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语境与语义理解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语境与语义理解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
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语境和语义理解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语境与语义理解的研究,以了解这一领域的变化和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的语境转变1. 多元化的信息来源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来源,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博客等渠道获取和分享新闻信息。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的一揽子报道方式。
2. 种类繁多的信息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不再仅仅是文字报道,而是以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
这种多媒体形式的丰富性使新闻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受众对新闻的吸引力和接受度。
然而,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挑战,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便利性也让假新闻、谣言等信息更容易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的语义理解挑战1. 信息过载与关注度衡量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面对大量的信息,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瀑布和推特上的快速滚动消息,使读者很难对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同时,对于传媒机构和个人来说,如何从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关注,也成为了一项挑战。
2. 信息概述与信息深度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获取,人们更倾向于浏览和速读,以获取最新快讯。
这种习惯使得传媒机构和新闻编辑更加注重信息的概述和表面性,而对于新闻的深度剖析和详细报道关注度下降。
这可能导致对于复杂问题的了解不够透彻,以及信息的片面性。
三、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语义理解挑战1. 新闻推荐算法的优化面对信息过载和关注度衡量问题,新闻推荐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偏好和兴趣,为用户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信息。
这些算法可以个性化地推荐新闻,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度。
2. 媒体素养的培养对于读者来说,提高媒体素养是理解新闻的重要一环。
媒体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媒体识别能力和信息验证等方面,通过培养媒体素养,人们可以更好地辨别真伪新闻、拥有更深入的思考能力。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传播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传播策略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传播策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下,短视频成为了大众获取娱乐和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而言,短视频化的传播策略势在必行,这既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需要,也是符合受众需求的举措。
本文将探讨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传播策略。
一、把握时机,跟进趋势在新媒体语境下,时效性成为了传媒竞争的关键。
电视新闻借助短视频快速传播的特点,及时报道最新事件,满足受众对快速信息的需求。
鉴于这一点,电视新闻机构应及时发掘热点新闻,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迅速传播,抓住受众的眼球。
此外,了解和跟进社交媒体的热点话题,及时制作相关短视频,或发布观点讨论,可以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二、精简内容,注重讲述形式在短视频时代,电视新闻为了吸引受众,必须通过精简内容来增加內容的紧凑度。
不同于传统电视新闻的长篇大论,电视新闻短视频需要通过短时间内的精准表达让受众快速了解核心内容。
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应注重提炼信息,突出亮点,从而使短视频更有吸引力。
此外,讲述形式也至关重要。
采用绘声绘色的动画表现形式、活泼有趣的演示方式或者生动形象的实地拍摄,能够更好地增加受众的兴趣,提高视频的传播效果。
三、优化推广渠道,拓展影响范围除了视频内容本身的优化外,如何通过合适的推广方式将短视频传播给更广大的受众也是至关重要的。
电视媒体可以通过自身已有的宣传平台,如电视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广。
此外,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借助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在线社区的传播特性,将电视新闻短视频推送到更多潜在观众的视野中。
例如,借助微博、微信等热门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广效应,可以迅速提高短视频的曝光度。
四、个性化定制,满足多样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
电视新闻在进行短视频化传播时,应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信息传播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信息传播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改变。
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地传播信息,成为当下重要的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新的渠道进行信息传播,以达到更广泛的影响和更好的效果。
一、定位目标人群在进行信息传播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人群,以便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例如,年轻人偏爱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信息,而老年人则更愿意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
所以需要将信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定位,才能更准确地进行信息传播。
二、制定传播策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需要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例如,对于年轻人,可能需要借助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进行信息传播。
通过在这些平台上推送有趣新颖的内容,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转发,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而对于老年人,可能需要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
三、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
例如,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借助知乎、百度百科等网络知识平台推广产品。
当然,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也需要考虑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避免误传和不良影响。
四、视频媒介的应用视频媒介是当前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可以借助视频平台如YouTube、抖音等来进行信息传播。
通过制作优秀的视频内容,吸引人们的点击和关注。
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借助视频宣传展示产品和服务,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五、利用数字化营销工具数字化营销工具是指利用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营销,如搜索引擎优化、电子邮件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快速地推广产品和服务,同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进一步优化传播策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
六、关注互动传播的重要性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与受众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同时也有利于建立用户忠诚度。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与社会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与社会影响传媒行业在新媒体时代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网络信息传播成为了主流形式。
今天我们来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多样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网络平台的多样性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包括社交媒体、博客、新闻网站等。
其次,网络信息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
此外,网络信息传播还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社会影响1.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快速了解到新闻动态、分享生活点滴,并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这种交流方式的便利性推动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的扩大,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虚假信息的传播与网络信息传播的便利性相伴随的是虚假信息的传播。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和信息发布的自由度使得一些不负责任的个人或组织散布虚假信息,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甚至对公共秩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网络信息传播在形成舆论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热点事件在网络上的讨论与传播,往往能迅速形成舆论风向。
同时,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和网络大V等也能通过发布内容引导公众的观点和态度,进而影响社会舆论。
4. 经济发展的推动网络信息传播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电商平台的兴起、网络广告的发展以及网络直播等形式的出现,为许多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网络信息传播也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途径。
5. 隐私泄露与信息安全网络信息传播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隐患。
个人隐私泄露、个人信息被滥用等问题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信息的泄露和滥用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语: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丰富快捷,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并对新闻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变革。
一、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过去,人们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等获取新闻信息。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了人们了解新闻的首选渠道。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博客等获取即时的、多样化的新闻信息。
这种便捷的获取方式使得新闻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了解全球各地的新闻。
二、新媒体对新闻内容的改变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现在,新闻报道不再仅限于文字和图片,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丰富了新闻的表达形式,提高了读者对新闻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另外,新媒体也扩大了新闻报道的范围。
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新闻的创作和传播,通过自媒体平台,个人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和民主化,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需要更加严谨的新闻素养和辨别能力。
三、新媒体对新闻传播速度的提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互联网的实时性质使得新闻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即时了解到重要的新闻事件。
这种实时性和及时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得新闻报道更加迅捷。
然而,新闻传播速度的提升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大量的新闻信息同时传播,人们需要在海量的新闻中筛选真假消息,加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成为必要的技能。
四、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正在被互动的、多方参与的传播模式所取代。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评论、分享、转发新闻,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多向传播模式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富有互动性和参与性。
同时,新媒体也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手段。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分析
2020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传统新闻报道普遍都是单一化的,而且主观性比较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通常较为被动,单纯根据传统媒介报道新闻的方向来进行思考。
然而,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步入了全新的新媒体语境时代,新闻传播的主体也不局限于记者和主持人等,社会大众对于新闻传播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所以,媒体工作者必须要摒除原本传统落后的思想理念,积极通过网络以及科技的优势,优化创新工作的具体方式,用更好的工作状态来完成新闻报道工作,有效扩大新闻信息传播的范围以及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
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语境之下新闻叙事的集中模式展开具体分析,同时给出一定的创新优化的策略措施,以供参考。
一、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的几种模式(一)蜂巢型模式蜂巢型模式主要是针对通过多种分散的要素,报道具体新闻事件的发展事态。
一般当突发性的新闻事件还没有相关的定论和查明具体原因的情况下,都会运用蜂巢型叙事模式。
比如,当马航事件发生时,中央电视台具体报道该事件时,先报道了关于航班失联的实际人数和航班航行的主要路线情况,之后通过后续追踪报道进行相关信息的补充。
比如有关航班飞往的具体地点、飞机的型号、中国乘客的数量、乘客的名单等等细节信息,这样的新闻报道就是一直紧跟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持续进行跟踪完善的,具体呈现的信息相对而言有碎片化的特征,所以需要新闻工作者及时深入地跟踪挖掘详细的信息,不但要吸引大众的关注,更要有力推动整个事件的完满解决。
(二)菱形模式菱形新闻叙事的模式其实是要求具体报道新闻事件和其主要信息时,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平台来加入相关新闻互动和定制的不同模块,有效收集整理观众的看法评论和意见建议,增强新闻传播的广度以及传播效率。
菱形报道的模式,不但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到大众对于当前新闻事件的实际认知,还可以增强人们新闻互动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推动新闻事件的快速传播。
(三)钻石型模式钻石型模式,其实就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附加价值,通过一些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结合的方式,来全方位系统性地报道新闻事件,这样的模式可以充分提升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增强新闻报道的信服力,有效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让大众更加完整地了解到关于新闻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
新媒体语境下科学传播的现状与发展
新媒体语境下科学传播的现状与发展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传播的途径。
科学传播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面临着新的现状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科学传播的现状与发展,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1.信息爆炸与碎片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的现象普遍存在。
人们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的信息数量庞大,涉及的领域广泛。
信息的传播也更加碎片化,人们往往只获取少量的信息碎片,难以获得全面和准确的科学知识。
2.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人们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知乎、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使科学传播具有更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3.传播方式的变革: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革。
以往的科学传播更多依赖于专家学者、科普作家等专业人士,而现在,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科学传播。
这种方式的变革,为科学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也为科学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科学传播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实时进行,无论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发布,还是科学知识的普及,都可以迅速地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2.增强互动与参与性:新媒体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和参与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操作与他人进行互动,也可以通过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等方式参与科学传播。
这样的互动与参与性,使科学传播更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度与关注度。
3.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新媒体时代,人们的获取信息和传播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
科学传播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个性化的推送、定制化的服务等方式满足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加贴近受众的科学知识,提升科学传播的针对性和效果。
1.注重内容质量和可信性:新媒体时代,信息质量的问题日益凸显,科学传播应注重提供高质量和可信的内容。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与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即新媒体时代。
在这个时代,信息传播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以及相关的挑战。
一、信息传播特点1. 实时性和快速性新媒体时代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和快速性。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新闻、事件和观点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
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个人用户,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发布和分享信息,促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
2. 互动性和参与性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传统媒体模式下,信息传播是单向的,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他人实时互动,评论和分享别人的观点。
这种互动和参与性,使得信息传播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变得更加活跃和多样化。
3. 多样性和个性化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和观看,而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对信息的选择和呈现。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具有选择性和个性化,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二、信息传播面临的挑战1. 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面临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的挑战。
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互动性,虚假信息和谣言可以迅速传播,误导公众。
一些不负责任的个人和组织,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虚假信息,以满足自己的目的。
2. 隐私和安全问题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增加了隐私和安全问题。
人们在使用互联网和移动平台时,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或滥用。
此外,一些不良分子可能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攻击和诈骗活动,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3. 信息过载和筛选困境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筛选困境。
随着信息的爆炸增长,人们往往难以同时获取和理解大量的信息。
另外,由于传统媒体的衰落,真假信息难以区分,人们面临着更大的困扰。
4. 知识产权和版权问题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给知识产权和版权带来了挑战。
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从信息传播速度、内容多样性、用户参与度以及媒体生态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信息传播速度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速度大幅提升。
传统媒体需要时间采访、编辑和印刷新闻,而新媒体可以实现即时发布。
新闻事件发生后,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渠道,新闻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不仅如此,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还催生了“碎片化阅读”的现象,新闻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满足了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二、内容多样性新媒体给予了传媒从业者更多选择传播的内容形式。
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而新媒体则以视频、直播、动态图等形式大量涌现。
面对信息泛滥的时代,新媒体能够将新闻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增加了传播信息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用户参与度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读者的单向传递,使用户能够积极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来。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评论功能和点赞功能使用户可以直接对新闻进行表达和互动,新闻不再是单向传播的工具,而成为了互动和共享的载体。
用户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传播自己所关注的新闻,形成了更加广泛而立体的信息传播网络。
四、媒体生态新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整个媒体生态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传统媒体不得不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推出自己的网络媒体平台,积极拓展信息传播渠道。
同时,新媒体的崛起也加速了媒体融合的步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合作,整合资源,形成了更加综合的传媒业态。
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尽管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转型和创新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将继续对新闻传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不断适应并善于利用这一趋势,推动新闻传播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新闻传播的格局正发生巨大变革。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的传播策略
0 引 言
以浙 江 理 工 大学 为 例 , 高等 院 校教 学 管 理信 息 的传 播 , 目前 主 要 采 取 纸 质 文 件 通 知 和“ 学 校一 学 院 班级 ” 单 向直线 性传播 方式 , 在新 媒体语 境下 日 益 暴露 出一些 问题 。学生 对权威 的信 息发 布者存 在 模糊 判断 , 导致 信息 来源认 知 与解读 过程 出现 障碍 ; 目前 学校 使用 的《 学生手册》 易 读 性不 强 , 信 息选 择
文章编号 :1 6 7 3 — 3 8 5 1( 2 0 1 3 )0 3 — 0 4 4 6 — 0 5
新 媒 体 语 境 下 高校 教 学 管理 信 息 的传 播 策 略
孟 茹
( 浙 江 理 工 大学 图书 馆 , 杭州 3 1 0 0 1 8 )
摘
要 :随着互联 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 , 高校教 学管理信 息的传播 通路 变得 复杂 多样 。新媒 体语境 下, 传
意识与传播技巧。 基于以上现实背景 , 梳理教学管理信息传播 中 存在的问题 , 结合教育学、 管理学与传播学相关理论 知识 , 充分 考虑 到“ 9 0后新 生 代” 学 生 新媒 体 成 长环
境、 “ 图像一 代” 的群 体 特 征 、 双 向互 动 的参 与 意识 、
收稿 日期 :2 0 1 1 —1 1 -2 2 作者简介 :盂
传播 内容 的全球 性等 特点 l 】 ] 。随着 新媒体 全 面介入
我 们 的生活 , 信 息接 收环 境发生 巨大 变化 , 大学校 园
也 不例外 。高 校教 学 管理 的信 息 传播 , 以往 只是 利 用 纸质 文件通 知 的方 式下 发 到 各个 班 级 , 不 仅 传播 速 度慢 、 中间层 级 多 、 信 息容 易失 真 , 而 且几 乎 没 有
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传播策略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传播策略创新作者:***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4年第04期網络文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方式、产品和观念的集合。
当前短视频软件上的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实时新闻资讯通过短视频可以实现快速传播,还原社会真相。
通过短视频传播的新闻更容易引发受众共鸣,通过评论交流激发更多思考。
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传播迎来了新挑战,应当以创新的姿态去面对挑战。
新闻短视频传播特点分析短视频重新定义了视频长度,随着节奏加快,短视频也由5分钟缩短至15秒。
为迎合受众习惯,视频内容都变成了竖屏滑动。
观看平台也由传统的优酷、爱奇艺等变成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与长视频比较,其时长较短,通常以分、秒为单位,5分钟以内视频居多。
内容覆盖多元,包括新闻资讯、技能分享、幽默搞怪、广告创意、公益教育等,有移动化、碎片化和社交化的特点。
新闻短视频,就是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的新闻。
新闻生产者权力下移当前我国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上涨,从小学生到老人,都用手机进行即时通信。
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新闻资讯,同时也上传周边新闻,短视频新闻领域的创作者已经由刚开始的专业从业人员逐渐向普罗大众转移,致使公众在社会实践和新闻传递方面的兴趣不断增加。
在微信朋友圈或是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经常看到普通群众将生活中所见所闻拍成短视频上传,引发更多社会群众激烈的讨论和点赞。
群众分享欲与猎奇心理促使他们成为新闻生产者,弱化了新闻生产从业者的权力。
新闻生产者隐藏在社会群众当中,有利于发掘第一手新闻资讯,让新闻更加广泛,从而丰富新闻领域,让新闻更加多样化。
采编智能化技术增强为了更好地降低新闻的生产成本,保障新闻信息即时传播,视频生产者们不断引进新技术,随之脱颖而出的便是智能编辑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新闻。
它在确保新闻特性之外,还解放了记者的一部分压力,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从选题到传播的全过程中。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如何影响信息传播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如何影响信息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媒体的特点、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以及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式。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时性:新媒体可以实时更新和发布信息,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
无论是新闻、娱乐还是社交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传播和分享。
2. 互动性:新媒体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与内容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3. 多样性:新媒体形式多样,包括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
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二、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新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信息传播,而新媒体则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信息传播。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1. 信息传播的方式: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传统媒体主要是单向传播,而新媒体则是双向传播。
用户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和分享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评论和转发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
2. 信息传播的效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效果更加明显。
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有限,而新媒体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
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
三、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的运行方式。
1. 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新媒体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无论是新闻、娱乐还是社交信息,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获取。
这种便捷性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快速。
2. 社交网络的兴起: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兴起。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表达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管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信息传播速度快。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可以迅速地在网络上扩散,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如果高校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就会失去掌控舆情的机会。
2.信息来源广泛。
网络上可以涌现出海量的信息源,这些信息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
而在高校网络舆情中,虚假信息往往会被大肆传播,严重影响高校声誉。
3.受众多样化。
网络舆情的受众不再是有限的特定人群,而是一个涵盖了各种背景、年龄、兴趣、爱好、地区等因素的巨大整体。
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对不同的受众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4.网络舆情实时性高。
传统媒体的处理往往需要一定时间,而新媒体环境下,群众对事件的反应几乎是实时的。
高校舆情事件的快速反应和精准应对,对于维护高校的形象和声誉至关重要。
1.积极建设高校品牌。
树立高校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前提和核心。
高校要客观、准确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实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宣传,增强高校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2.建立高校舆情监测机制。
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部门和机制,专人负责收集、分析和研究高校的网络舆情、口碑和形象,发现并及时报告不良舆情,防范舆情风险的发生。
3.规范高校舆情应对流程。
为了快速、高效地应对网络舆情,高校舆情管理应建立规范的应对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应对策略、应急预案等,确保每一步应对都能够有序且有效地展开。
4.加强高校舆情管理宣传。
通过定期举办舆情管理培训,提高高校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敏感度。
在高校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预防和规避网络风险和安全威胁。
5.维护高校良好的网络形象。
高校舆情管理不能只是简单地从源头上管理,更应注意维护高校良好的网络形象。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网络传播与发展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网络传播与发展1. 引言1.1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网络传播与发展概述网络平台作为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网络平台,纪录片可以更加便捷地触达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用户参与的互动传播模式也为纪录片的传播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亮点,使传播更加丰富和立体。
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为纪录片的传播和观影体验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创新。
在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网络传播与发展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未来前景。
2. 正文2.1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制作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制作特点体现了一种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传统的纪录片制作过程繁琐且成本高昂,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得制作工具更加便捷和易得,从而降低了制作的门槛。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
制作人员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反馈进行精准的制作,让纪录片更贴近受众,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更加注重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
制作人员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完成一部纪录片,从而融合不同领域的视角和创意,提升作品的品质和创新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制作特点呈现出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推动纪录片领域的发展,为纪录片在网络传播中打开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2.2 社交媒体对纪录片传播的影响社交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纪录片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为纪录片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传播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观众可以更轻松地分享他们对纪录片的看法和评论,从而帮助纪录片更快地被更多人知晓。
社交媒体也能够带动纪录片的话题热度和讨论度。
当一部纪录片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前来观看,从而提高了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兴起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传播的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效果,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新媒体的出现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最新的新闻、观点和互动内容。
而且,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自媒体的机会,他们可以自己发布信息,不再依赖传统媒体的编辑和选择。
这种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即时传播,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有了新媒体,新闻报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全球范围,突发事件的现场瞬间被广泛传播,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更加迅速。
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使得人们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到最新的动态。
二、传播效果的多样性与信息传播速度相伴而来的是传播效果的多样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
这种多样性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另外,由于新媒体的交互性较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并进行评论和分享。
这种互动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活跃,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对信息进行二次传播和传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新媒体平台也为个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更广阔的宣传和推广机会,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
三、挑战与机遇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了一个问题。
不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依附于噱头、偏见或者虚假信息的情况,这就需要用户在获取信息时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以确保获得可信的信息。
其次,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也增加了信息过载的风险。
人们在获取海量信息的同时,可能会对信息进行忽略和快速浏览,容易陷入信息碎片化和浅尝辄止的困境。
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模式转变
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模式转变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传统的涵化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涵化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在于探讨媒体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的文化认知与行为模式。
在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面临着模式转变的迫切需求,以适应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模式转变。
我们将首先回顾涵化理论的历史发展,梳理其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随后,我们将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涵化理论的影响,包括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内容的多样性与碎片化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模式转变,包括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从大众传播到个性化传播、从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等方面的转变。
通过深入研究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模式转变,我们期望能够为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促进媒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对涵化理论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涵化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创新与发展。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信息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互动性: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等,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同时,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实时互动、评论、分享,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
信息内容的碎片化与个性化: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通常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如微博、短视频等,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形式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同时,借助大数据和算法技术,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推送个性化的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
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与多元化: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往往依赖于少数的媒体机构或意见领袖。
新媒体语境的概念
新媒体语境的概念
新媒体语境是指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新形式的媒体和媒体技术创造的全新媒体环境和媒体格局。
它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拓展,更多体现了交互性、个性化、参与性等特点。
新媒体语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 多媒体性:新媒体语境强调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的集成,实现了更丰富的信息传播和呈现方式。
2. 即时性:新媒体语境中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几乎可以实时传递消息和信息。
3. 互动性:新媒体语境鼓励用户参与和互动,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4. 个性化: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偏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和服务。
5. 参与性:新媒体语境鼓励用户参与内容的创作和分享,使用户成为新闻报道的参与者和创作者。
在新媒体语境中,媒体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平等,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渠道自行获取和发布信息,与传统媒体有着明显的区别。
同时,新媒体语境也给媒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媒体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求,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
新媒体语境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考点
新媒体语境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考点一、引言在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前所未有地迅速和广泛。
谣言的传播不仅对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理解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探讨新媒体语境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帮助读者更全面理解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
二、理解谣言的传播模型1. 信息传播的基本模型在新媒体语境下,谣言的传播可以理解为信息传播的一种特定形式。
根据经典的信息传播模型,信息传播包含发送者、信息、传播渠道和接收者四个要素。
谣言的传播也遵循这一模型,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从而加速了谣言的传播速度。
2. 社交网络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社交网络成为了谣言传播的主要评台。
社交网络的特点使谣言能够迅速在群体中扩散,甚至可以引发“病毒式”传播。
社交网络也提供了消解谣言的可能途径,通过群体的力量和有效的信息传播,可以有效抑制谣言的传播。
三、谣言传播与社会心理角度1. 信息加工的认知模型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会进行主观的认知加工。
在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和接受受到了社交网络、情绪传播和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这加剧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
2. 群体行为与谣言传播群体行为对谣言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群体的情绪传播和集体认知偏差使得谣言在群体中更易传播,并对个体产生影响。
在消解谣言时,也需要考虑到群体行为的特点,引导群体合理认知,才能有效消解谣言。
四、谣言消解的模型与策略1. 信息反驳与曝光机制针对谣言的消解,信息的反驳和曝光是常见的手段。
通过提供真实的信息、证据和权威机构的辟谣,可以有效减弱谣言的影响力,甚至彻底消解谣言。
2. 社会参与与舆论引导社会参与和舆论引导也是消解谣言的重要途径。
政府、权威组织和公众媒体可以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展开社会互动,增强公众的理性认知,从而有效消解谣言。
五、结论新媒体语境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是一个涉及信息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引导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分析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情感的主要平台。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谣言的生成和传播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网络谣言不仅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扰,还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了解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有利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和打击网络谣言,维护网络信息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
1.1 匿名性的加剧了网络谣言的生成新媒体平台的匿名性是网络谣言生成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媒体中,信息发布都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审核,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平台上随意发表言论,而且很多人在网络上使用的是虚拟身份,这就为网络谣言的蔓延提供了方便。
1.2 信息扩散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一条谣言在网络上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成为热点话题,这进一步加剧了网络谣言的生成和扩散。
一旦网络谣言被大量传播,就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使得谣言更容易产生社会影响。
1.3 观念认同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和获取到符合自己观念的信息,这也就增加了网络谣言的传播。
很多时候,人们选择相信和传播谣言,往往是因为这些谣言符合了他们的观念认同。
在新媒体中,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和泛滥性,也为不实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2.1 社交网络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交网络已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媒体平台,将谣言迅速传播给自己的社交圈子,甚至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使得谣言迅速扩散,形成传播向量。
网络谣言往往会以情感化的方式进行传播,通过煽动性的言辞、夸大事实等手段来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更容易受到情感化信息的影响,这也就使得网络谣言更容易被传播。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缺乏严格的审查和审核,这就容易造成网络谣言的传播。
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
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本文将从即时性、互动性和多样性三个方面来探讨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
首先,新媒体具有较强的即时性。
传统媒体需要经过编辑、排版、印刷等环节,才能将新闻传递给读者,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新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发布信息,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无论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还是娱乐八卦,只要发生了,新媒体就能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用户。
这种即时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到最新的信息,不再需要等待传统媒体的报道。
其次,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的,读者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无法与媒体进行互动。
而新媒体则打破了这种单向传播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媒体进行互动。
用户可以在新闻下方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用户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种互动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生动活泼,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最后,新媒体具有较强的多样性。
传统媒体的形式相对单一,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
而新媒体则包括了多种形式,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
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有不同的特点和受众群体,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这种多样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优势。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生动和多样化,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
然而,新媒体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真实性的难以保证、信息过载等。
因此,在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时,我们需要保持辨别能力,理性对待信息,以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媒体型态发展角度看,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扩展传播信息、加快传播速度、丰富传播方式并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3G 手机、移动电视、网络博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进入新媒体时代,是信息传播的又一次飞跃,在信息传播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传统的传播形态、通道是固定的,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
如今,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
这些随时进行的信息,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或信息来源。
1信息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大众信源特征1.1以人为本的互动传播新媒体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媒体对个人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双向交互和“一对一”传播特点。
这种传播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是主动,二是个人的。
也就是说,新媒体使用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
他的媒体使用行为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以自己控制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获取何种信息。
媒体传受双方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受者中心”代替“传者中心”,受众地位受到充分的尊重,受众的主体性增强。
通过新媒体平台,媒体使用者还获得了发布权:“沉默的螺旋们”可以说话了[1]!通过新媒体平台,媒体使用者可以利用第二代互联网技术把自己的信息内容用于填充和丰富其他媒体,同时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媒体空间,更可以在自己的或者他人的空间中实现与其他使用者的交流和沟通,还可以通过展示与讲述,通过上传经验与知识参与创建,从而实现新媒体共享。
1.2大众声音力量的体现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广大媒体受众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接受对象,普通受众在传统媒体社会中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比如报纸、广播和电影等一些传统媒,它们所提供给大众话语发布的平台是相对有限的。
而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网络博客、手机上网、以及各种数字用品都是功能变得更强大、使用方式更便捷,大众的声音通过网络平台(例如短信群发、个人博客和网络论坛等)可以随时发送,由音频和视频承载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的便利,个体主体地位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了显着提升,广大受众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时代下从没有过的自由、自主权力。
另外,广大受众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表达思想和发表意见,大众声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及时、丰富、全面和生动。
借助新媒体提供的自由平台,越来越多的个体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评价者、管理者和把关者。
1.3海量信息的负载报纸版面有限,广播电视有时间性。
而新媒体通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刘德群(池州学院信息传媒系,安徽池州247000)[摘要]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极大地提高,使大众信源传播成为可能。
大众信源在带来信息传播新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此,新媒体语境下对受众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关键词]新媒体;大众信源;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02(2011)04-0057-03收稿日期:2011-03-27作者简介:刘德群(1981-),男,山东诸城人,池州学院信息传媒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传播。
JournalofChizhouCollege2011年8月第25卷第4期Aug.2011Vol.25No.4信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限制新媒体的容量的因素仅仅是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网络的带宽--这两者都很容易千万倍地扩大。
“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条件,一个新媒体中心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的需要”[2]。
其次,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信息量极大的增加。
比如IPTV、手机电视、楼宇液晶电视、交通载体上的移动电视、户外大型液晶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使得信息生产量剧增,信息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娱乐、新闻,还有科教、广告等信息,而且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这也适应了受众细分的发展趋势。
另外,新媒体的出现也为受众个体利用媒体传播信息提供了方便。
例如播客、博客、个人空间、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媒介,使得所有接触新媒体的个体都可以制造信息和传播信息,在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的交互中载负了海量的信息。
1.4大众信源使传播内容多元化由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源,大众信源所发布的信息所涉及的人类生活的广度、对各类问题所讨论的深度以及形式的多样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实际上,大众信源传播信息涉及和全面展现了人类现有的所有文化形态。
大众信源多元化传播的第二个方面,是大众信源一直被文化与传播精英压制的平民文化或草根文化提供了释放的空间。
可以说,在大众信源传播中,平民或草根的声音第一次全方位地得以呈现。
一个结果是,文化或传播精英继续在大众传播中发挥着影响,但同时,平民或草根的文化意识在新媒体的平台逐渐汇聚,形成合力。
不仅与精英文化相对抗,甚至在某些时候对精英文化形成压制。
这种文化的博弈使得大众信源的传播内容具有高度的多元性,而在通过传播不断扩散的过程中正在彻底改变整个文化的特质,并在冲突和交融中酝酿产生一种新媒体时代的全新文化。
2新媒体语境下大众信源传播存在的问题2.1虚假信息时常出现2.1.1信源核实困难信源匿名性给信息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自主参与性,任何人都可以借助自己便利的媒体手段发表自己的信息。
虽然一些互联网网站上要获取或发布信息需要登记,名字、身份证号码、E—Mail地址等内容,但是实际上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是很难核实的。
2.1.2缺乏专业素养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中,信源处于传播过程的始端,对传播的内容、流向以及受众的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而目前大多数新媒体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学习,甚至连传播信息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新媒体信息的编排大多显得很粗糙,不加核实任意删改、转载他人发布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以致信息呈现混乱状态,这样一来,信息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素养,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时效性、真实性等基本要素的判别也是模糊不清的。
甚至,有些新媒体平台受商业利益或其他目的的驱动,故意制造假信息,使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
2.1.3信息的非法传播在新媒体传播形态中,比如博客,由于“把关入”的素质差异,致使网络中虚假信息泛滥[3]。
很多博主对其上所发布信息不加查实考证,便随意发布所见所闻,更有一些博主通过扭曲事实甚至捏造“新闻”来赚取高点击率。
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增添了受众的辨别真伪难度。
甚至是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纷纷将目光投向新媒体,向我国进行各种文化侵略,不断通过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散布种反华言论,加强对我国进行政治同化,妄想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我国形成舆论攻势。
2.2内容侵权事件时有发生新媒体对信源的影响也使得信息来源复杂化,再加上大众信源传播在把关人方面基本是薄弱的,因此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侵权事件经常发生。
比如,侵犯他人名誉权,侵害隐私权,侵犯网络著作权。
传统日记是私人情况的记载,除非公开发表,通常也只有写日记的本人或少数几人能看到,其内容一般不会成为侵权的依据。
而作为新媒体平台上的的博客,就截然不同了。
在博客上记载的日记不能视为传统意义上的日记,因为传统意义的日记是自我内心的表露、不公开,日记是私密空间,在日记中记载的文字内容,不能作为确定法律责任的依据。
如果将其公开,甚至予以发表,这就不再属于个人思想的园囿,而步入到行为的领域。
2.3强调技术手段造成文化沉沦新媒体技术的便利性使人们满足于物质享用,大众传播媒介的无孔不入使人们失去反省与思考的私人疆界。
如果一味钟情于技术、过分依赖技术而忽视了人的思想的拓展和对人的关怀,就会陷入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工具理性”,从而丢失人文精神的阵地。
社会秩序越来越成为一种经电子传播和中介的秩序,这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媒体虚拟世界也在不断提醒我们,自由、多样化表达也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危机管理风险。
在危机信息内容的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手机媒体在传播池州学院学报第25卷58内容方面的高度不可控性,可能会将各种不实言论内容迅速扩散和放大。
3大众信源健康传播的策略3.1大众信源的自律传媒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更是社会利益的维护者和公众安全的保护者。
传媒要履行社会责任,要对社会与公众负责,通过新媒体发布信息的普通大众也应该遵循传媒业的严格标准,不能单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这就要求大众信源关注公共领域话题,即既要对受众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予以报道,同时要赋予其一定的情感、意义和判断,倡导—种积极健康的社会理智、社会观念、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以期推动全民共建社会规范体系。
要兼顾深度报道、舆论监督、生活资讯和百姓身边小事等内容,通过放大新闻的接近性特征,引发更多的人参与事件的讨论,关注事件的发展,培育受众的思考能力。
要减少大众信源制作内容的负面作用、负面效应,让大众信源传播的内容健康发展,就应该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培养合格的公民,创造诚信、友爱、宽松的社会环境。
当作为信源的大众责任意识较高的时候,“把关人”就会转化为每个公民自觉的角色。
3.2借鉴国外经验,健全监管体制近些年来,欧美很多发达国家都从法律手段、道德自律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监管进行了加强。
很多国家的民法、刑法中就明确规定了网络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例如,英国非常强调依靠现有的刑法、出版法及公共秩序法等法规对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管理。
其中既有传统法规中的相关条文,又有专门的如《通信监控权法案》、《调查权法案》等信息通信方面的法案。
另外,其日常管理还比较注重道德建设,并在在举报告发、分级认定和承担责任进行明确。
在美国,虽然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的法律,但很多相关法律都对传播色情、虚假广告以及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煽动种族仇恨等言论都进行了界定和限制。
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用于管理大众信源制作内容的法律,虽然面对一些新媒体的内容引发的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等问题和纠纷时,能找到相应的部分法律法规作为援引[4]。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比较分散,部分条文规定过于粗略狭窄,可操作性差。
所以,从国外的先进经验来看,新媒体管理需要统筹运用立法、行政、行业自律等多种手段。
立法是管理的基础,发达国家政府看似很少实施监管,而事实上已利用法律对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行政是各国管理互联网的重要手段,比较常见的包括内容分级制、内容审查制、网站注册制等。
而行业自律则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管理的必要补充,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
3.3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构建健康媒介生态不断提高受众认识、选择、判断、分析和使用、制造、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是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