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

合集下载

近十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1997-2012

近十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1997-2012

近十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获奖时间获奖者主要成就2011年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萨金特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西姆斯获奖理由: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教授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由于对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获此殊荣。

颁奖词称,"今天,萨金特与西姆斯研究出的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

2010年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获奖理由:皮特-戴蒙得以在最优税收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著名,最优税收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

除劳动经济学外,他还研究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理论。

莫滕森最知名之处是他在摩擦性失业理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工作。

皮萨里德斯主要学术贡献包括基于失业匹配函数的宏观经济搜寻及匹配理论,以及经济的结构性增长。

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森-和印第安纳大学女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奖理由:其研究证明经济分析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社会组织的结构。

这两位学者的研究范畴,均属于新制度经济学领域,其中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奥斯特罗姆则是首次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学者,长期研究集体组织如何成功管理公共财产。

2008年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获奖理由:克鲁格曼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

而他最引人关注之处在于他的汇率理论,以及依据这一理论对东亚金融危机与美国金融危机的预言。

2007年明尼苏达大学的赫维茨、芝加哥大学的马斯金,以及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的罗杰-迈尔森获奖理由:"机制设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

终于还是行为金融学拿了今年的诺贝尔为芒格喝彩

终于还是行为金融学拿了今年的诺贝尔为芒格喝彩

终于还是⾏为⾦融学拿了今年的诺贝尔为芒格喝彩2017年10⽉9⽇,2017诺贝尔奖最后⼀个奖项——经济学奖颁布,颁给了Richard H. Thaler,获奖原因是'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behavioural economics',表彰他在⾏为经济学(更倾向于⾏为⾦融学)⽅⾯的贡献,是⽼爷⼦⼀个⼈拿奖,值得庆贺。

⽼实说,这个奖项终于揭晓的时候,还是有点窃喜的。

12-14年读⾦融MBA的时候,和教授讨论过经济学、⾦融学的未来发展、现状问题等,当时最直观的问题就是股市⾥明明就是有⼈赔有⼈赚的,有效市场假说条件这么苛刻、现实社会太难达到,⽼师就提到了⾏为⾦融学,对我这个当时的⾦融⼩⽩来讲,很是感兴趣,讨教了不少问题。

⽼师还特意说⾏为⾦融学有很多借鉴⽣物学的地⽅,⽣物系统⾥有⾷物链、⾦字塔、有群体也有个体、有⽣物多样性,⾦融系统有很多类似的地⽅,⽐想象的更复杂、有⽣态。

从此记住了这个词,关注这个领域,没想到⼏年后拿了诺贝尔奖。

⼀. 什么是⾏为⾦融学behavior finance⾏为⾦融学是⾏为经济学behavior economics的分⽀。

根据定义,⾏为⾦融学是研究⼼理、社会、认知、情绪等因素在个体和机构经济决策中的作⽤,以及对市场价格、投资回报、资源分配产⽣的后果。

所以⾏为⾦融学算是交叉学科,是⾦融学、⼼理学、⾏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图揭⽰⾦融市场的⾮理性⾏为和决策规律。

同样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简单假设所有⾦融市场的⼈都是理性的,不理性的⼈会被赶出市场。

要真是这样,那⾲菜怎么会⼀茬⼀茬地被割呢。

简单常识,这个假设没有考虑到⼈的寿命,这⼀波⾮理性的⼈被赶出市场,还有下⼀批新的⾮理性⼈冲进来。

与之相对,⾏为⾦融学认为市场上除了理性参与者,还有有限理性参与者,有限理性参与者是会犯错误的;在绝⼤多数时候,市场中理性和有限理性的投资者都是起作⽤的,共同决定市场价格。

《助推》读书笔记

《助推》读书笔记

《助推》读书笔记理查德·泰勒于201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是在前人(丹尼尔·卡尔曼)非理性心理学基础上,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有关政府在多个方面辅助人们做出最佳决策的思考与建议,看不出与经济学有多少关系,莫非就是印象中在某地看到的概念:经济学就是教人们如何做出最佳选择的科学?由于人具有动物性,必然是有限的理性、缺乏自我控制和从众效应,用专业术语就是具有锚定法则、可得性法则和代表性法则,以上种种导致了人的非理性。

传统经济学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也就是所谓的“经济人”,而认知经济学是基于人是非理性的,也就是所谓的“社会人”。

本文名为《助推》,也确实名副其实,整篇都是围绕助推在说。

个人理解,所谓助推,就是当人们的自身知识、控制力等无法让我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时,政府就需要在制度上克服“社会人”的缺陷,助推他们一把,助推是一种从外到内的使力。

当人们认识到自身选择的不足时,采取种种措施自内而外做出正确的选择时,这就是一种精进。

后者并没有在文中重点提及,如果读者能从中悟出个一二三来,那也是额外的收获。

政府助推说白了就是建立一种更合理的选择体系,合理的选择体系不代表选择越多越好,合理的设置默认选项或者利用适当的工具都是大有裨益的!这里又要引出作者的一个观念就是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

所谓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就是人有选择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由的;另一方面是指政府或者机构在导向人们选择时又有一定的专制主义,引导人们选出对他们更合适的选项。

至于作者认为的与财富有关并可以助推的领域为自己养老更多储蓄、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合理的健全信用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康有关的处方药保险、器官捐献的推动、环境保护中的排放权拍卖,与幸福有关的为孩子申请学校、改善现有的医疗体系、建议私有化婚姻等都有作者独特的关于助推的思考与建议,此处不表,可在书中查阅。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汇总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汇总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

本文收集了自开始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969年至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学习。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何学习经济学

如何学习经济学

二、学习经济学的方法
整体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经济运行的方式和规律以及政 府干预经济活动的 必要性及途径,是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 而宏观经济学研 究的是经济的整体运行,包括对整个 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分析。 而现 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经济学家已经开始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 来分析失 业与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的问题,所以对经济学整 体框架的把握,不仅有利于把 握理论本身,还有利于 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巩固知识
一、多项选择题
1.学好经济学的方法包括( )。
A.多观察、多思考
B.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C.掌握方法和重点,反复记忆 D.对所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2.下列各项中,能够培养经济学分析能力的有( )。
A.多画图、多思考 B.看新闻和杂志
C.关心时事
D.思考时事中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基础
二、学习经济学的方法
多观察、多思考
对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对现实生活 加以分析时才显其力量所在。初学者应 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去思考现实问题。如 果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 一些问题,你就 会发现:经济学竟如此有 用!
二、学习经济学的方法
打好数学基础
数学是学好经济学的必要工具,经济学正 是因为使用了数学这一工具才更简捷、 易懂,也 更有力量。数学不仅提高了经 济学的表述效率,还使我们对经济学的理 解更加清晰和准确。 同时, 这样做也有 利于经济学的研究者站在前人的基础上 利用新的数学工具发展经济学理论。
任务思考
1.人的思维如何影响选择决策? 2.经济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关联?
一、经济学与生活

想不到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的赚钱能力这么强!12个你可以从他那儿获得的行为经济学核心

想不到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的赚钱能力这么强!12个你可以从他那儿获得的行为经济学核心

想不到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的赚钱能力这么强!12个你可以从他那儿获得的行为经济学核心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经济学开山鼻祖Richard Thaler,(理查德塞勒)以表彰其对于行为经济学的贡献。

新晋加冕塞勒是十足的老顽童。

Richard Thaler 毕业于塞勒执教的Booth商学院的G曾经上过Thaler的课。

他说和苦行僧式的学者不同。

塞勒教授倡导以快乐为第一原则,认为凡事只有乐在其中才能走得长远。

他兴趣广泛,喜欢大提琴崇拜马友友,还喜欢品酒、打高尔夫。

他自己说对经济学的兴趣非常一般,只是玩票。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华尔街和经济学课堂之间的距离。

学院派经济学家常被华尔街大佬怼“你既然这么懂市场,为什么还这么穷?”。

塞勒可不只有理论。

他在资本市场真枪实弹地操练。

战绩如何?反正诺贝尔奖的百万美元奖金对他来说不算啥。

1993年塞勒和朋友设立资管公司Fuller&Thaler Asset Management,目前该公司资管规模80亿美元。

旗下包含一只自主管理的共同基金,一只集合信托基金,还参与管理摩根资管旗下的一只共同基金。

自主管理共同基金:行为学小盘股基金(Behavorial Small Cap Equity Fund) 基金的投资理念:经济学中最不理性的假设就是理性投资者假设;投资者常常高估坏消息的影响而低估好消息的影响;坏消息引起市场恐慌时好消息市场无动于衷时均为买入时机。

组合股票数量:90多只注:截至2017年6月末该基金是为数不多的晨星五星基金(晨星评级是国际公募基金最权威的指标),其成立以来表现、过去3年表现、过去5年表现均被晨星评为五星级,该公司参与管理的摩根资管旗下的一只共同基金表现也相当不错。

在接受美国投资杂志Money Week采访时,塞勒表示:反对过度学习,过多的信息对投资决策有害无益;他表示如果要赚钱,每个投资者都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关掉电视!!!不要听彭博、CNBC 7*24的财经新闻报道。

行为经济学之父 father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行为经济学之父 father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行为经济学之父father of behavioral economicsThe 2017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was awarded to US economist Richard H. Thaler, the father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said in its statement that Thaler has incorporated psychologically realistic assumptions into analyses of economic decision-making.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美国经济学家、行为经济学之父理查德·H·塞勒。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声明中称,塞勒将对心理现实的假设融入了经济决策分析中。

塞勒通过探索“有限理性”(limited rationality)、“社会偏好”(social preferences)、“自制力缺乏”(lack of self-control)等因素的影响,揭示了这些人性特征(human traits)对个体选择和市场结果产生的系统性影响,被称为“行为经济学之父”(father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称,塞勒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将经济学和心理学整合在一起,让经济学更人性化(make economics more human)。

他的理论“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help people make better economic decisions)。

塞勒提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并不像传统经济学理论中认为的那样理性(rational)。

譬如,人们拥有某件东西时,会比没有的时候更高估其价值(people value the same item more highly when they own it than when they don't);往往做出最容易的选择,而不是最明智的选择(often choose what is easiest over what is wisest);容易聚焦于单个决策的狭隘影响,而不是它们的总体效果(focus on the narrow impact of each individual decision rather than its overall effect)。

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2017年诺贝尔奖揭晓获得者名单公布
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

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3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们为发现引力波作出的贡献。

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科学家雅克·杜博歇、美国科学家约阿希姆·弗兰克以及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们在冷冻显微术领域的贡献。

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5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于日本,5岁时随家人移居英国。

他曾在肯特大学学习英语和哲学,后来到东安格利亚大学学习创作。

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6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以表彰该组织致力于普及核武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相关知识以及争取彻底消除核武器的努力。

经济学奖
201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9日揭晓,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凭借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摘取这一奖项。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里说:“通过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缺乏自制的后果,他展示了这些人性特征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个体决策以及市场结果。

”。

如何推动可持续消费?——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理解和改变消费者的选择

如何推动可持续消费?——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理解和改变消费者的选择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助推理论指出,个人面临决策时,利用现有体制对个人轻轻一推,就能有效地使得个人向着政府所预期的、对全社会福利有利的方向进行决策。

助推并不是强制法律,也不是金钱利诱,而是在深谙个人非理性行为模式的前提下,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小花招。

可持续消费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何有效推动可持续消费,发挥消费者的力量来助推经济社会转型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可持续消费的影响因素,结合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助推可持续消费的策略选择。

一、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定义1992年6月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第8项原则明确提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各国应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并推行合适的人口政策”。

1999年,《联合国保护消费者准则》将可持续消费方面的条款加入进来。

根据该文件,可持续消费包括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上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今世后代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文件号召各国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不受危害,促进和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使消费者能够做出知情的选择,提供消费者教育,提供有效的消费者赔偿方案,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

2010年发布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在第六章消费者主题也对可持续消费做出了明确规定。

6.7.5消费者问题议题3是专门针对可持续消费的议题,其中对可持续消费的定义是“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消费产品和资源”,并进一步提出组织在促进可持续消费中的作用和相关行动建议。

可持续消费不仅仅关乎消费者,也关乎生产者,关乎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则,也关乎全社会对可持续消费的认知。

可持续消费,也不能仅仅依赖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觉悟或认知,更需要生产者、政府——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理解和改变消费者的选择UNDERSTANDING AND CHANGING CONSUMER CHO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ALECONOMICS不用强制手段,不用硬性规定。

(完整word)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

(完整word)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获奖原因(1969~2011)1969。

1。

31)1903。

4.12~1994.6.9),因发展和应用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而共同获得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0因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因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2年~1989.5。

20)和经济学家。

8.23~)因“在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上的贡献”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

5~1999.2.5)因在投入产出方法及其应用上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4年。

6~1987。

5。

17);新自由主。

8~1992.3.23).因对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互相依赖性的敏锐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5(1912.1。

19~1986.4.7斯(1910.8。

28~1985。

2.26)。

他们因在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

31~2006。

11。

16)。

因在消费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以及稳定性政策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1899。

4。

23~1979.8.31907.6。

23~1995.12.22)。

因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流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

15~2001.2.9)。

1979年, 。

4。

30~1998。

2.26)。

1.23~1991。

6.15)。

因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特别是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因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经济波动、经济政策的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11918.3.5~2002.3.11)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

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7)【2017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理查德·塞勒】⾏为⾦融学奠基者,芝加哥⼤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为经济学、⾏为⾦融学与决策⼼理学。

在⾏为⾦融学⽅⾯,塞勒研究⼈的有限理性⾏为对⾦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2016年经济学诺奖得主哈特】Oliver Simon Arcy Hart,美国经济学家,他关注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公司⾦融和法律经济学等研究领域,是合同理论、现代⼚商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的创⽴者之⼀。

专著《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是其代表作,书中他进⼀步发展了产权理论,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论。

【2016年经济学诺奖得主霍姆斯特罗姆】霍姆斯特罗姆现任⿇省理⼯学院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教授,是⼀位知名的微观经济学家,他最知名研究领域为契约和激励理论,特别是将相关理论⽤于公司,企业治理及⾦融危机期间流动性问题的研究。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安格斯·迪顿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主要观点是: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效。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梯若尔】让·梯若尔(JeanTirole)教授,1953年8⽉9⽇出⽣于法国,获美国⿇省理⼯学院经济学博⼠学位,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学,⿇省理⼯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学、斯坦福⼤学担任客座教授。

1984年⾄今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副主编。

因为他在“市场⼒量及管制”的分析⽅⾯取得的成就⽽被授予诺贝尔奖。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他们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取得显著成就⽽获此殊荣。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尔⽂·罗斯及罗伊德·沙普利】阿尔⽂·罗斯及罗伊德·沙普利因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获奖。

理查德·H·塞勒

理查德·H·塞勒

禀赋效应——觉得自己拥有的东 西更有价值。 举个“栗子” 一个杯子印有学校的校徽, 而且又是学校免费赠送给学生的, 按道理来说这个杯子就不值钱啦 一旦同学拥有了这个杯子,杯子 在同学们的心中价值就上升了, 就不会轻易地把杯子转让出去, 如果真的要卖掉这个杯子的时候, 他们会觉得非常悲伤,所以还会 加一些“精神安慰费”到杯子的 价格里面去。
他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 重要代表人物。1945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 州,曾先后在罗彻斯特取得文学硕士(1970) 和哲学博士(1974)学位。先后执教于罗彻 斯特大学 (1971-1978)和康奈尔大学 (1978-1995),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商 业研究生院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决策 研究中心主任至今。现为美国经济学会会 员、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
fly
think
塞勒曾客串出演获得 2016年奥斯卡奖的《大空头》, 在电影中,他和赛琳娜·戈麦 斯去了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 向人解释什么是担保债务凭证。
把人想象成以逻辑指导行为的动物,实在是疯狂之举 。
Hale Waihona Puke ——《大空头》WORK
塞勒在2010年提出行为经 济学对人性有三个基本假设:有 限理性、有限意志力、有限自利。 意思是,人们常常依靠直觉来解 决问题,并且常常出错;人们很 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人们并不 一直表现为自利,事实上常常会 选择合作,有时还会牺牲自己的 利益来成全他人。这三个基本假 设可以归为“有限理性”一个核 心假设。
理查德· H· 塞勒
(Richard Thaler)
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理查德·塞勒
理查德·H·塞勒执教 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是 行为金融学奠基者之一, 他的研究挑战主流经济学 “理性人”的假设,在学 界负有盛名,对反常行为、 经济人假设、禀赋效应、 跨期选择、心理账户和股 票市场均做出重大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弗农·史密斯 ( 2002 )
▪ 克莱夫·格兰杰 ( 2003 )
▪ 罗伯特·恩格尔 ( 2003 )
▪ 芬恩·基德兰德 (2004)
▪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 2004 ) ▪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 2005 )
▪ 罗伯特·约翰·奥曼 (2005) ▪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 2006 )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拉格纳·弗里希 ( 1969 )
▪ 简·丁伯根 ( 1969 )
▪ 保罗·萨缪尔森 ( 1970 )
▪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 1971 )
▪ 约翰·希克斯 ( 1972 )
▪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 1972 )
▪ 华西里·列昂惕夫 ( 1973 ) 1969-1980 ▪ 纲纳·缪达尔 ( 1974 )
▪ 约翰·福布斯·纳什 ( 1994 )
▪ 莱因哈德·泽尔腾 ( 1994 )
▪ 詹姆斯·莫里斯 ( 1996 )
▪ 罗伯特·默顿 ( 1997 ) 2000-2011
▪ 阿马蒂亚·森 ( 1998 )
▪ 詹姆斯·赫克曼 ( 2000 )
▪ 乔治·阿克尔洛夫 ( 2001 )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 2001 )
▪ 西奥多·舒尔茨 ( 1979 )
▪ 劳伦斯·克莱因 ( 1980 )
▪ 詹姆斯·托宾 ( 1981 )
▪ 罗拉尔·德布鲁 ( 1983 )
▪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 1985 )
▪ 罗伯特·索洛 ( 1987 ) 1981-1999
▪ 特里夫·哈维默 ( 1989 )
▪ 哈里·马科维茨 ( 1990 )
▪ 罗纳德·科斯 ( 1991 )
▪ 道格拉斯·诺斯 ( 1993 )

2017年诺贝尔奖完全获奖名单

2017年诺贝尔奖完全获奖名单

2017年诺贝尔奖完全获奖名单编者按: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

2017年诺贝尔奖完全获奖名单1.生理学与医学奖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决定,将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Jeffrey C.Hall, Michael Rosbash以及Michael W.Young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

地球上生物的生活节奏是与地球的自转相适应的。

很多年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生命包括人类的体内都存在一种生物钟,能够帮助我们感知并适应昼夜的节奏变化。

但这一机制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揭示了我们生物钟的秘密并阐明其内在工作机制。

他们的发现揭示了为何植物、动物和人类能够适应这种节律,从而与地球的运动规律相适应。

杰弗里·霍尔杰弗里·霍尔于1945年生于美国纽约。

1971年,他在华盛顿大学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1971~1973)。

1974年,他加入迈克尔·罗斯巴什的研究小组,并参与了果蝇周期基因的克隆。

2002年,他称为缅因大学任生物学教授,并于2009年退休。

此外,在一次造访南北战争的战场之后,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关于葛底斯堡战役的专著。

迈克尔·拉斯巴什迈克尔·拉斯巴什是一位遗传学家和时间生物学(又称生物钟学)专家,于1944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西蒙・库兹列茨 他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 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 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 大贡献。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安・萨默尔森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 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 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 的全部领域。
/fortune/2009-12/24/content_12694024.htm(第 4/4 页)[2010-3-1 17:15:19]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米德与戈特哈德・俄林 他们共同对国际贸易理论 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 性研究。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米尔顿・弗里德曼 康托罗为奇创立享誉全球的 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 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 说。 线形规划要点,对资源最优 分配理论做出贡献。美国人 库普曼斯将数理统计学成功 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贡献。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弗・冯・哈耶克和纲纳・缪达尔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 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 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 的互相依赖。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简・丁伯根和拉格纳・弗里希 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 式建造者之父。拉格纳・弗 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 人,他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 析经济进程。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华西里・列昂惕夫 他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 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 中得到运用。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和约翰・希克斯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 论和福利理论。 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和佳林・库普曼斯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瑞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 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 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 理论的论述;后者在信息经 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获得诺奖的行为金融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获得诺奖的行为金融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获得诺奖的行为金融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金融学上的贡献。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

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传统金融学市场理论与行为金融学传统的现代金融市场理论有三个关键性的假设:理性经济人、有效市场和随机游走。

其中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后两个假设的基础。

所谓理性经济人,即每个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都有很好的认识水平,能够准确预测未来。

于是金融学者们只考虑理性投资者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很少考虑受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影响的个人决策问题。

实际上,大量事实证明,投资者个人的行为方式及心理因素对金融活动具有极大的影响。

现实中的金融市场往往也是非理性的,比如股票长期投资溢价、股票价格泡沫、有限套利、噪音交易、金融市场非理性走牛或牛熊等。

对于许多异常现象,比如长期反转现象、期间异常现象、股权溢价之谜、公司异常现象等,现代金融理论并不能做出合理解释。

近几十年来,金融市场理论正在经历着向传统金融市场理论发起挑战的“非理性革命”。

许多学者开始关注金融决策中投资者的行为分析,利用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保留某些最优化理论的基础上,以投资者个人的实际行为模式作为分析基础,希望能够重构一个与现实世界更为接近的金融分析框架。

这从方法论上对金融理论进行了革新,导致了行为金融的诞生于发展。

投资决策中的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认为,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因为认知错误和情感偏差而做出不理性的判断。

认知错误又可细分成固执已见造成的偏差和处理信息时产生的偏差。

1认知错误指统计时、信息处理或者记忆上的偏差所导致的决策失误。

1.固执已见造成的偏差(1)保守偏见:指维持原来的想法,忽略新的信息产生的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诺贝尔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

泰勒把心理学的现实假设融入经济学的决定分析。

他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后果,并展示出这些人类特质是如何影响个人决定,以致影响市场效果。

两句话读懂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当经济学遇上心理学亚当·斯密时代的经济学对人的假设还比较复杂,人除了专注专业化提高技能的“理性人”面相外,还有关心公平和正义的道德面相。

经过马歇尔到萨缪尔森再到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经济学建立了一个抽象的理论体系,对人的假设也被简化成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

在此基础上的传统经济学日益完善,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注意到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尤其是那些系统性偏离了传统理性人假设所能预测的人类行为,成了经济学要进一步发展,就不得不解释的问题。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正是基于塞勒对违反或背离“理性人假设”的人类行为的研究。

国内之前将Thaler翻译成泰勒,不过我听了一下诺奖官方网站在宣布获奖者的时候,读音还是更接近“塞勒”,所以这里采用“塞勒”。

塞勒是个好媒婆,一手促成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联姻,发扬壮大成了现在炙手可热的行为经济学。

塞勒当然不是一个人。

为经济学找回心理学基础,至少有1978年的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2002年的诺奖得主弗农·史密斯和卡尼曼,以及卡尼曼的长期合作者特沃斯基。

这些心理学家侵入经济学领地,最后迫使经济学作出改变,无非是因为他们都对“理性人”假设不满。

在理性人假设下,人人都是小说中的诸葛亮,知局限但能取最优,难怪鲁迅会感叹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似妖”。

也就是说啊,“理性人”假设下的人,不太像真实世界里的人。

真实的人,认知能力有限,好吃懒做是常态,意志力薄弱所以经常拖延,对世道不公还常常拍案而起,不管这事情与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关联。

这样真实的人,与“理性人假设”下自利且全知全能的“人”,是很不一样的。

按照塞勒的话说,就是真实世界里人的行为系统性地偏离理性行为。

所谓“系统性偏离”就是说不是偶尔一个人突发奇想,也不是偶尔一次离经叛道,而是说很多人经常性“反常”举动,和“理性人假设”预测的行为完全不同,相互背离。

那么自然而然的,塞勒就要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系统性偏离”,这种“系统性偏离”又意味着什么?塞勒对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贡献极大,不仅因为他提供了理论武器,还因为他提供了经验证据来表明理论的有效性。

下面择要介绍塞勒在有限理性、自律、和社会偏好方面的贡献,尽管塞勒同时也是行为金融学的鼻祖之一,但因为合作者席勒2013年已经因资产定价方面的工作而获得诺奖,这里就不做重点介绍。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我在腾讯·大家的介绍文章。

二、有限理性与禀赋效应有限理性的概念,最早是西蒙提出来的。

西蒙以此来解释为什么真实世界里人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找到一个各方都满意的结果,就差不多了。

“满意”而非“最大化”,是因为理性受限,不能全知全能。

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里详细解释了如何达到“满意”的决策过程。

本来要全知全能去找一个最优方案,现在问题被简化成了找一个方案,大家差不多都满意就行了。

这样一来,不仅容易实现,而且也更加真实。

塞勒在“有限理性”基础上提出了“心理账户”的概念。

但在讨论这个心理账户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02年诺奖得主卡尼曼及其合作者特沃斯基对“系统性偏离”的研究。

1979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计量经济学(Economitirca)》上发表了著名的《前景理论》一文,大意是说在面对风险的时候,人的行为往往并不能用理性行为来描述。

简单来说就是人系统性得夸大低风险(例如杞人忧天,担心行星撞地球导致人死亡),但同时又经常性忽略高风险(例如过马路闯红灯)。

行星撞地球的概率远远低于闯红灯被撞的概率。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发现,人往往会见好就收。

考虑下面这两种情况,同时猎杀两只鸟的概率为50%,而猎杀一只鸟的概率为100%。

尽管从理性的角度来讲,两者是完全等价的。

但人们更愿意选择确定性收益,例如百分百猎杀一只鸟,“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以上是讲收益的情况,换到损失的时候,例如在确定损失100元和以50%的概率损失200元之间,尽管两种情况也完全等价,但人们会选择赌一把,以50%的概率损失200元。

而且白捡100元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了100元带来的痛苦,尽管也都是100元,这种效应被称为“损失规避”或者“损失厌恶”。

相应的,如果对于一件东西,人们还没有买到的时候,会压低出价,一旦东西到手要转手卖出,人们会要一个高价,而且系统性高于“原本自己压低的出价”。

尽管东西还是同一个东西,但出价和报价之间有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被塞勒称为“禀赋效应”。

塞勒在1980年的论文《消费选择的实证理论》中讨论了好几种类似的情况。

十年后,塞勒和卡尼曼以及奈曲(Jack Knetsch)在《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发表了《实验检测禀赋效应和科斯理论》一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禀赋效应。

他们把实验参与者分成卖家和买家:卖家和买家一开始都分到些价值不等的代币,大家可以相互交易,没发现禀赋效应。

在代币交易后,引入了马克杯和圆珠笔,尽管卖家和买家是随机分配的,但无一例外,拥有马克杯和圆珠笔的卖家要价明显高于买家的出价。

而且随着实验进行多轮重复,这种“禀赋效应”并没有消失。

也就是说,哪怕实验参与者在买家和卖家之间身份转换,也能够通过多轮交易进行学习,依旧学不会“马克杯就是马克杯”,他们依旧觉得拥有过就更珍贵。

这种“拥有过就更珍贵”的感觉,或者说禀赋效应,对以1991年诺奖得主科斯命名的“科斯定理”是个很大的冲击。

科斯定理是说,只要交易费用为零,那么初始产权安排不那么要紧,因为可以通过谈判来达成最终的资源分配。

但塞勒的“禀赋效应”理论则暗示说初始的产权安排会决定后续的资源分配,哪怕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因为卖家总是要价更高,而买家出价低,这种双方的不一致会影响最后的资源分配,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谁是卖家,谁是买家,是非常重要的。

而不是像科斯说的那样,初始产权安排独立于后续的资源分配。

三、心理账户与参照点还是接着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工作,塞勒后来把心理学上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引到经济学中。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是说参照系不同,人们对得失的判断就不同。

其中一个著名的参照点理论的例子,叫做“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比如说一个人需要在以下两种情形中作出选择:第一种情形下其他人一年挣10万你一年挣12万,第二种情形下其他人一年挣14万你一年挣13万。

理性的人应该知道13万比12万多,但卡尼曼以及塞勒后续的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人都会选第一种情形。

这是因为第二种情形下,参照点是别人挣得更多,你受不了。

这个参照点对心理账户来说很重要。

什么是心理账户呢?心理账户大致是说,人会把有限的认知能力分门别类,来应对不同的事情。

这就好像人为每一种消费支出都建了个账户,每个心理账户都有自己的预算和参照点,这就导致各个心理账户之间对“一块钱”的评价往往不同,因为参照点不同。

心理账户如果对同一块钱的评价不同,就很难转换。

而各个分门别类的账户之间转换困难,导致了人类行为系统性偏离理性行为。

而参照点隐含的推论是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具体的情景很重要,因为这可能导致人的参照点发生变化。

参照点变化是系统性偏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有一个参照价格,那么消费者如果以低于参照价格买到商品,就会有额外的效用;但如果以高于参照价格买到,就会心里很不爽。

塞勒研究了油价变化导致人们消费行为的变化。

2008年的时候,油价跌去差不多一半。

那么有一部分原来加87号汽油(质量一般的汽油)的人,可能会转向加93号汽油(质量比较好的汽油),但这个人数总不会太多,因为有收入作为约束。

但出乎意料的是,塞勒发现转向用好的汽油的人数远远超过用标准模型推测的人数。

而这超过的部分,恰恰是因为参照价格发生了变化,导致加好的汽油有额外的效用。

从研究油价消费到研究出租车司机行为,是一个很自然的延伸。

塞勒和合作者们1997年在《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发表了关于出租车司机的参照点的著名研究。

这个研究大致是说,司机每天都给自己设了个独立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参照点,比如一天要挣到多少钱。

设定这个参照点之后,如果达不到,司机就会很痛苦。

为了避免这种痛苦,假如说天气不好,下雨的话,司机会下调参照点。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下雨天司机反而会少出工,因为下调了参照点。

但下雨天或者其他天气不好的日子,往往需求量也大,雨天少出工反而减少了司机的总收益。

而且消费者也打不到车,市场也没有更高效得配置资源。

而这种宏观上市场没有效率,微观上是因为出租车司机调整了参照点导致的。

心理账户不仅对日常消费行为有很强的解释力,还能解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行为。

因为心理账户要么处于开的状态,要么处于关起来的状态。

你开了一个户,买了金融资产,就相当于设定了一个新的参照点。

但在损失的时候,关掉账户(卖出资产)会意味着加倍痛苦。

所以如果心理账户是关起来的,那么投资者就往往是脑子转不过来的时候,没有办法及时在得失之间计算替换率,常常就更有可能会卖掉那些增值的资产。

与此同时,会持有那些正在贬值的资产,因为一想到卖出和关掉账户,痛苦的感觉就不自觉涌上心头。

这也为宏观股市上的羊群行为提供了微观心理基础。

四、自律与自由家长主义(Libertarian paternalism)传统经济学对跨期选择或消费,有一个很强的假定就是偏好稳定。

这样一来理性的人无非就是在“当下”还是“未来”之间做个权衡。

当下消费多一点,未来就少一点;或者现在少消费,推迟到未来就能多消费一点。

但塞勒和其他行为经济学家早就意识到人们往往更注重当下,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先爽了再说往往是很多人的选择。

很少有人能抵御当下的诱惑,把目光放到长期。

经济学家把这种不一致行为叫做“跨期不一致”。

反正大意就是今日之我常立志,明日之我难坚持。

或者说,你可以表面上说自己注重长期,但一旦今朝有酒,你就全然忘乎所以了。

实际上,你想一套,做一套,塞勒他全知道。

无非是塞勒和谢弗林(Hersh Shefrin)在1981年的《政治经济学杂志》上一起把这种“说一套、做一套”模型化了。

在他们这篇叫《自律的经济理论》的文章中,他们提出了“计划者-实施者”模型。

模型设定人有两个面相,一个是“计划者”,有远见,知道长期来看什么是对自己更有益的选择;另一个是实施者,但实施者往往更短视,给予当下更大的权重,认为当下爽一把更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