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时限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工作规范。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涂阳、仅培养、菌阴、未痰检)、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
其他传染病。
水痘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上报院主管领导,同时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以及时删除。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传染病报告的规定时效
传染病报告的规定时效传染病报告的规定时效是指在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后,相关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间限制。
在中国,传染病报告的规定时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还能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效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规定,传染病报告的规定时效如下:一、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后,医疗机构应当在2小时内将病例信息报告给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将病例信息报告给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将病例信息报告给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将病例信息报告给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效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特别严重的传染病,如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其他一些需要立即报告的传染病,报告时效可能更为紧急。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报告,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疾病的传播。
在实际操作中,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流程和责任人,确保报告时效的遵守。
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未按照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
传染病报告的规定时效,是指在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后,相关责任主体必须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法定时限。
这一时效的规定,旨在通过快速的信息传递,实现对传染病疫情的及时控制和处理,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一、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报告。
对于疑似或确诊病例,医疗机构应当在诊断后的2小时内,将病例信息报告给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在2小时内将病例信息报告给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病分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分类及上报时限一、传染病分类:包括以下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及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出血热、AFP。
二、上报时限:1、公共卫生科每日打开内网对各科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并打印,留取纸质报告卡,并及时网络直报,将纸质报告卡相关内容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备查。
2、对十四周岁以下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有家长姓名、学校所在地、班级、联系方式等。
3、对十四周岁以下急性驰緩性麻痹(AFP)疾病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公卫科,由公卫科话报告疾控相关部门。
4、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甲管的传染病在2小时内上报,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2小时内向县疾控和县卫计委报告。
、公共卫生科定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检查,对检査出的漏报、误报、迟报按医院规定的奖惩制度执行。
疫情报告制度
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报告制度1一、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就诊、出诊病人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一依法向区卫生监督和预防保健中心报告。
二、疫情报告病种即及时限: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责任疫情报告人对于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于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三、法定传染病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其质量要求:1.内容填写完整,不得漏项、错项,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
2.当发现病例职业为学生和教师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所在的学校、年级和班级。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应在工作单位一栏填写学校、年级和班级。
3.填报订正卡片、转归卡片要做出标记。
4.填写项目准确,病人住址要详实具体,字迹工整、清楚易认。
5.卡片及时报出。
即做出诊断的日期至邮局加送。
疫情报告制度2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学校校长为我校疫情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老师为责任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为仔细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刚好性、精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需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精确、完整、字迹清晰。
三、责任报告人发觉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性肺炎、人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防疫站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觉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发觉麻疹、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院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例,以最快方式报告疾控中心并协作检诊。
五、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精确、完整、字迹清晰,在规定时间内刚好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
六、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
七、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状况等资料并存档。
八、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九、责任人不仔细履行职责,一经查出,扣除当月工资100元,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固定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消毒人员,主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务的发生。
二、学校执行业务的医疗保健、疫情管理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为义务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发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辖区内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报告。
传染病上报时限及流程
传染病上报时限及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及时上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因此,掌握传染病上报的时限及流程对于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一、传染病上报时限。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将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疫情上报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具体的时限要求是,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疫情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给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给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给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这样的上报时限要求可以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二、传染病上报流程。
1. 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疫情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隔离和治疗措施,同时进行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2.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2小时内将病例报告及相关调查资料上报给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3.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在2小时内将病例报告上报给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 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工作,加强对病例的随访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同时将病例报告在2小时内上报给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将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制定防控方案,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
总之,传染病的及时上报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和流程进行上报工作,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汇总。
只有做到及时上报,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有效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挑战。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以及报告时限。
一、肺结核(TB)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发现的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是在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12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报告有助于及时追踪和控制疫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三、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严重的病情,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非常紧急。
根据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发现病例后应当立即报告,确保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非典型肺炎是一种高传染性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传播途径与流感相似。
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12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报告有效地遏制了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对公众的健康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发现HIV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例后,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病例后的7天内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及时报告有助于控制疫情扩散和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
六、霍乱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
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采取隔离和饮用安全水源的措施对于控制霍乱的传播至关重要。
七、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对于发现的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综上所述,传染病的种类繁多,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疫情报告范围及时限
疫情报告范围及时限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了多起重大传染病疫情,如SARS、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这些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及时掌握疫情的发展态势,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疫情报告机制。
本文旨在制定疫情报告的范围及时限的标准格式,以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共享。
二、报告范围1. 报告对象疫情报告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国家卫生部门- 地方卫生部门- 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机构- 国际卫生组织2. 报告内容疫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疫情的发生地点和时间- 疫情的病原体类型和传播途径- 疫情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 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速度- 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评估- 疫情的国内外关联性和影响范围三、报告时限1. 国内报告时限各级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应按照以下时限报告疫情信息:- 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地方卫生部门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 上级卫生部门在接到报告后的24小时内,向国家卫生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 国家卫生部门在接到报告后的48小时内,向公共卫生机构和国际卫生组织报告疫情情况。
2. 国际报告时限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应按照以下时限报告疫情信息:- 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国家卫生部门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情况。
- 世界卫生组织在接到报告后的24小时内,向全球范围内的成员国报告疫情情况。
四、报告方式1. 报告渠道报告疫情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 电子邮件- 电话通知- 在线报告系统- 传真2. 报告要求报告疫情信息时,应确保以下要求:- 报告内容准确、详细、完整- 报告方式及时、高效、安全- 报告渠道畅通、可靠、可追溯五、报告流程1. 疫情发生当发现疫情发生时,相关单位应立即启动疫情报告流程。
2. 报告准备各级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及时收集、整理和核实疫情信息,准备报告所需的数据和材料。
3. 报告提交按照规定的时限和方式,将疫情报告提交给相应的报告对象。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一、目的为了使医务人员能掌握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和要求,按要求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二、范围适用于全院医务人员。
三、职责1、医护人员:首诊医生发现法定的39种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
2、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收集、核对传染病疫情卡,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四、标准(一)法定传染病的种类(39种)1、甲类:2种(鼠疫霍乱)2、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甲型H1N1流感。
3、丙类 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计划免疫相关性疾病1、 AFP病例:14种(15岁以下,含15岁)①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②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③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④多神经病(药物性、有毒物质引起、原因不明性),⑤神经根炎,⑥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部肌药物注射后),⑦单神经炎,⑧神经根和神经丛炎,⑨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高钾、正常钾软瘫和家族性周期性麻痹)⑩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⑾急性多发性肌炎,⑿肉毒中毒,⒀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⒁短暂性肢体麻痹。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流程
疫情报告程序(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一、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系统,由疫情报告员组织疫情报告工作。
二、各种疫情报告员均应法定传染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
三、各科门诊大夫接诊传染病人,一旦确诊或疑似甲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医务科。
四、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准确填报疫情卡片,如漏报、迟报、谎报疫情,甲类传染病按医疗事故处理。
乙类传染病按医疗缺陷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1、门诊、病区建立疫情报告登记本。
接诊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书写工整,无涂改,及时准确、完整,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做好登记。
2、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到各科室收取疫情报告卡,及时核对,登记。
3、接诊医务人员对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疫情直报人员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4、发现实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立即通过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疾控中心盒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时,由疫情直报人员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5、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由疫情直报人员于6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6、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由疫情直报员每日上午9点前收集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整理、核对后,10点前必须登陆报告系统,按照系统有关提醒,首先检查前次报告是否审核通过,然后完成上网录入报告,并在相应传染病报告卡顶端注明“已回报”字样。
7、网络报告完成后,疫情管理人员将疫情卡集中统一保管。
8、需要对已报传染病做出订正报告和死亡报告时,由医务人员填写订正卡或死亡卡。
疫情管理人员改卡,网上直报,做好登记后集中收集管理工作。
疫情报告程序图一、预检分诊流程二、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三、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四、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服、谎报和漏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
发现甲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疫情24小时内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特大食物中毒或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首诊医生应也最快的速度和方式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控制中心。
四、医院每月对门诊和住院登记日志进行自查和核对,避免传染病疫情漏报。
五、医院由专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
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发现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和流行时,应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控制中心。
七、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工作中未按要求进行门诊日志登记的,对传染病疫情瞒报、谎报、缓报甚至是漏报或不报的,将给予严重处罚,造成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一)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二)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建立AB角工作制。
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
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
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二)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
常规录卡应在每日17点前完成;特殊情况应立即录入,不得延误;(三)在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按要求直接网络直报。
(四)在国网录卡时,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五)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六)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工作日志、通讯日志、维修记录等;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七)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3年备查。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二、每个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报告人必须熟悉法定传染病病种、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限,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不瞒报。
三、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建立门诊工作日志登记簿。
四、首诊医师发现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时,应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要完整、准确、清晰。
五、法定传染病病种: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六、报告程序及时限:1、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一经诊断,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至防保科,防保科在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至防保科(确诊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包括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填写〃肺结核患者转诊单〃,一式三联,白色报防保科,红色给患者,黄色由防保科交区疾控中心结核科;性病患者同时填写〃性病报告卡〃)。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染病报告制度:规定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应当及时报 告传染病疫情,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和预 警体系,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防治措施: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任 务,包括疫情控制、医疗救治、健康教育等方面。
报告内容与方式
报告内容:包括传染病疫情的发病情况、流行趋势、防控措施等
报告方式:采用网络直报、电话报告等多种方式,确保及时、准确上报传染病疫情信息
报告责任与义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报告责任: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单位和 个人均有责任报告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疫情发现和 应对能力,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完善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流程和责 任人,确保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 球公共卫生挑战,提高全球疫情应 对能力
展望未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趋势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未来公共卫生事业将更加注重预防和控制,加强疾病监测和 预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第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与分类
定义:指突然发 生,造成或者可 能造成社会公众 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 疾病、重大食物 和职业中毒以及 其他严重影响公
众健康的事件
添加标题
分类:根据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 性质、危害程度、 涉及范围,划分 为特别重大(Ⅰ 级)、重大(Ⅱ 级)、较大(Ⅲ 级)和一般(Ⅳ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加强我国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病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的责任主体1. 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科(室),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工作。
3. 基层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及时向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疫情。
4. 个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疫情报告的范围1. 法定传染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
2. 其他传染病: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传染病。
3. 疑似传染病: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疑似传染病。
三、疫情报告的程序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2.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结果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 基层组织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立即向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 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立即向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疫情报告的时限1. 医疗机构应当在与病人初次就诊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院内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三、报告病种:(一)法定报告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39种。
1. 甲类传染病(共2 种):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共26 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共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 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需要开展应急监测的其他传染病。
包括新发、境外输入的传染病,如人感染猪链球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
(二)其他传染病除法定传染病以外的需进行网络直报的病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结核性胸膜炎、水痘、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等特定目的监测的疾病。
四、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网络不畅时,应于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中小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及时限流程图
1、甲类传染病信息上报流程图
当地疾病预防 省卫生健康委
控制中心
指导 立即 通报
中小学校发现 立即 1小时内 2小时内 省
1例甲类 县区教育 市教育行政 教
传染病学生 行政部门 部门 育
厅
2、乙、丙类传染病信息上报流程图
当地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立即 指导
中小学校一天内 立即 如疫情得到
发现3例乙、丙类 县区教育 控制无新发
传染病学生 行政部门 病例,可不
上报市教育
行政部门
当地疾病预防 省卫生健康委
3天内连续
发现10例乙、丙传 立即 1小时内 2小时内 省
染病学生并未控制 县区教育 市教育行政 教
疫情 行政部门 部门 育
厅
普通高校及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及时限流程图
1、甲类传染病信息上报流程图
当地疾病预 省卫生健康委
防控制中心
立即 指导 通报
1小时内
高校和省属中专发现省教育厅
1例甲类传染病学生
二、乙、丙类传染病信息上报流程图
当地疾病预 省卫生健康委
防控制中心
立即 指导 通报
普通高等学校和省属中等2小时内
专业学校3天内连续发现省教育厅
5例乙、丙类传染病学生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或授意他人瞒报、谎报疫情。
1.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报告范围:本院就诊、住院的传染病例、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
3.报告时限(1)各科室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时,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正常上班时间应立即电话报告医务部和预防保健科。
其他时间按规定报行政总值班,行政总值班通知医务部和预防保健科。
经专家组确认后,首诊医生立即在公卫系统填卡,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并做好登记。
(2)各科室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12小时内通过公卫系统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并做好登记。
4.报告类型与分型(1)报告类型:传染病病例报告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无症状感染者五类。
需要报告无症状感染者的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以及国家卫健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2)需分型报告的传染病:炭疽分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和肝炎(未分型)六类;梅毒分一期、二期、三期、胎传和隐性五类;疟疾分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利福平耐药、病原学阳性、病原学阴性和无病原学结果四类;乙、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3)需要报告临床严重程度的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5.重点传染病的报告原则:(1)肺结核:对新发现的、经规范治疗治愈后再次复发的病例需要报告;陈旧性肺结核病人不需报告;(2)梅毒:①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②年度内或跨年度的梅毒血清随访阳性病例不需要报告;③患者临床无症状、无体征,化验室检测抗-TP阳性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有滴度,必须请皮肤科会诊并报告传染卡及艾滋病性病附卡。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后第一时间向传染病专干汇报,同时报卡。
传染病专干收到报告卡审核、登记并网报。
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2小时内、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传染病报告流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医院二O —三年十^一月五日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霍---------- 精选公文范文-----------3-------------------- 精选公文范文 ------------------- 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 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 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 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 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 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 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 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爆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 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 ---------- 精选公文范文 -----------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疫情报告时限规定详解
疫情报告时限规定详解一、疫情报告的定义疫情报告是指在我国境内发现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疫情信息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相关单位,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信息的行为。
二、各类疫情报告的时限要求1. 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体携带者时,医疗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3. 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4.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5. 对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医疗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进行调查,并按照第1条至第4条的规定报告。
6. 对于传染病爆发、流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发现疫情信息时,应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三、违反疫情报告时限规定的后果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相关单位违反疫情报告时限规定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 违反疫情报告时限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疫情报告时限规定是为了确保疫情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上报,以便各级政府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应严格遵守疫情报告时限要求,切实履行疫情报告职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疫情报告的定义疫情报告是指在我国境内发现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疫情信息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相关单位,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信息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时限
卫生部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都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卫生部要求各有关单位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在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部。
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将立即报告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