质和现象。
拓展延伸:除了课堂上的复习和实验,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的拓展延伸活动,如观察和研究一些复杂的光现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光的性质和现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物理竞赛和相关的研究活动,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研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概念是本节课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来体验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从而加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激光笔通过镜子反射和折射的效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现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概念。
光的折射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往往会对光的传播路径的改变感到困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问题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问题式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等。
3.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粉笔。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思考镜子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答生活中的实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题过程。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个物体在平面镜前,它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10cm,求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2)一个物体在平面镜前,它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求物体的大小。
2. 作业答案:(1)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10cm。
(2)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讨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其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学案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实例分析: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并演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平面镜成像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 答案:(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当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形成物体的像。
(2)生活中的一些平面镜成像现象,如镜子中的倒影、反射光等,都可以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引导。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相关现象,如透镜成像、反射光的应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一、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光的反射。
初二(上)物理沪科版《第四章多彩的光》学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1、光的流传(P53-P54)(1)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
如太阳、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都是光源。
(2)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流传。
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和,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
(3)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约为,相当于每秒能绕地球赤道转七圈半。
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最,在空气中的流传速度略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在水中的流传速度约是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流传速度约是真空中的。
例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以下不属于光源的是()A.焚烧的蜡烛 B.闪亮萤火虫C.点燃的奥运圣火D.明朗的月亮例 2:以下实例中,能用光沿直线流传解说的是()① 用伞挡住阳光② 射击对准要“三点一线”③ 排队时,前方的同学挡住了后边的同学,队就排直了④ 夜晚学习时,手挡住灯光看不清写的字⑤ 太阳光穿过茂盛的树叶,在地面上留有光斑⑥ 激光指引掘进机开凿大山地道A. ①②③ 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例 3: 2009 年 7 月 22 日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第二天全食,产诞辰蚀的原由是光沿流传,当我们位于以下图中地区时,就能看到日全食现象。
例 4:以下图是发诞辰偏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盛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A. 月牙形B.圆形C.树叶形D.小孔的形状2、光的反射(P55-P56)(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类现象叫做光的。
反射光芒、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反射光芒和入射光芒分别位于双侧;反射角入射角。
反射光阴为路拥有。
( 2)一束平行光投到圆滑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旧是的,(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这类反射叫做镜面反射,黑板反光是常有的镜面反射现象;平行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玻璃板后边放一支未点燃的蜡这类反射叫做漫反射,比方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多彩的光 第6节 神奇的眼睛教案2 (新版)沪科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二)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2.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光屏、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二、课题引入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板书:第七节神奇的“眼睛”三、新课教学1.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
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f,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4节光的色散教案2新版沪科版
4.4光的色散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①了解光源,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③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白光的组成和光的三原色以及颜色之迷。
教学难点: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活动资料:三棱镜、光源、光屏、水槽、镜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步骤师生互动策划备注(活动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入新课问:⒈什么叫光源?举例说明⒉我们看见物体的条件是什么?⒊光是如何传播的?哪些现象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⒈回忆上堂课的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⒉试说出日食、月食的成因。
⒊讨论:我们安装电杆时,一人站在要安电杆的地方,另一人拿着一根竹竿站在远出,看竹竿、人和前面的电杆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这利用了什么物理现象?巩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走向生活。
颜色教学⒈演示: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用白光屏承接,观察现象。
⒉用平面镜一半放入水槽中的水中,让太阳光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的情况。
小结:把白光分解成七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它说明了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白光通过三棱镜会产生七色光?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由哪七色光组成。
色光的三原色介绍: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因此把红、绿、蓝叫着色光的三原色。
⒈理解色光的三原色;⒉讨论:电视机配制了几种颜色?⒊看图思考:三种颜色的光两两混合分别得到什么光?要得到白光,用三种光如何配制。
让学生懂得学知识的目的是让它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颜料的三原色介绍: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
因此把红、黄、蓝叫着颜料的三原色。
⒈理解颜料的三原色;⒉讨论:据图,三种颜色的颜料两两混合分别得到什么颜色?要得到黑色,用三种颜料如何混合。
教学环节内容、步骤师生互动策划备注(活动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物体的颜色之谜⒈组织学生讨论:绿色植物喜欢绿色还是讨厌绿色?※学生充分讨论后总结: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2课时光的反射教案(新版)沪科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镜子、水面等反射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的反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②生活实例分析: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③互动提问:学生针对实例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回答,促进课堂互动。
5.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光的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6.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①光的反射现象:教师简要介绍光的反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光的反射过程。
②反射定律:教师详细讲解反射定律,包括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概念。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反射定律的内容。
③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探讨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激发科学探究欲望。
-增强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提高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
4.核心素养能力:
-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多彩的光(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案复习本章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
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再次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
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在复习过程中,能查缺补漏,形成知识网络,并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重点】
知识体系的形成、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光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再现: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提纲:
(一)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如、、等都是光源,镜子、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传播的,激光准直、、、等现象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m/s,合________km/h。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空气中的光速也可认为是。
(二)光的反射
4.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的。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定律。
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表面________,平行光入射到物体表面,反射光仍然是_____的;发生漫反射的物体表面________,平行光入射到物体表面,反射光_________,而是射向__________。
6.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像;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都;物像连线与镜面。
像与物体相对于______对称。
(三)光的色散
7.太阳光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其原理是。
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有。
8. 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9.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
二、展示交流:
问题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歌词里面包含着什么物理知识?这句歌词同时说
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和讨论,回答
小结: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练习: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
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
2.关于光的传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D.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问题二:在我国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有“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奇特景观,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和讨论,回答。
小结:这一奇特景观是由平面镜成像原理造成的,天空和飞鸟在水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练习:
3.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
A .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不变
4.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1)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_____进行探究实验(填“平面镜” 或“玻
璃板”);
(2)实验中要求蜡烛l 和蜡烛2 ;
(3)小明选择刻度尺的目的是为了测量 的大
三、拓展提升
例题1:下列几个现象中,要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 )
A .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
B .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
C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D .用放大镜能看清书上的小字
分析:B 是光沿直线传播,C 和D 都是光的折射,故选A 。
例题2: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____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 15o 、30o 、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
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
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
分析: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第(1)题应为20o
,表格中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互补,所以错误的原因是“把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例题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图3
后放上一支相同的蜡烛,如图1所示,移动后面的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发射规律
分析:这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选B 。
四、体验成功
1.图6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2.一只鸟在湖面上方5m 处的空中飞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成虚像
B .像位置距水面5m
C .像比鸟小
D .小鸟与像距离10m
3.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米。
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
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 (如图7),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 。
4.如图是我市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的庆元后坑木拱廊
桥,其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 )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光的漫反射
5.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
遥控。
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
图
8
图
7
图
6 图1
C .光的反射
D .光的可逆性
6.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毕业合“影”
C .湖光倒“影”
D .形“影”不离
7.小明身高1.5m 站在平面镜前,距平面镜4m ,则( )
A .人以1m/s 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像以2m/s 的速度走向平面镜
B .人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 .人靠近平面镜1m ,镜中的像距人1m
D . 无论人靠近还是远离平面镜,镜中的像始终是1.5m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4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
A .21:10
B .10:21
C .10:51
D .12:01
9.为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
的亮点,它被称为镀点。
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 .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某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
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 (距离或大小)之间的关系。
(2)两支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距离或大小)关系。
(3)移去蜡烛B 并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能或不能)得到蜡烛A 的像这
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或实)像。
答案:
导学提纲:(略)
练习:1、光的色散 红 绿 蓝 2、D 3、D 4、(1)玻璃板 (2)大小相等 (3)物距和像距
体验成功:
1.B 2. C 3. 2 4. B 5. C 6.C 7.D 8.B 9.B
10.(1)距离(2)大小(3)不能,虚
(4)因为玻璃板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平面镜不透光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