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1.放大镜下的发现(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科学文件夹桂花树叶新闻纸用眼睛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2.它们是什么(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编号预测纸的种类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验证后确定的种类1)2)3)3.自制放大镜(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放大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生产等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发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具有这样特点的物体都能放大物体。
过程与方法:会用放大镜观察物体,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认识放大镜放大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用肉眼观察大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放大镜(最好能给每组学生准备几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玻璃器皿。
平面镜片、塑料薄膜、水。
2、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反映放大镜放大功能和结构的相关图片或课件。
3、观察记录表:物体的名称观察的方法观察的结果两种观察结果的比较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巩固练习:1、下面哪种镜具有放大功能()A、凸透镜B、平面镜C、凹透镜D、三棱镜2、下面反映纸的表面结构的两幅图,那幅图是在放大镜下看到的()A、B、3、下面那种器具具有把物体放大的功能()A、平面玻璃B、透明水杯C、凹型玻璃课外探究:分别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你喜欢的一种物体,看看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教学目标巩固练习: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可以看到10个格子,把放大镜拿起来看格子,可以看到5个格子。
请你算算下面放大镜的倍数2、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视野越();放大镜放大倍数越(),放大镜的视野越大。
3、放大镜的凸度越大,它的放大倍数越()。
课外拓展: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下面记录表上。
观察的物体我的发现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昆虫触角、眼睛、翅膀上的一些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结构特点。
过程和方法:能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一些特点,能把观察的结果整理成观察报告。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说课材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在成长教学设计
1.我在成长【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知道自己的身体随着年龄增长,身高和体重等正不断发生变化。
2.知道怎样正确测量身高和体重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通过绘制折线图来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发生的主要变化。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身高和体重,绘制身高、体重折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身高尺、体重秤、折线图表。
学生材料: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了解现在的身高体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你们已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你们在不断成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学期的第一课《我在成长》。
二、新课教学1.出示课件: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
课件展示四个明星小时候的照片。
2.提问:同学们,这是一些明星小时候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是谁呢?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觉得什么可以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4. 引导:照片可以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除了照片还可以收集到哪些证据呢?三、合作探究(一)学生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引导学生从衣服、鞋子、乳牙、照片、身高、体重等多方面展示自己成长的证据)(二)成长的变化:正确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1. 提问: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哪些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谈感受。
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3. 谈话:刚才有同学说,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你是怎么测量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的呢?4.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
四、画一画1.课件展示:下面是小明从6到12周岁的身高和体重的体检数据,请绘制小明的身高和体重的折线统计图。
2.学生活动:将准备好的图表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提供的小明身高体重数据进行绘制折线图。
3. 提问:通过绘制的折线图,说一说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六年级下册 科学第一单元1-6课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教 学 过 程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
教 学 过 程
3)200万倍。
4)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课设计第一单元渺小世界1、放大镜【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放大镜是凸面镜,凸面镜拥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察看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宽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色是透明和中间较厚(突出)。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察看物体。
2比较用肉眼察看和用放大镜察看的不一样。
感情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察看的意义。
2加强用放大镜察看身旁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察看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课要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察看物体的细微部分【教课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课准备】分组实验器械: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假如只好供应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一般玻璃片、平面片、水。
教演示:不一样放大倍数的放大、片或件(如放大片的构等)。
【教课程】一、什么要用放大察1、入:出示放大:“看,是什么?”(生:放大)放大大家很熟习,可否替放大来介一下自己——《我是放大》。
能够从放大的结构、作用、用途三个方面睁开。
2、小沟通放大的结构、作用、用途。
3、展现沟通放大的结构——架、片(假如学生能出凸透也可以)放大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把物体放大”,提示学生物体并未大)放大的用途——我用放大察校园里的生物、中在老指下察花、昆虫等。
它是力不好者的助器,合用于子品、路板、集者欣定票、珠宝商定珠宝、公安人用它察指毛等、技人用它察花蕊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品的工匠工作使用⋯⋯4、学生尽量充足地例使用域,沟通后填写第 2 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依据学生的演示师解说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认真察看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
A B C
(2)观察方法:
①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
点?
②为了方便观察记录,现将镜片编号。
③可以将镜片的特点用简图加文字记录在表格中。
探究镜片中央凸起程度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2.我的猜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可能与有关;
我的实验计划:
验证结果:
我的反思:
我的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有关?
思考: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组内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研讨,逐渐明晰放大镜的特点,以及影响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充分发展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3)
7.板书设计
放大镜
8.教后反思
(1)我的教学效果怎样:制定的学习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达成了几条?达成度大约是多少?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学生是否实现了发展?
(2)我的教学设计怎样:我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处处为学生着想?学习过程设计是否适合我的学生?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
(3)我的教学机智怎样:是否对学生活动具有敏感性?能否迅速而正确的对课堂生成做出判断?能否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1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1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物为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学生对放大镜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知道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
2.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
2.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放大镜若干,以便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小物件,如昆虫、植物等,供学生观察。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昆虫、植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片中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细节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这些细节。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展示放大镜的构造,并解释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和一些小物件。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件,并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细节。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1、理解放大镜是凸透镜。
2、理解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3、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掌握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2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45、用显微镜观看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发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熟悉到细致观看、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进展观看生物标本、讨论生物标本的爱好。
3.懂得由于观看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看到很多自然界的隐秘【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预备】分组试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假如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放大镜又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显微镜又能发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看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洁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心,留意标本要平绽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渐渐放下另一端,留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同学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沟通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1.师:假如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看,又会有什么新的发觉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假如同学五班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同学介绍老师指导更正,详细内容见13页)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依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师:请个同学说,是怎样放大物体的。
师:(师边操作边演示)移动的是什么?不移动的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吗?再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个同学来说,你怎样看清物体的?
师:放大镜观察物体有几种做法?
三、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
师: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生:中间厚,边缘薄。
生:它是一种凸透镜。
师:凸透镜有什么特点?
生:放大。
师:本来我不赞成用手去摸放大镜这类仪器的镜面,今天为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允许你去摸放大镜的镜面,但你得把手擦干净。
师:发现了吗?谁能画一画它的特点。
师:用语言描述一下。
生:中间厚,边缘薄。
师:“凸”是一个特点,还有吗?
师:透明,象玻璃一下。 师出示玻璃片,能放大物体吗?为什么?(不能,中间没有凸起的;放大镜透明,中间又是凸起的)
(三)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四、再次使用,认识放大镜作用
师:放大镜在什么地方用过?
师:这样吧,我们用放大镜来看看报纸,除了放大外,还能看到啥,报纸在抽屉里。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观察报纸记录表,用肉眼看到的,用放大镜看到的新发现,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师: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
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