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修订稿

合集下载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引起感染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传播途径和病程等因素,传染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同时,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各国都有相应的报告时限要求。

下面将对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进行详细介绍。

传染病的分类可以基于不同的因素,包括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

根据病原体类型,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感染病和寄生虫感染病等。

细菌性传染病包括痢疾、肺结核和淋巴肉芽肿等。

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感、艾滋病和乙肝等。

真菌感染病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病和肺孢子菌肺炎等。

寄生虫感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和地方性斑疹热等。

除了根据病原体类型,传染病也可以根据传播途径进行分类。

例如,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包括肺结核和麻疹等。

水传播的传染病包括霍乱和肝炎等。

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包括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肠道病毒感染等。

昆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包括疟疾和登革热等。

临床症状也可以用来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例如,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指常见的流感和感冒等传染病;胃肠道感染是指引起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的传染病;皮肤感染是指引起皮疹和水泡等症状的传染病等。

对于传染病的报告,各国都有相应的规定和时限。

及时报告传染病的感染情况对于控制和防止疫情的扩散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可以分为立即报告和定期报告两类。

立即报告适用于那些属于法定传染病的疾病,包括霍乱、鼠疫和炭疽等。

在发现这些疾病的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定期报告适用于一些高发传染病和特定情况下的传染病,例如艾滋病、肺结核和性病等。

医疗机构应根据规定的时间间隔向当地卫生部门定期报告相关数据。

总的来说,传染病的分类主要基于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因素。

对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对于疫情的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各国都有相应的报告时限要求,以确保疾病的迅速控制和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传染病的种类及报告时限(一)2024

传染病的种类及报告时限(一)2024

传染病的种类及报告时限(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一类会通过接触、空气或食物传播的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防控传染病的蔓延,各国都设立了报告时限。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种类,并探讨报告时限的相关内容。

正文:1. 病毒性传染病1.1 流感1.1.1 病毒类型1.1.2 传播途径1.1.3 报告时限要求1.2 登革热1.2.1 病毒类型1.2.2 传播途径1.2.3 报告时限要求1.3 艾滋病1.3.1 病毒类型1.3.2 传播途径1.3.3 报告时限要求1.4 乙肝1.4.2 传播途径1.4.3 报告时限要求 1.5 SARS1.5.1 病毒类型1.5.2 传播途径1.5.3 报告时限要求2. 細菌性传染病2.1 肺结核2.1.1 细菌类型2.1.2 传播途径2.1.3 报告时限要求 2.2 梅毒2.2.1 细菌类型2.2.2 传播途径2.2.3 报告时限要求 2.3 痢疾2.3.1 细菌类型2.3.2 传播途径2.3.3 报告时限要求 2.4 淋病2.4.2 传播途径2.4.3 报告时限要求 2.5 炭疽2.5.1 细菌类型2.5.2 传播途径2.5.3 报告时限要求3. 真菌性传染病3.1 念珠菌病3.1.1 真菌类型3.1.2 传播途径3.1.3 报告时限要求 3.2 霉菌感染3.2.1 真菌类型3.2.2 传播途径3.2.3 报告时限要求 3.3 黏霉病3.3.1 真菌类型3.3.2 传播途径3.3.3 报告时限要求3.4 曲霉病3.4.1 真菌类型3.4.2 传播途径3.4.3 报告时限要求 3.5 多环菌病3.5.1 真菌类型3.5.2 传播途径3.5.3 报告时限要求4. 寄生虫性传染病4.1 疟疾4.1.1 寄生虫类型 4.1.2 传播途径4.1.3 报告时限要求 4.2 类囊虫病4.2.1 寄生虫类型 4.2.2 传播途径4.2.3 报告时限要求 4.3 血吸虫病4.3.1 寄生虫类型 4.3.2 传播途径4.3.3 报告时限要求 4.4 蛔虫病4.4.1 寄生虫类型4.4.2 传播途径4.4.3 报告时限要求 4.5 疥疮4.5.1 寄生虫类型4.5.2 传播途径4.5.3 报告时限要求5. 病毒性出血热性传染病 5.1 埃博拉病毒感染5.1.1 病毒类型5.1.2 传播途径5.1.3 报告时限要求 5.2 马尔堡病毒感染5.2.1 病毒类型5.2.2 传播途径5.2.3 报告时限要求 5.3 黄热病5.3.1 病毒类型5.3.2 传播途径5.3.3 报告时限要求5.4 丙型肝炎5.4.1 病毒类型5.4.2 传播途径5.4.3 报告时限要求5.5 拉沙热5.5.1 病毒类型5.5.2 传播途径5.5.3 报告时限要求总结:传染病的种类繁多,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病毒性出血热性传染病等。

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是什么?

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是什么?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现将医院员工手册的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进行更改,2014年1月1日执行,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是什么?
答: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共40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种)
(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
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26种)
(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
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

(12种)
(4)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各种传染病的种类及其上报时限,以便相关部门及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第一章通用要求1.1 定义传染病:指能够由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引起传染的疾病。

上报时限:指将传染病病例及相关信息报告给卫生部门的截止时间。

1.2 上报部门及联系方式每个地区的卫生部门负责收集和管理传染病上报数据。

以下是常用的卫生部门联系方式:- 国家卫生部门:方式:XXX-XXXXXXX,电子邮件:XX- 省级卫生部门:方式:XXX-XXXXXXX,电子邮件:XX- 地方卫生部门:方式:XXX-XXXXXXX,电子邮件:XX第二章重点传染病及上报时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以下是一些重点传染病及其上报时限:2.1 乙型肝炎- 定义: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症,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

- 上报时限: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报告。

2.2 艾滋病- 定义: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 上报时限: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报告。

2.3 禽流感- 定义: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和人类的传染病,人类感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或禽类排泄物。

- 上报时限:发现病例后12小时内报告。

2.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定义: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 上报时限:发现病例后12小时内报告。

- 定义: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 上报时限:发现病例后4小时内报告。

第三章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传染病上报表格样本附件2: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第四章法律名词及注释4.1 乙型肝炎- HBV:乙型肝炎病毒的简称。

4.2 艾滋病-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简称。

4.3 禽流感- H5N1:禽流感病毒亚型的简称。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5篇)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5篇)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引言:公共卫生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是对公众健康构成最直接且严重的威胁之一。

为了防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各国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登记、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1. 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并能通过传染途径进行传播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和传播途径,传染病可以分为空气传播病、飞沫传播病、接触传播病、食物传播病和水源传播病等。

2. 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对象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对象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卫生监督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公众等。

3. 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内容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发病情况、传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4. 传染病的登记、报告流程传染病的登记、报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监测和筛查:医务人员、卫生监督人员等在日常工作中对患者进行监测和筛查,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

(2)诊断和报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传染病的诊断,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3)登记和调查:相关部门对报告的传染病病例进行登记,并根据需要展开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的源头和传播途径。

(4)防控和隔离:根据登记和调查的结果,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等。

(5)疫情通报和发布:相关部门将疫情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及时通报给上级部门和公众,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5.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的重要性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影响面广、危害大且危及公共健康的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可以分为突发传染病事件、突发环境事件、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

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

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

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甲乙丙类传染病是需要强制报告的疾病之一。

对于发现的病例,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下面是关于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详细说明:一、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高度致病性、病死率高、易于引起疫情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炭疽等。

对于发现的甲类传染病病例,必须当天向当地疾控部门进行报告。

同时,在报告甲类传染病时,疾控部门还要及时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和采取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二、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是指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相对较低,易于引起局部流行或散发的传染病,如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对于发现的乙类传染病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向当地疾控部门进行报告,并及时提供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同时,疾控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三、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相对较低,通常局限于某一区域或某一季节发病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腺鼠疫等。

对于发现的丙类传染病病例,必须在48小时内向当地疾控部门进行报告,并及时提供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同时,疾控部门也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确保疫情不扩大。

总之,对于甲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不容忽视的。

及时、准确地报告病例,及时启动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是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能积极配合当地疾控部门的工作,共同防范甲乙丙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截止到2014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一)2024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一)2024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致病的一类疾病。

及时上报传染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传染病种类和上报时限两个方面展开,为大家详细介绍。

正文内容:一、传染病种类1. 病毒性传染病a.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b. 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出现皮疹和发热等症状。

c.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可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

2. 细菌性传染病a. 肺结核:肺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侵犯肺组织。

b. 痢疾:痢疾是由沙门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通过口腔摄入食物或水传播,造成腹泻等症状。

c. 梅毒:梅毒是由螺旋体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出现溃疡和皮疹等症状。

3. 寄生虫传染病a.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引起周期性发热和贫血等症状。

b.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吸虫虫卵感染引起的寄生虫传染病,通过水生螺和淡水蜂传播,引起肝脏病变和肠道症状。

二、上报时限1. 第一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2小时内,如鼠疫、霍乱等高毒性、高传染性疾病。

2. 第二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6小时内,如流感、狂犬病等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

3. 第三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24小时内,如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

4. 第四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48小时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较为常见的传染病。

5. 第五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72小时内,如梅毒、性病等。

总结:传染病种类繁多,病原体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及时上报传染病是防控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措施。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性,上报时限也有所不同。

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有助于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保护公共卫生安全。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二)2024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二)2024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二)引言概述: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对于公共卫生管理至关重要。

了解不同传染病的种类和上报时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个大点,包括:肺结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乙型肝炎和脑膜炎。

正文:1. 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等。

- 应及时上报病例,上报时限为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

- 上报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情况。

2. 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 在发现感染者后,应在48小时内上报。

- 上报内容包括感染者基本信息、传播途径、初步治疗情况等。

3.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等。

- 上报时限为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

- 上报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时间、发病情况。

4.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症状包括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

- 在发现患者后,应在72小时内上报。

- 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毒检测结果、治疗情况等。

5. 脑膜炎:- 脑膜炎是指脑脊髓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发热、恶心等。

- 上报时限为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

- 上报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培养结果、治疗情况。

总结:了解不同传染病的种类和上报时限,有助于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效率。

及时上报不仅可以帮助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还能为研究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相关传染病的上报和监测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5.经节肢动物传播: 其传播方式有两种:
①机械性传播 ②生物性传播 流行特征包括: (1)地区性分布特征; (2)明显的职业性; (3)一定的季节性; (4)青壮年发病较多。
6.经土壤传播:
经土壤传播疾病的意义大小主要取决于病 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的 机会与频度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按一般流感报告)、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丙类共计。
非法定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 (不是血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 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二、 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 报告时限: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 报告(网络报告)。
2、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 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网络报告) 。 非法定传染病也要报告。
四、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
(一)、传染的概念及特点 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可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 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 途径、人群易感性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
动物。它包括: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潜伏期1—7天,一 般为2—3天。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到病后10天内具 有传染性。 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的这 段时间。不同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样,短至数

各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时限[修改版]

各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时限[修改版]

第一篇:各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时限各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时限卫生部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都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卫生部要求各有关单位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在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部。

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将立即报告国务院。

第二篇:传染病报告时限传染病报告时限1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爆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2 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爆发传染病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时, 接诊医生诊断后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以及报告时限。

一、肺结核(TB)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发现的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是在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12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报告有助于及时追踪和控制疫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三、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严重的病情,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非常紧急。

根据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发现病例后应当立即报告,确保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非典型肺炎是一种高传染性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传播途径与流感相似。

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12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报告有效地遏制了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对公众的健康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发现HIV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例后,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病例后的7天内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及时报告有助于控制疫情扩散和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

六、霍乱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

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采取隔离和饮用安全水源的措施对于控制霍乱的传播至关重要。

七、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对于发现的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综上所述,传染病的种类繁多,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可通过传播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传染病进行分类。

一、按病原体分类1. 细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炭疽、沙门菌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细菌,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传播,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等器官的感染。

2. 病毒性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病毒,通过空气飞沫、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引起全身多脏器的感染。

3. 真菌性传染病:如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真菌,通过空气、土壤等途径传播,引起皮肤、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

4. 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寄生虫,通过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引起多种脏器的感染。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 空气传播: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疾病,如流感、麻疹等。

2. 食物传播:指通过食物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3. 水源传播:指通过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霍乱、痢疾等。

4. 虫媒传播:指通过中间昆虫(如蚊子、苍蝇等)叮咬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5. 血液传播:指通过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三、报告时间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各国都设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的报告时间一般是根据疾病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来确定的。

对于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疾病,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禽流感等,通常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

这类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及时上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对于病原体较为常见但仍有传染性的疾病,如肺结核、性传播疾病等,通常要求在7天内上报。

这类疾病虽然不具备极高的传染性,但对公共卫生造成一定影响,及时的报告可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和控制。

除了上述时间要求外,传染病报告中还有特殊情况需要关注。

传染病报告内容

传染病报告内容

传染病报告内容关于传染病执行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传染病管理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分类、种类、报告时限法定传染病分类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8种。

甲类: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新生儿破伤风。

(25种)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

未列入法定传染病需报告的病种包括水痘、尖锐湿疣、手足口病等。

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城市应于2小时内报告,农村6小时内报告。

发现乙类传染病后,城市应于6小时内报告,农村12小时内报告。

发现丙类传染病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

传染病报告及法律责任关于传染病执行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传染病管理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分类、种类、报告时限需要网络直报的传染病分类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

甲类: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新生儿破伤风。

(25种)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第一篇: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三类共39种:一、甲类传染病(2种):(1)鼠疫、(2)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26种):(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2)艾滋病、(3)病毒性肝炎、(4)脊髓灰质炎、(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6)甲型H1N1流感、(7)麻疹、(8)流行性出血热、(9)狂犬病、(10)流行性乙型脑炎、(11)登革热、(12)炭疽、(13)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4)肺结核、(15)伤寒和副伤寒、(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7)百日咳、(18)白喉、(19)新生儿破伤风、(20)猩红热、(21)布鲁氏菌病、(22)淋病、(23)梅毒、(24)钩端螺旋体病、(25)血吸虫病、(26)疟疾。

三、丙类传染病(11种):(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手足口病。

四、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五、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六、报告时限:(一)2小时: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2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

(二)24小时:其他乙、丙类、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 小时内报告。

七、首诊医师发现上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本科室传染病登记簿上登记备查。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 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理
5
精选课件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39种)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手足口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精选课件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XX人民医院XX科 XXX
1
精选课件
目录 2
精选课件
分类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3
精选课件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39种)
➢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4
精选课件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病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骨髓灰 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 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 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10
精选课件
谢谢!
11
8
上报时限
➢ 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甲管传染病 2小时之内 电话
➢ 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 2小时之内 电话
➢ 乙类、丙类传染病
24小时内 卡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 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 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报告感染管理科,节假 日报疫情电话:13378823697,由感染管理科组织专家组 会诊后以最快方式(2小时内)上报芒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 报。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1、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传染病种类及其上报时限的详细信息。

及时准确地上报传染病对于防控传染病的扩散至关重要。

2、传染病种类及分类
2.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传染源引起的疾病,可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2.2 常见传染病分类
2.2.1 性传染病:如流感、登革热、艾滋病等。

2.2.2 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结核、痢疾、伤寒等。

2.2.3 真菌性传染病: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等。

2.2.4 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各类传染病上报时限
3.1 疫情发生地上报时限
3.1.1 疫情发生地较小范围传染病的流行:立即上报。

3.1.2 疫情发生地较大范围传染病的流行.12小时内上报。

3.2 单个病例上报时限
3.2.1 乙类传染病:立即上报。

3.2.2 甲类传染病.4小时内上报。

3.3 聚集性疾病上报时限
3.3.1 发生聚集性疾病的单位或社区.2小时内上报。

3.3.2 发生重大聚集性疾病的单位、社区或地区:立即上报。

4、附件
附件1:传染病上报表格(示例)
附件2:传染病病症诊断标准(示例)
注释:
1、单个病例:指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某个特定地点报告的一个
感染个体或患者。

2、乙类传染病:指按照国家规定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上报的传染病。

3、甲类传染病:指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立即上报的传染病。

4、聚集性疾病:指多个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的疾病。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根据感染途径、病原体种类以及疾病的报告时限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传染病种类,并介绍其报告时限。

1.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麻疹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流感和麻疹是世界上最具传染性的疾病之一-报告时限:对于麻疹病例,根据我国的规定,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即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确诊后要迅速报告感染症学门诊,由感染症医生填报《国家传染病报告卡》。

流感病例也要立即报告,因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报告时限也在24小时之内。

2.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等感染途径传播,如痢疾、霍乱、食物中毒等。

-报告时限:对于霍乱、鼠疫、流行性腮腺炎等属于甲类传染病的,发现病例应立即(24小时内)报告。

对于痢疾、伤寒、副伤寒、肺结核等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48小时内。

3.血液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报告时限:艾滋病病例必须立即(24小时内)报告,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例应在48小时内报告。

4.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如梅毒、淋病、艾滋病等。

-报告时限:梅毒和淋病病例应在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艾滋病病例应立即报告。

5.虫媒传染病:通过蚊子、跳蚤、蜱虫等昆虫传播,如疟疾、登革热、乙脑等。

-报告时限:登革热和乙脑病例应立即报告,疟疾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

综上所述,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不同的。

有些传染病需要立即报告,而有些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24小时或48小时。

及时报告传染病对于疫情的控制和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可帮助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1.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各类传染病及其上报时限,以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传染病分类2.1 A类传染病A类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肺鼠疫、霍乱、麻疹、脊髓灰质炎、兔热病等。

这些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必须立即上报。

上报时限:发现病例后立即报告,最迟不超过2小时。

2.2 B类传染病B类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炭疽、非典型肺炎、登革热、痢疾、钩端螺旋体病等。

这些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必须及时上报。

上报时限:发现病例后立即报告,最迟不超过6小时。

2.3 C类传染病C类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乙型脑炎、甲型H1N1流感、肺结核、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

这些传染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和危害性,需要定期上报。

上报时限:每周一次,上报截止时间为每周二下午17:00。

2.4 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指除A类、B类、C类传染病外的其他传染病。

上报时限:发现病例后立即报告,最迟不超过24小时。

3.上报流程3.1 确认病例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必须立即进行鉴定和确认,确保病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2 上报部门根据传染病种类,上报部门可能不同,具体上报要求请参考附件1.3.3 上报内容上报内容应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病程和病情描述、治疗情况等,具体上报要求请参考附件2.4.附件附件1、传染病上报部门及联系方式附件2、传染病上报要求及格式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是指对传染病进行防控和治理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5.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法律法规,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注:本文所提到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供参考,具体解释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

2024年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2024年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2024年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范本疾病预防控制科工作规程一、疫情报告流程疾病预防控制科在发现疫情后,应立即向主管处室领导和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经各级会诊确认属于报告范围的病例,应在规定时限内(具体时限需根据相关规定填写)完成网络直报。

对于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当时,需通过医院内网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经核对无误后上传。

疾病预防控制科应在规定时限内(同上)完成网络直报。

二、报告病例分类与分型传染病报告病例明确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及病原携带者。

特定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等,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型报告。

三、专病报告1. 肺结核病报告: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责任报告人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照《传染病患者救治及转诊制度》进行上报和联系转院。

转院前需完善相关病历资料,并填写《结核病患者转诊单》,其中一份交予患者,其余两份随《传染病报告卡》上传至疾病预防控制科。

2. 艾滋病报告:HIV初筛试验阳性者报告为“疑似病例”,初筛后确认阳性者则报告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3. 肝炎报告:乙肝、丙肝需区分急、慢性进行诊断。

首次接诊时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传至疾病预防控制科,复诊患者则无需再次报告。

4. 性病报告:对于初次确诊的性病患者,首诊医生需按时限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传。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仅报告初发病例。

四、非正常工作时间疫情报告在夜间或非工作时间,若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新发传染病、群聚性传染病及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首诊医生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总值班,总值班则需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及区疾病控制中心。

同时,临床首诊医生需立即采取就地隔离措施,以防止传染病扩散。

对于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应在发现当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传。

五、疫苗相关法定传染病的报告与监测首诊医生在发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麻疹、乙脑等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预防接种门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天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传染病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9 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新加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注:我国法定传染病有哪些(最新调整新加甲型H1N1流感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是要强制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要严格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是要监测管理的。

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
人时,均应及时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则应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隔离、预防、控制等措施,管理好传染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制作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备注:请各位门诊医生遇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按时间、按程序、按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