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2. 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强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互动和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意义建构。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包括兴趣、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等。

2.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术、元认知策略等。

3. 学习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反馈,包括标准化测试、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方法与技术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旨在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2.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和监控,包括学校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减少教育不平等。

3.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鼓励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学生、公正评价等。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一个广泛而又深刻的概念,它涵盖了我们从出生到成年所经历的各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教育,我们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思维能力、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它是一种传承文化、塑造人格、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手段。

二、教育的要素教育活动通常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承担着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教育手段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式和方法,如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

它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社会化让个体适应社会的规范和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个性化则尊重个体的差异,发展个体的独特才能和兴趣。

从社会层面来说,教育具有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才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的强调了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通常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阶段。

(重点材料)2020最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解一

(重点材料)2020最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解一

2020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讲解一第一部分:考试题型分析第二部分:考试重点讲解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①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著作——《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背·选择题】②最早分别解释“教”“育”的著作——许慎《说文解字》2.教育的概念:☆☆【背·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运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3.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①例: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生活性。

②例: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促进人的发展。

4.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理解即可】5.教育的本质属性:☆☆☆【背·选择题-高频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质的规定性。

6.教育的社会属性:☆【理解·选择题——①②③重点理解】①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②历史性: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例:新中国成立时的教育不同于现在的教育。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生产性:教育实现科学技术再生产。

⑤民族性:教育是在民族和国家中进行的。

7.教育的六个基本功能:☆【理解·选择题识记,材料题涉及】①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的发展。

②负向功能;具有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的发展。

③个体功能;促进个体的发展。

④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

☆【背·选择题】⑤显性功能;⑥隐性功能;8.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选择题-②③常考高频】①神话起源论——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②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法)桑代克(美)沛西·能(英)③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华版)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华版)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华版)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考重点知识复汇总(精华版)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资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自觉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睁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资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乐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养——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不乱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天分、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篇1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而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来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1)教学是学校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与学校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并列;(2)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3)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3.简述谈话法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4.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目的明确目标制定得当,使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2020年8月整理).pdf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2020年8月整理).pdf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学:一、概念:1、来源:(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战国)(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中介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一、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1.教育:教育是社会对人进行有意识的修养和培养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3.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和要求。

二、教育的基本任务1.培养知识和技能: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知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技能是实现知识的运用和发展的基础。

2.培养道德和人格: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和人格,使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

道德和人格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的基础。

3.培养创新能力: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

三、教育的基本原则1.个别差异原则: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都不同,教育应根据个体的发展特点和需要进行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其个性的充分发展。

2.教育相对独立原则: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有着相对独立的性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该由教育本身的规律来决定,不能被其他领域的规律所左右。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原则:教育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应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4.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原则: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教育的基本关系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应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的,教育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相互促进,教育应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教育学》知识要点

《教育学》知识要点

《教育学》知识要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原理和方法、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等方面。

教育学的知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学的定义和分类: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旨在提高教育实践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分为理论教育学和实证教育学两大类,其中理论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实证教育学则主要关注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问题。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教育学的目的:教育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智力、品德、身心等各个方面的素养。

2.教育学的方法:教育学通过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3.教育学的原则:教育学遵循多元发展原则,注重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了解人类教育的演变过程,从中获取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探讨个体差异和学习动机等问题,为有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分析社会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探讨教育的功能和角色。

4.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关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5.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研究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评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教育和发展提供依据。

四、教育学的应用:1.教育实践:教育学通过研究和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育原理,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教育学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

3.教育政策:教育学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其知识要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和分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以及教育学的应用等方面。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实践活动的科学。

2. 教育目的:指导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和预期成果。

3.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育哲学基础1. 教育本质论: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2. 教育价值观:关于教育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理论。

3. 教育人论:关于人的本性和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三、教育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学习者心理特征和学习条件。

2.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规律。

3. 教育评估: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方法。

四、教育史1. 教育制度史:研究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2. 教育思想史:研究历史上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演变。

3. 比较教育学: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五、教育政策与法规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行动方针和措施。

2. 教育法规:规范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3. 教育管理:教育组织和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六、教育实践1. 教学论:研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

2. 课程论: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理论。

3. 教师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专业发展。

七、教育技术1.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2. 远程教育: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教育活动。

3. 教育媒体:教育信息传播的工具和平台。

八、教育评价1.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2. 教育质量评价: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3. 教育效果评价:对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九、特殊教育1. 特殊需要教育:针对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的教育。

2. 残疾教育:针对残疾人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3. 多元文化教育: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十、终身教育1. 终身学习: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学习活动。

2. 成人教育:针对成人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的教育。

教育学内容大纲讲课稿

教育学内容大纲讲课稿

教育学内容大纲第一章教育的概念第一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界是一种本能活动,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映系统列。

法国,卢梭,认为: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瑞士,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德国,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称为社会所要求的人。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研究这些转化活动的规律。

*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使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三者相互联系。

一、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三、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教育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形态一、原始的教育形态——看书二、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1.奴隶社会的教育剩余产品和文化科学的发展,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在奴隶社会中,教育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欧洲奴隶社会的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

2.封建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增大,类型上逐渐增多,内容上日益丰富。

教师资格证2020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第一章

教师资格证2020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含义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产生学校,与劳动脱离,有阶级性等级性,适应古代思想文化体系,教育初步发展,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奴隶社会:中国(4000多年前的夏代出现了学校教育,教授6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雅典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巴达培养提个强壮的军人和武士)古印度(宗教教育盛行)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封建社会:中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汉朝独尊儒术/察举制,隋唐科举制,宋代程朱理学四书,明代八股文,清代废科举兴学赫尔巴特“现代化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化教育学的建立,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中心地位,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学原则,强调教育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新三中心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陶行知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史》《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五条教育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范例(规范)教学原理》布鲁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 教育的功能分类(一)按照作用对象划分1.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通过培养受教育者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引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旨在系统概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这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2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3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4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过程1.5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系2.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2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3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特点与需求2.4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结2.5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互动关系3.教学理论与方法3.1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3.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3.3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3.4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3.5创新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4.教育评估4.1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意义4.2教育评估的目的与要求4.3教育评估的类型和方法4.4教育评估与课程改革的关系4.5教育评估结果的运用与反馈5.教育管理5.1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内涵5.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职能5.3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5.4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总结本文综述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有效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读者的重要学习资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读者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三维目标:是指一节课所要预期完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活动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长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包括制度化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他是众多形态教育的总称。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及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人们日常所说的教育,多数情况下就是指这种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促进人发展的基本结构,推动着教育活动的进行。

教育者(主导者),学习者(载体,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或条件)(目的,容,途径,方法,手段,环境)。

相对独立,规定。

教育的起源(理解)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论: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对问题的解释走上路科学的道路。

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把动物世界生存竞争和天体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

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3心理起源4,劳动(社会)起源论:恩格斯“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

对教育的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及方法是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教育容,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三维目标:就是指一节课内所要预期完成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就是促进人发展得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活动经验得基本途径.从广义上来讲,凡就是增长人们得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得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包括制度化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她就是众多形态教育得总称.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得各种有目得得影响.狭义得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就是促进人得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得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及学校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对人得身心发展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发展得活动。

人们日常所说得教育,多数情况下就就是指这种狭义得教育。

教育得要素: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影响就是构成教育得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促进人发展得基本结构,推动着教育活动得进行.教育者(主导者),学习者(载体,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或条件)(目得,内容,途径,方法,手段,环境)。

相对独立,规定.教育得起源(理解)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论:就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得学说,对问题得解释走上路科学得道路.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各人种得教育演化》把动物世界生存竞争与天体本能瞧成就是教育得基础。

英国沛西*能《人民得教育》教育完全来自动物得本能,3心理起源4,劳动(社会)起源论:恩格斯“劳动就是从制造工具开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教育学得产生及发展《学记》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得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经验与儒家教育思想。

对教育得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与视导制度、教育与教学得原则及方法就是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得论述。

在欧洲,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

柏拉图得《理想国》,昆体良得《论演说家得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雅典与斯巴达得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得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得人得不同教育内容,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得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与谐发展得思想。

《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教育学是一门探讨教育问题的学科,它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原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教育的定义与特征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化过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引导和影响个人的学习、发展和成长,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和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2.教育的特征:有目的性、系统性、社会性、主动性、创造性。

3.教育的基本任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二、教育的理论基础1.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教育的人的基础:发展成了以“人”为核心的理论观点,注重发展个体的潜能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3.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受心理学理论的支持,重视个体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4.教育的价值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决定教育的目标和途径。

如人本主义、科学主义、民主主义等。

三、教育的发展理论1.成熟心理理论:提出了发展阶段和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

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2.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影响,如温斯顿的习得理论和帕维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等。

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个体发展的尊重和关爱,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

4.古典教育理论:提倡文化传承和人的全面发展,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古典教育观点。

四、教育内容与方法1.教育内容: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品德修养等;智育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体育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健康等;美育内容主要包括审美素养、艺术修养等;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劳动、劳动技能等。

2.教育方法:包括启发学法、讲授法、示范法、训练法等。

不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适用不同的方法。

五、教育评价与1.教育评价: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目标评价主要关注教育的目标是否达成;过程评价主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活动;结果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是否符合预期。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大一讲解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大一讲解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大一讲解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实践的学科,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教育问题等方面,为大家讲解教育学的必备知识点。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教育现象和规律。

教育学主要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学科。

它不仅研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还涉及到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2. 教育学的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

其中,教育观是指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和看法;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判断。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早在古代,就有了对教育活动的思考和探索。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教育学开始形成体系,成为独立的学科。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4. 现代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其中,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外,教育评价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科学地评估教育的效果,提高教育的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还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教师培养和教师素质提升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之,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教育问题进行了讲解,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我们需要持续学习和探索,以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和变化。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教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社会,教育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因此,学习教育学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教育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学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

其中,经典的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动机和情感因素,从而使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还研究学生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认知、情感、道德、社交等方面,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育学与教育管理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组织管理等方面。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传统主义、进步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几个阶段。

同时,教育管理也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它包括规划、组织、领导、监督等多个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组织管理保障。

三、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技术和方法问题,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技术及其有效性、学习方法及其实效、教学评价及其效用等等,以期理论及实践的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支持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

教育方法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方法的研究、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等等。

四、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指法律和法规在教育实践中的适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法学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使教育在法治之下,如何有效保护教师和学生的权益,如何维持教育秩序,如何规范教育管理的过程等。

因此,教育法学是保证教育有效进行和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的重要法律保障。

五、跨学科视野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发展,教育学逐渐融合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形成一种更加综合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

例如,教育经济学、教育法、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相互融合,形成了更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更加复杂的研究模式,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更多元的人才和经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1.学习准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2.(C)认为陈述性知识的例题及其例题网络来表征。

A皮亚杰 B加 C安德森 D罗杰3.教师工作的特点(1)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2)劳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多面性(3)劳动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4)劳动的质量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5)劳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延时性4.被公认为是行为主文学习观与认知主文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是(B5.A 奥苏伯尔 B加涅 C 布鲁纳 D 格式塔6.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最早由俄国教育与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提出的。

但由于其理论结构简单,还是基于普通心理学的理论对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且当时心理学也尚未成为独立科学,因此影响非常有限。

目前国际公认正式提出“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

他也是第一个正式确立教育心理学体系的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的鼻祖;7.认知策略最早是由布鲁纳于1965年在研究人工概念时提出8.“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由(B)提出.A格拉泽;B加涅;C桑代克;D安德森9.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A.谢里夫B.罗斯C.谢夫勒D.麦独孤10.《我们怎样思维》的作者是()。

A.杜威B.怀特海C.卢梭D.布鲁纳1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兴起了旨在改造传统学校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和时代要求的教育运动。

这一运动史称()。

A.进步教育运动B.新行为主义教育运动C.新教育运动D.全纳教育运动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次从权利的角度、以法的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它来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3.2006年 9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

A.普及性B.强制性C.统一性D.普惠性新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强制性(又叫义务性)。

这是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工作方针包括()。

A.育人为本B.改革创新C.提高质量D.全面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16.在古代,“道”和“德”是两个概念,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期的()。

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17.“爱国守法”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具有职业行为要求是()。

A.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B.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C.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D.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18.为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此专设一章作了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经过暑假的努力学习,小英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他的班主任却对其进步持怀疑态度,这一现象是()。

A.教师期望效应B.皮格马利翁效应C.自我应验D.维持性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语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语言的效应;自我应验效应,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维持性期望效应,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

20.教学被视为“遗憾”的艺术,教师要学会反思,反思是一种()。

A.教学策略B.思考方式C.生活方式D.教学方式21.“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22.高趋高避型动机的学生同时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23.教学目标的特点有①预期性②生成性③整体性④可操作性⑤可测量性24.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和关键是()。

A.了解学生B.信任学生C.尊重学生D.人际关系25.庠、序、校、塾都是属于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体系26.“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27.之利”,此谓“三表法”。

它的提出者是()。

28.A.老子B.墨子 C.韩非子D.孔子29.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30.A.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31.B.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2.C.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33.D.个体身心发展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二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对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有()。

35.A.人的遗传素质相差不大36.B.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才是导致人的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7.C.这是环境决定论的体现,抹杀了先天禀赋的差异38.D.这种观点为从平民中“举贤才”的主张提供了依据39.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人们通常认为持个人本位论的学者有(40.A.涂尔干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41.课程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42.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4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教育目标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师生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单一的授受关系,可能同时是()。

A.同伴关系B.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C.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D.互教互学关44.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

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45.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

46.A.基础研究 B.教育价值研究 C.教育事实研究 D.应用研究47.初中生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有()。

48.A.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B.可变性与固执型共存C.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D.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不是情绪)49.韦氏智力测验(四版)适用儿童人群的年龄范围是()。

50.A.3-12 岁儿童 B.4-6 岁半儿童 C.6-12 岁儿童 D.6-16 岁儿童51.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

对语言学习来讲,其关键期大约在16 岁稍前的是()。

52.A.音韵学习 B.书写学习C.语法学习 D.语感学习5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54.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55.1.自我中心言语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由言语的交际机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持上述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56.A.皮亚杰B.维果斯基 C.奥苏贝尔 D.勒温57.学生学习的特征有:①计划性②间接性③有效性④随意性(错),其中正确的有()。

58.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59.让儿童先去玩能体现数学概念的具体游戏,然后再接触完全符号化的概念。

这是60.)。

61.A.外显学习 B.内隐学习C.程序性学习 D.技能学习外显学习是有意搜寻或把规则应用于刺激物领域的学习。

在外显学习的过程中,人们的学习行为受意识的控制、有明确目的、需注意资源、要作出一定的努力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意志努力的,自动性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区分提供了最直接的标准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是抽象性的,外显学习是表层的;尽管人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并未意识到,学习获得的规则知识也是说不清道不明难以外显表达,但此时获得的知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都需要一定的心理能量的支持;两者都具有注意需求性62.根据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63.A.把小数换算成分数B.认识时钟C.使动词和句子的主语一致 D.写字B是认知策略认知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但以抽象思维因素为其主要成分,所以有时也叫思维技能。

在认识特定事物、解决具体课题时,这些心理活动按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自动地进行,这就是认知技能。

如阅读、写作、运算与解题等都属于认知技能。

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将学习结果分为认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64.下列属于态度学习的有()。

65.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66.B.对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如音乐、阅读等67.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的提升,如爱国家、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68.D.对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等的掌握69.下列属于有指导发现学习的是()。

70.A.听讲座B.学生上实验课C.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D.应用公式解题71.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 C )确定并予以保障。

A、上级主管部门B、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C、举办者D、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72.福禄贝尔,《人的教育》73.新中国教育学发生、发展既得益于我国学者对它的积极主动的探索,又与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导入有着深刻的关联,特别是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学生领会的是“人类所获得的真理”,即间接知识;学生的学习经常由有经验的教师来领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巩固和认识的工作,还包括有计划地实现着发展每个儿童的智力、道德和体力的工作。

凯洛夫进而概括出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但是凯洛夫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忽视了师生双方教学活动的辨证关系,将此四个阶段概括成普遍规律,势必将教学工作搞僵化了。

74.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75.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76.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77.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78..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79.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D)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80.未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过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却能正确的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